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透视“县中现象”

0楼
[B]专家:高考制度是催生"县中模式"的根源[/B]
 
    2005年08月09日09:23  
 
   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余秀兰教授:南京市29中的校长曾经跟我抱怨说,十三中弄得大家觉都睡不好。十三中最早搞“县中模式”,如果他们能够取得效果的话,那么其他学校肯定要跟进,在这样一个竞争的环境里,只要有人突破了共同的底线,大家就只能跟进。

  问题的关键还是高考制度,还有,好的大学永远是一种稀缺资源,而中国的人口基数又那么大,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竞争,中国的竞争尤其激烈。学校、学生和家长都没有办法,身处此处,身不由己。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如果进不了大学的门槛,就意味着机会的丧失。而社会对于学校的评价还是高考。

  我知道南京大学的很多老师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县中读书,有的母亲干脆放弃工作,跟着孩子去照顾他,为了什么?都是为了让孩子上清华、北大嘛。

  最终如何解决这样一个难题呢?很难,因为涉及到的问题太多,顾此失彼,只能通过不断摸索,找到一个益处最多、代价最小的方案,但最好的方案永远只是一个理想,改革会一直进行。

  《江南时报》 (2005年08月09日 第四版)  
1楼
[B]县中现象:迷茫在素质教育路上[/B]  
 
    2005年11月02日07:24   来源:中国教育报    

  县中,一个承载着许多农村孩子梦想的地方,一个由农村走向城市的“黄金通道”。如今,县中在创造了更多“辉煌”的同时正在遭受更多的质疑:为什么它沉迷于应试的圈子里难以自拔?为什么它不能在县域教育中成为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

  县中新的使命在哪?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下,县中的发展轨迹需要重新调整。  

  [B]【来自专家的声音】县中要带动县域教育发展 东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袁桂林[/B]

  县中已经凝聚了巨大的优质教育资源,需要我们因势利导,以更加高远的战略眼光和勇气,建立县中能量释放鼓励机制,将县中办成开放性的辐射作用更强的学校,带动县域教育发展。

  县域农村教育仍然占我国基础教育规模六成左右,因此,县域的素质教育发展方向和命运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大局。用素质教育基本思想指导县域教育发展战略时,其基本要求之一是对县域所有中小学校学生实施平等的高质量的教育。然而,目前我国县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县重点中学与乡(镇)一般学校,特别是村级学校之间的反差十分强烈。

  如何看待县中对县域素质教育推行和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呢?第一,县中发展改变了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的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基本体现为大中城市与县域教育在获得教育资源方面的不均衡。90年代以来,在国家重点中学政策放宽以后,在社会需求的刺激下,县级政府一般都希望办出了一两所好的中学,县中与大中城市里好的学校差距缩小了,甚至还有一批县中硬件水平和教师队伍水平超过了城市重点中学。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为县域内的不均衡,即县中与其他学校的不均衡。县中现象折射的问题成了县域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发展均衡与否的关键。

  第二,县中发展不是目的,凝聚精华,为的是释放能量。各地县级领导为什么相继做出建设县中的决策呢?据我们调查,一方面从全县父老乡亲的利益着想,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留住人才的考虑。辽宁省某县教育局局长讲“如果我们县不建一两所重点高中,优秀教师就留不住,就会被大城市或者沿海发达地区吸引过去,那我们与城市的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黑龙江省一位教育界领导说,“建好一批示范性重点中学,吸引大学毕业生来,我们教师队伍建设才有保障。”可见县中发展不是仅仅为了发展县中自己,而是一种聚集优质教育资源的手段。县中发展起来之后,有些县中通过对口支援,接收乡(镇)教师进修,开发网络课程等方式,对县域素质教育发展起到了一定辐射作用。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实施以后,县中作为县域教育窗口的作用更加明显。如同经济发展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县域教育选择重点突破战略,从发展县中开始也是历史的必然。县中已经凝聚了巨大的优质教育资源,需要我们因势利导,以更加高远的战略眼光和勇气,建立县中能量释放鼓励机制,将县中办成开放性的辐射作用更强的学校,带动县域教育发展。

  第三,县中的“应试教育成就”对县域教育有负面影响。县中的发展在给县域农村家长和学生带来了希望的同时,县中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采取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以及一切为了分数的做法,与教育基本规律相违背,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县域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县中是县域教育的样板学校,其培养模式必然直接影响县域其他中小学校。对此,应该通过学校素质教育评估、学校素质教育执法检查等方式加以矫正和制止。防止县中以牺牲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谐发展为代价,仅仅关注单向度的应试能力,拼时间拼体力的培养模式。

  总之,县中给县域素质教育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都是巨大的。素质教育实施难的问题不是认识层面的问题,关键是有关教育制度要重建。趋利避害,解决制度层面问题要先行一步。因为,所有制度规定都是一种思想意识的推行,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其实是制度规定好了的,是建立在一定操作准则之上的。例如,中考高考制度、校际评比制度、教师制度等相关的制度决定了必然要求“应试教育”。

  在此我们侧重谈谈教师制度中教师编制问题对县域素质教育的影响。现行县域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受制于教师编制,不利于素质教育开展。教师编制标准主要根据中央和省级政府颁布的文件,根据2001年事业发展的基数确定的。其特点是仅仅考虑了生师比一个纬度,缺乏素质教育理念,缺乏城乡均衡发展导向,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数普遍少于城市。

  我们建议,教师编制要服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校为单位核定。除了考虑生师比之外,还要考虑学科门类齐全、任课门数师比、周课时师比等,规模小的学校还要考虑年级师比,不能提倡非中考高考科目代课化,也不能不考虑控制教师上课的周课时数,给教师学习、进修、备课的必要时间。与“应试教育”相匹配的各种规章制度逐一废除,素质教育才可能落到实处。
 
    [B]【来自教师的声音】面对应试,我败下阵来 山东 赵安宁[/B]

  没想到班主任对这事意见很大,他反复向我强调做这种事与高考无关,与高考无关的事就要尽量少做最好不做。  

  5年前,我从师大中文系毕业,回到家乡一中。“学成归来”的我当时可以说是踌躇满志,我一定要让自己的学生三年下来知识扎实视野宽阔,千万别再像我初到大学时只知道课本,很多东西都要回头恶补。

  回到母校我才发现,学校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时间依旧抓得很紧:学校四周休息一次,国庆节、“五一”只有一天假。当时我想,学校虽然抓得很紧,在自己的课堂推行点素质教育总可以吧。于是我打算组织一次演讲比赛,一来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一下,二来也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为此我设计了相当周密的活动计划。我把活动计划交代给所带几个班级的班长,让他们去组织发动。

  谁知一个星期后,前来报名的寥寥无几!我很疑惑,于是召集班长们询问原因,开始他们谁也不言语。追问之下,一位班长才支支吾吾地说,很多同学怕参加活动耽误时间、影响成绩,有位同学还说搞演讲还不如让大家多做套题。我有些哭笑不得,决定到每个班上做工作。谁知我的“谆谆教导”刚做完,更大的压力就来了,学校有关领导找我谈话。记得当时他这样说,你看学生的时间已经这样紧了,再拿出时间搞这些东西不太合适,你也知道期末考试不太远了,全县排名下降了谁都不好看!没办法,我只好打消这个想法。

  大点的活动不让搞,慢慢的搞点渗透总可以吧。高二上学期,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课下看一本名著,要求两周后每个同学都要在课堂上谈谈感想。而让我始料不及的是,不到一个星期,许多同学跑来向我抱怨,他们手中的名著不是被班主任就是被家长没收了。我跑到班主任那里据理力争,没想到班主任对这事意见很大,他反复向我强调做这种事与高考无关,与高考无关的事就要尽量少做最好不做,他说已经有不少家长来学校找他反映了。当时我真得被气得哑口无言。

  在这里待的久了,我发觉学生在学校眼里就是“考试的机器,夺分的工具”。甚至有一次学校领导公开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讲与高考有关的内容,与高考无关的一概不准讲。到这时我才发现,在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的学校里进行素质教育实在太难了。

  在我们学校,对高三老师的评价基本上是以本科升学率来量化的。这个量化和老师的奖金、评优、晋级等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决定老师的一切。而搞一些活动、组织兴趣小组什么的,学校不会给你量化,由于没有量化也就与奖金、评优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也不算课时费。许多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进行素质教育的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很多人慢慢发现折腾来折腾去还不如全心全意“教书”划算。

  如今的我应该说被学校浓厚的应试氛围同化了,刚刚带过一届高三,今年又做上了高三的班主任。我现在每天早晨5点就去监督早读,晚上10点多才能回家。如今我的任务主要有两个:教好自己的课程带领学生拿高分,另一个就是要在学生们不乐意学习的时候随时出现。现在每当发现学生在教室里看课外书,我会和很多班主任一样,没收!虽然我的心里很不安。

  这几年学校升学搞得不错,县里很满意,大量的投入都给了学校。塑胶操场、计算机教室等设施纷纷到位。但是,许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常常只是摆设,领导们来检查了装装样子,平时极少对学生们开放。即使开放了,学生们也没有时间去,大量的题都在他们面前压着呢。面对日渐现代的校园,我总有一种感慨,很多现代化的东西对我们而言实在是一种浪费,我们的教育模式不需要它。

  [B]【来自学生的声音】我总觉得比别人少了许多 北京大学 王小雅[/B]

  如果当时学校不是让我们一再沉浸在题海中,如果当时学校也搞一下素质教育,如果……

  我是一名来自河南一个很偏辟县城的女生,刚进北大,当我看到同宿舍的女孩活跃在各个社团,甚至担任着数种部长时;当我看到校园里不时可见的操着一口标准美式英语与老外谈笑风生的同龄人时;当我偶然看到同班同学的简历上数种比赛各项测试成绩斐然并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时,心中的伤痛与遗憾不言自明。这种伤痛和遗憾与自己的能力有关,同样是北大学子,我总感觉自己比别人少了许多东西。

  应当说这是县中教育给我带来的一种悲哀吧。我想如果当时学校不是让我们一再沉浸在题海中,如果当时学校也搞一下素质教育,如果……我想,情况可能会好很多……

  还清晰记得一位高中同学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踏进这个校门就感觉压抑甚至呼吸困难。当时她站在母校还算雄伟的大门前,满脸的痛苦与无奈。在我们学校,从高一开始,每周6天半的课程,每天至少14个小时在教室里度过,娱乐活动几乎没有。学习、成绩、高考、班主任,这些字眼就像紧箍咒一样扣在我们的脑袋上。在这个巨大的牢笼里我们度日如年,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后来慢慢麻木,再到后来就是屈服。记得高二时赶上学校三年一度的校艺术节,学校允许我们可以自由活动三天,欣赏节目。那情形真叫普天同庆。记得当时最出彩的一个节目——一位高一女生的古筝独奏,她一袭白裙,盈盈笑语中,乐曲飞扬,无数男生仿佛像第一次看到UFO那么稀罕,那时我想,学校这类人才缺乏到这种地步真的让人很可悲!

  我想我是无法站在公正而客观的角度来评价县中的弊端的,毕竟我还是一个受益者。高中,这人生最宝贵最美好的青春时代,就抹杀在县中这样的阴影统治下,想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公平而痛苦的。像我们,一进入学校就因学习成绩被人为地划分为三六九等,本身就是一种心理上的摧残。在县中,学习成绩优劣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你在物质和生活上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好学生或者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或者木讷呆滞,埋头书本,不通时世;坏学生或者破罐子破摔,在校外胡混打架滋事,或者索性退学了事;再有一部分中不溜的呢,就自求多福了,他们很多时候也是被老师忽视的一群人。

  对于学校而言,一切只为升学率。班级评比、教师的职称与福利甚至担当班主任的资格都与学生的成绩挂钩。在这种大形势下,所有与学习没有干系的活动都是歪门邪道,全校齐心协力上下一心朝分看。直接的结果就是造成学校整体氛围沉重,老师灰头土脸、学生疲于奔命,当然,这种紧张的高考竞争也造成老师之间关系紧张,很多优秀老师就是受不了这种空气,纷纷外流。

  我真希望母校能有一些改变,尽量拿出一些时间、一些精力,让学生在苦读之外能学到一些其它的东西,更加健康地成长。

  [B]【来自教育管理者的声音】举全县之力建县中不应提倡 某省教育厅 张平[/B]

  应当说县中的成绩很大,问题也很多,比如它的应试教育搞得很凶,但是我现在非常关注有些县举全县之力大搞县中的行为,这种行为占用了县里的大量教育投入,人为地加大了县内教育本来就存在的不均衡,值得警惕!

  县中最近十年发展非常迅猛,面貌变化很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县里把县中当成政绩工程来抓。这几年,许多县中都实施了搬家战略,到县城外部新建校区。这种搬家成本是非常高的,少则几千万,多的甚至不下一两亿,虽然县政府也没有能力全包全揽,但政策给的很足,通过行政手段大力降低征地成本,税收优惠甚至各种补贴都投给了县中。县中一直就是县里的“亲儿子”,在某县一位非县中校长就这样向我抱怨,县里给一中征地一征就是三百亩,而他们学校几十亩地也别想拿到。他说现在一中是有地有钱,与他们的差距是直线拉大。

  县中的建设主要还是靠学校收费外加银行贷款循环发展。县里对县中投入的绝对额算不上大,但是它所占的比例很高,毕竟很多县的教育经费相当少,每年也就是几百万。有些县,县中要花掉所有经费的百分之二三十。县里学校正常经费差别还不是特别大,但差别主要体现在项目上,县中往往是很多项目的第一人选,而占绝大数量的其它学校往往一年下来什么也没有。

  强者愈强,弱者无法赶超,这种非正常的扶持策略正在扩大县内的教育裂痕。在这种条件下,倡导以平稳的心态推进素质教育变得很难操作,县中成为升学保障,其它中学为了自己的生源不被大量卷走必然会卯起劲来抓升学,当然这也会大大刺激初中校大抓县中升学率。这些都压缩了素质教育的生存空间。

  [B]【来自教育管理者的声音】县中求新需要相关配套 湖南省衡东县教育局 董跃荣[/B]

  县中现象的可怕之处就是它搞应试教育已经很成熟,要想把它逐步引导到素质教育上来,有很多的问题必须解决。

  我认为在县中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承认一个客观现实,那就是应试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相当完备。老师是一讲就会、学校一抓就灵,让大家把熟悉的东西马上扔掉,有一定难度。推进素质教育要允许失败,如果动不动就把还在摸索当中的校长拿下去,以后谁还敢摸索?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解决,素质教育究竟该怎么评价?老师、学校积极推进搞素质教育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怎样来衡量这种提高?所以必须创新评价体系,并且这个评价体系要放到社会,形成共识,要有群众基础,只有这样才好把握。第三,相关部门要抓规范性办学。要监督学校把与素质教育相关的课程开齐、开足、开好,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具体教育过程当中。相关领导部门不但要抓教学,而且要突出德育,同时鼓励学校多开展活动,以活动来改变沉闷的学习局面。

  第四,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加大投入。要加大对学校管理人员、教师的培训,促使他们转变观念,尽快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实施队伍。同时,教师配备创新,现在县中的老师结构很不合理,教师队伍是应试化的,应当按照素质教育要求配齐教师,这非常需要县政府增加指标。当然,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学校、评价学校。毕竟,家长是一个原动力,如何引导他们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B]【来自读者的声音】要解开升学这个结[/B]

  河南省新乡市傅德海—— 从理论上讲,素质教育与升学率是不矛盾的,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提高了,升学率应该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的升学不是从全面素质衡量的,是以考分为衡量标准的,而高分总是少数人能拿得,所以,升学率什么时候都是少数人的事。一个学校,谁不多在少数学生身上下功夫,谁的升学率肯定上不去,除非他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择优来的好学生。

  我以为,要破解推进素质教育这个难题,关键在解开素质教育与升学率的矛盾这个结。那就是,升学率的衡量标准不只是分数一个标准,而是学生的全面素质。否则素质教育就难以推开。

  湖北省房县潘必方—— 我认为,素质教育实施难的症结在于中考、高考试题偏难,或者说根子在于中高考的指挥棒指错了方向。如果中高考难度不降低,留给素质教育的空间就不会增加,推进素质教育仍然举步维艰。

  不少时候高考题让重点高中的老师看了都直摇头,叫学生怎么考?高考难度降不下来,中考也得跟着跑,题目出简单了高中不满意,认为没有起到选拔的作用。考试的难度降不下来,老师就得拔高教学难度,就得实行题海战术、重复训练、强化训练,学生的负担就无法减轻。如果考试再漫无边际的拔高,学校哪有时间和精力搞素质教育。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