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脑科学对教育者的启示(13)
    [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3]脑科学对教育者的启示([/SIZE][/COLOR][/FACE][COLOR=rgb(0, 112, 192)][FACE=Calibri][SIZE=3]13[/SIZE][/FACE][/COLOR][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3])[/SIZE][/COLOR][/FACE][/P][SIZE=3][/SIZE][P][COLOR=rgb(0, 112, 192)][FACE=Calibri][SIZE=3] [/SIZE][/FACE][/COLOR][/P][SIZE=3][/SIZE][P][COLOR=rgb(0, 112, 192)][FACE=Calibri][SIZE=3] [/SIZE][/FACE][/COLOR][/P][SIZE=3][/SIZE][P][COLOR=rgb(0, 112, 192)][FACE=Calibri][SIZE=3]  [/FACE][/COLOR][SIZE=3]              [/SIZE][SIZE=3] [/SIZE][/SIZE][/P][SIZE=3][/SIZE][P][COLOR=rgb(0, 112, 192)][FACE=Calibri][SIZE=3]  [/SIZE][/FACE][/COLOR][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3]为什么两岁的孩子很难缠?[/SIZE][/COLOR][/FACE][/P][SIZE=3][/SIZE][P][COLOR=rgb(0, 112, 192)][FACE=Calibri][SIZE=3] [/SIZE][/FACE][/COLOR][/P][SIZE=3][/SIZE][P][COLOR=rgb(0, 112, 192)][FACE=Calibri][SIZE=3]    [/SIZE][/FACE][/COLOR][/P][SIZE=3][/SIZE][P][COLOR=rgb(0, 112, 192)][FACE=Calibri][SIZE=3]      [/SIZE][/FACE][/COLOR][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3]王晓春[/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人出生后[/SIZE][SIZE=3]2[/SIZE][/FACE][SIZE=3]—[/SIZE][SIZE=3]30[/SIZE][SIZE=3]个月是情绪控制之窗的开启期,在此期间,边缘(情绪)系统与额叶的理性系统为使主人偏向己方而争强斗胜。但这可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公平较量,人脑发展的研究表明,情绪系统的发展远远快过额叶。如此一来,情绪系统在激烈交战中十有八九胜券在握。如果此窗开启时,儿童一耍性子就能如愿以偿,那么在此窗关闭后,多半也照此办理。人们常常慨叹“两岁的孩子最是胡搅蛮缠啊”,导致这种结果的主因之一就是情绪与理智之间无休无止的争斗。当然,一个人过了两岁也能学会情绪控制,但是在此窗开启期学到的东西将难以改变,并对此窗关闭后的所学产生强大的影响。[/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后天影响先天的例子不胜枚举,已有的大量确凿的证据表明,对不到[/SIZE][SIZE=3]2[/SIZE][/FACE][SIZE=3]岁动辄使性子的子女,父母的应对方式是能够助长或抑制这种天性的。[/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教育与脑神经科学》大卫·苏泽 等著[/SIZE][SIZE=3]  [/SIZE][/FACE][SIZE=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SIZE][SIZE=3]2014[/SIZE][SIZE=3]年[/SIZE][SIZE=3]4[/SIZE][SIZE=3]月第一版[/SIZE][SIZE=3] [/SIZE][SIZE=3]17[/SIZE][SIZE=3]页)[/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3]我儿子三岁前是姥姥带的,我没有观察到两岁儿童难缠的现象。不过近两年我观察孙子,发现确实有这种现象。一般家长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其实他根本就是管不住自己,他的理性系统长得慢,赶不上情绪系统,于是脑袋就被情绪控制了。他伸手要抓什么东西,你用语言制止他没有用,他的手还是往哪儿伸,除非你有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或者强力加以制止。[/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3]面对这时的儿童,要避免犯两种错误。一种是迷信强力,总是硬性制止,这种办法有立竿见影之效,但是有可能使孩子变得胆小,失去自信,剥夺他大脑神经元建立某些重要联系的机会;还有一种就是一味迁就,这种办法容易使孩子任性、为所欲为,不会自我控制,长大就会缺乏规则意识,有破坏性,甚至出安全事故。正确的办法在管与不管之间,最困难的地方是临事判断“此事管还是不管,管到何种程度”。家庭教育的智慧,家长的素质,就体现在这里。教育一个孩子和管理一个国家,同样没有十全十美的办法,你能找到比较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就很圣明了。不要相信什么标准答案。[/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3]但我们的学生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我们谈论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有意义。一个是,有的老师可能尚未结婚或者孩子还不到两岁,他们了解这些知识,对教育自己的孩子会有好处。第二个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猜测他两岁到三岁之间家长曾经如何教育他,以便对家长今后的家庭教育加以指导。第三个,更重要的是,老师们往往会遇到青春期和前青春期学生的逆反现象,而这种现象与孩子两岁时的逆反有相似之处,对策也差不多。二者的相似之处,都是理智控制不了感情,区别在于,两岁儿童的逆反是“纯天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则不然,他们逆反的时候,一般都是明知故犯。至于应对之策,我觉得差不多,在管与不管之间。我母亲当年教我修剪葡萄枝,告诉我四个字:“堵堵放放。”既不是一味的堵,也不是一味地放,这就对了。[/SIZE][/COLOR][/FACE][/P][SIZE=3][/SIZE][P][COLOR=rgb(0, 112, 192)][FACE=Calibri][SIZE=3] [/SIZE][/FACE][/COLOR][/P][SIZE=3][/SIZE][P][COLOR=rgb(0, 112, 192)][FACE=Calibri][SIZE=3]             [/FACE][/COLOR][SIZE=3]        [/SIZE][SIZE=3]               [/SIZE][SIZE=3]    [/SIZE][SIZE=3]2014,9,2[/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2
      • 经验991
      • 文章46
      • 注册2006-10-21
      是啊,能处置好这矛盾之中的两个方面,就好了
      郎言君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7
        • 积分3284
        • 经验182826
        • 文章3978
        • 注册2014-01-23
        王老师,心理学对老师重要,对于家长也同样重要。谢谢分享!
        我相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我更相信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好习惯。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91
          • 经验230026
          • 文章12402
          • 注册2012-12-04
          [P][COLOR=#0070c0][SIZE=3]教育一个孩子和管理一个国家,同样没有十全十美的办法,你能找到比较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就很圣明了。不要相信什么标准答案。[/SIZE][/COLOR][/P][P][COLOR=#0070c0][SIZE=3]是啊,的确如此,谢谢王老师的文字。[/SIZE][/COLOR][/P]
          欢迎关注拙著《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及《做一个幽默的老师:让学生在欢笑中成长》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17
            • 经验11298
            • 文章483
            • 注册2013-02-02
            读到此文,脑海中便浮现自己在孩子两岁时的教育,觉得有失科学性了。
            我有一朋友,他孩子正处在这样的年龄,每次提起孩子,他总抱怨说孩子总是将家里的鞋子拖出去扔到楼下或水盆中,他多次对孩子发出警告,但孩子置若罔闻、还觉得好笑,真的令他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总寄希望于孩子长大点就会好的。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