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31
    • 经验228920
    • 文章12345
    • 注册2012-12-04
    [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关于《逃避自由》[/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心影自拍(607)[/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王晓春[/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逃避自由》的:[/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在《逃避自由》这部著作中,弗洛姆主要探讨的是有关自由的种种问题。[/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弗洛姆首先从人的存在入手进行分析,他指出,人的存在标志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分离,当人从自然界中慢慢脱离,并意识到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及他人的区别时,人类社会就产生了。个人自我意识的出现及与自然的分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人类没有割断和他人联系的纽带,就不可能拥有自由。这种纽带与关联就是弗洛姆所称的原始关联。接着,弗洛姆对人的个体化与自由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将人逐渐从原始状态中脱离的过程叫做个体化。个体化一方面使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同时也使人远离了原始关联,因而产生不安和孤独感。获得自由与感到孤独是个体化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自由越多,人生的无意义感和无权力感就会越强烈。为了克服孤独感,人类就想逃避自由。[/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弗洛姆对从中世纪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个体化进程进行了考察,并指出,与现代社会相比,中世纪的特点就是缺乏个人自由。中世纪的人们尽管缺乏自由,但并没有现代人的孤独感。此后,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社会变革,个人的经济、政治和宗教束缚日渐消除,人不再是生活在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里,新的自由带来了不安、无力量、怀疑、孤独和忧虑感。到了现代工业社会,更是出现了一种人类本身无法解决的矛盾:个性得到了发展,人却孤立无援;得到了自由,同时也得到了新的束缚。现代社会结构对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导致了人的异化和对自由的逃避。人的异化表现在人的自私、贪得无厌和缺乏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在阐述人的存在与自由的基础上,弗洛姆分析了逃避自由的几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个人放弃自已的独立、自由而与他人、物结合,也就是寻找已经摆脱的原始枷锁。受虐狂和虐待狂就是这种倾向的外在表现,这两种表面对立的倾向其实都源于人类摆脱孤独感和无助感的愿望和要求。弗洛姆将这种源于同一基础的现象叫做共生。弗洛姆还用这种理论分析了独裁主义和法西斯统治及其存在的心理机制和社会基础。第二种方式是破坏性,也就是通过毁灭自我以外的世界消灭与之抗衡的力量,以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力量,逃避难以忍受的孤独与软弱无力的感觉。第三种途径就是同化,个人完全放弃自我,与他人一体化,以此来消除与外在世界的区别,从面克服孤独无助和和软弱无力的感受。这是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所采取的逃避自由的方式,但是人们往往自己无法意识到自己对自由的逃避,反而以为自己在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思考。这三种逃避自由的方式并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解脱,不能使人与现实世界统一起来,相反它使人丧失了自我,导致了人格的分裂。[/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在《逃避自由》的最后,弗洛姆表达了对人类前途的信心。他认为,人完全可以既自由又不孤独,既独立又不与世界脱离,即积极的自由。作者认为,这种积极的自由只有在高度民主的社会才能实现,这种高度民主的社会就是民主社会主义。[/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逃避自由》是弗洛姆的早期著作,但它奠定了作者毕生的研究方向,从而成为他的代表作。该书出版后几乎每年都要再版一次,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书中对现代西方社会中人的状况的分析,开辟了现代资本主义分析的新视角,但它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却带[/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有很大程度的空想色彩。[/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0%83%E9%81%BF%E8%87%AA%E7%94%B1/7453855?fr=aladdin][u]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0%83%E9%81%BF%E8%87%AA%E7%94%B1/7453855?fr=aladdin[/u][/URL][/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逃避自由》是心理学家弗洛姆的名著,一本不厚的小书。几十年前,我首次读到此书时,不说如醉如痴,也可以说是欣喜若狂,那个痛快劲就别提了,我到现在仍然记得那时是多么兴奋。我人生最大的乐趣是把事想清楚,弄明白,这个过程对于我如同一次次地拨云见日,我乐此不疲。可能我就是为了这种感觉而活着的吧。[/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书归正传。几十年后回想这本书的内容,我就有了新的认识,毕竟年龄大一点了,经历多一点了,不那么稚嫩了。虽然我现在仍然承认这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但我悟出了它的明显不足,这是我几十年前看不出来的。[/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第一,弗洛姆先生只看到了社会联系对于个人自由的束缚和压抑作用,没有看到或者严重低估了社会联系对自由的支撑作用。事实上其支撑作用比压抑作用还要大一些。假如一个人完全脱离社会,脱离集体,则他连基本的生存都做不到,自由就更谈不到了。弗洛姆先生认为人们逃避自由是因为害怕孤独,其实那种心态更像是一个人揪着自己的头发要脱离地球、死活做不到而产生的焦虑。社会联系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压抑个人自由,也可以助力个人自由。弗洛姆先生的失误,一个是把个人自由与社会联系截然对立起来了(这是西方思想家普遍的思维方式),一个是只看到了社会联系对个人自由的害处,而且放大了它。这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个路子,这类理论的起点和落脚点都是个人。[/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第二,弗洛姆从头到尾谈论的都是个人自由,我觉得这很不全面。人类社会的所谓自由,不光是个体自由,还有集体自由:一个国家的自由,一个民族的自由,一个阶级的自由,一个团体的自由等等。 这种整体的自由,常常比个体自由更重要。抗日战争时期有首歌叫《延安颂 》。歌中唱道:“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这里所歌唱的自由,首先是民族的自由,不当亡国奴的自由,而非个体自由,虽然其中包含个体自由的成分。整体自由是个体自由的基础和前提。比如你生活一个殖民地国家,国家没有主权,你个人的自由就是“没有脊梁骨”的那种自由,即使你高官厚禄,也只有做二等公民的自由。美国的黑人自由吗?表面上自由,实际上是在低人一等的水平线上的自由。为什么?因为黑人作为一个整体并没有获得实质性自由,他们甚至连生命权都没有保证,所以最近居然提出“黑人的命也是命”这种悲惨的口号。奥巴马作为黑人,成了总统,但这没多大意义,他只是得到了某种个人“自由”(其实他个人也没多少自由,他必须捍卫资本的利益)。他当了总统,并没有改善美国黑人的处境,黑人反而更不自由了。[/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所以,个人自由必须以他所在的整体的自由为前提。整体自由了,个人自由才有了更大的平台和空间。自由主义者总是在宣传,每个人都自由了,整体就自由了,这是梦话。即使是美国,也是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才得到了国民个人发展的广泛自由。当然,整体自由与个人自由确有矛盾的一面,整体自由有时对个人自由会有限制,但这种限制也不全是消极的,有时会是积极的,正当的,必要的。比如疫情期间,为了获得整个城市解封的自由,就需要限制一段时间的个人自由。自由主义者对限制个人自由的事情非常敏感,非常反感,这种态度有时是正当的,应该支持,有时就属于任性,其结果是不但损害了整体利益,最终也会伤害到自己,特朗普感染新冠就是例子,这个案例估计会成为社会学的经典案例载入史册。[/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弗洛姆乐观地认为,人完全可以既自由又不孤独,既独立又不与世界脱离,即积极的自由。论者认为这是空想,我认为这是理想。事实上这应该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我记得毛泽东说过,要创造“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我觉得这个目标与弗洛姆的目标很相似,只不过毛主席论述的起点是集体主义,而弗洛姆论述的起点是个人主义。有没有可能起点不同而殊途同归?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但也可能殊途无法同归。总之人类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应该上下求索,追求美好的未来。谁做得好,就靠实践来检验了。[/SIZE][/COLOR][/FACE][/P][P][FACE=&quot][COLOR=#0909f7][SIZE=4]2020,10,5[/SIZE][/COLOR][/FACE][/P][P][FACE=微软雅黑][SIZE=14px][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ABLE][/SIZE][/FACE][/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