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2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FACE=楷体_GB2312][SIZE=3]       教师,首先自己要做一个观察者

             ----与大师对话十八

    2011年10月27日晴

       苏霍姆林斯基: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智力发展中占何种地位。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活跃起来,知识借观察“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应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记忆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的知识变得愈加牢固。

      [COLOR=#0909f7]读书人语:所言极是,其实科学家的每一项实验结论都是在实验、观察、总结后提炼并完成的。学生的每一次知识的求得也是在老师的讲解中观察过程而习得方法的。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在理科方面的解题技巧,或者归纳定理事实结论方面,学生的优势明显。这是学科特点优势之所在。现在让我们困惑的是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结论表达出来,表达得合理,简炼,有条理,而又生动感人,则是需要不断培养的。如我们开展一项活动,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完成了什么样的效果。学生看在眼里,但要表达出来,则是比较难的。如何让学生将看到的事实表达出来,而且表达得更精彩呢?我想,这仍然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不够多。如建一座大楼一样,没有足够多的水泥与石子儿,没有足够的多我钢筋,很难建成一座雄伟壮观而又结实的楼房的。所以说,观察只是一种手段而已。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感触积累各种有色彩有温度的词语。这样在观察时才会将这些词语得体地串起来。二是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观察的习惯。尤其是没有养成对习以为常的事物的观察习惯。大的看不懂,小的看不上。这种眼高手又底的思维方式是极为有害的。我最近试着观察孩子们在课上,课下的小小片断,再试着写成小散文,很有情趣。越是细小的事,会激发你在某一个点上去思考,去想过程,这就是观察。观察在真正形式是只是一晃而现。并不是说,我要正襟危坐,做出姿势。而是意识对过程的一种联想,一种再现。在联想,再现的过程中展开想象,便有了观察后的结论。所以说,在更大程度上讲,观察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这种态度,再传递给学生们。从三年级开始,我提倡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做观察的事,写观察的文。材料可以来源班级生活。如看两个人说话,让大家观察后写成句子。看老师走路,写成动作。回家后看妈妈做饭的过程,写成习作。如此等等训练,结果必然是喜人的。我再一次强调, 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做一个观察者,表达者。这样,我们才能耳濡目染,教给我们的学生去学会观察,乐于观察。[/SIZE][/FACE][/COLOR]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26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FACE=楷体_GB2312][SIZE=3]          兴趣源于姿态

               ----与大师对话十九

      2011年10月28日晴

        苏霍姆林斯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的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那些线索。

        [COLOR=#0909f7]读书人语: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课堂是乏味的,没有兴趣的工作是枯燥的。兴趣需要培养,兴趣也需要营造。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越是年龄小,越是依赖于兴趣。我观察1至3岁的儿童,他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会专注去做。相反,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则几乎没有热度。我最近观察几个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其收视率很高。其原因,大致是,主持人营选的氛围很轻松,很贴近人真正的常态人的心理与作为。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这是其一。其二呢,主题都是一些公众人物,人们知晓的事儿。如一些演员,明星,他们没有架子,放下常态与观众互动,很真实,也很朴素。其三呢,主持人大都幽默,多才,多艺,能机智地化解出现的各种尴尬。由此,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而言,我想,兴趣首先是老师对待孩子的一种态度。你喜,他则喜,你重视,他则重视。我试着,在国学课上,每当有精彩的表现的时候,用最简单的握手,摸头,说说贴心话、悄悄话的举措,孩子们喜欢无尽。早早盼着我的课堂的到来。所以说,不管量小孩子,还是大孩子,老师的态度很重要。你对他们好,你对待你教的学科有很深的研究,有很浓的兴趣,则孩子们大都兴趣极佳。这一事实还被特级教师专家教师的讲课所证明。特级教师大都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喜爱倍加。对教材以及教材外的材料了如指掌。在上课时,教师会旁证博引,自然会影射到孩子的心理,而产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所以说,教师的态度,是提升学生兴趣的关键之所在。
      [/SIZE][/FACE][/COLOR]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2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5
        • 积分8536
        • 经验104447
        • 文章8249
        • 注册2006-09-11
        谢谢杜校长总能给我们带来这样耐人深思的好帖子。
        做得好才能写得好!
        在线情况
        28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P][QUOTE][B]下面引用由[U]君子兰[/U]发表的内容:[/B]

          谢谢杜校长总能给我们带来这样耐人深思的好帖子。[/QUOTE]
          [/P][P]也向君子兰朋友学习。[/P]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29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FACE=楷体_GB2312][SIZE=3]        让学生在组与组之间流动起来

                      ------与大师对话二十

            2011年10月31日晴

              苏霍姆林斯基:我在五至七年级教过几年数学。我有两个课外数学小组,一个小组是为那些最为有能力、天赋最高的学生而设的,另一个小组里则是那些对知识漠不关心、态度冷淡的学生。如果要说明这些学生的意识是怎样觉醒过来的,那一定是一篇关于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很有趣的故事。

              [COLOR=#0938f7]读书人语:这样做,对老师来讲,显然有着更清晰的指向和目标,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很明晰。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做更多的事,更难的事,让思维向更高的梯度攀升。没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最基础的,最实用的方法和事例,唤醒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试想一下,兴趣浓厚的学生,在这个圈子里,你追我赶,会形成一个比学赶超的学习场。而在后进兴趣欠缺的那一个小组里,教师则要花费的工夫更多一些。教师要不停地搭桥,为一个个没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学习规划设计。让他们找到通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我想,这个分组也是随时流动的,一例例的学生急于从第二类兴趣小组中跳出来,加入到兴趣广泛的那一组中,这也是一种动力的召唤。当然,教师在分组前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不要让学生形成等级定型的观念。老师的态度一定是明晰的。大家的学习效果是暂时的。人人都是一个追及者。前面的人,可以掉到后面,后面的人可以冲到前面。人人都存在着可能性。这样,学生就不会因暂时落后而被贴上“落后生,差生”的标签,而苦恼。当然,这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教师要有百倍的耐心和细心,用思想和方法相结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煸情,激趣,释惑。看着学生学习状态的流动,教师的欣慰一定是真实而可感的。如果记录下来,那一定是一篇篇精彩的动人的小故事。这样,教师教学的趣味性,成功性,再一次被点燃和强化。教师的成就感,幸福感就这样一点点被挖掘和释放出来。
            [/SIZE][/FACE][/COLOR]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30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FACE=楷体_GB2312][SIZE=3]           留存美丽的记忆

                       -----与大师对话二十一

              2011年11月1日阴

                苏霍姆林斯基:从一年级起,我们就跟孩子们搞一本集体创作的图画册,给它取名为《朝霞》。我们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在春秋两季,大家起床很早,在霞光初露的时候,就出发到树林里,朝霞边去迎接日出。我们把图画纸发给每人一张,对他们说,把你在大自然中最喜爱的东西画下来吧,并且在图画中写下一个句子,字数不要多,但是听起来一定要像儿歌一样美。当然,每一个孩子都想写出最好的东西,好看的图画,美丽的词语,每一个人都把这当作自己的光荣。这本画册还保存在我的手头。

                [COLOR=#0909f7]读书人语:说到这里,我是多么的羞愧啊。孩子们精彩的作业,教师节送给我的小画册,孩子们有趣的解答与思考,我又保存了多少呢?那一年,我教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著作。这些著作里,都收集着他们在课堂上做错的习题,还收集着精心剪贴的各种剪贴画,还配有精美的习作短文,孩子们那么投入。我曾欣赏过,表扬过,他们的脸上开心的笑容至今难以忘怀。这些美好的记忆至今仍被走上工作岗位的孩子们所提及。我现在能做些什么呢?我一一追忆,留下学生在校期间的精彩一笔,请每一位孩子走上全校的讲台,做晨会演讲,将班主任的随笔整理成《花开有声》,并亲自给每一集写序言,指导班主任写好教育随笔。将学生在晨会上的演讲稿汇编成集,作为他们成长的见证。这一切,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才方显教育的朴素与大美,与真诚,与有形。我还想到了,那些一路有形于孩子们的敬业的老师群体,他们创作着各种漂流日记的好做法。每天选一名孩子,写上自己最精彩的一笔。传给谁,谁都要悉心认真地翻看别人的作品,欣赏与感动间将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展示在新的一页。这一切,难道不是激起人性深处善良美丽求真求美的最好方式吗?我想,真正的教育之程,有付出,有分享,更有保留与回味。只有付出,不求保留与回味的教育是乏味的,无力的,更无美感可言的。就让我们与孩子们同行,激起他们智慧的火花,并将美丽的瞬间封存,留取。这也是教育神圣与美丽的情怀之所在。
               
               
              [/SIZE][/FACE][/COLOR]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31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1510
                • 经验41464
                • 文章1504
                • 注册2009-02-12
                [P][QUOTE][B]下面引用由[U]杜林[/U]发表的内容:[/B]

                          成长,从培养阅读能力入手

                           ----与大师对话之四

                2011年10月13日晴

                  苏霍姆林斯基: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思考的同时进行...[/QUOTE]
                我也经常要求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学生也比较认可,只是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的,不是很多。[/P][P]向杜校长学习了!祝工作愉快![/P]
                一个在教育征途上立志前行的苦行僧,希望有一天能够历练成佛……
                在线情况
                3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P][QUOTE][B]下面引用由[U]野鹤闲云[/U]发表的内容:[/B]

                   
                  我也经常要求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学生也比较认可,只是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的,不是很多。向杜校长学习了!祝工作愉快![/QUOTE]
                  [/P][P]是啊,这都是慢慢的功夫啊,可重要呢。[/P][P]也问候闲云老朋友。[/P]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3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FACE=楷体_GB2312][SIZE=3]         不读书的根源在哪里?

                           ----与大师对话二十一

                    2011年11月3日阴

                      苏霍姆林斯基:如果少年,男女青年没有自己心爱的书和喜爱的作家,那么他们的完美的,全面发展就是不可想象的。我要培养一个人,设计他的个性,我就始终努力使我的每一个学生早在小学起就建立自己的小藏书馆。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藏书量已经相当可观------大约有150本到100本。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

                      [COLOR=#0909f7]读书人语:我们的孩子们心目中有心爱的书与喜爱的作家吗?如果有,有几成?喜欢的作家都是谁呢?这一拷问,会凉透了我们的心。再问问,能有几成的家庭有孩子们的小藏书馆呢?大人呢,我们可爱的老师呢?我想,这个答案大家同我一样心知肚明。问题的根源到底在何处?大家都来找一找。我以为,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探究。一是学校不重视,没有形成氛围。读书是要氛围的。读书也是需要比赛的。学校提倡,教师就会注重,孩子们就会去向这方面发展。其二,老师不重视。读书是很慢很慢的,是需要老师先读的。而且是需要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同一部作品的。杜春蕾,那个有名的书痴者,带学生,要看什么书?先自己读,好了,再荐给孩子们。薛瑞萍,在一年级的课堂上读《论语》,读儿童读物,和孩子们乐在一起。还有我们的先辈文学家们,谁人没背过《四书》《五经》,谁人没背过《古人观止》,谁人没有读过《史记》,谁人没读过《资治通鉴》?我们的老师,有这些底蕴吗?有这个耐心吗?这值得打着折扣来回答。所以说,教师的心,很重要。其三吗,家长的读书底气也很重要。我曾遇到过一个初一孩子的家长。那孩子特爱读书,一读就读到晚上十二点。家长无奈,便找到我,让吓唬一下。我说,那是好事啊。家长只觉得应该看课本,那才是正事。所以说,家长在家里形成的氛围很重要呢。言而总之,读书的习惯,要引导,要创造环境,要靠个个去感悟。不管怎么讲,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大人,成人的引导,却是千万之重要了。
                    [/SIZE][/FACE][/COLOR]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3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FACE=楷体_GB2312][SIZE=3] 精干高效与不厌烦

                            -------与大师对话之二十三

                        苏霍姆林斯基;想克服负担过重的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个提法初看起来有些荒谬,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但是,这并不荒谬,而是教育过程的逻辑。学生的学习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

                        [COLOR=#3809f7]读书人语:我想,这还是一个效率的问题。大家都遇过这样的事例,比如在课堂上,你说,好,我们来背这段课文,如果谁背会,谁就先回家,或者去操场玩耍。那么,就有很多的孩子抢着背,背的很快。但你发现,仍然有一部分孩子,背不会。最后总是留下几个孩子的。如果你说,大家合作背,两个人一组,同桌为一组,哪一组背会,哪一组先回家。这样效果比前面的还好。你给我出注意,我给你想办法。两个两个的上来背,很快教室里留下的人并不多了。如果,你说咱们抓紧背,学生背的快,背完后,你并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让学生玩耍,而是继续留一定的作业让他们完成。孩子们就很不在乎,背的效率也不是很高。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学习效率是可以提高的。提高之后,孩子们可以休息一下,再做别的事儿。我们在安排课表时是这样安排的。一节课后,总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就是这个目的。一张一驰,乃文武之道也。在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的课堂上,老师掌握这个规律,会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布置课外作业上,也是如此。我研究几个教师的案例,一个教师平时并不很注意在课外对差生的辅导。但教学成绩很优秀。而另一个教师则是一肚子的苦心,早上到的早,让孩子背背背。课外活动还要将全班同学留下来,讲个没完。婆婆妈妈。孩子们当面不敢说,背后则骂声一片。为什么呢?这是疲劳战术在作怪。前面那个教师,课堂上解决了问题,课上的效率是很高的。而后一位教师,则在课堂上完不成教学任务,只好放在课外来补救。学生很厌烦。所以说,总结一点,教师不管是在课堂下,还是在课外,要注意精干高效。特别是课外的辅导,精而干练,说到做到,该收就收,这样学生喜欢无尽,对已对人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样做的最主要的好处是让学生不厌烦你这个人,而最终不厌烦所教的这门学科。不厌烦,这就已成功了一大半了。[/SIZE][/FACE][/COLOR]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3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FACE=楷体_GB2312][SIZE=3]      早晨来完家庭作业是可行的

                              -------与大师对话二十四

                        2011年11月4日晴

                          苏霍姆林斯基:你可能要问,家庭作业放在什么时候来完成呢?

                          应当让学生早起,把家庭作业放在早晨上学以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是我们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作息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

                          [COLOR=#0909f7]读书人语:这条改革措施实在大胆而富有想象。是对传统家庭作业的一次革命。能行得通吗?孩子们能起来吗?起来了能完成吗?完成的效果好吗?有人实践吗?这一串问题,我来做一个自我解剖。我先说说我的初中生活,我起得很早,并没有像您所说的是完成家庭作业,而是背诵我自认为那些知识的要点,公式,概念。或者还有晚上背不会的课文。早上的那段时间,我是如何背的呢?我们家有个大树园,那里有清新的空气,有绿叶成林的树丛。有叫不上名的鸟鸣。我呢,伴随着东方升起的第一缕光线,伴随着远处传来的驴呀马呀的叫声,我开始早上的第一次作业----背诵,效果出奇地好。正是这样的背诵让我在十四岁那年考上了师范,进入了中等专业学校的学习。后来呢,自学考试,我也是早上早早起来,再不去树园,而是借着灯光,将那些目录中勾划的要点,一一梳理记忆。又让我考取了三十多门功课,平均分在75分以上。门门及格。现在呢,我总是要早早提前一个小时起床,洗刷完毕,用十几分钟的时间看我最爱读的书籍,比如我最近和我校四年级至八年级的孩子们一起读《孙子兵法》,每天,我和学生一起要温习规定的章节。我还每天在起床后的那段时间读张潮的《幽梦影》,与古人对话。昨天,我还将最新邮购的阎学老师的《教师阅读的爱与怕》带回家,也准备在这段时间阅读。实践证明,我的实践证明,早上完成作业,效果是那么的出奇和有效。但我也要告诉大家,早上的瞌睡,香而美。要养成这个习惯,就得上好一个闹铃,闹铃一响,呼啦啦翻起来,你就成功了,坚持一月,再坚持三个月,再坚持一年,三年,六年,你就永远成功了。
                        [/SIZE][/FACE][/COLOR]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在线情况
                        36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FACE=楷体_GB2312][SIZE=3]           不听课的两种类型

                                   -----与大师对话二十五

                          2011年11月5日晴

                            苏霍姆林斯基:你还不必惊奇,在课堂上,儿童盯住了树影在教室墙壁上的跳跃的光点,看得入了迷,所以对你讲的东西一点也没听进去。是的,他没有听你的课,这是真实情况,因为他浸落在童年的美梦里,他对于时间的感知跟成年人不一样。你不要大声斥责他,不要把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搞成不注意听讲、坐不安稳的坏典型。

                            [COLOR=#0909f7]读书人语:我们在课堂上常常发现,有两类的学生很让老师生气,一类是三心二意,想非老师讲课之所想,有些心不在焉。这类学生,只会影响到老师的情绪。还有一类,更可气。他们自己不学,还捣蛋,还扰乱别人。这儿动一下别人的脚,那儿用铅笔顶一下别人的胳膊。这两类学生,其中第一类,就是您所说的那类有着做美梦的那种。我最近碰到一个女孩子,有两次在课堂上分神。第一次,她画一幅电视剧中的三位美丽的小姐的画像,并不断地欣赏。第二次,她又在仔细地看着一幅画。这幅画压在她的书本下面,她读着,读着,眼睛就跑到画里去了。当时我也很生气,但想了想,生气,有什么用?最后,我还是低调处理了这两件事情。第一次,让她讲述主人公及性格特点,给自己留下深刻影响的原因。第二次,我让她说说画里画的内容。两次引导,虽然挤占了大家的时间,但大家并没有反感,而是跟着我的眼神,顺着她的思维一起欣赏画中的每一个图的寓意。之后,女孩子阳光一般跟着孩子们读格言,很认真呢。所以说,一份机智的处理,会化解、融化出现的各种独特的课堂事件,对大家都是有利的。你对他们的宽容、在乎,欣赏,会唤醒更大的求知动力。当然,我也没有忘记提醒她,上课应该干什么,不干什么。这些提醒,会帮助她向遵守规则转变。至于第二种情形,自己不听讲,还影响别人,这种危害性更大。我想这些孩子是属于好动型的,必要的处罚,会让其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因为,如果教师熟视无睹,那么就意味着放纵的蔓延。罚站,罚劳动等罚责手段,不仅能促使其反省错误,还能警示全班同学遵守规则,从而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说,我觉得,教师要对这两种情况应该分别对待,更加符合教育的客观实际。

                           
                          [/SIZE][/FACE][/COLOR]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