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山里来风投稿专线

0楼
感谢阅读,愿与你们更多地交流。
1楼
国歌声为啥这样小
千人同唱国歌应该“声震云霄”吧,可事实这声音却特别小,要不是和着雄浑激昂的音乐,这个场面将是多么尴尬。这是升旗仪式上“唱国歌”时的一幕。下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讲话我已听不下去了,想得更多的是孩子们怎么了,为什么不能大声唱歌。下午的班会课,我对52名学生作了一番简短的调查。
问题1:你知道国歌的名称吗?
知道国歌的名称,这是国情教育中的一个基本常识,但调查中只有33人知晓是《义勇军进行曲》。其他的19人呢,有的说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的说是《东方红》,有的干脆就不知道,这暴露出了我们国情教育的薄弱。
问题2:你能完整地唱出国歌吗?
能唱国歌,这是艺术教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但仍然有10名学生做不到这一点。国歌早就纳入了教材内容,而且这么多年来,每一次升旗仪式上都听国歌、唱国歌,耳熟能详了,为什么仍有“南廓先生”,这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问题3:你大声唱国歌吗?
大声唱国歌,体现的是民族自豪感,表露的是强烈的民族情结。有多少人认识到这一点?4人。“我热爱祖国,国歌代表祖国。”“我用歌声见证中华民族的一天天进步,同时也纪念那些为国牺牲的人们。”“我感到国歌就和别的歌不一样,气势雄浑。”我感受着他们滚烫的话语。还有48名同学呢,小声哼哼,甚至不唱。究其原因,有不会唱的无奈心理,有唱错了别人笑话的紧张心理,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有些难为情”的害羞心理,但更多的是“别人都不唱,我也不唱”的从众心理。由此看来,要做好一件事,大环境很重要啊。这大环境就是每个人都要大声唱歌的要求,就是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
[对个案的思考]
1、少一点“想当然”,多一点实质性的指导。
为什么有19人不知道国歌的名称,为什么有10人还不能完整地唱出国歌,这与我们平时的“想当然”不无关系。国歌名称是什么,六年级了,谁不知道!国歌哪个不会唱!可事实就客观存在着。用我们的知识经验去替代学生的知识经验,以一个理想的标准去替代所有的标准,必然导致了偏差的出现,许多细节的教育落不到实处也就不足为怪了。学生呢,害怕责骂,害怕别人的取笑,只能在似会不会、似懂非懂间游离。因而我们有时要站在学生想问题,承认个体的差异而不“一视同仁”,加强个别指导,推进所有学生素质的提高。
2、少一点司空见惯,多一点质量意识。
学生唱歌的声音如此小已不是一次了,大家习以为常了。这种“不正常”的正常掩盖了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熟视无睹”导致许多工作难以有质的提高。有“破”才有“立”,如果我们能用批判的眼光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来重新审视已经惯了的一切,一定能引发许多有价值的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工作的质量。跳出“惯性思维”,建设性地看待问题,“国歌声为啥这样小”的诧异会少之又少,教育教学工作才会在正常的轨道上再上新的台阶。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