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今天你做无用功了吗?(54)[/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王晓春[/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少做无用功,备课时就要注意此事[/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海蓝蓝2895(k12[/COLOR][/FACE]班风小论坛)[/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痛苦的有用功[/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我看了王老师的帖子,最近也在思考无用功的问题,在教学上更注意这方面的问题。[/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我最近上的是初三的复习课,我班上学生基础不好,学习干劲不大。所以,家庭作业除了作文之外,基本上没有布置,因为布置了也没多大用处,我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在督促学生写作业,收缴作业以及和家长打交道,而我班上的学生和家长显然并不是很支持这样的教学。因此我要尽量的把学习任务压缩到课堂上来,所以剔除无用功是我备课教学中考虑的重要事情之一。[/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最近一段时间,我上的是复习课。我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读诗歌或者其他需要背诵的任务——这些任务的指向很明确,等下会考这些内容。我把学生等下用来考试的纸张收缴过来,做上记号(等下学生考试就用这张纸来考,因为学生都知道了题目,防止学生事先写好了)我规定:只要你读完了你就可以到第一桌领回纸张开始测试,如果还没读完,别人在考你也不必心急,你读完迟一点考也没事。[/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有时候考的内容少,有时学生先考完,我马上看好了,有的学生答得不周全,不能考一百分,我还会分给学生,他们看看自己错在哪里,然后开始再读,自己在纸张的背面测试错的地方——比如一首诗歌有很多行,但他只要测错的那一行。大部分情况下我是不给学生指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让学生自己找,这又等于又让学生精读了一遍。一般两次测试,学生都会达到满分(班上只有两个学生没办法达到,可能学习类型特殊)。[/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还有的时候,考得内容多些,我就让学生互相打分。[/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这样有的学生会快一些,这些学生在考试之后,我马上就安排他们开始着手下一个学习任务。[/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学生整节课上的效率很高。前次有的老师到我班上听推门课(我们学校老师之间听课也可以听推门课——我的意思是说我的课是常态课。)校长也来听课,都说我的课效率高,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至少一半多的时间都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他们问我以前也这么干的吗?我说不是,因为以前我班上还有几个学生读得还可以(他们在的时候我不好让所有学生都没家庭作业),现在这一部分学生都到别的班级,我就可以这么干了。[/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但是,我告诉校长,我的课每一个环节我都思考过,尽量地避免做无用功,但学生并不欢迎,他们觉得有的课老师不对他们做要求,他们更喜欢上这样的课,这样的课他们睡觉,讲小话相对容易一些,像我这样的课学生很紧张,学生就不是喜欢的。[/SIZE][/COLOR][/FAC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关注体验:(k12[/COLOR][/FACE]班风小论坛)[/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对有用功之“用”的思考[/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读了海蓝蓝老师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思考。下面我们先梳理下文章的要点。[/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首先,海蓝蓝老师的班级学生是差班差生。用他的话说就是基础不好,学习干劲不大,而且其家长还不是很支持老师的严格要求。根据经验,这样的学生一般是先前学习屡经失败而很少有成功感的学生,家长对孩子也不抱有学有成就的希望。[/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其次,海蓝蓝老师的课堂是富有有用功实效的课堂。最近,海蓝蓝采取了紧张而可以富有成就感的当堂背诵默写诗歌、考后一百分的方式进行教学,应该说是富有针对性的措施。是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后有效的教学方式。[/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再次,从课后海蓝蓝老师的感受上看,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自己认同课堂高速运转是有用的,高效率的;二是学生因紧张而不喜欢,喜欢自由放任的课堂;三是海蓝蓝老师的文章题目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COLOR][/FACE]有用功的痛苦性。[/SIZE][/P][SIZE=3][/SIZE][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 [/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梳理这个文章到这里,我深刻感觉到,必须弄清楚一个问题,就是有用功之“[/COLOR][/FACE]用”是指什么的问题。[/SIZE][/P][SIZE=3][/SIZE][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 [/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记得王老师在评论中西文化区别时曾经说,两者差异在于,一个是认知方式,一个是人生态度。咱们中国,认知方式上是不兴分析,人生态度上是活给别人看。这一点表现在教育教学上一个是死记硬背,一个是挣面子。仔细琢磨下,这两点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为了满足眼前需求的实用主义,而不是为了将来的终身受用。而一旦我们从相反角度思考一下,我们就可以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有用功之“[/COLOR][/FACE]用”是指有利于满足学生终身健康自主发展需求的用处,包括认知方式和人生态度等方面;其标准就是是否对满足学生终身健康自主发展有用处。[/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以此观照海蓝蓝老师的三点感受,我们会发现:[/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一。高速运转的背诵默写、考后百分的课堂是有用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表现在两个方面:[/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第一是让学生正确地感受到了上课与下课的严格区别,从而,利于矫正他们多年养成的上课睡觉、说小话之类的不良行为习惯;最为可贵的是,以实际操作去实现这一目的是最为经济的办法,这远远要比仅仅以语言说教形式要有用得多。而且,这可以为学生打下将来参加工作后上班下班是有着严格区别的思想基础。[/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第二是以学生最容易获得成就感的形式作为教学工作的入手点选得准,选得好。[/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因为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思维能力远未足够,学习成绩比较差,所以,在这一现实面前,选准最容易获得成就感的教学工作入手点或者称为启动点对课任教师来说就显得极为重要。作为语文,限时限量的背诵默写,就是其中之一。一个时期之后,再因势利导地逐步拓展到学习思维能力提高的范围,就会逐步让学生不愿意学习的观念发生转变。而一旦发生这种转变,哪怕一时的小的积极变化,老师的课堂教学也可谓功莫大焉。[/SIZE][/COLOR][/FACE][/P][SIZE=3][/SIZE][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 [/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二.学生因高速运转下的紧张而不喜欢的问题,是一个需要程度把握和疏导的问题,而绝不是一个因学生感觉紧张乃至不喜欢从而要废止课堂高速运转的问题。[/COLOR][/FACE][/SIZE][/P][SIZE=3][/SIZE][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 [/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一方面,课堂高速运转,需要张弛有度。我没有教过初中,不了解初中生,但是,一般说来,整堂课持续紧绷神经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以设想,让孩子们在紧张的背诵默写过关之后,放松下来,进行一下本次与上次或者与前几次背诵默写过关所用时间的对比反思,总结经验,课堂上说说体会和所使用的方法,这样,个人有提高,也有利于大家借鉴,也一定程度上可以放松下刚才背诵默写时过于紧张的神经;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获得背诵默写的成就感,可以获得与以前相比的进步感,从而获得课堂高速运转下紧张的快乐感和追求更大进步的自我挑战的欲望。这是符合一般逻辑的结论。[/COLOR][/FACE][/SIZE][/P][SIZE=3][/SIZE][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 [/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另一方面,对特殊孩子可以在坚持课堂大的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考虑课堂一些方面的微调。就是说,假设一些孩子就是从高速运转的课堂上难以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而就是对这种紧张的自我挑战的氛围不适应,也不必动摇高速运转的课堂教学的整体方式。只是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疏导性的解释,当然,也可以考虑寻找适应这些特殊孩子的特殊办法,比如,调查这类学生范围有多大,他们如何可以更好的背诵默写,然后,经过分析判断他们所喜欢的方式之后,再考虑是不是可以实行多层次的课堂运行,或者适当微调整体课堂节奏。[/COLOR][/FACE][/SIZE][/P][SIZE=3][/SIZE][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 [/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无论如何,张弛有度而富有成就感的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对学生来说都是会终身受益的。最起码,这会优于目前海蓝蓝老师所描述的“[/COLOR][/FACE]上课睡觉说小话”这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无所追求的懒散的生活方式。[/SIZE][/P][SIZE=3][/SIZE][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 [/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三.课堂教学的有用功之所以会带来教师的痛苦性,根源可能在于教师过于看重学生感受的观念。这里,其实出现了这样对立性理论的选择问题:外烁论和内省论。[/COLOR][/FACE][/SIZE][/P][SIZE=3][/SIZE][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 [/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一般说来,主张外烁论的,往往甚少顾及学生情感之类的反应,一味落实和执行学校刚性规范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改革的原因之一就是冲着这一点来的,从而强调把学生当做有生命有情感的自主成长的人来看待。另一方面,主张内省论的,往往很少认同学校各类规范的刚性制约和要求,片面性地过多考虑学生知、行、情、意等方面的特殊性,甚至一定程度上忽视班级各方面管理的最基本的秩序规范要求。比如,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上,任课老师一旦对学生进行一些规范性的秩序要求时,往往像是输了理似的,理不直,气不壮,甚至连违纪学生是不是需要惩罚都成了广泛议论的重要话题,就是例证。[/COLOR][/FACE][/SIZE][/P][SIZE=3][/SIZE][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 [/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所以,我们的结论是,正常的课堂教学,基于外烁论的最基本的刚性管理规范不可丢,丢了会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从而从根本上丧失教学的有效性;基于内省论的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举措不可丢,丢了会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厌倦性和逆反性,从而也会从根本上丧失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说,不能因为要守住内省论就完全放弃外烁论;也不能因为要主张外烁论而完全抵制内省论;两者都不可取。[/COLOR][/FACE][/SIZE][/P][SIZE=3][/SIZE][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 [/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就是说,一般说来,班级教学秩序比较混乱的,需要用外烁论以重建秩序;班级教学秩序平稳的,需要用内省论来调动和激发。两者要解决的问题重点不同,笼统反对或者笼统肯定都是缺乏条件分析的糊涂的教育教学观念。[/COLOR][/FACE][/SIZE][/P][SIZE=3][/SIZE][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 [/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以此来观照海蓝蓝老师的有用功的痛苦性的体会,会发现,如果班级教学秩序混乱,那么,用张弛有度的运转程序来重建秩序,是正确的,是有效的,是应该有课堂教学局面整体改观的进步感的,而不应该有痛苦性;如果班级教学是井然有序的,那么,让学生用自我挑战方式来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以求更大进步,也是正确的,是有效的,是师生都应该有成就感的,也不应该有痛苦性。从这两个层面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很有进步感和成就感才对。[/COLOR][/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从学生角度来说,无论重建张弛有度的秩序阶段,还是激发学习内在潜能的自我挑战阶段,学生可能存在现有要求与行为习惯方式之间的冲突,从而一时感觉不适应,比如紧张、不喜欢之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是学生自我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比如上述之情绪体验需要调整的问题。因为,人之初,性本懒,启动勤奋习惯的养成是必须要过这一情绪关的,除此之外,还需要过意志关。而保证顺利养成这样习惯的一个不可少的外在条件,就是学校或者班级刚性的规范管理。就是说,学生对张弛有度的课堂教学感觉紧张或者不喜欢的现象,有问题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至于其他老师上课放羊,那是其他老师上课有问题的表现。)[/SIZE][/COLOR][/FACE][/P][SIZE=3][/SIZE][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 [/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本来很是富有有用功的张弛有度运转的课堂教学,只因为学生感觉紧张乃至不喜欢就使教师自己产生了痛苦性的情感体验,是个复杂现象,需要解析。一方面,教师的情绪体验说明,教师的学生观念比较强,关注学生情绪体验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个前提性条件的道理,老师是很明白的,这是需要肯定的方面;另一方面,教师有效课堂教学之后由学生不喜欢引发的痛苦性情感体验,分析其产生的可能性原因,如果不出意外,很可能是对外烁论在课堂教学刚性管理上的合理性必要性不可或缺性认识不足、过度关照学生情绪所致,若果如此,这种痛苦性体验很可能是委屈性的痛苦;当然,也很可能是焦虑课堂节奏担心把握不当所致,或者焦虑不能很好引导孩子们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感成就感所致,或者焦虑不知如何解决学生现存情绪释放问题所致,若果如此,这种痛苦性体验就是困惑性的痛苦。若是前者,挺直腰板,指导学生适应,即可问心无愧,没必要理亏和委屈;若是后者,深入调查,找出办法,验证解决,即可走出困惑。[/COLOR][/FACE][/SIZE][/P][SIZE=3][/SIZE][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 [/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上述看法,请批评指正。[/COLOR][/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王晓春读后:[/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关注体验老师的分析很全面了,我要说的是:海蓝蓝老师“每一个环节我都思考过,尽量地避免做无用功,”这一点是最宝贵的。如果多数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都能有这方面的关照,时间长了,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学生的“痛苦”,当然也需要照顾,有张有弛就行了。如果学生课堂完成教学任务很迅速,那么把余下的时间留给他们自由支配作为奖励,也是可以的。我当年就这么做过,学生很欢迎。休息和娱乐并不是无用功,无用功的本质是有工作之名而无工作之实。[/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14,3,23[/COLOR][/SIZ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