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低龄学生的个案诊疗问题
    [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 [/SIZE][/COLOR][/FACE][COLOR=#3333cc]低龄学生的个案诊疗问题[/COLOR][/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333cc] [/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COLOR=#3333cc][FACE=Calibri][SIZE=14pt]                       [/SIZE][/FACE][FACE=Calibri][SIZE=14pt]王晓春[/SIZE][/FACE][/COLOR][/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333cc] [/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333cc]植物小苗刚出芽的时候,都是一两片嫩叶,很难分辨它是什么苗,长出几个叶子之后, 就可以看出点眉目了,待到开花(青春期)时,一眼就能看出它是什么植物了。人作为一种生物,也有类似的现象。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确有道理,不过三岁七岁观察一个人,与进入青春期再观察,毕竟不同。低龄学生(小学1[/SIZE][/FACE]—4年级)的个案诊疗也是如此,你可以通过孩子表现和一些心理检测手段猜测他可能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没有高年级孩子那么大把握。科学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现象本身还不明朗,还不稳定,你就很难搞清他的本质。低龄孩子正是此种情况,他刚长出一两片嫩叶,未来比较模糊。[/COLOR][/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333cc]所以我认为,低龄学生的个案诊疗与高年级学生的诊疗在定性时,虽然大方向一致,但任务有差别:对于五年级以上的学生,我们希望搞清或基本搞清他的人格特征和智力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诊疗,而对于低龄生,我们只要求大致掌握他的人格“倾向”和智力“倾向”就行了。这样比较慎重,比较符合实际。[/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333cc] [/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333cc]在心理测验方面,目前我们主要靠早期记忆分析和词语联想分析,这对于高年级学生,证明很有效。但低龄学生语言能力还未发育好,词汇量很小,表达能力也很不成熟,脑中的早期记忆可能尚未筛选出来,总之是一些模糊、杂乱、变动不居的材料,据此判断其人格特征,或者做不到,或者会失真。于是我就想,可能让他们画画,效果会稍好一些。儿童对图形的掌握一般比语言强,图画还能反映出一些“不可言传”或者“尚不会言传”的想法和潜意识,我们若学会解读,或许收获会更大。但这需要很多实验来证明。[/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333cc] [/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333cc]还有一个问题。个案诊疗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先问为什么,再说怎么办,先诊后疗。对于低龄生,原则上也应该这样,可是我们前面说过,低龄生的人格特点不易确认,[/SIZE][/FACE]因此无法等到搞清“为什么”之后再来回应“怎么办”,也无法完全做到“先诊后疗”。那怎么办呢?问题是不等人的,教师对学生问题不能视而不见,若无所作为,事情会越闹越大,于是合理的做法就只能是“边疗边诊”,也就是大致估计一个方向就出招,试着来,摸着石头过河,在行动中研究,也可以叫做“火力侦察”。实际上大部分老师遇到低龄学生的问题都是“马上出手,上来就管”的,这么做显然有其合理性,他们的问题在于只有干预,没有研究,干预常常是习惯性动作,缺乏侦察的性质,成功了不知其所以然,失败了莫名其妙,只会埋怨。如果能做到“有假设的干预”,“边干预边研究”,那就对了。[/COLOR][/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333cc] [/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333cc]以上说的是低龄学生个案诊疗与高年级学生个案诊疗的差别,要注意,这种差别是大思路一致前提下的小差异,这种差异不是根本性的。[/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333cc]          [/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COLOR=#3333cc][FACE=Calibri][SIZE=14pt] [/SIZE][/FACE]2017[FACE=Calibri][SIZE=14pt],3[/SIZE][/FACE],27[/COLOR][/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333cc] [/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333cc]                        [/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P]读有所思:[/P][P]    把孩子分出一些特例,比如说这里提到的低龄孩子,也许更加符合教育诊疗的科学性定义,这是我自己的一点感觉,也就是在一个孩子还无法进行早期记忆和词语分析的时候,我们缺乏这样的诊疗前提,不过随意画一些东西,到符合人类早期的一些特征。[/P][P]    边分析边诊疗可以避免错误认识问题,或者是小事大作的异化问题,低龄孩子这几年的问题已经呈多发态势,但在整体分类的情况下,也要看到个体的不尽相同,更要注意不能用模式化思维来解决这些孩子的不同问题。[/P][P]    科学也就是让人更具体更准确的,我们教育者完全可以在面对不同阶段的孩子的时候,找出教育诊疗上的细微差别,从而是学习走向一些建构,而不是模仿和固化,使自己陷入一个邯郸学步的窘境,把教育做活。[/P]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