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式学习内容与方式的研究(高中数学)

楼主
互助式学习内容与方式的研究(高中数学)
[P][FACE=Arial][COLOR=black][SIZE=10px]  [SIZE=3][/FACE][SIZE=4]“合作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主要话题之一,围绕这个话题,我们一线教师和教科研工作者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我本人是高中数学老师,也是班主任,我也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力图通过研究,能改良个人的教学方式方法,探究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大家在课堂上都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课堂效率。我们的课题是:“互助式学习内容与方式的研究”。[/SIZE][/COLOR][/SIZE][/SIZE][/P][P][SIZE=4][FACE=Arial][COLOR=black][SIZE=10px]    [/SIZE][/FACE][/COLOR][FACE=Arial][COLOR=black][SIZE=10px]“互助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学习任务,积极地进行互助性地学习,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讨论,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做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发掘知识的向导,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催化剂。为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利用“互助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起学习和探讨,通过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互助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使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最佳化。[/FACE][/COLOR][/SIZE][/SIZE][/P]
1楼
“互助式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裴娣娜教授关于《发展性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认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间及学生间的互助式学习关系、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体验成功的心情都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教授的专著《互助式学习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分析了互助式学习的一些基本理论,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互助式学习模式。
2楼
课题研究的目的
  [SIZE=3] 让“互助式”教学模式成为数学常态课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在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SIZE]
3楼
课题研究的方式
    跟踪调查  个案分析  组内听课  学生座谈会
4楼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SIZE=4]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
(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3)分析借鉴洋思、杜朗口教学模式。
[/SIZE]
5楼
课题组织实施阶段
[SIZE=4]2.课题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7月至2011年9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数学教学中学生互助式学习的策略。
   (2)整理课题实施过程中捕捉到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互助式学习的进展情况。
   (4)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修正课堂互助式学习的策略,完善资料。
   (7)结合课题研究及实际教学,撰写有关教学案例及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8)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小组互助式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成绩。
[/SIZ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