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马云谈教育[/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王晓春[/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12[/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月[/SIZE][SIZE=3]7[/SIZE][/COLOR][/FACE][SIZE=3]日晚,马云在上海市浙江商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SIZE][SIZE=3]“[/SIZE][SIZE=3]全球经济新常态与企业发展之道[/SIZE][SIZE=3]”[/SIZE][SIZE=3]高峰论坛上有个讲话,其中谈到:[/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我也想和大家分享所谓的“创新”。我们经常讲美国、欧洲创新比我们好,中国创新不好,归根到底是教育的问题。其实我觉得,中国的教是没有问题的,育是有问题的。教,中国的学生全世界考试最好,但是我们育是培养文化、情商,我毕业于杭师大,可能毕业于北大、清华,现在每天就在研究了。因为我是毕业于杭师院,文化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们是教,把育的东西拿走了。如果“新常态”下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育、我们的玩、我们体育,这些东西才会不断出现。很多画家是玩出来的,很多运动员是玩出来的,很多作品都是玩出来的。所以,我们企业家也要学会玩。[/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我们做企业,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中,一定要思考十年以后的事情,如果你做任何事情今天做,明天就想赢,这个机会已经不多了。这样的机会为什么轮到你?你没有这样的机会。只有对未来经济进行预测、设想,找到未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才有可能有机会。……拿我自己来说,我通常预判十年以后、或三五年以后政府一定要干这个事情,我就先干,等政府号召大家来干的时候,我转身就跑,因为等大家都上来,就轮不到你有机会了。所以要把握未来,要有战略,战略就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战略从愿景来,愿景从使命来。所有使命、愿景、战略、组织、文化、人才整套体系的建设都要完善和强大,你才有可能做好。[/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FACE][URL=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4_12_08_302734.shtml][COLOR=#0000ff][SIZE=3]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4_12_08_302734.shtml[/SIZE][/COLOR][/URL][SIZE=3])[/SIZ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马云把“教”和“育”做这样的区分,而且认定“教”就是教出考试成绩,这只是他个人的一种理解。事实上古人所谓“教”,乃教诲教导之意,德育色彩很浓厚的。“教”字右半边是手持棍棒的意思,有相当明显的强制色彩。“育”则不然,其本义是生育,这个字的社会色彩和强制色彩都很弱。由此可见,马云把这两个字拆开,而且把创新放在“育”的领域,虽然在学理上值得商榷,但确实很敏锐。懂教育的人都应知道,创新是没有办法教的,创新不是教出来的,教出来的都是模仿,或者复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他提出之前,甭说考试,连这个名词都没有,根本不可能有人教。什么东西一旦能“考”,它就不是新东西了。[/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这就可见,指望老师教学生创新,在逻辑上说不通。但这不等于学校在创新教育方面无所作为,创新无法教,但是可以培育的。也就是说,如果学校里有比较宽松的环境,有创新的氛围,有某些创新思维的训练,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利的。马云所谓的“玩”,我理解有这方面的意思。[/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马云认为“中国创新不好,归根到底是教育的问题。”愚以为,这么说既未归“根”,也未到“底”,归根到教育,浅了点。比如,[/SIZE][SIZE=3]100[/SIZE][/COLOR][/FACE][SIZE=3]个家长,其中有几个关心孩子的创新能力?[/SIZE][SIZE=3]100[/SIZE][SIZE=3]个教师,其中有多少人关心学生的创新能力?[/SIZE][SIZE=3]100[/SIZE][SIZE=3]个校长([/SIZE][SIZE=3]100[/SIZE][SIZE=3]个教育局长),其中有多少人关心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教师和领导本人又有多少人具备创新能力?这么一问你就明白了,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者,绝大部分自己并未体验过创新是什么滋味,他们自己就没找到过创新的感觉,让这种人培养孩子创新能力,未免要求太高了。而考试则相反,国人对考试太熟悉了。我们和考试(科举)打交道已经上千年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考试中泡大的,我们久经沙场,早就找到了考试的感觉,经验老到,人人道行不浅,外国人自然考不过我们。[/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可见创新这事急不得,急了只能催生一大堆假创新(这类东西现在教育界很多),适足以败坏创新的名声。这是整个民族的观念转变的一个过程,作为教师,态度当然必须积极,但是中小学教师不大可能成为社会上创新的领头羊,因为教育本身就有保守的基因,而且这个基因主要作用是正面的。愚以为中小学教师在创新方面的主要任务一个是给学生以尽量宽松而信息丰富的学习环境,再一个是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马云提到的“一定要思考十年以后的事情”也很重要。我经常和中小学老师打交道,我发现其中绝大多数人谈论的都是眼前的具体问题,很少有人认真而具体(注意“具体”)地思考“十年后”如何如何。也有人大谈未来,然而都是些云山雾罩的抒情。所以我在这里提个建议,我希望感兴趣的教师经常问问自己:[/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十年后的我是什么样子?那时候的我是否比现在更专业,更有创造性?那时候我教课和当班主任的姿态与现在有何不同?”[/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我想,经常这样问自己的老师,十年以后就有希望成为真正优秀的教师。[/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SIZE=3]2014[/SIZ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SIZE][SIZE=3]12[/SIZE][/COLOR][/FACE][SIZE=3],[/SIZE][SIZE=3]8[/SIZE][/P][SIZE=3][/SI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