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响起来

楼主
掌声响起来
[ALIGN=center][SIZE=3][B]掌声响起来
[/B][/SIZE] [/ALIGN]
[SIZE=4]   “……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还要一起走。”这是我班正在举行抗震救灾诗歌朗诵比赛,大家朗诵的是同一首诗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它是缪斯为地震中死去的孩子们而作的。黄信的诗歌朗诵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令我感到既惊讶又高兴,同学们都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他刚朗诵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黄信眼里闪出了激动的泪花,他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在掌声里一步一步走下了讲台。
    大约一个月以前,我班曾举行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那一次,掌声送给了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而这一次,全班只有黄信自己是在掌声中走回去的。他就像一颗深埋在地下的金子,使劲地钻出地面,抖落身上的泥土,闪闪发光,引人注目。黄信性格内向,和同学老师说话时总是怯生生的,像是被吓着了,它几乎没有朋友。我既不打他,也不骂他,总是耐心教导他,可他见了我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他卫生差、学习差,作业更是一塌糊涂。我万万没有想到平时读题读得都磕磕巴巴的黄信竟然会在今天的比赛中表现得如此出色。莫非他是诗歌朗诵天才?还是他做了充分准备?我想问清楚。
    黄信告诉我他也很惊讶,他没有想到他会赢得老师和同学们如此热烈的掌声。他在农村老家上小学一年级时,校长曾指导过他们诗歌朗诵,他表现好,还被选为诗歌班长,从此他喜欢上了诗歌。他的诗歌朗诵的好,是因为有点基础,感兴趣,也因为反复读了,尽力了。他之所以学习那么差,主要是因为来到济南后,他发现周围的伙伴都很棒,感觉矮人一截,为此他很自卑,再加上他妈妈每天都给他布置一些额外作业,他越来越讨厌学习,上课不听课,作业也应付,结果学习越来越差,他索性破罐子破摔。他说他会永远记住这次掌声,因为它使他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他,大家的掌声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使他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从此黄信像变了个人似的,自信了,进步了,干净了,漂亮了,朋友也多了。我顺其自然,让他当我班的诗歌班长,每天早上到校后带领大家有感情的大声朗读两首诗歌,他非常高兴的接受了这个任务,而且做得非常好。在六一庆祝活动中,他朗诵了一首诗歌《母爱》,又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后来他写了一首诗,经我指导,修改如下:
老师,我想对您说
老师,是您不厌其烦
一遍又一遍给我讲题
直到我会为止
老师,是您指导我
用心思考、大胆发言
老师,是您提醒我要讲卫生
同学才开始和我一起玩
老师,是您的帮助
让我的朋友逐渐多起来
老师,是您给我机会
让我在同学面前挺起脊梁
老师,是您给我勇气
让我改变自己
老师,是您给我自信
我才一次次进步
老师,是您的爱
让我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老师,谢谢您
我会一生感谢您!
    黄信的巨大进步,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其实人类本性中最深渴求的就是赞美,越是缺少优点和自信的学生,就越需要掌声,生活中不能没有掌声,但太多了却让人麻木。适度、适时、需要的掌声才是催人奋进的“奏鸣曲”。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抓住,促使他扬起自信的风帆,然后全力以赴,丑小鸭也能变成白天鹅!
 [/SIZE]
1楼
这是什么?
2楼
谢谢您留言!您这么一问,我才意识到附件未保存成功。我昨天一下子发了很多帖子,没想到有一部分没成功。
3楼
我不知道每天发帖有数量限制,所以昨天发的一部分没成功。我是新注册的,还请您多指导。谢谢!
4楼
倾听学生的心声
[ALIGN=left][SIZE=3][B]倾听学生的心声
[/B][/SIZE]
    [SIZE=4]合班并校后,所有工作都高标准、严要求,在校的每一天我都紧张而忙碌。因此,最近我的睡眠质量相当好,我常常一躺下就能睡着,而且一觉到天亮。但是昨晚,我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下午发生的那一幕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下午第一节课的下课铃响了,我像往常一样去教室里看学生认真做眼操。眼操刚做完,一学困生就见缝插针,让我看他的错题是否改对了。我定睛一看:一个也不对。我拿起课本,耐心地给他讲解起来。不一会,小崧大声喊:“老师,有人打架!”我循声望去,又是小祥!前几天,我刚处理完他和他的同桌小鹤的事,今天他又和小昌打架,真气人!“老师,是他先动的手……”,“老师,他也打我了……”我还没来得及问,他俩就你一言我一语地争执起来。这时,上课铃响了,第二、三节都是我的课,我不能因为他俩而影响另外43个学生。我示意他俩先回到座位上消消气。小昌回去了,可小祥置若罔闻,纹丝不动。我笑着说:“既然你不想回去,那就请你站着吧。”“又不是我的错,你凭什么让我站着?”他气愤地大声问。“那你就回去坐着!”我平静地小声说。他还是不回去,我没再理他。
    注视着下面的44位学生,我伸出双手,用力一拍,只听“啪!”的一声。我问:“你们会做这个动作吗?”“会。”44位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那就做一下,比一比谁拍得最响。”我轻轻地说。“啪!啪!啪!……”顿时,班里响亮的击掌声此起彼伏。等他们陆续安静下来,我笑问:“谁能说说刚才拍手时的感受?”“刚才拍手的时候我用力太大,我的左手和右手都很疼。”一学生回答。几乎所有拍手的学生都有同感。我趁热打铁,伸出右手举在半空,问:“一只手会响吗?”“当然不会!”一学生脱口而出。“那一只手想找事,另一只手一直躲,还响吗?”我边做手势边问。“也不会。”学生纷纷说。我因势利导、语重心长地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今天他俩打架,两个人都有错,主动攻击的错大点,被动防御的错小点。我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都能忍让一下,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心平气和,等双方都平静下来再找出最好的方法解决。这两节课我们连起来做一张测试题。”说完,我把数学试卷发了下去。
    这一会,我没理小翔,不知现在他的气消了没有。我佯装巡视学生做题往后走,走回来时,我用眼睛的余光看了他一眼。他刚才还怒气冲冲,现在却已经低下了头。他是否已经懂得一个巴掌确实拍不响?否则,他为什么会低下头了呢?我不能老让他站在那儿,我该怎么办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先调查清楚再说。我找当时在场的几名学生了解情况,他们一致认为主要怪小昌。然后我找小昌,他坦然认错。这就好办了,让小昌向小祥道歉,两人握手言和不就完了吗?“对不起,我错了,请你原谅我好吗?”小昌走近小翔,低着头说。我以为小翔会说“没关系……”,可小祥抬起头后根本不理他。此时此刻,小昌已经没有勇气再去握他的手,他不知所措。我拿起小昌的手腕去握小翔的手,他连看都不看我们一眼,拳头攥得更紧了。给他个台阶他都不下,我到底该怎样收场呢?
    我想起了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他几乎每天总要迟到,连续一个星期都是如此。为此,我找其母亲谈话。母亲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她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看白天的月亮,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第二天一早,母亲跟儿子一起去看月亮,面对眼前的景色,她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白天的月亮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这位母亲深深地打动了我。她爱孩子,但没有粗暴的责问、无情的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倾听之中,融入了对孩子的爱、宽容、耐心和激励,给孩子创设了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试想,如果这位母亲听了我的话后,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孩子打骂一顿,结果会怎样呢?我想,那颗热爱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稚嫩的心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吧?
    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表达自我的权利,当对方在愤懑、不平、悲伤、委屈中挣扎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只有倾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倾听,老师和学生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把小祥单独叫出去,小声问:“你在想什么?”他还是不说话。“小祥,我就不明白,小昌都向你道歉了,你怎么还那么大火呢?是我说错话了,还是做错事了?……”小祥渐渐地低下了头,小声说:“老师,他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好心帮他,他却反咬我一口,我真生他的气了。不过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不该和他一般见识。我不在乎他是否向我道歉,我只想向您说清楚这件事。你没等我把话说完,就说我俩都有错,我认为这样有点不公平。……”
    “哦!原来是这样啊,如果上课铃没响,我一定会等你把话说完,看在老师是迫不得已的份上,你能原谅老师吗?”他抬起头,笑了笑,说:“老师,我回去做题了。”如果他不说,我真不知道根源在哪里,要对症下药,首先就要清楚“症”在哪里,而要了解清楚就必须倾听学生的心声。我天天教育学生要倾听,倾听老师讲课,倾听学生回答问题,倾听家长教诲。可我,没有倾听他把话说完,就一概而论,确实有点不妥。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就说,人与人之间谈话的时候,要留80%的时间倾听。《中国词语全库》是这样解释“倾听”一词的:弯下身子,认真地,全神贯注地听。为什么是倾听,不是听?原因很简单,端正了自己的态度,怀有一种谦虚谨慎的平静心态,才能真正把别人的话听进耳朵里,记在脑海里。倾听大海的呼唤,你明白了浪花盛开的壮观;倾听高山的召唤,你清楚了松树撑起的雄伟;倾听蓝天的呼喊,你知道了雄鹰翱翔的空旷。于是,由物推及人,你渐渐地领悟到学会倾听的奥妙。学会倾听,可以补己之短,充己之识,识己之弱,清己之杂音;学会倾听,干戈化为玉帛,劲敌化为执友;学会倾听,就是当生活的“拦路虎”降临时,你也不会畏惧退缩,当人生陷入艰难的棋局时,你也不会举棋不定;学会倾听,就算命运忽然刮起一阵风沙,甚于洪水猛兽,你也能临危不乱,从容不迫,谈笑风生;……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的 “听”对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从今天起,我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如果我能微笑着弯下身子,心平气和地、目光清澈地注视着学生,认真地、全神贯注地听,我就一定能听到心与心碰撞的清脆响声,宛若风铃。
[/ALIGN][/SIZE]
5楼
细致 全面 深入
[ALIGN=center]  [SIZE=3][B]细致 全面 深入[/B][/SIZE][/ALIGN]
 [SIZE=4]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我班的温子腾同学开始带领全班学生集体背诵这首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咦,不对啊,怎么背成了《沁园春·雪》?此前,我曾经想起过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这两首诗词,因为学生从未混淆过,我这一想法也就一闪而过,稍纵即逝。可关键时刻,领导来检查了,为什么会背错了呢?难道是因为我站在了教室的最后面,学生看不到我,他们看到的都是领导,高度紧张所致?不行,我要像平常上课一样,站在前面,和他们一起背诵毛主席诗词,我要给他们壮胆。只要我不紧张,他们就不会紧张了。”我边想边往前走,不时微笑着用眼睛和每一位学生交流。学生也意识到背错了,片刻紧张过后,我们都镇静了很多,我们师生一起从头开始背诵这首诗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在我们集体背诵完《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和《沁园春·雪》这3首诗词后,周主任问:“除了学校规定的必背的这5首诗词,你们还会背诵毛主席的哪些诗词?”全班学生一个回答的也没有,我小声提醒温子腾,《七律·长征》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于是,我们又一起集体背诵了这两首诗。等周主任再问时,全班学生还是鸦雀无声,我确实不知道了。等到检查个人背诵时,我才忽然意识到,平时我只注重了集体背诵的效果,忘了指导个人背诵,没办法,顺其自然吧。周主任让我们班背得最好的一名学生背诵,而且背最拿手的一首,全班学生一致推荐温子腾同学,他就背了一首《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诗词的最后一句是:“当惊世界殊”,他背成了“当今世界殊”。我们平时听到的都是当今世界如何如何,更何况“jing”和“jin”不仔细听,是听不出来的,学生背错也在情理之中,都怪我平常工作不够细致,没发现,没纠正。最出色的学生都会背错,其他学生可想而知。他一背完,唐校长就笑着说:“是‘惊’,不是‘今’。”我们微笑点头致谢。领导检查完我们班,将要走时,学生起立,一起说:“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领导刚走,班长李俊瑛就说:“我们还会背《卜算子·咏梅》,我们语文课本上学过。”其他同学也纷纷这么说。“刚才领导都在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多背一首,加5分呢。怎么办呢?”我问他们,“老师,我在门口等着,等领导一从五年级六班出来,我就给他们说。”李俊瑛说。没办法,为了班级荣誉,也只好如此。后来,我看见李俊瑛告诉唐校长时,唐校长笑着说:“好,我知道了。”我还听见她问李俊瑛是哪个班的。太好了,加上了!
    检查结束后,我松了一口气,我回忆着其中的每一个细节。一看到领导来,我就微笑着开门迎接,学生全体起立,向老师问好。温子腾个人背诵完《水调歌头·游泳》后,我忘了为他鼓掌,学生也忘了。人类本性中最深渴求的就是赞美。为了欣赏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及时赞赏,我还曾经写过一篇教育随笔《掌声响起来》。这一次,学生的掌声没有响起来,主要是因为我没带头。生活中不能没有掌声,适度、适时、需要的掌声是催人奋进的“奏鸣曲”。我要以此为鉴,不失时机地指引学生及时为他人喝彩。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我提前问问语文老师鲁老师或学生,也不至于会落下《卜算子·咏梅》吧?
    这次检查组的领导一共检查了二、三、四、五年级的23个班,王校长在总结工作时,重点表扬了几个班,其中有我班。他夸我班背诵得声情并茂,很有气势。这得益于我让学生看毛主席诗词诵读视频,边看边背,如身临其境。可惜,我班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是刘娜老师的三年级三班,下周,我校所有的班主任老师都要去欣赏刘老师的班背诵毛主席诗词。刘老师和我一样,也是从网上下载的毛泽东诗词诵读视频,但不一样的是,检查时我没用,她用了。她比我成功,就是因为她的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全面、更深入。
    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做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细致、全面、深入。细致,细密、精致;全面,完整、周密;深入,深刻、透彻。考虑不细致,就会漏洞百出;考虑不全面,就会顾此失彼;考虑不深入,就会事倍功半。
 
[/SIZ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000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