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之“请把你的孩子带回家去!”

6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艾岚[/U]发表的内容:[/B]

                       如何惩罚才有效?
    读了张志昭老师的案例:请把你的孩子带回家去!让我想起了早在2003年,周弘老师和孙云晓老师关于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的一场辩论。
    其实,这两种教育都...[/QUOTE]
艾岚老师总是想得那么全面,佩服!
7楼
[P][ALIGN=center][COLOR=#0909f7][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SIZE][/FACE][SIZE=14pt][/SIZE][/COLOR][/ALIGN][/P][P][COLOR=#0909f7][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读完张老师的“请把你的孩子带回家”这一案例时,我心潮澎湃,因为我也曾经这样做过,现在回想这一做法并不是高明之举,而是百般无奈才出此下策。在教学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不写作业、逃学上网、撒谎欺骗等现象,对待这样的问题应怎样解决呢?下面我结合我这一假期读的一本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SIZE][/FACE][SIZE=14pt][/SIZE][/COLOR][/P][P][COLOR=#0909f7][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一、暴躁——冷静[/SIZE][/FACE][SIZE=14pt][/SIZE][/B][/COLOR][/P][P][COLOR=#0909f7][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在教学中像小磊这样不交作业、逃学打游戏或者上网的也大有人在,这样的学生经常给我们惹麻烦,每当听到他们的名字时,气就不打一处来,往往是暴躁,失控,这样只会让结果越来越糟。案例中张老师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采取冷静处理的方式,“请把小磊带回家去吧”看似好像是放弃,是撒手不管,是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实际上是先把事情放一放,在静观其变。[/SIZE][/FACE][SIZE=14pt][/SIZE][/COLOR][/P][P][COLOR=#0909f7][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二、冷漠——关爱[/SIZE][/FACE][SIZE=14pt][/SIZE][/B][/COLOR][/P][P][COLOR=#0909f7][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该怎样对待小磊类的学生呢?“请把小磊带回家去吧”,让我们听来感觉很冷漠,很无情,其实是在关爱学生,张老师并没有让家长把孩子带回家就万事大吉,而是让小磊在家好[COLOR=#0000ff]好反思,“[COLOR=black]好好想想,还读不读书?想通了,想明白了,亲自给我打电话!”,这样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想好了跟老师谈了就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SIZE][/FACE]因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生应更多的是关爱,用爱滋润他们的心田,我们不仅要爱,还要爱的有智慧,有艺术。[/COLOR][/COLOR][SIZE=14pt][/SIZE][/COLOR][/P][P][COLOR=#0909f7][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三、赏识——惩罚[/SIZE][/FACE][SIZE=14pt][/SIZE][/B][/COLOR][/P][P][COLOR=#0909f7][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目前,教育部门一味的要求老师要学会赏识,要学会鼓励,多表扬孩子的优点等等,孩子犯错误了不敢说,不敢惹,致使有的孩子目无王法。其实,我们不反对赏识教育,我们还要继续实施赏识教育,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出色。但是,在赏识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的另一个“尚方宝剑”——惩罚。[/SIZE][/FACE][SIZE=14pt][/SIZE][/COLOR][/P][P][COLOR=#0909f7][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更是不科学的教育!真正的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罚。惩罚是严格教育的方式之一。合理的惩罚教育能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学会明辨是非,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关键是我们在实施惩罚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SIZE][/FACE][SIZE=14pt][/SIZE][/COLOR][/P][P][COLOR=#0909f7][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第一,惩罚要有理有据。惩罚不能滥用,惩罚要针对某种行为而不是针对某个人,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惩罚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心服口服。[/SIZE][/FACE][SIZE=14pt][/SIZE][/COLOR][/P][P][COLOR=#0909f7][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第二,惩罚要有针对性[/SIZE][/FAC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老师在惩罚学生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惩罚是“理所当然”而不是老师一时的发泄。[/SIZE][/FACE][SIZE=14pt][/SIZE][/FACE][/P][P][COLOR=#0909f7][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第三,惩罚要适度[/SIZE][/FAC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老师在实施惩罚教育时要掌握一定的分寸,掌握一定的火候。[/SIZE][/FACE][SIZE=14pt][/SIZE][/FACE][/P][P][COLOR=#0909f7][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第四,惩罚要因人而异[/SIZE][/FAC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由于孩子的个性不同,问题的性质不同,轻重程度不同,我们惩罚就不能搞一刀切。像案例中的小磊实际上是一个性格很绵软的孩子,在老师知道他多次不交作业并准备收拾他一把时,[COLOR=black]他仿佛知道自己错了,眼泪装满眼眶。当老师打电话他让家长把他带回家时,他并没有跟老师蹦,而是乖乖的回家反省。[/SIZE][/FACE]如果他性格刚烈,老师也采取这样的方法,结局会很难堪的。[/COLOR][SIZE=14pt][/SIZE][/FACE][/P][P][COLOR=#0909f7][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四、移交家长——沟通家长[/SIZE][/FACE][SIZE=14pt][/SIZE][/B][/COLOR][/P][P][COLOR=#0909f7][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在我们看来,小磊多次不交作业,张老师多次隐忍,有没有对小磊进行细致的谈话,了解他为什么不交作业?有没有跟家长商量,怎样让家长配合老师进行教育呢?如果没有这些工作,仅仅是给家长打个电话让家长去找孩子,让家长把孩子带回家。从案例中看出,小磊的家长很配合学校的教育。如果设想小磊的家长很粗暴、很野蛮,当老师要家长把孩子带回家时,他如果反问我们“我把孩子带回家,要你们这些老师干什么?”我们将怎样面对呢?[/SIZE][/FACE][SIZE=14pt][/SIZE][/COLOR][/P][P][COLOR=#0909f7][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因此,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学生交给家长,而是需要与家长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家长达成协作的关系,共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沐浴着阳光和微笑,快乐的学习与生活。[/SIZE][/FACE][/COLOR][/P][P][COLOR=#0909f7][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SIZE][/FACE][/COLOR] [/P][P][COLOR=#0909f7][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                        山东省博兴第一中学  王云华[/SIZE][/FACE][SIZE=14pt][/SIZE][/COLOR][/P]
8楼
不要轻易亮出底牌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实验中学  陈涛

学生难管,伤透了教师的心,于是教师便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使出最后一招将――学生赶出学校。其实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教师都是一个失败者。面对难管的学生,班主任千万不要随便亮出自己的底牌。

无论学生如何难管,如果班主任始终有自己的办法,那么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永远是一个主导者。面对难管的学生,其实教师拥有很多张牌:冷处理、交谈、批评、惩诫等等,都是我们屡试不爽的好招,对待不同的学生,我们会使用不同的招数,甚至吓唬、处分这些看起来并不聪明的招数,也可以收到奇效。无论如何,教育本身就需要教师有极大的耐心,有宽厚待生的肚量,无论怎样的错误,我们都需要宽容与理解,也只有这份冷静与从容,才能让我们寻找到解决之道与解救之策。也正是这样一个原因,一个招数越多的班主任,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越多,他所遇到的困难也就越少,学生对他的敬畏也就越大。反之,没有多少招数的班主任,往往会在遇到困难后束手无策,出现的问题也就越棘手,最后产生的后果也最为严重。有时候,教育就是与学生的斗智斗勇,只要我们手握一张底牌,就已然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我们还担心什么呢?用一颗洞察世事的心态来面对学生的小错误,那又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呢?而你需要做的便是时刻提醒自己:孩子还没有调皮到我动用最后一张牌的时候。实际上也如此,打架、闹事这些不都是所有孩子都曾犯过的错吗?这些都不致于使我们走向一种极端的教育之中来。

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也显得急功近利。有些班主任往往急切了解学生最害怕什么,在学生犯错后以此作为要挟。有些班主任往往揪住学生的小错不放,在学生再次犯错后新旧账一起算。这些作法虽然短期有效,长期来看却后果严重,而教育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本身就需要天长日久的关注。那些要挟不放的作法往往到了最后便失去了它的作用,而到那时,急功近利产生的恶果往往需要我们自己来品尝。对于一个班主任而言,教育的方式方法千千万万,但底牌却无非是打骂、请家长、开除这样的手段罢了,而一旦这些成为屡试不爽的手段时,也就意味着班主任教育的失败,学生们往往会看穿班主任,往往会认为这些的教师是没有能力的,往往会以一种逆反的冲突作为教育的终结,而这,正是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败。其实在我们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请家长是经常做的,诚然,家校交流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手段,但学生往往最反感的便是犯错误后便请家长。时间长了之后,当家长对于学生的压力不再强大的时候,学生的逆反心理便会百十倍地爆发出来。不要轻易打出家长这张底牌,也是考验班主任教育智慧的关键所在。或者说如何正确地利用家长来教育学生,也考验着教师的智慧。

对于班主任而言,不要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也就意味着不要轻易把学生推给家长推向社会。教育有最后的底线需要守护,学生也有最后的尊严来守护,而一旦这样的底线被突破时,也就意味着我们教育的完全失败。对于屡次犯错的学生而言,只要我们不亮出自己的底牌,我们便有无穷的方法来教育他们感化他们,而一旦这些方法成功一次,此前千百次的失败也就值得了。而一旦我们的最后的底牌被亮出来时,教师也往往失去了对学生的主导,产生的后果往往也是很严重的,这样的后果,既是对学生的伤害,也是对我们教育失当的惩罚。这就需要我们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

邮编:434100
邮箱:xuefeiwuhen@163.com
9楼
思考中
10楼
惩罚也是一门艺术呀!
11楼
思考,支持!恳请指导!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