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8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47
    • 经验6425
    • 文章425
    • 注册2006-11-12
    在演讲之前我先给大家做一道心理测试题:
    若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掉在地上,你觉得它是什么?
    (A)高价的宝石(超级乐观的人)
    (B)瓶盖(有点悲观的人)
    (C)碎片(超级悲观人)
    其实乐观与悲观的“观”字,代表对世界人生的总看法,也代表决定行为的方向和做人的态度的要根本看法。
    这种看法普遍叫做“直观”。这其中当然包含有知识见解的成份。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知识为主宰,以见解为指导,假如看法错误,行为也随之错误,假如见解正确,那么受其指导的行为必然也趋于正轨。观与行是永远合一而密不可分的。
    乐与悲是人类共有的情绪。乐观与悲观就是以乐同悲的情绪相伴随以辅助去观察人生和世界,所以又包含情绪的成分,无论悲观或乐观都可以叫做“情绪观”。与纯理智的抽象的科学看法不同。抽象的理智的看法对于实际行为比较不容易发生直接迅速的影响。而包有情感作用的看法或见解,为情绪所渲染,生动、活泼、具体,容易产生直接行为,支配实际生活。
    乐观绝不是一种天性,而是后天的一种品质,所谓天性,则应该是一贯,而不该是两面,或是多面,然而我们大多是悲乐交替,或者既不悲观也不乐观,这就证明了乐观这种品质不是人的天性。而是我们的思想根基,更多的是悲观因子。比如儒家讲究济世,佛家主张救世,一济一救,都是因为悲天悯人。
    可以说悲观是与生俱来的,乐观是悲观的派生物,它的性质就如同痛苦与快乐一样。
    与其痛苦那还不如选择快乐,就让这种乐观的情绪在此发扬起来。


    杨悦
    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9834
    在线情况
    18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47
      • 经验6425
      • 文章425
      • 注册2006-11-12
      “欲望”之我见
      我问过过许多人这样一个问题:你有希望吗?无一例外,所有的人都回答我:有。我再追问:你有欲望吗?鲜有人回答我有我。心中流出一丝悲伤,我们应该要有欲望而不是希望。
         因为欲望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在许多人眼中,欲望是堕落的代名词,权欲、财欲、名欲无一不遭人唾弃,又有太多的人为此遗臭万年,惟有希望才能带给人们光明,只有拥有希望的人才有前途。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欲望的本意是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而希望的本意是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欲望是一种要求,而希望只是一种想象,二者程度孰轻孰重显而易见,光有想象而对自己没有要求,永远无法成功。
      马克思:伟大的无产阶级领导人,他想要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不光知识希望,更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这是他的欲望。因为他对自己的理想有所要求,才促使他成为了多种报纸的编辑,为宣传共产主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在他手中创立。他,为了他对自己的要求,为了自己的欲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如果他只有希望而对自己没有要求,那么一切只能是空想,或许他还能是个思想家,但他永远成不了革命家、科学家,伟大的马克思先生也只能被称呼为马克思先生, 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也只能是海市蜃楼。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作家,为了中国的复兴,他要求自己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他毅然放弃了医学事业,用他的笔道出他心中所想,唤醒人们的良知。
       孔子要求自己能杀身成仁,孟子要求自己能舍生取义,庄子要求自己能继承并发扬道家学派思想,他们一个个都为了自己的要求、自己的欲望而奋斗,他们的思想、言行都被后人大加赞赏,广为流传。种种事例数不胜数。
      希望使我们有了光明的曙光,但那只是个美丽的谎言,它使我们认为心中所想的一切都能成为现实,在希望的光环的笼罩下我们忘记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要求的我们有何以用行动去实现梦想,走向成功呢?
      我们可以没有希望,但我们不可以没有欲望,失去了要求就等于失去了动力,没有动力何来行动?没有行动又何来成功一说?希望将永远只是希望,梦永远不会成真。只有欲望使我们有了要求、有了动力、有了行动,欲望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陆慧
      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9834
      在线情况
      18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47
        • 经验6425
        • 文章425
        • 注册2006-11-12
        学生可以使用手机
        最近从某报纸上看到一篇有关学生与手机的报道,据称:北方某大学明文规定:贫困生不能购买和使用手机……,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我认为学生可以使用手机。
        什么是手机呢?手机是上世纪90年代初才刚刚出现的新鲜事物,当时它的别名叫“大哥大”,貌似一块大砖头,外加一根天线,使用者通常拿着它“招摇过市”,大喊“喂喂”,以显示它的稀有……可如今手机已成为人手一部的普通通讯工具了,它的形状也变得小巧玲珑,款式也变得多彩多样,最特别的是功能繁多,它不但可以打电话,还可以收发短信,彩信,上网等等,它已俨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物品了。所以手机是集众多功能于一身的,为人们提供众多帮助的工具。
        为什么学校会禁止贫困学生购买和使用手机呢?学校的说法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为了让学生把精力全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认为学校的话完全是道貌岸然的,第一,学校禁止购买和使用手机的对象是针对贫困学生,我认为这是对贫困学生能人格上的歧视,因为是贫困学生所以不能拥有手机,如果你有钱难道就可以肆无忌惮购买手机了吗?学校既然提倡的是“勤俭节约”,那么又为何对已经“贫困”的学生进行限制呢?假设贫困生用自己勤工俭学的钱来购买手机,其目的仅仅是满足他的通讯需要,难道学校这也要追究?第二,学校说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试问如果他没有手机,但却拥有一台电脑,那么这两者谁的吸引力更大呢?难道一个读书人会因为一个手机而放弃学习,半途而废。学校这样做是伤害了贫困学生的心,限制了学生的正常生活需求,其实学校真正目的是在于降低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
        手机的使用要掌握一个“度”,首先,上课是绝对不能使用手机的,因为上课使用手机会影响你的听课效率,同时,手机发出的声音,也会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使老师不能很好地上课,其次,也不应毫无节制地滥用,有些学生每月发送短信量达1000条以上,我们在祝贺手机运营商赚钱的同时,也难免为这些学生担心,其实,归根结底手机不应该被禁止使用,但也不应过度使用。
        手机是集众多功能于一身的,为人们提供众多帮助的工具。那么为什么学校会禁止贫困学生购买和使用手机呢?学校这样做是伤害了贫困学生的心,限制了学生的正常生活需求,其实学校真正目的是在于降低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手机的使用要掌握一个“度”,其实,归根结底手机不应该被禁止使用,但也不应过度使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生可以使用手机。
                                             诚
        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9834
        在线情况
        18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47
          • 经验6425
          • 文章425
          • 注册2006-11-12
              记得以前陈张浩同学说过:学习,是为了生存与生活。现在的我们一直被学习成绩所困扰,不能够开心的生活。所以说,人生要学会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乐观的精神其实对一个人非常的重要。根据调查,乐观的人一总要比不乐观的人更加长寿。想想, 辛辛苦苦得到的一切,搞得半天都没有怎么享受就。。。乐观者的思维敏捷程度也要比非乐观者高出 很多。就比如考试吧。往往平时非常用功的同学,在考试时因为压力,想不出解题的方法。而平时一 般般的同学,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有着乐观向上的精神,所以在考试时不会有压力,从而可以 正常发挥或者超长发挥取得好成绩。
             但是,太过于乐观往往也是犯错的开始。这样的人做事粗心大意,骄傲自大。总以为万事都会随 着自己料想的那样发展下去。一本名叫《05年最失意的人》的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以为曾经的商业 巨头,群人追捧的千万富翁在一夜之间便流浪街头,无人问荆。这是因为他在一次投资中过分的乐观, 过分的相信自己公司的能力,结果不出意料的输掉了千万家产。这就形象说明了过分乐观做事的下场。
             综上,一个人在生活上要有乐观拼搏的精神,更要下意识的控制乐观程度。
                                              刘春升
          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9834
          在线情况
          18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47
            • 经验6425
            • 文章425
            • 注册2006-11-12
            诚信
            孟子曾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遗产(问:大家对现代人的诚信有什么看法)。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5月25日电 “您心中的‘诚信’概念是什么?”“您有没有做过不诚信的事?”“您觉得塑造大学生诚信观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近日,400多份带着这样问题的“诚信问卷”被发放到南京师范大学各院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手中。同学们都争相索取问卷来填写,大家都说:“这给我们反思自身的‘诚信含金量’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量化标准” 。
            问卷结果显示,有89.2%的同学能够认同“诚信不仅仅是为人处世诚实讲信用的传统美德,更是一种带有现实生命力的广义的道德规范”,并且有93.29%的同学觉得“诚信的美好言行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和性格特征”是诚信的最高境界。当被问及“是否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采取不道德手段胜出”时,有74.5%的同学选择了“绝对不会”,有20.34%同学表示“要看具体情况”。面对校园里存在的种种不诚信行为,同学们普遍认为主要集中在“不信守诺言”(38.93%),“抄袭别人作品,考试作弊”(36.91%),“拖欠助学贷了”并表示要努力在各项实践中做到诚信,让诚信成为自己的做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坐标。从上述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诚信还是很重视的,但在实际行动中能做到人却不多。
            让我们看看古人的诚信的小故事吧: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处处诚信待人,是现代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素质。我们应该从现在就培养这种素质。
                                                         印婷晶
            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9834
            在线情况
            18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47
              • 经验6425
              • 文章425
              • 注册2006-11-12
                                       团队精神
                   大家是否听到过一个这样一个故事——蚂蚁能救火。
                   1985年,英国科学家将一盘点燃的蚊香丢入了一个蚁巢。一开始,巢中的蚂蚁惊恐万状。但20分钟后,许多蚂蚁见险而上,纷纷向火冲去,并喷射蚁酸。可一只蚂蚁的蚁酸毕竟有限,因此。有一些蚂蚁葬身火海。但他们前仆后继,不到一分钟就将火扑灭。存活着立即将死去的蚂蚁移送到一块空地上,并盖上一层薄土,以示安葬。
                   在以上的故事中,蚂蚁们就是发扬了团队精神,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将火扑灭,把伤亡减到了最低。
                  而我今天所讲的主题就是团队精神。
                 自古以来,团队精神就不被中国民众所重视。自古有云只扫自家门庭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在古代,兄弟争宠夺位的事数不胜数。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兵变杀的都是自己的亲兄弟;太平天国定都天津后,杨秀清以真天子自居,非要自居洪秀全之上。正是这样的内讧使最初坚若铜墙铁壁般的太平天国在一夜之间落得零零散散,溃不成军。再说说近的,对于“非典”我国是经验最多,理当研究成果也是最丰富的。但为什么成果都是外国首先研究出来的呢?原因在于不协作,跟勿论默契。而根源,就是缺乏团队精神。一项数据显示,全球最不团结的民族之中,中国就在名单之列。
                  对于团队精神,大多数人都认为就是掩饰自己,而突出整体。其实不然,你在对团队出谋划策之时,也展示了自己。相反,如果你再优秀,没有队员之间的齐心协力,结果只能是惨败。2004年上半年,美国NBA总决赛,好货的湖人队竟不敌活塞队,以1:4败北。从实力上看,湖人队拥有科比,佩顿,奥尼尔,杰克逊。那为何还是以失败告终呢?首先科比与奥尼尔争论谁是球队领袖的报道频繁登报。马龙和佩顿则是由于总冠军戒指才加入了这个团队。其结果可想而知。
                 在国外,如联想,Apple等大企业,都把团队精神列为员工最需要的品质。当一个人能力于忠诚不可兼得时,总裁们往往选择忠诚度高的那位。而这也是为何中国企业无法立足于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俯瞰中国市场,大多数老板们都沉溺于市场价中乐此不彼。而原因是我们没有建立优势互补的合作意识。再看看日本,为何市民们口口声声责骂日本鬼子,但首选的电器却还是松下,索尼等日本货?原因就是他们的质量无可非议。这些大企业之间达成了一种共存共荣的默契。他们在竞争之余也在互相学习如何才能提高产品质量。他们的视野不在日本本土,而是在亚洲乃至全球。
                  在今后的竞争中,打拼的不是个人,而是团体。我们5班也是一个团体。作为每一份子,我们都有能力,以及义务去建设这个团体,让它变得更有竞争力。这不仅是个人的努力,更是同学之间的合作默契,也就是团队精神。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互相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建设这个集体,让它变得更有竞争力。不要以为这只是班委们的责任。如果你是这个班级的一份子,你就应该去建设它。不要以为你不行,每个人都有他身上的优点。只要你发挥了优点,尽了自己的全力,你,就是最棒的!
                               葛韵飞
              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9834
              在线情况
              18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47
                • 经验6425
                • 文章425
                • 注册2006-11-12
                幸福
                               我们幸福吗?
                    有人说,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生长在安定的年代。然而,更多的人却表示我们是不幸的,因为我们要没日没夜的承受各方面的压力。
                    我觉得,我们是幸福的。
                    那么幸福是什么呢,怎样才算是幸福呢?
                    其实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每个人的生活态度。 同样的一天,不同的人会以不同的心情去面对,那么他们的心中呈现出的将是不同的色彩。
                    当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向世界宣布我们是不幸的时候,我们又如何来解释地球的不同角落上演的那相同一幕呢?
                    在迎接新年到来之际,我们有没有忘却去年的南亚大地震,前年的印尼海啸呢?当我们翻阅报纸看到当地受灾儿童那忧郁深邃的大眼睛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还能安静的坐着享受我们的欢乐呢?如果我们听到死伤遍地的噩耗,如果我们闻到灾区风中的血腥,如果遭受灾难,流离失所的是我们,我们又还会不会说这样有桌椅,有书本,不用担惊受怕的日子是不幸的呢?
                    再看看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当我们在筹备着如何过好新年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为买不到回家的车票而担忧。当我们在超市的货架上选购年货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为没有足够的衣食过冬而操劳。当我们经受不住上海零下3.5摄氏度的严寒而躲进屋里的时候,窗外还不是有那么多的交通协管员顶风而立吗?
                    相比之下,我们还能说我们是不幸的吗?
                    退一步说,我们不用感受极至的幸福,我们只需要有一种满足感。卢梭说过:“所谓幸福者殊有所见,也许这种人压根就不存在;而心满意足之人则随处可见。在所有给我以深刻印象的事物中,最让我中意的便是这种满足之情。”
                    面对世界上的一切,只有失去了,我们才会懂得珍惜。幸福也是如此,只有紧紧抓住它,才不会让它稍纵即逝。 我们常常喜欢回忆幸福的往事,希望回到幸福的那一刻。可是原来我们现在的每一刻其实都是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幸福一直都在我们周围,只是我们没有发觉而已。
                   善于抓住幸福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幸福,才知道如何去体味。对我们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都是充满阳光的,我们只有乐观的看待人生,才能塑造自己的幸福。
                                    何荻
                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9834
                在线情况
                18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47
                  • 经验6425
                  • 文章425
                  • 注册2006-11-12
                  在演讲之前,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
                  昨晚在我做作业时,忽然在我眼强出现一只蚊子,那可恶的蚊子不仅打扰了我,在我那完美的皮肤上咬了一个脓包。我就在上面抹了一点花露水。可谁知那可恶的蚊子在上次咬的地方附近又咬了一口……
                  蚊子不是向来都怕花露水的吗?难道它适应了,进化了?
                  既然蚊子都可以在这个恶劣的条件下适应,那作为高等动物——人也应学会适应呢。
                  我们为什么要学会适应呢?
                  适应,换句话说就是勇敢地接受环境对我们的考验,然后向环境证明自己能克服考验和环境共赢。
                  就拿我国的南极科考队来说吧,在每天都要刮威力比12级台风大3倍的冰天雪地里,科考队仍能靠自身的努力与高效的科技适应这一恶劣的环境因素,完成考察的光荣任务。
                  可见,适应对于人类来说的重要性。但若不会适应或并不愿意适应但是人又将怎样呢?
                  就像蚊子一样若它们不适应花露水,就将无法生存,而遭受灭亡。
                  人类的发展与适应自然是密切相关的。如果郑和不能适应大风大雨的挫折,又何来“下江南”这一壮举呢?如果居里夫人不能适应简陋的工作环境又怎能发现“镭”元素,给人类作出巨大贡献。如果没有每一个五班成员的努力,那么我们班艺术节的表演又怎能得到这么多的掌声呢?
                  人们应该学会如何适应。
                  适应的种类由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第一,得观察和寻找环境的规律。第二,尝试避开自己无法接受的因素,就好象在在拥挤的的车厢内找到自己位子一样,越快找到对自己来说就是快一点解脱。所以第三点就是要快。
                  若做到这三点,我想进化,对于人类来说就没问题了。若五班的没个人做到这三点,我想五班的高度将会更高,五班的明天将会更美。
                  总而言之,人们应该学会适应。

                                                             朱容恩
                  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9834
                  在线情况
                  18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47
                    • 经验6425
                    • 文章425
                    • 注册2006-11-12
                      
                        这些方法大家也许都知道,但‘知易行难’,一旦掉进人生的陷阱,抽身是不太容易的。
                        社会心理学家泰格(A.Teger)曾对参加百元大钞拍卖游戏’的人加以分析,结果发现掉入‘陷阱’的人通常有两个动机,一是经济上的、一是人际关系上的。

                        经济动机包括渴望赢得那张千元大钞、想赢回他的损失、想避免更多的损失;人际动机包括渴望挽回面子、证明自己是最好的玩家及处罚对手等。千元大钞就是一个明显的诱饵。

                        开始时,大家都想以廉价而容易的方式去赢得它,希望自己所出的价码是最后的价码,大家都这么想,就不断地互相竞价。

                        当进行一段时间后,也就是出价相当高时,相持不下的两人都发现自己掉进一个陷阱中,但已不能全身而退,他们都已投资了相当多,只有再增加投资以期挣脱困境。

                        当出价等于‘奖金’时,竞争者开始感到焦虑、不安,发现自己的‘愚蠢’,但已身不由己。

                        当出价高过奖金时,不管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是‘损失者’,不过,为了挽回面子或处罚对方,他不惜‘牺牲’地再抬高价码,好让‘对手损失得更惨重’。人生到处有陷阱:
                    在日常生活里,大至商场上的竞争,小至等候公车,都有‘陷阱’在等待着你。
                        譬如公车平常是十五分钟一班,当你花在等待的时间超过十分钟后,你会开始烦躁不安,但通常你会继续等下去,等到超过十五分钟公车还不来时,你除了咒骂外,也开始感到‘后悔’——你应该在十五分钟前就走路或坐计程车去的。
                        但通常你还会继续等下去,因为你已‘投资了那么多的时间’,不甘心现在改坐计程车,结果就越陷越深,无法自拔,直到公车姗姗来迟,你心理的困境才获得解脱。

                    但人生有很多‘目标’,并不像公车那样‘必定会来临’,而且投资的也不是你‘个人的时间’而已。如何避免蹈入陷阱在人生道上,如何避兔蹈入这类‘陷阱’,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心理学家鲁宾(J.E.Rubin)的建议是:
                    1.确立你投入的极限及预先的约定:譬如投资多少钱或多少时间?2.极限一经确立,就要坚持到底:譬如邀约异性,自我约定‘一次拒绝就放弃’,不可改为‘五次里面有三次拒绝才放弃。’
                    3.自己打定主意,不必看别人:事实证明,两个陌生人在一起等公车,‘脱身’的机会就大为减少,因为‘别人也在等!’
                    4.提醒自己继续投入的代价。
                    5.保持警觉。
                                                       徐逸晨
                    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9834
                    在线情况
                    19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47
                      • 经验6425
                      • 文章425
                      • 注册2006-11-12
                                           陷阱
                      我要将这张百元大钞拍卖给出价最高的朋友,大家互相竞价,到没有人再加价为止。
                      出价最高的人只要付给我你所开的价码即可获得这张百元大钞,但出价第二高的人,虽无法获得百元大钞,仍需将你所开的价码如数付给张先生。
                      开始时大家都乱竞价,不认真进行游戏,在我的告知下大家认真地开始了,开始蛮多人参与进来,最后只剩下徐泽飞和鸵鸟竞价(好像是他们2个-_-!!)显然大家都明白了他们中了我的圈套,但是没有办法挣脱,只好彼此抬价,力求损失减少。最后好像是徐泽飞退出了竞价。鸵鸟得到了百元大钞。但是他们2都有损失,鸵鸟以150换的100,而徐泽飞白花145。
                      陷阱的三个特征
                      这个游戏是耶鲁大学经济学家苏必克(M.Shubik)发明的,想拍卖钱的人几乎屡试不爽地从这拍卖会里‘赚到钱’。它是一个具体而微的‘人生陷阱’,参与竞价的徐泽飞和鸵鸟在这个‘陷阱’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后都付出了痛苦的代价。
                      自古以来,人类为捕杀动物所设的‘陷阱’,通常有下列三个特征:
                      1.有一个明显的诱饵。
                      2.通往诱饵之路是单向的,可进不可出。
                      3.越想挣脱,就越陷越深。
                      人生道上的大小‘陷阱’多少也与此类似。
                      abys @ 2006-01-08 11:52
                      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9834
                      在线情况
                      19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47
                        • 经验6425
                        • 文章425
                        • 注册2006-11-12

                            现在,请问大家一个问题,谁对你们最好,谁总是无条件原谅你们?谁第一时间出现在你危险的时刻?谁对你们来说最重要?5秒钟~
                            好了时间到了,有的会说,朋友(例如某某某),有的会说喜欢得人,有的会说自己,可是一定没有多少人会想起父母,不是因为他们对自己不好,也不是他们没有做到以上几点,而是,16年以来,我们习惯了父母的好惯了有他们在身边一直陪伴,而在说着谁好的时候,往往不会想到他们.多么可惜.
                             这次来到上海,我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在很远的地方工作着,开始的一个月时间,觉得很自由,每天不用听着妈妈的废言,爸爸的教导,我的生活,大到每天的时间安排,小到吃饭睡觉,都被自己支配着,没有人过问,也没有人说着这里那里.
                             可是,每天回家的时候,空空荡荡的,若大的房子没有一个人存在,吃饭,睡觉,做作业,都是一个人,生病了也没有人知道,这个时候,我开始明白,人可以很自立,可是不可以没有家人.
                             父母总是无条件原谅我的错误,为我时时刻刻敞开家的大门,在我最危险的时刻第一个敢到我的身边,哪怕有时他们很烦,无法理解你,可是,他们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是最深的资本~
                            一辈子永远不离开你的人不多,所以每一个都要好好珍惜.
                            所以,同学们,对自己的父母好一点吧,他们永远爱这你们~
                                                  laura @ 2006-01-08 11:36
                        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9834
                        在线情况
                        19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2
                          • 经验514
                          • 文章36
                          • 注册2006-03-13
                          很佩服你驾驭文字的能力。所写即所想。
                          善于反思,佩服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