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精选本)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网上发表稿
    声明
    本书主要是以下面几部书为蓝本的
    祖晶策划,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汪彭庚、甘义青译著的单行本《关心孩子的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1月版)
    肖辉、晨楠译著的《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3月第一版)
    世敏、寒薇译译著的单行本《爱情的教育》〈附《给女儿的信》(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5月第一版)
    特表热忱感谢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选编者张万祥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精选本)
    张万祥选编
    序                                                                 
    选编的目的:
    第一,扩大《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的影响。通过《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吸引广大教师进一步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五卷本,进一步走进这座“20世纪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遗产之一”的宝库。以这种方式回报您与诸位翻译界大家于一二。
    第二,试图为青年教师提供一本“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简读本,精华本,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聆听大师小语,体味教育情结,激发教育灵感,反思教育行为,提高理论素养,引发崭新思维,生发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质量。
    目  录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序言
    张万祥
    “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生前总爱重复的一句话。几十年过去了,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位杰出的教育家“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却日益深刻、隽永,迸射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苏霍姆林斯基于1918年9月28日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叫瓦西里耶夫卡村的一个贫苦家庭里。1970年9月2日病逝。留下了包括41部专著和小册子,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文艺作品――供孩子们阅读的故事和童话这座教育宝库――这就是他“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和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是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高度天才的教育者,是其著作永远进入先进教育科学思想宝库的学者。”他“实质上是一位诗人和文学家。他总是尽心揭示教育的诗意,揭示教师创造性活动的诗情美意。”“是儿童心灵的深入研究者,是青年人的敏锐指导者,是体现了无限忠于党和人民的教师的最优特征的教育家。”“是具有自己独立见解和创造风格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阿·泽韦林《苏联杰出的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忠诚地热爱教育事业,把心都献给了孩子,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岗位上,真真切切地奉献出自己;他勇于求索,在历经磨难的艰辛路途上,不畏劳苦去攀登,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写出蜚声海内外的教育诗篇;他品德高尚、心地纯美,放着高官不做,只求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地在一所农村中学工作。苏霍姆林斯基在短暂的一生中,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的人,身后留下永久痕迹的人,深受人们敬仰与爱戴的人,成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摘自《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编者前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巨著以其经典性给人以震撼。几十年间,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等等著述走进了一代代一批批教师的案头,走进了世界各个角落千千万万教师的心灵,这些教育著述成为教师心目中的教育经典。他的许许多多教育论述广为引用,成为广大教师镌刻于心的经典名言。
    这样的教育经典名言在其著作中比比皆是。例如,对教育的作用,他说:“教育才能的基础,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要知道,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世界上,我们可以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压制、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容忍儿童的弱点。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用心灵去认识它们,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重要的,不应对它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对爱国主义教育,他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他对孩子们的认识,成为“经典性”的认识,他说:“在思想、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以及在智慧、意志和性格的个性特点方面,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只有在了解了这个‘世界’,了解了它的全部奥秘以后,培养个性,形成人的精神风貌才会成为可能。”他突出强调:“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怎样认识教育工作的性质,他的诠释也成为“经典”。他说:“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而教育艺术的全部复杂性,是要善于感觉到一个人身上那种纯属个性的东西。”怎样引导学校形成读书的氛围,他的名言是:“一所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应该有书籍。”关于教学的论述,教师耳熟能详,他说:“教师上好一堂课要作毕生的准备。我们这行职业和劳动工艺的精神基础和哲学基础就是这样: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他说:“每个教师应当成为自己学科的出色专家。他应密切注视所授学科的科学‘前沿’。”……,……
    几十年前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依然符合教育规律,依然生机勃勃,处处时时开花结果,闪耀着教育经典的光辉。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巨著以其全面性给人以教诲。苏霍姆林斯基“广泛地研究了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学生的智育、德育、美育、体育问题,劳动教育问题和综合技术教育问题,教学理论、孩子家庭教育、自育与自学等问题,教师的职业技艺问题,普及教育的实施、学校的管理领导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著述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正面的论述、反面的告诫,理论的研究、实践的探索……极其丰富,教师、学校领导者、学者以及学生的父母都可以找到可资借鉴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一套教育理论体系,完全可以称之为“教育百科全书”。
    对许多重要的教育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全面的思考,提供出全面性的理论认识。在探讨“怎样认识教育的力量”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他提出这样的观点――《培养美好情感和品质是学校教育的起码目标》。那么,美好情感具体指哪些情感呢?他进行了全面分析:《需要培养细腻的感情》、《特别重要的是启迪青少年的良心》、《要激起孩子们为别人创造幸福的愿望》、《要培养孩子们的欢乐和善心》、《要在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中播下善良的种子》、《真正的精神力量表现在善良、敏锐和宽宏大量上》、《疾恶如仇的情感是需要培养的》、《要培养青少年的耻辱感》、《力求使学生从童年早期起就怜悯和同情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要让学生体验到为天下人之忧而忧的心情》、《青少年要从爱母亲做起培养爱自己身边人的情感》、《要培养孩子满腔热情地去敬爱老人》、《让学生迷恋上祖国》……
    (注,此段加书名号的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一书中,编写者根据其内容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拟写的题目。)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巨著以其现实性给人以借鉴。1945年8月25日苏霍姆林斯基在一份名为《突击劳动》的报纸上发表了第一篇教育文章《在新学年之前》,1970年9月1日发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致学生们的一席话》。其教育思想产生并发展于20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末期。历史已经证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苏联教育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时代的要求极其敏感,总是考虑社会与科学进步的前景,善于根据今天与明天的条件及其教育任务来把过去最重要的成果予以现实化、予以创造性地运用――这应该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特点。
    当今天,我们再次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述时,竟然发现他的教育论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例如,他说:“只有当每个少年从教育者那儿得到‘活水’,他们的才干才能发挥出来。没有‘活水’,素质就枯竭、衰退。智慧培养出智慧,良心培养出良心,有效地为祖国服务培养出对祖国的忠诚。”他一再号召:“必须让少年去经常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生活。”他痛心地说:“有时由于教师把教育看成是尽量多地往孩子头脑里灌输知识,孩子正常的生活就被打乱。看到孩子的正常生活不仅在上课时而且也在长日班里遭受破坏,不能不令人感到极大的内心痛苦。遗憾的是,有这样的学校,孩子们上过5~6节课之后还要留在学校4~5小时。留校不是让他们作游戏、休息和在大自然中活动,而是又坐下来念书。孩子在校的时间变为漫无止境的、令人生厌的上课。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指出:“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这些话语几乎是针对当下教育情况而发的。
    如今,我们常常为德育低效而困惑,殚精竭虑于提高德育实效性,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述就为我们提供了“怎样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提出了如下观点:《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先进的进步的思想和观念是个人优秀品质的源泉》、《人要有一种精神是道德教育的红线》、《引导学生把兴趣的中心放在做人上》、《让学生迷恋上祖国是教师的教育理想》、《应该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少年的思想成长》、《没有发现,就没有教育工作的创造性》、《要教育人珍惜生命,也就是珍惜人、爱护人、保护生命》、《使祖国语言的财富从孩子们学校生活一开始就展现在他们面前》、《要使孩子意识到他是明天的成年》、《要培养女孩子的道德尊严》、《要使男孩成长为真正的男子》、《要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预防不良习惯》、《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使每个青年男女作好劳动的准》、《告诉青少年忘恩负义是一种最恶劣的行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需要灌输》、《为了培养学生集体,首先要培养教师集体》、《要让每一个少年想去做似乎难以做到的事》、《要注意利用课余教育孩子》……
    (注,此段加书名号的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一书中,编写者根据其内容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拟写的题目。)
    再如,《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的欢乐和幸福》、《应当使年轻一代生活得艰苦一些》、《教育者应当成为真正的大写的人》、《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勤于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若没有读书的需求,这个教育制度就会垮掉》、《应引导孩子们进行积极活动》、《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教育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形式主义给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不要为青少年树立某种神话了的偶像》、《无需向少年繁琐絮叨地阐述十分了然的东西》、《教育不存在“小事”》……这些振聋发聩的名言都是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前思考解答的教育问题,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孜孜以求的教育问题。看到他的论述,我们会有豁然开朗的感慨。
    (注,此段加书名号的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一书中,编写者根据其内容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拟写的题目。)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巨著以其尖锐性促人以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敢于正视现实,从不掩饰矛盾,在经典性著作《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他直言不讳地号召:“对于现实不要去粉饰,不要去掩盖。”所以,他总是以犀利的文笔尖锐地批评教育中的弊端,针对一些老教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情况,他尖锐地批评道:“遗憾的是,有些具有多年教龄的教师,说得形象些,就像干枯了的花朵:仅仅在外形上像朵花,实际上早已失去了鲜艳的色彩和芳香,失去了生命的气息。这种现象虽然令人不愉快,却实际存在着。”“如果教师死抱住一个教案,‘以不变应万变’,那么他是什么也做不好的。更确切地说,他将使学生变得无知。”针对教师疏于读书的情况,他尖锐地指出:“书籍和个人藏书,对人民教师来说有如空气般重要。没有书,没有阅读的渴望就不成其为教师。阅读乃是教师思想和创造的源泉,乃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读书的需求,整个教育制度就会垮掉。”针对学校管理上存在的弊端,他尖锐地指出:“如果校长不定期去听课,或因忙于开会和其他事务性的工作而无法走进教室,去接触教师和学生,那么他的其他一切工作都会失去意义,无论是开会还是干其他工作,都将毫无价值。”对教育上形式主义泛滥的问题,他尖锐地批评道:“哪里把精力全都花费在各种突击的活动上,哪里的教育工作就要失掉远景目标。”“谈论道德的响亮辞藻,儿童是难以理解的。要少使用这种辞藻,多关心人道行为的磨炼和优良习惯的培养。”“那些认为对共产主义的建设者进行道德规范教育只要照搬我们现成的道德规范的条文,每天跟他们谈谈话就完事大吉的人,大错特错了。”“让孩子们不要经常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尤其不能教孩子们去说他们还没有理解的词语。否则,那些为人们视为神圣的东西会因此而变为毫无意义的空谈。”……
    针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尖锐批评,我们难道不应该进行反思吗?结合他的批评,我们的反思必定会入木三分。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巨著以其实用性教人以方法。实用性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重大特点。他的教育思想是来自现实,服务于现实。即使是几十年过去了,他总结的一些教育做法还是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因为它的实用性,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如何塑造美好的心灵”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苏霍姆林斯基提供了诸如:《要让伟人的形象铭刻在少年的头脑和心灵中》、《童话、游戏和幻想是儿童思维活动、情操和志向的源泉》、《要使男孩子能赞赏女孩子》、《要发展儿童笑的能力》、《用书籍和智慧去驯服桀骜不驯的学生吧》、《别让教室的四壁把儿童与斑斓绚丽的世界隔开》、《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艺术作品》、《要保护儿童力图通过好好学习而给父母带去快乐的心愿》、《重要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亲近的知心朋友》、《要引导每一个青年男女都找到一本在他们心灵中终生留下深刻痕迹的书本》……这些都是具体可行的实用方法措施。很多困惑我们的症结,我们都可以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著作中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注,此段加书名号的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一书中,编写者根据其内容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拟写的题目。)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巨著以其深刻性给人以启迪。他的教育思想是深刻的入木三分的,例如,爱孩子这个观点的敞开与深入。他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他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继续说明为了爱孩子,就必须了解孩子,就必须深知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及其发展特点。然后,他又指出,没有抽象的孩子。每个受教育者除普遍、典型的品质之外,还固有特殊的、不重复他人的个人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继而,他进一步论述孩子们的教育者应行使明智的权力、应善于珍视孩子们的信任、应善于怜惜孩子们的无力自卫等思想,而且,语重心长地告诫不应把孩子们理想化,必须从他们上学的最初日子起就向其提出准确的、清晰的、硬性的要求,首先是行为文明方面的要求。他并且从反面劝告说,不可在所有的场合都把儿童的淘气和顽皮视为心怀恶意地破坏秩序,把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视为懒惰,把儿童的健忘性视为不诚实。在众多场合,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必须尊重人格、提高人品。怎这样阐述“爱孩子”的教育思想走出了肤浅,走进了深刻。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巨著以其经典性、全面性、现实性、尖锐性、实用性、深刻性构成了这座“教育丰碑”,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之无愧的“教育百科全书”,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的教育财富。
    作为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四十余年的老教师,我深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我国广大教师中的深远影响。几年间潜心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等相关著作,后来萌生了选编“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的想法,试图为教师提供一本“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简读本,精华本,填补教育经典理论出版的一项空白。让广大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聆听大师小语,体味教育情结,激发教育灵感,反思教育行为,提高理论素养,引发深层思维,生发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质量。
    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深知广大教师需要这样的书,必成他们的案头必备之书。于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地投入精选“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的工作。二千余条,反复斟酌,筛选,确定了1000条。最后,这部书确定了155个小标题,分为19编,定名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其实,我走的是充满艰辛的再创作之路。
    为了便于使用,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把这些名言归为十九编,每编以疑问的方式列出标题。每编都包含着少则十几条,多则几十条名言。为了便于查询,又根据内容的差异,分门别类,划为若干小项。每小项都有一个标题统领。特别应该说明的是,为了尽可能地保持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原汁原味,每则名言,都根据其内容拟写的小标题题目尽量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原话。
    编写这部书,我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有悖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脱离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典著作的精华,所以,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确定19个编目,确定每条名言的归属都是殚精竭虑,分类就用了三个月。即使如此,这部书一定会存在许多问题,敬请大家指正。
    2007年6月18日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精选本)
      张万祥选编
      第一编  怎样认识教育的力量
      一、要相信教育的力量                                           
      二、育人先育心                                                 
      三、学校的首要的任务是培养人                                   
      四、学校不能培养没有确定自己志向的人                            
      五、没有“活水”,素质就枯竭、衰退                               
      六、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七、培养美好情感和品质是学校教育的起码目标                      
      八、真正的教育是要培养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和对人民的一种责任感  
      九、道德经验是个人的精神财富                                   

      第一编  怎样认识教育的力量
      一、要相信教育的力量
      要相信教育的力量
      相信教育的力量,就是相信自己的工作,相信我能够成为自己学生的思想和感情的主宰,相信我能使最难教育的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相信教育的力量,如同一个医生相信生命的巨大力量一样。医生的精神准备是要为人的心脏跳动战斗到最后一分钟。如果一所学校相信教育的巨大力量,而且在那里根本听不到“他将是一个无出息的人”
      这类不可救药的话,那么这个学校的学生集体的精神生活就具有无与伦比的乐观主义色彩。
      (第一卷796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教育是重要的
      科学的发展,国民道德的进步以及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关系的建立,都取决于学校,取决于教育过程的文明以及教育与教学方法的完善程度。
      ((五卷本)第一卷89页《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
      教育是长辈和晚辈参与其中的共同精神活动
      教育不是长辈的断然命令和晚辈的恭顺服从,而是长辈和晚辈参与其中的紧张和复杂的共同精神活动。
      (第五卷485页《没有信任便没有教育》)
      人是要教育的
      人是要教育的,为此必须懂得用什么去进行教育和怎样进行教育。
      (第四卷753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人开始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是教育第一位的效果
      教育第一位的和最显著的效果表现在一个人开始思考他是怎样一个人,开始深究这样一个问题,即在我身上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如果不能引导一个人视察自己,思索自己的命运,最巧妙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也是徒劳的。
      (第五卷578—579页《我的教育信念》)
      为每一颗年轻的心都找到一把金钥匙
      教育的任务在于,为每一颗年轻的心都找到一把金钥匙,为每一个青年男女都开辟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他们的能力能够被唤醒并得以充分发挥。
      (第五卷244页《劳动·志向·幸福》)
      要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
      教育才能的基础,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要知道,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世界上,我们可以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压制、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容忍儿童的弱点。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用心灵去认识它们,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重要的,不应对它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
      (第二卷537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教育工作的实质是升华人的素质
      如果我们说,教师的工作就是传授知识,那么,在我看来,这项复杂而尚未研究透彻的工作的实质,就是使人亲眼看到知识使他得以升华,激发了为人的自豪感,使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励他为正义思想的胜利而奋斗。
      (第五卷615页《特殊的使命》)
      揭示人类精神的全部伟大意义和美是一项很重要的教育任务
      我把揭示人类精神的全部伟大意义和美看做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如果一个人充满了为人民、为祖国和为人类的理想而奋斗的崇高思想,这样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第三卷808页《公民的诞生》)
      举世无双的工作是塑造人
      世界上有千百种职业、行当和工作:有的修建铁路;有的建造房屋;有的耕种土地;有的救死扶伤;有的缝制服装……但有一个举世无双的工作那就是塑造人。
      (第五卷599页《父母教育学》)
      真正的教育始于一个人为理想所鼓舞并能审视自己
      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始于一个人为理想所鼓舞,能认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审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和应当成为一个什么人。
      (第五卷589页《寄语后来人》)
      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活生生的教育工作
      任何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一切好的东西背后都是巨大的劳动。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所从事的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一天从一堆沙土中淘出一粒金子,一千天就能淘出一千粒金子。
      (第四卷692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保护受教育者
      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保护受教育者,不降低他的人格。不应当使他感到自己是听任命运摆布的一粒无能为力的尘埃。无论何时都要努力不让学生的意志受到压制。
      (第四卷705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教育首先意味着相互往好处想
      教育,首先意味着相互王好处想,教师往好处想自己的学生,学生往好处想自己的教师。
      (第五卷486页《没有信任便没有教育》)
      农村的发展始于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农村的发展始于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村文化的发展始于农村教师素质的加强,农村学校教育的功效取决于任教者的精神、知识、博学和视野。
      (第五卷614页《特殊的使命》)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二、育人先育心
        育人先育心
        育人先育心。在由人的精神财富外化而来的和谐的交响曲中,最微妙、最温柔的旋律当属于人的心灵。
        (第五卷499页《没有惩罚的教育》)


        三、学校的首要的任务是培养人
        学校的首要的任务是培养人
        请记住: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
        (第二卷294~295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在校学习是一生中全面教育的开始
        在学校的学习不应当是终结性的,而是人们在整个一生中全面教育的开始,智与美日臻完善的开始。
        (第五卷584页《我的教育信念》)
        学校是人民灵魂的主要塑造者
        学校是人民的摇篮,就这个意义来说,它是人民灵魂的主要塑造者。学校对其学生们的文化面貌能够打下永不消失的印记。真正的学校引以为自豪的是所有具有高尚品格的成年人把自己称为是它的学生。你们崇高的使命就在于使所有的送自己的子孙到你们学校去学习的成年人,永远处在这个学校的精神影响之中。
        (第二卷319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学校应该让青少年每一瞬间都处在真理明亮光辉的影响下
        我心目中的学校是这样的地方:在这里,生活和师生关系中的每一举动都充满着深刻的道德含义;在这里,形象地说,小小年纪的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瞬间都处在真理明亮光辉的影响下。
        (第五卷747页《认知与信念》)
        学校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是培养起码的人性
        我认为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每个人用仁慈、恳切和同情的态度来对待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在这些东西身上体现着生命的伟大和美。没有起码的人性,就不可能有共产主义道德;没有细腻的感情。缺乏同情心的人,也就不可能有崇高的理想。而缺乏同情心就会对人漠不关心,并从漠不关心发展到自私自利,从自私自利发展到残酷无情。
        (第三卷635页《公民的诞生》)
        要把美变为心灵的财富
        学校的任务在于,把美感和许多世纪以来创造的美变为每个人心灵的财富,变为个人的和人们之间道德关系中的审美素养。
        (第四卷549页《帕夫雷什中学》)
        学校要培养高素质的公民
        一刻也不能忘记,学生的使命是培养有教养的、爱好劳动的、忠于祖国的公民,也就是培养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准备把自己的道德传给自己的子孙,使后代人的精神世界更为完善。
        (第一卷729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学校应当成为共产主义道德熊熊燃烧的熔炉
        学校应当成为丰富的共产主义道德熊熊燃烧的熔炉,这种道德应在每个人的行为志向和激情中,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卷95页《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
        学校要成为教育基地
        学校,只有当它成为孩子过愉快而有趣的生活并努力求取知识和钻研科学的园地时,才能成为教育基地。
        (第四卷41页《帕夫雷什中学》)
        学校是启蒙的灯塔
        学校并非知识的仓库,而是启蒙的灯塔。所有儿童的能力不可能相同,因而学校的任务就是培育他们的能力。
        (第五卷620页《要慎待儿童》)
        要造就劳动创造者
        我们所要造就的人,不仅能劳动,能操纵机器,而且还应该是一个聪明的、能深刻思考问题、情感细腻的劳动创造者。体力劳动的创造,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将被认为是人的最崇高的精神财富。生气勃勃的\活跃的智慧在建设事业,在情趣盎然的、充满理智的体力劳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第一卷314页《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校是知识、教养、智力文明和劳动的策源地
        学校是知识、教养、智力文明和劳动的策源地;教师年复一年地领着自己的学生沿着知识的小道向人类智慧的顶峰攀登:智力财富和脑力劳动――这是我们手中借以造就人的最重要的工具。
        (第一卷93页《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
        学校要有精神生话
        如果一个学生的智力兴趣的世界仅仅局限于准备功课,如果除了必修课的知识以外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如果智力生话只局限在学习的圈子里面缺乏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对一个人来说就会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只有在学校里充满生气蓬勃的多方面的精神生话的情况下,掌握知识才能变成一种吸引人的、使人愿意去做的事情,这种事情就是到了学生毕业参加劳动以后也还能够继续下去。
        (第一卷100页《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
        学校的任务在于教会学生确立共产主义道德
        学校的任务,不在于使年轻一代免受非共产主义道德的影响而把他们隔绝于现实生活,而在于学会积极地影响周围环境,确立共产主义道德,反对一切旧残余。这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难题,教育者应竭力帮助青年人去解决它。
        (第二卷88――89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孩子对学校的希望
        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使我坚信,孩子来到您校上学,为的是从校门出来时能是个有文化素养的、有教养的人;只有当他成为能思维的人的时候,当他的思维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不依赖于他在课堂上学到的和正在学习的那些东西的时候,那时孩子才会成为好问的、求知欲望旺盛的、勤奋的学生。
        (第二卷310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学校和生活要互相联系,德育和智育要互相结合
        学校同生活相联系以及学生的智育和道德相结合,是学校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其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四卷7页《帕夫雷什中学》)
        学校需要的是活跃和炽热的思想和研究精神
        在学校里,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活跃和炽热的思想,是研究精神。只有当教师具有活生生的个性时,只有当他把自己某种深思熟虑的东西注入普遍的东西时,最优秀和最精明的教育方法才能发挥作用。
        (第五卷415页《惟有依靠你们》)
        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成绩首先取决于学生
        我们整个学校的教书和育人的工作,其成绩首先取决于我们的学生,取决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我们的教育。
        (第五卷623页《教会学生学习》)
        小学教育时期是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我坚信小学教育时期,则是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人需要受教育的一个界线,包括对人需要形成期的那个界线。正是在这个时期,应当去培养为他人幸福的那种慷慨胸怀……
        (第二卷190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四、学校不能培养没有确定自己志向的人
        学校不能培养没有确定自己志向的人
        校门里不应当培养不幸的人,即没有确定自己志向的人。
        (第四卷502页《帕夫雷什中学》)
        志向是人幸福的最主要的基础
        志向,归根结底只有志向才是一个人幸福的最主要的基础,是把个人快乐和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基础。
        (第五卷235页《劳动·志向·幸福》)
        重要的是要用志向鼓舞人
        在我们艰难的事业中,一个最棘手、最难以捉摸的工作,就是用志向去鼓舞人。……志向是同一个人对自己的约束,给自己的承诺,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相联系的。
        (单行本《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65页)
        应该在每个人的心里激起美好的理想
        我们应该在每个人的心里激起美好的理想,这种理想将成为每个人的指路明灯,成为召唤他们前进的火光。
        (单行本《关心孩子的成长》14页)
        宏大的志向取决于童年、少年时期的行为如何
        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使我坚信,一个人的志向是否宏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童年,特别是少年时期的行为如何。
        (第一卷719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青少年积极作用取决于他对未来的态度
        对前途充满信心,认为未来是通过现今社会成员的积极努力能创建的一种社会现实,这都是我们应当在学生身上形成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道德特征。
        (第二卷30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每个人去追求自己的顶峰
        我认为教育上一个重要的目的,就在于使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就能体验到人对义务顶峰的追求是一种魅力和美。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每个人去追求自己的顶峰,不要迷失通往顶峰的方向,更不要从旁而过。只有精神力量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第二卷221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应当为年轻的心灵照亮通向理想的道路
        理想生活中的光辉形象、一切美好的东西和表现崇高的道德行为的光辉形象,不应当把少年照得头昏目眩,而应当照亮他前进的道路,照清楚他自己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和丑恶的东西。这恰恰是我们应当做的。我们应当为年轻的心灵照亮通向理想的道路,而不是用双手在他的心中乱翻腾,更不要把它“倒腾”出来。
        (第三卷658页《公民的诞生》)
        教育和培养具有远大抱负的人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肩负着教育和培养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他们首先要忠于崇高的思想,并准备为之献出全部力量和生命。
        (单行本《关心孩子的成长》56页)
        崇高的愿望对人的举止行为起促进作用
        当一个人的心灵中产生并确立起崇高的愿望时,这种愿望就对人的举止行为起促进作用,并产生激情和行动。通过这些行为,人的品质就确立起来,于是又产生新的愿望――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这个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第三卷654页《公民的诞生》)
        要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
        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个人对未来的憧憬,应当同今后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优秀教师的经验表明,如果学生为了未来不仅甘愿献出体力而且献出精神力量,特别是毅力和情感力量的时候,可以说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有了崇高的生活目的。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23页)
        每个孩子都有善良的志向和良好的愿望
        当你处理儿童思想上、感情上、认识上的差错时,一刻也不要忘记每个孩子都有善良的志向和良好的愿望。任何呵斥、任何威胁、任何想损伤儿童心灵的意图都是不容许的。
        (第一卷838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具有远大志向的学生才能保持和爱护学习愿望
        如果我们的每个学生的行为,不能反映自豪感和劳动者所固有的自尊感,那么我们就会成为完全无能为力的教育者,我们的言语、我们的教导和劝告也就不能为青少年所接受。只有当学生有了想成为聪明的、有教养的、有智慧的、有本领的创造者的志向时,他才能保持和爱护自己的学习愿望。
        (第一卷724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一定要珍视少年的理想
        少年和青年时期是富于幻想、富于浪漫主义的激情、对一切没有经历过的东西都十分有兴趣的时期。……崇高的理想是我们生活中的最大特点。我们一定要珍视少年的理想,把它作为珍贵的东西保护起来。
        (单行本《关心孩子的成长》15页)
        要使学生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未来的事业
        教育的智慧、复杂性、令人心烦的困难以及其中的乐趣,在于如何使我们的每个学生在童年,特别是在少年时期就能在喜爱的劳动中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未来的事业,并热爱它使之臻于完善。这是培养有觉悟的公民,有觉悟的劳动者高尚行为的途径。
        (第一卷722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热切愿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是最重要的动力
        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力。
        (第五卷12页《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五、没有“活水”,素质就枯竭、衰退
        没有“活水”,素质就枯竭、衰退
        只有当每个少年从教育者那儿得到“活水”,他们的才干才能发挥出来。没有“活水”,素质就枯竭、衰退。智慧培养出智慧,良心培养出良心,有效地为祖国服务培养出对祖国的忠诚。
        (第三卷543页《公民的诞生》)
        真正的教育是从教育者的素质开始的
        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而真正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第一卷773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学校里不该有一个人把教师的劳动看成是受苦受累的
        如果教师把自己的劳动看做是一种负担的话,那么从他嘴里发出的任何的道德教诲,在学生们听来都是对真理的一种嘲笑,也会摧残少年的心灵。如果说这种话的人没有这个道德权利的话,即使他的言词最正确、最漂亮,也会成为道德败坏的工具。
        (第二卷327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善于掌握和克制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
        我们的工作是用心脏和神经的工作,确实是每日每时都在消耗大量的精神力量。我们的劳动处于经常变化的局面中,有时令人十分激动,有时情绪抑制。因此,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它即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成就,也关系到他的健康。不会正确地抑制每日每时的激动,不会掌握局面,是最折磨教师的心脏、消耗教师神经系统的事。
        (第二卷541~542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对孩子的依恋感是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
        年复一年,在我头脑中越发增强了这样一个信念:对孩子的依恋感――这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
        (第三卷14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教师的素质是年轻人的精神支柱
        年轻人的道德面貌、行为以及对待善恶的态度是由他们的精神支柱所决定的,而这种精神支柱牢固与否,取决于教师的个性、教师的思想是否丰富和他对我们生活的真理是否忠诚。
        (第一卷786~787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教师的责备是否具有教育力量取决于教师的素养
        教师对学生的责备是否具有力量,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取决于他的分寸感和威信。
        (第五卷469页《德育中的教师语言》)


        六、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孩子去观察美,同时去思考美和人的高尚品格。
        (第二卷232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美育教会儿童看出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恳
        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儿童从周围世界的美和人的关系的美中看出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恳,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这种美。
        (第一卷《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241页)
        美能磨练人性
        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就感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赞赏一切美好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美,首先是艺术珍品,能培养细致入微的性格。性格越细致,人对世界的感悟越深刻,从而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多……
        (第三卷887页《给儿子的信》)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第四卷538页《帕夫雷什中学》)
        要为儿童打开通向美的世界的大门
        作为儿童欢乐的缔造者,教育者的权力正好在于为儿童打开通向美的世界的大门。
        (单行本《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36页)
        美蕴藏着强大的教育力量
        在为人们创造财富与欢乐的结合中,通过认识美,比如说,认识一朵小花的美,岸边上色彩斑斓的小石子的美,鲜红色霞光万道的美,朗朗语调的美以及人们的行为美来认识自己。在这种结合中则蕴藏着相当强大的教育力量,使你这个教育者能获得真正神奇的才能,让孩子的心灵为之震惊,并能让其挺直起来,如果孩子的心灵在痛苦、不幸、灾难的压迫下弯曲了的话。作为儿童欢乐的创造者——教师的权利,恰好在于为幼小的儿童去打开通往美的世界的大门。
        (第二卷193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孩子对美感受越早,自尊感就越高
        小孩在发现自己周围的美,并对这些美而感到非常兴奋、赞叹的时候,这宛如在照镜子,会观察到人的美。孩子对美的这种感受越早,对美的惊奇越精细,他的自尊感就越高。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第二卷193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对美的感受能使少年成为真正的人
        对美的东西的感受能在少年心灵中反响出一种极其敏捷的力量,使之成为刚毅果敢、宽宏大量、心地善良而又十分热忱的人。如果一个人在他的童年时代没有领略到人的心灵美的话,他就不可能成为有教养的人。
        (第二卷195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要培养对美好事务的永不止息的向往
        我们的任务就在于,要在每一个未来的物质生产的劳动者身上,培养出一种对认知、文化和美的永不止息的向往。
        (第一卷106页《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
        应当激起学生的道德审美情感
        通过生动有力的话语和鲜明的形象而向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所揭示的道德思想,应当激起他们深刻的道德审美情感,我们认为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情感乃是我们所说的“信念的力量”的精神能源,而“信念的力量”又是在充满道德意义的、生动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的。
        (第一卷《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162页)
        号召人们做一个美的人
        进行道德教育,造就真正的人——就是在号召做一个美的人。一个人接受这种号召就会成为十分敏锐、易于接受教育的人,如果道德理想那些令人向往的东西能够使他变成高尚的话。因为道德理想本身就是人的一种高尚的美。
        (第二卷192—193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要在青少年心灵中训练对美的感受
        我认为对自然界美的感受,积极去创造美的东西,是对青少年心灵一种极重要的训练,是使人力求看到人的美及其心灵美,力求去确立人自身那种美的东西并蔑视懦弱、畏缩、意志薄弱不可缺少的东西。
        (第二卷234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要善于把永恒的美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我认为有巨大教育意义的一点,就是使孩子能看到、理解、感受到去唤醒大自然中的生命是一个很大的秘密。第一批春天花朵的开放,幼芽的萌发,第一批嫩草破土,第一只蝴蝶飞舞,第一声蛙叫,第一只春燕飞来,第一声春雷,麻雀第一次春浴,这一切我都当做永恒生命的美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受到这种美的感染越深刻,去创造美的欲望就越强烈。
        (第二卷489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学校要教会青少年在美的世界中生活
        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是:使学校教会人在美的世界中生活,使他离开美就不能生活,使美的世界能在人的身上创造美。
        (第三卷83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努力使少年体验到美的激励和对美的赞赏
        生活向我们证明:如果一个儿童对充满了为人们创造出美这一崇高思想的劳动不理解,那么他的内心就不能用细腻、体贴和容易感受的态度去对付那种细致而又“温柔的”教育方法,他变得迟钝。只能领悟原始的“教育方式”:大声呵叱、强制、惩罚。由此而形成了少年们的粗鲁无礼和无意识的破坏性倾向。正因为如此,我要努力使我的未来少年们,在童年期就能体验到美的激励和对美的赞赏,使他们的个人劳动成为产生这种感情的源泉。
        (第三卷412页《公民的诞生》)
        丰富审美需求和审美感需要智力上的深入发展
        人在智力上的深入发展,是丰富审美需求和审美感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审美教育意味着向孩子广泛介绍世界文化成就,介绍人类文化珍品。
        (第四卷538页《帕夫雷什中学》)
        要教会孩子能够看到和感受到美
        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第一个窗口。所以,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终生保持他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
        (第四卷539页《帕夫雷什中学》)
        要让感知和理解人类最崇高的美扎根于青少年的心灵
        在儿童的生活里,特别是在少年和青年的生活里,感知和理解人类(为着社会、人民、祖国的幸福而从事劳动和斗争的)最崇高的美,并使这种感知和理解扎根于心灵深处,乃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第五卷577页《我的教育信念》)
        在青少年时期对各种现象作出审美评价是极端重要的
        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就能对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作出个人的审美评价,是极端重要的。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和情绪只是随波逐流,跟着别人转,那么这种教育可说是不成功的。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12页)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再次看您的帖子,依然是一句话:谢谢张老师,您辛苦了!我相信,若能把这本书认真学习几遍,思想一定会更成熟。而且写文章要引经据典的时候,只翻阅这一本就行了,不用像以前一样,为了确切引用一段话,在图书室找哥满头大汗。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美猴王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0
            • 财富4
            • 积分8027
            • 经验46310
            • 文章6420
            • 注册2006-05-16
            不知出版没有?我一定要买一本来认真阅读!
            让教育回归朴素!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七、培养美好情感和品质是学校教育的起码目标
              培养美好情感和品质是学校教育的起码目标
              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
              (第四卷247页《帕夫雷什中学》)
              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高尚情感
              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情感。所谓高尚情感,这首先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文化,尊重本国每个同胞和世上每个诚实人的人格,对劳动人民的友爱、同志和兄弟情谊,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快乐,以及对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的无私享用。
              (第四卷24页《帕夫雷什中学》)
              家庭和学校的首要责任是培养高尚的爱的美好情感
              社会的重要责任,首先是家庭和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高尚的爱的美好情感。这种情感能使人变得高尚,帮助人养成共产主义道德的许多重要品质。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3页)
              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是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我的学生学习时绝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观察、思索、谈论、感受劳动的欢乐,并为所创造的一切而自豪;为人们创造美和欢乐,并在这种创造活动中获得幸福;赞赏大自然、音乐和艺术的美,并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把他人的痛苦和欢乐放在心上,像对待自己切身的事情一样对待他人的遭遇――这就是我的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
              (第三卷137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情感教育是最艰巨的任务之一
              情感教育,一般来说,是培养人的精神面貌的工作中的最艰巨任务之一。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4页)
              培养情感是极其复杂、细腻的问题
              培养情感,这是个性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极其复杂、细腻的问题。在这方面,精神生活中的思想和智力领域同情感和意志领域的相互联系,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43页)
              在青少年时期就培养起丰富的感情
              在形成学生道德面貌时期所培养的情感,不应局限于认识周围世界。感情应是积极的。学校的任务是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的活动中表现出鲜明的是非观、要爱憎分明,感情丰富。一个人到了成年时期,他的情感、爱情是否高尚,取决于他在青少年时期爱什么,恨什么,同情什么。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00页)
              要保护和巩固青年人心灵中的各种高尚情感
              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精心保护和注意巩固青年人心灵中的各种高尚情感,给他们提供考验良心的机会。不能要求青年容忍与他们的理智格格不入的东西;不能要求他们承认他们尚未意识到的错误;不能要求他们去谴责他们认为无可非议的事物;也不能暗示他们去反对他们内心所不愿反对的东西。学生度过少年和青年时期之后,不仅应感到自己的良心是洁白的,而且能认识到,在为争取道德的纯洁性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斗争中,他们能够战胜邪恶。
              (第一卷498~499页《学生的精神世界》)
              情感是高尚行为的肥沃土壤
              道德观念、观点和习惯都跟情感紧密相连。情感,形象地讲,这是高尚行为的土壤。哪里不注意细心关切地去感知周围世界,哪里就会产生漠然无情的人。
              (第三卷116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个人主义始于缺乏情感教育
              假如你想要让你未来的学生留心听你的每句话,感受你的话,就要关心儿童家庭情感关系是否丰富的问题。道德怕心灵的孤单,如同思想怕周围无人一样。你要使儿童同别人由于相互负有义务、相互爱慕、尊重和关心而联系在一起。你未来学生的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是否把心灵献一点给别人,或者闭锁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着只关心自己和自己狭隘利益的生活。个人主义始于缺乏情感教育。
              (第二卷689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人的情感
              我们要教会学生懂得人的情感,这里有欢乐、痛苦、委屈、困惑、惊慌、羞愧和许多别的情感,它们表现在人们的眼睛里,在不冷不热的谈吐里,在一个人或仔细观察、或视而不见、或侃侃而谈、或默不作声、或行走站立、或喜怒哀乐的一举一动里。
              (第五卷704页《认识自己》)(第五卷718页《认识自己》)
              应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素养
              一个人只有在其童年和少年时期同大自然和人们打交道的那种条件下使他的心灵不平静、忧虑、柔弱、敏感、易受刺激、温柔、富于同情感,他才会成为有教养的人。
              (第二卷187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使孩子成为细腻、善良和温柔的人很重要
              我们努力使每个男女学生不仅成为坚强、勇敢的人,而且还要成为温情、亲切、富有同情心和温柔的人。一个孩子越坚强,越富有成人的性格,使他成为一个细腻、善良和温柔的人就越发重要。……只有出于善良之心而日益增强起来的精神力量,才能使人产生那种创造美的高尚情操。
              (第一卷700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需要培养细腻的感情
              要记住,现在对人来说,如同需要空气一样,需要细腻的感情,而思想的细腻、智力的丰富,是它的源泉。感情可以使思想高尚,但是真正人的感情不能离开思想而存在。感情来自思想,思想滋润感情,感情寓于思想之中。丰富的思想使人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的独立力量,它激励人们去实现高尚的行为。
              (第三卷890页《给儿子的信》)
              不能让孩子心灵中炽热的感情冷却
              在激情的促使下,孩子们随时准备立即采取某项行动。要知道,儿童的心灵才刚刚开始为他人的忧而忧,为他人的乐而乐,因此不让他们心中这股炽热的感情冷却,而让它流入人们的心中是那么的重要啊!我以为一个教育者的职责就在于使孩子们在道德方面表现出来的这些感情日益加深并永远保持下去。
              (单行本《关心孩子的成长》43页)
              少年队组织应该具有生气勃勃的情感生活
              如果缺乏生气勃勃的感情生活,少先队组织就会变得软弱无能、消极懒散。只有当一种思想表现为奋发的精神,表现在斗争中,表现在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的时候,它才能成为激励少先队集体奋发向上的因素。
              (第三卷688页《公民的诞生》)
              要使青年培养出标志人类高尚气度之美的花朵
              我们认为,最细致的教育任务之一,是要使青年能严肃地、心地纯贞地对待一个新生命的造就;要使他们就像等待幸福的节日一样等待一个新人的诞生;要让每一个孩子的头脑里产生的第一个想法是:我能给父母带来快乐,没有我,他们都不能生活,他们的快乐也就是我的幸福;父母给了我幸福,我应当永远感激他们。爱――标志人类高尚气度之美的花朵,要在人自然产生性要求之前,尽早考虑这枝花的洁美,要培养人的高尚情操。
              (第四卷318页《帕夫雷什中学》)

              特别重要的是启迪青少年的良心
              在跟孩子们谈论构成良心、羞耻、义务、责任的意义的一切真理时,应当说得细致一点,亲切一点,而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启迪孩子们的良心,召唤他们用良心去从事某种活动。启迪良心,这意味着相信、信赖。
              (第二卷359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应当让青少年主宰自己的良心
              应当教育孩子们,特别是少年们能主宰自己的良心,能够管束住它,那么它就会成为一个人一生行为举止的聪慧的、卓越的卫士。
              (第二卷364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让孩子为创造美而进行劳动
              为创造美而进行劳动,能使年幼的心灵高尚起来,能事先防止冷漠情绪。孩子们在创造大地上的美的过程中,自己也就变得更美好、更纯洁和更可爱。
              (第三卷304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要激起孩子们为别人创造幸福的愿望
              使集体受到崇高精神鼓舞的最重要活动是经常关心人。帮助人、关心人并不是一件乍看起来很容易的事。要激起孩子们把自己的精力用于为别人创造幸福的愿望。这种关怀是很难以某种劳动定额来衡量的。只有当体力上付出的努力是精神力量的一种表现时,才能使给人以欢乐的愿望变得高尚起来。
              (第一卷706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不要扼杀儿童心中想把最珍贵的东西给亲人的意愿
              其实,每个儿童都有把最珍贵的东西给父亲和母亲的意愿。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小孩子,你就会相信这一点。十分遗憾的是,许多父母由于不懂得自己孩子心中产生了爱的萌芽,而扼杀了孩子们心中这种崇高的激情,自愿地拒绝孩子们准备为他们做的好事。
              (单行本《关心孩子的成长》58~59页)
              教师要培养孩子们的欢乐和善心
              欢乐和善心是一种使集体得以树立宽宏大量的集体关系的精神,是集体的道德力量,道德美和道德尊严的丰富源泉。哪里的集体宽宏大量,心地慷慨、温情、敏感,哪里的集体活动首先表现为对弱小而无力自卫的生物的温情关怀,哪里的个人也就会感到自己是花环上的一朵独特的花,而不只是它上面的一根枝条。教师的任务是要在集体成员间、个人和周围世界之间培养这种关系,并使之成为培养善心和宽宏大量的课堂。这就是全部的生活乐趣。
              (第一卷688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儿童时代就要培养善心
              一个人在童年时代就应该接受爱、善心、热忱等品德的教育。培养善心,像识字一样需要有人教导,生活本身即环境是进行这种教学的课堂。一个人的善心是由人培养起来的,人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善心。每当一个新人诞生时,就要培养他的善心。
              (第一卷688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要在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中播下善良的种子
              应当在儿童、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中播下善良行为的种子,使他们有能力去同冷漠无情、无同情心、道德无知、利己主义斗争,使大家的思想意识永远处在对抗不道德行为的境地,使每个少年心中的善良能随时反抗邪恶。使邪恶成为一种不能被人们容忍的东西。
              (第二卷420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善良之情应当在童年扎下根来
              经验证明,善良之情应当在童年扎下根来,而人性、仁慈、抚爱、同情心则在劳动中、在爱护和关怀周围世界的美中产生。善良情感、情绪素养――这是人性的核心。如果在童年培养不出善良情感,那就永远也培养不起来了,因为在心灵中确定真正人性的东西,是和认识最初的最重要的真理和体验与感受本民族语言的细微色彩同时进行。人在童年时期应当经历一个培养情感的学校――培养善良情感的学校。
              (第三卷80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真正的精神力量表现在善良、敏锐和宽宏大量上
              真正的精神力量,则表现在人的善良、敏锐和宽宏大量上。只有善良、宽宏大量,才能使人成为坚强的人。不要怜悯自己,但要善于怜悯别人,“要去怜悯那些不幸的人”。
              (第二卷222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永远不能扑灭儿童心中要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真正的教育能手,对学生也是有督促、有强制、有逼迫的,但是他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永远不会去扑灭儿童心中那一点宝贵的火花――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教育者的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他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能够激发儿童这样的思想,即他还没有成为他应当而且能够成为的那样的人。应该让美好的事物成为儿童的理想,吸引他,鼓舞他前进。
              (第四卷707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要在年轻人的心灵里激发起想变得更好的愿望
              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在年轻人的心灵里激发起想变得更好的愿望。
              (第四卷784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哪怕是最认真的学生,哪怕他有意要集中精力来领会和记住教材内容,他也会很快就“越出常规”,丧失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而且他越是努力,就越难控制自己的思想。
              (第二卷640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忘记亲情的人不会有爱国主义情感
              那些忘记自己在会走路之前是在摇篮里度过时光的人,那些对身受其养育之恩的母亲冷漠无情的人,是不会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的情感的。如果在家庭和学校里充满一种尊敬母亲、父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的气氛(这是一种对母亲、父亲的伟大劳动表示尊敬、关心的亲切气氛),那么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的源泉便会清澈纯洁,长流不息。
              (第一卷《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184页)
              不善于爱的孩子不可能生活
              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
              (第二卷306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疾恶如仇的情感是需要培养的
              疾恶如仇的情感,对卑鄙、龌龊、不应有的东西的愤慨情感,是需要加以培养的。重要的是,不仅要使年幼的人懂得什么是可恶的和卑鄙的事,而且要使他们因为看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事而感到难过和痛苦。然而这种痛苦不应该是消极的,只有对邪恶的蔑视、愤怒和厌恶以积极的形式表现出来,才有为善良而斗争的精神能源。
              (第一卷《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172页)
              要培养学生满怀深厚情感来肯定善、反对恶的能力
              优秀教师竭力让每个学生在少年时期就在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行为和活动中表现自己的道德信念。对善与恶所抱的情感态度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当他们能满怀深厚情感用行动来肯定善、反对恶的时候,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13页)
              羞耻心是抵制卑鄙无耻行为的强有力的抗毒剂
              羞耻心是抵制卑鄙无耻行为的强有力的抗毒剂,是义务感和责任感的道德情感的支柱。一个人由于有了厌恶感而产生羞耻心,而由于有了羞耻心,他就能坚决抵制任何“哥儿们”和“市井小儿”的引诱和唆使,就不会去做不道德的、违法乱纪的事。
              (第一卷《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172页)
              要培养青少年的耻辱感
              耻辱往往比来自外面的最严厉的惩罚更有力,因为这是用自己的良心去惩罚自己的良心。培养孩子有耻辱感,这是每位教师需要掌握的一根魔杖。
              (第二卷355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要使小公民厌恶侮辱人格的那个界线
              道德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小公民厌恶并不去跨越侮辱人格的那个界线。应该说,对他人的生活采取冷漠的态度,对只顾自己而活着的人的思想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这对少年的纯洁心灵来说,如同娇弱的身体组织经受不住烧红的铁那样,是格格不入的。
              (第二卷200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力求使学生从童年早期起就怜悯和同情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在与家长共同进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力求使学生从童年早期起直到初恋感情产生之前都能怜悯和同情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未来公民、劳动者和有家室的人的人性美及其修养的高低取决于他如何对待一朵花和一只蝴蝶,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狗和从鸟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一只一贯住在学校里而“走失”了的狗和被人丢在街头的小猫。
              (第一卷698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同情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是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多年的经验使我有权确信:同情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是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通向名为良心的顶峰的一条小道。凡是没有走过这条小道的人,仍旧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教育家托尔斯泰在和人民教师谈话时,教导说:“要怜悯那些不幸的人――不只是人,还有牲畜和动物,――不要折磨他们,而要帮助他们。”
              (第一卷699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要让学生体验到为天下人之忧而忧的心情
              我一向认为有一点极为重要: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的童年时代就体验到那种为天下人之忧而忧的心情。每当儿童减轻某人的命运、遭遇、生活负担之后,会体验到一种幸福,只有在那时快乐才会使童年变得高尚起来。
              (第二卷200~201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应该让青少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痛苦和不幸是多种多样的
              对我们教育者来说,应该培养学生们深刻地去理解和感受痛苦和不幸是多种多样的。一种痛苦能使人高尚起来,得到锻炼,另一种痛苦会使人们感到羞愧;一种痛苦能使人失去尊严、蒙受耻辱,另一种痛苦需要人们高高地昂起头来承受。我认为自己的教育理想,就在于那种使人坚定地和勇敢地去迎接和忍受那种能使人高尚的痛苦;对于那种损害尊严、蒙受耻辱的痛苦,使人空虚的不幸,我是持毫不妥协、不能忍受的态度的,在我们生活中决不应有那种痛苦、那种不幸。
              (第二卷236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要培养青少年与种种不良作为作斗争的精神
              我们认为,培养公民与生活中的种种不良作为作毫不妥协的、积极的斗争,这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孩子们看到了浪费现象和随便对待公共财产的行为,看到了懒懒散散、无所事事、阿谀奉承这样一些恶劣行为,却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那是不能容忍的。
              (第三卷638页《公民的诞生》)
              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都应当进入青少年的心灵
              人类已经创造和我们如今仍在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都应当进入儿童、少年和青年男女的心灵。
              (第四卷545~546页《帕夫雷什中学》)
              要让人们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最美好的东西
              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单行本《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40页)
              要让孩子看到、珍惜、爱护人的心灵美
              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单行本《关心孩子的成长》60页)
              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感情
              不尊重孩子的感情,尤其是纯洁而高尚的感情,往往会导致孩子疏远教师和集体,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和执拗。
              (单行本《关心孩子的成长》42页)
              要启发青少年敬仰高尚的品德
              诚然,学校应该教育儿童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但同时也不应忽略教育孩子首先去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东西。而在诸多的美好事物中,又着重让他们能够发现心灵之美,品德之美。从儿童来到学校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要启发他们敬仰高尚的品德,敬仰优秀人物的美德。
              (单行本《关心孩子的成长》78页)


              八、真正的教育是要培养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和对人民的一种责任感
              真正的教育是要培养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和对人民的一种的责任感
              真正的教育是要培养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和对人民的一种责任感,而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严格的要求,没有断然的命令,没有合理的教导和不善于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服从于多数人的利益,服从于集体、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是不可能有什么责任感的。
              (第三卷531页《公民的诞生》)
              人在责任和义务中才能表现出能力
              一个人只有在他负有的责任和义务中才能表现出他有什么能力。最要紧的是,在这种相互关系中,不要让任何人感到自己是弱者,是无能为力的人,或者总是受别人照顾的人。
              (第四卷630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把责任感变成学校精神生话的核心
              把学习当成一种苦事和沉重的负担――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缺乏和谐的教育的直接后果。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即把责任感变成学校精神生话的核心,把我们所谈到的个人对环境的态度的丰富多彩和多方面性集中体现出来,才有可能克服这种现象。
              (第一卷97页《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
              要让青少年感觉到自己的责任
              家长培养孩子是为了未来,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但我们的孩子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时不应只是美好歌剧的听众,只是幸福家庭晚会的客人,而应是这个社会的建设者和主人,感觉到自己的责任――既对给予他们的一切负责,也对他们的后人负责。
              (第五卷38~39页《关于苏维埃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看法》)
              要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是自己孩子的未来教育者
              我们在学校培养的公民性、邻里道德、审美观是否成熟,首先要看我们的教育对象在青年早期对自己在身体和精神上,应该成为真正的男子和真正的女子这样一个重要道理的认识程度如何。因此,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目的,是要使我们的少年、青年男女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是未来的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几年之后将有自己的孩子;我们对社会未来应负的责任,首先表现为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把他们培养成为何等人;我们之所以要成为真正的人,首先是因为我们是自己孩子的未来教育者。
              (第一卷729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把社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
              凡把社会的事情当作个人切身事情的人,会热爱祖国,珍惜祖国的荣誉。
              (第二卷41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要让孩子们懂得为社会造福
              从孩子上学的最初日子起,我们就使他懂得:人的崇高道德职责就在于,在自己身后给地球留下能增加人民财富的遗产。
              (第二卷64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要培养青少年对自己良心的责任感
              人们的公民政治觉悟的一个方面的表现,是他对自己良心的责任感。这一点同时也是有无教养的标准之一。如果您能做到使儿童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也会感到羞愧,为自己不道德的行为而自己对自己感到羞愧;如果儿童渴望成为一个比现在更好的人;如果什么比较好、什么比较坏这个概念不仅存在于他的意识中,而且成为他个人的信念,这就意味着您看到了自己教育工作的成果。
              (第三卷426页《公民的诞生》)
              面对英烈所萌生的责任感应当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
              面对千百万为中国自由、独立和后人的幸福而献身的英烈所萌生的责任感,应当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这是学校教育的法宝。每个儿童,每个少年面对那些无名英雄应当有这种责任感。
              (第五卷450页《一块面包》)
              想脱离责任感来培养崇高思想品质的作法是错误的
              有些教育工作者、家长、教师。少先队工作者的错误就在于他们想脱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脱离人对人应有的责任感来培养崇高思想感情的。提过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冷冰冰的,毫无感情的,审慎而不动感情的人,他们可以口唱共产主义道德的高调,却不惜蹂躏美好的闪烁着光芒的东西――人的心灵。
              (单行本《关心孩子的成长》56页)


              九、道德经验是个人的精神财富
              道德经验是个人的精神财富
              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应尽力使学生生活留在学生记忆里的是,为了崇高理想而从事的既艰难又高尚的劳动。经验表明,这种劳动也是获得道德经验的重要条件,而这种道德经验是个人的精神财富。
              (第二卷43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第二编  怎样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编  怎样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一、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                    
                二、教育少年困难重重                                            
                三、先进的进步的思想和观念是个人优秀品质的源泉                   
                四、人要有一种精神是道德教育的红线                               
                五、引导学生把兴趣的中心放在做人上                               
                六、童年能进行精神修养是重要的                                   
                七、让学生迷恋上祖国是教师的教育理想                             
                八、应该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少年的思想成长                            
                九、没有发现,就没有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十、要教育人珍惜生命,也就是珍惜人、爱护人、保护生命             
                十一、使祖国语言的财富从孩子们学校生活一开始就展现在他们面前     
                十二、要使孩子意识到他是明天的成年人                             
                一三、要培养女孩子的道德尊严                                     
                十四、要使男孩成长为真正的男子                                   
                十五、要特别审慎地对待学生心灵深处萌发的爱情问题                 
                十六、要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预防不良习惯                         
                十七、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十八、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使每个青年男女作好劳动的准                 
                十九、告诉青少年忘恩负义是一种最恶劣的行为                       
                二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需要灌输                                   
                二十一、为了培养学生集体,首先要培养教师集体                      
                二十二、要让每一个少年想去做似乎难以做到的事                      
                二十三、要注意利用课余教育孩子                                   

                一、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
                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
                道德教育――这并不仅是在掌握知识和进行劳动的过程中形成世界观和种种信念,而且也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有它自己的规律,需要花费时间和采取一些作用于人的意识、性格和行为的特定形式和方法。
                (第四卷8页《帕夫雷什中学》)
                真正的教育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巅
                真正的教育,不是从高处降至地上,而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巅。是登上,而不是降下来。不要过分迁就儿童,不要适应儿童兴趣的“局限性”,而是要做一个聪明的导师。
                (第二卷826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训练年轻一代投入生活首先在于培养其道德品质
                训练年轻一代投入生活,应当不只是让其掌握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在于形成未来的人所必需的道德品质。因此,不能不谈许多学校教育工作中都存在的一个严重缺点,这就是:在对劳动的心理、道德培养上,学生的基本注意力被引向成为哪一行的人,而不是被引向成为怎样的人的问题。
                (第二卷11~12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坚持不懈地向学生讲清优秀道德品质的意义
                多年的经验使我们深信,如果坚持不懈地向学生讲清优秀道德品质的意义,并且使他们从所热爱的劳动中体现出道德思想,那么在我们所教育的每一个学生身上就会形成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正确立场和观点。
                (第一卷《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168页)
                树立道德信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教育,首先是一项树立道德信念的特殊过程。在这一活动中,起坚定性作用的是学生本身的内在精神力量,以及他为实现种种道德原则而进行的积极奋斗。
                (第二卷109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美
                我认为,教育者最困难的任务是:使每个学生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道德核心、树立理想、永远对坏事怀有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养成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能独立辨别方向的本领。
                (第一卷707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要在少年的心灵里唤起对道德美的追求
                对道德美的追求,对成为一个道德完美的人的向往,这是一位教师在少年心灵里所能创造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五卷374页《休叫心灵空荡荡》)
                让人类创造的一切道德财富进入学生的意识和心灵
                在关于人的美的观念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人的精神美――思想性、忠于信念、不屈的意志、同情心、对恶的毫不妥协的精神。我们通过鲜明生动的、富有思想性的故事形式,讲述精神美的人物,让人类在过去和我们今天所创造的一切道德财富进入学生的意识和心灵。这些故事使学生思想激动,迫使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
                (第一卷《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245页)
                要把人类许多世纪以来所创造和取得的可贵品德注入到幼小的心灵中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教育者,我曾力求把人类许多世纪以来所创造和取得的精神上的可贵品德――对祖国和自由的热爱、对人压迫人和人奴役人的现象的不妥协精神、为人们的幸福和自由这些崇高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和生命的意愿――注入到那些幼小的心灵中去。
                (第三卷305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要使学生的精神力量用来证实真理
                付出努力去获得知识的学生,首先,他能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其次,他决不在困难面前退却。他把战胜困难视为证实真理的最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要使学生的精神力量用来证实真理,即证实与创造性劳动、改造自然、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利用自然相联系的真理。
                (第二卷130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进行道德教育要认真
                如果我们不去认真地进行道德教育,就不可能在人们的心灵中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第四卷758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真正的教育不能没有热情关怀和洞察力
                没有对个人生活的热情关怀,没有对学生精神生活深思熟虑、细致入微和知轻知重的洞察力,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第五卷387页《幸福·理想·宗教》)
                道德教育过程的两个组成部分应同步进行
                道德教育是不可能仅仅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教育体系,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它既包括教学和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包括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道德教育过程的两个组成部分应同步进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二卷110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应该把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培养
                把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这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培养,能达到实际的目的:教会青年人控制自己的各种愿望,自觉地限制它们,要成为愿望的主宰,培养自己具有高尚的作为一个人的需求。
                (第三卷719页《公民的诞生》)
                不应当把学校看成是能人为地产生思想免疫力的环境
                不应当把学校看成是能人为地产生思想免疫力的环境。少年们的周围蓬勃地发展着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生活:他们经常处于各种思想影响的十字路口。不要把少年与外面的思想影响隔绝开来,要让他们去接触这些思想,促使他们去深入思考、独立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情况。为了使知识“变为”信念,形象地说,就需要把少年带到湍急的河流中去,教会他游泳,并和他一起急流勇进。当他登上坚实的河岸时,这个少年公民就会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战士。
                (第三卷665~666页《公民的诞生》)
                教师不能借教育谈话在少年的内心里确立预先设想的东西
                假如您在自己的教育谈话里描绘道德美的形象和壮丽的事物是希望征服少年的心灵和理智,是迫使他去思考自己的命运和审视自己是什么人,并借此使您想确立的东西在少年的内心里确立起来,那是非常错误的。
                (第五卷375页《休叫心灵空荡荡》)
                希望塑造人的心灵的问题能使人振奋和高兴
                我衷心地希望,塑造人的心灵的问题也能像建设巨大的发电站,开发大规模的矿场、矿井,建设石油输油管一样的激动人心,像发射宇宙飞船一样的使人振奋和高兴。
                (单行本《关心孩子的成长》3页)
                要正确对待孩子们表达感情时或许犯下的错误
                孩子们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时,有时会犯一些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不论是教师还是父亲,就会仔细地去分析错误的原因,而不纠缠在孩子一时的鲁莽行为上,他不但会尊重促使孩子采取某一行动的崇高感情,而且还会和孩子一起去体验这种感情。(单行本
                《关心孩子的成长》41~42页)
                必须在孩子们身上发展和加深敏感的人的品格
                教育者、母亲和父亲对孩子道德敏感性的关心,对孩子感受长辈教诲的每一言词的关心,应当表现得特别明智。必须在孩子们身上发展和加深这种敏感的人的品格。
                (单行本《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7~8页)
                每一个成年要为儿童树立榜样
                每一个成人都应该记住,只有当他们自己的行为正直而高尚的时候,他所坚持的道德观念才能深入到孩子的心灵中去,并支配孩子的思想和感情。没有实际行动就谈不到道德。为儿童树立榜样首先意味着鼓励孩子去做好事。
                (单行本《关心孩子的成长》40页)


                二、教育少年困难重重
                教育少年困难重重
                一向使教育者感到不安的是:大多数棘手的、困难的问题都同教育少年有关。少年时期被称为是“困难的”年龄时期,这并不是偶然的。它难在少年往往把独立性、主动性看做是自己道德尊严的表现,然而他主观的力量和可能还不允许他在各个方面不依赖外力。成人旨在对少年进行教育所做的努力被少年看做是对自己独立性的限制。
                (第一卷376页《学生的精神世界》)
                不要企图骤然改变儿童身上的某种缺点
                不要轻率地把儿童的淘气行为宣布为蓄意破坏的行为,不要把儿童的马虎大意称之为懒惰,不要把儿童的健忘称之为玩忽职守。要懂得儿童的淘气行为、马虎大意、健忘――这些情况过去有,现在有,以后永远都会有。对于这一切要谅解,不要急于求成,要不厌其烦地巧妙地加以纠正和引导。企图骤然改变儿童身上的某种缺点,而且还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去强行改变,这就会改变儿童对你的信任。你对儿童疏远之后,儿童便开始为了自卫而变得倔强,故意(而不是恶意!)不听话,任性,故意去做违背你的意见和要求的事。所有这一切均发生在儿童对你的信任出现裂缝的时候。
                (第一卷816~817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教育的最后结果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见分晓的
                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而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见分晓的。你所做的、所说的和使儿童养成的一切,要过5年、10年才能显示出来。
                (第二卷534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不要妄想一下子就把孩子心里结成的冰块融化掉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那么你就不要企图用某些断然的、闪电式的、异乎寻常的措施,一下子就把孩子心里结成的冰块融化掉。离开自我教育,心灵的完美是不可能实现的。谁想闯进儿童的心灵,一下子就清除掉里面的邪恶,谁就会遭到儿童的反抗。……真正的教育就在于,要让孩子心里的冰块逐渐融化,让孩子的心自己发出热来。
                (第四卷781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学生的“顿悟”有一个渐进的积聚过程
                要记住,人的潜能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一个学生可能整整一年什么也学不懂和学不会,但他学懂和学会的时刻眼看就会到来。这种“顿悟”(指思想的觉醒)、这种蕴含在儿童意识里的内在精神力量,有一个渐进的积聚过程。而我们教师则要用信赖去促进这种力量的积聚。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要急于求成和悲观失望。
                (第五卷412~413页《惟有依靠你们》)


                三、先进的进步的思想和观念是个人优秀品质的源泉
                先进的进步的思想和观念是个人优秀品质的源泉
                先进的、进步的思想和信念,从来都是争取社会进步的斗士的意志力、无畏精神、坚定性等品质的源泉。
                (第二卷34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青少年时期思想积极的人为一生打下了做人的基础
                凡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就经常面对必须按高尚的道德法则行事的人,到了成年期,他们的突出特点就不仅只具有自觉性,而且还具有高度的积极性。因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事件而使他们产生的美好情感,就会变为决定其行动和整个精神生活的动力。凡在青少年时期经常对远方发生的事件作出积极反应的人,成年后就不会对他身边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因此,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深切体验过亲身参加重大社会意义的集体劳动的人,其回忆总能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第二卷157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人对各种思想的态度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认为,人对各种思想的态度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如何,他的思想言行是否一致,他是否参加社会活动,是否守纪律,是否懂得自己对社会、对人民、对集体应负的责任,――这一切都取决于他有什么样的思想,取决于他在个人生活中受到鼓舞的思想动机是什么。思想动机是一个人的坚强信念的支柱。
                (第一卷553~554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崇高的思想动机是形成高尚道德的重要前提
                一个人的个人需要越是反映社会发展的利益,则他的动机就越高尚,他的道德水平也越高,其行动也越自觉。崇高的思想动机,是形成具有坚强意志和高尚道德的人的重要前提。
                (第二卷36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要把思想、观念变为信念
                当思想、观念充满生气勃勃的、激动无比的、深切的个人情感时,就会变为信念。应当加固这种强烈的信念。正是它提供着动力去履行对祖国的伟大天职,去建功立业。
                (第二卷168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道德教育的基础是道德信念
                道德教育的基础是道德信念。我们的任务,是要使每个少年都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者的世界观、战士的信念、诚实者的心灵、创造者的双手、人才的美质。
                (第三卷651页《公民的诞生》)
                忠实于崇高的理想是个人道德发展的顶峰
                忠实于崇高的理想,是个人道德发展的顶峰。这种高尚的情感,是从对人的忠诚开始的,也是从爱戴与忠实于为使我们社会里自由的人能得到诞生、幸福、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那些人开始的。
                (第二卷301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幸福观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有什么样的幸福观,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第五卷575页《我的教育信念》)

                教师要促使青少年坚持科学唯物主义真理
                我们努力把学习同教育结合起来,促使每个少年都去坚持和证实科学唯物主义真理的正确性。把科学真理化为活生生的热情、惊慌、激动、争论――这就是形成世界观和作出个人自我肯定的基础。我们认为,教育的力量就在于使每一个少年都成为为争取科学真理的胜利而斗争的战士。为科学真理的胜利而作的精神上的斗争构成了少年时代教育的实质。
                (第三卷553页《公民的诞生》)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
                培养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就是教师要深入体察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就是从培养世界观开始的。
                (第三卷548页《公民的诞生》)


                四、人要有一种精神是道德教育的红线
                人要有一种精神是道德教育的红线
                人要有一种精神。在这一真谛之中,我看到整个道德教育的一条红线。我竭力追求使教育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树立人的自豪感,即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的战士那种高尚品格和英勇精神,革命者、创造者、思想家的那种精神。
                (第二卷197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真正的人要有人的精神
                你作为一个人生了下来,就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真正的人要有一种精神——人的精神。这种人的精神会在信念与情感、意志与追求之中,会在对待他人和自己本人的态度上,会在分明的爱与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为之而奋斗方面表现出来。
                (第二卷196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五、引导学生把兴趣的中心放在做人上
                引导学生把兴趣的中心放在做人上
                如果您想培养真正的人,那您就应竭力使您的学生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把兴趣的中心放在做人上。孩子的一种生活幸福就是渴望知识。他知道的越多,他就越想知道。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使每个孩子都能对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奶奶和爷爷有敬慕之情。这远不是微不足道的细节,而是修养方面最重要的一条规律。
                (第二卷207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成人是头等重要的事
                把自己培养成人,这是头等重要的事。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
                (第三卷882页《给儿子的信》)
                要教育学生心目中看得见别人
                要教育学生心目中看得见别人。让他们学会把别人当作镜子,在镜子里照见自己。把这面镜子交给每个青年男女,教他们学会照自己——这是教育智慧的高峰之一。如果你想成为青少年真正的教育者,那就教他们学会在这面镜子里看出自己最细微、最隐秘、最不寻常的特征吧!
                (第二卷768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教育工作者最担心的是青少年丧失了道德
                比起其他种种灾难来,我们教育工作者最担心的是心灵的粗野,道德的沦丧,对善和美的迟钝。
                (第五卷502~503页《没有惩罚的教育》)
                青少年应当做道德上自由精神上坚强的人
                我认为假如一个学生,有什么值得他骄傲的东西的话,那就是他能作为一个道德上自由的人,而且在精神上成为坚强的人,有坚定目标的人,勇敢的、独立的人。这是我们教育的理想,是我们渴望达到的理想。一个人不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忘我精神而自豪,就不会有那种鲜明地表现出来的个性。
                (第二卷370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六、童年能进行精神修养是重要的
                童年能进行精神修养是重要的
                一个人在童年能进行精神上的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自我锻炼、善于要求自己、指导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卷214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七、让学生迷恋上祖国是教师的教育理想
                让学生迷恋上祖国是教师的教育理想
                让自己学生的头脑和心灵迷恋上有关祖国的每一行字、每一本书――一位真正的教师一向把这认作自己的教育理想。
                (第五卷759页《遵循列宁思想办学》)
                热爱祖国是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
                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第三卷886页《给儿子的信》)
                没有什么比祖国更宝贵的了
                母亲只生下你的身体,祖国却产生你作为人的公民的灵魂。没有什么比祖国更宝贵的了。为了祖国的幸福、伟大和独立,一个真正的人要毫不动摇地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因为没有祖国幸福、伟大、独立的生活,不仅是痛苦的,而且是可耻的。
                (第二卷503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祖国的永生是最宝贵的
                我们要使自己的学生从年龄很小的时候就树立起这样的信念:人的生命是无比宝贵的,但是还有比我的、你的生命更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祖国的永生。
                (第一卷《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202页)
                要把爱国主义思想作为红线贯穿到青少年所感受到的一切之中
                凡是有崇高精神的地方,就会出现真正的人。应当把一种思想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到人们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以及所感受到的一切中去。这种思想,就是指在这个世界上有比我和你的生命更珍贵的东西——祖国的生命;只有当祖国是幸福的,我和你才能是幸福的。决不容许使学校里的整个精神生活,不深深地渗透着对我国人民走向幸福艰难之路的不安认识;决不容许学校和我们教育的每一个人精神生活的脉搏,不去反映祖国的忧虑和不安。
                (第二卷242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对祖国义务的深刻意识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开端和源泉
                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发展和加深的最主要道德观念之一就是对祖国的义务。对祖国的义务的深刻意识,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开端和源泉。对什么是对祖国和人民的义务这个问题理解有多深,对祖国和理想有多忠诚,决定着其道德的成熟性、思想性和自觉程度。
                (第二卷103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与祖国荣辱与共才会显示个人才华
                只有在一个人将个人的命运融入祖国的命运之中的时候,他才会真正地展示出个人的才华,才会真正地珍惜自己的荣誉、自尊心,珍惜家庭、家族、姓名的尊严。
                (第二卷243~244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青少年应关注祖国的历史
                我们的学生应关注祖国的命运;与祖国同甘共苦,怀着与人民的命运休戚与共的思想,一遍遍地阅读人民英雄史的每一页。历史,是塑造公民的一股强大的、永远充满生机的力量。我们的教育理想,是使我们每个学生的才智和心灵,都投入关于祖国的每一本书上,投入到字里行间去。
                (第二卷346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要使青少年感到自己正在参加一场千年历史的接力赛
                要用炽热的、犹如明亮的火炬一样的语言,向青少年说明我们的祖国从古到今所走过的艰难而光荣的道路,向他们指出通向光辉未来的并非平坦的道路,使年轻的公民感到自己正在进行一场千年历史的接力赛——他要对前辈们交给他的一切负责,他有责任把接到的一担无价之宝完好无缺地传到未来,不忘记在为我们伟大、光荣的祖国而进行的斗争中所获得的任何一条英明的真理。
                (第二卷747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要让孩子们富有诗意地、艺术地认识祖国
                富有诗意地、艺术地认识祖国――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所必需的最细致的一种做法。
                (第三卷795页《公民的诞生》)
                要让我们培育的人感到自己是祖国的儿女
                只有当我们培育的人感到自己是祖国的儿女,并用为祖国服务这一最高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活动时,庄严和美才会成为学生易于了解的东西。
                (第五卷588页《寄语后来人》)
                忠于祖国是最高的忘我精神
                人生的意义在于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为崇高的理想服务;忠于祖国,在为祖国的强大而作的斗争中勇气百倍,毫不动摇,这是最高的忘我精神,一个真正的人为此可以克服任何困难。
                (第五卷766页《遵循列宁思想办学》)
                教师要把国情展现在青少年的面前
                从人的有意识生活的最初几步开始,就要把博大的社会生活,祖国,为它的独立、荣誉和强大而斗争的情况展现在他的面前。我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第五卷707~708页《义务感的培养》)


                八、应该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少年的思想成长
                应该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少年的思想成长
                应该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少年的思想成长,最主要的是应该看到,少年在确立公民的尊严感与自尊心。
                (第三卷459页《公民的诞生》)
                青少年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
                教师创造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他工作的对象——儿童——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就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责任。
                (第二卷534~305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要理解和感觉到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
                如果儿童的每一次淘气都引起你的苦恼和心悸,如果你认为他们已经闹到了极点,应当采取一些特别的“消防”措施,那你就该再三斟酌是否当一名教师。如果你和儿童会发生无休止的冲突,那就当不成教师。要有能力熄灭冲突,首先要懂得,你是在和儿童打交道。这种能力来自滋养教育才能的一条深根,即理解和感觉到,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
                (第二卷538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要提防学生在道德发展过程中出现停顿现象
                青年朋友!要提防学生的道德发展过程中出现停顿现象,要避免道德上的僵化。不可使一个人对纠正自己的某种缺点长期丧失信心。
                (第二卷742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未来的人
                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未来的人,他才不愧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家。
                (第五卷162页《社会与教师》)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九、没有发现,就没有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没有发现,就没有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要进行教育,首先得有活生生的、富于钻研精神的、好探求的思想。没有思想,就不能想象会有所发现——即令是微小的、初看不易觉察的发现也罢。而没有发现,就没有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第二卷648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要以敏感的心灵去觉察学生最细微的内心活动
                  只有能以敏感的心灵去觉察学生最细微的内心活动的人,才配称为善良的人,才有权力当学生的导师。善良的最主要的、决定性的细微含义之一,就是教育者要有坚强的意志,对精神空虚、虚情假意的任何表现采取决不妥协的态度。
                  (第四卷710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对美好的和丑恶的东西都要具有敏感性
                  要使我们的社会里没有一个道德上不坚定、心灵上不纯洁的人,这就首先要培养人对于美好的、惹人喜爱的、令人神往的东西的敏感性;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对于丑恶的、不能容忍的东西的敏感性。
                  (第四卷749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不顺心的事
                  儿童常有自己的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和不幸。一个具有高度情感修养的教师,一下子就能发现儿童有什么不顺心的事。
                  (第四卷714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当莠草刚刚生根之际就要进行谴责
                  童年和少年时期,当恶习还没有成性而莠草刚刚生根之际,就要对它们进行谴责。只有在谴责之后出现自责——良心感到痛苦之时,谴责才会有成效。
                  (第二卷399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十、要教育人珍惜生命,也就是珍惜人、爱护人、保护生命
                  要教育人珍惜生命,也就是珍惜人、爱护人、保护生命
                  观察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美,是理解和感受生活的喜悦和生命美的主要源泉之一,这也使我产生这样一种不可逆转的坚定的思想:世界、大自然和美的生命是永恒的,而在这永恒的生命中,我个人只能活在大自然指定给我的那么一段时间。要使每一个人在少年期就考虑到应当怎样来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教育人珍惜生命,也就是珍惜人、爱护人、保护生命。
                  (第三卷724~725页《公民的诞生》)
                  要竭力让每个学生都爱护和关怀一切有生命的和美好的事物
                  我们竭力使我们的每个学生从幼年起就能以精心爱护和细心关怀的态度等待每棵树、每丛玫瑰、每株花草和每只小鸟――一句话,一切有生命和和美好的事物。非常重要的是,要让这种关怀爱护之心变为习惯。
                  (第四卷550页《帕夫雷什中学》)
                  要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双重性
                  德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深深懂得:生活是强有力和战无不胜的珍宝,但同时也常常无法自卫和易受损害。有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只需一句冷酷的话语,一瞥冷峻的目光,就足以折断这纤细的生命线。
                  (第五卷820页《清泉》)


                  十一、使祖国语言的财富从孩子们学校生活一开始就展现在他们面前
                  使祖国语言的财富从孩子们学校生活一开始就展现在他们面前
                  我极力使这一生意盎然的源泉――祖国语言的财富――从孩子们学校生活一开始就展现在他们面前。……我努力使他们感受语言的美,小心谨慎地使用语言,并注意语言的纯洁性。
                  (第三卷277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十二、要使孩子意识到他是明天的成年人
                  要使孩子意识到他是明天的成年人
                  要使孩子意识到他是明天的成年人,他应当准备承担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历史使命。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者要善于有分寸地、细致地、不厌其烦地提示孩子,他在生活中将要干什么,将怎样劳动,将承担何种义务。
                  (单行本《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79页)


                  一三、要培养女孩子的道德尊严
                  要培养女孩子的道德尊严
                  从儿童过集体生活的初期,就要培养女孩子对侮辱和损害女性美的道德尊严的行为持不调和的态度。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45页)
                  女孩子必须具有一个人值得自豪的东西
                  母性自豪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女孩子、女人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青年、男子、未来的父亲的教育者。她应该成为贤惠的家长。只有当女孩子具备了人类足以自豪的精神财富的时候,才能在她心中确立起自豪感。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自豪、贤惠和严肃的人,她必须具有一个人值得自豪的东西:个人尊严、崇高的生活目的、创造能力、爱好与志向。
                  (第三卷502页《公民的诞生》)
                  精神财富会使姑娘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如果美――人的心灵的美、道德高尚的美和忠于伟大理想的美,如果一个人忠诚的美已经成为他的个人财富,那么,这种财富就会使姑娘成为一个在道德上不可动摇的、明哲的和目光远大的人。
                  (第三卷504页《公民的诞生》)
                  要教育姑娘们对自己的美充满自豪感
                  情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姑娘们对自己的美充满自豪感,对与男人的道德审美关系的纯洁性提出严格要求。(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44页)
                  要培养女学生坚定的意志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让我们的女学生早在少年时期,特别是在青年初期就作好思想准备,以便在同男人的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关系中表现出意志坚定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44页)
                  在进行性教育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做女孩子的工作
                  在对少年进行性教育工作中,我们特别注意做女孩子的工作。应该把它称为培养母性自豪感的教育。
                  (第三卷501页《公民的诞生》)


                  十四、要使男孩成长为真正的男子
                  要使男孩成长为真正的男子
                  无数事实使我相信:要使男孩成长为真正的男子,要使学校集体中的各种关系充满着男子关心女子的侠义精神,要使集体能对粗鲁或无礼的轻微举动表示反感或谴责,男孩们就应比女孩们坚强得多,就应受到真正的“男子汉”的困难磨练。
                  (第一卷735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要使男孩子能赞赏女孩子
                  我一直认为一个很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要使男孩子在童年期和少年期就能赞赏女孩子的智慧美、精神美、意志美和性格美,而这样的赞赏使男孩子本人的感情变得细腻起来,希望自己变得更好这一愿望激励年轻人去好好劳动,并促使他去努力加强自我道德教育。
                  (第三卷450~451页《公民的诞生》)
                  男孩子对女孩子应当怀有一种敬佩、自豪和崇高精神
                  如果一个男孩子在女孩子身上发现的只是她外表的变化,如果他看到的只是一些次要的性的特征的话,那么这就是一种缝隙,通过它犬儒主义的毒素会侵入空虚的灵魂。因此,男孩子应该首先在女孩子身上看到和感觉到她的智慧、精神需要与兴趣,而最主要的是她对人的高度严格的要求、自尊、自豪和不可侵犯的感情。在男孩子把女孩子作为一个女人来爱之前,他就应该把她作为一个人来爱并怀有一种敬佩、自豪和充满高度人类快乐的崇高精神的感情――一种人与人之间在智力与美感方面的交流的快乐。
                  (第三卷501页《公民的诞生》)
                  必须通过女生对男生施加影响
                  男生的高尚情操能使女生受到影响。集体影响的魅力就在于此。因为要对男生施加影响,使他具有道德美,就必须通过女生。如果一个集体中女生的荣誉感和尊严感没有得到发扬,而男生的道德无知却在滋长,那么这个集体就根本谈不上是个真正的集体。
                  (第一卷744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要促使女生用女子的目光去唤醒男生
                  在集体精神生活中特别重要的是,要女生用女子的亲切而严格的目光去唤醒男生,使他们渴望具有丈夫气概、坚强意志和无畏精神。换句话说,要男孩和男青年力求像真正的男子那样去行动,不在女生面前丢脸。男青年对姑娘的意见和评价特别敏感,虽然男青年往往竭力不流露出这种感情,其实它是培养真正男子的一种强大力量。
                  (第一卷753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十五、要特别审慎地对待学生心灵深处萌发的爱情问题
                  要特别审慎地对待学生心灵深处萌发的爱情问题
                  我们身为教师,要特别审慎地对待学生心灵深处萌发的爱情问题。男女青年萌发出这种人的最高尚情感,表明他们充满着旺盛的青春活力。此时教师的使命是把它引入进一步发展智力和培养品德的轨道。
                  (单行本《给女儿的信》183页)
                  教师要教育年轻人正确对待爱情
                  教师担负着培养和教育年轻一代的重任。他们要教育年轻人能在爱情中认识到个人幸福的前提,并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取得享有这种幸福的权力。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3页)
                  要教育年轻一代爱护爱情这无价的精神财富
                  爱情是无价的精神财富,需要珍爱它。这种信念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先进人物的意识里日益巩固地树立起来。我们对年轻一代的关怀,首先是要教育他们善于利用这种财富,要爱护它,不要随意糟蹋它。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2页)
                  教育者要以正确的方法让爱情进入年轻一代的精神生活中去
                  教育者要善于掌握分寸,要有敏锐、体贴入微的态度,以便让爱情作为一种能使人高尚的珍贵情感进入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一代的精神生活中去。教师要教育他们不要把肉体的快乐放在第一位,要用高尚的情操陶冶自己。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1页)
                  教育者应当给年轻人讲明爱情是什么
                  爱情的念头一旦在年轻人的思想和感情上撩拨和引起不安,教育者就应当给他们讲爱情是什么。这种讲解将会在年轻人的心灵中培养出高尚的思想和情感,首先是培养出能够给人以巨大幸福的对美的责任感。但是这种美对善于爱美的人才是幸福。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3页)
                  爱情是对人道主义最严峻的考试
                  爱情,是对人道主义的最严峻的考试。我们应当从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起就培养他去迎接这场考试。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44页)
                  爱决定个人的幸福、社会的美好、安宁和道德的纯洁
                  个人的幸福不仅取决于青年一代对这种伟大的智慧――爱,掌握到何种程度,而且我们全社会的美好、道德纯洁和安宁都取决于它。
                  (单行本《给女儿的信》172页)
                  教学生怎样对待爱情是最细腻的工作
                  教学生怎样对待爱情,这是教育工作的最细腻的一面,它要求教师有真知灼见,把教育技巧与教育艺术结合起来。
                  (单行本《给女儿的信》183页)
                  教师要引导青年安全度过青春萌动期
                  人在青年早期,感情尚不成熟,蓓蕾初绽,爱情迸发,这给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带来了许多与其道德修养不相适应的感受,也使学校的生活变得复杂了。我们教师有责任培育年轻一代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对爱的对象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8页)
                  爱的情感是衡量道德的最灵敏最精确的天平
                  如果我们说,爱的情感是衡量道德的最灵敏、最精确的天平,这绝非言过其实。因为人之爱人,是表明对自己和对别人的态度,爱的情感所激起的思想和感受越深,越强烈,也就越向周围的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人以对自己和对心爱的人的态度仿佛向人们高声宣布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3页)
                  真正的爱情意味着欣赏美、培育美、创造美
                  真正的爱情,这意味着不仅是欣赏美,而且要培植美,创造美。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7页)
                  要让孩子们做好体验爱的伟大情感的准备
                  在道德上让孩子们做好体验爱的伟大情感的准备,这就意味着在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要在集体成员的各种相互关系中经常提出道德审美因素。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39页)
                  要教育男女青年以理智的目光和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
                  教育男女青年以理智的目光,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最重要问题――爱情,这是学校和教师真正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
                  (单行本《给女儿的信》192页)
                  高尚的爱情种子要及早播在青少年的心田里
                  我坚定不移的是,高尚的爱情种子需要在年轻人产生性欲之前好久的时候,即在他们的童年、少年时期播在他们的心田里。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3页)
                  要善于尊重和理解少年人的爱情
                  要善于尊重和理解少年人的爱情――这样一种“对人的利己主义”――这是作为教育者的成年人和作为被教育者的少年在精神领域协调一致的极其重要的前提。这种尊重和理解主要应当体现在哪里呢?据我看来,在学校里不应当不知分寸、毫无必要地谈论学生之间的恋爱。应当只字不提谁爱上谁这样的问题。
                  (第三卷686页《公民的诞生》)
                  要使年轻的心灵理解爱情
                  我努力使年轻的心灵能理解人类感情中最细腻的表现――爱情。
                  (第三卷802页《公民的诞生》)
                  对爱情的品德准备应从培养儿童心灵中的善良情感做起
                  对纯洁美好爱情的品德准备,要从牢固地培养儿童心灵中的善良情感做起,从培养他对自己所敬爱的人的真挚热忱和无限关心的情感做起。
                  (第四卷319页《帕夫雷什中学》)
                  教师要教育青少年在一生中对唯一心爱的人忠贞不渝
                  一个人能在一生中对唯一心爱的人忠贞不渝,始终保持高尚、纯真的爱情,这不是因为事情的一帆风顺或偶然巧合,而是因为在对异性产生爱恋之情以前早已在一个人身上培养起高尚的道德品质。我们做教师的有责任同学生们的家长一道,通过施加教育影响或以每日的生活方式来有明确目的地培养这种品质。关心培养这种品质,也就是关心未来一代的幸福。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6页)
                  有必要对青年男女谈谈爱情
                  教育工作的经验表明,对青年男女谈谈什么是爱情,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1页)
                  要小心翼翼地处理爱的情感
                  爱的情感的产生,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它是长成芳香的玫瑰还是带刺的飞帘,这有赖于教师的爱护和培育。当然可以把它剪断或连根拔掉,但这样做就会严重伤害一颗敏感的心,一株新花的幼茎就会长成畸形。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6页)
                  要把年轻人本能的性欲变成高尚的爱的情感
                  要利用人类文明提供的丰富经验,把年轻人的本能的性欲变成高尚的爱的情感。任何时候也不要忘记,玷污爱的情感,这首先是对人格的侮辱。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6~17页)
                  要明确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这首先是崇尚真理、诚实、正直、原则性,对伪善和欺骗行为持不调和态度,为维护真理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40页)
                  我们缺乏对青年人进行珍爱爱情财富的教育
                  由于我们很少教育年轻人要像珍爱无价之宝那样珍惜爱情财富,致使部分男女青年在意识中竟把许多丑陋卑污的东西同晶莹、纯洁的思想和情感混杂在一起。昙花一现、瞬间即逝的迷恋,常在年轻人的心坎上留下不快之感,模糊地感觉到他们的爱情似乎是不够体面的。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2~13页)
                  不能把爱情教育列在德育之外
                  教育工作在这一方面的主要缺点是,在青少年形成精神面貌时期,爱情教育问题没有完全列入德育之内。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1页)


                  十六、要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预防不良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预防不良习惯
                  我们认为,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预防不良习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第四卷28页《帕夫雷什中学》)
                  要同懒惰进行斗争
                  真正的教育大师很少去同个别偷懒的学生进行斗争,他们同作为智能冬眠的后果的懒惰进行斗争。
                  (第三卷237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教师要防止不良意图的种子落到孩子的心上
                  教师应当敏锐地观察,防止不良意图的种子落到孩子的心上。假如发生这种事,就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幸的后果。
                  (单行本《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23页)


                  十七、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我坚定地认为,在童年、少年时期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第五卷359页《人民教师》)
                  遭到毁损和伤害的孩子的心最需要抚慰
                  人生中最可怕的因而最需要用爱抚、温柔、关怀、关注、善意去抚慰的,就是遭到毁损和伤害的孩子的心。
                  (第四卷40页《帕夫雷什中学》)


                  十八、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使每个青年男女作好劳动的准备
                  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使每个青年男女作好劳动的准备
                  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个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实际能力和心理上作好劳动的准备,发展个人的素质、意向和才能。
                  (第四卷5页《帕夫雷什中学》)
                  要让青少年从童年起就习惯于劳动
                  一个人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世界,从而获得了最高的乐趣――进行创造的乐趣,劳动的道德意义就在于此。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教育。如果少年们不是从童年起就习惯于劳动,那么对他们来说,就谈不上什么劳动的乐趣。
                  (第三卷633页《公民的诞生》)
                  劳动的技能水平应该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相符
                  如果学生们只是单纯地劳动,付出体力,创造物质财富,那么,这种劳动的教育作用是不明显的。劳动所达到的技能水平,应该与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相符。只有这样,它才能够真正成为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成为形成一代新人道德规范的重要因素。
                  (第五卷114页《开发出每个学生独特的人格之美》)
                  劳动可以发挥学生的天才和能力
                  实践表明,要想发展学生在智力方面的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天才和能力,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就是让学校里所有的学生(从一年级到毕业年级)都参加到各种各样的创造性劳动中去,形成一种创造性劳动的气氛。
                  (第五卷116页《开发出每个学生独特的人格之美》)
                  要让青少年从童年起就习惯于劳动
                  一个人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世界,从而获得了最高的乐趣――进行创造的乐趣,劳动的道德意义就在于此。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教育。如果少年们不是从童年起就习惯于劳动,那么对他们来说,就谈不上什么劳动的乐趣。
                  (第三卷633页《公民的诞生》)
                  劳动的乐趣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劳动要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就是必须成为我们的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能给他们带来团结友爱的快乐;能促使钻研精神和求知欲的发展;能在克服困难之后,产生激动人心的欢乐;能在周围世界里不断发现新的美好事物;能唤起初步的公民义务感――人类生活必不可缺的物质财富和创造者的感情。劳动的乐趣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在童年时代深深体验这种崇高的情感。
                  (第三卷331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教育者要在儿童的心目中确立人民对待劳动的态度
                  教育者进行劳动教育的最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要在儿童的心目中确立人民对待劳动的态度。劳动对于全体人民来说,不仅仅是生活的需要――没有这种需要,人类的存在便不可思议,而且是个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宝藏诸方面得到发挥的条件。
                  (单行本《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88页)


                  十九、告诉青少年忘恩负义是一种最恶劣的行为
                  告诉青少年忘恩负义是一种最恶劣的行为
                  感谢与奉献是高尚道德情操的标志,而同时又是基本的人格。没有它,我们就会变得愚昧无知。我力求使孩子的头脑里树立这样一种信念:忘恩负义是一种最恶劣的行为。人应该知恩,就因为他是人。
                  (第二卷387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要从小培养孩子对忘恩负义的蔑视
                  在小孩子的意识中,我极力灌输一种信念:忘恩负义是最恶劣的行为。人应该知恩图报,因为他是人。对忘恩负义的蔑视,是一种从幼年起就应当培养的高尚情操。忘恩负义――不仅是心灵上的无知,而且本身就是一种恶行。
                  (单行本《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49页)


                  二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需要灌输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需要灌输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在理智而高尚的思想影响下产生的,而不是从儿童的大脑中自发地产生的,它需要灌输。
                  (第一卷《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254页)
                  儿童是不会自发地培养道德感的
                  儿童是不会自发地培养道德感的。这种道德感只有在我们帮助他们获得为他人行善这种人生最大快乐时才会产生。也只有这种真正无私的并因之可称为真正的人生体验才是促进儿童心灵高尚化的力量。
                  (第五卷318页《善的萌生》)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初荷代表论坛上的老师谢谢张老师为我们送来的精神大餐。这些文字真的很有价值。
                    祝老师每天都开心!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二十一、为了培养学生集体,首先要培养教师集体
                      为了培养学生集体,首先要培养教师集体
                      为了培养学生集体,我们就要培养自己――教师集体。我们对知识的追求、我们的求知欲、我们孜孜不倦的劳动、我们在思想和书籍世界中的丰富阅历――只有这些才能使学生集体产生智力上的需求和兴趣,激发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禀赋和才能。
                      (第一卷800~801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二十二、要让每一个少年想去做似乎难以做到的事
                      要让每一个少年想去做似乎难以做到的事
                      教育的技术则要求使少年时代能有许多提高追求水平的练习机会。让每一个少年想去做似乎难以做到的事,让癫狂的胆量和悲观的情绪同时涌现出来。这要比沉默地服从和自己什么也不吐露,只是一味地盲从好上一百倍。少年时代蕴藏着无穷尽的力量。
                      (第二卷430~431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二十三、要注意利用课余教育孩子
                      要注意利用课余教育孩子
                      教师在课堂上跟孩子们交往,只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孩子的教养,精神上的发展,道德面貌的形成,所有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在课余时间内进行的、不列入课表的工作。
                      (第四卷40~41页《帕夫雷什中学》)

                      第三编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第三编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一、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二、没有思想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                                   
                      三、要预防疾病,增强学生的体质                                   

                      一、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精神世界、精神利益与精神需求需要丰富。要善于利用和珍惜精神财富,要看到和发现它,并使之在个人的内心世界里人格化。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第二卷180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要建立明智的和谐
                      我们培养有高度道德意义的、高尚的愿望,劝止不能允许的和不可容忍的愿望,就能预防大的祸害――不加遏制地满足欲望的那种腐蚀性的、使人堕落的影响。培养愿望的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人的生话中,满足物质需要,与形成、发展和满足精神需要之间,能否建立起明智的和谐。
                      (第一卷99页《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
                      要做到内心美和外表美的统一
                      内心美和外表美的统一,这是道德高尚的一种美的反映。
                      (第二卷490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要善于辨认儿童情感世界领域中的和谐
                      儿童的内心生活时时刻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音,是教育工作中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
                      (第二卷545~546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要使少年对世界的观察、态度与个人的潜力、才能和条件相和谐
                      我认为教育的最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少年对世界的观察和本人对现实环境各种现象的态度能适应他身上内在的潜力、各方面的才能和具备的条件。
                      (第三卷423页《公民的诞生》)
                      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的过程
                      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每一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一个全面发展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满与和谐。教育者在这种和谐里,应看到这样一些方面,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情感的、身体等的完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
                      (第一卷93页《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
                      要做感情细腻的敏感的知心的善良的人
                      只有一个感情细腻的、敏感的、知心的善良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严格要求的、对邪恶不妥协、不留情,对轻浮思想、精神心理的奴性和卑鄙行为不容忍的人。
                      (单行本《给女儿的信》180页)


                      二、没有思想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
                      没有思想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
                      一个人在他的心田里没有了思想,他就开始接近于动物,无异于行尸走肉了。
                      (第三卷852页《给儿子的信》)
                      没有信仰的人毫无用处
                      一个人没有信仰,就是一个懦夫,一个毫无价值的人。
                      (第三卷850页《给儿子的信》)


                      三、要预防疾病,增强学生的体质
                      要预防疾病,增强学生的体质
                      我们越来越坚定地相信,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是提高学生脑力劳动效率的十分重要的一个条件。
                      (第四卷636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身体健康是重要条件
                      身体健壮,感到自己体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劲――这是树立生气蓬勃的世界观、培养乐观精神和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的极为重要的条件。
                      (第一卷《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263页)
                      体育可以使人其他一切方面变得高尚
                      体育是使人的精神生活充实和文化知识丰富的起码条件。同时,体育也使人的其他一切方面变得高尚。我们教师集体的工作中贯穿着一个思想:体格方面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
                      (第二卷794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教师应当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并认真学习有关健康的书籍
                      教师应当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了解他们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个人特点,以及影响他们智力发展的生理解剖方面的因素。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缺陷学等方面的书籍,都应当是一个善于思考、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教师的案头必备的书籍。
                      (第四卷648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第四编  怎样看待青少年
                        第四编  怎样看待青少年
                        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二、学生充当着教师的第一助手                                     
                        三、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关键年龄段                               
                        四、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的个性                
                        五、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                               

                        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在思想、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以及在智慧、意志和性格的个性特点方面,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只有在了解了这个“世界”,了解了它的全部奥秘以后,培养个性,形成人的精神风貌才会成为可能。
                        (第五卷294页《我们的职责是培养人》)
                        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独特的
                        每个孩子在思想、观点、情感、感受、快乐、不安、悲伤、忧虑等方面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当认清并熟悉自己学生的这个精神世界……
                        (第四卷41页《帕夫雷什中学》)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每个学生,毫无例外地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尚未被开发,被研究透彻。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做拓荒者,启蒙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第五卷617页《要慎待儿童》)
                        要开发每个人的天赋和才能
                        开发每个人的天赋和才能,使他享受到为社会、为人民的幸福进行饶有趣味的、充分发挥了智力的创造性劳动的幸福,这就是学校的任务。
                        (第四卷16页《帕夫雷什中学》)
                        用心关怀每个学生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
                        注意每一个人,关怀每个学生,并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
                        (第四卷16页《帕夫雷什中学》)
                        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意识地找到适宜于自己志向的事
                        我们的任务在于,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在少年时期或青年早期就能有意识地找到适宜于自己志向的事,就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就为自己选好那条足以使自己的劳动达到高度技艺和创造水平的生活道路。在完成这项任务中最主要的是,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他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卓越成绩。
                        (第四卷18页《帕夫雷什中学》)
                        要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各自的道路
                        譬如说一个学校有600名学生,那么,这就意味着要去寻找600条不同的道路。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各自的道路,这就是说要扶助他们上路,引导他们步入生活,做一名具有个性的公民。这便是教育工作中最细致、最需耐心之处。
                        (第五卷356页《人民教师》)
                        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要有鲜明的个性
                        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要有鲜明的个性。三十五年来痛苦地摸索教育的秘诀使我深信:正是由于这一点,教育者的话才成为强大的力量,成为他手中微妙的武器。……我们所有的操劳足足有一半是花在使每一个学生相信人的鲜明的个性之上。
                        (单行本《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34页)



                        二、学生充当着教师的第一助手
                        学生充当着教师的第一助手
                        真正教育的逻辑在于:实质上,在教育工作中,正是学生本人充当着教师的第一助手。自我教育乃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
                        (第四卷711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三、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关键年龄段
                        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关键年龄段
                        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的年龄,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也是形成个性的阶段。观点、信念、兴趣、能力、志向等,都是在这个年龄段形成的。
                        (第五卷242页《劳动·志向·幸福》)
                        童年和少年的交界时期很重要
                        在童年和少年的交界时期,孩子应当想到他要追求什么,他向何处去。那朝夕思慕的生活目的,已在这个时期变成照耀他心灵的光,帮助他们看到并认清自己的价值。但这一切,只有当他们有了某种宝贵的东西:宝贵的人、宝贵的情感和体验、宝贵的希望和期待,那时才会变成现实。
                        (第二卷301~302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未来的教育前景和方向取决于青少年思想的红线牢固程度
                        我对未来的教育过程和方向考虑得越多,就越是深信:道德上的纯洁、精神境界的崇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美,形象地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一根连接童年期、青年早期(特别是童年期和少年期)的红线的牢固程度如何。这些时期是在年轻的心灵中确立观念、真理、思想的时期,对他们个人来说,观念、真理、思想是不可动摇的、无限珍贵和神圣的东西。
                        (第三卷422~423页《公民的诞生》)
                        童年和少年时代应成为培养善良、人性和体贴的学校
                        童年和少年时代应成为培养善良、人性和体贴的学校。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在人的心灵里才会奏出人的高尚感情的一首乐曲――从对母亲满怀深情的体贴、关怀,到对敌人的憎恨和对敌对思想的毫不妥协的态度。
                        (单行本《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8~9页)
                        幼儿不能失掉天良
                        如果幼儿从成人精心栽培的树上摘下使他欢乐的果实时不考虑给别人留下什么的话,他便丢失了人最重要的品质――天良。当孩子还没有意识到他是社会主义的未来公民之前,就应当学会以德报德,学会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人创造幸福和欢乐。
                        (第三卷117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童年期的教育不能草率从事
                        童年期的教育不能草率从事,不能怕麻烦。童年期是一个人打基础的时期。大自然不会去雕琢人的任何一个特点,它只会打下一个烙印;应该去做雕琢工作的是我们――父母、教师、社会。少年期的危机现象――道德缺陷、违法、犯罪――所有这一切现象,如果用列夫·托尔斯泰的话来说,是恶行的放大镜。一些我们难以觉察的坏事,一些初看起来似乎是天真的、微小的坏事,实际上却是很危险的,因为在一个睁大了眼睛看世界却又不知道应该如何生活的人的心灵中,这些微小的冰凌会变成巨大的冰块。
                        (第三卷408页《公民的诞生》)

                        童年播在心灵中的种子,成年后会成为大树
                        一颗播在童年时代早期心灵中的种子,在成年时会成为一棵大树。一切都取决于播下的是什么种子和播在什么土壤之中。
                        (第二卷690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学龄早期的观察训练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要教学生观察和细看周围世界的现象,在大自然的急剧转变时期,要领学生到大自然去;这时,大自然正在发生猛烈、急速的变化——生命在苏醒,生物的内在活力在更新,强大的生命冲动能量在聚积。学龄早期的观察训练,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卷602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低年级的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
                        应向低年级的教师建议: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要使学生感到听语言如同听音乐一样。形象地说,学生应当成为语言的音乐家,应当珍视语言的正确、纯洁、优美。要领学生观赏大自然,对他们表明颜色、声音、动作的细微差异,向他们说明人的劳动就是创造,并使这一切通过语言、通过说话的语气反映出来。
                        (第二卷596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童年不能蹉跎
                        心灵的易感性和同情心都在童年形成。如果童年蹉跎,那么,所荒废的就永远无法弥补。
                        (第三卷116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对悲欢的敏感与同情只能在童年时代培养
                        对悲欢的敏感与同情只能在童年时代培养。在这个年龄,心灵对人的苦难和不幸、烦恼和孤单特别敏感。孩子犹如在设身处地进行亲身的再体验。
                        (第三卷120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童年时代的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关怀和爱抚
                        童年时代的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关怀和爱抚。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和美都无动于衷的人。学校不可能完全代替家庭,特别是代替母亲。但是,假如孩子在家里得不到亲切的爱抚和关怀,我们作老师的就要特别关心他。
                        (第三卷124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童年应当成为儿童学习与人为善的天然学校
                        童年应当成为儿童与人为善的天然学校。这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最复杂和精细的一项内容。我们的使命是锻造新一代公民的心灵,以崇高的人性之美――即同情心、乐善好施和与人为善去激励和启发他们。让他们从初谙世事时就懂得,他们将来不仅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还是年事已高的父母的儿子,以后也要为人夫、为人父。
                        (第五卷322页《善的萌生》)
                        要让一个人在童年就体验到成功地克服自身弱点的欢悦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代就体验到了他成功地克服自身弱点的欢悦,他就会开始以批判的目光看待自己,由此也便开始具有了自我认识。而没有这种自我认识,则不可能有任何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任何自律。
                        (第五卷336页《教育与自我教育》)
                        千万不能坐失少年时期的良机
                        千万不能放过少年时期。正是在这几年,要让善良、美和道德理想在少年的心灵里确立起来。时不再来,放过这个时期就等于坐失良机。
                        (第五卷381页《休叫心灵空荡荡》)

                        学校的任务就是要使人们在少年期就生活在美的世界之中
                        学校的任务就是要使人们在少年期就生活在美的世界之中。这是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一个决定性的前提,也是用理智、智慧和高尚的道德来支配本能的一个决定性的前提。本能是指人类种族延续的本能,它是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够变得高尚的。
                        (第三卷447页《公民的诞生》)
                        少年时期更需要别人的帮助与建议
                        一个人在少年时期比一生中任何时期更需要别人的帮助与建议。聪明而敏锐的教育家往往就能成为这种年龄少年的精神导师。那么,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还会遇到这样一种少年期的矛盾:一方面非常强烈地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建议,但同时又似乎不愿意向长者请教?在这样一个初看起来令人奇怪的矛盾中隐藏着一种少年想要独立行动和表现自己的愿望。
                        (第三卷464页《公民的诞生》)


                        四、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的个性
                        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的个性
                        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的个性。实现这一任务,就意味着把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引上这样一条路,在这条路上,他们的智力和能力、技能和创造性都能得到最明显的发挥。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这样的路。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其工作的艰巨性和崇高性也恰恰就在这里。
                        (第五卷121~122页《开发出每个学生独特的人格之美》)
                        要培养学生的个性
                        我一直致力于使每个学生都能终生怀有自尊感和正常的自重自爱,以及厌恶人与人之间粗暴和不讲分寸的关系。就让你们的学生成为带刺的、倔强的、任性的人吧。这总要比默不作声地俯首帖耳,比优柔寡断好的得多。
                        (第一卷612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创造者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创造者,让每一个人都走上充满智慧、热情洋溢的独立创造性劳动的道路――这是当前学校实际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第五卷125页《开发出每个学生独特的人格之美》)
                        要寻找每一个学生创造才能的源泉
                        事情往往是这样,一个人在某一件事上可能有才能,而在另一件事上,就可能没有才能。即使是有天才的人,也可能在某件活动上没有才能。学校的使命,就在于去寻找每一个学生本身的创造才能的源泉,甚至在他的童年就要去发现其生活、劳动、创造的唯一幸福的源泉。
                        (第二卷371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要让各自的个性特点表现出来
                        任何一个基层的或全校的集体里都有许多具有突出的个人天赋、能力、智慧和才干的人。教育的技巧就在于,要让这些个性特点通过坚定的意志、高尚的自尊感、强烈的志趣和正当的自爱心表现出来。
                        (第四卷629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要把每个学生的个性提到完美人格的高水平上来
                        孩子们没有有能无能、有才无才之分。所有的孩子都毫无例外的是有能又有才的。应该在每个学生身上找到他们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能力,并开发它、孕育它、培养它,使之充分显露出来――也就是说,要把人的个性提到完美人格的高水平上来。
                        (第五卷125页《开发出每个学生独特的人格之美》)
                        个性的智慧之表现
                        当学生对知识具有他自己的独立观点的时候,他才会形成生动的、探求的、创造性的思维。对所获得的知识表现出个人的积极态度——这正是我们称之为正在形成的个性的智慧之所在。这种积极性首先表现为:儿童成为掌握知识过程中活跃的、全心全意的参与者,由此而使认识和学习给予他们一种欢乐感和兴奋、振作的情绪。
                        (第一卷《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121页)
                        人的个性发展是与他从事自己喜爱的劳动相关的
                        要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要让他从事他喜爱的劳动,而且,他越深入到这种劳动中去,他的能力和天资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他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第四卷16页《帕夫雷什中学》)
                        集体中的每个人的道德和智力发展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在集体里,个人的道德和智力发展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一个人对别人的影响就在于他身上有某些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东西。这种独特性表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爱好、才能和志趣。
                        (第四卷628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五、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
                        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遵循这样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他爱好哪门功课,就让他在哪方面掌握和学会比教学大纲要求多十倍的知识。这不是片面发展,而是全面发展的重要源泉。
                        (第一卷429页《学生的精神世界》)
                        每个学生的才能和天赋都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
                        每个学生的才能和天赋都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日后,一些人将成为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另一些人将成为工程师、技师、医生、教师,又一些人将成为钳工、车工、农业机械师,但是有一个共同特点会使他们很相似,这就是智慧和创造性在劳动中起主导作用。
                        (第四卷16页《帕夫雷什中学》)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第五编  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
                          第五编  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
                          一、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二、要引导青少年进行自我谴责                                     
                          三、学校的教育使命在于使青少年在心灵里树立起自觉的学习态度       
                          四、要把别人当作一面镜子                                         

                          一、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十分坚信,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比起组织星期日的消遣来,教会少年自我教育要困难得多。比起直到少年走出校门沉醉于无拘无束的自由空气之前抓住他的手不放来,教会少年自我教育也要艰巨和复杂得多。惟有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能解决这个难题。
                          (第五卷334~335页《教育与自我教育》)
                          激发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最初步骤
                          学校教育的最初步骤,实质上就是激发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五卷704页《认识自己》)
                          要教育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教育人,就是要培养他们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总是牵着他们的手走路,要让他们独立行走,使他们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第二卷771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教育工作成功的秘诀是让学生自身克服缺点和困难
                          优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取得成功的“秘诀”,恰恰是他们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缺点和困难。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7页)
                          每个人是他本人的医生
                          每个人是他本人的最敏感、必不可少的医生。我在教育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时,深深地确信这一真理。
                          (第三卷507页《公民的诞生》)
                          人的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
                          人的最大的胜利就是他能战胜自己。一个人从童年起就要学会支配自己。从小就要学会命令自己,管束自己。逼迫自己去做应当做的事,而且把应该做的事变成你愿意做的事。这是一种和谐。
                          (第二卷425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在童年和少年早期就要教会自我管理
                          在童年和少年早期,在7~11岁时,就要教会一个人自我管理,而如果需要的话,还要学会“强制自己”的能力。若是错过这个时期,以后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重新教育的问题。
                          (第五卷335页《教育与自我教育》)
                          不能让儿童自我教育的内在力量衰减
                          大家应当记住:如果一个儿童经受了与惩罚联系在一起的震撼,为人的本性所注定的自我教育的内在力量便会在他心里衰减。惩罚逾频繁,逾强硬,自我教育的成分就逾少。
                          (第五卷502页《没有惩罚的教育》)
                          应当让少年常常反省自己,思考自己的命运
                          现在,教育者不仅要敏感细致,而且要了解每个人对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看法。由此,完全有必要让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具有某种看法,而且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具有高度的思想性。我经过多年的努力才懂得,应当如何才能够使少年常常反省自己,思考自己的命运。
                          (第三卷433-434页《公民的诞生》)

                          要使每个学生产生自我表现的愿望
                          要使每个学生产生自我表现的愿望。为此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学生的创造力和才智加以引导,使每个儿童、每个少年首先成为自我教育者,――这是我要再次强调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能成为你的学生。
                          (第一卷723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教师应当学会启发学生去逼迫自己
                          在教育工作方面有个很严重的缺点,那就是许多教师只会去逼迫学生,而不会启发学生让他自己去逼迫自己。
                          (第二卷427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教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是最复杂的一项工作
                          受教育者如果不建立一套自我教育和自我教养的制度,要确立正确人生观是不可想象的。自我教育是中小学生活中的中心问题之一。教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要做的最复杂的一项工作。平常所说的培养自己的信念,实际就是培养不违背自己良心的那种能力。为了使少年和青年男女确立这种极其重要的道德品质,教育者就应悉心地教导学生、注意检点自己、观察自己。
                          (第一卷790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孩子的自愿是做一个好人的重要的动力
                          孩子的自愿是做一个好人的最重要的动力,这是职责感的源泉,是心灵那一最敏感的角落永远不会变得冷酷的条件。
                          (单行本《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72页)


                          二、要引导青少年进行自我谴责
                          要引导青少年进行自我谴责
                          采用惩罚手段是很简单的,而教育一个人为自己的过失感到难受,从而受到良心的谴责,那要困难得多。在童年期,特别是在少年期,一个人如能进行自我谴责、洗刷自己的良心,那就有了一股很大的力量。我总是努力使少年在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之后,能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应当成为一个和我现在不一样的人。为自己的过失感到难受,这是对别人的不良行为不能容忍和毫不妥协的源泉。
                          (第三卷650页《公民的诞生》)
                          要培养青少年的自责心
                          这里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孩子做了不体面的事,受到责备主要不是来自年长的人,而是来自孩子本人。年长的人只能去点燃善良思想的火花。
                          (第二卷352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要让青少年认识自己并观照自己
                          真正的教育在于:少年的头脑和心灵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认识自己。真正的教育还在于:在领悟道德美、善良、正义的同时也观照自己,开始用最高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并躬身自问:“我是怎样一个人?我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人们对我是怎么个想法?”
                          (第五卷370页《休叫心灵空荡荡》)


                          三、学校的教育使命在于使青少年在心灵里树立起自觉的学习态度
                          学校的教育使命在于使青少年在心灵里树立起自觉的学习态度
                          用知识教育学生,并不意味着把知识变成成品,然后将它们塞进学生的头脑。学校的教育使命在于使青少年在心灵里树立起自觉的学习态度,确立对知识的坚定原则立场和自己的见解。
                          (第一卷780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关键是启发和鼓励学生自愿学习
                          究竟怎样去培养、怎样去教学、怎样启发和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上能成为自愿的而又具有魅力的呢?这是学校里诸多事情中一个最复杂、最艰难的问题。
                          (第二卷309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要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
                          活跃的精神生活,只有在学生不感到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施加影响的对象时才能实现。学生的主动精神不但是培养集体主义的重要原则,而且也是他们思想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一卷324页《学生的精神世界》)
                          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有求知精神的研究者
                          真正的教育家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正在对少年智力的自我肯定做引导工作。他善于把学校知识与科学相结合,努力使学生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听话的“知识购买者”,而是一个有求知精神的研究者。
                          (第三卷472页《公民的诞生》)
                          要培养学生终生获取知识的愿望
                          我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而且也在于培养起他们终生获取知识的愿望。所以,我们努力使他们形成一种信念,认识到知识、学问和精神素养都是保持有意义的、有价值而又充实的精神生活的必要条件;认识到没有知识,生活就不可能有兴味,因为不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第四卷7页《帕夫雷什中学》)


                          四、要把别人当作一面镜子
                          要比别人当作一面镜子
                          一个人能把自己的一份精神力量赋予别人,希望别人变得更好,并能把别人当作一面镜子,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道德品质、创造才能和技巧),他就会激发起自己的自尊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第四卷629~630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