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马云谈教育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马云谈教育[/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王晓春[/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12[/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月[/SIZE][SIZE=3]7[/SIZE][/COLOR][/FACE][SIZE=3]日晚,马云在上海市浙江商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SIZE][SIZE=3]“[/SIZE][SIZE=3]全球经济新常态与企业发展之道[/SIZE][SIZE=3]”[/SIZE][SIZE=3]高峰论坛上有个讲话,其中谈到:[/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我也想和大家分享所谓的“创新”。我们经常讲美国、欧洲创新比我们好,中国创新不好,归根到底是教育的问题。其实我觉得,中国的教是没有问题的,育是有问题的。教,中国的学生全世界考试最好,但是我们育是培养文化、情商,我毕业于杭师大,可能毕业于北大、清华,现在每天就在研究了。因为我是毕业于杭师院,文化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们是教,把育的东西拿走了。如果“新常态”下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育、我们的玩、我们体育,这些东西才会不断出现。很多画家是玩出来的,很多运动员是玩出来的,很多作品都是玩出来的。所以,我们企业家也要学会玩。[/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我们做企业,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中,一定要思考十年以后的事情,如果你做任何事情今天做,明天就想赢,这个机会已经不多了。这样的机会为什么轮到你?你没有这样的机会。只有对未来经济进行预测、设想,找到未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才有可能有机会。……拿我自己来说,我通常预判十年以后、或三五年以后政府一定要干这个事情,我就先干,等政府号召大家来干的时候,我转身就跑,因为等大家都上来,就轮不到你有机会了。所以要把握未来,要有战略,战略就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战略从愿景来,愿景从使命来。所有使命、愿景、战略、组织、文化、人才整套体系的建设都要完善和强大,你才有可能做好。[/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FACE][URL=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4_12_08_302734.shtml][COLOR=#0000ff][SIZE=3]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4_12_08_302734.shtml[/SIZE][/COLOR][/URL][SIZE=3])[/SIZ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马云把“教”和“育”做这样的区分,而且认定“教”就是教出考试成绩,这只是他个人的一种理解。事实上古人所谓“教”,乃教诲教导之意,德育色彩很浓厚的。“教”字右半边是手持棍棒的意思,有相当明显的强制色彩。“育”则不然,其本义是生育,这个字的社会色彩和强制色彩都很弱。由此可见,马云把这两个字拆开,而且把创新放在“育”的领域,虽然在学理上值得商榷,但确实很敏锐。懂教育的人都应知道,创新是没有办法教的,创新不是教出来的,教出来的都是模仿,或者复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他提出之前,甭说考试,连这个名词都没有,根本不可能有人教。什么东西一旦能“考”,它就不是新东西了。[/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这就可见,指望老师教学生创新,在逻辑上说不通。但这不等于学校在创新教育方面无所作为,创新无法教,但是可以培育的。也就是说,如果学校里有比较宽松的环境,有创新的氛围,有某些创新思维的训练,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利的。马云所谓的“玩”,我理解有这方面的意思。[/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马云认为“中国创新不好,归根到底是教育的问题。”愚以为,这么说既未归“根”,也未到“底”,归根到教育,浅了点。比如,[/SIZE][SIZE=3]100[/SIZE][/COLOR][/FACE][SIZE=3]个家长,其中有几个关心孩子的创新能力?[/SIZE][SIZE=3]100[/SIZE][SIZE=3]个教师,其中有多少人关心学生的创新能力?[/SIZE][SIZE=3]100[/SIZE][SIZE=3]个校长([/SIZE][SIZE=3]100[/SIZE][SIZE=3]个教育局长),其中有多少人关心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教师和领导本人又有多少人具备创新能力?这么一问你就明白了,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者,绝大部分自己并未体验过创新是什么滋味,他们自己就没找到过创新的感觉,让这种人培养孩子创新能力,未免要求太高了。而考试则相反,国人对考试太熟悉了。我们和考试(科举)打交道已经上千年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考试中泡大的,我们久经沙场,早就找到了考试的感觉,经验老到,人人道行不浅,外国人自然考不过我们。[/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可见创新这事急不得,急了只能催生一大堆假创新(这类东西现在教育界很多),适足以败坏创新的名声。这是整个民族的观念转变的一个过程,作为教师,态度当然必须积极,但是中小学教师不大可能成为社会上创新的领头羊,因为教育本身就有保守的基因,而且这个基因主要作用是正面的。愚以为中小学教师在创新方面的主要任务一个是给学生以尽量宽松而信息丰富的学习环境,再一个是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马云提到的“一定要思考十年以后的事情”也很重要。我经常和中小学老师打交道,我发现其中绝大多数人谈论的都是眼前的具体问题,很少有人认真而具体(注意“具体”)地思考“十年后”如何如何。也有人大谈未来,然而都是些云山雾罩的抒情。所以我在这里提个建议,我希望感兴趣的教师经常问问自己:[/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十年后的我是什么样子?那时候的我是否比现在更专业,更有创造性?那时候我教课和当班主任的姿态与现在有何不同?”[/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我想,经常这样问自己的老师,十年以后就有希望成为真正优秀的教师。[/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SIZE=3]2014[/SIZ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SIZE][SIZE=3]12[/SIZE][/COLOR][/FACE][SIZE=3],[/SIZE][SIZE=3]8[/SIZ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91
      • 经验230026
      • 文章12402
      • 注册2012-12-04
      [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6px]“十年后的我是什么样子?那时候的我是否比现在更专业,更有创造性?那时候我教课和当班主任的姿态与现在有何不同?”[/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6px]谢谢王老师给予我们的建议。我也要好好的反思反思。[/FACE][/COLOR][/SIZE][/P]
      欢迎关注拙著《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及《做一个幽默的老师:让学生在欢笑中成长》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21
        • 经验8512
        • 文章314
        • 注册2013-12-13
        [SIZE=5]好!有新意,有深度,接地气!感谢王老师。[/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积分476
          • 经验19503
          • 文章447
          • 注册2014-08-28
          [P]把教育两个字分开  有点玩弄文字断章取义的意思  毕竟隔行如隔山  跑步快的不一定会 游泳[/P][P]支持王老师的观点[/P]
          知不足而后进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自动找上门来
          邮箱;gsap888@sina.com   qq;2861163349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17
            • 经验11298
            • 文章483
            • 注册2013-02-02
            单看马云的演讲,觉得他讲的很好,内心中已经同意了他的观点。看了王老师的帖子,又觉得自己是受了他成功的影响。看来,王老师从教育的角度分析更全面。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1
            • 财富2
            • 积分1548
            • 经验56461
            • 文章1403
            • 注册2009-06-10
            [SIZE=4]横看成岭侧成峰,谢谢王老师的建议。[/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1
              • 经验2020
              • 文章11
              • 注册2014-10-06
              [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6px]“十年后的我是什么样子?那时候的我是否比现在更专业,更有创造性?那时候我教课和当班主任的姿态与现在有何不同?”改一改,这句话用来教育学生也很有效果的。[/FACE][/COLOR][/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本人支持创新理念,对马云的观点有碰撞,而且相信,马云是有其道理的。“教”静观其态,着眼在行。考试,是“教”出来的结果。这是有道理的。“育”确实是要用心用情。而且还要专业,敬业。只有育出的才可能是有用的“人才”。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
                  [/P][FACE=宋体][P]
                  [/P][COLOR=rgb(0, 112, 192)][P]
                  [/P][SIZE=3][P][COLOR=#000000]
                  [/FACE][/P][P][FACE=楷体][COLOR=#000000]海蓝蓝[/FACE][COLOR=#000000]6384 :[/COLOR][/COLOR][/P][P][COLOR=#000000]
                  [/COLOR][/P][P][FACE=楷体][COLOR=#000000] [/COLOR][/FACE][/P][P][COLOR=#000000]
                  [/COLOR][/P][P][FACE=楷体][COLOR=#000000] [/FACE][COLOR=#000000]关于创新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和教育以及体制是有一定的关系,但我觉得最致命的不是这些,而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创新吗?或者具体到某个行业是不是必须注意创新?[/COLOR][/COLOR][/P][P][COLOR=#000000]
                  [/COLOR][/P][P][FACE=楷体][COLOR=#000000] [/FACE][COLOR=#000000]说实在话,很多行业是不怎么需要创新的,而某一些行业虽然需要创新,但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创新和他们无关,比如,几个有创新能力的人发明了一台机器,还有一些脑瓜灵活点学会了修理,至于大部分稍有文凭脑袋又不二的则学会操作,聪明人总有办法把机器发明得让[/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稍有文凭脑袋又不二[/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也懂得操作。当然,有些高端产业,不是[/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稍有文凭脑袋又不二[/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的人可以涉足,可这样的产业多吗?不多。[/COLOR][/COLOR][/P][P][COLOR=#000000]
                  [/COLOR][/P][P][FACE=楷体][COLOR=#000000] [/FACE][COLOR=#000000]这样有人就说,如果这样说,那么,就没办法解释国外的教育为什么那么重视创新。其实,解释起来并不难,国外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部分来说,先说发达发达国家,他们因为低端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转移到不发达的国家,就像咱们中国,他们余下的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创新当然变得生死攸关的了。由于有了社会的需求,创新自然理念而然就被接受了,而且付诸实践;一些不发达的国家[/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我们本地很多人在非洲,他们介绍说非洲的情况比我们还糟糕得多。我前次遇到一个从非洲回来的,也是我学校毕业初二年水平学业极为糟糕的学生,他告诉我:[/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老师,我猜过去,他们黑人没上数学课,他们都不会算。”我一个堂哥也是这么说:“黑人到我们中国人店里买东西,钱拿进来,我们随便扔给他一些东西,随便找一些钱,他们也不知道被我们多算了,有的有些犹豫,我们再扔给他们一些,他们就走了。”,还有一个亲戚也是这么说,他们卖鱼不用秤,因为他们看不懂,卖鱼都是论条。而且还一条一条卖,一条一条算钱……总体上从非洲回来的人都说,当地人学习新东西非常慢,而且很害怕学习新的东西,大多数只喜欢做一些不复杂的事,对中国人生产出来的产品目瞪口呆艳羡不已。[/COLOR][/COLOR][/P][P][COLOR=#000000]
                  [/COLOR][/P][P][FACE=楷体][COLOR=#000000] [/FACE][COLOR=#000000]当然,我们不会认为非洲人真的不开数学课程也不认为他们智商有问题,而是因为在那样落后的地方,学新尚且是一个问题,创新的必要性更是不大。[/COLOR][/COLOR][/P][P][COLOR=#000000]
                  [/COLOR][/P][P][FACE=楷体][COLOR=#000000] [/FACE][COLOR=#000000]现在再回到我们国内来说,由于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含量的提高,一些低端的产业开始向国外一些更落后的地方转移,那么,国内的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也增加了,随着供求的失衡,对高端的有创造力的人才的待遇自然就提高了,教育自然就会往创新方向调整。当然,对于一个不怎么需要创新的社会,你无视社会的需要自我创新改革,只会让你付出成本,而得不到回报,如果在早期社会里,这些人可能就会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而导致难以生存。[/COLOR][/COLOR][/P][P][COLOR=#000000]
                  [/COLOR][/P][P][FACE=楷体][COLOR=#000000] [/FACE][COLOR=#000000]教育经常是被别的因素决定,比如政治,比如经济。有时在教育本身里寻找教育的问题是难以掌握大方向。[/COLOR][/COLOR][/P][P][COLOR=#000000]
                  [/COLOR][/P][/SIZE][P]
                  [/P][/COLOR][P]
                  [/P][/COLOR][P]
                  [/P][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王晓春读后:[/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社会变化速度越快,创新问题越尖锐。古代社会老年人地位那么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变化慢。社会变化越慢,老经验价值越高,年龄就是财富了。现在不行了,好多青年人知道的事情老年人不知道,到处日新月异,你不搞点新鲜的,就落后了。社会在逼迫人创新,这是最大的动力所在,海蓝蓝老师说的对。愚以为创新这件事,应该大力提倡,但不可以强迫或者变相强迫。中小学教育究竟对整个社会的创新会有多大贡献,该承担多大的责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应急于做结论。在我看来,基础教育对整个社会的创新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都不该估计过高。个人创新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个是社会需要,一个是天分,一个是所受教育,事实上所受教育这一条往往要排在最后面。中外历史上特别能创新的伟大人物,多数在上学的时候是不被看好的,但教育并没有把他们的创新冲动和能力压抑掉。马云也算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吧,马云认为中国教育不利于创新,可不利于创新的学校怎么就培养出你这么一个创新者?但马云所在学校若援马云为例,宣称本校创新教育方面领先全国,行吗?恐怕也不行。此事很复杂,不可以贸然做简单化的结论。我觉得应该承认我国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总体上落后于西方,但究竟怎样赶上来,要费点思量,万万不可以为只要用行政手段往下布置一些任务,推广一些招数,开一两门创新课,学生就都学会创新了,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陈旧而缺乏新意的,而且是错误的,而我发现不少教师和校长正是这样想事情的。[/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SIZE=3]2014[/SIZ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FACE][SIZE=3]12[/SIZE][/COLOR][/SIZE][SIZE=3],[/SIZE][SIZE=3]25[/SIZ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谈创新,需要懂得创新。一个民族需要创新,这是大话,也是实话。科学的道理,就是必须创新。可是,生活中,创新有多少人在注重,又有多少人在乎?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COLOR=#3333cc][SIZE=3]再谈马云[/FACE][/COLOR][/SIZE][/COLOR][/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FACE][SIZE=3]15[/SIZE][SIZE=3]日在出席[/SIZE][SIZE=3]“2014[/SIZE][SIZE=3]两岸企业家台北峰会[/SIZE][SIZE=3]”[/SIZE][SIZE=3]时表示,任何机会都需要自己争取,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才能将一些机会变成自己的。年轻时还投履历到肯德基,当时有[/SIZE][SIZE=3]25[/SIZE][SIZE=3]个人一起去应征,[/SIZE][SIZE=3]24[/SIZE][SIZE=3]人都应征上了,只有[/SIZE][SIZE=3]1[/SIZE][SIZE=3]个没上,那个人就是我!而且那个老板还是台湾人。[/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关于创新和教育,马云认为,创新是教不出来的,马云举例自己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虽然不是名校,但却是他心目中第一名的好学校,真正会思考,而且他对于[/FACE][SIZE=3]MBA[/SIZE][SIZE=3]也很不以为意,因为他曾经送了好多员工去上[/SIZE][SIZE=3]MBA[/SIZE][SIZE=3],回来却都变笨了,他发现学习别人成功的模式并没有意义,而是要有失败的经验才会真正学到东西。[/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成功人士,多反思自己;失败的人,永远在评价别人不给机会。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每个人都要经过自己的挫折,如果没有这么多年的痛苦和彷徨,不可能有今天。所以年轻人痛苦彷徨很正常,重点是要思考:自己该做些什么。[/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FACE][URL=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4_12_16_303545.shtml][COLOR=rgb(0, 0, 255)][SIZE=3]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4_12_16_303545.shtml[/COLOR][/SIZE][/URL][SIZE=3])[/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COLOR=rgb(34, 34, 221)][SIZE=3]
                      [/FACE][/COLOR][/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COLOR=rgb(34, 34, 221)][SIZE=3]
                      [/FACE][/COLOR][/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2222dd][SIZE=3]王晓春读后:[/FACE][/SIZE][/COLOR][/P][COLOR=rgb(34, 34, 221)][SIZE=3][/COLOR][/SIZE][P][FACE=宋体][COLOR=#2222dd][SIZE=3]    [/FACE][/SIZE][/COLOR][/P][COLOR=rgb(34, 34, 221)][SIZE=3][/COLOR][/SIZE][P][FACE=宋体][COLOR=#2222dd][SIZE=3]马云说,创新不是教出来的。我认为这是明白人说的明白话,真正自己有所创新的人肯定懂得这个道理,因为他亲身体验过,他的创新不是什么人教的。只有那些实际上没有什么创新能力的人,才会认为创新可以教授,因为他不懂。马云感谢母校(大学),一方面说明学校对于创新还是可以贡献一份力量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校的这个作用恐怕主要是提供一个环境和氛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所以我在前文说[/FACE][SIZE=3]:[/SIZE][SIZE=3]教师在创新方面的主要任务一个是给学生以尽量宽松而信息丰富的学习环境,再一个是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我觉得大学是这样,中小学也是这样。[/SIZE][/COLOR][/SIZE][/P][COLOR=rgb(34, 34, 221)][SIZE=3][/COLOR][/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COLOR=rgb(34, 34, 221)]     马云说:成功人士,多反思自己;失败的人,永远在评价别人不给机会。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非常非常重要,属于创新必备的非智力素质。我在前文说:“‘十年后的我是什么样子?那时候的我是否比现在更专业,更有创造性?那时候我教课和当班主任的姿态与现在有何不同?’我想,经常这样问自己的老师,十年以后就有希望成为真正优秀的教师。”我也是这个意思:多看自己。我在网上遇到大批的牢骚家,我对他们未来的成功就不敢抱很大的期望。请看下面海蓝蓝老师的议论,可以据此预报一下海蓝蓝老师未来能否成功:[/FACE][/COLOR][/SIZE][/COLOR][/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海蓝蓝[/FACE][SIZE=3]6384 (K12[/SIZE][SIZE=3]班风小论坛[/SIZE][SIZE=3])[/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这谁都承认,可是,又有哪一个行业问题不多呢?就算大家热衷赶考的公务员,如果他们肯开口说的话,问题不也是很多吗?问题是问题,可是,做还是得做,许多老师觉得家长有问题,学生基础有问题,所以,他们做也没有用。我理解的是老师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教育部门还算是一个保护性很强的部门,如果这些人在外资厂,面对老板敢这样说吗?我看用不了几天就要走人。[/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我曾经看到我的一个朋友这样对待员工:一个小伙子上班一段时间,有一次迟到,更重要的做事情不主动,别人在干活的时候,他倒也没偷懒,但现场也不是任何时候都有事情,有时候事情暂时没了,大家就坐在那儿休息,事情来了,他不主动的本性就出来,起来就慢了(也不是不起来,或者一直催促不起来),有时还得其他员工叫他,这样几次,其他员工就向老板建议开除掉,说他这样偷懒,影响了其他人的工作进度,这个员工马上就被开除掉了。我当时看了觉得有点难受,这样就开除了?我们平常对学生也不知道原谅了多少次了,给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去改正。如果我们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用牢骚来抵挡工作中的问题吗?[/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曾经问过一个老说他不想干是因为家长有问题,学校领导有问题,学生基础有问题的老师: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你只能教这样的学生,家长能提供帮助,学生本人基础好吸收快而且还遵守纪律,学习自觉,而且学校领导又对自己的胃口?这样的学生谁不会教啊?!老师哑口无言。[/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这份职业之所以需要我们,就是有这样问题那样问题存在,等着条件都好了才干活那都是借口。[/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所以,别人[/SIZE][SIZE=3]——[/SIZE][SIZE=3]不仅是家长领导学生,哪怕是那些不肯干活、实实在在影响到我们工作的老师存在,我们还得干活,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只会促进我们前进的团队,就算真的有这样的一个工作团队,我倒怀疑,我自己是不是就是一个落后,被别人带着前进。[/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3]一个想前进的人,障碍是对自己的考验;一个不想前进的人,也总会找很多的障碍来证明自己原地踏步是可以谅解的。[/SIZ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老师的说天下未免大了,不过多兼济身边的几个学生,或者兼济班级,我们还是有能力做到一些,穷时独善其身是我们的底线,不作为则是助虐为纣,这是突破了底线。[/FACE][/SIZ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91
                        • 经验230026
                        • 文章12402
                        • 注册2012-12-04
                        [P][COLOR=#2222dd][SIZE=3]马云说:成功人士,多反思自己;失败的人,永远在评价别人不给机会。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非常非常重要,属于创新必备的非智力素质。[/SIZE][/COLOR][/P][P][COLOR=#2222dd][SIZE=3]是啊,自己才是决定自己成长的最重要因素。[/SIZE][/COLOR][/P][P][COLOR=#2222dd][SIZE=3]谢谢王老师的分享。[/SIZE][/COLOR][/P]
                        欢迎关注拙著《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及《做一个幽默的老师:让学生在欢笑中成长》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