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脑科学对教育者的启示(33)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脑科学对教育者的启示([/SIZE][SIZE=3]33[/SIZE][/COLOR][/FACE][SIZE=3])[/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大脑里的自画像[/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认识你自己”,这句公元前[/SIZE][SIZE=3]5[/SIZE][/FACE][SIZE=3]世纪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古希腊哲学家认为精神决定行为。从那时到现在,大量研究显示,自我认知不准确的人往往非常焦虑,防卫心重,极易自我怀疑,高度自恋。当现实与他们所想的不一致时,人际关系、事业、幸福感都会受到影响。[/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上世纪[/SIZE][SIZE=3]90[/SIZE][/FACE][SIZE=3]年代中期,当时任职于美国艾奥瓦大学的神经学家安东尼奥·[/SIZE][SIZE=3]R[/SIZE][SIZE=3]·达马西奥将自我的各个层次划分为[/SIZE][SIZE=3]3[/SIZE][SIZE=3]个等级。他把最低等级称之为原始自我,即肌体在神经学上的简单表现,负责监控基本生理功能,如新陈代谢、体温和昼夜节律等。正常状态下,我们意识不到这个层面上的自我,只有在各个基本机能出了问题,才会引起核心自我(中间等级)的警觉。核心自我可以及时判断我们当前的状况,将机体发出的信号转化为非言语性的冲动,如饥饿感、悲伤、寒冷等。最高等级是自传体自我。它可以让我们根据以前的经验和当前的目标,理性评估自己的冲动,从而目标明确地指导自身的行为。[/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这[/SIZE][SIZE=3]3[/SIZE][/FACE][SIZE=3]个不同层次的自我认知产生于不同脑区,层次越高,相应的脑区也更复杂。原始自我对应着大脑基部的脑干和下丘脑,靠近脊髓。核心自我的对应区域位于中脑(即间脑)和杏仁核,前者是内脏神经活动的中转站,后者则与情绪处理相关。核心自我还会激活与情绪相关的扣带皮层,以及负责制定行动计划和下达命令、相当于人体内部“指挥官”的内侧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自传体自我有赖于人类独有的语言能力,因此它与负责语言和记忆的脑区密切相关,包括海马、布洛卡区及前额叶皮层的部分区域。研究发现,大多数和自我有关的脑区集中在大脑中缝的两侧,也就是左右半脑交界的地方。[/SIZE]
    [SIZE=3]
    [/SIZE][SIZE=3][/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环球科学》杂志社编《大脑与认知》[/SIZE][SIZE=3]  [/SIZE][/FACE][SIZE=3]电子工业出版社[/SIZE][SIZE=3]  [/SIZE][SIZE=3]2012[/SIZE][SIZE=3]年[/SIZE][SIZE=3]8[/SIZE][SIZE=3]月版[/SIZE][SIZE=3]73[/SIZE][SIZE=3]页)[/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网上关于自我认识是这样说的:[/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SIZE][URL=http://cn.bing.com/knows/search?q=%e8%87%aa%e6%88%91%e8%ae%a4%e8%af%86&FORM=BKAC&qpvt=%e8%87%aa%e6%88%91%e8%ae%a4%e8%af%86&mkt=zh-cn][COLOR=#0000ff][SIZE=3]http://cn.bing.com/knows/search?q=%e8%87%aa%e6%88%91%e8%ae%a4%e8%af%86&FORM=BKAC&qpvt=%e8%87%aa%e6%88%91%e8%ae%a4%e8%af%86&mkt=zh-cn[/SIZE][/COLOR][/URL][/FACE][SIZE=3])[/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我理解,所谓“自传体自我”,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后的自我认知,因为很显然,当你给一个人写传记的时候,不能只记叙事实,你要进行分析和评价,给自己写传记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自我认识,只有到了他能“跳出自我看自我”,站在外面分析自我、评价自我的时候,才算是达到了第三个层次,最高的层次。这立刻使人想到了鲁迅先生的“解剖自己”,还有古人强调的“自知之明”。要达到这个水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缺乏自知之明者大有人在。愚以为这其中“自我分析”又比“自我评价”重要,因为自我评价可以拿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冒充(比如曾有人出于客气说我了不起,我就认定自己了不起了),而自我分析则比较难以抄袭和作弊。所以我们看一个人自我认识水平高低,应该侧重看他有没有自我分析的习惯和能力。一个人若真想办成点事情,一定要善于反思,就是说随时注意自己的思想:我原来是怎么想的,后来是怎么想的,如果有变化,为什么变的,怎么变的,想得越清楚越好。我认为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一文,是反思自我的典范,充分体现了一个思想家的自我认识水平。如果根本就没把事情想清楚,只随时拣对自己有利的话来说,东拉西扯自相矛盾,那就是自我认识水平很低的人了。我的经验,为节约精力,最好少和这种人打交道,除非确实需要。[/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如引文所说,人对自我的认识层次越高,其神经活动区域与语言区域关系越密切,这就提醒问我们,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分析能力。语文学科在这方面承担的任务比其他学科自然要重一些。(通过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应该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个问题在我国特别重要,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比较薄弱。[/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我国传统文化基本上不强调个人的自我认识,不大提出“我是谁”一类的问题。孔子与赫拉克里利特大致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人(赫比孔早),但孔子就不会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口号,他要的是“克制你自己”(克己)。尊重个人,张扬个性,这类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比较稀缺的,古代好像只有魏晋时期这方面有点进展。我们的文化强调的不是单独的个人,而是关系。儒家讲的是人伦关系,法家讲的是君臣关系,道家讲的是天人关系,毛泽东时代讲的是阶级关系,都是关系,个人只是各种关系中的一个节点。人伦关系,上慈下孝,君臣关系,上公下忠,天人关系,天人合一,阶级关系,阶级斗争。有趣的是,中国社会至今还是一个“关系社会”,人们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找关系,因为事情的关键往往不在于我是什么人,而在于我在某个关系中处于什么位置。所以你会发现,国人从小奋斗的侧重点往往是去找一个好位置,而不是千方百计完善和提高个性。这种想法才是科举考试、应试教育最深最深的根源,文化基因。这绝不是某个人的思维特点,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思考问题的。这个思路有利有弊。把关系放在第一位,有助于减少矛盾和内耗,有助于统一行动,有助于群体生存,这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非常重要。它的弊端就是,压抑个性,压抑独立思考,压抑创造性,容易滋生虚伪(为了保持关系而违心地做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引进了西方的个性解放思想,但在近代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个人主义显然不能适应斗争的需要。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此刻你说什么“我是独一无二的”,既不合时宜,也不合实际,因为你和谁都一样有当亡国奴的可能。于是为了群体的利益,你必须“克己”,此事后来演变成“斗私”,个性解放的思想没怎么张扬就式微了。它有点生不逢辰的样子。[/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最近几十年,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个性解放又一次提到日程上来,而且取得了进步,我觉得好事情,生物多样比单一要好。可是有句话说得好:一种倾向往往掩盖着另一种倾向。个性解放在有些人那里,变成了恶性的自我膨胀。我国传统文化缺少独立自主的那种个人主义,却一点也不缺少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麻烦的是这两种个人主义有时候不好分辨,所以我们就看到有大批的人以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冒充独立自主的个人主义,很是张狂。他们只讲个人权利不讲义务,只讲人人为我不讲我为人人,只讲我和别人的差别不讲我和别人的共性,他们把张扬自我变成了放纵自我。他们喜欢这样,也就算了,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只要他们不犯法。麻烦的是,这种人攻击性还很强,他自私,却不许别人不自私,他不想奉献什么,却不许别人奉献,他不想当英雄,还嘲笑别人做英雄,他在道德上不想求上进,竟反对学校教育学生完善道德。总之他们竟然认为世人都应该和他们长着同样的心肝,具有同样的灵魂,谁和他们想的不一样,谁就是“装[/SIZE][SIZE=3]B[/SIZE][/COLOR][/FACE][SIZE=3]”。也就是说,他们一定要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世界。可见,他们要尊重和发展的并不是所有人的个性,而只是他们那种特定的个性。[/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两种个人主义并存,不尊重个性和放纵个性的现象并存,过度德育与放弃德育并行,这就是现状。什么是主要危险呢?我说不清,可能需要看具体时间和领域。[/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你到网上浏览一下就会吃惊地发现,有不少中国人的所言所行,比西方人还要西方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正因为这些人不是西方人,他们骨子里的货色其实是中国的东西(负面的),只不过进行了洋包装。请看他们的表现是否符合下面几句话:[/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宁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我的地盘(个性)我做主。[/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这些话都是纯粹的国产货,古已有之,用鲁迅的话说,此类现象就是“陈滓泛起”。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更精彩:有钱就任性。发展个性,只是旗号而已,任性而为才是本质。这与民主、自由之类的“普世价值”有何关系?[/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SIZE=3]2014[/SIZ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SIZE][SIZE=3]12[/SIZE][/COLOR][/FACE][SIZE=3],[/SIZE][SIZE=3]14[/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91
      • 经验230026
      • 文章12402
      • 注册2012-12-04
      [P][SIZE=3]“也就是说,他们一定要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世界。可见,他们要尊重和发展的并不是所有人的个性,而只是他们那种特定的个性。”[/SIZE][/P][P][SIZE=3]王老师这句话入木三分,学习了。[/SIZE][/P]
      欢迎关注拙著《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及《做一个幽默的老师:让学生在欢笑中成长》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17
        • 经验11298
        • 文章483
        • 注册2013-02-02
        “认识你自己”很有必要,学习了!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078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