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转帖]“徐本禹”们的烦恼
支教基金超常发展,但热心的年轻人却不知能走多远——

  [B]“徐本禹”们的烦恼[/B]

  一

  2004年7月,某网站上出现了一个名为《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帖子。就是这个帖子,让许多人认识了2004年“感动中国”的华中农业大学支教大学生徐本禹和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小学的孩子们。仅仅两个月,该帖子访问量达到26万人次,很多人给发帖子的“南湖居士”打电话、写邮件,希望有更多的途径来帮助当地的孩子们。
  
  2004年8月,华中农业大学的几个年轻人范敬群、冯楠、黄辉,加上他们的领导彭光芒、王洪波,成立了一个爱心中转站———华中农业大学贵州支教基金。

  建立基金时,他们的想法挺简单:支教基金维持时间不长,资助完大石村的20多名贫困儿童就可以了。但支教基金的“受欢迎程度”超乎想像———截至2005年3月,支教基金已收到来自海内外的社会捐款折合人民币35万多元。

  按理说,有人给孩子们捐款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可如今,“超常发展”的支教基金却给这些热心的年轻人带来不少困惑和烦恼:不知自己还能走多远。

  二

  2005年3月,一位年逾80岁的老者在儿女陪同下从湖南醴陵赶到武汉,找到华中农大贵州支教基金会。老人先捐了1000元人民币,半小时后,又拿着两万元现金再次登门。原来,老人的妻子生前是一位老师,一直想找到可靠的途径资助贫困儿童,并在存折上留了两万元专款。老人一家一直想找到一家可信的扶贫支教机构。

  徐本禹的事迹在电视台播出后,老人马上汇了500元到中央电视台。央视推荐老人来找华中农大贵州支教基金会。老人通过实地考察后,放心地把1000元抚恤金和两万元专款交给了支教基金。

  可是,更多的网友不可能像这位老人一样“实地考察”。有网友说“只相信徐本禹本人”,要求支教基金直接告知徐本禹的电话。这给他们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这几位年轻人都是华中农大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做支教基金工作,而且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要对受助对象的信息进行核实,要给捐资网友提供信息,要处理复信、银行转账等事务性工作。捐助人留了书面地址的,他们要提供书面通知。每天,他们都要把受捐信息上网发布。支教基金成员范敬群说,他们特别希望有一个“有爱心、衣食无忧、不用工作、有大量时间投入的人”专为基金做义工。

  三

  由华中农大捐款8万元、当地教育部门拨款29万元建设的新大石村小学正在建造,支教基金收到的捐款,也多指明用于资助大石村小学的孩子。

  可是,捐款一股脑儿地涌向大石村小学,却让当初发帖的“南湖居士”、华中农大党委宣传部部长彭光芒担心起来:“这样下去,大石村小学将成为中国农村最富有的乡村小学”。现在,当地人都知道去大石村小学读书不要钱,在该校就学的孩子增加了近1倍。

  支教基金也认为,贵州省有很多孩子需要“雪中送炭”,但支教基金必须遵照捐资人的意愿。

  另一方面,扩大资助范围又面临着学生资料收集方面的困难。目前当地需要资助的孩子资料,都由徐本禹负责收集,而徐本禹的工作量很大,跨地区收集资料很困难。

  而且,华中农大贵州支教基金还没有正式注册。基金在华中农大的总账下设了一个子账,虽然相对独立,却不免有混淆不清的时候。譬如支教基金户头上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来自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由于没明确注明是给支教基金的,钱虽已划到支教基金,但他们一直不敢用。他们还曾收到来自长沙慈善基金会的一笔汇款,但后来发现,这笔钱是资助华中农大贫困大学生的,只好又转出去。

  支教基金的几个年轻人对记者说,他们想注册成为合法基金,但一对照成立民间基金会的要求,不得不打退堂鼓———资金来源不稳定,没有专职人员。

  为了保持支教基金的公信力,目前基金的运行成本没有从捐助的款项中提取,支教基金已经挤占了这几个年轻人所在部门的正常办公费用。一家热水器公司曾同意拿出50万元作为支教基金的运行费用,但要求徐本禹做其产品的形象代言人。也有人提出拍电影、出书,对徐本禹进行“商业开发”。这些商业味的“合作”都被他们拒绝了。(记者 甘丽华)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积分2712
  • 经验10654
  • 文章1206
  • 注册2004-11-20
    我想大家看到的不光应该是徐和他的孩子们,而是应该看到更多贫困山区的孩子,从根本上去解决一些问题.
[IMG]http://www.163er.com/user1/7452/upload/2006365360.gif[/IMG]
 
[COLOR=heliotrope]怀念老师生活[/COLOr][COLOR=bule]QQ:366790718[/COLOR]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积分2639
  • 经验23585
  • 文章1380
  • 注册2004-12-15
里面还存在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只相信徐本禹,由此可见人们的热情是很高的,关键是找一个可靠的人很难。他们特别希望有一个“有爱心、衣食无忧、不用工作、有大量时间投入的人”专为基金做义工。
关键是这样的很多吗?
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
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
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
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
在线情况
16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感动中国”支教老师徐本禹 带山村娃逛北京[/B]
北京娱乐信报   2005-05-12 10:34:50

  信报讯(记者方芳)昨天,“感动中国的人物”徐本禹提前三年圆了梦想。他带领自己所支教的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大石小学的32名学生,在北京一群退伍军人的资助下参观了北京。

  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是个极其贫困的山村,全村有210多户村民,只有不到十家有电视机,村里两年前才通上了电。2003年,华中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徐本禹放弃了读研的机会,来到了大石村支教。有一天他教学生写作文,写2008年的北京,一个叫杨勇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如果到了2008年,我一定去趟北京,去看看北京的平房,如果我能住一住北京的平房的话,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改作文的时候,徐本禹哭了,他告诉同学们:“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带你们来北京看一看……”
  
  今年2月17日,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徐本禹的心愿引起了众多热心观众的关注。退伍海军张晋川召集了他的战友和其他退伍转业军人共12人,经过3个月的策划筹集,自费出资8万元帮徐本禹圆梦,让他们在北京参加为期五天的军事夏令营活动。
  
  昨日11时,徐本禹带着32名学生乘坐飞机来到了北京。最远只到过县城,更没有见过高楼大厦的孩子们,虽然坐了两天的车才来到京城,但每个人仍兴奋不已。“家里的人都没有来过北京。”12岁的小姑娘安微微偷偷地对记者说,外婆给了20块钱,“我想买个玩具回去。”据徐本禹介绍,32名学生都是挑选出来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朴实而纯洁,但知识面、眼界窄是他们的缺点。“我希望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给他们树立好好学习,走出贫穷的信心。”
  
  据介绍,此次军事夏令营,徐本禹和他的学生们将观看天安门升旗,游览动物园、航空博物馆、长城等地。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1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608
    • 经验3984
    • 文章282
    • 注册2005-04-06
    替徐本禹老师的孩子感到高兴,他们遇到了一位非常难得的无私的优秀教师!
    只是秋天一片完整的银杏叶。
    在线情况
    18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触摸志愿者的心灵深处 徐本禹的三封信 [/b]
     
        记者 甘丽华 2005年06月21日08:40
     
      本报武汉6月20日电  6月17日,记者在华中农业大学看到了徐本禹在2004年五六月份写给母校团委老师的3封信。那时正是徐本禹支教过程中最困难的时期,面临着经济上的困难、精神上的孤独和周围人的不理解。

      信中朴实的文字、真实甚至有时显得不那么成熟的想法和悲悯的情怀,让我们再一次触摸到徐本禹的心灵深处。

      第一封信写于去年5月28日,摘录如下:

      “这学期比上一个学期要忙一些,由于上次来武汉拍节目耽搁了一段时间,课程落下了许多。

      平时除上课外,还作了几场报告,有一些是团委安排的,一些是学校请去的。原来我不喜欢去作报告,总以为这是一种张扬。后来又反过来想了想,只要自己对自己不放松要求,通过报告让其他的人了解山区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现状,奉献一份爱心,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4月上旬的时候,我去大水乡作了一场报告,报告完了以后看了两所小学,其中一所叫大石小学,学校的现状比原来的岩洞小学还要差,教室破烂不堪,这所学校也许就是我下半年要支教的地方。

      暑假我想回一次母校,也很想家,不知道家中一切可好?”

      背后的故事:徐本禹,山东聊城人,1982年生,1999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

      2001年12月,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当阳光洒进山洞时》深深地打动了徐本禹。

      2002年暑假,徐本禹和另外4位同学组成了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文章所描写的“岩洞小学”———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为民小学。狗吊岩不通电、不通车,山洞里黑漆漆的。孩子们都听不懂普通话。临走前,他向孩子们承诺:毕业后,我再来。

      2003年,徐本禹高分考取本专业的公费硕士研究生。他找到学院领导,要求申请保留学籍,去贵州义务支教两年。由于没有先例,学院没有答应。下定决心的徐本禹没有参加研究生复试,准备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最终,华中农业大学破例同意为他保留两年学籍。

      这年7月16日,徐本禹和学校的7名大学生志愿者再次来到狗吊岩,开始了“体制外”的义务支教。由于条件太艰苦,其他7名志愿者呆了半个月就先后离开了。

      孤独成了徐本禹最难对付的“敌人”。一条短信要看上好几遍,他也练成了发短信的“快手”。2004年7月,徐本禹转到了条件更为艰苦的大水乡大石小学。

      第二封信写于2004年6月2日晚,摘录如下:“6月1日那天,我去看了一所小学,与猫场镇相距有10公里左右。其中有一半的路连摩托车也过不去,只能步行。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居民人均收入不到100元,人均粮食只有100公斤。了解到这种情况,我心里很难受。对比他们和自己,以及那些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我们不应该有任何怨言。

      自己看得多了,心里沉甸甸的,压力也很大,总想帮一帮山里的孩子。有些学生太可怜了。现在自己比以前更瘦了,也比以前成熟了些,也“老”了些。

      我真心希望我们学校能够伸出爱心之手,帮一帮山里的孩子!全校每一位学生和老师每年只要捐一元钱,能够让多少学生上学!?每一位学生和老师一年只需把旧书、旧杂志集中起来,按一个人一年卖1.5公斤来算,又能够让多少孩子重返学堂?!

      上次湖北电视台要拍节目,我回到了武汉。一名同学让我请她吃饭,一顿饭吃了30多元钱。为此我难过了好长一阵子。一顿饭吃掉了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费钱!”

      背后的故事:徐本禹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父亲在当地小学教书所得的几百元工资是全家的收入来源。作为一名特困生,徐本禹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2002年,华中农业大学免去了他全年的学费。

      看了徐本禹的故事后,一位河南财经学院的贫困学生李华芬发动同学开展爱心行动,将捡废品、卖废品所得的钱资助了大水乡的两个贫困生重返校园。

      今年初,李华芬经检查后发现得了白血病。之后,李华芬仍然给徐本禹写信,询问大石村小学的状况,自己生病的事情却只字未提。

      偶然得知这一情况后,徐本禹非常感动,他在大水乡的老师和志愿者中发起捐助活动。学生们听说了,也要捐钱。孩子们拿着1毛钱、2毛钱,在募捐箱前排成了一个100多米的长龙。

      今年5月18日,在参加中国互联网公益日活动时,徐本禹将自己获奖所得的手机和数码相机进行网络义卖,义卖所得的2.5万元也都捐给了李华芬。在他的推介下,李华芬被补列为互联网公益日的捐助对象。

      2004年,徐本禹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但徐本禹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是太多的好心人感动了我。”

      第三封信写于2004年6月5日凌晨0点10分,摘录如下:

      “有三件事,第一,我想问一下能不能通过校团委借我5000元钱,我担心我下一年的生活费不够。这一学期团省委每月发500元钱,我能省就省,想用来资助50名学生,减免他们的学费。前几天我问了下学校的其他部门,说贷款不能贷了。第二,学校能否在校团委的牵头下,在我走后,每年选派2~3名志愿者来这里支教,人选可以是考取研究生的或想留校工作的学生干部。一年的时间不长,但对各方面都是一种锻炼,一种提高。第三,我想问一下杨书记,看一看有没有企业想找爱心大使,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山里的孩子。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件事,就是学校能否把我的事迹材料送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参加每年一度的消除贫困奖的评选。我不是为了这个荣誉,我只是为了能够得到奖金好用来资助学生。我知道这个想法不对,但现在只能这么办。”

      背后的故事:2004年7月11日,化名“南湖居士”的华中农业大学宣传部部长彭光芒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帖子。徐本禹的故事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开来。

      2004年底,徐本禹被评选为央视“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因为社会活动太多,徐本禹不得不让孩子们在大年初六提前开学上课,把耽搁的课时补上。

      今年的一天,徐本禹给母校的老师发来一条短信:“我受不了了,我不要出名,我什么都不要。”

      彭光芒爱惜地说,在某种程度上徐本禹其实是个大孩子。母校老师劝诫他警觉荣誉带来的变化,要保持本色,要快乐支教。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也是在承担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徐本禹沉静了下来,他不仅想教好书,还想结合自己的专业为当地发展经济做一点儿贡献。在他的牵线搭桥下,华中农业大学油菜、果树、蔬菜、玉米、马铃薯、设施农业等专家,走进大水乡,为大水乡农业发展出谋划策。

      今年8月,徐本禹将结束支教,返回课堂。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贺霞)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19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华中农大两名志愿者接过徐本禹支教接力棒 [/B]
     
        2005年07月10日10:18
     
      本报武汉7月9日电(记者甘丽华)“辛苦了两年,徐本禹该回来了,我们要去接他的班。”7月11日,华中农业大学两名2002级学生曹建强、田庚将奔赴贵州省大方县,接替徐本禹,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活动。

      据了解,徐本禹将于今年8月底返回华中农业大学读研。从今年5月下旬起,华中农大开始在校内 招募支教志愿者接替徐本禹在贵州的支教工作。经过学院推荐、面试选拔、民意调查和公示,经贸-土管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曹建强和文法学院法学专业的田庚最终被确定为接力人选。

      参加支教接力的两名志愿者,除享受国家西部计划的相关待遇外,学校还将在其支教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此外,学校专门从保送研究生名额中拿出两个名额,让志愿者支教一年后直接回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在同等条件下,支教接力的志愿者如有意愿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可获优先推荐。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莉)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73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