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26
    • 经验228915
    • 文章12341
    • 注册2012-12-04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关于“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心影自拍(182)[/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王晓春[/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Black][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第七条: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罗素指出,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教师个人是否爱学生,取决于这个教师的品德。要使学校中多数教师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则必须建立以学生为目的的教育体制。
    [/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以学生为目的”,听起来很“人性化”,仔细一想,让人发懵。什么是“目的”?按我们通常的理解,目的是人们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结果,目的指的都是人的希望,而不是人本身,没有拿人本身当目的的。罗素先生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一切为了学生”?即使一切为了学生,也得给学生定个目标,而这目标不会是学生本身。学生是主体,主体有目标,但主体不是目标本身。硬说主体是目的,在逻辑上说不通。或许这里有翻译的问题?作者在第一条箴言,劈头就告诉我们,教育除了生长,再无其他目的,现在又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学生。越说我越糊涂。[/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别拿学生当手段,这挺高尚,但细想你会发现,究竟什么情况属于拿学生当手段,有时不是那么好分辨的。就说亲子关系吧。罗素先生认为父母是把孩子当目的的样板。可是我们都知道,父母教育子女,常常不可避免地有自身的考虑,有的希望孩子长大有出息,自己脸上有光,有的希望孩子长大挣钱,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有的希望孩子在父母晚年能够尽赡养和陪伴的义务,等等。这都是很正常的,有的还是国家和社会倡导的,但按罗素先生的观点,这就有问题了,你把孩子当目的,怎么能掺杂家长个人的想法,这不是把孩子当成手段了吗?[/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我写了一本书,编辑帮我修改,校对帮我校对,排版人员帮我排版,印刷工人印刷,最后我高兴地看到了自己的著作。请问我这是把他们都当成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了吗?出版社有出版计划,我的书作为年度计划之一,也帮助出版社实现了他们的业绩。请问我是不是也成了出版社完成业绩的手段了?[/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人是社会动物,要实现任何人生目标,都只能通过与他人的各种类型的合作才有可能,实际上是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如果没有明显违法现象和道德问题,是不能轻易断定谁把谁当手段的。实际上人生的任何目标都是双重的:有为他人的目标,也含有为自己的目标,家长在一心为孩子的同时,也必有自己的期盼。这本来是一件可以双赢的事情,罗素先生似乎把它们绝对对立起来了,家长只要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把孩子当手段了,你必须完全彻底以孩子为目的。[/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以学生为目标,还允许教师有自己的目标吗?教师的自我实现还要不要?学校是有领导的,领导是要布置任务的,任务完不成教师是要有麻烦的,教师既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领导负责,他还得养家糊口,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他们事实上无法做到完全以学生为目的,当教师们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跟学生较劲的时候,你也就不能把这都说成是“把学生当手段”。这要具体分析。确实有大学教授拿学生当打工仔的,也有中小学教师为了个人业绩不顾学生死活的。这些都应该以具体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光靠呼吁“以学生为目的”是完全不够的。至于建立以学生为目的的教育体制,这说法很空泛,想不出那个体制什么样子。[/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七条箴言都说完了,说总印象。[/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周老师原文,有不同版本,我用的是《山东教育》杂志的版本,这个版本比较简洁。[/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劈头引一句西方大牛人的语录,稍加解释,然后就拿中国教育的有关缺点与之相对照。每条箴言都是这种写法。纵观此文,不是从现实出发,而是从理论出发;不是从问题出发,而是从结论出发;不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而是从外国牛人的标准答案出发。作者对这些西方观点,可以说是全盘接受,热心推广。作者对灌输式很不屑,可惜的是,此文的写作姿态恰是宣讲式的,也就是灌输式的。作者在竭力贬低知识的作用,可惜的是,我们在文章中看到的,几乎全是作者转述的知识,看不出作者的能力(分析能力)。作者推崇独立自由的思考,可惜的是,我们在文章中恰恰没看出作者独立自由地思考出了什么。[/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这种文章有用吗?不能说没用。如果从未见识过这些观点,则文章可能对其有警醒作用和启发作用。除此之外,恐怕就没什么了。作者做的工作,其实就是知识搬运。[/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2018,1,7[/SIZE][/BGCOLOR][/COLOR][/FACE]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61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