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032
    • 经验63186
    • 文章1038
    • 注册2010-11-26
    [P][P][P][ALIGN=left]       [COLOR=#0909f7][B][SIZE=5]把“惩罚”当作爱的转角
         [/COLOR][SIZE=4]广东省深圳市光明中学  王莉[/SIZE]  
    [/B][/SIZE][COLOR=#0909f7][SIZE=4][B]  王晓春老师在《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中界定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成人设定的道路;帮孩子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
        我觉得惩罚也是教育的一方式。作为教育者,你在惩罚孩子的同时必先思考你是从什么角度去惩罚孩子的,你的目的是管孩子,哄孩子还是帮孩子。我觉得只有从帮孩子的角度出发的惩罚才是教师的爱的转角。惩罚式的爱的转角必将对孩子的一生起到划时代的意义。虽然老师们对孩子的惩罚都是善意的,出发点都是对孩子好的,但是教育教学中不同性质的惩罚其结果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心罚是一把双刃剑
        我一直觉得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我也从来没有排斥过教育过程中对孩子们小小的“惩罚”。例如,罚学生做好人好事来抵消一次自己的错误,罚学生和老师一起跳绳来整治孩子们的懒病……。可是我极力反对带有心罚性质的惩罚,这种心罚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孩子都可能造成一种无法弥补的心灵阴影。这种惩罚既伤害了孩子,又伤害了家长,其实也间接的伤害了教育者本身。因此我认为心罚就是一把双刃剑,一不小心会把我们刺得伤痕累累!
        再看张志昭老师的“请把你的孩子领回家去”。单就从这个题目说开去,就有些剥离了自己和小磊之间的关系之嫌,给我们的视觉直感是教育孩子的过程和老师无关,都是家长的责任。言外之意是孩子是家长的孩子,你领回家自己教育吧!题目给读者的直觉很冷很生硬,虽然也带有请,而这个请字更是内在的刀,直刺家长要害。张老师口中的“你的孩子”完全把老师与小磊之间的感情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冷淡化,就这个题目而言实在不敢恭维!从题目中不难看出张老师对孩子的惩罚颇有心罚的嫌疑!
        我的身边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而那位老师远没有张老师如此幸运,因为我们那位老师遇见的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孩子和不讲理的家长。我就权且把故事中的老师和学生称为A老师和B学生吧!
        课堂上A老师在讲课,而B学生在下面狂说滥叫,A老师忍无可忍了,就说了一句:你不想听课就出去吧!A老师很正常不过的一句话,得罪了B学生,B学生接着就是出言不逊:“你算老几啊,你有什么权利让我出去,你不让我上课就是犯法……我要告你。”接着就是脏话连篇。A老师被激怒了,于是就想把他拉到办公室理论一番,教育一番,结果B学生根本不买A老师的帐,A老师和B学生在课堂上拉扯起来,B学生毫不含糊的推搡着老师,结果把桌子推到了。更为可怕的是B学生的同学C,把A老师抓住B学生的镜头拍了视频作为证据。事后A老师气得捶胸顿足,此事惊动了班主任,于是班主任把家长叫到学校,班主任便把B学生平时在校不做作业不学习,破坏课堂纪律,抽烟等等表现及和A老师发生的事情告知家长,希望家长协助教育好孩子,说服孩子给A老师赔礼道歉,然后把孩子领回家冷静一下,第二天再送回学校。家长一听就不乐意了:“学生要是都优秀要你们老师做什么?即使我的孩子有错误,A老师也不能不让他上课啊!太不像话!太不像话!”家长一边说一边理也不理班主任的劝告扬长而去,然后一个电话打到教育局把A老师告了,并且扬言:我有证据可以证明A老师因想把孩子拉出课堂,不让孩子上课,才引发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拉扯中伤害了我的孩子。并狂妄的说,如果不处理A老师就要继续上告。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压力下,万般无奈作出以下处理:A老师停课,调到其他岗位,一年内不得评优评先,并且扣发全年的绩效工资。正值中年的A老师生气忧郁成疾,已无法教学。而B学生的家长迫于其他学生及家长的怨言,也无颜让孩子继续留在学校读书,孩子被迫转学。
        谁又能说A老师做的完全不对呢?大家都觉得A老师委屈,可是在教育法面前,却又无言无理无据。A老师事件对一线班主任和老师真的是惨痛的教训啊。因此在日常处理学生中,可能我们一不小心的一次所谓好心的“惩罚”就会触及高压线,既伤害自己也伤害学生,真的是得不偿失啊!教育中的惩罚绝对不能离开法规的框架之下。
        把孩子领回家是一种典型的惩罚手段,也就是王晓春老师笔下的“管孩子”——教育的最低级手段。也是作为一位老师黔驴技穷之时才会采用的手段,我觉得作为一位班主任即使万不得已也绝对不能采用如此手段,就像张志昭老师所言明知道是犯法的事还必须去做,对一位班主任而言确实做得有点辛酸无奈了。我一直对自己和我们年级的班主任说:要想真正做一位好班主任,就要在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必须学会自我保护。试问,连自己都不会保护的老师如何去保护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呢?
        我还是那句话,就是万不得已也不能用让学生停课的方法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那是教育中最敏感的高压线,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任何人都没有剥夺学生听课的权利。记得2007年曾经接到教育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妇联等各大部委就曾联合下发文件中明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即使违法犯罪,在没有正式判决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连犯了罪的孩子我们都无权让他回家,何况是犯了几次小错误的小孩子呢?我觉得张老师的方法不可取。
    二、“惩罚”应该是温暖的爱的转角
        所有班主任可能都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我觉得这里的惩罚绝对不是指老师可以为所欲为地运用任何方式方法去整治学生,而是作为班主任应利用教育智慧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运用一些巧妙的办法去震撼学生心灵,让学生有所启发,有所理解教育者的良苦用心,起到既对学生敲了警钟,又达到了育人的效果。只有这样的惩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惩罚。正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知行合一,收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2010年10月,在北京聆听史家小学万平老师的报告时,对我的震撼就在于万老师对孩子的那种温暖的惩罚形式。万平老师说:“我感到教育的本身绝不亚于‘镭’的发现,绝不是一个肤浅的一蹴而就的过程;人的培养更是复杂、深入和需要意志耐心的。孩子在进步,在他的心灵深处‘镭’在闪光呢!我们要刻苦努力啊!”万老师让在场所有老师深切地感受到教育是温暖的,即使对学生的小小惩罚也是温暖的。
        北京回来后我也效仿万老师的管理方法,效果还真不错。在我的班里有一个经常迟到、不做作业而又迷恋游戏的“混世魔王”小文,我叫了家长后发现家长比学生还“混世魔王”,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几乎是不可能了。于是我想了一个特殊的“惩罚”手段。第一天我早早地起床,早早守候在小文的家门口,喊小文和我一起去学校。并且不时大声说:孩子,老师来喊你上学,好孩子麻利点,否则老师就要和你一起迟到了。那一天我和小文踩着点到了学校,于是第一天小文没有迟到,可是家庭作业依然没有完成。第二天我猜想小文晚上可能还没有做作业,要惩罚他一下,让他早起做作业。于是我更早来到了小文家门口,早早把小文喊起,并提醒他要完成作业才能去上学,第二天小文果然既完成了作业也没有迟到,第三天我继续一早守候在小文家门口。而这几天我都没有进小文的家门,只是在门口提醒。小文的邻居说:老师您真好!家长不管教好自己的孩子,天天麻烦老师太不象话了。于是邻居也帮着我喊小文。几天后小文的家长和小文再也沉不住气了,家长恭恭敬敬地对我说:请老师放心,我们一定管好孩子,让孩子及时完成作业,及时到校上课,我会每天按时把孩子送到学校的,就不麻烦老师天天来喊小文了。小文也表示先完成作业再玩,不再迷恋游戏。[/B][/COLOR][/SIZE][/ALIGN][/P][P][ALIGN=left][COLOR=#0909f7][SIZE=4][B]    你不觉得这种“惩罚”手段很温暖吗?我觉得这种特殊手段恰是一种巧妙的攻破家长和学生心理防线的大智慧!我把对孩子的一次惩罚作为一次爱的转角,我并不是惩罚学生而是惩罚自己喊学生上学,同时也间接地惩罚了学生和家长,邻居的指责就是对家长的最好惩罚。小文必须要早起完成作业,早上不能睡懒觉不也是一种惩罚吗?同时又用教师的大爱之心炙烤了一个“混世魔王”般家长的心灵。我觉得的这种把惩罚作为爱的转角的教育方式正是王晓春老师笔下教育的最高境界:引领。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特殊的教育给特殊的孩子,对特殊的孩子,教师就得用特别的”惩罚”手段。在一种既不伤害孩子的身心,也不伤害家长的感情,更不能伤及老师自身的原则下施行,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再回头看张老师案例中的小磊只是一个习惯不好的孩子啊!从文中感知小磊既服从老师的管教,也服从家长的管教,只是不能克服自身的坏习惯而已。我们作为老师应该理解开学初学生的“假期综合症”现象,应该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坏习惯,尽快走入正常的学习轨道。而不是把孩子推给家长。再看小磊的家长:爸爸和奶奶都是通情达理的家长,他们的毕恭毕敬足以使老师的心灵受到触动。张老师对孩子的一次回家反省的惩罚有可能是给三代人的心理留下烙印。毕竟被放逐回家,不让孩子上学,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可以说是惩罚学生最重的手段,即使是暂时的,但是性质是一样的。我的内心还是不赞成张老师的这种惩罚手段。教育是一种漫长的过程,如果说犯了错的孩子一次回家就可以改好,那简直就是教育的神话了,而这种高压强压式的改好又能维持几天,难不成当学生再犯时再让家长领回家吗?这种恶性循环的教育结果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患呢?值得我们一线班主任深思啊!
        李镇西老师说:“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我认为对学生的惩罚也是如此,离开了情感,一切惩罚方法都会背离教育的宗旨。我呼吁:对学生的惩罚也应该是温暖的,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把对孩子的小小惩罚当作一次爱的转角吧!
    [/ALIGN][/P][/B][/COLOR][/SIZE][P][/P][P][/P]
    [ 此贴最后由婉欣在2011-2-7 20:53:42编辑过 ]

    捡一枚橄榄品人生
    借一双慧眼看教育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032
      • 经验63186
      • 文章1038
      • 注册2010-11-26
         [COLOR=#0909f7][SIZE=4] [COLOR=#9709f7][B]看老师们的管理方法就是把您当作一面镜子来照亮自己的心灵,在我的文章中我的原则是就事论事,我尊重张老师的敬业精神,但是我不能赞同用那种方式。我固执的认为评论就是我言说我心。“惩罚”本身就是一个敏感的词语,遇见我这样一个敏感的人,当然就是促成了本篇所谓的评论。我认为本篇文章也不能算作评论,只能算是我的一家之言吧!恳请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批评雅正!![EM04][/B][/SIZE][/COLOR][/COLOR]

      捡一枚橄榄品人生
      借一双慧眼看教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34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