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4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94
    • 经验4355
    • 文章246
    • 注册2004-10-29
    夕会故事033
                    ——做一个主动学习的人
            早晨约七点半的时间,我到教室来检查同学们的晨读情况。刚由二楼的楼梯间转上三楼的楼梯道,便远远地瞧见我们五零四班教室的走廊外站着十来位同学。走近一一细看,原来是在补双休日里没有按时按量完成的语文作业。再仔细一比较,发现这十来位同学补的竟只是同样的一个题目:口语交际: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用一段话说说“老师来我家”。重点把你或你们家的人怎么做的说具体,说清楚。语句要通顺、连贯。
            据我所知,这次双休日大家的作业量并不多。就语文而言,也就一篇日记和语文基础训练册上的“积累•运用一”这两项作业。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却不能按时按量地完成这样少的作业呢?我挺是纳闷。课下,找来这几位没及时完成作业的同学问了问,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
            “我不知道要写。”
            “我以为不要写的,所以就没有写了。”
            “因为语文基础训练册上的空格太小,估摸写不下,我就没有写了。”
            “我以为口语交际是口头说的,不需要手写,所以没有写。”
            “我以为不要写,老师又没有讲要写,老师只说作文与课本上不一样的要写,根本没有提到口语交际,所以我就没有写了。”
            ……
            我清楚地记得,周五下午布置作业的时候,我是这样说的:语文基础训练上的“积累•运用一”。是的,正如这些同学所言,要不要做“口语交际”部分,我没有明说。可是,班里绝大部分同学为何却主动地做了这题呢?课下,我也就此找了几个同学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结论是一致的:老师虽然没有明说,但这类不知道是做好还是不做好的题目,我想还是做的好。权当是给我们自己一个锻炼写作的机会吧。
            两厢比较,大家是不是有了些新的启示了呢?最后,我建议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双手,用最热烈的掌声向这些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表示我们诚挚的勉励和崇高的敬意。
    记住:他们是主动学习的人!

                                                             荣辉于实验小学
                                                             2004年9月20日星期一

    愚人荣辉
    在线情况
    5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94
      • 经验4355
      • 文章246
      • 注册2004-10-29
      夕会故事034
                     ——人,因为可爱而美丽
              这两天,我的眼前时不时便会浮现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她是谁呢?她又有什么样的可爱之处呢?大家先不妨随着我来听一段有关她的故事。
              昨天清晨,我来到教室督促同学们晨读。因为外面风雨交加,而我最近的身体又病得十分厉害,尤其是格外的惧寒,于是,我便拖了一把椅子坐在了讲台前,并请大家将教室两边的窗户和门全部给严严实实地关上。不一会儿,有人敲门。前排的同学去开门。门打开,我刚看清是一个校文明监督岗的值日生时,小女孩便来了一记响亮的“报告”,并以标准的立正姿势来了个顶漂亮的少先队员队礼。我点了一下头,女孩子进来,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又走了出去。只是在出门的时候,她出人意料地竟随手将教室的门轻轻地掩上了。出教室,把住门,再轻轻地关上,一气呵成,自然连贯,没有半点刻意雕琢之痕,可谓干净漂亮。
              先敲门,后问好,再进教室。出教室时,又随手轻轻掩上原本关着的门。这是两个多么小的细节啊!可是,这小处不也正见出这个小女孩那颗金子般的心吗?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或许不再能忆起这小女孩子的明媚的眼,或许也不再能忆起她白皙的脸和她那粗长的麻花辫,但是,我想,我将永远难忘她流水般的举止——她的敲门,她的问好,她的随手关门。
      一位哲人说:“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美丽是短暂的,可爱却是能够永恒的!这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啊!同学们,如果让你们自己来选择,你们愿意做哪种人呢?
              愿大家都能成为因可爱而美丽起来的人!记住:人,因为可爱而美丽哟!


                                                                  荣辉于实验小学
                                                                  2004年9月21日星期二
      愚人荣辉
      在线情况
      5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94
        • 经验4355
        • 文章246
        • 注册2004-10-29
        夕会故事035
                                  ——请不要从老师的课堂走出去

                昨天下午,我由一楼回我的三楼办公室,约是第一节课上到中途的时候,。刚转过楼梯间,便遇着了班里的两名男同学——宋锴和宣若恒。我不免诧异起来,这上课期间,他们是要去哪儿呀?是上体育课吗?似乎不对呀,刚刚经过操场的时候,我并未见着班里的任何其他同学呀。于是,拉着他们,我便止不住问他们是要去做什么。两位同学先是愣了一下,稍后才结结巴巴地说:“我们去上厕所!”上厕所?我更是生疑了。上课期间,怎么还要上厕所呢?都五年级的同学了,这点基本行为规范应该是知道的呀。当然这也不能排除“人有三急”之真实性与迫切性。可看情形,又不大对劲啊——他们可是一路手牵着手,说着笑着,谈笑风生而来呢,不像是很焦急的模样啊!更不像是生病的样子啊。思量再三,我不免又问了一句:“如果是上语文课或是数学课,你们会中途上厕所吗?”两位同学想都有没想,连连摇头,三呼:“不会!不会!不会!”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第一节课上的“社会”。
        第二节课是自习,是我这个班主任亲自挂的帅。期间,并没有同学申请要出去上厕所。老师从教八年了,上了不计其数的语文课及所兼的音乐课,除了偶而因拉肚子生病的情况之外,至今还从未遇过课上有请假出去上厕所的现象。是同学们不敢吗?似乎不是,因为我还从不曾听说过哪位同学因大小便憋得受不了而在我的课堂上出事的事呢。
                可是之后的第三节课只上了一半,便又变了样。接二连三地,有同学跑来办公室问我这问我那。一看课表,原来是上英语课。据同学反映,新课上完了,剩下来的时间,英语老师让同学们自己把刚刚学习的内容复习复习,于是,便出现了一些同学们趁着空暇跑出了教室。
        语文、数学课上没有的现象,其他课上却为什么频频出现呢?原来只是因为你们许多人以为那些都是些“副课”,期中与期末是用不着考的,所以学不学都无所谓。课上呆着腻了,便逮住个机会,寻个理由,三三两两地出来走走,透透气儿,松一松筋骨。这种想法与做法,无疑是错误的。想想,哪一个有学问的人,不是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呢?学无止境啊!再单就从对其他授课老师的尊敬角度来说,则更是不文明的行为。
                今天,我在班里进行了一个小范围的民意调查。调查的主题是这样的:假如你是一位教师,你的学生借机从课堂里走出去,你会怎么想?被调查的对象共有11位,其中五位是男同学,另六位是女同学。结果是一致的,谁也不赞同这种课上借机走出去的行为。不仅如此,多数人还表示出极为气愤的表情。下面,我们便不妨来听听其中几位同学的说法:
                “我会想,这个学生怎么一点儿也尊重老师呢?他怎么连这个基本道德都不明白呢?”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很不高兴。因为那是极不尊重我的行为。”
                “假如我是这位老师的话,我会非常生气,因为这位同学从我的课堂上走出去,那是极不尊重我的表现。”
                “我会想,这位同学太没礼貌了,一点儿也不尊重老师,他把教室当成了自己的家,想进就进,想出想出,太讨厌了!”
            “这种借机从课上走出去的行为,不仅是不尊重老师的行为,而且也是不尊重班里其他同学的一个表现,因为他会因此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打断他们的学习思路。”
                 ……
                听听,这是你们自己的声音啊!将心比心,同学们,你们还会从老师的课堂上再次走出去吗?
                记住:请不要从老师的课堂里走出去!这不是命令,而是一个文明学生的行为底线!
                                                                 
                                                                  荣辉于实验小学
                                                                  2004年9月22日星期三
        愚人荣辉
        在线情况
        5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94
          • 经验4355
          • 文章246
          • 注册2004-10-29
          夕会故事036
                      ——文章不厌百回改
                   从我当你们语文老师的第一天起,我便曾要求过大家:日记、作文须打草稿,修改好方可誊抄。可是,近来却不知何故,竟时不时有同学向我报告:“张**同学作文不打草稿!”“李**同学作文草稿没有任何改动的痕迹!”……
                  这是怎么了呢?难道打草稿、修改之类的环节,对于写作真的是没用了吗?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来听一段简单的记实材料,它说的是一位著名作家如何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改到出版前的最后一分钟》。内容是这样的:
                   他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总是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不满意的地方就会及时改一改,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六个月,修改又花了五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共改了39次才罢休。他主张“去掉废话,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
                  他是谁?他就是1952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他的许多名誉全球的作品,如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剧本《第五纵队》,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等等,都是这样写出来和改出来的。如此严谨的写作态度,是不是让大家惊叹了呢?现在想想,海明威所以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显然并非是件偶然的事了。是呀,要想创造出好的作品,不千锤百炼,能行吗?只有在反复修改中,去掉废话,删除华而不实的词句,才可能有好作品。修改,对于作家可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呢。
                   同学们,你们想写出好的作品来吗?那就请记住这个伟大的作家的名字,多多修改自己的习作吧!文章不厌百回改!说不定,一不小心,你就改成了第二个海明威呢!



                                                                  荣辉于实验小学
                                                                  2004年9月23日星期四
          愚人荣辉
          在线情况
          5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94
            • 经验4355
            • 文章246
            • 注册2004-10-29
            夕会故事037
                          ——让我欢喜,让我忧
                    今天,应该说我首先是欢喜的。
                    欢喜的原因嘛,请大家听我细细道来。在你们今天上课期间,我楼上楼下共奔波了三个来回。不巧的是,每次经过二楼楼梯间的那个水池时,却总是发现那水笼头是打开着的。偌大的一个校园,那时,我仿佛便只能听见那水池里的滴嗒滴嗒的滴水声。我的第一反应,当然如同学们所料想的那样,急忙走上去将那水笼头拧紧。之后,我的心情是愉悦的。要知道,这样我可替我们的校园和我们的国家节约了不少水资源了呢。最近,老师我的身体病得厉害。在医院吊点滴的经历告诉我,250毫升的水约半个小时便可以滴完。照这样计算下去,我关一次水笼头,至少便能节约近40分钟的滴水量(每次关的时候也都在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也就约能节约300毫升的水资源啊。300毫升,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呢?说点通俗一些,也就是我们常人的30来口吧。这30口水,能用它来做些什么呢?如果按战争期间,一口水能够使一个垂危的战士获救来计算,那就该是可以换回近30条鲜活的生命。我关了三次水笼头,总计约能节约水资源900毫升。想想,应该可以使近90条生命获得重生的机会。你们看,只轻轻地拧了三次水笼头,我便救了近90条性命。大家说说,我能不高兴吗?
                     可是,我也忧郁着。课间时分,来来往往经过那水池的人,一定是络绎不绝。大家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相信都该能看到那滴着水的水笼头。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愿意走上去将其轻易地拧紧呢?尤其是那个最后离开水池的人,为什么在用完水之后,就不能等关好水笼头再走人呢?我们不是整天叫着喊着要节约水资源吗?难道这仅仅只是停留在大家嘴边的一个口号?
                     同学们,小处不可随便哟!否则,终有一天,真的就像那广告里所说的: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人的眼泪!


                                                                 荣辉于实验小学
                                                                 2004年9月24日星期五
            愚人荣辉
            在线情况
            5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8
              • 经验2168
              • 文章62
              • 注册2004-11-01
              荣辉真是个细心的老师!总能从生活的细节上发现问题……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94
                • 经验4355
                • 文章246
                • 注册2004-10-29
                夕会故事038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扳扳手指头算算,老师我病了已整整两个星期了。这段日子里,我失去了许多,可是也得到了许多。
                         因为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加之咳嗽的厉害,嗓音嘶哑的不行,近期的几节由我兼教的音乐课,全都让我临时改成了自习课。本想大家因此会怨声一片,可结果却出人意料——同学们竟然对老师的行为表示出极大的理解与支持。几节课完毕,给我的整体印象,大家真的都懂事了,并且都已学会理解与宽容别人了。对此,作为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我感到非常欣慰。
                         从前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同学们口呼的都是“老师再见!”。可是,这段日子里,不知具体从什么时候走,竟开始有同学将其改成了“老师您走好!”起初,只是一个人的声响;渐渐地,竟成了两个人,三个人的声音;再后来,竟越演越烈,变成了四个,五个,六个……直到今天,这“老师您走好!”竟成了你们所有人的共同呼声。由“老师再见!”到“老师您走好!”的转变,表面看来,似乎只是几个汉字的游戏。可是,在我而言,我感受到的却是同学们对于一位老师的人性化的关心。过去,都是我关心大家。现在,我们却颠倒了个,我竟成了大家关心和爱护的对象。为人师者,能被自己的学生关心并爱护着,我感到前未有过的幸福。
                         上周四的时候,我们如期进行了第一单元的检测。由于身体的缘故,我无法对试卷进行一一细心的审阅。第二天上午,我便请副班长方璐同学在下午体育课空闲的时候邀几位同学来助我一臂之力。不想,方璐同学非常热心,竟然在下午约一点半左右(正常上学时间是下午两点半)便来到了学校。见着她们的时候,是在我的家门口,已是两点整了。那时,我刚由医院吊完点滴回来。看着她们满头是汗的模样,我不忍他们累着,便让她们先回教室休息,好准备上课,并告诉他们改试卷的事稍后再说。没成想,他们临走时反倒嘱咐起我来:“彭老师,那您先好好休息吧!”这悉心的呵护,尽管只是一句,却让我感动不已。
                         今天,在批改日记的时候,我再一次感受到班里几位同学对我的关心与呵护。他们嘱咐我最好能请几天假好好调养身体,并建议我日后应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末了,竟还有几位同学拿我与刚刚学过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的伯父相比,说我也是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读罢,我不禁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和一种激动。自己的所作所为,如今却得到几个学生的大加褒奖,岂不是件喜不自胜的事?
                         这段生病的日子里,我失去的有时间,有精力,更重要的是我失去了许多原本可以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的机会。可是,我却又着实得到了许多,这里既有你们大家对于老师的理解与宽容、关心与呵护,也还有你们对于老师的褒奖。生病的日子,我的肉体是痛苦的。可是因为得到的这许多东西,我的精神却又是快乐的。
                         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是:你们真的长大了!人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衷心希望你们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像今天这般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明天是中秋节,在此也顺祝大家节日快乐!

                                                                         荣辉于实验小学
                                                                         2004年9月27日星期一
                愚人荣辉
                在线情况
                5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94
                  • 经验4355
                  • 文章246
                  • 注册2004-10-29
                  [QUOTE][b]下面引用由[u]寒之凌[/u]发表的内容:[/b]

                  荣辉真是个细心的老师!总能从生活的细节上发现问题……[/QUOTE]


                  韩老师见笑了!希望方便的时候,能够多多指教荣辉才好!
                  愚人荣辉
                  在线情况
                  5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94
                    • 经验4355
                    • 文章246
                    • 注册2004-10-29
                    夕会故事039
                                                ——月到中秋分外明
                             今天,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意外的是,我收到了两块月饼。
                             早晨约七点半左右的时候,我正准备打开电脑检查一下自己的邮箱,门铃响了。
                             打开里间的门,透过防盗门,我看见门外站着的是班里的几位女同学。门口一下子踊出这么多的人,我不免心里一沉:班上难道又出什么大乱子了?可是看情形,又不大对劲,她们只是七嘴八舌忸怩地说着什么,并没有大声囔囔啊。满腹狐疑地推开外面的防盗门,我清晰地瞧见她们个个脸上露出的灿烂的笑。手把着门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耳畔便已传来同学们齐声的问候:
                             “彭老师好!”
                             “彭老师,中秋节快乐!”
                             “哦,你们这是……”伸出头仔细一看,楼道间竟黑压压地站了一大片,以至于都堵死了整个过道。一一瞧过去,竟还全是些女同学。
                             “老师,今天是中秋节,我们大家请您吃月饼,祝您节日快乐!”说着话,领头的方澄竟然双手奉上一盒包装精致的月饼。不容我细想,便硬是推到了我手里。接着,大家哄笑着,口呼着“彭老师再见!”,一股风似的消失在楼梯间。站在门口,我愣愣地立了许久。邻居的一位教师说:“你这月饼吃得多舒心啊!”是呀,多舒心啊!从教八年,这可是我第一次收到由自己学生送来的月饼哟。
                             第二块月饼是班里的几位男同学送的。当上午第二节课后刘新彦同学手捧着月饼送到我的面前时,恰好许多同事在场。刘新彦一走,办公室里便议论开来。“彭老师真是幸福啊!”“彭老师班里的孩子真懂事呢!”“有这样可爱的学生,彭老师真是好福气哟!”……目睹着大家伙儿羡慕的神情,耳闻着同事们倾羡的话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被自己学生关怀的幸福滋味。大家平日作文时常说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的感觉,今天老师算是终于体验过一回了。
                             今日大家的这般表现,不由得让我忆起每到中秋时节我们古人常说的一句话:“月到中秋分外明!”意思是说,月亮到了中秋节这一天,因为秋高气爽的缘故,会显得格外的明亮。如果也把大家比作月亮,我想,那应该就是“月上九天日日明”了。理由很简单,因为你们正在一天天地长大。长大的不仅仅是你们的肉体,更主要的是你们的心灵——一颗金子般的能够时时关心他人的心闪烁着越来越明亮的光芒啊。
                             今天,我很快乐。因为中秋,更因为同学们的爱心。我的快乐,愿与大家一起分享。分享什么呢?分享的是我说的夕会故事,也分享大家伙儿送给我的那两块月饼。在此,我也衷心祝愿同学们中秋节快乐!(分月饼)
                                                                                 荣辉于实验小学
                                                                                 2004年9月28日星期二
                    愚人荣辉
                    在线情况
                    5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94
                      • 经验4355
                      • 文章246
                      • 注册2004-10-29
                      夕会故事040
                                   ——学会在群体中成长、生存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的时候,老师我去楼上听了一节六年级老师的课。这位老师教授的是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文章的题目是《生命的林子》。课文主要讲的是唐僧在成为一代高僧之前的一个传说。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唐僧原来法号玄奘,刚剃发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法门寺在当时是个香火极为鼎盛的名寺。玄奘想静思养神,潜心修身,但法门寺法事应酬繁多,他感觉自己苦修多年,却仍旧不及寺里许多僧人。有人劝玄奘:“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高僧云集。想出人头地,远不如到一些偏僻的小寺中阅经读卷。”玄奘听罢,感觉甚是有理。于是,他便打点行装,准备辞行方丈。
                               方丈知道玄奘的意图后,问玄奘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玄奘说当然是太阳。方丈又问玄奘愿意做烛火还是愿意做太阳。玄奘思量好久,郑重地回答:“我愿做太阳!”于是,方丈领着玄奘来到法门寺后的林子。
                               寺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方丈先将玄奘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头上。这里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三两棵松树。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棵说:“这棵树是这里最大最高的,它能做什么呢?”玄奘围着树看了又看,这棵树乱枝纵横,树干短而扭曲,就说:“它只能做煮粥的薪柴。”
                               方丈又带玄奘到了那片郁郁葱葱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欣、挺拔。方丈问玄奘:“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那么修长、挺直呢?”玄奘说:“是因为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方丈郑重地说:“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松树,在灌木丛中鹤立鸡群,不愁没有阳光和雨露,没有树木和它们竞争,它们就成了薪些啊。”玄奘听了,惭愧地说:“法门寺就是这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远离树林的树了。方丈,我是不会离开法门寺的。”
                               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玄奘苦心潜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
                               想想,这个故事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呢?同学们,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学会在群体中成长、生存,学会在竞争中求得更大更高的提升吧!

                                                                                荣辉于实验小学
                                                                                2004年9月29日星期三
                      愚人荣辉
                      在线情况
                      5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94
                        • 经验4355
                        • 文章246
                        • 注册2004-10-29
                        夕会故事041
                                      ——学习不能囫囵吞枣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
                                有个医生对人说:“吃梨对牙齿的生长有利,可是会影响脾脏;吃枣对脾脏有益,却又会伤害牙齿。所以,吃梨吃枣都要有一定的节制才好。”
                                旁边有个人听了,就说:“这还不好办吗?那吃梨时就细细地嚼,不咽下去。吃枣时就整个儿吞下 去,不就不会影响牙齿了吗?”
                                医生听了,反问他道:“照你这么吃法,连枣核儿也一块吞下去,哪又有什么好处呢?”
                                这个笑话,后来便演变成成语“囫囵吞枣”。囫囵,就是“整个儿”的意思。这成语现在通常用来比喻学习上不动脑筋,不加理解分析,只是死记硬背。
                                同学们,听罢,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是不是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同学们,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哟!



                                                                                    荣辉于实验小学
                                                                                    2004年9月30日星期四

                        愚人荣辉
                        在线情况
                        60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彭老师所遇到的问题都是我们大家常见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