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警惕教师“心理枯竭”

楼主
[转帖]警惕教师“心理枯竭”
警惕教师“心理枯竭”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们心目中,教师就像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这些颂扬,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之中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心理学专家认为,心理枯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正是这种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之一。

  李老师已打定主意停薪留职一阵子。他最近工作不带劲,备课、上课都是有气无力的,总感觉有一种被掏空了般的疲惫,无法像以前一样以饱满的热情向学生付出关心和爱了。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他一想到有一整天的工作要做,就感觉好像一晚上没睡似的疲乏,不只是身累,心也累。他力图改善目前的工作困境,却始终未能如愿,只好选择暂时出走……

  张老师干教师工作15年了,最近几个月来不知道是为什么,本来最爱和学生们呆在一起的她,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免与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学生们凑在一起说话,她听见就心情烦躁,总想躲得远远的。在办公室里,原本爱说爱笑的她也不愿主动和同事聊天了,每天就只是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希望谁都不要来打扰自己……

  小杨老师在师范院校学习的时候,对能够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辛勤的园丁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材。可是毕业一年多了,她却发现,教师这一职业并非如她想象中那么美好。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令她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她觉得无力改变每一个学生的命运,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职业本身的意义,逐渐感到厌倦……

  上述这些教师的表现,属于典型的心理枯竭症状。染上心理枯竭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备受窒息的痛苦。对教师个人来说,心理枯竭会使他们经常体验到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抑郁、多疑等消极情绪,甚至导致虐待配偶孩子、失眠、酗酒、药物依赖和自杀,进而带来婚姻和家庭的问题。心理枯竭所伴随的成就感降低,还会使他们斗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延误自身的发展。 教师心理陷入危机

  心理学专家认为,心理枯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正是这种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之一。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总是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加上过多的考试压力与授课数量,教师的工作负荷量正逐年增长。除了应付学生之外,学校还有一大堆其他事务等着教师去做。从前是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学生“四面出击”,现在加上交报表、迎检查、师培、开会,变成了“八面受敌”,俨然成了“事务型”教师。

  其次,教师职业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甚高,且复杂多样。教师不但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学生,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社会的诸多要求以及现实环境的种种限制。一旦教师犯了错,就会招来一片指责声。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误解甚至是不理解,一些教师难免会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及教育理想产生怀疑,常常有种“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忙”的失落感。

  第三,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教师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收入状况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在各地,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事件时有发生。而那些在普通学校工作的教师,辛苦程度不比重点学校轻,甚至更操心,可是却很难看到成绩,职称等问题更难解决,在不公平感控制之下也更易引发心理失衡。

  另外,由于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教师既要加倍用心于教学,而获得的心理报偿却又相对渐少,容易导致心理枯竭感的产生。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个个望子成龙,孩子在学校发生一些偶发事件,家长常常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向教师问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要归罪于教师。于是家长对教师的不良态度,也成了教师每天都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

  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其中最典型的一种表现就是心理枯竭。 直面心理枯竭

  教师出现心理枯竭后,由于他们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消极解释,因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比如学生难以从教师身上获取关注和爱,甚至还会被教师以玩世不恭的恶劣态度对待,这对于学生的身心都是一种伤害。

  对学校来说,出现心理枯竭的教师士气低落,时常抱怨,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这些将严重影响学校的稳定和效益,因此学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如果教师已经为心理枯竭感所困,想要改变现状往往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寻找一个新工作,重新再来;二是设法改变自己,重新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前者虽是变换了工作,但若不能从心理恢复上多下功夫,恐怕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第二种方法更为重要。

  教师如何改变自己,从而摆脱心理枯竭感并重新找回工作的愉快呢?下列提供几点建议:

  正视心理枯竭

  在形成任何有效的应付策略之前,首先要对心理枯竭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教师应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教师并非古书中的圣贤,而是一个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平凡人,不要过于责备自己。不妨将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大转变,化消极回避为积极运用,相信压力反而是胜利成功的特效药。

  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信念

  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生涯顾问专家建议,当你开始对工作产生倦怠时,就是该重新思索自己的时候了。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些什么?目前的工作能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当然应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把关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积极方面上来,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寻求社会支持

  当你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或亲友同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把心里的症结点说出,不要闷在心中。关心你的亲友会给你一些恳切的建议,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及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时,不妨求助于领导和同事。另外,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也应及时倾吐,以得到某种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锻炼和放松

  锻炼或许是一个老土的办法,但事实证明它总是有效。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持续5到30分钟,就能够换来舒畅而平稳的心情。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有效降低焦虑和抑郁感。

  当压力事件不断出现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睡眠的效果还好。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在职场上学习让自己喘口气也是一门学问。如果短期之内没有休假的机会,一些日常的松弛方法,如游泳、做操、散步、洗热水澡、听音乐等也十分有效。

  此外,人们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技术,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这是通过机体的主动放松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在—个安静的环境中,按一定的要求完成某种特定的动作程序,经过反复练习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可以降低机体唤醒水平,增强适应能力,调节因紧张反应而紊乱的心理生理功能。由于这种松弛是持久、有益的,是由自身努力形成的,所以容易形成对环境的控制感。而这种控制感对减少环境压力所造成的紧张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咨询介入教师生活

  对待心理枯竭,除了教师个人的努力之外,学校和社会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十分有必要展开对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学校设立的咨询室也应对教师开放,定期举行心理调适的讲座或学习,开展深入的团体咨询,定期不定期地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使教师拥有宣泄、减压的适合场所。

  另外,有必要在师范院校培养职前教师之前进行心理测试,避免某些不适合做教师的人进入该行业。应该承认,在现行教师队伍中,确有一部分教师本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比较差,他们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后,更是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应该从源头上抓起,适当提高教师资格准入的门槛。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对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有关条款的修改和完善,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为教育管理者的学校,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在环境;推行人性化管理,疏通沟通渠道,为教师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解决后顾之忧;建立起公正平等的评价体制,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再教育和发展机会等。此外,校领导应采取支持和鼓励参与的管理风格,主动关心普通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起居情况,有困难及时解决,有需要及时提供帮助,通过改善组织氛围来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光是教师个人的问题。有必要呼吁全社会重视起来,多给教师一些实际的鼓励和待遇,少给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多给教师一些体谅和宽容,少给一些指责和批评;多给教师一些理解和尊重,少给一些不公和压力。

1楼
知己!
2楼
好帖!对我们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有帮助!
3楼
支持,我们要爱惜自己。
4楼
有时工作中的麻烦事接踵而至,刚开始还能忍受,但心中承受压力的那根弦越绷越紧,以至于在我表扬一个同学时,另一个学生鼻子中的一声冷哼让我的这根弦彻底绷断。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满深深的失败感,那种心灵的疲惫让人对任何事情都不抱希望。那段时间最常见的班级问题都让我头痛欲裂,很想逃避。幸好这样的日子不长,在某天一觉醒来突然感觉好多了,即使班级发生再大的事我都能从容应对了,这种感觉真好。
5楼
微雨燕双飞老师说得很好,刚开始做教师或班主任时,对工作的热情很高,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对学生充满信心,很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完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工作并不是想自己想像的那样好,学生在不理解时,也许会做出让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的感觉。有一种逃避的思想。但是。我们要想开,要去面对面前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容面对。其实以前我也是那种心态的,现在学生的一切问题都能从容面对了。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