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b2bd5]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COLOR][/SIZE][/COLOR][/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b2bd5]——佐藤学教改思想学习笔记(36[/SIZE][/COLOR][/FACE])[/COLOR][/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为了克服从学习中逃走的危机,绝对有必要将“勉强”转换为“学习”。即便是拒绝并讨厌学习的孩子,其实都渴望学习,在上课方式及内容改革后,可以看见他们在教室里学习的情形,如同东亚型教育的终结,所有“勉强”的时代也已经结束。……[/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勉强”一词其意义相当深远。[/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在日文中,“勉强”一词原只有“无理使对方做某事”或“非常无理的事”两种含义;如果买卖中用“勉强”一词,有“不能再更便宜了”的含义,除此之外并无任何关于读书的意思。中文也是如此。一八八七年(明治二十年)左右,日本才将“学习”的意思纳入“勉强”,那是因为明治维新向欧美文化一边倒,其学校或考试因有“无理之事”的意味,因而开始使用“勉强”一词。而不知何时,“无理”也逐渐变成理所当然,形成以“勉强”为象征的日本学校文化。[/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学习的革命——从教室出发的改革》台湾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2012[/SIZE][/FACE]年4月第一版55—56页  原文为繁体字,竖排)[/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本书65[/SIZE][/FACE]页的注解中说:“日文‘勉强’意思为用功读书”。但我不知道这个注解是作者原注,还是译者加的。——王晓春注)[/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对我而言,“勉强”与“学习”的相异点,在于有无“相遇与对话”。在“勉强”中,不会遇见任何新事物也不会与任何人交谈;相反的,“学习”是经营与人、事、物的相遇与对话,也是与他人思考或情感的相遇与对话,更是自我的相遇与对话。[/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同上书58[/SIZE][/FACE]页)[/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如弗莱勒所主张,“从传递到对话”的转换有绝对的必要。也就是从注重获得积累知识技巧的“勉强”,转换为以发言或作品表现自我思考,并与同伴分享及品味,追求实现“反思式学习”。“学习”是透过相遇与对话,实践“构筑世界”、“构筑”同伴与“构筑自我”。从“勉强”到“学习”的转换。则可藉由实现教室中“活动式学习、协同学习、反思式学习”得到具体化实践。[/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同上书61[/SIZE][/FACE]页)[/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3333cc]佐藤先生的这些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非此即彼、肯定一个必须否定另一个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很西方。[/COLOR][/SIZE][/COLOR][/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用功读书(即佐藤先生所谓“勉强”)不算学习,只有“相遇与对话”才算学习,这是不是太绝对了?用功读书就“不会遇见任何新事物也不会与任何人交谈”吗?显然不是这样。事实上作为学生,大量的新事物和新观点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这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这些东西至少对于他属于“新事物”。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一个不会读书的文盲和一个用功读书的人相比,哪一个“遇见新事物”更多?恐怕还是读书人更多吧?用功读书未必算是“对话”,但是可以算“相遇”吧,可以算“倾听”吧,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是难以否定的。事实上任何学习方式都只能在联系中进行。人的一生非常短暂,而人类知识浩如烟海,积累了几千年,要掌握这些东西,最经济的办法是读书,读书其实是最凝练的一种“相遇”。比如成语,你用十年的功夫与人交谈,可能不如用一年的时间读书学到的成语更多,如果你接触的人群语言素养不高,就更是这样了。可见,读书比起亲身实践来,虽然有缺陷,但也有无可替代的优点。[/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佐藤先生主张“对话”,竭力反对“传递”式的学习,把这二者对立起来。愚以为,对话交流是要以传递为基础的。学生之间对话总要用些词汇,总要形成语言,总要涉及到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对不对?这些前期准备都是通过对话得来的吗?不大可能。事实上许多东西都是通过“传递的”学来的,甚至是通过灌输得来的。我们生活中的大量知识都没有必要通过对话获得,只要有人传递给我们就行了。横向的合作学习与纵向的信息传递,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而究竟我们从哪种手段中学到的东西更多,还很难说,互助学习未必是多数人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我个人来说,我一生独立学习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与人讨论学到的东西,如果我没有独立的见解(至少有独立见解的萌芽),参加讨论又有多大益处?[/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佐藤先生所谓的“从学习中逃走”,我国称之为厌学。厌学的原因很复杂,佐藤先生的论述给人的印象是,这完全是或者主要是“用功读书”的学习方法造成的,而一旦改成了合作学习,课堂上学生总是“发言”和“表现自我”,学生就不会厌学了。愚以为事情远没有这样简单。把课堂变成聊天平台,多数学生肯定会很乐意,因为这很轻松,于是从现象上看,学生可能不厌学了,但是,教学目标达到了吗?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个教学目标是错的。那什么目标是正确的?课堂上热闹就是目标?这不是把手段当成目标,取消了教学目标吗?[/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佐藤先生特别主张学生上课要发言,要努力表现自我,要拿出“作品”。如果以出口进口做比喻,可以说佐藤先生更注重出口,可是我要问的是,学生肚子里有货色吗?有拿来出口的产品吗?在我看来,此事远比发言写作品重要。学习这件事,总体上是一个吸收和消化的过程,进口恐怕比出口重要。换一个比喻,学生上课发言也好,表现自我也好,都是个“消费”的过程,而吸收和消化有关的知识经验,则属于“供给侧”,供给侧其实比消费侧更重要。佐藤先生的思路有点像“以消费带动供给”。这当然也是个办法,我为了发言出彩,为了写出作品,只好努力点学东西。但是,为了发言而学习,为了表现自我而学习,本质上与为了考试而学习没有多大差别。学习的根本目的,就个人来说,是为了改变自我,提升自身素质,而不是为了把自我表现给别人看。而真正想提升自我,与人讨论未必是主要方式,这一点我们看看伟人和著名学者的传记就知道了。欲学点东西,首先想到的是赶紧找几个人来讨论,孩子们如果在学校里养成如此学习习惯,可不是好事情。这倒更像微信上常见的风景,来不来就“分享”,分享来分享去,就只那点货色,不久自己也烦了。彼时出现的“厌学”,更难治疗了。我很担心过分强调所谓“合作学习”会给带来浮躁和肤浅,久而久之变成无聊。[/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合作学习确有优点,不妨一试,但愚以为在提倡合作学习的时候,不应把其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完全否定,不要轻率地搞“革命”,要允许和鼓励教师独立思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关于教育改革,翻烙饼的教训不少了。[/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佐藤先生教学思想的学习笔记,就先写到这里吧。[/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 [/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COLOR=#3333cc][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2015[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4[/SIZE][/COLOR][/FACE],16[/COLOR][/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078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