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7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B][FACE=宋体][SIZE=14pt] [P][ALIGN=center][B][FACE=宋体][SIZE=14pt](三)初中岁月[/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B][FACE=宋体][SIZE=14pt]我们是拿着一本读起来有点困难的《时事手册》(内容大该就是对时政的说明。书好像还是老家,但确切的书名记不起了。)之类的书从小学毕业的。意外的是那本《时事手册》是免费发的,好像那年的夏天,国家发生了大事,而发生的原因就是一些大学生不懂事![/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进入初中,周围多了一些光鲜的城镇同学,这些同学大多来自一个叫“种畜场”的单位——我们本地人都叫“马场”。当时种畜场好像还是兰州军区下辖的一个较大的单位。总场就在我们乡政府附近。职工来自天南海北,户籍是城镇,享受城里人一样的待遇,他们的子女初中毕业后也会在本场内安排工作。(“马场”现在已归地方管理,属于正县级国有企业。经过了痛苦改制的“马场人”已经完全融入了本地的生活,前几年好多“马场人”的二、三代也和本地人一样出门打工或者惨淡经营。这几年,随着土价上涨,有着上千亩良田和大片围着乡镇的平坦土地的“马场”又有了增值的资本。)[/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马场”里的人是我们乡里街道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群,他们的子女也就是学校里最夺目的学生。初中三年,我先后换过五个同桌——清一色的女生——其中三个就来自于马场。另外两个,一个是当地法庭庭长的女儿,一个是街道上大个体户的女儿。[/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我的同桌们,一个个都能歌善舞,不仅仅我,我们的班的同学学的流行歌曲绝大多数都是她们教的。记得当时我们上音乐课,老师提着一个录音机来到教室,然后放在讲桌上,叫我的同桌操作及教大家歌曲,他自己转向就回宿舍了。对于一个家乡不通电(我的家乡是一6年前才通的电)、更没有电视的住宿生来说,同桌是那么的神奇。她们每天到校后会围在一块谈什么电视剧,哼喝一些歌曲,总让给我一种神秘感。不用说,我的自卑情结会是多么严重。要知道,小学五年级时,我还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全乡“庆六一”文艺汇演。但在她们面前,我连说话都放低了声音。[/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欣慰的是,我在学习从不自卑。就这样,我在学习上的自信足以弥补我在其他方面的缺陷。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班级第7名。班主任找我谈话,说我进步很大。入学时是全班第43名(全班共50人,那时升初中是要考试的。),经过半学期就变成了前10名,而且数学还是班级第一名,很不错,要保持哦。我默默地点头,有点说不出的滋味,但很肯定,不是喜悦和高兴。后来,不知谁说的,班主任和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一件事——我们在小学五年级全乡数学统考时,前10名当中,只有第2名不是中心小学的学生,而那个学生就是我。[/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期末考试,我又排在了全班二十名之后。班主任于是很感慨地对我和其他人说,你太骄傲了,经不住表扬。自己想想,好像也正是这样,我的小学时代就这样过来的,考试成绩一次高、一次低,交替出现。当时小学毕业考试中,学校还指望我能为学校争光呢。那知道我并不在意学校和自己的荣誉,该玩就玩,而且特别愿意和那些学习上的“差生”一块玩,觉得和他们在一块,学习上我有优势,但其他方面他们有优势,我们可以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没有竞争、没有压力。就在小升初考试的前几天,上学无望的他们带着我在家乡附近的几个山里去玩,当我走不动时,他们几个人都轮流背着我走,我们在“神仙洞”里点着火把去探查石桌、石凳,看看传说中的凡人修成神仙的地方到底有什么秘密;我们在“龙沟峡”里窄浅的河道里戏水,想寻找那老人们常说的“巨宝盆”;我们在“佛爷祠”附近的悬崖上寻找“神仙花”(那里多出产“贝母”,后来还发现了大量的“冬虫夏草”。但“神仙花”——灵芝却只是人们的一个传说),尽管那里时常有人失足丧生,但我们追求那份惊奇。有时候,我们也会坐在大山上,拿出书来翻看几页,美其名曰为“学习”。我们常常开心和快乐地在山头呼喊,看夕阳下牛羊款款而归,听放牛男女的情歌对唱。悠长的曲调漫过山崖,舒缓身影拉越来越长,村庄里的炊烟便是召唤回家的信号。拍拍身上的灰尘,拿起书和放牛人一块跟在牛羊的后面,扬起鞭,乐呵呵、慢悠悠地回家而去。这样的生活和学习,自然考试成绩不会持续上升,难免会引起老师的不高兴(奇怪的是,我自己和家人都对成绩很少再意),上了初中,生活方式和性格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样的状态又继续延续。[/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第二年进入初二——说了半天初中的生活,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事发生在初二,也与我的班主任有关。班主任姓刘,是我们的女英语老师,教学水平和班主任工作一直是我们学校的骄傲。[/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那是初二第二学期开学不久的一个下午,刘老师找我谈话,告诉了一件让我几乎无法相信的事——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首届中学生应用物理能力竞赛。我无论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是我,我既不全班学习最好的,也不是全班物理学习最好的,全年级学习最好的在一班(我是在二班),我班学习最好的是校长的女儿。而我最好的成绩也不过是班级第3名,而且就在初一年级及初二第一学期学校的各科竞赛中,每科虽然都获奖,但从未得过第1名的。尽管找不到原因,但对于参加这项活动我依然非常激动,就像两年前我小学时参加全乡(学区)文艺比赛的时候一样。[/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这次比赛的初赛设在县一中,初赛成绩优异者才有可能去省城参加决赛。县城、省城,对我就像一个谜。13岁的我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我们乡镇上(中学就在这儿)。县城,只听我父亲讲过。五十年代,父亲在县二中上初中,后来因为灾荒而辍学。省城,只听我爷爷说过,爷爷是家乡的老中医,六十年代是公社卫生员,到省城学习过。时间已进入九十年代,我的父辈们并没有机会去县城(省城),而我却有了一次进城的机会。[/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进县城的那天早上,我照例早早到学校,背书、跑操。刘老师把我从队伍里喊出来时,我正跑得起劲。[/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准备得怎么样了?”[/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都准备好了。”我虽然这样回答着,但心里却很模糊,不知道进城需要准备些什么。我的一个同学——他见识广、经历丰富、经常去县城为家里进货——告诉我进城后吃什么、住哪儿、需要花多少钱等等,还借了我5元钱。[/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你带的东西呢?”[/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我就拿书包去,再没有什么拿的。”我回答。[/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钱有吗?”[/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有。”除了那位同学借我的5元钱之外,家里还给了我15元。[/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书呢?”[/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书不拿。”明天就要竞赛,但我从来没有为竞赛做过什么准备,得到消息以来,除了认真地复习完已学过的内容之外,再好像也没有什么准备的。至于课本,带着也没有多大的意思。这一次刘老师没有批评我,不过第二年我去县城参加中考时,没有带书却被刘老师骂得狗血喷头,这是后话。[/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早点吃了吗?”[/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我老实回答:“没有。”[/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没有?”刘老师很惊奇,“这怎么行?从这儿到县城要走3个多小时呢,不吃路上会饿的,跟我走。”[/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我跟着刘老师到了她的宿舍——也是她的家,她们一家就住在学校的两间平房里。她让我坐在沙发上,自己一边给我倒水,一边给我讲进城后的注意事项。她说的与同学告诉我的差别不大。我呢,一方面越发佩服我的同学了,一方面就觉得听刘老师有些啰嗦。她有拿出自己做的馍让我吃。当时我不想吃,但刘老师态度很强硬,我必须得吃。我拿着馍慢慢地嚼着,刘老师告诉完注意事项后,又对我说了一下领队老师的情况,因为这一次除了我参加物理竞赛之外,还有6名初三学生参加全县化学和数学竞赛。领队的是位初三化学老师,家就在城里,姓苏。看我一时半会儿还吃不完,刘老师便让我慢慢吃,她去找领队老师,她要当面向领队老师说说我的情况。刘老师刚一出去,我就轻松地出了一口长气,我把吃剩下的半个馍赶紧塞在了衣服口袋里。特别害怕刘老师迅速进来又要让我吃。[/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一会儿,刘老师和一个男老师走了进来。我连忙站起身问好。刘老师又问我一句,“吃完了?”[/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我“嗯”了一声,没敢大声回答。[/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再吃吗?”[/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不吃了。”我有点害怕听到“吃”字。[/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刘老师又转身对男老师说“苏老师,这就是我们班的**,你要照顾好的,他年龄小,从未出过门。我很不放心。走时,你把他的钱带着,他的吃、住你都要多操心。”[/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苏教师微笑着说“我知道了。你看**是一个多精干的小伙子,人又聪明,你就放心吧。”[/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刘老师很严肃地说:“我不放心,他太小了,没去过城里,你一定要照顾好。”说着,她又给了苏老师10元钱,“这是10元,你也拿着,**身上还有20元,”转身看了看我,继续说:“过会儿也给你。”[/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苏老师说:“不需要那么多的钱,车票和住宿费都由学校出的。你就放心吧。”[/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站在一旁的我,有点羞赧,感觉刘老师也太小看我了(几年后,我高中毕业,考上省内一所师专学校。只到过县城的我便是一个人去了学校,那一路的经历又成了我高中时代最深刻的记忆)。但又不敢说什么,只是低着头。[/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后来,苏老师带着我和其他6名学生去乘车时,刘老师又赶了过来。把两个馍硬是塞在了我的书包里。[/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我木呐地看着坐在车上,看着鼓鼓的书包,心里泛起无数种滋味。我没有说一声谢谢,也没有任何推辞。我就像一个远行的儿子看妈妈为自己整理行囊一样,站在旁边只是默默地看着。[/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那一刻,我只想喊刘老师一声“妈妈”![/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ALIGN=center][/SIZE][/FACE][/B][/ALIGN][/P]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7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P][COLOR=#000000][SIZE=14px][B][FACE=宋体][SIZE=14pt][B][FACE=宋体][SIZE=14pt][P][ALIGN=center][B][FACE=宋体][SIZE=14pt](四)高中、高中[/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14pt]我的高中经历说起来有些复杂。是在县一中和我初中母校——县四中——两所学校中交替读完的。在我的回忆中当中常常把一些场景搞混。[/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14pt]为了不至于太混乱,我还是理一理自己上高中的大致经历吧。[/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14pt]那时,初中毕业要考两次试。第一次是预选考试,预选上才有资格到县城参加“三合一”考试(初中毕业、高中录取、中专中师录取),其余的学生只能参加“二合一”考试(初中毕业、高中录取)考试。当时的中专和中师,只要考上,就等于有了工作,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就是跳出了农门。所以全县最好的学生都首选它(后来,我了解的情况是,当中专和中师依然在我县风光时,那些教育先进县的重点高中录取分数早已超过了中专分数线。)。我校的预选名额是22名。我在预选考试中列全校第10名,所以就顺利成章地跟着老师进城参加考试了。[/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14pt]考试的结果其实早在预料之中,我毫无悬念地落榜了。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没有多少反应,自己是做好了“一个红心、两手准备”(初三政治教材上的原话)的,只是看着叹息的母亲,心里有一丝难过和自责。[/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14pt]那时的我对上学不怎么感兴趣。如果带不来快乐,我宁愿选择放弃。我就不相信人非要跳出农门才算有出息。我为自己设计好了人生规划——回家办一个养猪场。若干年后,当我的家乡生产的“厥麻猪”品牌在全县闻名,好多人靠养猪而发家致富时,我的心里依然有一种失落的痛。[/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14pt]中考后我跟着父亲走山,我为家乡的山所迷惑——我身在此地,却因为读书而错过了对山水亲近的机会,可惜啊。14岁的我,白天走山、晚上写一写大山的故事,觉得生活太有滋味了。[/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14pt]但后来我还是进入了高中。虽然中专录取名单中没有我,但我的分数超过了中师录取线(当时的规定是,中专、中师只能报一种。),因此也就被县一中的重点班所录取。高中开学报名的最后一天,看着母亲伤感落泪,叹息命运的不济时,我才回到母校取来高中录取通知书。当父亲和我向班车挤去时,我的那位同学(借我5元钱)从正从班车上卸东西呢。看到我时,我从人群中挤过来跟我打招呼,问我是不是去一中上学。我说是,他说一中也不好,还不如在四中(我的母校)上学呢,他就是刚刚从一中退学回来的,他把学费都进成了货物。我才想起,他被一中普通班录取。他的回来对我来说是一个沮丧的消息。因为他初中时考试成绩有几次都是班级第2名,只是他的家庭情况非常特殊,用时髦语说就是“严重的问题家庭”。他能读完初中,都是班主任刘老师全力帮扶的结果,没有刘老师,也许他早就走上了犯罪之路了(现在他就是一个逃犯),他都说一中没有意思,我没有去的必要吗?[/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14pt]我把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依然非常平静,只是淡淡地对我说了一句,“我们去看看,如果不好就回来。”[/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14pt]到一中报名的地方时,已经中午12点多了。工作人员都下班了,我和父亲站立在风中,有些寒冷的感觉。后来父亲让我一个人等候,他去县职业中学找同村的一个孩子,想让他指点我们一下。等到父亲和那位同村的大哥来时,我已经交了费、报了名,正办理住宿手续呢。一中的学生宿舍是由几排教室改制而成的。一间教室里,20多个学生住大通铺,每人只占不足1米的空间。我住进去时,已经住了10来个,还有一大片床板空白着。我刚挨着一个同学铺好自己的被褥时,就听到一个同学找高一(4)班的学生,原来是班主任找我们去分教材。等我回来时,父亲和那位同村的大哥,已经为我准备好了一切,包括灶具、牙具、脸盆、袜子等。[/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14pt]吃过晚饭,我父亲拿过麻袋。铺在了空白的床板上,然后顺势就躺了下去。他说,自己这样凑合一晚上,让我好好睡,明天就要开始上课。那位同村的大哥对父亲说,这样不能睡。他那儿条件比较好,跟着他去睡,再说他那儿离车站比较近,早上搭车比较方便。送走了父亲,我泪水如柱,内心是那么的不安。看着空床板,父亲拿着麻袋铺下去的动作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遍遍在我大脑中播放。再看看自己身边的新袜子——父亲穿的是缝补过的我的破袜子。[/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14pt]第二天我穿着新袜子和一件有补丁的裤子去上课。上课的内容是什么早已不记得,只记得好几个同学都诧异地看着我补丁裤子的样子。那天中午放学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换掉裤子。[/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14pt]然而我并没有把父亲的付出和自己的处境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我依然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不为学习苦累。一学期快结束时,除了因为看武侠小说让眼睛近视外,好像再没有什么收获。[/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14pt]假期里,我的提出退学想法时,母亲不再哭泣,父亲依旧不言语。于是第二学期开学初,我的哥哥专程到一中搬自己的行李。那也是我哥哥第一次进城。我三爸的儿子当时才10岁,不爱学习。当老师的三爸有意让他进城长长见识,激发学习动力,于是也跟我一块进了趟城。当然,三爸的儿子并没有因为进了一回城就爱上学习,后来上初中我给他当班主任时,就发现经常在教室睡觉。现在回想一下——跟着一个退学的学生去寻找爱学习的灵感,难道这不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吗?![/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B][FACE=宋体][SIZE=14pt]这种绝妙的讽刺也于我也不例外。对外,我退学的借口是贫困,于我内心深处,真正的原因是我无法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无法找到我在大山深处那种对灵魂震撼的感觉。我原来的校长听说我回家了,便捎来口信,劝我到学校来,费用全免。[/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就这样,我的借口失败了,我又回到了学校。不过后来我记得除了那一学期的各种费用之外,以后的费用学校并没有免一分钱。[/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未完)[/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SIZE][/FACE][/B][/SIZE][/FACE][/B][/SIZE][/COLOR][/P]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7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B][FACE=宋体][SIZE=14pt] [P][B][FACE=宋体][SIZE=14pt]就这样,借口失败了,尽管我离开了一中,但又回到了四中。不过后来我记得除了那一学期的各种费用之外,以后的费用学校并没有免一分钱。[/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我上高中的时期,正是家乡开始出现“打工”现象的时期。相比其他地方,家乡的“打工潮”来得有些晚,但也对学校的正常教学有不少影响。我身边的伙伴,一个个都出去了,每年正月回家时,总会带来天南海北的见识,着识让人羡慕。不过,我从没有出门打工的念头,偶尔也会产生一个外出的念头,但不会是单纯的打工,而是计划如何去外地的养猪场或(养鸡场)便打工便学技术。[/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那时期,我迷迷糊糊地成了学校学生会的成员,不知不觉成了学生群体的代言人或者是学校的传声筒。无论是在学生干部会议上还是全校学生大会上,我都会向同学们宣传自己的想法——出门打工,一定要带着学技术的想法,不然若干年后,你依然只是一个打式者,到一定时候,你会发现你无工可打。但是“打工”就像出门旅游一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同学注意力,学校学生人数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高中部,更是惨不忍睹。我们高三毕业时,班上只剩下9名同学,两年后学校高中部停办。[/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值得一提的是,我对“打工”者悲观的看法在8年后成了现实。当时间进入新世纪不久,好多的打工者都面临同一个问题——拖欠工资(那时候,我已成为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言说的还是8年前的观点),那些同伴也不例外。他们中好多人都陆续回来盖房务农、娶妻生子,重新过上了农民生活。不过现在,他们又开始外出打工,每月挣的钱是我工资的2倍。只是他们的子女大多进入学校并且有了一个心酸的名称——留守儿童。[/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可以证明我是学校传声筒的是,我在学生面前的发言越来越频繁,而且总是能与学校的意志保持高度一致。我的行为里透着无法理解的复杂和矛盾。一方面我在学校老师面前直面自己的建议,对学校充满爱与恨,另一方面当我面对学生时总能以尽可能合理的理由去解读和解说学校的措施和要求。在那个农村中学高中部,我的学习无疑是班上最好的。当我身边的同学有的打工、有的参军、有的回家结婚,剩下的对学习、对高考不报多大想法时,我成了老师们的唯一希望。可是我并不在意高考。我照样觉得每天开心就好,想学习的一天可以一晚上不睡觉,不想学习的时候,学校里也可以不去。风和日丽的一天,我甚至会锁上教室门,和十几个同学去野外郊游,或者到十公里外的郎渡滩去钓鱼,面对我们,学校的态度是听之任之。[/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不过,我们这样做也是有针对性的和选择性的。比如说这一天没有数学课。那时我们的数学老师是董老师(现在和我是同事),特别认真,她的认真让我们有了无言的压力,她不在意学校的态度,也不会和学生搞什么“看破风尘”的闲聊,每节上课都按部就班,丝毫不因为学校的放任而减少对我们的学业的要求。她的课上,就连那些听不懂的同学也不会放肆,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打个盹、看本小说,而其他老师的课堂与其说是课堂不如说是“弄堂”——说家长里短的地方。冻天教室里生着炉火,老师进来后就和同学一块围坐在火炉旁,闲聊一会再打开课本,说说内容后接着闲聊。每节课就在笑声中开始笑声中结束。像“上课”、“起立”、“老师好”这些集体的响声只有在数学课上才能听到。(突然想起自己现在,也时常会忘记对学生“致礼”的要求,是不是就与当时的教育影响有关呢?!)[/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就连班主任也不例外。那时的班主任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为人灵活,说法幽默,社交圈极广,不大的小镇上,从乡长到村民,从生意人到赌博徒,莫不熟悉。也许世事经历过于丰富,他在课堂上经常性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的几个同学对他崇拜不已。我虽然对他的文采比较欣赏,但对他的教育态度却颇为不满,有一段时间,他正是学“卫电自考”里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课程,便天天课上给我们说小说故事,但我的好多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时,我用睡觉表示对他的抗议——那时,我正希望他能要求我一下,只要他问我睡觉的原因,我定会给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理由,可惜我睡了两周时间,只到他考试结束也没有给我表达意思的机会。到他不再讲时才突然发现,我错过了学习大学教材的两周机会,反而觉得自己太亏了。[/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当然班主任的松散管理也是对学校态度地具体落实而已。教师们自由来去、随意调课、忙着下海成了风尚。那一年我学写的第一篇小小说《忙》,主人公的名字就叫“钱老师”。[/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无事则生非。为了打发无聊的高中生活,我们搞了许多活动——成立文学社、办班报、校报,给同学过生日,电影院包场……当然最多的活动是去田野里感受山水的气息。那一段“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历程滋养了我的生命,尽管是以“不务正业”为代价,那时候,好像人人都是诗人,个个都是才子。什么也不学,但都会硬着头皮去“创作”文学,每一次野外活动之后,我们都要把自己写的感受拿出来交流,大家对文学的虔诚成了高中生活中最真的感情。第二年我的一位同学参了军,成了连队的通讯员,当文章在《解放军报》上发表时,我们都为他高兴;再后来,我的一位同学不仅仅经常发表诗歌、散文、小说之类文章,成为代课教师的第一年,就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纪念征文中荣获一等奖,他对语文教材上一篇课本的看法也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接纳。[/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4pt]进入高三,班主任由新来的政治老师担任。语文老师改任初二某班的班主任,他因飞扬的文采和幽默的教学赢得初中学生的好评。新班主任姓王,刚从省教育学院进修毕业,做事认真、个性鲜明。他的课堂非常严谨,就连我这样挑剔的学生也只有佩服的份儿,我现在成为政治老师很大程度上说就是受了他的影响。只是个人不敌大环境,班级管理并未有多大改观。那时我才发现自己应该踏踏实实的学习几天。我本来是学习理科的,但学校不可能为十几个学生开两个班,更何况学校也觉得没有必要为高中学生浪费教师资源,所以高二阶段,无论文理,学习的内容都一样(现在想来,当时学校倒是走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前列,呵呵)。到了高三,我的物理、化学已经什么都学不进去了,更是差到极点。文科成了高考前唯一的选择——这一点,和我现在的学生又是多么的相似![/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未完)[/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7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那些记忆深处的小事”(高中时代)》终究没有写完,像我做的好多工作一样,半途而止……《“那些记忆深处的小事”(高中时代)》终究没有写完,像我做的好多工作一样,半途而止……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77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财富5
          • 积分13273
          • 经验2181318
          • 文章13291
          • 注册2009-09-26
          [QUOTE][B]下面引用由[U]行走在风中[/U]发表的内容:[/B]

          《“那些记忆深处的小事”(高中时代)》终究没有写完,像我做的好多工作一样,半途而止……《“那些记忆深处的小事”(高中时代)》终究没有写完,像我做的好多工作一样,半途而止……[/QUOTE]
          您现在可以补充完成,很好的叙事散文!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P][QUOTE][B]下面引用由[U]阮孝东[/U]发表的内容:[/B]

             
            您现在可以补充完成,很好的叙事散文![/QUOTE]
            谢谢阮老师![/P][P]我这人生性懒惰,做事经常半途而止。[/P][P]这不,这一段时期连网也不常上。呵呵![/P]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7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COLOR=#113dee][SIZE=4][B]学校开始上课,2011年教育叙事业已上路。[/B][/SIZE][/COLOR]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80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财富5
              • 积分13273
              • 经验2181318
              • 文章13291
              • 注册2009-09-26
              前来继续向您学习!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P][ALIGN=center][B][SIZE=16pt][FACE=宋体]叩问自己[/FACE][/SIZE][/B][/ALIGN][/P][P][FACE=宋体][SIZE=3][/FACE][/SIZE] [/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3](一)[/FACE][/SIZE][/ALIGN][/P][P][FACE=宋体][SIZE=3]新的学期开始了,经过一整天的紧张准备工作,明天将正式开始上课。面对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我的内心没有既没有别人心中有的喜悦和激动,也没有别人心中有的烦恼、郁闷,平淡一如假期的结束。是我对教育事业麻木了吗、对教育推动激情了吗?对教育丧失信心了吗?还是我本身就缺乏对教育坚守的信念?就像新教育实验所说的那样:[/FACE][/SIZE][/P][P][B][FACE=楷体_GB2312][SIZE=3]“在你了解了新教育儿童课程之后,如果你也想参加这个实验,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开始我们的毛虫之旅,那么首先,你要问自己:[/SIZE][/FACE][/B][/P][P][B][FACE=楷体_GB2312][SIZE=3]我是谁?[/SIZE][/FACE][/B][/P][P][B][FACE=楷体_GB2312][SIZE=3]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SIZE][/FACE][/B][/P][P][B][FACE=楷体_GB2312][SIZE=3]不管你是家长,老师或者是校长,在你的职责内,你能够有所担当吗?这个实验要求老师会有额外的付出,但会改变学生和老师的生活方式,改善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使师生在这个旅程中都得到成长。但是,这些真的是你所想要的吗?”[/FACE][/SIZE][/B][/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3](二)[/FACE][/SIZE][/ALIGN][/P][P][FACE=宋体][SIZE=3]当我再一次读到这些话语时,内心很不平静。[/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B]我是谁[/B]”[B] ?[/B]“教师”只是表明我的身份,还是对自己对生命的体认?深夜里,我时常在想,假如让我又一次机会可以选择的机会,我会不会重新成为一名教师,尤其是成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就像李镇西老师是因为热爱文学而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好多老师也都不是因为热爱教育而成为教师的,好多老师之所以成为了“优秀”,并不是真正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认同,而是出于对自己尊严的维护和对荣誉的追求。[/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如此,当我们独处时,那些荣誉那些成绩可以暂时离身而去,让我们有了独自面对自己内心需要的时刻。这一刻,“我是谁?”让我们去考量自己的“幸福人生”——在那些荣誉、尊严背后,我们是否真的觉得生命得到了张扬,价值得到了体现,获得发自内心的幸福和成就?[/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像我这样的悲观主义者,获得内心的幸福感是至上是追求。这种对内心幸福感的追求造就的是内心极度的敏感,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语、一个偶然的眼神、一朵凋零的花……都可能会在生命中激起涟漪,甚至会引发海啸。常常因生命而感动、常常又对生命熟视无睹,总想着张扬个性,却在个性刚要怒放的时候又因为记起了生命的暗淡而慢慢地消退,生命中不经意常袭来的虚无感让那些内心的幸福感须臾间荡然无存。[/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我与教育,偶然相遇,却终成必然。因为生命中渗透的悲观,常常对教育既爱又恨,既奋斗又喟叹,既谋划又无奈……[/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今日,2011教育叙事开篇,但“我是谁”、“我与教育”依然理不清……[/FACE][/SIZE][/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3](三)[/FACE][/SIZE][/ALIGN][/P][P][FACE=宋体][SIZE=3]“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没有理清“我是谁”,但对“终成必然”的教育生活充满“幸福”和“完整”的奢望却是如此的真实![/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我是教师,我是班主任。这一角色认识尽管不是对“我是谁” 的满意答案,但在这些角色之下,我却有清晰地认识和担当。两年来,我加入新教育实验,尽管从未真正在教室里进行过实验,但我获得了对教师职业的深刻体认,学会了对生命更加理性的存在性追问,我的教育生活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相对于其他教师,我付出更多——与学生更多的交流、与教育书籍的更多的交流、与全国同行更多的交流,这些更多的交流让我的内心对教育有了更多的体认、更多的自觉,有了更多的感动、幸福,也在抵御虚无时也多了几份自信。[/FACE][/SIZE][/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3](四)[/FACE][/SIZE][/ALIGN][/P][P][FACE=宋体][SIZE=3]这种体认让我经常有一种冲动:让我的生命在教室里耕耘,在与那些学生的交流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让我的生命在教育中完成书写,并终成丰富而完整的一生。[/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只是,这种冲动又经常被虚无感击伤,有时候得花好长一段时间来疗养。就这样,我对教育的种种冲动往往都无疾而终,对学生的影响都浅尝辄止。我常常对自己说:“一段生活的结束,意味着另一段生活的开始。”每年、每学期、每个月、甚至每天晚上都在进行着计划,都在期望着一段全新的生活——忙碌但幸福、完整。[/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今天,也许一样,也许不一样。我还是又一次叩问自己,又一次期待着一段新的旅程,希望这样的生命叙事,因为自觉的书写而变得少遗憾、多忙碌,少空虚、多充实,少徘徊、多坚守……[/FACE][/SIZE][/P][P][B][FACE=楷体_GB2312][SIZE=3] [/SIZE][/B][/FACE][/P]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8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P][SIZE=3]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SIZE][/P][P][SIZE=3] [/SIZE][/P][P][SIZE=3]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作为教师和班主任,我忙得早点也没时间吃,但回想起来,却不知忙了什么。也不知过去的一天里,是否算是对自己的职责有所担当,是否像自己在几天前设想的那样——在教室里耕耘。[/SIZE][/P][P][SIZE=3]为了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不妨先看看我这忙碌的一天,然后再一一来评说。[/SIZE][/P][P][B][SIZE=3] [/SIZE][/B][/P][P][B][FACE=楷体_GB2312][SIZE=3]早上[/SIZE][/FACE][/B][/P][P][SIZE=3][FACE=楷体_GB2312]6[/FACE][FACE=楷体_GB2312]点50分到校,在教室里查看了一圈学生,和学生一起出操。[/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7[/FACE][FACE=楷体_GB2312]点20分到教室查看班干部发教材及学生到位情况。[/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7[/FACE][FACE=楷体_GB2312]点45分接到电话,查看补报名的学生秩序。[/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8[/FACE][FACE=楷体_GB2312]点接到通知,要求迅速拿出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实施方案,该方案将于下午下发执行。[/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8[/FACE][FACE=楷体_GB2312]点30分接到通知,在课间操时间(10点)给全校学生进行纪律要求。[/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9[/FACE][FACE=楷体_GB2312]点30分完成《“文明礼貌月活动实施方案》初稿。[/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9[/FACE][FACE=楷体_GB2312]点40分,接通知准备“甲流”预防工作安排。[/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10[/FACE][FACE=楷体_GB2312]点10分,与两位领导协商《“文明礼貌月活动实施方案》修改意见。并着手进行修改,11点20分定稿。[/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11[/FACE][FACE=楷体_GB2312]点30分翻阅刚刚送来的报纸,并某中学英语教师的事迹所感知。[/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11[/FACE][FACE=楷体_GB2312]点55分,回家。[/FACE][/SIZE][/P][P][B][FACE=楷体_GB2312][SIZE=3]下午[/SIZE][/FACE][/B][/P][P][SIZE=3][FACE=楷体_GB2312]2[/FACE][FACE=楷体_GB2312]点到校。[/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2[/FACE][FACE=楷体_GB2312]点20分,完成假期考试成绩录入统计。[/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2[/FACE][FACE=楷体_GB2312]点40分,到图书室归还班级多余教材。[/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3[/FACE][FACE=楷体_GB2312]点10分,与一位班主任老师交谈。[/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3[/FACE][FACE=楷体_GB2312]点30分,准备下午例会发言内容及班会内容。[/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4[/FACE][FACE=楷体_GB2312]点10分,参加教师例会。5点30分结束。[/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5[/FACE][FACE=楷体_GB2312]点40分,召开第一次班会。[/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6[/FACE][FACE=楷体_GB2312]点25分,下课。[/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6[/FACE][FACE=楷体_GB2312]点35分,回家。[/FACE][/SIZE][/P][P][SIZE=3]在学校的近十个小时里,我与本班学生交流约有1个小时(早上15分钟,下午一节班会课),与2位家长通过电话,与3名班干部交流,给班干部安排任务4项。完成学校一份文件,早上、下午分别面对学生、教师讲话共2次;落实和安排学校工作3项(文明礼貌月活动、预防“甲流”、学生各种人数统计要求)。在这期间,阅读报纸1份,翻阅杂志1本(读了两篇文章,其他浏览而过),备课写教案10分钟。[/SIZE][/P][P][SIZE=3]回想去年,这样的日子很多,因为阅读和备课、上课时间的变少,心有时很难平静,变得浮躁起来。[/SIZE][/P][P][SIZE=3]一年多来,总想着如何摆脱这种浮躁。今天,当我回想完这些的工作,我心里多了一份宁静。一是我对自己的职责做到了担当。我所做的好多工作,比如像制定《“文明礼貌月活动实施方案》以及开展此项活动,尽管并不为所有老师看好,有好多教师不理解,也无法为自己获得专业成长上的名利,但其本身的教育意义要大于阅读和备课。二是我对阅读和成长有了另外的认识。以上列举的10个小时,算起来就是我的工作时间,这些工作本属于分内之事,当然应该完成。阅读和教师专业成长,虽然也与学校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学校一再提倡,但毕竟属于私事,私事理应在私下完成才对,不能在上班时间阅读、思考也就不再成为我的烦恼。三是对“我”的认识更加清晰。以前,我之所以特别在意阅读、成长、与学生交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样可以成就自己,可以让自己获得显性的成就感。而这些事实上是与生命无关的,是与幸福无关的,是与心灵无关的,也因此,心灵总会在微少的比较中产生失衡现象。[/SIZE][/P][P][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我真的是我想要的吗?”这一问,我才明白,我对职业理解的偏颇皆缘于对生命的执着和遮蔽。抛开了这种执着,外在的得失便真正成为了生命之偶然,而对生命最高的褒奖则来自于对生命自身存在的证明。[/SIZE][/FACE][/P][P] [/P]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8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40
                    • 经验2755
                    • 文章338
                    • 注册2010-09-13
                    一路有你 快乐多多
                    [QUOTE][b]下面引用由[u]行走在风中[/u]发表的内容:[/b]

                    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作为教师和班主任,我忙得早点也没时间吃,但回想起来,却不知忙了什么。也不知过去的一天里,是否算是对自己的职责有所担当,是否像自己在几天前设想的那样—...[/QUOTE]   您的工作够忙的啊!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4
                      • 积分10318
                      • 经验549910
                      • 文章10207
                      • 注册2008-10-02
                      [QUOTE][B]下面引用由[U]行走在风中[/U]发表的内容:[/B]

                       
                      谢谢阮老师!我这人生性懒惰,做事经常半途而止。这不,这一段时期连网也不常上。呵呵![/QUOTE]
                      以前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能不能坚持,一定不要因为自己的惰性影响了自己,加油!
                      [color=red][B]付义六[/B][/color]欢迎您访问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fuyiliu2008][color=red][B]雄鹰展翅[/B][/color][/url]   班刊论坛连载:[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5&ID=225043][color=blue][B]雄鹰展翅的心灵感悟[/B][/color][/url]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