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关于道德教育的困境 [/FACE][SIZE=3]([/SIZE][SIZE=3]续[/SIZE][SIZE=3]6)[/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一阵风[/FACE][SIZE=3]990 (k12[/SIZE][SIZE=3]班风小论坛[/SIZE][SIZE=3])[/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人生存合法吗?[/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突然被人问: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合法性在哪里?对此一问,相当吃惊。因为近期一直思考存在与虚无的问题。一种存在是需要证明的,同样,一种疑问也是需要证明的。为何会突然发问学校进行道德教育需要合法性?我一直以为学校进行德育是不证自明的。如果我要说学校进行德育是教育部授权的,你认可吗?你当然可以继续追问,谁给了教育部授权的权力?如此继续追问最后一定会变成统治权,管理权从哪里来的问题。我最后只好说是天授或神授,你也未必认可。授权一说一定是从论理上来说的,合乎一种认可的规矩。当这种规矩被打破了,一种道理不再被认可时,会有此一问。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不过,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取消学校的道德教育权力,学校教育还能进行吗?如果要是我明白道德牵涉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话,我认为要做一种不涉及道德的教育,恐怕就需要特别来解释这个教育该如何进行下去。人与人如何相处,师生如何相处,你总不能说一切人与人的关系皆有纪律来约束吧,再说了,纪律又该如果制定呢?以我的理解,在人类第一部法律诞生前道德就已经存在了,道德教育也已经存在了。原始人也是相当程度上靠道德来维系群体存在的。如果没有道德基础,制度的存在恐怕真正需要疑问了,更不用说法律了。狼群为了生存,也常常有互助行为,狼与狼之间也有类似道德的关系准则。但人并不将之视为道德行为。人类也是群居的,相互关系中一定存在着维系族群的关系准则,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这套关系要限制因为利益而相互伤害,最后损伤整个族群。讲道德的族群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因为族群个体在倡导一种利他行为,互助行为,不这样的人族族群都消失了,换个说法,只有讲道德的种族才能存活下来。[/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如果要德育,谁有资格呢?我理解在授权学校有权德育的同时,教师也被授权有德育的资格。按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统治权是从德中获得的,得道者得天下。推而广之,对别人进行德育的人自身要道德高尚。但实际上,这不可能做到,只能是教师尽可能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同时教育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因此,人们常常对教师有高道德要求,可事实上很多教师道德水平也很普通。一旦教师道德出现问题,总会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可见大多数人对教师道德是有要求的。和其它行业比较,我认为教师的总体道德平均来说并不算低。[/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因此,虽然有此一问,但不见得就有质疑的合理性。如何我问你,你生存合法吗?你又该如果解释呢?如果不是道德做基础,恐怕你永远找不到你生存的合法性。[/SIZE][SIZE=3] [/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苹果[/FACE][SIZE=3]7516 [/SIZE][SIZE=3]([/SIZE][SIZE=3]k12 [/SIZE][SIZE=3]教育评论):[/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我的观点再有颠覆性,也仅仅是一种观点而已。至于大家认不认同,完全由个人自己去思考从而做出判断。这也是正常的讨论状态,我没有认为自己的观点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没有不允许别人质疑反驳,这完全就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的体现,但王老师显然有些如临大敌的感觉了,惟恐这样一来思想不统一了,教育界的天下大乱了。[/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这样看来,王老师并不会认同自由之思想的办学理念,反而认为改造别人的世界观有一定的必要性。[/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说到贪官的例子,王老师又在替贪官进行价值取舍的判断了。并不是每个贪官都后悔莫及悔不当初啊,也有一些觉得这样一辈子活得很值了,如果让[/SIZE][SIZE=3]P[/SIZE][SIZE=3]民选择是这样平淡一生还是像贪官一样妻妾成群、穷奢极欲、花天酒地大半辈子然后到秦城安度晚年,恐怕很大比例会选择后者。[/SIZE][b][SIZE=3]但问题是,如何选择是个人自由,旁人着什么急呢?[/SIZE][SIZE=3] [/SIZE][/b][/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张杰:[/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贪官的行为对多数人有害了,难道还是他的自由吗?凭什么因为他的自由就要让多数百姓吃亏呢?而他的行为就来自他的思想与品德,这不是个人的事。[/SIZE][SIZE=3]  [/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苹果[/FACE][SIZE=3]7516 [/SIZE][SIZE=3]:[/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贪官的行为是他的自由,他为此获得了享受,也冒着被法律制裁的风险。至于制约贪官的产生,增加贪腐的成本,让贪官不敢贪的制度和措施,都是可以研究、讨论、学习、借鉴的。我认同通过后者的方法去治贪,但绝不认同通过道德教育的方式去避免贪官的产生,这也许就是我们之间的本质区别。[/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我只认同依法治国,不认同以德治国。是只认同,中庸的做法也不认同,双管齐下在这里我也不认同。因为要辅以以德治国,必然有一个正统的思想,这个思想之外的,都会被当做离经叛道,就像王老师看待我这一类人的观点的感受一样,其实,他的思想背后是有一个不容质疑的正统思想为基础的,反对这种思想,就是颠覆。但思想是自由的,而且是平等的,没有一种思想有权利宣布另外一种思想是逆贼,否则,思想之自由就不存在。[/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王老师及张老师是认同另外一套普世价值的,他们希望自己的这套普世价值能解放全人类,我们这类人也有一套自己的普世价值,当然,我们也希望自己的这套普世价值能得到全人类的认同。区别在于:我们的普世价值是自由、平等、包容,他们的是敌视、批判、消灭不同于自己的普世价值,因为他们事先断定自己的普世价值才是正确的。[/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所以,我一再宣称,我们不会去改造别人,也绝不会认同对人的世界观的改造;而王老师们恰恰相反,他们认同或者认同一部分。当你们要改造的时候,必定是认定了自己是正确的,但谁赋予你们判断自己正确的权利了?而我们,只是说出自己的观点,别人觉得有理,就认同,觉得无理,就不认同,我们不会认定别人的思想有问题,意识不正确,那是别人自由的选择,就如同贪官,他有选择当清官的自由,也有选择当贪官的自由,至于因贪而坐牢,那是他自己的选择,至于他的贪与被抓与做清官平安无事两种价值哪种更好,我们不会去做价值判断,那是他个人的自由取舍,但王老师们显然替他们做出了价值判断和取舍,并且希望去教育其他官员别做贪官,这在我看来,就是多管闲事了。[/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好像有些绕了,但对比之下,显然我们的普世价值比王老师们的要低得多,我们只要恪守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并且把这些作为基本人权,人人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王老师们显然不仅仅满足于这些,他们要更主动的去宣扬主流价值观,去改造私心贪心,把人尽量的改造的高尚一些。[/SIZE][b][SIZE=3]我们认为守法就足够,[/SIZE][/b][SIZE=3]他们认为不够,还要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尽量的把人在原有水准上进行提升。又回到了起点:凭什么?谁给予你们的这种权利?马克思说过?耶稣说过?如来批示过?还是自以为是?[/SIZE][SIZE=3] [/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VEGF [/FACE][SIZE=3]:([/SIZE][SIZE=3]k12[/SIZE][SIZE=3]教育评论)[/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忍不住了,插一嘴。[/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一、[/SIZE][SIZE=3]“[/SIZE][SIZE=3]自由[/SIZE][SIZE=3]”[/SIZE][SIZE=3]与[/SIZE][SIZE=3]“[/SIZE][SIZE=3]道德[/SIZE][SIZE=3]”[/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楼主强调[/SIZE][SIZE=3]“[/SIZE][SIZE=3]思想自由[/SIZE][SIZE=3]”[/SIZE][SIZE=3],没人有权利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这确实是道德,康德的道德律也是如此:道德就是尊重自由。但是,楼主和康德思想的分歧在于对自由的定义上。究竟和为自由?[/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康德给的解释,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做自己该做的事(责任)。比如,一个学生上课就该听讲,不应该睡觉,那么当他履行[/SIZE][SIZE=3]“[/SIZE][SIZE=3]听讲[/SIZE][SIZE=3]”[/SIZE][SIZE=3]这个责任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基本原因在于,[/SIZE][SIZE=3]“[/SIZE][SIZE=3]做自己想做的事[/SIZE][SIZE=3]”[/SIZE][SIZE=3]往往不是自由,因为从物质论的角度来讲,任何想法都有物质基础,是大脑所处的状态决定了你的想法。遵从你的想法,就类似与铁球下落一样,自由落体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它是受到重力的驱动。[/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那么紧接着就有一个问题。一个人性本恶,但一直强迫自己要履行责任,这无疑是道德;那么一个性本善的人,履行责任本身就是其心所向,这还是道德吗?刚说过,遵从内心的并不是自由,不是自由又谈何道德![/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康德的答案:这是道德!康德的道德律中,责任是中心,而这种履行责任的驱动力不是内心想法,而是纯粹理性([/SIZE][SIZE=3]pure reason[/SIZE][SIZE=3])。因此,无论心中想法如何,履行责任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由纯粹理性所驱动。[/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SIZE][SIZE=3]PS[/SIZE][SIZE=3]:我一直纠结于楼主给的[/SIZE][SIZE=3]“[/SIZE][SIZE=3]学生打扫老师办公室[/SIZE][SIZE=3]”[/SIZE][SIZE=3]这个例子。让学生打扫,这不是学生有道德,因为这根本不是学生的责任!)[/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二、[/SIZE][SIZE=3]“[/SIZE][SIZE=3]权利[/SIZE][SIZE=3]”[/SIZE][SIZE=3]与[/SIZE][SIZE=3]“[/SIZE][SIZE=3]社会[/SIZE][SIZE=3]”[/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楼主一直纠结的一个问题:谁给的学校德育教育的权利?我再扩大一点,凭什么要求我改变思想,履行责任,遵守道德?[/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答案是[/SIZE][SIZE=3]“[/SIZE][SIZE=3]国家[/SIZE][SIZE=3]”[/SIZE][SIZE=3]!是[/SIZE][SIZE=3]“[/SIZE][SIZE=3]社会[/SIZE][SIZE=3]”[/SIZE][SIZE=3]!恰恰就是这些楼主认为的[/SIZE][SIZE=3]“[/SIZE][SIZE=3]空洞概念[/SIZE][SIZE=3]”[/SIZE][SIZE=3]、[/SIZE][SIZE=3]“[/SIZE][SIZE=3]显然不具备这个权利[/SIZE][SIZE=3]”[/SIZE][SIZE=3]的两样东西。[/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不知道楼主有没有听过[/SIZE][SIZE=3]“[/SIZE][SIZE=3]社会契约论[/SIZE][SIZE=3]”[/SIZE][SIZE=3]?任何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都已经签订了契约。契约规定:你在这个社会有生活、生存以及进行各项活动的权利,同时,你又必须要放弃一部分权利来保证他人可以更好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就像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权利义务更复杂)里,学生是雇主,学校、老师都是雇员,但学生必须要听从学校安排,一样的道理。这是契约,任何一个人出生就签订了契约。[/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有人又要争辩:我要脱离这个社会,我躲到深山老林,不享受现代社会的各项便利,社会也别要求我纳税!在此,我不得不提出我自己的想法:在社会范畴内,是没有个体意识的。就像人这个整体和人体的每个细胞的关系一样,每个细胞在[/SIZE][SIZE=3]“[/SIZE][SIZE=3]人体[/SIZE][SIZE=3]”[/SIZE][SIZE=3]这个大环境里生活,同时又给[/SIZE][SIZE=3]“[/SIZE][SIZE=3]人体[/SIZE][SIZE=3]”[/SIZE][SIZE=3]提供服务[/SIZE][SIZE=3]——“[/SIZE][SIZE=3]人体[/SIZE][SIZE=3]”[/SIZE][SIZE=3]在压榨组成它的各个[/SIZE][SIZE=3]“[/SIZE][SIZE=3]细胞[/SIZE][SIZE=3]”[/SIZE][SIZE=3]。但那又怎样?你会关注想脱离你的每个细胞的意识吗?[/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SIZE][SIZE=3]PS[/SIZE][SIZE=3]:在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培养[/SIZE][SIZE=3]“[/SIZE][SIZE=3]听话[/SIZE][SIZE=3]”[/SIZE][SIZE=3]的人,没什么不对。)[/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最后,总结一下,人生在这个社会,必须要遵守道德,必须要接受德育,学校有权利对学生进行德育[/SIZE][SIZE=3]——[/SIZE][SIZE=3]合理、合法、而且必不可少![/SIZE][SIZE=3] [/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222dd][SIZE=3]王晓春读后:[/FACE][/SIZE][/COLOR][/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222dd][SIZE=3]  [/FACE][/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2222dd][FACE=宋体][SIZE=3]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奢侈浪费、背信弃义、搬弄是非、小偷小摸、打架骂人、抽烟喝酒、欺软怕硬、仗势欺人、不敬师长、不孝父母、拼爹啃老、没有规则意识、没有责任感、没有同情心、见死不救、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密切……所有这些缺点,在学生身上,很少有弄到违法犯罪程度的,不归法律管,只是道德问题,但是有走向犯罪的可能。请问,这些事家长管不管?教师管不管?我想,正常的家长,都会说,要管。家长是否希望教师帮助纠正孩子的这些缺点?他们肯定希望。这不就是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吗?可是苹果[/COLOR][SIZE=3]7516[/SIZE][/FACE][SIZE=3]老师却告诉我们:不应该管,“守法就足够”(注意“足够”二字,是点睛之笔),应该让孩子“自由选择”,等他犯了法,你再抓他。如果你在他犯法之前想要改变他,那就是“流氓行为”。呜呼[/SIZE][SIZE=3]![/SIZE][SIZE=3]居然有人信奉这样的观点,真是够离奇的。[/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222dd][FACE=宋体][SIZE=3]苹果[/COLOR][SIZE=3]7516[/SIZE][/FACE][SIZE=3]老师认为纠正学生这些缺点就是高标准要求了,就是要把人变得更高尚了。是吗?我看这是帮助一个孩子实现起码的社会化,离高尚还远着呢?劝善,大方向永远是对的,所有的宗教都在劝善,任何社会的主流都在劝善。你可以不接受,你可以自由选择恶,但是社会自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就好象任何人都可以自愿选择糟蹋自己的身体,但社会主流一定会倡导健康、保健、长寿(道德其实就是人格健康)。自杀也常常是一种自愿的选择,但社会一定会反对自杀,宣传珍爱生命(但安乐死问题比较复杂)。苹果[/SIZE][SIZE=3]7516[/SIZE][SIZE=3]老师的思路最大的问题是,其出发点不是社会,而是脱离社会的想象中的“自由”个人。哲学家李泽厚先生说得好:“人毕竟生活在群体中,任何个体均以这种群体秩序为生存前提和条件。原子式的个体‘绝对自由’,永远是幻想。”(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SIZE][SIZE=3]1998[/SIZE][SIZE=3]年[/SIZE][SIZE=3]10[/SIZE][SIZE=3]月第一版[/SIZE][SIZE=3]288[/SIZE][SIZE=3]页)道德就是群体秩序(法律也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道德是软法律,法律是硬道德),德育就是帮学生认识和遵守这些秩序。这首先是为了他们的生存,而不是为了造就圣人,这是脚踏实地,不是拔高。我相信苹果[/SIZE][SIZE=3]7516[/SIZE][SIZE=3]老师教育自己的学生和孩子的时候,也不可能遵守自己的理论,因为这“理论”完全是脱离生活实际的大忽悠。[/SIZ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222dd][SIZE=3] [/FACE][/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2222dd][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SIZE=3]      [/SIZE][SIZE=3]2014[/SIZ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FACE][SIZE=3]12[/SIZE][/COLOR][/SIZE][SIZE=3],[/SIZE][SIZE=3]2[/SIZ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1a1ae6][COLOR=#2b2b2b][SIZE=3]关于道德教育的困境 [/FACE][SIZE=3]([/SIZE][SIZE=3]续[/SIZE][SIZE=3]7)[/SIZE][/COLOR][/COLOR][/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1a1ae6][SIZE=3] [/FACE][/SIZE][/COLOR][/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3]德治与法治[/FACE][/SIZE][/COLOR][/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3] [/FACE][/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1a1ae6][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王晓春[/FACE][/COLOR][/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1a1ae6][SIZE=3] [/FACE][/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1a1ae6][FACE=宋体][SIZE=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话的意思是说,处理诉讼,我和别人差不多。重要的是如何做到没有诉讼。对此,李泽厚先生评论道:“这当然是某种理想或空想。但中国人一般不喜‘打官司’,上法庭,公堂对簿,宁愿协调、商量而‘和解’,私了,在今天进入法律日增、诉讼也将多如牛毛的现代生活中,这似乎倒是可以保存的传统。……孔子这种‘必也使无讼乎’似乎贯穿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COLOR][SIZE=3]1998[/SIZE][/FACE][SIZE=3]年[/SIZE][SIZE=3]10[/SIZE][SIZE=3]月第一版[/SIZE][SIZE=3]289[/SIZE][SIZE=3]——[/SIZE][SIZE=3]290[/SIZE][SIZE=3]页)[/SIZ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3]    愚以为,孔子的这个理念虽然有空想的色彩,但并不离谱,因为在某段时间、某个地区,确实可以达到“无讼”的状态而社会秩序良好。古代县官兼管法律,亲自审案,百姓可以到县衙门击鼓告状,可见那时打官司是很少的,否则县官就甭干别的了。不靠诉讼靠什么呢?靠的就是道德,靠家庭内部族群内部的协调,还有乡里德高望重的士绅。有什么矛盾,乡绅们一说和,就行了。乡绅的工作是公益性的,不像现代的律师,吃了原告吃被告,所以古代可以少养很多律师法官,节约大量社会成本。当然这个办法也不是没有弊端,那些乡绅们处理问题往往替有钱有势的人说话,鲁迅在小说《离婚》中,揭露了此种现象。于是你也就明白我国古代教育为什么总是强调“人皆可以为圣贤”了,那是减少诉讼的现实需要。哪里的百姓平均道德水平高,哪个地区诉讼就少,哪个地区有几个德高望重的圣贤,这个地区诉讼就少。新中国大力表彰英雄模范,也是这个路子。总之我国的历史证明,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是可能的。[/FACE][/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1a1ae6][FACE=宋体][SIZE=3]    苹果[/COLOR][SIZE=3]7516[/SIZE][/FACE][SIZE=3]老师却提出了和孔子正相反的思路:取消德治,只用法制。也不知道苹果[/SIZE][SIZE=3]7516[/SIZE][SIZE=3]老师这观点是学来的,还是自己独创的。这种设计完全离谱了,很荒谬。因为古今中外尚无此种先例,以后也不可能出现这种局面。你可以不打官司,但你绝对不能脱离道德,因为道德这东西自打人一降生,就像空气一样包围着你,想脱离道德,就像想揪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道德比法律重要,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没有道德的社会不是人类社会,而是动物世界。[/SIZ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3]     我曾经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提出过异议。我的想法是,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规律和做法并不一样,把修身齐家的办法拿来治国平天下,很可能行不通,或者搞成家长作风,破坏民主。当然我现在还这么看。不过最近我有点新想法。如果换一个视角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会发现,这种说法自有深刻的一面。近几年反腐败的经验证明,对于一个人,修身齐家确实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很多贪官是相当能干的,有政绩,但是由于修身不够,治家无方,不是栽在老婆手里,就是栽在孩子手上,后院着火,前院塌方。此事给我上了一课:对待古语,还是要从不同角度多思考,不要轻浮地认为那都是老古董,没有用了。[/FACE][/SIZE][/COLOR][/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3]    在网上发言,也有个修身的问题,也有个道德问题。这既是私德,也是公德。上网虽然可以匿名,人生是无法匿名的。所以发言一定要有根有据,不可信口开河,不可前说后抹,不要只管说个痛快。说话是要负责任的,说话是会影响他人的,网络会记录在案,相当于人的一份道德档案和思想档案,不是闹着玩的。再说,近年有句俗话说得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古人讲谨言慎行,未必都是胆小,那里面也有责任感在其中,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专业网站,尤其是在讨论专业问题的时候。我多年来上网一直用实名,我希望我的发言经得起后代的检验。我当然可能说错很多话,但我希望那不是我的品德问题,而是认识水平问题。[/FACE][/SIZE][/COLOR][/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1a1ae6][SIZE=3] [/FACE][/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1a1ae6][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SIZE=3]2014[/SIZ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FACE][SIZE=3]12[/SIZE][/COLOR][/SIZE][SIZE=3],[/SIZE][SIZE=3]3[/SIZE][/SIZ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91
        • 经验230026
        • 文章12402
        • 注册2012-12-04
        [P]非常支持王老师的观点,再次学习了。[/P]
        欢迎关注拙著《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及《做一个幽默的老师:让学生在欢笑中成长》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1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关于道德教育的困境 [/FACE][SIZE=3]([/SIZE][SIZE=3]续[/SIZE][SIZE=3]8)[/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3]软德育与硬德育[/FACE][SIZE=3]  [/SIZ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3] [/FACE][/SIZE][/COLOR][/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COLOR=#2b2bd5][SIZE=3]王晓春[/FACE][/COLOR][/SIZE][/COLOR][/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苹果[/FACE][SIZE=3]7516[/SIZE][SIZE=3]([/SIZE][SIZE=3]k12[/SIZE][SIZE=3]教育论坛):[/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看了王老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帖子,发现王老师并不认同对个体灵魂改造的做法和说法。我就纳闷了,培养学生的私德,让学生的私德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的提法,难道不是对个体灵魂的塑造与改造?[/FACE][SIZE=3](12,10)[/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苹果[/COLOR][SIZE=3]7516[/SIZE][/FACE][SIZE=3]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使我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梳理得更清楚一些。我的文章是这样能的:[/SIZ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3] [/FACE][/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SIZE=3]              [/SIZE][SIZE=3]            [/SIZE][SIZE=3] [/SIZ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3]人类灵魂工程师[/FACE][/SIZE][/COLOR][/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3] [/FACE][/SIZE][/COLOR][/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3] [/FACE][/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王晓春[/FACE][/COLOR][/SIZ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3] [/FACE][/SIZE][/COLOR][/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3] [/FACE][/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网上争论[/FACE][SIZE=3]“[/SIZE][/COLOR][/SIZE][SIZE=3]人类灵魂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问题。有人希望教师[/SIZE][SIZE=3]“[/SIZE][SIZE=3]自觉地摘下这个神圣的面具[/SIZE][SIZE=3]”[/SIZE][SIZE=3],有的人则反驳说[/SIZE][SIZE=3]“‘[/SIZE][SIZE=3]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的命题仍然是很有重要意义的[/SIZE][SIZE=3]”[/SIZE][SIZE=3],[/SIZE][SIZE=3]“[/SIZE][SIZE=3]中国呼唤人类灵魂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SIZE=3]“[/SIZ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人类灵魂工程师[/FACE][SIZE=3]”[/SIZE][/COLOR][/SIZE][SIZE=3]只是个比喻的说法,并非正式的职务名称,在我看来,接受不接受这个称号大可自愿,喜欢不喜欢这个称号则可以各说各的理由。也就是说,在教师是否[/SIZE][SIZE=3]“[/SIZE][SIZE=3]人类灵魂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各方最好谁也不要当对方的[/SIZE][SIZE=3]“[/SIZE][SIZE=3]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还是都做[/SIZE][SIZE=3]“[/SIZE][SIZE=3]对话者[/SIZE][SIZE=3]”[/SIZE][SIZE=3]为好。[/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本人也愿意做一个[/FACE][SIZE=3]“[/SIZE][/COLOR][/SIZE][SIZE=3]对话者[/SIZE][SIZE=3]”[/SIZE][SIZE=3],参加讨论。作为教师,我是属于自愿摘掉[/SIZE][SIZE=3]“[/SIZE][SIZE=3]人类灵魂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高帽的一个人。我的理由是:[/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1[/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把教师说成[/FACE][SIZE=3]“[/SIZE][/COLOR][/SIZE][SIZE=3]人类灵魂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对师生双方都是不敬。[/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2[/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人类灵魂只需要对话者,引导者,指导者,而不需要[/FACE][SIZE=3]“[/SIZE][/COLOR][/SIZE][SIZE=3]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现代汉语词典》,对[/FACE][SIZE=3]“[/SIZE][/COLOR][/SIZE][SIZE=3]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词条的解释是:[/SIZE][SIZE=3]“[/SIZE][SIZE=3]技术干部的职务名称之一。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专门技术任务的设计、施工工作的专门人员。[/SIZE][SIZE=3]”[/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很清楚,[/FACE][SIZE=3]“[/SIZE][/COLOR][/SIZE][SIZE=3]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是搞技术的。这就是说,如果你认定教师是[/SIZE][SIZE=3]“[/SIZE][SIZE=3]人类灵魂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那你就等于承认教育工作是一件[/SIZE][SIZE=3]“[/SIZE][SIZE=3]技术活儿[/SIZE][SIZE=3]”[/SIZE][SIZE=3]。这显然不对头。教育包含技术,但绝不单单是技术,它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更像艺术,而不是技术。把教育技术化,训练化,正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之一,而技术化和训练化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恰恰就是[/SIZE][SIZE=3]“[/SIZE][SIZE=3]工匠化[/SIZE][SIZE=3]”[/SIZE][SIZE=3],说得好听一点就是[/SIZE][SIZE=3]“[/SIZE][SIZE=3]工程师化[/SIZE][SIZE=3]”[/SIZE][SIZE=3]。一个满眼都是[/SIZE][SIZE=3]“[/SIZE][SIZE=3]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的学校,其风格会更像制造标准件的工厂,而不像是热爱智慧的场所。查我们的中小学,像工厂的确实很多很多,难怪这么多教师认同[/SIZE][SIZE=3]“[/SIZE][SIZE=3]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的称号,这和他们工厂般的生存环境大有关系,他们在潜意识里早就认定自己是“工程师”了。他们没有注意到,“工程师”这个称号加在教师头上,实际是某种歪曲和不敬。[/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教师若是[/FACE][SIZE=3]“[/SIZE][/COLOR][/SIZE][SIZE=3]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学生是什么呢?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现在教师变成了[/SIZE][SIZE=3]“[/SIZE][SIZE=3]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等量代换,学生就成了[/SIZE][SIZE=3]“[/SIZE][SIZE=3]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的工作对象。而[/SIZE][SIZE=3]“[/SIZE][SIZE=3]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这个称呼本身就意味着他的工作对象是[/SIZE][SIZE=3]“[/SIZE][SIZE=3]物[/SIZE][SIZE=3]”[/SIZE][SIZE=3],是零件,是项目,而绝不是活生生的人。所以你只要认定教师是[/SIZE][SIZE=3]“[/SIZE][SIZE=3]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你就会不知不觉地把学生看成[/SIZE][SIZE=3]“[/SIZE][SIZE=3]零件[/SIZE][SIZE=3]”[/SIZE][SIZE=3],看成[/SIZE][SIZE=3]“[/SIZE][SIZE=3]螺丝钉[/SIZE][SIZE=3]”[/SIZE][SIZE=3],看成实现升学指标的[/SIZE][SIZE=3]“[/SIZE][SIZE=3]载体[/SIZE][SIZE=3]”[/SIZE][SIZE=3]。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性肯定就消失了,[/SIZE][SIZE=3]“[/SIZE][SIZE=3]以学生为主体[/SIZE][SIZE=3]”[/SIZE][SIZE=3]的口号肯定就会落空,因为在一个工程师的眼里,[/SIZE][SIZE=3]“[/SIZE][SIZE=3]零件[/SIZE][SIZE=3]”[/SIZE][SIZE=3]、[/SIZE][SIZE=3]“[/SIZE][SIZE=3]螺丝钉[/SIZE][SIZE=3]”[/SIZE][SIZE=3]和[/SIZE][SIZE=3]“[/SIZE][SIZE=3]工程项目[/SIZE][SIZE=3]”[/SIZE][SIZE=3]绝对不是主体,对它们也谈不上什么尊重,它们是被[/SIZE][SIZE=3]“[/SIZE][SIZE=3]安排”、被“设计”、被“计划”、被“塑造”的东西。查我们的中小学,目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果然很少,可见很多教师正是在用“工程师”的态度对待学生,则他们认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口号应该说是顺理成章,不足为怪。倒霉的是学生,他们被“物化”了。很多专家、学者、教师痛心疾首的所谓“人文精神流失”,说的就是这件事。当你真正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人的时候,你对“灵魂工程师”提法就会觉得别扭。我自己反思“灵魂工程师”的口号,就是从这种别扭的心态开始的。[/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那么,人类灵魂需要不需要[/FACE][SIZE=3]“[/SIZE][/COLOR][/SIZE][SIZE=3]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来[/SIZE][SIZE=3]“[/SIZE][SIZE=3]设计[/SIZE][SIZE=3]”[/SIZE][SIZE=3]、[/SIZE][SIZE=3]“[/SIZE][SIZE=3]塑造[/SIZE][SIZE=3]”[/SIZE][SIZE=3]甚至[/SIZE][SIZE=3]“[/SIZE][SIZE=3]加工[/SIZE][SIZE=3]”[/SIZE][SIZE=3]呢?[/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有人认为需要。理由是[/FACE][SIZE=3]“[/SIZE][/COLOR][/SIZE][SIZE=3]众生不平等是绝对的,众生平等是相对的[/SIZE][SIZE=3]”[/SIZE][SIZE=3],[/SIZE][SIZE=3]“[/SIZE][SIZE=3]人与人之间在道德、观念、意识、行为、能力上就会有落差[/SIZE][SIZE=3]”[/SIZE][SIZE=3],所以就要由一部分人来[/SIZE][SIZE=3]“[/SIZE][SIZE=3]加工[/SIZE][SIZE=3]”[/SIZE][SIZE=3]另一部分人的灵魂。有位先生甚至很肯定地说:[/SIZE][SIZE=3]“[/SIZE][SIZE=3]一个灵魂没有资格去加工另一个灵魂吗?谬哉![/SIZE][SIZE=3]”[/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这很像自古就有的[/FACE][SIZE=3]“[/SIZE][/COLOR][/SIZE][SIZE=3]上智下愚[/SIZE][SIZE=3]”[/SIZE][SIZE=3]论。这位先生是把人与人德智体诸方面事实上的差异和人格的不平等混为一谈了。我想这位先生也一定承认会有人比他道德更高尚,行为更得体,能力更强,那么这个比他高出一头的人是否就有[/SIZE][SIZE=3]“[/SIZE][SIZE=3]天赋的权利[/SIZE][SIZE=3]”[/SIZE][SIZE=3]来[/SIZE][SIZE=3]“[/SIZE][SIZE=3]加工[/SIZE][SIZE=3]”[/SIZE][SIZE=3]您的灵魂呢?我想,该先生未必同意。退一步说,即使这位先生自愿被高人[/SIZE][SIZE=3]“[/SIZE][SIZE=3]加工灵魂[/SIZE][SIZE=3]”[/SIZE][SIZE=3],多数人恐怕也不会愿意。你比我强,不等于你有权在没有征得我同意的条件下教训我,我有我的主权。这是一个现代人起码的人格平等意识和自尊心。[/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这并不是说现代人拒绝反思和改变自我。恰恰相反,现代人正因为有强烈的超越自我的意识,才会反对别人[/FACE][SIZE=3]“[/SIZE][/COLOR][/SIZE][SIZE=3]加工[/SIZE][SIZE=3]”[/SIZE][SIZE=3]他。一个等待别人[/SIZE][SIZE=3]“[/SIZE][SIZE=3]加工[/SIZE][SIZE=3]”[/SIZE][SIZE=3]的灵魂是被动的,可怜的,缺乏自主性的灵魂,说得难听点,是[/SIZE][SIZE=3]“[/SIZE][SIZE=3]死灵魂[/SIZE][SIZE=3]”[/SIZE][SIZE=3]。真正活的灵魂是主动学习、主动改变自我的灵魂。这种灵魂需要的绝不是[/SIZE][SIZE=3]“[/SIZE][SIZE=3]加工者[/SIZE][SIZE=3]”[/SIZE][SIZE=3],而是[/SIZE][SIZE=3]“[/SIZE][SIZE=3]沟通者[/SIZE][SIZE=3]”[/SIZE][SIZE=3],[/SIZE][SIZE=3]“[/SIZE][SIZE=3]对话者[/SIZE][SIZE=3]”[/SIZE][SIZE=3],引导者,指导者。我作为一名教师,绝不希望我的学生把灵魂放在我的面前,请我加工,因为那既是对他自己人格的侮辱,也是对我的侮辱[/SIZE][SIZE=3]——[/SIZE][SIZE=3]他把我看成了一个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人。我相信学生自身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我的任务是创造各种情境,让他们的生命力得以实现,在这种实现中发展自我,而我只在必要的地方进行帮助和适当的指点。注意,指点并不是“加工”。指点,听不听学生可以自愿选择,而加工则是强制。[/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那么,对学生还有没有强制呢?有。那是法律、规章制度。但法律和规章制度不是[/FACE][SIZE=3]“[/SIZE][/COLOR][/SIZE][SIZE=3]我[/SIZE][SIZE=3]”[/SIZE][SIZE=3]对学生的[/SIZE][SIZE=3]“[/SIZE][SIZE=3]加工[/SIZE][SIZE=3]”[/SIZE][SIZE=3],而是我和学生都必须共同遵守的社会契约。在法律和规章面前,学生和我是平等的,谁都不是[/SIZE][SIZE=3]“[/SIZE][SIZE=3]加工者[/SIZE][SIZE=3]”[/SIZE][SIZE=3]。这就是法治。而[/SIZE][SIZE=3]“[/SIZE][SIZE=3]加工主义[/SIZE][SIZE=3]”[/SIZE][SIZE=3],则是导向[/SIZE][SIZE=3]“[/SIZE][SIZE=3]人治[/SIZE][SIZE=3]”[/SIZE][SIZE=3]的通道。[/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几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是[/FACE][SIZE=3]“[/SIZE][/COLOR][/SIZE][SIZE=3]加工[/SIZE][SIZE=3]”[/SIZE][SIZE=3]人类的灵魂的最大规模的实验。那是要全国人民都在[/SIZE][SIZE=3]“[/SIZE][SIZE=3]灵魂深处爆发革命[/SIZE][SIZE=3]”[/SIZE][SIZE=3],要[/SIZE][SIZE=3]“[/SIZE][SIZE=3]狠斗私心一闪念[/SIZE][SIZE=3]”[/SIZE][SIZE=3],要实现八亿[/SIZE][SIZE=3]“[/SIZE][SIZE=3]神州尽舜尧[/SIZE][SIZE=3]”[/SIZE][SIZE=3]的雄伟目标。其结果如何?大家都看见了。[/SIZE][SIZE=3]“[/SIZE][SIZE=3]文革[/SIZE][SIZE=3]”[/SIZE][SIZE=3]的教训告诉我们,不管一个人动机多么高尚,能力多么强,都不要企图[/SIZE][SIZE=3]“[/SIZE][SIZE=3]加工[/SIZE][SIZE=3]”[/SIZE][SIZE=3]别人的灵魂或[/SIZE][SIZE=3]“[/SIZE][SIZE=3]克隆[/SIZE][SIZE=3]”[/SIZE][SIZE=3]自己的灵魂,那是注定不能成功的,因为灵魂之所以成为灵魂,就在于其主体性和多样性。[/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有人认为当前[/FACE][SIZE=3]“[/SIZE][/COLOR][/SIZE][SIZE=3]道德伦理观的下降[/SIZE][SIZE=3]”[/SIZE][SIZE=3],是由于[/SIZE][SIZE=3]“[/SIZE][SIZE=3]人类灵魂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太少了,所以大声呼唤[/SIZE][SIZE=3]“[/SIZE][SIZE=3]人类灵魂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我认为原因比较复杂,而且笼统说道德水平今不如夕也未必妥当。愚以为现在不是[/SIZE][SIZE=3]“[/SIZE][SIZE=3]人类灵魂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太少了,而是[/SIZE][SIZE=3]“[/SIZE][SIZE=3]自命为别人灵魂的工程师,却对自己的灵魂状况缺乏反思的人[/SIZE][SIZE=3]”[/SIZE][SIZE=3]太多了。我自己的经验,主动摘掉[/SIZE][SIZE=3]“[/SIZE][SIZE=3]人类灵魂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的高帽,反倒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灵魂水平,也有利于教育学生,因为反思是从不自满开始的,人一旦自命为[/SIZE][SIZE=3]“[/SIZE][SIZE=3]灵魂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就往往会忙于[/SIZE][SIZE=3]“[/SIZE][SIZE=3]加工[/SIZE][SIZE=3]”[/SIZE][SIZE=3]别人,顾不得反思自己了。这正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缓慢的最重要原因之一。[/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但这只是我个人的体会,是讨论里的一种声音。我绝对不愿自命为[/FACE][SIZE=3] “[/SIZE][/COLOR][/SIZE][SIZE=3]人类灵魂工程师[/SIZE][SIZE=3]”[/SIZE][SIZE=3],不想[/SIZE][SIZE=3]“[/SIZE][SIZE=3]加工[/SIZE][SIZE=3]”[/SIZE][SIZE=3]任何人的思想,因为在我看来,那是违背现代人的道德观念的。[/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人类灵魂工程师”,据说最早是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赞,后来被加里宁迁移到教师身上的。([/COLOR][SIZE=3]2011,7,9[/SIZE][/FACE][SIZE=3])[/SIZ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3] [/FACE][/SIZE][/COLOR][/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3] [/FACE][/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可以看出,我不赞成教师自命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反对加工学生的灵魂,但是我并未反对德育,我甚至并未绝对地否则强制(规章制度也是一种德育形式,到不了法律的层面,我不反对运用规章制度达到德育目标),我的原话是:“真正活的灵魂是主动学习、主动改变自我的灵魂。这种灵魂需要的绝不是‘加工者’,而是‘沟通者’,‘对话者’,引导者,指导者。”也就是说,在反对“加工”学生思想这一点上,我和苹果[/COLOR][SIZE=3]7516[/SIZE][/FACE][SIZE=3]老师的观点有契合之处,再往前走,就分道扬镳了。苹果[/SIZE][SIZE=3]7516[/SIZE][SIZE=3]老师走向了反对德育本身,我认为这是因噎废食。[/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不过苹果[/COLOR][SIZE=3]7516[/SIZE][/FACE][SIZE=3]老师的帖子提醒了我,我上文有些地方说得不够清楚,不够严密。现在我就把自己的想法重新梳理一下,争取有所进步,如果还有问题,以后我再不断地改造之。[/SIZ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3]德育,品德教育,在整个社会是没有办法取消的,学校的品德教育自然也无法取消,也不该取消。有些人一听到“改造”二字就火冒三丈,这可以理解,但发火没有用,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只要一开口说话,他就在有意或无意地或明或暗地“改造”他人,“改造”世界。今日地球,在这方面表现最积极的是西方国家,他们才是一心要当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谁只要跟他们想法有所不同,他们就视为异端,一定要改造人家,为此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此事与宗教思维有关,这里不来细说。[/FACE][/SIZE][/COLOR][/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3]我们回过头来说学校德育,德育说到底还是改造人的灵魂,也可以说得柔和一些,是涵养人的灵魂。[/FACE][/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愚以为德育有两类:一类是软德育,一类是硬德育。所谓软德育,就是通过沟通、对话、引导、指导的方法进行德育。所谓硬德育,就是通过强制性的手段进行道德教育。强制又可以细分成两小类:一种是软强制,一种是硬强制。软强制诉诸舆论压力,就是周围形成一种道德氛围,让人不好意思做违反道德的事情;硬强制则是靠某些规章制度和必须参加的活动,强制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硬强制实际上就离法律比较近了,可以说硬强制是软德育与法律之间的过渡形态。道德和法律根本就是相通的,[/COLOR][SIZE=3]7516[/SIZE][/FACE][SIZE=3]老师硬把二者割裂了,对立起来,但也只是语言上的割裂,实际生活中它们是谁也无法割裂的。[/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我主张学校德育尽量多采用软德育,但不完全排除硬德育,在硬德育中,尽量采用软强制,也不完全排除硬强制。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学校都有学生必须参加的德育活动。也就是说,品德提升,以自觉为佳,但不能绝对靠自觉。各种宗教其实也是这样的,比如基督教,忏悔可以自愿,但很多戒律是不自愿的。猪八戒那八条戒律,都是道德问题,没有一条是可以自愿遵守的。上帝和如来佛祖,都是改造人类灵魂的积极分子。孔子也是。[/FACE][/COLOR][/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我有些困惑的是灌输。道德灌输算不算强制?很难说。各种宗教都有灌输,布道也好,讲经也好,背诵经典也好,都有灌输的性质。能不能说这是强制呢?似乎不能绝对这么说,可你也不能说这都是自觉自愿的,所以我想,灌输可能是介于软德育与硬德育之间的一种德育形式,应该尽量减少,却不是可以一笔抹杀的。[/FACE][/COLOR][/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关于学校德育,我目前的认识水平即是如此。我觉得苹果[/COLOR][SIZE=3]7516[/SIZE][/FACE][SIZE=3]老师是把德育问题过分简单化了,思考问题非黑即白,结果是只能说说而已,无法实行。人的立场的改变不等于思维方式的改变,走极端的思维方式,无论站在哪一边,都会出问题。德育,最重要的是反思自我,因为品德根本上是自己的品德。比如当我们指责别人被洗脑的时候,应该考虑自己是否已经不知不觉被“洗”好几遍了;我们指责他人“奴性”的时候,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在鹦鹉学舌,自己说的话是自己真正想清楚了没有;我们反对改造的时候,应该想想自己是否已经被改造了,而且正在改造别人;我们大骂红卫兵的时候,应该想想自己是否变成了白卫兵。这些现象,网上都屡见不鲜。[/SIZ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3]    在思维方式方面,下面几句话是要特别注意的:一种倾向往往掩盖着另一种倾向。超越真理一步就会走向谬误。过犹不及。两极相通。[/FACE][/SIZE][/COLOR][/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3] [/FACE][/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SIZE=3]2014[/SIZ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FACE][SIZE=3]12[/SIZE][/COLOR][/SIZE][SIZE=3],[/SIZE][SIZE=3]10[/SIZE][/SIZ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关于道德教育的困境 [/FACE][SIZE=3]([/SIZE][SIZE=3]续[/SIZE][SIZE=3]9)[/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关于灌输[/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王晓春[/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苹果[/FACE][SIZE=3]7516 (k12[/SIZE][SIZE=3]教育评论[/SIZE][SIZE=3])[/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灌输,是一种比强制更邪恶的方式。相信网友们已经多次看到我用邪恶这个词语了。[/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灌输,导致的结果是个体的貌似自愿的行为,比如义无反顾的跳水救人,比如传销,比如恐怖主义的人体肉弹、自杀式袭击,都是灌输的结果。[/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这个问题真的应该得到重视。从古代的愚忠,到法西斯的横行,到恐怖主义袭击[/FACE][SIZE=3]……[/SIZE][SIZE=3]人类历史上的哪种人祸,不是打着某某旗号灌输的结果?拜上帝教,均田地,愚弄欺骗老百姓,成势后就开始花天酒地穷奢极欲了。[/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如果是成年人,受骗上当,有你自己的原因,但作为孩子、学生,这种教育就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学校有什么权利去灌输某种理念、道德、思想?这种灌输的目的是什么?愚民?打着高尚的旗号?[/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苹果[/FACE][SIZE=3]7516 [/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好吧,真正的问题是灌输的内容。如果是灌输自由、民主、法治、文明、富强等等社会主义还是普世价值的价值观,我也要举手同意了。[/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有些内容,是人类经历了千百年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不受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团体的影响而改变,它们是应该被灌输给地球上的每个人的。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它国度称为普世价值。名字不重要,理念一致了,就可以接受。[/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但聪明人往往会利用这个,夹带点私货进来,我就要反对了。[/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数理化等自然科学从来不存在这个内容问题,你学习的知识,都是人类普遍认可普适宇宙的,文史哲知识也是一样的,如果只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团体认可而世界不认可,那么,这样的东西用来灌输,就是有问题的。[/FAC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苹果[/COLOR][SIZE=3]7516[/SIZE][/FACE][SIZE=3]老师张口就说灌输是“邪恶”的,转脸又说:“如果是灌输自由、民主、法治、文明、富强等等社会主义还是普世价值的价值观,我也要举手同意了。”这就叫“前说后抹”。灌输到底是不是邪恶的?不知道。从苹果[/SIZE][SIZE=3]7516 [/SIZE][SIZE=3]老师的行文,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推论:“你若灌输我不爱听的道理,那就是邪恶的,如果灌输我爱听的道理(所谓普世价值),那就不邪恶了。”所以,苹果[/SIZE][SIZE=3]7516[/SIZE][SIZE=3]老师其实不是在这里讨论德育,而是来此地推销自己的价值观。[/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推销个人的价值观也是可以的,但应该照直说,不该绕弯子。[/COLOR][SIZE=3]7516[/SIZE][/FACE][SIZE=3]老师一开始就没有必要拿灌输说事,因为你一旦做了“灌输是邪恶的”的结论,就把所有的灌输全包进去了,于是你即使灌输“普世价值”也是邪恶的了,苹果[/SIZE][SIZE=3]7516[/SIZE][SIZE=3]老师在网上发言,也是一种灌输方式,于是自己就把自己骂进去了。邪恶者骂别人邪恶。这种逻辑三段论,初中生都能理解,苹果[/SIZE][SIZE=3]7516[/SIZE][SIZE=3]老师不懂?如果真不懂,那么苹果[/SIZE][SIZE=3]7516[/SIZE][SIZE=3]老师的智力就成问题了,如果苹果[/SIZE][SIZE=3]7516[/SIZE][SIZE=3]老师明知这样说不合逻辑还要说,那倒不是智力问题,却成品德问题了。这分明是虚伪。[/SIZE][/SIZE][/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推销普世价值观是可以的,但推销者素质至少要在水平线之上,别太不堪了。恕我直言,苹果[/COLOR][SIZE=3]7516[/SIZE][/FACE][SIZE=3]老师做此事,只能败坏普世价值的名声,人家一听这个推销员的说辞,就对这个名牌产品不感冒了。其实所谓的普世价值中,可取之处甚多,很值得借鉴,而让些推销者一喊,臭了。这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我见到的一些推销员为此气急败坏,大骂周围人“愚昧,奴性”。我不敢说周围人和我自己没有愚昧之处,没有奴性,但我也希望推销员们反思一下自我,起码问问自己头脑是否清楚。[/SIZ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3]自封完全正确,认定自己的观点代表全人类的普世价值,然后强力向整个地球推广,谁不认可就是异教徒,就是流氓,就是邪恶——这是西方媒体一贯的调子。非常野蛮,非常狂妄,非常狭隘。拿着手电筒专门照人家的缺点,自己的丑事轻描淡写,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西方媒体的一贯作风。对谁家的事都横加干涉,谁给你的权力?西方应该想一想,人类历史数千年,你才领先了几年?世界上有哪种文明从来没有被消灭而完整保存至今的?世界上有哪种文字是历经数千年而今人(普通人)还可以辨识的?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有他异乎寻常的智慧。我相信中华智慧中的普世价值绝不比西方少。认为只有西方价值观普适,必须用西方价值观取代、打倒中华价值观,这是眼光太狭隘了,太短视了。中华文化正在重生重建,它当然会吸收西方文化之中先进的部分,不能盲目复古,但是这种吸收必须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以我为主),而不是鲁迅先生批判的“送去主义”(以他人为主,梳妆打扮,送上门去,给黑老大当小喽罗)。我相信多数中国人都有这种民族自尊,这才是大中华的魂魄。[/FACE][/SIZE][/COLOR][/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2b2bd5][SIZE=3] [/FACE][/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3]                                [/COLOR][/FACE][SIZE=3]2014[/SIZ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FACE][SIZE=3]12[/SIZE][/COLOR][/SIZE][SIZE=3],[/SIZE][SIZE=3]11[/SIZ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8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91
              • 经验230026
              • 文章12402
              • 注册2012-12-04
              [P][SIZE=4]    看了王老师发的那么多关于德育的文字,我学习了很多,谢谢![/SIZE][/P][P][SIZE=4]    我说说我的感想。[/SIZE][/P][P][SIZE=4]    我认为德育(包括私德)是很有必要坚持的,因为这代表了人的一种向善的本性。正是这种善的本性,才得以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SIZE][/P][P][SIZE=4]    很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看那些金庸等人的小说,为什么呢?除了情节吸引人外,我更加认同那种善有善报的理念。我觉得,在很多广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都在潜移默化地向人们进行着德育,在鼓励乐于助人、真善美等,但是,这种德育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来宣传的。为什么这类作品那么受欢迎呢?因为它们渗透的价值观代表了人类向善的本性。[/SIZE][/P][P][SIZE=4]    所以,我认为,学校里的德育一定要进行下去,是谁给了学校这个权力呢?是人类向善的本性这种意识给予的,甚至可以说,学校肩负的不是权力而是责任。[/SIZE][/P][P][SIZE=4]    但是,我发现,现在的学校的德育真的开展得很糟糕。太流于形式了,太简单化了,太应付化了,这样低水平的德育学生肯定是不接受的。我觉得,学校的德育应该开展得无声无色,而不是轰轰烈烈,只有那些潜移默化的德育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从心底里接受。[/SIZE][/P][P][SIZE=4]      以上是我的一些愚见,请王老师有空指正,谢谢![/SIZE][/P]
              欢迎关注拙著《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及《做一个幽默的老师:让学生在欢笑中成长》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81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