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班主任工作室

810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gstsqbzr][URL=topic-201-540910-1.html]发表的内容[/URL]:[/b]

受益匪浅,以后要多多学习![/QUOTE]
[P]
[/P][P]
[/P][P]使冷清的地方有了声音,谢谢朋友的关注。欢迎多来走走。[/P]
811楼
[P][LINE-HEIGHT=200%][/LINE-HEIGHT][/P][P][/P][P][ALIGN=center][P][LINE-HEIGHT=200%][ALIGN=center][b][LINE-HEIGHT=200%][SIZE=24pt]夸出一个个希望之果[/SIZE][/LINE-HEIGHT][/b][b][LINE-HEIGHT=200%][SIZE=24pt][/SIZE][/LINE-HEIGHT][/b][/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ALIGN=right][b][LINE-HEIGHT=200%][SIZE=14pt]浙江省嵊州市竹溪乡中心学校[/SIZE][/LINE-HEIGHT][/b][b][LINE-HEIGHT=200%][SIZE=14pt]   [/SIZE][/LINE-HEIGHT][/b][b][LINE-HEIGHT=200%][SIZE=14pt]钱鑫星[/SIZE][/LINE-HEIGHT][/b][b][LINE-HEIGHT=200%][SIZE=14pt][/SIZE][/LINE-HEIGHT][/b][/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常言道: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七月寒。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喜欢听一些赞美的话,而对于一些意见或者批评,一般都会委婉地提出来,尽量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但是,很多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却常常用最简单的方式——批评,去沟通、解决问题。[/SIZ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有人会说,那是因为成人有自己的一个纠正能力,稍加提醒就可以了,而且大人,都好面子,得顾全大局,而孩子,你不得不严厉地指出他的错误,纠正他的行为,所以说,批评是最有效的方式。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常常听到一些有关师生矛盾的例子,比如有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不服气,很多老师不恰当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反叛心理等,这种情况在小学高段的孩子中更是常见。[/SIZ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成人需要尊重,其实孩子也是一样的,在他们内心都住着一个自尊的小人,他们强烈地渴望他人的肯定和赞美。[/SIZ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刚工作那几年,我也和许多老师一样,采取简单的批评策略,但是发现,好多孩子,屡教屡犯,似乎和你在叫板似的,那样我的工作又有何意义呢?[/SIZ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偶然的一次,我发现了有时候比批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是表扬。[/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低年级的孩子,常常忘性比较大,每次扫完地,总是把扫把乱七八糟地堆在教室后面,看上去教室显得非常地乱。一次次的批评、苦口婆心地劝说、亲身示范,可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常常当天记住了,下一次值日又忘得一干二净。[/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有一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惊奇地发现,今天教室后面的扫把放得非常整齐,就像是一群待检阅的军队一样。那时候,孩子们正在读书,我欣喜若狂地制止了他们,缓缓地说来:“请今天值日的同学起立。”孩子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了,那些值日生呢,也有点摸不清头脑。我微笑着接着说:“同学们,今天,钱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件事,今天的值日生不仅将教室打扫得非常干净,而且还记住了,扫完地之后,将扫把排的整整齐齐的,像是士兵一样,有精神。”这时,那些孩子颇自豪的抬起头。[/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表扬完了后,我也没在意,让他们接着读书了,可是后来几天,我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同,连续好几天,不仅仅是这组值日生,其他值日生在扫完地后,也都将扫把放得非常整齐。那时候,我心里才突然间领悟,也许,这就是表扬的魅力吧。想到这里,有一个晨间谈话,我对孩子们说:“今天,钱老师想表扬一些孩子,他们是谁呢?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我故意一顿,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说,“这几天,钱老师一直在观察,咱们教室里和以前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你们发现了吗?”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诉说着小朋友的变化,我微笑着,摇摇头,等大家安静下来了,我继续说道:“老师上一次,表扬了一些值日生,他们将扫把放得整整齐齐的,他们呀,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榜样,你瞧,这几天,咱们不同组的值日生,也都将扫把放得整整齐齐的,你说,他们该不该表扬呢?”[/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该——”孩子们拖长了音,兴奋地嚷着。[/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那一次,也许就是我清晰的一个观念上的转变吧,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极度渴望被尊重,被表扬,渴望被同龄人用羡慕的眼光去看待,那样的话,这不是给我们的教育创造了一个机会吗。[/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于是,从那以后,我试着去找榜样示范作用,上课到中间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坐姿等都到了一个疲劳期,于是,我笑眯眯地对着他们说:“钱老师啊,特别佩服**[/SIZE]同学,都半节课过去了,他还是那样有精神,坐得端端正正的。”话音刚落,好多身体如松树般挺起来了,精神又回到了课堂中。[/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一段时间的口头语言表扬下来,我发现孩子们很多习惯得到了巩固,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疲倦,怎么办呢?[/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不知在哪一本杂志上,曾看到说孩子出生,脱离了妈妈的子宫后,非常没有安全感,所以,需要妈妈经常用手去抚摸他,给予他安全感。这段话让我印象深刻。[/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于是,我在想,如果我将表扬的形式换成拥抱,是否会有更好的效果呢?[/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刚好前几天,遇到一个家长,她和我说,她家孩子遇到和学校有关的事情,全都让他自己打电话给我,锻炼他的一个自立能力。那天我正好表扬这一位同学。[/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当同学们安静下来后,我缓缓地问道:“同学们,你们到学校读书,是为了你自己,还是你的爸爸妈妈呢?”[/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自己。”孩子们虽然年纪小,这一点倒还明确。[/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那既然是你自己来学校读书,为什么遇到事情,比如要请假了,作业忘记了,钱老师老是接到爸爸妈妈的电话呢?钱老师还一直以为是你们在帮爸爸妈妈读书呢?”[/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不过啊,有一个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当他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总是他自己打电话给钱老师。他是谁呢?就是我们的小张同学。”[/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有几个孩子举起了双手,正准备拍手表扬了。[/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我快步走到小张旁边,拉起他,给了他一个拥抱。教室里其他小朋友一片哗然,羡慕的,惊奇的,各有之。[/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对那些表现特别特别棒的小朋友啊,钱老师觉得,单单用掌声表扬是不够了的,所以,钱老师要给他拥抱。你们想要吗?”[/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想——”[/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于是,又一次成功激发起了孩子们的表现欲。[/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我趁热打铁,再一次拥抱了小张同学,这一次,连小张都摸不着头脑了。[/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这是奖励给小张的妈妈的,因为是他的妈妈,教育小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所以才有了那么能干的小张。钱老师也很想给小张的妈妈一个拥抱,可是妈妈在家里,所以只能靠小张把这一个拥抱带回家给妈妈了,好吗?”[/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嗯。”小张腼腆地应着。[/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两个拥抱,两个不同的意义,我想,以后遇到这些事,孩子们再也不会推给父母,即使父母想要帮忙,他们也会阻止的,急着自己来做。[/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果不其然,后面的日子,我再也没有接到家长的请假、问作业之类的电话了。[/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表扬的种类,其实很多很多,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的语言表扬,拥抱表扬,还可以是物质表扬,先让孩子们定下一个目标,如果达到了,可以自由选择一种奖品,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物质奖励总是更明显于精神表扬的。[/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表扬的好处很多很多,那是不是可以滥用呢?[/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非也。曾在一篇日志中,我学到了,在表扬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1.[/SIZE][SIZE=12pt]夸具体不夸全部 [/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某某某,你真棒”,这样的表扬对老师来说真是轻车熟路。[/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赏识教育,有时候太多的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但是,突然突然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捡起了地上的一张废纸,将它扔进垃圾桶,老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你很关心集体,爱护环境,老师很为你自豪”。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 [/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2.[/SIZE][SIZE=12pt]夸努力不夸聪明 [/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你真聪明![/SIZE]”——又一个教师惯用的评语。教师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SIZE]“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 [/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3.[/SIZE][SIZE=12pt]夸事实不夸人格 [/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好孩子”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教师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成年人也是,[/SIZE]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如果教师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SIZE]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 [/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那到底怎么样才能用好赏识教育呢?[/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p][SIZE=12pt]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带着真诚去爱学生,发自内心的表扬总会带来满意的效果的,呵护住了一朵朵娇艳之花,才会结出一个个希望之果。[/SIZE][/LINE-HEIGHT][/P][/ALIGN][/P]
812楼
[LINE-HEIGHT=28px][FACE=arial][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实施行为契约很重要[/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
813楼
每一篇文章,都很受用,学习了,谢谢分享,我会常来的。
814楼
欢迎两位朋友!
815楼
[P]体验“自然后果法则”[/P][P]上传: 陈晓娥     更新时间:2011-8-1 16:51:20[/P][P]    案例:[/P][P]     三岁多的叮叮是班上出了名的捣蛋鬼,经常不是斯人家的纸,就是抢人家的积木,或者把自己不吃的东西扔到别人碗里,典型的一个“小攻击狂”。这不,下午吃点心,叮叮居然把自己吃剩的豆浆倒进对面小朋友的杯中。[/P][P]    分析:[/P][P]     叮叮是个独生子,由于家里的过分娇惯、溺爱,导致孩子出现好强、霸道、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品质。因此,看到别人有的东就想方设法去破坏。以往我主要以口头教育为主,但三岁多的孩子理解能力差,口头说教往往无济于事。[/P][P]     我想起了卢梭的“自然后果法则”——让孩子体验自己所犯错误的自然后果,从而学会怎样去服从自然的法则。幼儿期是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适当让孩子直接面对一些挫折,尝试自己所犯错误的直接后果,可以让孩子获得“以己推人”的深切体验。于是,我决定用“自然后果法则”来对他进行教育。[/P][P]    方法:[/P][P]     我没有去责备叮叮。而是一声不响地走过去,把他倒了豆浆的那只杯子里的豆浆一起倒回他自己的杯子里,然后给对面孩子杯子中重新倒了一杯豆浆。[/P][P]    小朋友都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在暗中偷偷地观察他。只见叮叮两眼愣愣地盯着豆浆,看了一下没有吃,眼睛不时地偷看老师。看看老师没反应,他有点急了,眼睛里快爆出眼泪了:“老师,我不要这个豆浆。”我故意装作若无其事地说:“这不也是豆浆吗?为什么不要呢?”“这是他的豆浆。”叮叮还有点不服气。我装作奇快状问:“咦!这不是你刚才倒进去的豆浆吗?”这时他才低下头小声地说:“这里有他吃了的豆浆,我妈妈说的,不能吃别人吃过的东西。”乖乖,记得还真牢啊!我立即接话:“你妈妈说得很对。那你吃过的豆浆能倒进别人的杯子里吗?”“不能。”这时叮叮才彻底低下了霸气的头。我随手把他杯子里的豆浆倒掉,再也不去理他。[/P][P]    效果:[/P][P]     这件事情过后,叮叮再也没有倒豆浆到别人的杯子里。有时吃饭时不吃的东西放到别人碗里或偶尔撕坏了别人的红花,我也会用同样的方法惩罚他:把他放的东西给他勺回他的碗里,拿他的小红花给别的小朋友补上。渐渐地,叮叮彻底改变了不良行为,同时其他的孩子也得到了教育。[/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