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8
    • 经验2462
    • 文章31
    • 注册2010-06-29
                             尊重为先   平等对话
       读罢两个案例,深为两个孩子抱屈。第一个案例中的小女孩在“担心恐惧”中承受老师“软硬兼施”,最后只得“委曲求全”低头认错;第二个案例中那个“天真单纯”的小男孩在“精心引诱”下一步一步掉进老师预设的“陷阱”中。但他(她)们真心“臣服”了吗?他(她)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也许在今后的日子里,“老师,我要告你”的故事还会一次又一次的上演吧。
       纵观两个案例,两位班主任的方法值得商榷。
       一、先入为主,印象为先。在事情发生后,两位老师都是先入为主凭印象判断,首先想到的都是学生的“不是”。第一个案例中的老师在“他讲述的同时,我脑海中飞速闪过班里女生的影子,最后定格在一个小C身上”,“ 家庭原因造成她性格倔强,缺乏自信,遇事就像一只小刺猬,竖起全身的刺来保护自己,往往把别人刺伤。这种性格很小时就凸显,每一次她都把小问题激化成大矛盾,总是搞得两败俱伤”。第二个案例中的老师发现问题后首先想到的是“这是一个个性极强的孩子,平时发起脾气来,就像一头桀骜不驯的狮子,对他父母如此,对老师也是这个态度,无论怎么安慰也无济于事”。从两位老师叙述中不难看出,在事情还没完全搞清楚时他们已先入为主,认定问题一定出在学生身上。所以,他们后来所做的不是在解决“事情”,而是想尽千方百计让学生“认错”。他们注重的是形式上的结果,而忽视了“问题”本身——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错在何处,以后该怎样做,从而促进学生心智健康成长。
       二、恃“强”凌“弱”,威逼利诱。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两位老师都把“教师的强势”表现的淋漓尽致,不断地给学生施压,让学生在无法承受的“重压”之下“俯首称臣”,低下自己“高贵的头”。第一个案例中老师多次“借用”家长的权威给学生施加心理压力(“明天早晨,和你妈妈一起来学校”“ 明天和家长一起找校长告这个老师去”)。摄于家长的威力(“如果告诉孩子的妈妈,她只能饱受皮肉之苦。虽然每一次皮肉之苦都是她自己的倔强引来的”“ 希望王老师可以不要告诉我妈”),学生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低头认错”(“ 但我认为我这次真的没有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我没有用不正常的语气解释,没有用眼睛翻老师,只是说出了我的看法,我没有想和那位值周老师争个谁对谁错的意思。”)。但错在哪里?以后遇到同样的事情该怎样做?学生并不清楚。第二个案例中老师说“叫他以后不要再管你了”,这分明是告诉孩子,如果你不认错,老师就抛弃你,对你不闻不问,让你自生自灭。这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多么残忍,他们最怕的就是被“孤立”呀!在老师巧设的“高压”中,小男孩只好认错以避免被“遗弃”。两个孩子并没有在老师精心的“施压”中真正认识到错在何处,只是因为不堪重压为认错而认错。
        三、心中无学生,行动少尊重。两位老师都可谓是认真负责,面对其他老师与学生发生的问题没有推诿,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纽带作用。但他们在处理问题时缺少一份人文关怀,没有把学生当做平等的对话主体。在整个事件中,他们没有给予学生“申诉”的机会,没有真正倾听学生的“委屈”,而是一直高高在上——我的教育就得听。
        四、看似“幽默”,实则伤“心”。两位老师都采用了说“反话”的方法,提到了相关老师存在的问题,看似幽默,实则伤“心”。不知他们是否想过,相关老师听到这样的话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如有好事者再“添油加醋”又怎么办),学生事后会不会向其他学生炫耀“X老师说X不好,还叫我去告他”,其他学生听后又会有怎样的想法。也许,学生、老师的“心”就因为这样的话而“受伤”。
        那么,作为班主任,当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时,究竟怎样做比较好一些呢?
        一、客观核实,公正判断。当学生出现问题,尤其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发生问题,我们不能仅凭主观印象轻易下结论,而应该全面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客观分析问题,不偏不私公正评判。一般而言,学生在清楚自己做错了的情况下是不会过多进行辩解或是反抗。只有在他们倍感委屈,或是根本不知道自己错了,他们才会激烈“抗争”。这时的我们更应该保持冷静,深入实际,多方了解,还原事情的真相,做出正确的是非判断。
        二、尊重学生,倾听“申诉”。在解决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时,我们更应该尊重学生,给予他们申诉的机会。平心而论,学生一般不会也不敢和老师闹矛盾,除非他觉得受到了极其不公正的对待。当然,这也许是他们的认识偏差,但也不排除老师的一些过激行为的确伤害了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的孩子情绪非常不好,肯定很难保持冷静,此时的他们更需要“发泄”。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责无旁贷的充当“心理师”,倾听孩子的“申诉”,一方面更全面的了解问题,一方面拉近了我们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为问题的解决做好心理铺垫。
        三、尊重老师,真诚交流。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学生和老师之间发生问题后,老师也应该反思,但对于在气头上的老师来说比较难。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主动“关心”相关老师,倾听他们的抱怨,甚至是指责。待他们“发泄”完全,心情好转时,我们可与他们真诚交换意见,在充分的交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四、换位思考,平等对话。在了解事情真相,并和相关老师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我们就可以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在平等对话中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先谈自己当时的想法,以及为什么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的确有不当之处,应该诚心道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的真实情感。再让学生谈自己当时的想法,以及现在对事情的新认识等。然后,老师和学生换位思考,想想对方的感受,想想假如我是对方,我会怎么想怎么做等。在整个对话中,我们一定要平等对待学生,切忌高高在上。常言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这种和谐友好的平等对话,能让学生感受到尊严,从而能够平心静气地回顾整个事件,感受老师的一片好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学会了换位思考。
        作为班主任,面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之间的问题时,我们应遵循“尊重为先,平等对话”的原则,寻求问题的真正解决,促进学生心智健康成长。而不能简单地“认错”了事。
                                           (重庆南岸天台岗小学   王业松)
                                                                                             
    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34 seconds with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