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之友小学版第11期案例评析《“校园如厕”攻坚记》火热征稿了!!!

0楼
[SIZE=4]大家真有智慧与主见,学习了,我感觉大家用稍大的中号字体跟帖看起来较轻松、舒服[/SIZE][EM33][EM08]
1楼
[P][SIZE=4]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学会慢等花开[/SIZE][/P][P][SIZE=4]        孩子因为“洁癖”而抗拒上学校的厕所,负责任的班主任想尽了办法,从家校沟通,到个别谈话,到开主题班会讨论憋尿对健康的危害,到请年轻的老师陪孩子去上厕所,再到把“课下及时上厕所”写进小组评定细则,“小组成员硬拉着吴波去厕所,有时候甚至着急到动拳脚”,“妈妈也一改往日的迁就随和,对他的埋怨充耳不闻”,最终,“孩子在同学们的簇拥下,走进了厕所……”[/SIZE][/P][P][SIZE=4]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过度关注吴波憋尿的行为,强调孩子的错误,让之成为大众的焦点,使事情越来越难解决。吴波刚开始有憋尿的行为应该是家庭的原因造成的,由于家长没有好好引导孩子去适应外界的生活,导致他形成了不良习惯,以致到校后也不能适应变化的集体生活,出现拉尿在身上的情况。后来由于班主任过度关注其憋尿的行为,使他的憋尿行为成为了心理问题,他害怕、担心、烦躁、苦闷、不敢面对、、、、、、其次没有让孩子自身来解决问题,忽视孩子自身的潜力,用的都是外力而已。最后使用冷暴力使孩子屈服,让大家疏远他,使之孤立,虽然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SIZE][/P][P][SIZE=4]        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指不是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它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可以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胆小、自卑、无安全感等都是冷暴力留下的后遗症,影响孩子日后的发展与人际交往,也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疾病,会让他觉得自己不好。文中的吴波虽然一时改变了憋尿的行为,老师似乎胜利了,但是这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对他的人生是有很大影响的,甚至有心理阴影,或者他以后就会在性格上有胆小、自卑的表现,或者长大后很容易自暴自弃。那么,如果遇到类似的案例我们该如何处理较好呢?[/SIZE][/P][P][SIZE=4]一、如果看到吴波把尿拉在身上,可以这样说:“孩子,尿拉在身上不舒服吧?为什么会这样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然后给予他关爱,抱抱他,亲亲他,孩子在犯错时最想得到的就是安慰,当他开始说话,静听他说,可以告诉他现在不是在家里,要学会变化适应学校生活哦,只要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办法,他一定会努力去做,老师给予适当的肯定就可以,给他一段时间改正,不要急促,慢慢等待变化,无须张扬与过度担心。[/SIZE][/P][P][SIZE=4]二、教师也可尝试与孩子创设一个情境,闭上我们的双眼,让我们为自己的身体清理一下卫生,哦,小便臭臭要放出去,大便臭臭不能留,而且小便与大便都有它们的家呢?它们想回家就像小朋友们想回家一样,好的,就让我们到厕所里去把它们放“回家”吧!孩子听了肯定会很开心。发现孩子有进步就及时正面表扬,也可在班上表扬他很能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SIZE][/P][P][SIZE=4]三、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让其在家配合学校教育,向其说明引导孩子适应学校与外界生活的重要性,请家长少关注孩子的不良行为,多让孩子自己想出解决办法,比如在外面要上厕所,家长不要纵容与帮助孩子完成“洁癖”行为,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正确解决问题,并且多多鼓励他。[/SIZE][/P][P][SIZE=4]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采取科学的方法慢慢地等待花开,不能性急。[/SIZE][/P][P][SIZE=4]湘邵阳市北塔区高撑小学陈丽舫 422000[/SIZE][/P][P] [/P]
2楼
[P][EM43][SIZE=4][b]发表一点看法而已,请大家多多指导,也请高手们多发言,我们好学习学习[/b]。[/SIZE][EM35][SIZE=4][B]案例评析很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B][/SIZE][/P]
3楼
[P][LINE-HEIGHT=25.0p][ALIGN=center][SIZE=12pt]儿童的坏习惯多以“冷处理”为好[/SIZE][SIZE=12][/SIZE][/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ALIGN=center][SIZE=12pt]——我对《“校园如厕”攻坚记》的一点看法[/SIZE][SIZE=12][/SIZE][/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ALIGN=center][SIZE=12pt]河南省新蔡县月亮湾小学[/SIZE][SIZE=12]    [/SIZE][SIZE=12pt]冷红光[/SIZE][SIZE=12][/SIZE][/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2pt]看完《“校园如厕”攻坚记》这个案例之后,我第一时间分享给了身边的同事。一位年轻妈妈说在她女儿在两、三岁时一家人出去玩,需要到公共厕所的时候,因为女儿嫌里面太臭而迟迟不愿进去。妈妈告诉她:“厕所就是供人拉臭的地方,公共厕所来方便的人多,有时又不经常打扫,肯定没有自己家里的干净。其他小朋友不嫌脏,我们也应该这样。如果尿裤子了那就更臭、更脏了。”刚上幼儿园时也出现过嫌卫生间里有异味不愿进去方便,回家向妈妈诉苦,妈妈也是耐心地向她解释。现在她已经在大班了,完全能够适应外面的卫生间了。我想,如果妈妈当时顺从她,很可能又多出一个“吴波”来。或者简单的责怪一顿,即使她进去了,在心理上也会一直对卫生条件不好的厕所,产生抵触心理。[/SIZE][SIZE=12][/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2pt]还有一位朋友讲她儿子在上幼儿园时也是这样,妈妈耐心解释可儿子还是不买账,最后他们达成了一个意见,小便时在学校解决,大便回家上卫生间。有一次还没有放学他竟然吵着要回家,一直闹到校长办公室,校长经过耐心询问他才说要回家拉臭,校长劝说无效也就同意他了。到幼儿园大班时,他也慢慢适应了外面公共卫生间,改掉了这个坏习惯。[/SIZE][SIZE=12][/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2pt]也有的人因为“胃浅”,只要一闻到厕所之处较重的异味,就会有想呕吐的感觉。或者受家里有洁癖的人的影响,也会形成这种问题。在案例中并没有提到这些,只能断定他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养成了一个坏习惯,进而形成了心理的问题,在心理上不能接受不干净的厕所。吴波的家长当发现他有这种现象的苗头时,如果能够像上面两位妈妈那样处理,事情也许不会那么糟糕。若要是因为他“不配合”老师、同学的一次次“帮助”,而判定他“自私、怪癖”未免有些武断。首先,他的“自私、怪癖”在其他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来。其次,在整个事件中他并不是不想按照老师与家长的要求做,而长期形成的习惯怎能一朝一夕改变?当他知道憋尿的危害,都不敢多喝水了。[/SIZE][SIZE=12][/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2pt]案例中的老师的确是位特别负责的班主任,对于班主任前面的做法我很赞同,但后面的做法我认为还有商量的余地。在前面部分,老师能“拉起他的小手”与学生平等交流,通过班会告诉大家憋尿的危害,让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青年教师陪厕,不断鼓励他战胜困难等,都说明这是一个优秀、有爱心的老师。可是时间不长由于青年老师的外出,造成完美计划的中断,吴波又返回到原点。班主任采取“重病还需猛药医”的方法,把“课下及时上厕所”纳入小组评定细则,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下课了小组成员“硬拉着吴波拉厕所”,有时“甚至着急到动用拳脚”。由于吴波“不合作”给小组扣分,惹的好朋友向他“投来异样眼光”,[/SIZE][SIZE=12] [/SIZE][SIZE=12pt]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的“连坐”制度。回到家妈妈也不听他的诉苦,在痛苦挣扎之后,吴波终于“一脸苦相,嘴巴上捂着口罩,在同学们的簇拥下,闷闷不乐地走进厕所[/SIZE][SIZE=12]……[/SIZE][SIZE=12pt]”[/SIZE][SIZE=12][/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2pt]我认为这时应该采取“冷处理”为好,班主任这样兴师动众的做法容易给孩子心理上造成更大阴影。首先,他有积极战胜自己的愿望。由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怎能很快改掉这个坏习惯?另外,他只是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意志力这一点就不能保证。其次,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对于自己不恰当的做法,即使有成人告知,也不能真正理解错误之处,成人的一遍遍的指出,不但不利于其改正,反而会强化了他的错误行为。对此成人应以正面引导为主,弱化负面的信息。我也同意教育孩子本该“严爱有加”,但在“严”的同时不能突出了负面信息。再者,嫌厕所脏不愿意去方便而上课尿裤子,毕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此事弄的沸沸扬扬,可曾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尿裤子在小学一年级也不算是个稀罕事。但尿裤子的同学的肯定很难为情,成人如果把事件扩大到“满城风雨”,孩子的心理上阴影会更大。小孩子不愿上卫生条件不好的厕所,也应该按正常事件处理,那毕竟是“人家的事”,你为什么横加干涉?还兴师动众地让那么多人来帮助!把“课下及时上厕所”加入班级小组评定细则,真的是大家的意见?难道不是班主任的授意?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培养儿童成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理性精神和独立判断力,这些基本素质的形成,使儿童从小养成崇拜权威和从众的性格。[/SIZE][SIZE=12][/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2pt]当然,这并不代表对此不管不问,而是少一些强制和学生不领情的关心。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开始也可以采取和吴波的班主任同样的做法。第二,当事情没能解决而青年老师中断了这份工作后,不会把班级评比细则加上这一项。因为这很明显是针对吴波同学,我只会选派吴波要好的朋友提醒他下课要上厕所,他真不去也不要勉强,由此而让他多尿几次裤子有何妨!让他吃吃其中的苦头,这正是对他错误行为的最好的惩罚,也是儿童成长过程当中需要经历的,成人事事为什么总喜欢替儿童代劳呢?当然,这样做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好的影响,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自己想要的效果。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给他心理上的疏导,缓解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要让他明白爱干净是孩子爱美的一种表现,也是人之本性,但过度了就成了坏习惯。老师、同学和妈妈多关心、理解他的苦衷,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使他在心理上能够接受大家的帮助。特别是在他能够和“小郑老师”或同学一起走进厕所,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在其他学生拉上他上厕所失败时,也不必责怪和不悦。[/SIZE][SIZE=12][/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2pt]人是丰富多彩的,小男孩不愿在“不卫生”的的厕所方便,虽然这样的事件发生的不多,但是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种情况。当儿童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时,作为老师与家长要正确看待、冷静处理,那种一发现问题就不断、不分场合的指正,让儿童周围所有的人都参与到其中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办法。[/SIZE][SIZE=12][/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2] [/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2] [/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2]  [/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2pt]姓名:冷红光[/SIZE][SIZE=12][/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2pt]地址:河南省新蔡县月亮湾小学[/SIZE][SIZE=12]  [/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2pt]电话:[/SIZE][SIZE=12]18838531022[/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2]QQ[/SIZE][SIZE=12pt]:[/SIZE][SIZE=12]1298217660[/SIZE][/LINE-HEIGHT][/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