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3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43
    • 经验563
    • 文章238
    • 注册2009-05-21
                         [SIZE=5] 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使我一生受益
        我生于1955年2月,正好赶上伟大的毛泽东时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我的自豪和骄傲。 [/SIZE]
    [SIZE=5]    1972年到1973年,我在陕西省丹凤中学上高中期间,正值全国兴起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热潮。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使我爱不释手。认真阅读,细心揣摩并应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之中,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习成绩得到很大提高,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毛主席在《实践论》中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规律做了精辟的论述,“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而理解到了的东西,我们却可以深刻地感觉它”;“人们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从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更加广泛的具体之中”;“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等等,这些认识论规律中的名言警句至今熟记于心,成为指导我学习、生活、工作、写作的不竭源泉。  [/SIZE]
    [SIZE=5]    毛主席在他的哲学著作《矛盾论》中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对立统一规律;普遍联系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的观点;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观点;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观点;要全面看问题的观点,等等,都深刻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SIZE]
    [SIZE=5]    毛主席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文中说:“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人的正确思想 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毛主席这段话时刻都在促使着我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SIZE]
    [SIZE=5]    我的家在农村,兄妹六个,我是老大。平时一边上学,一边利用下午和晚上在生产队参加劳动挣工分,以增加家中收入,帮助父母减轻负担。通过参加生产劳动,我对毛主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一次期中考试考政治科目时,有一道20分的大题:“用你的亲身实践谈谈对实践出真知的体会”。我用自己在生产队打麦场上推尖杈(用来推麦草的车子)的亲身实践论述了自己对物理上关于力的分解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深切理解了“实践出真知”的哲学观点。那次中考,我的政治考了个满分,政治老师名字叫周宇,周老师在全年级学生大会上专门表扬了我,这件事对我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值得一提的是,21年后的1994年的一天,,我偶然与已经担任丹凤中学校长的周老师相遇,他对我上高中时的那次政治考试记忆犹新,得知我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基层山区学校任教,当即聘请我回到盼望已久的母校工作。从此,我的人生获得了新的发展平台。 [/SIZE]
    [SIZE=5]    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武装了我的头脑,使我在学习上能够得心应手用哲学指导学习活动。对于数理化中的基本概念,我总是先从实例出发,经历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应用于更加广泛的具体之中。因此,对基本概念认识清晰,理解透彻,运用自如。对每一个公式,我都从基本公式出发,通过变形,找寻它们之间的联系,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对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我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用对立统一规律从不同侧面加以分析,找寻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相同点建立联系,由不同点加以区别,不断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等等。 [/SIZE]
    [SIZE=5]    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我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位于全年级前茅(全年级600多名学生)。周老师得知我把毛主席的哲学思想用于指导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后,向学校领导做了汇报。学校领导让我把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出来,在全校学生大会上做了介绍发言。同时,学校广播室又把我的“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学习”经验材料连续广播了两个星期。  
        1973年年底,我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当农民,担任龙驹公社凤麓大队团支部书记。1975年初,团县委召开团代会,我们凤麓大队农业科研室被评为先进集体,公社团委书记要求我准备先进材料并在团代会上交流发言。接受任务后,由于我当时不在大队农业科研室,要写先进材料,一开始心中没数。我遵照毛主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尝梨子的味道”等哲学思想,亲自到大队农业科研室参加了10多天的劳动实践,与科研室的8名团员青年进行交谈,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然后从中去粗取精,提炼加工,写出了很有份量的先进材料,受到了各级团委领导的表扬。 [/SIZE]
    [SIZE=5]     恢复高考制度以后,自己考上了师范大学数学系,成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走上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神圣讲坛。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自己坚持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作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了自己的座右铭。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只有经过学生检验过的才是有效的。自己经常深入学生之中,了解教情和学情,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SIZE]
    [SIZE=5]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己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实践出真知。”积极引导学生投入独立解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水平。 [/SIZE]
    [SIZE=5]    当学生拿来一道陌生的新题让自己答疑解惑时,自己不回避矛盾,积极和学生进行探究,从感性到理性,从未知到已知,找寻主要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通常先从简单的具体模型入手,增加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当一种思路受挫时,找寻矛盾根源,重新调整思路,给学生做出由模糊到清晰、由复杂到简单、由失败到成功的示范。使学生深切懂得清晰来源于模糊,复杂孕育着简单,成功与失败相伴的辨证关系。当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实践出真知”对于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也不例外时,他(她)们在遇到新问题时就会做到思想解放,积极实践,敢想、敢试、敢探索,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就会得到很大提高。 [/SIZE]
    [SIZE=5]   毛主席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哲学思想使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建立起以师生共同追求科学真理基础上的师生关系”的理念。学生正确,老师就支持学生。老师错了,就向学生主动认错。坚持真理,服从真理,向学生学习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SIZE]
    [SIZE=5]    毛主席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动力的哲学思想激励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迎着困难而上,积极解决矛盾,把矛盾作为进步和创新的阶梯。其结果是,每解决一个矛盾,常常使自己在茅塞顿开中发现和进入知识的一片新天地。“困难是机遇,困难是挑战,困难是超越,让我们感谢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它使我们不断进步”成为自己的教学理念之一。 [/SIZE]
    [SIZE=5]   在过去的岁月里,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引自己走在坚实的人生之路上;在今后的征途上,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将一如既往地使我一生受益。
    [/SIZE]
    张富群
    在线情况
    38
    • 头像
    • 级别
      • 财富6
      • 积分7160
      • 经验78033
      • 文章7084
      • 注册2008-03-25
      向您学习,祝您端午节快乐!



      幸福来自淡泊的心境
      在线情况
      39
      • 头像
      • 级别
        • 财富9
        • 积分11026
        • 经验227850
        • 文章11166
        • 注册2008-12-25
        [SIZE=4][B]向敬爱的张老师学习!祝您节日快乐![EM14][/B][/SIZE]
        因爱而生,为爱而活。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16722
        在线情况
        4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9
          • 财富2
          • 积分5797
          • 经验132171
          • 文章5520
          • 注册2006-10-28
          张老师的文章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其实,教育的学问都是相通的,任何一种思想,做到极致,做好了,也都是成功!
          做了《班主任工作新视角》《班主任工作招招鲜》《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等31部教育教学书籍,倡导自主教育管理实验,渴望和更多老师、学校交流自主教育话题,大家可实名加自主教育管理群号178772355。手机13874236639
          在线情况
          41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43
            • 经验563
            • 文章238
            • 注册2009-05-21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八月桂花香[/U]发表的内容:[/B]

            向您学习,祝您端午节快乐![/QUOTE]
            [SIZE=5]谢谢![/SIZE]
            张富群
            在线情况
            4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43
              • 经验563
              • 文章238
              • 注册2009-05-21
              [QUOTE][B]下面引用由[U]春兰[/U]发表的内容:[/B]

              向敬爱的张老师学习!祝您节日快乐![/QUOTE]
              [SIZE=5]谢谢!
              [/SIZE]
              张富群
              在线情况
              4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43
                • 经验563
                • 文章238
                • 注册2009-05-21
                [QUOTE][B]下面引用由[U]郑学志[/U]发表的内容:[/B]

                张老师的文章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其实,教育的学问都是相通的,任何一种思想,做到极致,做好了,也都是成功![/QUOTE]
                [SIZE=5]郑老师说的非常有道理,很受启发。[/SIZE]
                张富群
                在线情况
                4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43
                  • 经验563
                  • 文章238
                  • 注册2009-05-21
                  [TABLE][TR][TD=2,1][TABLE][TR][TD][SIZE=5]               写作与收获[/SIZE]
                  [SIZE=5]    让自己的作品出现在书报刊上,曾经是童年的梦想。读书每到激动处,都有一种冲动:“这书是怎样写出来的,怎么这样好看,写书的人真了不起。”敬仰之心油然而生,写书之志踌躅满怀。[/SIZE]
                  [SIZE=5]    数十年过去了,虽有写书之冲动,终无作品露出脸来。直到公元1994年秋,在山区辗转了15个春秋后回到了母校县中,被重点中学浓厚的科研氛围所感染,写作之心砰然萌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个顿悟被自己扩展成一段段令自己激动,又具有保存价值的文稿,并试探着让她出现在书报刊上。在那段难熬的等待日子里,写作的冲动与发表的自信几乎到达了零的边界。[/SIZE]
                  [SIZE=5]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诞生了一个个令自己终生激动的喜讯,刊登在华中师范大学《数学通讯》上的论文赠刊摆在了自己的案头,捧在心口上,让泪水尽情地流呀流。从此,写作中的艰辛化做了收获中的喜悦融入在自己的生命之中。[/SIZE] [/TD][/TR][/TABLE][/TD][/TR][TR][TD=2,1]
                  [/TD][/TR][/TABLE]
                  张富群
                  在线情况
                  4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43
                    • 经验563
                    • 文章238
                    • 注册2009-05-21
                                     
                                             [SIZE=5] 心香[/SIZE]
                    [SIZE=5]   饭菜,是口中的香。[/SIZE]
                    [SIZE=5]   阅读,是心中的香。[/SIZE]
                    [SIZE=5]    上初中的时候,无意中读到《东周列国志演义》,那么多精彩的智慧故事,使自己爱不释手,阅读的闸门从此打开。四大古典名著,革命战争题材等等,为自己的心灵展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那些具体生动的人物使自己一次次激动不已,每一次阅读都在自己的心中产生阵阵清淡宜人的心香。[/SIZE]
                    [SIZE=5]    阅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高中毕业后,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了五年。适逢恢复高考制度,有幸上了考场,语文试卷发下来一看,老天爷,是您有意成全我吧:“18分的古文阅读题是我在阅读中见到的”。虽然报考理科,竟由语文分数挂了帅印。阅读,是您把我从一个农村娃子变成了大学生,成长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从此,每次阅读,总能觉出浓浓的心香。[/SIZE]
                    [SIZE=5]    最让自己激动的是阅读自己的作品。写在草稿纸上的与印在书报刊上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一篇篇的保存着,一遍遍地读呀读。发表文章,最高兴地不是那张稿费单,而是读出沁人心脾的油墨心香。[/SIZE]
                    [SIZE=5]  书刊报,我心甘情愿做您的情人,一生感受心香。[/SIZE]
                    张富群
                    在线情况
                    46
                    • 头像
                    • 级别
                      • 财富9
                      • 积分11026
                      • 经验227850
                      • 文章11166
                      • 注册2008-12-25
                      从张老师的文章里感受到了读文章的心香,深到启发。
                      因爱而生,为爱而活。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16722
                      在线情况
                      4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43
                        • 经验563
                        • 文章238
                        • 注册2009-05-21
                        [QUOTE][B]下面引用由[U]春兰[/U]发表的内容:[/B]

                        从张老师的文章里感受到了读文章的心香,深到启发。[/QUOTE]
                        [SIZE=5]  春兰老师的日记写得很感人。
                        [/SIZE]
                        张富群
                        在线情况
                        48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43
                          • 经验563
                          • 文章238
                          • 注册2009-05-21
                                                          [SIZE=5] 生未必不如师
                              难忘那个冬去春来的早晨,当我把一道数学题的求解过程书写在黑板上时,发现学生彭巍怯怯地将手举了起来。经我允许后,她站起来轻声地说:“老师,我还有一个简便解法。”“这个解法是我用了很长时间,从多种思路中比较、筛选出来的最简练的解法,难道还有比这更简便的解法?”我本想示意她坐下,转念一想,先让她把话说完,再指出其破绽也不迟,就勉强地说:“请彭巍同学上讲台给大家讲一下简便的解法”。  
                              听着,看着,想着,比较着,我的前额上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了冷汗。彭巍独到的思路,悦耳动听的讲述,大方秀气的粉笔字,全都令我惊叹不已!多年以来,一直都是我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我把自己学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了学生,时常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问心无愧。
                          在那一瞬间,我深深感觉到,学生已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知识结论,更渴望探求知识形成过程的真谛。学生们的才华和能力在某些方面已经或正在超越我这个自以为是的师长,却被我无意地压抑、埋没了。  
                              我发自内心地说:“请同学们为彭巍同学的创新思路和精彩讲解鼓掌!”  
                             从此,我迎来了教学生涯中的春天。在难题面前,自己的思维已不再孤独,课堂上能者为师已成约定俗成。来自于学生的问题和见解,已成为我教育教学中的灵感和素材。
                          [/SIZE]
                          张富群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