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山里来风投稿专线

楼主
[原创]山里来风投稿专线
让我做你的蝴蝶
胡勤荣
陈勇爱画蝴蝶出了名。他跟我讲过关于蝴蝶的故事。小时侯,每当菜花盛开的时候,妈妈总陪着他去捉蝴蝶。可是有一天,妈妈突然离开了家,从此便杳无音信。他多么想念妈妈呀!他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会如此狠心地丢下他,他每天都在等待着妈妈的归来。他的白天黑夜都是蝴蝶的影子,他想蝴蝶一定会帮他把妈妈找回来。他爱上了蝴蝶。
这一天,陈勇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妈妈回来了!看着他那激动的眼神,我也替他高兴。三年了,他终于又有妈妈了!
三年啊,充满辛酸和等待的三年。守着精神失常的爸爸,守着身患食道癌的爷爷,小陈勇该怎样面对艰难的日子。衣服脏了不能及时换洗,破了没人缝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得不与咸菜、萝卜干为伍,唯一的打牙祭的机会就是姑妈隔三茬五送来的小鱼。头发长了,脖子黑了,性子野了……今天,他的妈妈终于又回来了,苦难的日子总算有个盼头了。
第二天早上,陈勇没来。是昨晚高兴得睡不着觉,今天睡过头了吧。第一节课了,还没来,我有点急了。不会是发生什么意外吧,我不敢想,我想早点见到他,以弄清楚情况。可他家没电话,旁边也没邻居在这儿上学,这可怎么办?很不容易捱到放学,我心急火燎地赶到十几里外的他家。破旧的小屋铁将军把门!幸而邻居知道一点情况,一家人都上法庭了,可能是他爸妈要离婚。天哪,别让不幸再降临到孩子头上,他还小!我在心里为他祈祷。
第三天,陈勇来了。眼圈红红的。我意识到了什么,果然他哽咽着说:我爸妈离婚了!我没妈妈了!听了这话,我心里突然感到一阵苦涩。唉,孩子,三年的等待竟是这样一个结局,你幼小的心能承受地住吗?让我做你的蝴蝶吧!我的手搭在他肩头,久久地说不出话来。
1楼
给自己一面镜子
大丰市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胡勤荣
邮    编:224122  

记得前一阵子个人理念上墙的时候,我考虑再三,写下了:辉映教师心灵的,永远是学生智慧的眼。在我想来,一个教师的使命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再者一个教师的工作称职与否,成功与否,不是自我标榜和吹捧,而要让学生来见证。也许当现行教育的隐性价值凸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岁月的大浪淘沙中得以生存和绽放,不正是教育的魅力之所在吗?因而我时常警醒自己不要让今天留下遗憾,要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做一点有助于提升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事,就像那火柴,要去擦燃,而不是一味地等它自燃。
这一天,我吃力地把58本课堂笔记搬进了教室。同学们见了这厚厚的本儿不知要干什么,有的甚至已经噘起了小嘴。我连忙告诉他们不是用来做作业的,他们脸上都挂上了宽慰的笑容。我表达着我的意思:把它当作一个“百宝箱”,装进为时不多的小学生活,无论是知识的甘霖,还是涌动的真情,也无论是课堂的絮语,还是课后的遐思,那些平淡的,精彩的,值得回味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留下痕迹。也许相对于他们精美的日记本,我的这份馈赠显得有点寒薄;也许对于他们已很自由的思想,这样的要求显得有些多余。但他们还是很乐意地接受了。我无法猜测他们会记下什么,但预感告诉我一定有意外收获。
两天悄悄过去了,我不闻不问。第三天打开58个百宝箱,呵,“宝贝”出来了!
直面老师:原来你也会犯错!
不止一个学生关注着我的课堂语言。尽管我声情并茂,尽管我巧舌如簧,但掩盖不了我的致命伤:一四声拿捏不准。有这样一个记录:4月7日,读错几个字;4月8 日,还是没有多大进步。其实我从不讳言自己的缺点,我告诉过他们我小学升初中时语文考了86分,初三时数学还挂了红灯,甚至还谈过小时侯和小伙伴去偷鲜桔水,结果一下子掉进油缸里的趣闻。我力图让孩子们知道,老师其实也和他们一样,是人,不是神。所以希望看老师时,不要总是仰望,要学会平视。因而我看到“老师,你讲得太道理了”这样的赞誉和“老师不要讲一些废话,能不说的少说”这样的建议时能坦然接受,然后更多的是自我的反省。我不仅是在收获批评,我更在品尝平等的觉醒。推倒横亘在学生面前的一座山,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人,引出多少欢畅的涓涓溪流啊。走进教室,一个学生向我招手,示意我过去,问我一个问题;放学了,有人让我拿着东西,他去有点事……这一切的一切我以前从未拥有过。想起王军先生的一句话:向学生推荐一本书,不如向学生推荐你自己;向学生推荐你自己,不如向学生推荐爱心。教师不就要做一本充满爱心的书吗?变“神化”为“人化”,我找到了久违的温馨。
直面学生:精彩和遗憾一样的美丽!
动物中牛吃草是很有趣的,先把草粗粗咀嚼后咽下,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这个过程叫反刍。反刍是一种诗意的回味。课后,睡前,闲暇时,打开思想的闸门,任情感过滤沉淀,那多么惬意!印象深的是学习《白鹭》一课时,我试着于永正老师执教《庐山的云雾》的方法,引导学生“挑战读”,结果气氛非常热烈。大家认为这种方式很新鲜,让他们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女学生写下这么一段话:“我今天收获了同学对我的表现给予的回报(真诚的掌声),我初次品尝了成功的喜悦。遗憾的是我的出色表现才是个开始,我要让它在以后的每一节课出现。”看看连自己的名字都拼不出来的男孩:“老师鼓励我读最后一段,我觉得读得还可以。”对自我的认可在一瞬间闪现!不仅如此,我也倾听着他们的失意:我会读却没能勇敢地站起来替老师比赛;我辛辛苦苦搜集到“白鹭也叫‘老等’”,却没在课上发布……他们的思考还在延续:希望老师真的和我们比一比,这样我们就多了若干的勇气;白鹭是国家的几级保护动物;虽然我今天没有回答一次问题,但还有机会,我还要坚持举手……他们在关注着、思考着、诉说着、觉醒着。在他们思想的隧道中穿行,我更清楚了自己接下来将要干什么,这时我仿佛又听到了那一声声心灵的独白:“某个学生不怎么回答问题,你就用慈祥的目光盯着他,像在鼓励他‘勇敢点,战胜自己’。很有一套教学经验。”我沉醉在这深深的祝福里。
2楼
   家长,别做 “陪审团”
                                          
     [摘要]  家长 “陪”孩子好不好?适度的伴读是一种亲情的表现,但过度则是对孩子的“伤害”。
    [关键词]主动性  乐趣   能力  适时而退                   
        近日,一位家长对我说:“老师,为什么我的孩子学习总没什么起色?”还没等我回答,那位苦恼的家长又说道:“我可是天天都抽时间陪他的呀!”是啊,在我们周围像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他们为了孩子能成龙成凤,从孩子背上书包那天起,就开始坐在孩子身边“陪”,而且乐此不疲,似乎只有这样才觉得放心。可是他们却不怎么开心,因为他们的孩子大都缺乏竞争意识,做事速度不快且错误较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仔细询问了他们“陪”的细节,发现这一做法确实需要好好思量。其一,“陪”剥夺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从小就在父母“你把这个字重写一下”,“你把这一题再做一下”的声音中被动地进行着学习。他们已经习惯了“不会有父母教,做错有父母纠正”的方式,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他们的心中已经越来越淡薄了。他们学会的是依赖家长,而渐渐丧失的是学习上的独立思考。其二,“陪”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对于每个学习个体来说,学习本身也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也许他们会因为自己的某个新发现而自鸣得意,也许他们会因为自己不经意的“创造”而拍案叫好。可是一直被家长“陪”着的孩子,他们总是在大人的  “虎视耽耽”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作业,而很少有这样 的机会。长此以往,他们还会对学习充满激情吗?其三,“陪”也使孩子失去了认真思考、自我检查的某些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尤为重要——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效率。
        怎么办呢?我想,只要注意“度”就行了。一 不能“事必亲躬”。有些细心的家长,不管孩子做什么,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总要好心地介入,却不知反而挤占了孩子生活的空间,让孩子乏味。二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变化,调整家教的方法。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陪”孩子,帮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但决也不能“横加指点”;孩子大了,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的时候,家长就该适时而退了!

3楼
陈老师,你听我说

最近几周的校纪检查,你班扣分扶摇直上,你挨了不少批评,身为班主任的你心里焦急又恼火。该“动刑”了!你雷厉风行地在班内搞了一次学生民意测评——每人写出自己认为最调皮的五名学生的名单,于是你一下子就抓住了七八个得票最多的“叛乱分子”。接着我们就看到你怒气冲冲地请来了那些孩子的家长,你言辞尖锐地向家长通报着这些孩子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好动、爱滋事、学习习惯差……还让家长惶恐的是你言语之中不时流露出你对他们家庭教育的不满。孩子们低下了头,家长也默不作声。而你呢,似受害者一样无情地控诉着。最可气的是你和一个家长通电话时,那家长竟然气势汹汹地质问你他儿子犯了什么罪,接着又没好气地说早上五点钟就来,来了吧还为儿子辩护。你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演绎着激流三步曲:停课—写检查—家长写保证!操纵着“生杀大权”的你当然大获全胜,“不知趣”的家长灰头土脸,焦头烂额,乖乖投降。为此你长舒一口气,班风恶劣,非如此不足以平民愤,从此无忧矣!
细细思量,你的做法对吗?也许这样的“暴风骤雨”会遏制一些违纪现象的发生,但是否具有长效?也许学生会暂时“屈服”,但这唯唯诺诺的心理环境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许班主任你是省心了,但崇尚自由的幼小心灵却压抑着;也许校纪检查的失分是少了,但能够创新、创造的种子却折断了。多少事例告诉我们,一味的高压只能导教育的失败。
诚然,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我们一样有过,不拿一分津贴却承受班主任重压我们也感同身受。只是你想过没有,面对着班级的现状,你的狂风暴雨是否就是一剂良药?面对着十来岁的孩子,面对着终日在田间劳作的家长,你的言行是否刺伤了他们的心?的确,我们需要拯救麻木、枯萎的精神,也需要有醍醐灌顶的气魄,只是我们不能太急,急功近利导致了多少教育的悲哀。老师啊,教育的过程永远是一个艺术的过程,给教育以耐心、给孩子以机会,给家长以尊重,才能领略班集体成长、向上的怡然风景,才能凝聚家校的合力构建和谐的教育平台。用好自己的“权”,多想办法少发火,一定会品尝到教育的温馨和甜蜜。
4楼
呵呵
5楼
当老师真的很多无奈的时候,但是我们不要放弃。就象有人说的,做一个 直面无奈的智者
教师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