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教育问题的“诊”与“疗”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b2bd5]教育问题的“诊”与“疗”[/COLOR][/SIZE][/COLOR][/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   [FACE=宋体][SIZE=14pt]王晓春[/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诊与疗的关系并不简单。我想,至少有以下几种情况。[/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ol][li][FACE=宋体][P][FACE=Calibri][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不诊而疗[/COLOR][/SIZE][/FACE][/FACE][/P][P][FACE=Calibri][SIZE=10][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遇到教育问题,不调查,不分析,上来就管。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从来如此,至今如此。这就是所谓不诊而疗。[/COLOR][/SIZE][/FACE][/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10][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不诊而疗作为教育界的“常态”,其存在有其合理性,因为学校里出现的大量问题,确实不需要细致的诊疗,教师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分析研究一个个问题。个案诊疗,主要是应对“疑难杂症”的,只有很少数的教育问题需要细致诊疗。可惜这一点也成了许多教师拒绝提升专业水平的借口,其实他们不会诊疗,却说“没有诊疗,不也成绩斐然吗?”是的,不会个案诊疗的许多老师干得也不错,有些还成了优秀教师甚至名师。这些人有的靠的是拼体力,玩命;有的靠的是管理能力;有的靠的是经验丰富;有的靠的是个人魅力;有的靠的是学识;有的靠的是好人缘;甚至有人靠的是冷酷无情。总之,很多因素都能使一位教师看起来很出色。不诊而疗这条路走得通,这也是教育诊疗不显得那么迫切需要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老师只有碰了钉子,遇到疑难杂症,感觉江郎才尽时,才会想起诊疗来。近些年因为家长和学生越出越奇,教师束手无策的情况有所增加,所以个案诊疗有受欢迎的趋势。[/COLOR][/SIZE][/FACE][/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10][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这里要特别谈谈一种工作模式,我称之为“经验型诊疗”。有些老师经验丰富,而且比较喜欢动脑筋,当然,他们的动脑筋并非理性的逻辑分析,而是记住某些类似情况,记住了一些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遇到新情况时,他们就会联想过去遇到过的案例,发现与哪一个相似,那一次采取的什么措施成功的,就照方抓药,那一次采取了什么措施失败了,这次就不那么干了。这种工作方式并非真正的诊疗,严格地说仍属于“不诊而疗”,但是比起盲目行动来,毕竟靠点谱,可以说有类似诊疗之处,所以我称之为“经验型诊疗”。经验型诊疗的思维方式不是科学的分析研究,只是“简单类比”。不过这种办法有一定的成功率,也符合中华文化的固有传统。古人遇事不知怎么办的时候,就会有一位高人出来给他讲一个更古的故事,“想当年诸葛亮,如何如何”,然后他就去模仿。这里谈不上有很多科学性,但有时也暗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于是就可能成功。我相信这种思维方式会永远存在,尤其在我国。而且它的正面作用总的说要比负面作用大,因此我不主张否定它,我主张增加其科学性,对经验采取分析研究和不断验证的态度,即所谓“上升到理论”。[/COLOR][/SIZE][/FACE][/SIZE][/FACE][/P][/FACE][/li][li][FACE=宋体][SIZE=14pt][P][FACE=Calibri][SIZE=10][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先诊后疗[/COLOR][/SIZE][/FACE][/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10][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因为迄今为止绝大多数校长教师的工作方式是不诊而疗,所以我们在推行个案诊疗的时候,肯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诊这一环节,培训课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分析讨论“问题在何处,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实际上花在疗(开药方)上的精力不多。这就造成了一种误解,只要诊断对了,疗也就水到渠成了。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简单,诊和疗并不完全是瓜熟蒂落的关系,它们各自有相对的独立性。目前我所感觉到的疗方面的问题有三个:诊疗两张皮,药方一般化,开不出药方。即使诊断正确或比较正确,也可能有这几个问题。[/COLOR][/SIZE][/FACE][/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10][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所谓两张皮,指的是所开药方与诊断结果不能匹配,更谈不到丝丝入扣,诊断说一套,治疗办法另一套,似乎说的不是一个人。出现这种问题,往往是由于诊断结果比较模糊或者结论分散,对策也就难免随意了。所谓一般化,指的是所开药方这个人能用,那个人也能用,无非是表扬、找闪光点、给家长打电话之类。药方如此泛泛,闭着眼睛也能开出来。开不出药方指的是,问题似乎搞清楚了,但要治疗,真的不知从何入手,各种已知办法都用过了,没招了。这有一个问题,教育手段确实不像医院的药品那样琳琅满目,教师手里的武器确实有限,也比较老旧,所以,为了避免一般化,就需要在精准上下功夫。比如同是表扬,这个孩子侧重哪一方面去表扬,那个孩子侧重哪个方面去表扬,这样精准地开药方,就可能克服一般化的毛病。同时,我们也需要尽量学习有经验教师的各种招数,来丰富自己的药品库。当然,也可以开发一些新的治疗办法,但是要谨慎,比如社会上流行很多神乎其神的治疗法,都可以参考,但用在中小学孩子身上,就要试着来,不可莽撞,这可不是闹着玩的。[/COLOR][/SIZE][/FACE][/SIZE][/FACE][/P][/SIZE][/FACE][/li][li][FACE=宋体][SIZE=14pt][P][FACE=Calibri][SIZE=10][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以疗促诊[/COLOR][/SIZE][/FACE][/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10][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这就是所谓“火力侦察”。有时候有的案例怎么都无法确诊,那就可以考虑先假设几种可能,然后一个个试着“下药”,若发现某种办法有明显效果,其他办法不灵,那可能他得的就是这个病,就可以基本确诊了。这是诊疗合一,用疗的办法达到诊疗两个目的。[/COLOR][/SIZE][/FACE][/SIZE][/FACE][/P][/SIZE][/FACE][/li][li][FACE=宋体][SIZE=14pt][P][FACE=Calibri][SIZE=10][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先疗后诊[/COLOR][/SIZE][/FACE][/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10][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这是用来应付突发事件的。有些事教师事先没有估计到,比如学生出走,自杀预兆,打架等,这当然都是需要诊疗的案例,但是你来不及诊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稳住事态,避免意外,那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控制住局面再说。比如出走,要先找人。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疗,临时处置。等事情大致有个头绪,稳定下来,再从容诊疗。突发事件有些是可以预防的,有些是无法预防的,属于可以预防的事情没有料到,教师在诊疗时首先应该反思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COLOR][/SIZE][/FACE][/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10][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关于诊与疗的关系,目前我想到的就是这些,以后有了新的经验,我再做补充。[/COLOR][/SIZE][/FACE][/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10][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2017[FACE=宋体][SIZE=14pt],4[/SIZE][/FACE],17[/COLOR][/SIZE][/FACE][/P][P][FACE=Calibri][COLOR=rgb(0, 0, 0)][SIZE=1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 [/SIZE][/COLOR][/FACE][/SIZE][/COLOR][/FACE][/P][/SIZE][/FACE][/li][/ol][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4pt]王老师,我认为关于诊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诊也不疗。[/SIZE][/FACE][/ALIGN][/P][SIZE=3][/SIZE][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4pt]一,放任型。班级里孩子出现任何情况,老师看不到过懒的管,听之任之。有的孩子自愈了,有的孩子恶化了。
           [/SIZE][/FACE]二,严格管理型。不管学生有什么问题,不管我教哪班,都得按我的来。严格管理,孩子有规矩,有礼貌,字迹工整,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班级风气正能量。什么问题都没有。这属于严格的管理制度压制了孩子内心的成长,孩子有问题不敢表现,只能展示积极向上的一面。一旦换老师了,或者上中学了,有可能大爆发。家长还得认为,中学老师就是不如小学老师好,在小学多优秀的孩子呀,到中学怎么不学了呢?还是中学老师的问题。[/ALIGN][/P][SIZE=3][/SIZE][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4pt]这种老师在学校口碑极好。优秀教师,先进班集体。大家学习的楷模。因为她教哪班哪班改头换面的好,大家会认为人家有真本事。否则,为什么给人家哪个班都能教的全年级第一呢?学生,家长也觉得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好老师,自己严师出高徒,自己有福气。但是,这种老师对学生的压制是肯定的。可又没法说,说了好像嫉妒人家一样。[/SIZE][/FACE][/ALIGN][/P][SIZE=3][/SIZE][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赵琳   [/SIZE][/FACE]17,4,13[/ALIGN][/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6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41
        • 注册2012-12-04
        关于教育诊疗中的“诊”和“疗”的问题,王老师的总结很全面、深刻。学习了,谢谢!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4pt]海蓝蓝6384: [/SIZE][/FACE][/ALIGN][/P][SIZE=3][/SIZE][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ALIGN][/P][SIZE=3][/SIZE][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4pt]还有一种不诊也不疗:老师凭经验看出学生这个问题自己平常也遇到,很可能是发展性问题,过了这个阶段自然就消失了,所以教师就不深入诊断,也不采取更多的措施。[/SIZE][/FACE][/ALIGN][/P][SIZE=3][/SIZE][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王老师,这能算不诊也不疗吗? [/SIZE][/FACE][/ALIGN][/P][SIZE=3][/SIZE][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ALIGN][/P][SIZE=3][/SIZE][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222dd]王晓春读后:[/COLOR][/SIZE][/COLOR][/FACE][/ALIGN][/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4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ALIGN][/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4pt][COLOR=#2222dd]我觉得,不诊不疗可能是多数教师的常态,因为他们既没有诊疗的意识,也缺乏这种技能。他们主要是靠习惯动作来教育学生的,这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我理解小赵说的“不诊不疗”属于其中最有害的两种,两个极端;[/SIZE][/FACE]一种是完全放任,一种是完全掌控。海蓝蓝老师说的不诊不疗,则属于等待式教育,这是有意识的不诊不疗,可以算是一种特殊诊疗——不诊疗的诊疗。关键在于,海蓝蓝老师说的这种不诊不疗,教师知道自己没做什么,而小赵说的那两种老师,他们脑子里完全没有诊疗这回事。做事固然需要自觉,有时不做事也需要自觉的。[/COLOR][/ALIGN][/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4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ALIGN][/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ALIGN=left][COLOR=#2222dd][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2017[FACE=宋体][SIZE=14pt],4[/SIZE][/FACE],20[/COLOR][/ALIGN][/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ALIGN][/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6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41
            • 注册2012-12-04
            [LINE-HEIGHT=24px][FACE=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宋体][COLOR=rgb(47, 47, 47)][BGCOLOR=rgb(229, 237, 242)][SIZE=16px]是啊,王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没有诊疗思维的“不诊也不疗”和有诊疗思维的“不诊也不疗”的确是天渊之别啊,前者毫无教育智慧,后者则需要教育者的大智慧。[/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P]读有所思:[/P][P]    教育诊疗和教育管理是应该结合在一起的,记得王老师有一篇文章专门说到了这两者的优缺,教育诊疗需要教育者的专业素养,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还有可能贻误教育的时机,需要更多的专业性练习和指导。[/P][P]    但管理却不完全是这样,教育管理有高下之别,传统的只要站在讲台上,给你一个班主任的角色,你有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或大刀阔斧,或谨小慎微,或变化无常,或按部就班,慢慢的走出一个自己的固化管理模式。[/P][P]    这是我的感觉,教育诊疗更倾向于分析和具体,而教育管理多指整体和综合的,如果教育者进入到一个更高水平的教育境界的话,是两者得兼而有之,以经验进行管理和以科学进行诊疗,应该在一个专业性教育者身上实现最好的结合。[/P]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