主题: “ 自主•团队” —建设民主,科学的班集体
副主题:《从“人治”到“法治”到“仁治”的班级管理模式》
山东省兖州市第一中学 黄德利
中学阶段的任课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中学生很敏感,很容易胡思乱想,老师或同学的一点小的行为变化就可能引起他们的各种猜测,并随之引发喜悦,焦虑,抑郁等各种情绪状态。学生自控力差,目标性不强,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和群,有的学生自以为是……(还有一种让教师无所适从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对所有的道理都很明白,对别人的要求也很高,认为别人都应该遵守社会规范,一遇到不良现象就十分愤怒,但对自己的要求却不高,总有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老师们有的时候会特别气愤,认为他们是明知故犯,是故意跟老师作对。
针对上述现象,一些班主任老师就给学生扣上表里不一,品行不良的帽子,而一些优秀的班主任却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一方面注意与学生加强沟通,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加强班集体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避免学生因缺乏同伴交往而加入不良群体。下面我从加强班集体建设方面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不到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个新的班集体组成后,我都是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从“法治”到“仁治”的三个发展阶段,从而使班集体的行为达到自动自发,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人人被管理,人人管人人的良好局面。逐渐建立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教育目标的管理模式。
第一阶段:“人治”阶段
在“人治”阶段中班主任是单纯的管理者,学生是单纯的被管理者,两者之间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它是一个班集体成立之初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一个新班集体组建之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彼此陌生,每一位新同学都想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自我约束力较强,每一位同学的个人表现都很好。
这个阶段,班主任直接根据学生填写的基本信息来指派班干部,并把班级的各项工作分解开,让相关同学去做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如音乐委员负责选择歌曲,抄写歌词,组织课前一支歌的工作;卫生委员把卫生工作拆解开,安排相关同学打扫室内外卫生,按时擦黑板,按时开灯,关灯,锁门,关窗等相关工作,可以说分的清清楚楚,面面俱到。
由于师生的陌生感加上个人的有意制约,班级好的氛围会持续一段时间,同学们班级事务工作认真,学习刻苦,按时完成作业,整个班级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但随着时间的延伸,同学们之间慢慢的知根知底,学生对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了了解,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逐渐暴露出来,上学迟到现象开始逐渐增加,打扫卫生到岗时间也延迟了,到上课时还未打扫完卫生而影响老师上课的现象也出现了,甚至不去打扫卫生的现象也有了,不按时擦黑板直到上课任课老师布置学生擦黑板现象也时有发生,上课睡觉的也有了,看课外书的特别是这两年看玄幻小说的也此起彼伏,男女生当中不文明交往的现象也出现了……
在这一阶段,老师对班级的每一件小事从始至终个个关注,从早操的上操考勤,到跑操的快、静、齐,到跑操后的讲评;从晨会前的卫生督促检查,到自行车的排放落实;从晨会时的考勤,到晨会中的主持,到晨读中的隔段检查,楼上楼下,里里外外长达一个半小时。课间操时要提前到操场站好等待学生上操,上操过程在要不断地纠正个别同学的不良动作,下操后的班级讲评,随后的级部讲评,然后到下午课前的一支歌时间,第二节后的眼保键操,到晚自修前40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自修前20分钟的外语听力时间,到晚自修1、2节连堂时间,到第三节晚自修的上课,下课前最后三分钟的巩固时间,最后到住宿生的就寝检查;此外要打扫办公室卫生,整理个人书桌开始备课,三个班的作业批改断断续续两个多小时,备一节课大约两个多小时,上三节课站立近三个小时,班主任一天大约有十六个小时呆在学校内,而学生的逐渐自我放松导致班主任的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对违纪学生的处理耗时耗力逐渐增加,如逮到看课外书的不外乎要么当众没收,批评了之;要么当众撕毁,公开检查;要么暗示制止,事后处理,要求改正;要么通知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并要求学生自我反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说明书等等。虽然学生都按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做了,并向老师保证以后决对不会再犯,再犯将怎样,怎样。而结果呢,过不了几天,他们照犯不误,像现在学生看玄幻小说的特别多,今天你逮到没收了,明天他又带来了,再如迟到的问题,一个班迟到的学生总是那么七、八个人,反省书写了一份又一份,他们还是照常迟到,班主任和家长拿这些学生还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再如男女生之间不文明交往,出现了早恋现象,早期的一般是把男女同学分开逐个交流,讲清中学生应文明交往的重要性,出现早恋的危害性;严重的就把双方的父母喊过来,家长、老师、学生三方会谈。事实呢,谈的照样谈,恋的照样恋。老师虽然很辛苦,但学生并不领老师的情。这时候,班主任就开始觉的压力越来越大,情绪越来越紧张,在工作中感受不到乐趣,没有喜悦的成就感,并且师生间矛盾冲突越来越大,甚至有时候会造成很严重的不良后果。
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逐渐地消失了,他们只愿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也开展不到位了,利用活动促学习的功能大大打了折扣,班主任应积极主动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变成了消极地去对待,只是指派几个听话的学生去参与一下,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教育学生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就要坐下来反思一下,这种“管家婆”式的“人治”管理模式到底还适不适应现在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