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格式化,套路化的后面
    [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一阵风990 :[/SIZE][/FACE](k12班风小论坛)[/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格式化,套路化的后面[/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王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卖得最好,背后存在着什么?这本书我很早以前买了,被一个老师借走后再舍不得还我。她太喜欢这本书了。手册最主要的特点是分类和策略套用。各种练习册的特点也是分类和策略套用。共性就是实用和好用,所以都受欢迎。[/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应用之路就是套用之路。我仔细思考过自己是怎样做题的(别人以为我聪明所以会做几乎遇到的所有物理题)?答案也是大脑中的模式套用。围棋中著名的程序阿尔狗就是突破了人的大脑模块方式从而彻底的击败了人类高手李世石(韩国),柯杰(中国)等,现在下围棋的没人能战胜它了。因此,尽管我们时常反对模式套用,但很可能我们的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就是模式套用。这种模式结构被称为心理表征。人们通常的研究其实是在丰富其大脑的心理表征。个案诊疗研究也是这样。长期研究的人心理表征丰富,面对实际问题时更容易得心就手。[/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所谓创新就是所有原有模式试用都失败之后的大脑重新模式组合。[/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当面对一个问题学生时我们会不自觉的将之归类,能归类最好,归类的背后就是应对策略。实在难以归类时以相似和相近归类法应对,为了说明预判上的可靠性就做相关调查,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查就是因为模式中有这样的要求。[/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对问题的敏感是心理表征丰富的外在表现。没有丰富心理表征无法形成敏感体验。海蓝蓝说:敏感这种东西,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案例(包括生活种经历的案例)是不行的。准确说法是生活经历和案例研究形成心理表征。一个职业象棋高手大脑中至少要存在5[/SIZE][/FACE]万个以上的棋局结构。所以他思考的尺度会非常精细和深厚。一般人少的可怜,常说的连3步都看不了。[/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楷体][SIZE=14pt]行业研究相当于写手册。个案诊疗研究也是如此。专业应用相当与手册套用。如果教育诊疗形成千上万的模式,甚至形成仪器判断,那估计就专业的让家长和老师无话可说了。尽管也可能会看差了,但大面上会非常有用。这种情况下教师倒有可能变得非常的程式化和僵化。西医目前就已经这样了。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222dd]王晓春读后:[/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222dd]一阵风老师说得很有道理。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思维和行为都是套路化的,也就是靠习惯进行的。难怪有些教育家主张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我做教师培训,最常遇到的问题是“怎么办”,人们对我最大的期望是让我提供“拿来就能用”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套路,就是“操作规程”。我曾经对此愤怒了很多年(你们怎么就不愿自己动脑筋呢),后来年纪大了,才慢慢明白,这很正常,大可不必愤怒,多数人从来就是这样生活的,人类在多数时间里,就是这么过来的。中国的儒家对此理解颇深。所谓创新,所谓革命,就是突破套路,然而,突破之后,不久人们就会把新的东西凝固成新的套路,一直到新的套路无法适应新情况,于是又会有创新者和革命者出来打破这个套路。于是你就明白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创新意识最强的人们对儒学往往不感冒了,你也就明白为什么革命者在革命时期总是反孔了,原因很简单,孔子是既定套路的坚定维护者,他是保守的,不是革命的。[/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222dd]可见,我们搞教师培训,告诉学员一些套路,是完全必要的,否则多数老师会觉得没有抓手,甚至会不知所措。但是我们同时必须毫不含糊地告诉学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套路既能帮你,也能害你,对套路,在热爱的同时,要保持必要的警惕,防止僵化。这就对了。[/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222dd] [/COLOR][/SIZE][/FACE][/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COLOR=#2222dd][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2017[FACE=宋体][SIZE=14pt],8[/SIZE][/FACE],1[/COLOR][/P][COLOR=#2222dd][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222dd] [/COLOR][/SIZE][/COLOR][/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08
      • 经验228504
      • 文章12317
      • 注册2012-12-04
      套路类似武术的有招境界,但是最高的境界还是无招,无招的境界就是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