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26
    • 经验320838
    • 文章808
    • 注册2005-07-08
    [P]QUOTE][B]下面引用由[@静心斋主人1]发表的内容:[/B]

    看完之后,我知道了中国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金(自然科学)获得者了。[/P][P]
     [EM05][/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26
      • 经验320838
      • 文章808
      • 注册2005-07-08
      [P][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FACE][/SIZE][/ALIGN][/P][P][ALIGN=left][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修改稿[B](10月15日再次修改):[/B][/FACE][/SIZE][/ALIGN][/ALIGN][/P][P][ALIGN=center][/ALIGN][/P][P][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转弯及时[/FACE][/SIZ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引导得法[/FACE][/SIZE][SIZE=14pt][/SIZE][/ALIGN][/P][P][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工业中专[/FACE][/SIZ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王金凤([/FACE][/SIZ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528100[/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FACE][/SIZE][SIZE=14pt][/SIZE][/ALIGN][/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仔细分析《成长中的误区》,我觉得孙老师转弯及时,引导得法。[/FACE][/SIZ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看过学生的信之后,孙老师“感到五味杂陈”,一股无名火蔓延至全身,但很快便冷静下来了。冷静下来的孙老师觉得“把信在班上公开,借助全班的舆论力量批评他们”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它可能会“划伤孩子幼小的心灵”,最后“决定还是尊重孩子的请求,保护她的自尊”。[B]我觉得孙老师这个弯转得特别好。教师面对学生,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首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感情用事。一气之下,往往会做出令人后悔终生的事。为人师者,要戒急戒躁戒冲动。[/B][/FACE][/SIZ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但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孙老师没有单纯地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是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找郑[/FACE][/SIZ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XX[/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和王[/FACE][/SIZ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XX[/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同学聊天、玩游戏,借此省察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教学行为是否有不当之处。在小郑同学的提醒下,孙老师想起了昨天在复习课上,由于小郑同学一直开小差,三次提醒无效后,自己火冒三丈,忍不住说了再也不管她了的话。而此时小郑同学的“低头沉思”和她对老师的理解与信任,让孙老师意识到自己昨天气头上说的那句话是不妥的,对这个孩子可能是有伤害的。于是,孙老师把她轻揽怀中,并在她耳边悄声说:“老师为说过这句话向你道歉,你真是一个好孩子。”[B]这是孙老师又一个漂亮的转弯。能转过这个弯,说明孙老师的教育思想有改变有进步,孙老师在成长。[/B][/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B]我认为这两次转弯特别重要。正是有了这两次思想上的转弯,才使孙老师激动的情绪得以平复并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行为有不当之处。思想的弯转过来了,心态也就变得平和了许多,教育引导学生的方式方法也就变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了。[/B][/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接下来,孙老师首先把帮扶小王同学的光荣任务交给了“她”,让她当一回小老师,而自己却在“不动声色地观察”:头三天,她做得很认真;后三天,有点不耐烦;一周后,她似乎忘记了这件事。这时,孙老师觉得教育引导她的时机成熟了,便找来她,和她交流心得。在角色反串中,“她”终于明白了:“聪明有什么用?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白搭”的道理,也体会到了老师教育学生的不易。至此,可以说孙老师是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完成了对“她”的教育引导,解决了个体问题。[/FACE][/SIZ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为了教育全体同学,孙老师又及时召开了“成功的秘诀”主题班会。我们很多时候只看到名人成功的光环,却看不到他们成功背后的艰辛和勤奋努力,更别说是小学生了。在学生们叙述了一个又一个名人成功的事例之后,孙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思考名人成功的秘诀:勤奋。学生们虽然说得对,但他们未必能有深刻的认识。于是,孙老师趁机抛出话题:“可是比尔·盖茨却在上哈佛时退学了,但他却成立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微软公司,同学们还认为他是靠勤奋才成功而不是靠聪明才智吗?”一石激起千层浪,“班级立刻沸腾了”。孙老师又趁热打铁给学生们讲述了比尔·盖茨小时候参加暑假童子军徒步行军[/FACE][/SIZ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80[/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公里[/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的故事,让学生们懂得:“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FACE][/SIZ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李镇西老师对此的解释是:“教育的意图隐蔽得越好,教育效果就越佳。”[/FACE][/SIZ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我认为,孙老师在教育引导写信的学生和班级其他同学正确认识“聪明与勤奋”、“成功与勤奋”的关系,从而走出“所谓名人事例误导”时,做到了这一点。[/FACE][/SIZ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另外,我觉得孙老师最好给她写封回信。表扬她用写信这种方式与老师交流,是尊重老师、关心同学的表现。肯定她大胆质疑老师的精神品质是十分可贵的。希望她更加勤奋努力学习。我想“她”收到孙老师的回信,一定会受到巨大的精神鼓舞,一定会更加勤奋努力学习。这样,教育引导的效果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FACE][/SIZE][SIZE=14pt][/SIZE][/P][P] [/P]
      [ 此贴最后由 吃亏是福 在2014-10-16 17:52:22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26
        • 经验320838
        • 文章808
        • 注册2005-07-08
        [P][EM05]
        [/P]
        [ 此贴最后由 吃亏是福 在2014-10-13 9:24:57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26
          • 经验320838
          • 文章808
          • 注册2005-07-08
          建议编辑征稿时把截稿日期写上去。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26
            • 经验320838
            • 文章808
            • 注册2005-07-08
            不知编辑怎么看?呵呵……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26
              • 经验320838
              • 文章808
              • 注册2005-07-08
              同意楼上观点。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