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脑科学对教育者的启示([/SIZE][SIZE=3]32[/SIZE][/COLOR][/FACE][SIZE=3])[/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拯救新生脑细胞[/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王晓春[/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生物学家一直认为只有在发育期,大脑才会长出新神经元,但十年前的一个重大发现颠覆了这一传统观点:当时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工作的伊丽莎白·古尔德发现,成年动物的大脑会长出新神经元,尤其是在与学习、记忆相关的海马区。不久后,科学家在小鼠、猴子等实验动物的身上得到了类似的结果。[/SIZE][SIZE=3]1998[/SIZE][/FACE][SIZE=3]年,美国和瑞典的神经科学家证实,成年人大脑内也存在新生神经元。[/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不过,新神经元生成的时间和数量并没有特定准则,很多外界因素都会影响神经元的生成:研究显示,体育锻炼会促进新神经元的生成,喝酒则会起相反的作用。[/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虽然锻炼等多种方式都能促使大脑长出新神经元,但其中大部分都会在几周内死亡。当然,机体内大部分细胞都不能无限期存在[/SIZE][SIZE=3],[/SIZE][/FACE][SIZE=3]细胞凋亡并非奇异事件。可新生神经元以如此快的速度集体消失,就颇令人费解了。大脑费时费力地生成这些神经元,为什么又让它们迅速消失呢?[/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从大量实验来看,大脑生成新神经元的目的,可能是为执行新任务做准备。……我们发现如果让大鼠执行有难度的“认知任务”,新生神经元就会留下来;反之,它们就会消失。[/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我们推断,学习任务越难,动物投入的精力越多,留存下来的新生神经元就愈多。[/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这些结果暗示,新生神经元只有发育成熟,并整合到神经网络中,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当学习任务难度较高时,海马区的整个神经回路(包括新形成的回路)都将动员起来,新的回路也因此存留下来。如果任务不难,新回路就无法被激活,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综合所有试验,我们不难看出,新生神经元缺失后,动物的学习能力并不受太大影响,但在执行难度较高的任务时,却显得比较吃力。因此,我们推测即使新生神经元对学习很重要,也只是针对特定任务——主要是那些与认知相关的任务。[/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从生物学角度来讲,这是可以理解的:动物每次遇到关系生存的问题时,大脑不可能立即长出大群新生神经元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新生神经元的作用很可能是微调和改进已有技能。在心理学上这叫“学会学习”。[/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环球科学》杂志社编《大脑与认知》[/SIZE][SIZE=3] [/SIZE][/FACE][SIZE=3]电子工业出版社[/SIZE][SIZE=3] [/SIZE][SIZE=3]2012[/SIZE][SIZE=3]年[/SIZE][SIZE=3]8[/SIZE][SIZE=3]月版[/SIZE][SIZE=3]53[/SIZE][SIZE=3]——[/SIZE][SIZE=3]58[/SIZE][SIZE=3]页)[/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这就是说,如果一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并没有“低智能”表现,一切都很正常,但若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或新问题,他显得比较吃力或者无能为力,那么这种人可能就属于虽然大脑中产生了新神经元,却不能留存下来的人。换句话说,这是属于“能胜任现有工作而不善于面对新情况”的人,不善于学习的人,不善于创新的人。[/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这种人在教师队伍中不少,按部就班地工作,他们没有问题,一旦遇到难题,遇到他没有见过的学生和麻烦,他就显出了窘态。可怜他们的大脑白白产生了一些新的神经元,没用上,自生自被灭了。这种人也许并不笨,但是很难变得更聪明。我一向主张教师要读一点难懂的书,要研究点疑难杂症,看起来这不但对提高业务水平有好处,即使单纯从个人的健康保健角度看,也是必须的。语曰:机遇与挑战并存。当一个人遇到挑战的时候,你应该这样想:好啊!我又有了拯救自己新生脑细胞的机会了。我想,这个道理也应该对学生讲一讲,这比学生耳熟能详的励志故事有趣多了。[/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SIZE=3] [/SIZE][SIZE=3] [/SIZE][SIZE=3]2014,11,18[/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