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思维迷宫》读书笔记(1)
    [P][COLOR=rgb(0, 112, 192)]《思维迷宫》读书笔记(1[/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大胆的思考和全局的思考[/COLOR][/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哲学是独立自由的思考,哲学还是练习全局思考的好办法,如果想做大事,大胆的思想和全局思考总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既不能大胆的思考又不能全局思考,就做不成大事,甚至小事也未必做得好。[/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赵汀阳:《思维迷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FACE]年10月第一版  12年5月第二次印刷   再版前言)[/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赵汀阳是当代哲学家。这本《思维迷宫》字数很少,才87[/COLOR]页,但内含丰富。我似乎感觉每一页都值得我写一则笔记。那就写着看吧。[/P][P][COLOR=rgb(0, 112, 192)]这一则先说“大胆的思考”。大胆是什么意思?我理解,是要思考新问题,敢于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这是思维的大胆,也就是创新。对这里的“大胆”,不可做情绪性的理解,这个大胆不是“以气取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勇猛。我发现对这问题常有误解。我在网上曾经和一些勇士们发生过争论,我感觉这些人的主要特点是有胆量无思考,他们说话尖刻,咄咄逼人,其论点有时也颇惊世骇俗,但正是流行之物,也就是网上声音最大的那些观点,就连论据也是人云亦云,有的甚至就是谣言。你不能说这种人不大胆,因为他们谁都敢骂,但他们的大胆只是“态度”的大胆,不是“思维”的大胆,他们并没有独立想出什么来,只不过敢冲锋而已。这种行为,或许与政治有关,但与哲学、与教育专业无关。[/COLOR][/P][P][COLOR=rgb(0, 112, 192)]再说全局的思考。哲学自然地会倾向于全局的思考,因为它谈论的往往是终极性的问题,它是对于思考本身所做的思考(反思)。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非哲学的态度。哲学的态度是跳出庐山看庐山,在整体的背景上看庐山,这样反而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我一直在观察教师们的思维方式,我发现有太多的人习惯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生存状态,从他们的提问可以看出,这种人脑子里装的都眼前的琐事,只有一大堆局部的碎片,而没有整体的意识。一般教师很不习惯在社会大背景下观察教育,提到社会就只有抱怨。他们也不习惯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教育,他们以为教育就是眼前自己看到的这个样子。他们把历史只当故事,而不知道眼前的一切,正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你自己也在参与创造历史。所以教师很需要学点哲学,至少应该知道大胆的思考和全局性的思考是什么样子,这对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很有必要。[/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2013,12,5[/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P][COLOR=rgb(0, 112, 192)]《思维迷宫》读书笔记(2[/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COLOR=rgb(0, 112, 192)]什么样的人会喜欢哲学?[/COLOR][/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哲学能够训练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人类一切成就的基础之一,尤其能够使人避免做错事,理性在避免错误上的贡献甚至大过发现真理。[/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赵汀阳:《思维迷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FACE]年10月第一版  12年5月第二次印刷   再版前言)[/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我相信一个认真学过哲学的人对“爱能创造奇迹”这类说法会有一定的保留,因为这明显是文学语言,不很理性。事实上“爱无法创造奇迹”倒更常见一些,只不过那些事说出来似乎无法增加“正能量”,所以往往被有意回避了。回避当然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一位教师有理性的思维,他就会比较清醒,不会真的以为只要爱一个学生,就能把他爱成教师希望的那个样子。这样他就可以少做一些无用功,也就能减轻自己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这不就是“避免做错事”吗?相反,你会看到很多教师真的傻呵呵地相信自己的爱能“创造奇迹”,结果屡遭失败,还百思不得其解:“我把心都掏给他了,怎么他还这样?”明显的是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这种老师我见过很多,他们真的有必要学点哲学,可惜他们未必情愿。[/COLOR][/P][P][COLOR=rgb(0, 112, 192)]什么样的人会喜欢哲学呢?[/COLOR][/P][P][COLOR=rgb(0, 112, 192)]遇事习惯问“怎么办”的人不会喜欢哲学,因为哲学根本不是研究“怎么办”的,哲学对操作层面的问题,不去研究。这种人会觉得哲学都是无用的空谈。[/COLOR][/P][P][COLOR=rgb(0, 112, 192)]遇事喜欢问“为什么”的人,有可能喜欢哲学,但也不一定,因为科学和技术都可以回答不少“为什么”,一旦明白了,也就可以了,不一定需要哲学出马。除非你反复追问,穷究底蕴,才会需要哲学。[/COLOR][/P][P][COLOR=rgb(0, 112, 192)]但是有一种人几乎肯定会喜欢哲学的,他们喜欢追问“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也就是说,这种人喜欢探究概念,探究思想,喜欢对于思考本身进行思考。这种人即使不做专业的哲学工作者,也会是业余的哲学爱好者。当然,这种人不多,女老师中尤其少。[/COLOR][/P][P][COLOR=rgb(0, 112, 192)]不过我想,即使你不喜欢哲学,最好也接触一下,总还是有点好处。哲学不是一门专业技术,但它是各种专业技术的基础,有点哲学素养与没有哲学素养,差别还是很大的,几乎是一开口就能听出来,因为听你怎么说话,就能看出你是怎么想事的,这就是我常说的“思维方式”[/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2013[/COLOR][COLOR=rgb(0, 112, 192)],12,5[/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1
        • 积分3780
        • 经验111746
        • 文章3055
        • 注册2005-03-28
        王老师读书不辍,笔耕不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敬佩先生!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P][COLOR=rgb(0, 112, 192)]《思维迷宫》读书笔记(3[/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FACE=楷体]     [/FACE][COLOR=rgb(0, 112, 192)]感情的事,哲学帮不上什么忙[/COLOR][/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当然,哲学并非对任何事情都有用,这一点不可不知。……哲学对于爱情之类的事情就恐怕帮不上什么忙了。一般来说,哲学对于从事各种科学研究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从事政治、法律、管理、经济工作等等,都非常有用。[/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赵汀阳:《思维迷宫》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FACE]年10月第一版  12年5月第二次印刷   再版前言)[/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于是你就明白中小学教育界为什么对哲学如此不感兴趣了,我想重要原因之一是女教师占的比例太大了,而女性和男性相比,显然是更加感性,更注重感情方面的东西。既然哲学在这方面使不上劲,她们也就很自然地疏远哲学了。[/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于是你也就明白我为什么对“爱的教育”的鼓吹总是有些异议了,因为我发现大力鼓吹师爱的教师,几乎都是没有研究能力而且不喜欢研究问题的人。“爱”这种东西事实上说不清楚,怎么解释都行,结果“爱”就成了一个廉价的包装,非常之浅薄。我的这种态度遭到一些人的误解,他们竟以为我主张不必爱学生,而我的意思其实是,光有爱是不够的,教育作为一门专业技术,有更多情感之外的东西需要教师掌握,而如果一个人的头脑里满是情感,他会习惯性地在情感的花园里徜徉,就没有余力研究问题了。不想研究问题的人当然对哲学没有需求,反过来,对哲学没有需求,则会使其人离研究越来越远,以至完全“分手“了。这正是目前中小学教师思维方式的常见状况。[/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动情和明理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然而在涉及专业技术的时候,明理就远比动情重要了。这个道理很简单,动情(激动、哭笑爱恨)是人人都会的,几乎不需要什么素质,而明理,没有一定的理解力就不行,没有一定的见识你就跟他说不清楚。所以一味强调感情的人,动辄把“爱”挂在嘴边的人,你和他谈恋爱交朋友是可以的,但若和他讨论专业问题,那就找错人了。[/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2013,12,6[/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P][COLOR=rgb(0, 112, 192)]《思维迷宫》读书笔记(4[/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COLOR][/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通俗就是要求容易理解,但这一点其实很难。首先是要清楚明白,语言没有杂质,如泉水一般透亮,就像维特根斯坦的写作那样,这需要非常精纯的功力,我已经尽力写得清楚明白,但仍然无法做到无杂质。[/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赵汀阳:《思维迷宫》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FACE]年10月第一版  12年5月第二次印刷   再版前言)[/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我理解,讨论问题的文章,要做到“如泉水一般透亮”,起码论题不要漂移,论点应该明确,且不自相矛盾,该说的话,说得清清楚楚,多余的话,删得干干净净。就语言形式本身来说,还应该没有语病。如此等等。还拿水做比方,如果这样的文章算是一级水质,那么我们通常在报刊杂志上见到的文章,绝大多数连三级水质都算不上,只能排在四级甚至五级。网上的多数文章就更不用说了。实际上我们流行语言中的杂质比起空气和水中的杂质,只多不少。浸染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思维之混乱和浑浊,可想而知。[/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2013,12,7[/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P][COLOR=rgb(0, 112, 192)]《思维迷宫》读书笔记(5[/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关于深入浅出[/COLOR][/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其次还要深入浅出,把深刻的说成浅显的,这个要求其实有些可疑,因为哲学的深刻不在于语言的晦涩,而在于问题的艰深,例如维特根斯坦从来不用晦涩话语,用的都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但却是最深刻的哲学之一,因为他的问题是深刻的。晦涩语言可以变成清楚的语言,但艰深的问题不可能变成肤浅的问题。[/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赵汀阳:《思维迷宫》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FACE]年10月第一版  12年5月第二次印刷   再版前言)[/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深入浅出的要求是“可疑”的,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说,细想有一定道理。诚如赵先生所说,深与浅,主要不是语言问题,而是“问题”的问题。用比较晦涩(深)的语言讨论深刻的问题,可以说是“深入深出”;用浅显的语言讨论深刻的问题,可以算“深入浅出”;若用浅显的语言讨论浅显的问题,那是“浅入浅出”,一般人平日聊天多属于此种情况,我相信教师办公室里有关教育的议论,也多是这种情况;若是用晦涩的语言讨论其实很浅显的问题,那就是“浅入深出”了,很多所谓的专家们,干的就是这种事,故作高深之状来唬人。[/COLOR][/P][P][COLOR=rgb(0, 112, 192)]为什么同是深刻的思想,有人用晦涩的语言表达,而另一些人用浅显的语言来表达呢?我想这可能与他们的个性和语言风格有关。黑格尔、海德格尔、萨特的作品,我就常常如读天书,不知所云。我知道这是我的问题。然而最让我震惊的是维特根斯坦的某些作品,每个字我都认识,每句话我似乎都明白,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专业概念,可是把这些话连在一起,我竟然一点也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这太奇怪了。我在某些意识流的小说中遇到过此种情况,虽然莫名其妙,但是那个基本情绪还是能看得出来的。我在某些新潮诗人的作品中也见到过这种情况,虽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总还是能知道,这是作者在跳大神,所以并不震惊。维特根斯坦人家不是意识流,人家是在讨论哲学问题,而且显然不属于“天灵开,地灵开”之类,又不像黑格尔那样晦涩,我却硬是读不懂。真是郁闷!没奈何,只好去看一些二手的解释性的文章,总算明白了一些。我儿子是维特根斯坦的崇拜者,不但喜欢其文,而且喜欢其人(维特根斯坦个性相当古怪),曾绘声绘色地给我讲维特根斯坦如何向波普尔挥舞烧火棍的故事。我因此也向儿子请教过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他也给我讲了一些,我似懂非懂。我想,过两年我还要重读一下维特根斯坦,看看自己是否有点进步。总而言之,我们千万不要看见点艰深的名词就被唬住,也不要以为语言浅显者道理一定不足观,正如赵汀阳先生所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表达,而在所讨论的问题是否深刻。而要分辨这个,不学点哲学是不行的。[/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12,12,7[/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思维迷宫》读书笔记(4[/COLOR])续[/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语言没有杂质,难[/COLOR][/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通俗就是要求容易理解,但这一点其实很难。首先是要清楚明白,语言没有杂质,如泉水一般透亮,就像维特根斯坦的写作那样,这需要非常精纯的功力,我已经尽力写得清楚明白,但仍然无法做到无杂质。[/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赵汀阳:《思维迷宫》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FACE]年10月第一版  12年5月第二次印刷   再版前言)[/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我理解,讨论问题的文章,要做到“如泉水一般透亮”,起码论题不要漂移,论点应该明确,且不自相矛盾,该说的话,说得清清楚楚,多余的话,删得干干净净。就语言形式本身来说,还应该没有语病。如此等等。还拿水做比方,如果这样的文章算是一级水质,那么我们通常在报刊杂志上见到的文章,绝大多数连三级水质都算不上,只能排在四级甚至五级。网上的多数文章就更不用说了。实际上我们流行语言中的杂质比起空气和水中的杂质,只多不少。浸染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思维之混乱和浑浊,可想而知。[/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2013,12,7[/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FACE=楷体][/FACE][/P][P][FACE=楷体]一阵风990[/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我对这点很赞同,我原先以为偷换概念是有意而为之,后来发现是因为写作者头脑混乱的必然产物。近期在学校QQ[/FACE]群里驳了一位教师转的文章,我发现那一篇就是特别典型的概念混乱,一会把爱国说成爱人民,一会说爱政府,一会又是必须跟着习总书记走,一会立的这个论点,而论证的是别的论点。于是我指出文章的问题,结果那位教师回复的不是文章本身讨论问题,而是教人如何读文章,什么视角不同观点不同,等等。最后又回成了拿来主义,我突然发现他好象始终不知道如何正面应对我的指出的问题,就象走在两条路上的人非说别人挡了他的路一样,让人哭笑不得。我只好放弃与之争论。因为他说也没错,问题是那不是我指出的问题,而是跑到了别的问题上去了。王老师一直反对把教育具体问题用一个爱字来解决,我很赞同。但记得好象去年在《班主任》上看到一篇李镇西老师的文章,他为了说明爱是教育的全部,把爱的概念滑行的特别远,我大体记得好象是这样,你教的学生成绩很差,怎么能算你爱学生呢?用一个泛指的爱的概念滑过来滑过去讨论问题,甚至远的都的爱不搭界了,还说成是爱,我看偷换概念也差不多了,这几乎是现在成了一种通病,教育问题,爱国问题,都是这样讨论的。所以估计编辑们要么自已也有这种病,要么全都是病人就无所谓病人了,于是这类文章就满天飞了。[/P][P][FACE=楷体] [/FACE][/P][P][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读后:[/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COLOR=rgb(0, 112, 192)]我想可能是这样:偷换论题和偷换概念,在通常情况下属于作者自己头脑混乱,而在与人辩论的时候,就可能是有意为之了,那就是诡辩。遇到这种情况,讨论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除非你想以此为例告诉其他人什么是诡辩,否则大可以休兵,即使对方认为自己打赢了,也不要再去和他争论,以免浪费自己的时间。宁和明白人打一架,不和糊涂人说句话,此之谓也。偷换论题和偷换概念,是思想领域的假冒伪劣产品,多极了,打假是打不过来的。[/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2013,12,7[/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7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41
                  • 注册2012-12-04
                  [SIZE=5]王老师在教育上对科学的追求真的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榜样![/SIZE]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