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9
    • 经验274
    • 文章45
    • 注册2005-05-21
    原创:“立文字”与“不立文字”的商榷
                         [B]教学经验当“立文字”
                                 ——与李迪老师的商榷[/B]                      
                                陈世滨
        李迪老师在《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发文《教学经验当“不立文字”》(以下简称“李文”)认为:“禅宗以心传心弘菩提之道,其经文的文句只是帮你达悟境的舟车而已,只在文句上打转,便会离真理越来越远。教学经验也当像佛教禅宗一样,不立文字,万不可迷信文字,应用心思索。”读罢次文,一个最强烈的问题感触扑面而来:李文充斥着对教学经验“不立文字”的绝对化、扩大化、神秘化的误读。
       
        一、绝对化:不敢苟同
       
        李文一再以禅宗思想类比教学经验当“不立文字”,甚至将二者简单等同,充斥着绝对化的价值取向。
       
        绝对化之一:断章取义
       
        笔者大学求学期间曾师从一位佛学博士学过佛教典籍,略知一二。佛教对是否“当立文字”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重大分歧,争论不休,而且取向截然相反。最典型的莫过于慧能与神秀上人之争。慧能力主:“‘心悟’,以心印心,直指本心,认为万事万物皆可用来向佛学佛,参悟佛理,主张轻文字重顿悟。”神秀上人主张:“‘行悟’,以行印心,勤加禅务,苦加修行,以读经诵佛打坐来向佛学佛,以获取佛理,重文字少悟虚。”从而南北分流,形成佛教禅宗的南北两派。李文所指便是慧能一派的主张。那么,笔者何以认为李文“断章取义”呢?其一,李文未对两派观点的利弊详加考查、分析,以“初次接触禅宗”,“似懂非懂”,简单一边倒,将慧能一派的主张等同于佛教禅宗,以致李文在思想源头就欠缺全面的把握,犯文章大忌。事实上,二者各有利弊和适用范围。慧能之说适于佛学入门已深,对佛已有深刻领悟,以到突破“生死玄关”而跃升更高一层佛境者。此时,用慧能之法无疑可“顿悟见心”,水到渠成。倘用神秀之主张则易束缚手脚,心性受限,以致未能节节贯通,飞升而上。神秀之法则适于佛学刚人门未深,对佛法理解浅层,尚茅塞未开,懵懵懂懂的初学者。此时,用神秀之法无疑可建定心性,打下根基,以待他日。倘用慧能之法则易使初学者不知所云,渴望不可及,中途废止。李文行文处处以佛教禅宗的名义表达慧能之主张,实属以一派观点断章取义于佛教禅宗。据史料记载,其后慧能和神秀上人的各自传法弟子又在此基础上分家别派,且分支甚多,以致佛教禅宗的思想丰富、玄奥又愈加复杂。其二,李文以慧能之法断章取义于教师专业成长。慧能之佛法重共性轻个性,重普遍轻特殊,重理性轻感性。佛学与教学虽可借鉴,但道亦不同,法亦各异,不可简单套用,等同视之。李文一味强调教师对待教学经验,也当 “不立文字”,来个自悟自明。关键是:面对知识背景,学力水平,分科教学,人生经历,性格特质等千差万别的广大教师群体,能够都要求“超越文字,以心传心,以无传无,自悟自行”吗?显然,悖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对“教学经验”的借鉴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心悟”只是众多学习方式的一种,并非全部、最好、惟一的一种。教师的学习当因时而变,因情而异,因地制宜,由“单兵种作战”转向同时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的“多兵种协同作战”。此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佛教禅宗中一派主张“不立文字”,但佛教典籍浩如烟海,一般人正常速度粗读一遍就需用6年之久,且其间唯心论居多。
       
        绝对化之二:把谬误当宝
       
        李文举齐恒公和制轮工匠的对话来说明教学经验当“不立文”。
        请注意:工匠是从个人职业角度而不是从圣人著书本身来评判。我们知道解读先人经典,要忠实原作,立足当是时代背景,有理有据,否则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工匠连齐恒公在读何圣人之书都未曾问明,更不必谈涉及书中一字一词,便大发“蹩脚工匠”的一番谬论。这不是谬天下之大误是什么?先说:蹩脚!工匠说:“技巧,口里说不出来,只能从我制作车轮的动作中看出来。我不能将我的技术明白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继承我。”言外之意,制作技艺只能看不能说,一说就学不成。心理学研究表明,一项技能、知识的学习,需要人多种感观的参与,可提高学习的效率。若按工匠之法,来教授学生,教师事先说只能看不能说,一个劲在黑板进行哑剧式演绎,师生间无半点语言互动,能交流吗?高效吗?可见,此工匠是一个不会教授学生的蹩脚师傅。再说:谬误!工匠据此,进一步说:“同样,古代人和他们无法用语言说出来的道理一同死去了,所以齐恒公读的东西只是古人留下的糟粕啊!”天呐!言外之意是说只要是古代先人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医学、天文等等领域用文字记载的经典理论都是糟粕啦!岂有此理!君不见古人许多经典著作、名篇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泽披后世,时至今日仍有重要的价值。《孙子兵法》、《老子道德经》、《本草纲目》等等举不胜举!一言以蔽之:工匠之言,哗天下之大谬!非常遗憾的是,李文却把工匠的谬误当宝,大发议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的体会没办法真正说出来,一旦说出来,必然和他自己体会的不太一样;我们再去学习,出入就会更大。工匠之谬已然澄清,李文之议论亦站不住脚!但笔者想再追问:李文所发的议论当真如是吗?君不见许多伟人、名家以其博大精深、妙语连珠的语言文字传神般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所学所悟,以致成为千古名篇、佳句!如,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我们再去学,出入就会更大吗?君不见许多研究名人的知名学者和考古工作者不仅深刻、全面地把握了名人之作,名人之思,甚至是名人之心,而且将其发扬光大,泽被后世吗?
       
        二、扩大化:主观臆测
       
        李文全文,以案例来说明主题。而单个案例本身具天然局限性,不具样本价值,不能以单个案例或几个案例来说明全局性问题。然而,李文恰恰犯下这个“大忌”。
       
        扩大化之一:个别代替普遍
       
        李文以禅宗中慧能的思想开头,接着举自己由于没能领会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生搬硬套而遭至失利的亲身经历,再次强调:要靠心悟!笔锋一转说:“然而,要自己悟通,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提倡终身学习,许多老师都在孜孜不倦地阅读教育家的书,但真正能纳为己用的,有多少人呢?”言外之意,在许多读教育家之书的教师中,能己用的人很少。笔者想问:那到底是多少个?是什么样的比例?你怎么就知道许多教师在读教育家的书,而不是在读别的呢?你怎么就知道都在孜孜不倦地阅读呢?李文一无客观的调查,二无认真的访谈,三无准确的数据说明,仅凭个人读魏书生理论失利的个案,推己及人,以个别代普遍,想当然,信口开河,纯主观臆测!
       
        扩大化之二:凭空臆断
       
        紧接着,李文又故错重犯举周宏的“赏识教育”培养了周婷婷。后面罗列了课上教师赞扬学生的话语。据此推论:“于是赏识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笔者想问:你有什么论据来充分论证赏识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难道是仅凭从教师赞扬学生的语句这个单一的向度吗?“前所未有”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概念啊?显然,李文又再次将自己罗列的个别案例凭空扩大化了。此外,李文还将赏识教育的价值取向狭隘地认为是培养少数成功者。李文说道:“冷静想一想,成功者毕竟是少数,……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事实上,赏识教育和此次新课程改革的取向是一致的:“为了每一位学生学习权、生存权、发展权的获得,其要培养的是善于合作、沟通、互助、服务社会的一般合格公民,主要不是为了培养个别‘精英分子’。”
       
        三、神秘化:深陷唯心论
       
        李文全文贯穿着慧能的思想: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以求“心悟”的主题,并认为教师对待教学经验也当“不立文字”,以求“悟通”。笔者想问:教师到底要怎么来悟,悟什么,悟到什么程度算悟通,如何来评鉴。这恰恰是李文的“软肋”,所提甚少。读者不难发现,这似乎是一个玄之又玄,虚无飘渺的东西,神秘的很。而且李文一再强调:“禅宗认为,参破一切只有靠自己,别人悟通体会的事理永远不可能变成自己的,除非……。”为什么李文始终把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学习归结为要靠神秘、玄虚的“心悟”呢?笔者以为,李文以慧能唯心论的“不立文字的心悟”思想为文章的基本底色和指导思想,不可避免的透出一股神秘虚无的唯心主义思想倾向。我们当还记得,在争论是风动,还是幡动时,慧能回答是:心动!慧能“心悟”思想虽不失“精致”之处,但其唯心主义倾向当是确定无疑。1958年,在北戴河召开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慧能主张一切皆空,是彻底的唯心论。”显然,这极不利于客观、全面地分析、探讨、解决一系列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问题。
        李文的偏颇给人的启示:其一,从学习方式的角度看,心悟是众多学习方式的一种。它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要求很高,对学习的条件要求严格,适用范围较小,不可绝对化、单一化、片面化。其二,确存在极少部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但只要结合实践,立足反思,可推陈出新,获得新意。教学经验之“立文”,不可因噎废食。其三,教学经验当“立文”,还是当“不立文”的争论,关键在于:文字能否精确的表达和精确的文字能否被正确解读。当务之急是提高阅读者的文字解析力和作者的文字精准度。那么,当立“何文”?如何正确解读“立文”?就摆在我们的面前。

        四、教师当立“何文”

         教师当立明文、简文、实文、精文,以期提升自身教学思想的境界。
        “明文”:开门见山,深入浅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但凡不明之文,必哲思不深,框架不明,逻辑不清,而借造生字,用生词,硬套概念等来故弄玄虚。其结果是:词不达意,语无伦次,思想混乱。正如叔本华所言:“只有不清晰的思想,才会用晦涩难明的文字来表达。”读明文常给人酣畅淋漓,一路春风的轻快之感。
        “简文”:见微知著,以孔窥豹,洞幽察微,删繁就简,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能,寥寥数语,令人心领神会。教师当删除这些“众所周知”的废话:“显而易见,毫无疑问,不难看出,不可否认,不但如此,恰恰相反,迄今为止——我认为,我个人认为,我们一贯认为——事实证明,事实已证明,如事实一再证明——必须指出,必须指出的是,必须再指出的是,特别需要再指出的是——基本上,表面上,事实上,也就是说,进一步说,更进一步说,再进一步说——我本人,我发现,我坚信,我指出,我必须指出,我有必要指出——从根本上说,从本质上说,从性质上说,从问题的实质性说,从问题的复杂性说,从问题的严重性说……”(《教师报》,2004年3月10日,第1213期)当然,倘为个别行文方便尚可,若长篇累牍,应剔除。
        “实文”:有一颗忧教之心,言必尤衷,实话实说,秉笔直抒,针砭时弊,仗义执言,铁肩担道义,从不阿谀奉承,弄虚作假,昧着良心说瞎话。其文风质朴,平易近人,诚恳中的,有理有据,秉持“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道理”的操守。(胡适)实文常引人共鸣,发人深省,给人切肤之感悟,心灵之晤对,相遇恨晚之感慨。
        “精文”:字斟句酌,千锤百炼,精益求精,以至达炉火纯青之境,洋洋洒洒几千字,却道尽人生百态,尽现世俗千样。其特点:内容广,囊括某一教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即横向,宽,呈宝塔状;内容深,精辟入里,开创某一教学领域的先河,即纵向,深,显丁字形。精文常给人雷霆万钧的思想震撼,一读终身难忘,一学此生受益。

        五、如何解读“立文”

        解“立文”之道,本无定法。笔者仅从个人体验来谈。
        1、吃透文字。一是,要进得去。想进书门,须做到“四不”。一不只瞅书名或作者,一眼定取舍;二不凭主观偏见,只纳“顺眼”的书;三不只粗略一翻概要或目录,走马观花来选读书;四不只随机一瞥个别章节或语段,断章取义来定解书意。倘若一本富含教学思想精义之书,读者未完全亲近书中表层的“文字辞章”,必然无法获得书中的“精义”。正如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语》所言:“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二是,要进得深。入书门后,要进得深。在持久力上,要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最忌“或作或辍,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虽“读书百年”但“未见其所得”。(吴梦择)在价值考量上,要直指书中的精神世界,直面作者的思想奇峰,不过分迷恋书中辞章的修饰,不只为寻章摘句,记诵书中只言片语,要重“意”不重“形”,以“略其迹”而“取其意”,(郑板桥)克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倾向,透过文字的“外壳”,直抵文字背后的“血肉”乃至“生命的颤动”。在思维挑战上,要知难而进,见疑而思,知险而上,克服浅尝辄止,畏苦怕难的心态。不仅要读透书中七八成的“平坦大道”,更须跋涉余下两三成深富作者“思想峰”、“灵感域”、“智慧火”的“险峰峻岭”。三是,要出得来。对所读之书,要“看透纸背”,(鲁迅)“以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视野和心胸,检视书,反查自我,敢批判,会反思,能判明,善厘清,不受困于书中一言一语的辞章,不受限于书中一景一物的景象,不受制于书中一人一事的义理,能够拨开云雾见青天,超脱书的“迷绕”,神清自明,以涵育自我个性,淬炼本体创造,葆育自身灵性,显发主体潜能。
        2、知行合一。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从教育经典中所读所思所感所悟,躬于践行,接受实践检验,以达成理论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理论化的知行统一。
    [ 这个贴子最后由虞兮在2005-12-22 8:35:04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财富10000
    • 积分10556
    • 经验4524
    • 文章253
    • 注册2004-10-13
       陈老师的文章提出了对立的视角,供我们反思与探讨。这对读者和作者来说都是有益的。
       同时,想告诉陈老师的是,我们在正式发表时,修改了您文章中比较凌厉的部分,并缩减了一部分版面。

      希望“当立文字”的李老师看到后能和你一起讨论,当是很精彩的啊。
    [ 这个贴子最后由晚风在2005-12-20 15:21:19编辑过 ]
    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求甚解。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陈老师:
      实在对不起!我是近几天才开始上班主任论坛的,如今在论坛里还常常迷路,所以对您的文章,我直到今天才看见。谢谢您对我提出的种种质疑,我认为(对不起,又用您最不喜欢的词语了),论坛里就要这样争论起来才有意思。

      您在上文中说“教学经验当‘立文’,还是当‘不立文’的争论,关键在于:文字能否精确的表达和精确的文字能否被正确解读。”您的话果真精彩!所以,我希望您静下心来重新读一遍我的文章,好吗?您必须确定自己是真正正确解读了我的文章,我们的辩论才有价值,是吗?您的文章写得真好,看您的文章我就能感觉到您那一副气呼呼的样子。不过,您先不要生气,不要激动,生气和激动对解决问题没有一点用处,您看看历史上伟大甚至平常的禅师,哪一个不是生活得活活泼泼、高高兴兴、坦坦荡荡,遇事波澜不惊?

      我本是一个平凡的老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禅(或者说我们的生活本来就和禅揉合在一起),我感觉它是那样具有亲和力,绝不像您所说的那么难懂。我感觉任何一种事物达到一定境界,都或多或少含一些禅意。从这一点看,对“禅”似乎并不是我们接触的时间长,就理解得更透彻,对吗?我见过许多(对不起,又用您不喜欢的词了!但真的是“许多”,我真的不知道确切的数目,因为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您不要总在文字表面打转,好吗?)目不识丁的农民,他们对生活的诠释比我等读书人要确切得多。就算慧能禅师,他在写“菩提本无树”的时候,年龄也不大,是吗?所以,您大可不必搬出自己的老师来反驳我的观点。

      对慧能和神秀的争辩,多少年、多少代他们禅师都没有争出个结果来,您认为我在文章中有必要把那争辩的过程再重复一遍吗?别忘了,我们的杂志是《班主任之友》,我们的职业是教师。正如鲁迅所说:一部《红楼梦》,佳人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道学家看见淫,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爱我的职业,无论看什么书,我都会联想到我的班主任工作,并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营养。我的精力有限,一生中能干好班主任这一项工作就满意了,在“不立文字”中联想到班主任工作,有些微感触,就写出来交流。如果您因此而说我断章取义,我绝不分辨。

      陈老师,我不知道您教哪个学科,我教的是音乐,元旦马上要到了,我开始为学生排练节目。昨天让学生唱《龙船调》,不知道您听过没有?第一句是:“正月里是新年呐咿哟喂,妹娃子去拜年呐!”其中的“妹”字唱得要轻、巧、俏,但我无论怎么给学生讲、示范,她就是唱不好,直让我急得一身汗。您说,这个感觉您能用语言说出来吗?只能是学生自己去悟啊!我并没有完全否认文字的作用,我说文字可以指出真理,但文字不是真理;歌唱的感觉也是说不出来的,就好比对从没吃过橘子的人,您怎样向他描绘橘子的味道呢?酸酸的、甜甜的,但不是醋的那种酸,也不是糖的那种甜,是什么味道?我们难以用语言文字说出来,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不立文字”。因此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因为文字是有限的,而真理是无穷的。

      其实,对任何一种事物,我们所处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会相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嘛!就我所教的音乐来说,就难以用语言文字去表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都可以用试卷考试。但您不妨去看看每年音乐系是怎样招生的,声乐、视唱、舞蹈都无法用试卷,因为就算你把如何发声写得多好,唱不出来也没用;再说五线谱吧!我没办法告诉学生“多来米”有多高,我只能唱一唱让他感觉。他要是五音不全,听不出来我们音高的区别,我就一点办法也没有。这不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明确、直观。如果您教的是语文、数学的话,就很难理解我们音乐中的这一现象了。有一次我们音乐老师在一起教研,有个老师说他们领导非要让教钢琴的老师给学生出卷子考试,我们笑得直揉肚子。钢琴怎么能用文字去考啊!如果说节奏、音准有尺度的话,那轻重缓急的感觉,谁能说得出?陈老师,您肯定不是音乐老师。我这里不敢说您的话是谬论,因为我知道学海无涯,我有自己不知道的领域,您也不要轻易冠别人以“谬论”,好吗?

      说到班主任工作,我最佩服我们学校一个男老师,他不太发脾气,但发起脾气来嗓门好大,我们学校没有哪个男生不佩服他。暗地里,我一直在观察他的言行,想学他一招。有一次,学生把我气坏了,星期天我仔细看了他的教学论文,打算到学校改变自己一向的工作风格。甚至连说话要用的语气、表情都设计好了,比如:“如果你们不愿遵守纪律,干脆转班!”谁知见了学生,嗓门怎么也大不起来,脸更绷不紧,只是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这样不对!”至此我明白,我和那个老师气质不同,他的经验我只怕一辈子也学不到。

      “不立文字”这篇文章也曾在我们学校班主任经验研讨会上交流过,也引起了很大反响。记得校长当时说:“李迪明明是最喜欢读书的,现在她倒提出个‘不立文字’来。”如果我的文章让您感觉到,我不赞成大家学习别人的经验,那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我辞不达意,要么就是您没有理解我文章的含义。无论如何,这也是“不立文字”的内涵,您说呢?

      我在论坛里写了班级成长日记《我班有女初长成》,欢迎您有工夫了去指点一下。咱俩的文章究竟谁的更晦涩难懂呢?让读者去评论吧!
      对不起!我该和学生一起跳兔子舞了,后边有课,我们改天聊!
      [ 这个贴子最后由初荷在2005-12-17 15:14:23编辑过 ]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陈老师:
        我还是先把我的文章《教学经验当“不立文字”》贴出来,您再仔细看一遍。您是否真正理解了我的文章呢?您可千万不能因为我人微言轻而对文章不屑一顾。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教育随笔
                                    教学经验当“不立文字”
                                          李  迪
           “不立文字”本是禅宗的主张,笔者却认为教师对待教学经验,也应“不立文字”。
          禅宗认为:菩提之道是以心传心,经书只是唤起自悟的方便之门而已。比如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明月并不在手指上;文字能指出真理,真理却不在文句上。文句只是帮你到达悟境的舟车而已。只在文句上打转,便会离真理越来越远。

              初次接触禅宗,对上面的话似懂非懂。等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失败了几次,才恍然大悟:万不可迷信文字,别人的经验没有被自己悟通前,哪里是那么好用的?
          记得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时,对能否管好一个班级没有一点自信,见到魏书生老师的书,便如获至宝,一心想把他的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事实并不那么简单,“自主学习”搞过,“班级银行”搞过,“班级公安”也尝试了,不但没有收到他所讲的那种效果,有时还弄得一塌糊涂,最后不得不回到“严防死守”的老路上。问题到底出在那里呢?难道魏书生的办法中听不中用吗?

              经长期思索,我终于明白,自己失败的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认真领会魏书生教育理论的内涵,而只是停留在他的语言、文字表面,只是把他的一些具体做法简单“拿来”的缘故。任何成熟的理论,都由其“形而上”和“形而下”两部分组成。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是他多年的教育实践经过他自己的头脑加工而产生的结果,是“形而上”的部分,而我所引用的管理方法,是其思想的“形而下”。正是因为魏书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贯彻了“形而上”的思想,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才能够自觉地按照他的启迪去想问题、做事情。而我在没有领会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同时,生搬硬套他的具体做法,自然会一败涂地。所以禅宗认为:参破一切只有靠自己,别人悟通体会的事理永远不可能变成自己的,除非你能从中自己悟通才能纳为己用。

              然而,要自己悟通,的确是不容易的。现在提倡终身学习,许多老师都在孜孜不倦地阅读教育家的书,但真正能纳为己用的,有多少人呢?

              比如周宏的“赏识教育”成功地培养了周婷婷,于是赏识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课堂上一个简单的回答,就能得到老师大张旗鼓的赞扬:“你真聪明,长大一定是个科学家。”“你真行,你是个小天才!”“棒!棒!你真棒!”……这种言过其实的夸奖也许可以活跃一时的课堂气氛,但对学生健全人格和科学态度的形成贻害无穷!因为,无节制的廉价表扬,会使孩子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而且,冷静想一想,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如果学生的成长中只有掌声和夸奖,只有远大而遥不可及的理想,致使他们抱负越大,期望值越高,重新在现实中认识自己就越痛苦,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周宏究竟是如何把握“赏识”这个度的?不知道!但凡他能说出来,早告诉我们了。

              所以,赏识不是万金油,别人的经验不能成为我们教育者懒于思考、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

              所以教育经验也是不立文字的,也如习禅:内心有体会,却说不出来。这一点在远古时期,我们的老祖宗就发现了。

              据说,齐桓公在厅堂上读书,一个叫扁的车轮工匠在厅堂下制作车轮。这个工匠问桓公:“请问君王,您读的是什么书?”
          “是圣人的书。”
          “圣人还活着吗?”
           “已经死了。”
           “那么,您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桓公说:“我读我的书,你一个做车轮的工匠,怎么可以随便议论呢?你若说出道理,还可恕你无罪,否则就要处死你。”

          工匠说:“从我的职业角度来观察这个问题。制作车轮,慢慢地干,虽然轻松,但全车轮做的不坚固;干得太快了,不仅很辛苦,车轮还不合卯;要不快不慢,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才好。这里的技巧,口里说不出来,只能从我制作轮的动作中看出来。我不能将我的技术明白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继承我。同样,古代人和他们无法用语言说出来的道理一同死去了,所以您读的东西只是古人留下的糟粕啊!”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别人的体会没办法真正说出来,一旦说出来,必然和他自己体会的不太一样;我们再去学习,出入就更大。所以,书本知识要学,但思索着实践比读书更重要。不要老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无论多么高明的教育家,也无法把自己的悟力塞入别人心中。只能像接生婆一样,在适当的时机,帮助孕妇去生她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自己根本就没有用心思索,想依靠别人的经验,让自己的教学理论自成体系,我看难得很。就像一个女人,自己根本没怀孕,倒要让接生婆帮她生孩子,这可能吗?

          教育家悟出了理论,想要把理论告诉你我,给我们启发,自然是好意。但我们必须明白:语言是有限的,而真理是无穷的,想通过语言、文字去掌握真理,必须用心思索,否则,只会越离越远。只有拥有经验而又懂得如何利用经验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同样,只有拥有教学经验而又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李  迪
                                            2005年5月23日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陈老师:
                再次欣赏您的文章,我忽然有一种感觉:我们所争论的似乎是当年南宗和北宗之争,因为我总感觉您是在文字上打转。如果这样,我们就没有必要再争下去了,您也知道,这是争不出来结果的;但如果您要谈一些班级管理、或者教学经验的事,我乐意奉陪到底。

                您质问我:“你有什么论据来充分论证赏识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我私下里一想:是啊!我只是感觉赏识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有什么证据呢?结果再向下看您的文章,马上找到了证据,您说:“事实上,赏识教育和此次新课程改革的取向是一致的:为了每一位学生学习权、生存权、发展权的获得,其要培养的是善于合作、沟通、互助、服务社会的一般合格公民,主要不是为了培养个别‘精英分子’。”您的这一段话不正是我的证据吗?在这里您必须明白:我并不否认赏识教育,只是见了太多生搬硬套运用赏识的案例,深感要学到赏识教育的精髓,不经过思索、只在形式上、文字上模仿是不可能的。

                对教学经验,您质问我:“教师到底要怎么来悟,悟什么,悟到什么程度算悟通,如何来评鉴。”

                我想,您一定明白,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课题,我不可能在《教学经验当不立文字》一文中回答,就算回答了,也不可能发表。您说这些话,未免有些心急,也未免有些武断。李迪无能,但对教育一片痴心,我一向也在思索这个问题,写下了近三十万字的教育随笔(之所以用“近”是我真的不知道有多少字,我主动把小辫子交给您,您想抓的话也方便些),将陆续贴在班主任之友论坛上,如果您愿意指教我,我不胜感激。在那些文章里,我试图告诉大家我在怎样的悟,悟到了些什么。但语言和文字永远是有限的,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杯茶禅理,想必您也知道:

                一位学者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相待。南隐将茶倒入杯中,茶满了他还继续倒。学者说:“师父,茶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南隐说:“你就像这只茶杯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想法。你不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陈老师,如果您心中已有自己的成见,如果您打定主意要和我争辩的话,您读完我的文章也许还是什么也看不到。事实上,您在看到我的文章第一眼起,您就不服气,因为您曾经读过那么多的书,因为您曾经师从佛学博士,因为您更偏向北宗神秀。

                在您解“立文”之道时,说“想进书门,须做到“四不”。一不只瞅书名或作者,一眼定取舍;二不凭主观偏见,只纳“顺眼”的书;三不只粗略一翻概要或目录,走马观花来选读书;四不只随机一瞥个别章节或语段,断章取义来定解书意。”

                对此我不能完全苟同。市场上的书那么多,我们的时间有限,怎么去挑选最适合自己的书呢?首先就看作者,比如魏书生的书我要看(虽然我生搬硬套他的经验吃过亏,但不看更不会进步),李镇西的书我要看,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我更要看;其次,我是不太用功的,工作那么忙,我作为消遣时读的书必须要顺眼,例如《红楼梦》、宋词等,正如罗兰女士所说:有些书是不适合女人读的,我无论如何读不下去。男人和女人不一样,我们凭感觉的时候更多些,所以陈老师的第二个“不”不太适合女人;当我选择专业书籍的时候,目录就非常重要了,我要用我有限的钱购买最有用的书。你的第四个不,我同意。

                好!今天我就谈到这儿,拜拜!不知道您什么时候能看到啊!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2
              • 经验1277
              • 文章54
              • 注册2005-12-13
                 李老师,不,我觉得初荷老师叫起来更舒服一些,我们支持你,你在百忙之中把你的感受与我们共享,可以看出你才是在实际工作中尽心尽力,是真正实践中的总结,我们看得懂,就像这些是发生在千千万万个班主任身边的事,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而那位陈老师可能不是站在第一线的老师吧,在我们看来您更像是在搞古文研究的吧,不过我不喜欢你啊,我想喜欢你的学生也不多,对了,你是不是哪个大学的教古文的老教授啊.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谢谢你啊!万老师,我好象找到知音了!但不知在这个问题上有多少老师和我有同感,有多少人是我的知音。过路的君子请留言啊!

                “初夏荷花尚柔弱,怎禁它重露繁霜压纤梗?”

                我开玩笑的,大家别当真!不过,我的理论水平的确有限,希望大家参与进来,助我一臂之力。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真”的魅力,“随”的含义

                      陈老师在文中质问我:“李文言在许多读教育家之书的教师中,能己用的人很少。笔者想问:那到底是多少个?是什么样的比例?你怎么就知道许多教师在读教育家的书,而不是在读别的呢?你怎么就知道都在孜孜不倦地阅读呢?李文一无客观的调查,二无认真的访谈,三无准确的数据说明,仅凭个人读魏书生理论失利的个案,推己及人,以个别代普遍,想当然,信口开河,纯主观臆测!”

                      首先,我要承认,在做文字工夫上,我的确不够严谨,最少没有陈老师严谨。真的想问陈老师是否是班主任?您可知道班主任工作有多忙?当我们有一些感悟的时候,常常要牺牲休息时间写下来,因为灵感转瞬即逝,我们来不及去做更详细的调查,也许根本就不必调查,这是我们的生活,您明白吗?当我的日记在论坛上一贴,马上有老师跟帖说,我的描写和他的生活一模一样。我们就是这样息息相通。我们不能为自己的文章提供详实的数据,这真的是一线教师的悲哀。但您不感觉我们的事例很真实吗?您不感觉我们对教育很痴心吗?这一个滚烫烫的“真”字,这一个火辣辣的“痴”字,难道还不足以比过那一个个详实、冰冷的数字?您可看过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他的书中也出现您所不能容忍的、所谓“信口开河”的字,因为他和我们一样,也工作在一线。您不知道我们对教育的爱有多深,所以您不相信有许多教师在孜孜不倦地读教育家的书,您到咱们的论坛上转一转,看看老师们的帖子,就知道有多少老师在为教育思索。

                      其次,我要强调,我的文章是随笔,

                      偶然的机会,我曾见过一段评价学术文章的言论,大致意思是:“专著不如论文,论文不如随笔。”掩卷深思,何以出现这种情况?

                      在这里我绝对没有贬低专著的意向,但从我们一线班主任的实际出发,我们看书多为忙里偷闲,我们不喜欢看那板起面孔说教般的严谨论文,我们更喜欢看语言流畅、生动,又能给我们以启迪的教育随笔。既是随笔就难免要随便一些。我何尚不知道做学问应该严谨一些?但我深知自己理论水平有限,又没有时间搞那冰冷的数字,更重要的是那过于严谨的文章读起来很累,少有读者,如此它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陈老师,您听过“何谓禅”的公案吗?

                      一条小鱼问大鱼:“我常听人说起海的事情,可是海是什么啊?”

                      “你的周围就是海啊!”

                      “可是我怎么看不到?”

                      “海在你的里面,也在你的外面,你生于海终归于海。海包围着你,就像你的身体。”

                       这个故事说的是:人活在禅海之中,却不知道禅为何物。所以您说“佛教典籍浩如烟海,一般人正常速度粗读一遍就需用6年之久,且其间唯心论居多。”我不能苟同,禅是没必要刻意去追求的。把这个故事再引申一下,我本身就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的事迹、我的心思、我的读书生活和所有一线老师的情况极为相似,我的文章、我的话绝不是“信口开河”、“主观臆测”。

                      当然,陈老师,和您意见一致的大有人在。我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光头学生女教师》,也反映了教育经验,深受身边老师的喜欢,在博客上一发,马上有老师评论不错。可是,多次投稿均不被采用,教育类杂志认为它不是论文;其他散文杂志又说叙事节奏、语言蛮好,就是故事情节不够曲折,让我再编一些情节进去,就发表。在我的内心深处,它还是教育随笔,不过是以轻快、活泼的语言写了出来,哪里能随便改写情节?

                      我的文章就这样经常处在夹缝里,您不喜欢我一点也不奇怪。
                  [ 这个贴子最后由初荷在2005-12-19 8:55:11编辑过 ]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9
                    • 经验274
                    • 文章45
                    • 注册2005-05-21
                        这样吧,李迪老师,请你把你的种种质疑(特指对我在论坛贴出的本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出来,这样比较痛快!希望你的“质疑”能够通过编辑部的三审!
                        倘若能够通过三审,当然最好还是在《班主任之友》,我这次会向《班主任之友》的编辑部主任田恒平老师要求,全文照刊我的“文字”。
                        恕我直言,你文章的“致命缺憾”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在编辑部审阅我质疑的文稿中也已然觉察出来了,在这点上,我敢断言,我更加敢于文责自负!
                         至于,我学术研究的背景,“老万”和李迪两位同志是猜错了!我是一个“三不像”的研究者!欢迎“老万”同志也来“发文”商榷,这才是“真本色”!期待!!!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2
                      • 经验1277
                      • 文章54
                      • 注册2005-12-13
                         我无言了,心里感觉酸酸的,陈老"三不像"研究者啊,您真是看得起我们啊.您一天不好好端着您的茶杯,搞您的研究,花时间来和我们无名小辈斗嘴!祖国的下一代还等着您的研究成果啊!
                         初荷老师,不怕他,虽然他可以"要求"(不如直接说命令)<<班主任之友>>的编辑部的主任田恒平老师全文照刊他的"文字",啧啧!而你的可能不能通过"三审",但是我们已经肯定你的文字了,即使他刊了,我们也不看.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9
                        • 经验274
                        • 文章45
                        • 注册2005-05-21
                          可爱!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