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33
    • 经验229093
    • 文章12346
    • 注册2012-12-04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熟人社会与生人社会[/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心影自拍(240)[/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王晓春[/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享受不了都市的繁华,我到京城怀柔山区边缘租住了一个农家院,已经好几年了。种菜南山下,悠然见蓝天,感觉不错。怀柔水库大坝下有一个集市,卖的几乎都是本地农家自产的蔬菜水果之类。我常去那里买东西,感觉这个市场的氛围与城里市场有明显的差别。我发现这里卖东西的老乡态度比较从容,不像城里卖菜的那么急于出手。态度也比较好,比如水果,您可以尝,买不买没关系。他们对分量也不大计较。他们身上的农人味比商人味更强一些。[/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市场如此,平日与村民打交道也感觉不一样。昨天早晨我散步,路边香椿树下面有些新生的嫩芽(村里香椿树很多),我就想揪一点。正好一位村民路过,问我:“你是找野菜吗?”我说揪点香椿叶。她立刻从三轮车上的塑料袋里掏出一大把香椿来递给我:“给你!”我不认识她,很不好意思,推辞一番。想给她钱,她又不要。而且她的表情告诉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若不收,就不正常了。于是我只好收下。够吃两顿的了。心里想,这真是违反市场规律,很对不起经济学家们。[/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总之,老是感觉人际关系与城里不同。原来,这里是个熟人社会,城里是个生人社会。熟人社会的特点是多数人互相认识,人员流动性较小,生人社会正相反。[/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熟人社会必然强调感情,生人社会必然强调规则。熟人社会遇到问题,主要的解决方式是协商和权威人士拍板,生人社会只好靠谈判,打官司。熟人社会导致人治,生人社会只能采用法治。常有人说中国人遇事托关系找门子,西方人则赶快去找律师,这不是偶然的,因为中国社会的底色是熟人社会,西方社会的底色是生人社会。熟人社会倾向于集体主义或集团主义,生人社会倾向于个人主义,这很合逻辑,谁也不认识谁,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自然是我自己。城里人比农村人更容易接受个人主义,精英们比普通百姓更容易接受个人主义,根子在这里。[/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熟人社会与生人社会的社会理想也不同。请看儒家关于大同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思路很清楚,就是把天下人都变成熟人,把亲情外推到天下。西方社会的理想真相反,要把全世界都变成生人社会,以个人为中心,政治上搞一人一票的选举,经济上交给市场,生活上尽量自由,这些办法,确实适合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熟悉谁的人们共同生活。[/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有趣的是,熟人社会与生人社会对待宗教的态度也不同。熟人社会容易倾向于无神论。为什么?因为亲情是一个心灵港湾,亲情特别发达的社会崇拜祖宗,尤其是中国这样历史极其悠久而且文化从未中断的社会,人们完全可以在人伦的系列中找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等人生终极问题的答案,不需要去找上帝。生人社会其实才是真正的“一盘散沙”,人与人凝聚力很低,于是只好搬出一个上帝做权威,把大家凝聚起来,同时也把人生终极问题的标准答案交给上帝。如果把人生比作考试,则中国人的主考官是祖宗,西方人的考官是上帝。中国人的考官是真实的,西方人的考官是虚拟的。生人社会才需要上帝,成熟的熟人社会不需要上帝。[/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为什么中国走向了熟人社会而外国(这里主要说西方)却走向了生人社会呢?[/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关键在于中国几千年基本上是农业立国。种庄稼需要一个固定的地盘,所以人员流动性较小,种地需要集体力量,尤其是家庭成员的合作,亲情因此很重要。由此催生了以亲情为基调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又反过来大大强化了亲情,造就了熟人社会。中华文化的一切几乎都可以用一个“农”字来解释。孔子曰:“礼失而求诸野”,野者,农村也。再比如修长城,就是为了保护农业。农业是防御性的,商业是进攻性的,所以中华民族几千年,核心区域没有变化,不怎么对外扩张,没有殖民意识。只有元朝特殊,元朝属于非典型的中华文化。[/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古代西方农业远没有中国发达,而商业很早就很发达。商人是流动的,商人更多地是和生人打交道。要知道西方宗教的根底是犹太教,而犹太人根本就是一个流浪民族,其最擅长的事情一直是经商,犹太人几乎从来都是和生人打交道的,所以他们只认规则,不讲感情。这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是犹太人本性不好,而是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只能如此。正是这种文化底色,造就了今日的西方生人社会。人情淡漠,个人顾自己,遇事按规则办,什么都是交易。[/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熟人社会有很大的缺点。人的亲情,每向外扩展一圈,就会递减一层。要想把天下人都熟人化,是不可能的,儒家一味讲亲情外推,结果是造成了大量的虚伪,甚至人情压倒是非。生人社会也不是没有问题,一味突出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结果是社会的撕裂,一味地推崇规则,结果是制定规则的社会集团成为蠹虫,并滋生大量苏秦张仪式的律师,巧用规则谋取不义之财,颠倒是非。[/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你会发现,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已经看到了的熟人社会的弊端,正在努力加强法治,所以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一个既不是熟人社会也不是生人社会的一种混合型的社会。然而其底色,还是熟人社会的底色。我认为这是很大的进步。反观西方,他们似乎缺乏学习熟人社会的愿望,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再说,熟人社会学习生人社会比较容易,而生人社会要变得“熟”一些,就显得困难。规则好建立,人情难培养。那就竞争吧。文化的竞争本质上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历史将证明哪种文化最善于学习和革新。[/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2018,4,25[/SIZE][/BGCOLOR][/COLOR][/FACE]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