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217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7
  • 经验3692808
  • 文章6995
  • 注册2006-02-23
[P][FACE=Arial][SIZE=4]三门峡公厕楹联[/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吴继强  河南光山[/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欲来方寸逍遥地;[/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且做文明洁净人。[/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曾正社  陕西渭南[/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洁净在心,文明无大小;[/FACE][/SIZE][/P][P][FACE=Arial][SIZE=4]轻松于此,大小见文明[/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林维金  福建泉州[/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有缘邂逅,能解难言一事;[/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无碍离开,平添惬意三分。[/FACE][/SIZE][/P][P][/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黄振业  黑龙江哈尔滨[/FACE][/SIZE][/P][P][FACE=Arial][SIZE=4]站蹲到位低姿态;[/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冲洗达标高水平。[/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何飞文  湖南[/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来此处毋分贵贱;[/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出斯门俱是神仙。[/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邓建生  广东普宁[/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本为干净人,怀其邈邈;[/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岂让拉撒事,损我谦谦。[/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秋丽波  黑龙江[/FACE][/SIZE][/P][P][FACE=Arial][SIZE=4]舒心且叩轮回处;[/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惬意常珍解放区。[/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罗增富  福建[/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平时小解如来意;[/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此处大开方便门。[/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白朝勇  浙江[/FACE][/SIZE][/P][P][FACE=Arial][SIZE=4]知君多有憋屈事;[/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于此常开方便门。(今)[/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杨远建  湖南洪江[/FACE][/SIZE][/P][P][FACE=Arial][SIZE=4]门映桃花,出恭恰坐春风里;[/FACE][/SIZE][/P][P][FACE=Arial][SIZE=4]耳听鸟语,如厕胜临仙境中。[/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刘芍禳  广东[/FACE][/SIZE][/P][P][FACE=Arial][SIZE=4]解脱相宜,大小洞天来处渡;[/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圆通自胜,浅深尘迹去时无。[/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晏金洲  江苏高邮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早到三分多解脱;[/FACE][/SIZE][/P][P][FACE=Arial][SIZE=4]迟来一秒不轻松。[/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孙慧铭  山东[/FACE][/SIZE][/P][P][FACE=Arial][SIZE=4]缓急皆是寻常事;[/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来往自无随便人。[/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彭大庆  湖南[/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后股无忧,方便之前休急急;[/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前人有样,轻松之后要冲冲。[/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高凤瑞  石家庄鹿泉[/FACE][/SIZE][/P][P][FACE=Arial][SIZE=4]莫笑刚来三步紧;[/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无非再去一身轻。[/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蒙卫军  陕西宝鸡[/FACE][/SIZE][/P][P][FACE=Arial][SIZE=4]莫恋手机,速来速去;[/FACE][/SIZE][/P][P][FACE=Arial][SIZE=4]须遵公德,即用即冲。[/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田  雨  浙江黄岩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瀛州难觅神仙处;[/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此地长开方便门。[/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曹玉兰  河北廊坊[/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往来处还需洁净;[/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方便时谨记文明。[/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舒甘来  安徽黄山[/FACE][/SIZE][/P][P][FACE=Arial][SIZE=4]移风驻步泉池畔;[/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守德在心方便时。[/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李家桥  湖北武汉[/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不便难题,何妨大小都能解;[/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勿遗痕迹,别有清新贵在行。[/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任昌发  安徽[/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君子进门,当须解带;[/FACE][/SIZE][/P][P][FACE=Arial][SIZE=4]高人到此,也得屈身。[/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丁明玉  山东[/FACE][/SIZE][/P][P][FACE=Arial][SIZE=4]看好东西 难当自解;[/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不分大小 事必亲躬。[/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欧阳金建  湖南[/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此地独宜求解脱[/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来人切记要文明。[/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刘未零  湖南桃江[/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急时顾斯门,方便当思洁净;[/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因故来此处,行为必究文明。[/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陈志斌  宁夏彭阳[/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且带文明来此地;[/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休留污浊与他人。[/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黄京生  河北廊坊[/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急匆匆来,莫忘文明入厕;[/FACE][/SIZE][/P][P][FACE=Arial][SIZE=4]舒坦坦去,当留洁净与人。[/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方留聚  河南三门峡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无论尊卑,到此皆须有序;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不分蹲站,来之可见修为。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闫长安  联都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解脱方明通达意;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轮回已砺慨慷风。   [/FACE][/SIZE][/P][P][SIZE=9pt][FACE=Arial][SIZE=4]
[/FACE][/SIZE][/SIZE][/P][P][SIZE=9pt][FACE=Arial][SIZE=4]吴世超  联都 [/FACE][/SIZE][/SIZE][/P][P][SIZE=9pt][FACE=Arial][SIZE=4]挨个解脱,大家稳重; [/FACE][/SIZE][/SIZE][/P][P][SIZE=9pt][FACE=Arial][SIZE=4]与人方便,自我轻松。   [/FACE][/SIZE][/SIZE][/P][P][SIZE=9pt][FACE=Arial][SIZE=4]
[/FACE][/SIZE][/SIZE][/P][P][SIZE=9pt][FACE=Arial][SIZE=4]张项学  河南三门峡 [/FACE][/SIZE][/SIZE][/P][P][SIZE=9pt][FACE=Arial][SIZE=4]入门雅座新排也; [/FACE][/SIZE][/SIZE][/P][P][SIZE=9pt][FACE=Arial][SIZE=4]落地烦心旧释之。   [/FACE][/SIZE][/SIZE][/P][P][SIZE=9pt][FACE=Arial][SIZE=4]
[/FACE][/SIZE][/SIZE][/P][P][SIZE=9pt][FACE=Arial][SIZE=4]郭新华  河南三门峡 [/FACE][/SIZE][/SIZE][/P][P][SIZE=9pt][FACE=Arial][SIZE=4]三上谐淡,何其文雅; [/FACE][/SIZE][/SIZE][/P][P][SIZE=9pt][FACE=Arial][SIZE=4]一急窘迫,倏尔轻松。   [/FACE][/SIZE][/SIZE][/P][P][SIZE=9pt][FACE=Arial][SIZE=4]
[/FACE][/SIZE][/SIZE][/P][P][SIZE=9pt][FACE=Arial][SIZE=4]李进才  河南三门峡 [/FACE][/SIZE][/SIZE][/P][P][SIZE=9pt][FACE=Arial][SIZE=4]怠意勿生,尔走君来尘不染;[/FACE][/SIZE][/SIZE][/P][P][SIZE=9pt][FACE=Arial][SIZE=4]爱心别有,室馨池爽境宜人。[/FACE][/SIZE][/SIZE][/P][P][SIZE=9pt][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123, 12, 0)]
[/FACE][/SIZE][/COLOR][/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18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7
  • 经验3692808
  • 文章6995
  • 注册2006-02-23
[P][FACE=Arial][SIZE=4]廉政联[/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身如明月本无垢[/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心似清莲自有香[/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初心永葆赤红色[/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廉政严惩贪腐风[/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两袖清风,克己奉公修素德[/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一身正气,防微杜渐秉宗心[/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明德修身胸怀坦荡与瑞雪脐月兴伟业诚心为民廉政清风吹华夏红梅开盛世[/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以廉养性淡泊明志同山水共映筑河山两袖清风蒸汽长歌走神州瑞雪兆丰年[/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清心惟莲永葆昭志[/FACE][/SIZE][/P][P][FACE=Arial][SIZE=4]直道若竹恒持劲节[/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兴邦路上政廉纪明[/FACE][/SIZE][/P][P][FACE=Arial][SIZE=4]福莱山下民富风清[/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情系群众古道热肠[/SIZE][/FACE][/P][P][FACE=Arial][SIZE=4]为民谋福两袖清风[/SIZE][/FAC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19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7
  • 经验3692808
  • 文章6995
  • 注册2006-02-23
[SIZE=4]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SIZE][ALIGN=left][FACE=Arial,sans-serif][COLOR=rgb(0, 0, 0)][BGCOLOR=rgb(255, 255, 255)]        [/BGCOLOR][/COLOR][/FACE][/ALIGN][P][ALIGN=left][FACE=Arial,sans-serif][COLOR=rgb(102, 102, 102)]                                                [SIZE=4][URL=https://hanyu.baidu.com/s?wd=骆宾王]                        [COLOR=rgb(153, 153, 153)]【作者】[/COLOR]骆宾王                    [/URL]                                                        [LINE-HEIGHT=19px]                    [COLOR=rgb(153, 153, 153)]【朝代】[/LINE-HEIGHT]唐                [/COLOR][/SIZE]                                [/COLOR][/FACE][/ALIGN][/P][ALIGN=left][FACE=Arial,sans-serif][COLOR=rgb(0, 0, 0)][BGCOLOR=rgb(255, 255, 255)]        [/BGCOLOR][/COLOR][/FACE][/ALIGN][P][ALIGN=left][FACE=Arial,sans-serif][COLOR=rgb(0, 0, 0)][BGCOLOR=rgb(240, 239, 244)][/BGCOLOR][/COLOR][/FACE][/ALIGN][/P][ALIGN=left][FACE=Arial,sans-serif][COLOR=rgb(0, 0, 0)][BGCOLOR=rgb(255, 255, 255)]                [/BGCOLOR][/COLOR][/FACE][/ALIGN][P][LINE-HEIGHT=22px][ALIGN=left][FACE=Arial,sans-serif][COLOR=rgb(51, 51, 51)]                            [P][LINE-HEIGHT=25px][COLOR=rgb(51, 51, 51)][SIZE=4]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公等或居汉位,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SIZE][/COLOR][/FACE][/ALIGN][/LINE-HEIGHT][/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x][COLOR=rgb(51, 51, 51)][SIZE=4][/SIZE]
[/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x][COLOR=rgb(51, 51, 51)][SIZE=4][LINE-HEIGHT=22px][ALIGN=left][FACE=Arial,sans-serif][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那个非法把持朝政的武氏,不是一个温和善良之辈,并出身卑下。最初是太宗皇帝的姬妾,曾因更衣的机会而得以奉侍左右。到后来,不顾伦常与太子(唐高宗李治)关系暧昧。隐瞒先帝曾对她的宠幸,谋求取得在宫中专宠的地位。[/BGCOLOR][/COLOR][/FACE][/ALIGN][/LINE-HEIGHT]
[LINE-HEIGHT=22px][ALIGN=left][FACE=Arial,sans-serif][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  选入宫里的妃嫔美女都遭到她的嫉妒,一个都不放过;她偏偏善于卖弄风情,像狐狸精那样迷住了皇上。终于穿着华丽的礼服,登上皇后的宝座,把君王推到乱伦的丑恶境地。加上一幅毒蛇般的心肠,凶残成性,亲近奸佞,残害忠良,杀戮兄姊,谋杀君王,毒死母亲。这种人为天神凡人所痛恨,为天地所不容。她还包藏祸心,图谋夺取帝位。皇上的爱子,被幽禁在冷宫里;而她的亲属党羽,却委派以重要的职位。呜呼!霍光这样忠贞的重臣,再也不见出现;刘章那样强悍的宗室也已消亡了。“燕啄皇孙”歌谣的出现,人们知道汉朝的皇统将要穷尽;孽龙的口水流淌在帝王的宫庭里,标志着夏后氏王朝快要衰亡。[/BGCOLOR][/COLOR][/FACE][/ALIGN][/LINE-HEIGHT]
[LINE-HEIGHT=22px][ALIGN=left][FACE=Arial,sans-serif][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  我徐敬业是大唐的大老元臣,是王公贵族的长子,奉行的是先帝留下的训示,承受着本朝的优厚恩典。宋微子为故国的覆灭而悲哀,确实是有他的原因的;桓谭为失去爵禄而流泪,难道是毫无道理的吗!因此我愤然而起来干一番事业,目的是为了安定大唐的江山。依随着天下的失望情绪,顺应着举国推仰的心愿,于是高举正义之旗,发誓要消除害人的妖物。南至偏远的百越,北到中原的三河,铁骑成群,战车相连。海陵的粟米多得发酵变红,仓库里的储存真是无穷无尽;大江之滨旌旗飘扬,光复大唐的伟大功业还会是遥远的吗!战马在北风中嘶鸣,宝剑之气直冲向天上的星斗。战士的怒吼使得山岳崩塌,云天变色。拿这来对付敌人,有什么敌人不能打垮;拿这来攻击城市,有什么城市不能占领![/BGCOLOR][/COLOR][/FACE][/ALIGN][/LINE-HEIGHT]
[LINE-HEIGHT=22px][ALIGN=left][FACE=Arial,sans-serif][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  诸位或者是世代蒙受国家的封爵,或者是皇室的姻亲,或者是负有重任的将军,或者是接受先帝遗命的大臣。先帝的话音好像还在耳边,你们的忠诚怎能忘却?先帝的坟土尚未干透,我们的幼主却不知被贬到哪里去了!如果能转变当前的祸难成为福祉,好好地送走死去的旧主和服事当今的皇上,共同建立匡救王室的功勋,不至于废弃先皇的遗命,那么各种封爵赏赐,一定如同泰山黄河那般牢固长久。如果留恋目前的既得利益,在关键时刻犹疑不决,看不清事先的征兆,就一定会招致严厉的惩罚。[/BGCOLOR][/COLOR][/FACE][/ALIGN][/LINE-HEIGHT]
[LINE-HEIGHT=22px][ALIGN=left][FACE=Arial,sans-serif][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  请看明白今天的世界,到底是哪家的天下。将这道檄文颁布到各州郡,让大家都知晓。[/BGCOLOR][/COLOR][/FACE][/ALIGN][/LINE-HEIGHT][/SIZE][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
[/COLOR][/LINE-HEIGHT][/P][/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20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7
  • 经验3692808
  • 文章6995
  • 注册2006-02-23
[FACE=Arial][SIZE=4]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上)[/SIZE][/FACE][P][FACE=Arial][SIZE=4]
[/SIZE][/FACE][/P][P][FACE=Arial][SIZE=4] 人生为什么成了问题呢?因为我们有无限心。我们活在每一个瞬间中,我们以筹划和未来的方式活在当下。我们超越现实去筹划那个尚不存在的未来。筹划未来就是提出理想。我们要安顿的就是这个无限心。我们都是人生匆匆的过客。中南海与秦城监狱只是一步之遥。我们的无限心无法安顿在有限的事物上,构成这现实世界的所有的事物都是有限的。我们的无限心是无法在现实世界安顿的。所以安顿的第一步是超越现实世界,就是出世。无限心无法安顿在现实世界中,因为现实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有限的,再豪华的别墅、再高的权位,也是一个有限的事物。人生最维对付的是自己生命内部的麻烦,就是无限心的安顿。它只有出世。这叫超越现实。先指引一条让他的心出世的路。要先出世,然后入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第一步是出世,出世而后入世,入世的前提是出世。文化要来的前提是这个民族要先有出世的精神,然后再来做入世的事,人如何安排好这个最难安顿的生命。西方哲学的主题是知识问题,中国哲学的主题是人生问题。心不安顿好就是烦恼来。中国人生哲学的最高峰是王阳明心学。当佛经说汉语了,一定是佛学思想的中国化。儒道佛三者合流,成就了陆王心学。儒家的出世而后入世的路是什么样?一句话概括,无所为而为。为就是做事情,人生在世,不能不做事情,不做事情的人生不能算人生。比方说你有两只脚就得走路,你有一个头脑就得思考和学习。无所为而为针对的是有所为而为,我们做事都有目的。认为这个正在做的事情是达到另外一件事情的手段和目的。而应该是我们之所以这做件事,因为它本应当做。它自己就是自己的价值,它自己就是自己的目的。它不是通向另外一个目的的途径,这样的做事是无所为而为。我们之所以做这件事是因为它本应当做,不做是不对的。这样的人生将永不失败,并没有失败的人生。我们做种种的事情,都因为这种种的事情本应当做。不是因为做了这样的事,达到一个有利于我们的结果。不是为了这一点。什么叫永不失败的人生?这就是。我们之所以去努力的做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它的价值。它自己就是自己的价值,它自己就是自己的目的。所以我们去做了。我们甚至可能凭借我们的经验知道,这件事做了的后果对我们是不利的,我仍然去做。这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儒家出世的精神和入世的统一。再来看看道家,他如何指点一条出世的路呢?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指不做事,而是指不人为的做事。人为二个汉字合起来就是伪。伪就是造作,道家就是反对造作。造作为什么不好?中国哲学有一个共同的立场,叫天人合一。是儒道二家都主张,儒家的重点在人,道家的重点在天,按照道家,人类生活的幸福,都来自于天,人类生活的麻烦和苦恼都来自于人自己。这是道家的出发点。于是从这个出发点出发,道家的原则一定是教我们做减法的,减去人为的因素,减的越干净越好。为道日损,损之又损。损就是减少,减少人为的因素,要损的彻底。吃饭是天道规定的,但如何吃饭,道家的精神就来了,偏要吃的好,就是人为。列子说,“身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我们都重视自己的生命,但不是百般的贵重它,它就能存、厚。不要吃任何保健品,只要吃饭就可以。不要吃到十分饱。一旦把人为的东西清洗掉之后,你就看到天道了。没办法正面告诉我们天道是什么,道是不可言说的,你只能说它不是什么,不能说它是什么。不是什么就是人为的东西统统拿掉。《道德经》和《庄子》叫我们如何做减法的方法。学习老庄的学说是学习作减法的方法,这样的实践,就不知不觉行为在天道里面了。做事情不要增加自己人为的目标,人为的企图,你不要自己定目标,天道把你的人生规定好了,你顺着走,幸福就来了。佛家出世的路是怎么指点的?无心而为。佛家也主张我们做事,不要误解了佛学。佛学的原则是无心而为。佛家告诉我们,人生在世,非做事不可,而你做什么事情这件事情,有来历的,人与人之间差别很大,习总书记做的事情,我王德峰做不了。我如果现在还不明白这个道理,那就很糟糕了。这样悟性就一点没有了。我王德峰做什么事情呢?吃开口饭,教书匠,这是我当做的事。他作总书记其实也不是他选择的结果,我王德峰 作大学教授也不是我选择的结果,它是有来历的。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来历的。众生差别大不大?我有时候想我去做钟点工试试看,但不可能轮到我去做。我也不要因此就得意,这个事我没资格做,我的来历规定我不能做钟点工。只能做吃开口饭的人。佛家怎么解释这一点,我们的差别这么大?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和各位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一点是相同的,我们都带着东西来。这个东西不是父母给我们的,也不是环境给我们的,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来过多次,积累出来的东西。别以为我们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来过多次了,你信不信?王德峰现在开始讲迷信,我现在真相信。我确实没办法给出科学的论证,这件事情超出科学思考的范围。全凭我们的悟性去领会。毛泽东来到这个世界是带着业力来的,就像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带着业力来的。毛泽东去读书后感受到整个民族的命运在他身上。他发现天下在他身上。我王德峰想学哲学,当时以为是我自己做了这个决定,后来知道,是我带来的业力,规定我去做了那个空而又空的学问,这是我的业力。我们选择这个愿望,还是那个愿望,没有这件事情。我们有这个愿望,没有那个愿望,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而是这个愿望来了以为。我们选择如何实现它的道路,这件事情我们有一点自由的,至于什么愿望来到我们的心里,不是我们的自由。它就这么来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业力来,我的活你干不了,你的活我也干不了。各自的业力不一样。什么叫做事?佛家说,你这辈子又来到这个世界上来了,你非做事情不可,做事情就是消业,因为你带着业力来的。这是你躲都躲不了的事情,你就好好做吧。做事就是消业,因为做事情是为了消业的缘故,所以我们不求结果。最好它没结果,没结果更好。如果它有了结果呢?很可能旧业未消,新业又来了。但是做事哪里没有结果呢?佛家也看到,只要你做事情,就一定会有结果,但是这个结果跟你没关系。这就不是你的业了,不是你造的新业,所以是无心而为。无心而为的意思不是教我们做事不认真,事情一定要认真去做,但是对它的结果不关心。因为做事就是为了消业。除心不除事。事情不能拒绝的,你就担当起来做,消业。犹太教说我们有知识,骄傲是罪。信仰的前提是谦卑。充分领会到自己面对的虚无,以对虚无的领会活在当下,西方人的出世的路是崇拜上帝,渴望天国。基督徒的婚姻是上帝的事业的一部分。仁是儒家的核心观念,儒家的学问是仁学。心学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道德的根源在人心中。荀子说人有生物的自保本能,为了避免同归于尽,发展了道德,我们遵守道德是为了让利益斗争被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而孟子认为道德来自于我们的心,四端之心人皆有之。孔子讲仁的根据在我们的心里,侧隐之心,仁之端也。我们的身体把自己跟别人分开来了,侧隐之心由然而生,是打破了身体的间隔了,这时候这个心与这个小孩联系在一起了,这叫仁心感通。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个体存在,indivdialism,叫个人主义。主导近代西方的原则叫个人主义。个体主义。个体的人,他们原先是作为个体的人生活在基督教的团体中,基督教衰落,他们从团体出来,变成了一个个的个人,个体的人,然后他们按照理性的法则确定个体的关系,契约,原则,用理性来确定契约,所以个人主义原理是近代以来欧洲社会的基本原则。我们虽然承认形骸间隔,但是又有仁连在一起了,是一体之仁。不仅是同类,非我同类,鸟兽的痛苦也会令我们产生哀悯之心。花草瓦石无端被毁坏。我们也会哀悯。整个宇宙趋向于生命,无机物的存在就是为有机物的存在创造条件的。有机物趋向于植物,植物趋向于动物,动物最后趋向于人。人是生命情感,生命情感的核心就是仁。按照中国的宇宙观,整个宇宙趋向于生命,生命趋向于它的真理,叫生命情感。我们离开无机物,我们也无法生存,所以瓦石之类无故的被毁坏,我们会生顾惜之心,你离开这个自然界的无机物你能生存吗?植物来了,动物拿植物做食物,食物链就来了。所以植物趋向于动物,动物趋向于最高的有情物,人。最高的有情物叫人,人的生命情感的本真的存在叫仁。于是仁心感通万物。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生命的进化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适者生存,最适应环境的生物是最简单的生物。越复[/SIZE][/FACE][FACE=Arial][SIZE=4]杂适应能力越差,最具有适应能力的是病毒细菌。越进化到高级的动物越是适应能力下降。它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这不是自然科学能说明的。中国人讲“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讲生生不息,整个宇宙趋向于生命,我们的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除了生存之外,我们无辜的残害动物为中国思想所不许。这个心不是西方哲学中的理性的认为能力,不是头脑的心,是生命情感,我们离开这个生命情感来谈真理是头脑的事情,是心之外的理。我们不知道心本身的理。王阳明说,“心即理,心外没有理”。炒股就是心外之理。今天的文明到处用心外之理,非常可怕,你抛弃你的心去求一个理,这个理将要戕害我们的生活。回到中国心学,心外无理,你要抓住的都应该是在你心里面站得住脚的理,在你的心里面没根的理,叫心外之理,不可信。它在根本上威胁你的生活。我们一旦心亡失,跟心外之理走怎么样。争夺利益的方法全是在心外之理。心学不是心理学,心是天理所在的地方,天理不是知识科学的理,是天理,天理在心里。王阳明说,“良知乃是天理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肚里要有这句话,要关键时候突然明白。心即理。这是王阳明心学的第一命题。他从孟子那里来。孟子说真理不要从外面去求,万物皆备于我。然后说,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我们做学问是把亡失的心找回来。放出去的心要召回来,召回来就是叫学问。把放出去的心召回来。荀子学说的核心观念是礼,荀子主张以礼治国。我们可能会遵守礼遵守的很好,但心中并不没有那个人心,于是会变成表面上恭敬有礼,温柔敦厚,其实是把道德规则当手段来谋取自己的利益。这种人格叫乡愿。因为荀子让我们相信道德在人心中没什么根据。这是头脑的聪明发明出来的,我们遵守它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利益。在荀子的学说中养成了我们的一个国民性格,乡愿,我们遵守道德规则不是出于内心的自觉,而是出于利益的考虑。所以孟子的学说在他同时代理解的人极少。佛学中国化的最高成果是禅宗,禅宗就是心学,是用佛家的语言说的心学。禅宗的宗旨就十六个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法相宗就是唯识宗。禅宗就抓住了心了。弘忍法师说,他的弟子们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世人生死事大。涅槃叫不生不死,学佛求的是涅槃,不是只求福田。自性若迷。自己的本体看不到,佛何可求。自本体就是佛性,人人都有佛性,见性成佛,谁去见这个性呢?就是心。看到金器,不睹众相,常观金体。相与相的差别就消解了,只是看到金器本身,他不是看不到相,而是不为相所惑。不著相,不住相。你的名牌包不妨碍我的普通包还是包。我们看到了包的差别是用什么来看的,我们看到还是包是做什么看的,你看到金器是用五识来看的,但是你看到金器本身是用心来看的。此心一来,是常观金体,不睹众相。八个字是金刚经思想的核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住是住相,相是客观的,但是你不要停留在里面,相是我们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人、都区分个高低贵贱,这是相,还停留在这种区分里,叫住相。如果你不住相了,叫本身起来,而生其心。只要本心起来,见了佛性。就好像那个人来到金器的仓库看到了金子本身。这个比喻太有意思了,金子本身你的肉眼是永远看不到的。要用心来看的,你的眼耳鼻舌身只能发现不同的器。第二个问题在问,金子本身可能单独存在吗?不可能。金子本体叫金体,它只能在不同的器里面存在,脱离种种的器,另有一个金子本身让你看到,不可能的。它又说明什么道理呢?别把佛性从这个现实世界当中抽出来,专门在那里,等待我们看,就好像金子本身总是在不同的金器里面存在,一样的道理,所以修佛不要离开现实世界,“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能离开世间来觉悟,“离世觅菩提”,离开这个现实世界寻求那个最高的智慧叫菩提,“恰如求兔角”。就好像你要离开这个现实世界去另求一个专门在那里等着你的佛性,就好像你要求兔子长出二个角来。这有二层意思。第一,你要摆脱众相对你的迷惑。这一步叫出世,常观金体。出世,但是回到世界中来,金子本身不脱离种种物体。你要求金子本身也在种种的器里面求吧。这是第二层意思。我们再转化一句话,禅宗教我们修行,就拿烦恼来修。烦恼即菩提,人世间充满了烦恼,所以叫灰尘的世界。别把灰尘拒绝了,因为烦恼来自心,如果没有心,它没烦恼,只有肉体痛苦,所以烦恼不是拒绝它,因为它跟我们的智慧来自同一个根源,心。就心有两种用法,一种用法,用出烦恼来,还有一种用法,用出智慧来,都来自于心。我们的烦恼证明了我们的无限心,证明了孟子所讲的心,没有此心,即无烦恼。怎么修呢?烦恼成了我们修行的材料,这是非常自信勇敢的修行方法,叫禅宗。不要害怕我们有烦恼,拒绝烦恼,心安静的如水一样,一点波纹都没有的水,风一吹水就有波纹,很正常,如风吹水,自然成纹,你生活在世界上,怎么会不遇到风呢,风一来不是水面就不平静了嘛,那叫烦恼来了,但是你不要跟着烦恼走掉了,烦恼是水上的波浪,水还是水。水的波浪起来或者下去就不会增加水或者减少水。大海每天的海面在汹涌澎湃吧,大海的总量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不增不减,所以这就是禅宗,要我们抓住烦恼来修这个心,因为烦恼也来自于心。禅宗的这个思想是非常伟大。后来的宋明儒学把禅宗的思想吸收进来,变成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了。这二个学派的目标是相同的,就是王阳明说过的那句话,我们中国人人人心中有贼,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贼如何去破,就像烦恼如何去破,用我们的心。[/SIZE][/FACE][P][FACE=宋体][SIZE=9pt]
[/SIZE][/FACE][/P][/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21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7
  • 经验3692808
  • 文章6995
  • 注册2006-02-23
[FACE=Arial][SIZE=4]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下) [/SIZE][/FACE][P][FACE=Arial][SIZE=4]
[/SIZE][/FACE][/P][P][FACE=Arial][SIZE=4]心学不是心脏学,不是心理学,无法用英语中的heart或mind来表达。我们指出了这个心的存在,但是每每被我们丢失,再把它求回来,孟子说这叫学问之道。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这个心的亡失,实际上是很容易发生,也比较自然。比方说,我们出生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初是孩提时代,那叫童心,本来在我们身上,后来会丢失的,丢失之后你慢慢成长,慢慢泯灭,知道这个世界上要趋利避害,学会了趋利避害就进入了人生的所谓功利境界,这就是心之亡失。心之丢失,然后人生也就不自在起来,中国老百姓的那句话说的真好,“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我们现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的方式是让他们早早的不自在,越早越好。在幼儿园起就要设置学算术了,还要学点英语,到小学的奥数,这个幼儿园最好是双语幼儿园,汉语英语一起来,然后早早的把我们的孩子推上了人生竞争的舞台。就让他们知道利害得失,知道自己的前程如何取决于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经济手段。让他们更好的丢失那个心,然后再把它们求回来,很难。他们到自己要求的时候是三十几岁之后,80后回来了,80后正在反思自己的三观问题。我是80后的父母,凡是80后都是50后生出来的,所以50后对80后有一个不可推卸的债务,叫精神上的债务。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一点。现在我和我儿子之间可以进行哲学上的交流了,因为他们需要这一点。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我最近在求回来,人要安心立命。我们下一代最缺失的不是知识、技巧、不是运用逻辑和符号的能力,而是缺乏人生的基本信念,最缺少这个。“此獦獠根器大利”。根器就是慧根。不懂敬畏生命的人,成长中没有读过伟大的悲剧、灵魂没有得到过洗礼、心灵没有受到过震撼。我们追求卓越,我们失去了灵魂的卓越。我们的基础教育出了严重的问题。怎么好不读一点心学呢,《传习录》最起码,然后《六祖坛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不大好懂。我们平心不都有心吗?还要生干嘛?平时我们都有心,但此心是假的,支配着我们的,让我们形成了种种的欲望、期待、焦虑、恐惧、绝望等等的这个心,业力造成的,因此叫业识。这个业识由五个方面构成叫五蕴。色受想行识。构成了我们平时那个心,业力所成,所以叫业识。我们就在此心之中,我们就在业识之中了。如何把它破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本心就来了,本心就是我们的心,也就是宇宙,是大其心。中国哲学是人生哲学,人生哲学就是守护和滋养我们的心。它不是针对头脑的。西方哲学针对头脑,中国哲学养心,要把我们的心养的和天一样大。那叫“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你相信这句话吗?什么叫佛性?不是空、寂,这是对佛性的误解。佛性不是空寂,我们修佛做什么?把我们的生命情感统统丢掉,空寂其心,错了。你要坐禅是吗?怎么坐?心里什么东西都没有?那叫空心静坐。好,石头一定坐的比你好,你比得上石头吗?石头才叫空心静坐呢。千万不要误解了佛性,什么叫佛性。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它,我们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男男女女注定了要爱一次的,这件事情不是他们自己个人做出的决定。假如是个人主观上决定的,那么这世界会很奇怪,一部分人决定去爱,另一部分人决定不爱,没有这种事。每一个来到这个世间的男人和女人注定要爱一次,不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这一点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东西等着我们了,其中有一个就叫做爱情。具体的一次恋爱,跟世界上任何具体的事物一样,生生灭灭。因为具体的爱就是某一个男人跟某一个女人那份情感联系。它跟一个苹果是一样的,苹果会成熟的,然后熟透了,然后开始腐烂,然后烂到最后什么影子都没了。这一点上爱情和苹果是一样的,这是具体的两个人之间的那份爱。但是具体的这一份爱消失了,不等于爱本身没了。爱是佛性的一个方面,它不朽。假如某人恋爱过五次,五次都失恋了,于是他将来会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他说这个世界上爱情本不存在。他这么想,对还是错,他一定错了。具体的爱情的消失不是爱本身的消失,他说这样的话来,表明了他已结失去了爱的能力。我们就拿这个例子来说明什么叫佛性。佛性是人生不朽之价值的总和。不关什么时代的,其中一个方面叫爱情。“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我读到这首诗,我的第一个反应,扎西拉姆多多用这首诗把爱情收归了佛门。什么叫我们的心?本心就是宇宙。什么叫宇宙?人类生活不朽的价值。它不生不来,不增不减。我们来到这世间上做一次人,就是展开我们的人生,就是要进入这不朽的价值。佛学让我们活的更好,不是让我们拒绝生活。于是陆象山说了这样的话,“宇宙内事,就己分内事”。王阳明心学的先驱人物就是陆象山。你以为你跟那个异性的个人相恋是仅仅属于你们个人的事吗?,不,它是宇宙内事。然后你失恋了,己份内事,就是宇宙内事,它也是属于宇宙内事,不是你个人的偶然的不幸。我们能不能还中国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王阳明说)一个“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就是我还要说什么呢,不必说了,不管周围怎样的黑暗,我们的心是光明的。王阳明的心学在中国,果实结到日本。日本国民之精神由阳明学说始。王阳明的墓是日本人修的。他们每年都要来。如果没有慧能,即无后来的王阳明,陆象山。(为什么说当时慧能得法后,命若悬丝,因为在)衣钵的传承同时也是田产的继承,所以佛门就不清净了。“切不可轻视初学者,轻视他人有无边无量的罪。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志”。(慧能说)。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就是从慧能的这句话里套出来的。神秀的毛病出在哪里?他说我们有一个本来干净的心,然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可能要沾染上灰尘。什么叫修行呢?就是不断的擦灰,就是我不断的把我们的心跟外部世界隔绝开来。要保持这种隔绝。因为外部世界充满了烦恼。在这层意思里面,他把心跟烦恼对立起来了。这个对立错了。我们上午已经讲过,烦恼就来自于我们的心,智慧也来自我们的心。智慧跟烦恼是对立的,但它们同出一源,根源还是那个心,你怎么好把这二者对立起来,二元对立呢,这是其中一个错。还有一个错。他把修行看作是对烦恼的拒绝,这意味着把众生的烦恼拒之于门外,求个人的自了,是小乘佛教,只求自己的解脱问题。这不是释迦牟尼的智慧。大智慧就是大悲悯。你没有悲悯你就没有智慧。我们怎么好把众生的烦恼拒之门外呢?我们要拥抱众生的烦恼,把众生的烦恼也看成自己的烦恼,看众生的罪过也看成是自己的罪过。这才是大乘佛教。所以毛病有二个方面。智慧就是悲悯,(有悲悯)这样的人慧根不浅,悲悯和智慧是同一件事情,就是你的心大了,你打破了形骸之间隔,你的心就大了,心里小怎么会悲悯呢。“应无所住”,也别把自己本来干净的心当境相住在那里了,这叫著了净相。这也是住相,就是住净相。世界上如果本无烦恼,要智慧干嘛,智慧是从烦恼中来的。把空再空掉,叫空空,就是回到世间,再次入世修行。回到生活中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来。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见到的佛性之后,万事万物的真实意义才向你呈现。(慧能说)自性就是佛心,人人都具备。(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求乐莫大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自本心起来,就成了佛。即心即佛。禅宗就是佛教中的心学,自本心也就是佛性,佛心人人都具备,但是平时看不到,因为心没起来你看不到,不是用眼睛看。佛教中讲观想,这个观不是眼睛看。是本心起来。这个本心大如天,叫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把小我放下了,叫去除了人我别。人我别不是本来面目。人类文明中的种种的病症有一个总的根源,就是轻视别人。所以叫无边无量的罪,上纲上线上对了。佛家把文明的病症的根源点的非常清楚。什么是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禅宗守什么戒?戒轻视他人。真正的根本的戒是平等,就是永不轻视任何人。禅宗第一次提出了众生平等,根据是人皆有佛性,众生是佛。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佛是已经觉悟了得众生。佛的意思是觉悟者,每个人都有佛性,这个佛性跟宇宙一样大。只是没见到,没见到的情况下叫凡夫,前念迷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所以永不可轻视任何人。众生平等,众生之间差别很大,都不足让一个人比别人低,因为他佛性在。每个人都要堂堂正正,自做主张。慧能说,不是我能够度你的,每一个人都是自性自度,我只是启发你。我们这些小根之人,需要上根之人,大善知识来开导我们。但是开导不等于他能让我们度了,我们还是自度。是在他的启发下我们自性自度,这样禅宗的思想就为宋明心学做了准备。中国人心中之贼要去破了,我们中国人如何树立起自己独立的人格,成为道德自觉的主体,彻底的打破主奴关系的奴化。王阳明后来这么讲,“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贩夫走足,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要作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人的社会地位有高低,不妨碍我们成为大英雄。这是宋明心学的共同目标,“破心中之贼”,禅宗为它做了准备,因为禅宗告诉我们人人皆有佛性。第三个问题,什么是阳明心学。孟子的心学是开端,然后又讲了禅宗的心学,是佛教的语言讲的心学。然后我们现在看,心学在中国的最高成果,阳明心学。阳明心学第一个命题,“心即理”,心外没有理。我们现在做事情每每凭的是心外之理。《大学》是中国人哲学修养第一本要看的书,叫初学入读之门。这篇文字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所作。《中庸》是曾子的学生子思所作。《大学》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大人之学,大人之学就是学做君子。跟小人区别。一般来说,孔子说15岁开始读这本书。孔子说15之后有志于学,是学做圣贤。到了15岁是要学习做君子。第一句话讲出了三纲领。“明明德”。明德就是心之德,德是一个事情的特征属性。我们心的德性叫明德。明明德该如何明,第二句话,是在亲民。在体会人民生活。天道在人民生活中,到15岁你就要领会百姓的生活,人民的平常生活里面有道。第三句,止于至善,让我们的心跟天理一致,叫至善。此心存乎天理之极,极的意思就是标准。明明德的途径就是亲民,指向心与天理一致,这个心中任何想到的,无不是以天理为标准,不掺杂任何的小我的私欲。把个人的偏见清洗干净,个人的私欲清洗掉,叫存乎天理之一心。这种状态叫至善,这是大学的三纲领。还有八条目,具体怎么来做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王阳明少年时问都是,什么是人生第一等事,老师说,是读书,作官。王阳明说,“不对。人生第一等事,是读书,学作圣贤”。学做圣人是人生第一等事。儒家的格物致知其实我们自心具足,心外无物。王阳明悟后开始讲心学。南宋的陆象山也是顿悟的。明朝王阳明也顿悟了。朱熹破心中贼的方法是“存天理,灭人欲”。错在哪里?天理如果脱离人心,在人心之上,就是僵死的教条,它没有力量,你认为它也一样,对你的生活行为,生命实践毫无影响。人难道不知道孝之理吗,有用吗?这个理在他的心之外。陆王发现,程朱理学走的路不对,天理应该在人心里,不是僵死的教条。天理在人心里,就是良知。心之德,明德即是良知。良知乃是天理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个心就是良知的呈现。良知当下呈现了。当下呈现。大思想家说话不随便说,不是头脑中的推理。他的生命情感的真相在此时此刻不由自主的呈现了,这不是头脑的事,是心的事。良知不是在我们的头脑里,是在我们的心里,这个心里面是生命情感。头脑里面是概念判断推理。我们别误解了良知,良知不是康德所说的先天知识,良知是我们生命情感的本真的存在。生命情感在哪里,不在头脑里,在心中。头脑和心有区别,要说明头脑和心的区分太容易了。心更根本,在头脑里面活动的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在心里面活动的是生命体验,生命感受。试想一下,我们是否可能用我们头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把我们心中的情感给消解掉,不可能的。这就是王阳明所讲的心,不是西方学者所讲的理性。理性是头脑的工作,头脑的能力。心是生命情感。生命情感的本真的存在平时你看不到,它在关键的场合突然爆发出来,那叫当下呈现。一、心即理。所以现在我们看到朱熹的理学与阳明的心学对立在哪里呢?朱熹的理学要我们用头脑去理解真理,然后再诉诸生命实践。试想一下,我们头脑中理解了一部分道理,它能不能成为我们生命实践的动力?不可能。生命实践的动力来自于心,就是生命情感。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去行动,去实践的动力绝不来自于头脑。趋使我们去行动的是情感的力量,而情感发自于心,这个发自于心的情感要在它的本真的真想里面,那叫天理。心即理。此理非概念判断推理,不是自然科学的定律,是生命情感的真相。你首先掌握这一点,你就掌握了王阳明心学的第一个命题。心即理。在朱熹跟王阳明的学说中彼此对立在哪里?朱熹说,“天下要先有孝之理。人才会有孝亲之心”。孝的道理是不朽的,本来就存在的,我们没有去认识它,所以我们不会去孝敬我们的父母,那个孝亲之心就没有了。孝之理带来了孝亲之心,这是朱熹理学的出发点。所以先要把那些本来就在的理,不朽的理说清楚,我们去认识它,由于认识了这份天理,我们就有了生命实践的那个心。有孝之理,于是产生了孝亲之心。这个道理对不对呢?其实这个道理是不能成立的。时下中国社会有些丑恶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不是我们对理没有了解,我们都了解,认识到比如孝之理,问题是我们没有孝亲之心啊。心是情感,是生命情感。我们讨论一点哲学,比如说几何学讲圆的道理,圆之理本身是不圆的、颜之理不颜、热之理不热、它没有温度,它就是那个理啊。爱之理不爱的,爱的道理不是爱。或者说爱之理不热。王阳明把孝之理与孝亲之心的关系颠倒过来,说,“天下是因为有孝亲之心,才会有孝之理”。这个道理在哪里。你查一查论证就知道了。宰与问过孔子这样的问题。“心安与否”,所以仁并不是一个概念,是生命情感的真相。我们对父母的爱从哪里来?是因为我们亲身感受过父母亲的关爱和恩典,我们在父母亲的关爱和抚养下长大,父母亲给我们的恩典我们亲身感受过,如果我们还不去回报,我们会心安吗。孝亲之心就是这么来的,它不是来自于我们的头脑对一份道理的认识,而来自于我们的父母亲对我们关爱的亲身感受。由于有这份亲身感受我们就需要去回报,而不回报心不安。安与不安不是头脑的事情,是心的事情。心不安是有声音的,这个声音就是良知的呼声。良知是天理的灵觉,它才是真正的力量,头脑是压不过它的。君臣关系中,现在没皇帝了,其实君还在,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中华民族的一个成员,所以叫这个民族的臣,这层关系永远在的。你走到天涯海角你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你不是世界公民,没有世界公民,这叫现代的君臣关系。爱国是一种生命情感,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中来,我们的心就是这么来,基本五个方面,小的是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君臣之间。在这种关系之间你还是个个体,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可思议的。什么叫自我价值的实现?于中国人而言不可思议。我们中国人的成功或失败的价值落实在我们跟亲人的关系中,也落实在我们跟民族的关系中。你在人生的舞台上取得了成功,你就感觉到我的自我价值实现了吗?中国人不这样的。要让父母知道,告慰父母,要让妻子或丈夫知道,让孩子知道,这是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落实处。我们这个民族因此而了不起,下一代是我们中国人的命根子,真正的中国人都为下一代而奋斗的。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什么是为下一代?就是为未来。我们这个民族是为未来而奋斗的民族,下一代就是未来,哪怕这辈子吃了再多的苦,只要下一代超过我们的生活就好了。为下一代开辟光明幸福的人生道路,我吃再多的苦都可以。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民族是这样的吗?没有,就我们中华民族。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方式、人生价值、境界、在儒道佛里面,不在西方宗教和西方哲学里面。王阳明所讲的心是良知所在的地方,而良知不是理性认识,是对人与人的关系的真相领会。因为有孝亲之心,才有了孝之理,而孝亲之心就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来。我们感受到父母亲给我们的恩典,我们想要去回报。这个孝亲之心,“无此心,即无此理”。一个孝子在英语中找不到任何对应的词。孝不是概念,是生命情感的一个方面的真相。二、知良知。王阳明心学的全部学问,概括的话就是这三个字。致是什么意思?这个致不是获得,是我们本有,何需要去取它呢?致也不是创设,不是把良知创立起来。良知有声音的,在我看来,致良知就是听良知。根本的关键处就是听,怕的是你听不到。有时候受到干扰了,你就听不到。干扰来自于种种,一种叫私欲,还有一种叫逻辑,理性的逻辑,你很发达也让你听不到。良知是超越逻辑的,放下你那个逻辑的心,逻辑的头脑,放下你的私欲的对你的支配,你才可能听。这听是一种努力。下面问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去听呢?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听,这个听就是行。行就是生命实践,离开行,永不可能听。三、知行合一,如何行的方法,致就是听,如何听,知行合一。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去听到良知。知和行不能分作二件事,它本不是二件事,它是一件事。不能以为,在行之前先要有知,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是朱熹理学了。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行才完成了知。想想这个道理是什么?并不是在行之前有知,知就是行的开端,头脑中认识的道理叫作头脑中的知,它带来不了行动。所谓知是行之始,这个知是对真理的领会,凡是真理一定是我们心向往之的。心向往之,这就是行之始。你看到了美好的景色,你都要想过去,融入其中,因为你心向往之,所以心向往之,表明了知是我们行动的动力。人知道这东西好,就心向往之,人知道那东西不好,叫避之唯恐不及。这个知是行之始,就是不由自主,心向往之。比如我们中国人曾经认为西方文明是真理所在,所以中国近代史开端上,一批又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真理,当时西方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心向往之。现代才终于发现它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终于西方文明不再是真理了,不再是东方人,阿拉伯人心向往之的了。但是这里我们看到凡是我们确认为真理的东西,它同时一定是我们向往的。心来了。这就行之始。那行为什么是知之诚呢?这真理你既然心向往之,你就想要跟它融为一体嘛。你要融入其中啊,你想做的事情就是你要跟这个向往的东西融为一体。如何融为一体?行。不行如何融入一体呢?因为我们向往了,所以我们去行动,行动就是让我们自身跟它们融为一体。这样我们的生命因此有了意义,有了精彩。让我们生活在真理中,这叫行是知之诚。全部这一切都是实践的,而不是理论的。心学,这个学是实践。学了就要习,合起来叫学习,论语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曰乎”。习的繁体字怎么写,羽就是鸟的翅膀,一只鸟它一天要数飞之,要飞好几次,然后就拿这个习字来说。我们学做圣贤,这个学就是不断实践,“一日数飞,如鸟一般。学而不习,非学也”。学的不是指科学,不是这件事,是学做人,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和精彩,让我们生命在真理中,叫学而时习之。叫知行合一。整个心学绝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学者可以研究它,但王阳明心学是叫我们去身体力行。行有未到处,一定是知没到。要证明这一点。所以致良知乃是生命实践之工夫,而不是单纯认识的活动。不然,此事不成知。如果你不曾实践,就是你还没知呢。一知就行动。就心向往之。不然只是不成知,此确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工夫。《传习录》就是语录。王阳明的心学是实践的事情。比如如何练毛笔字,不要求字好看,只是一个用敬的工夫,你写书法,练字,不图字好看,只是一个用敬。现在一练起书法就想,哦,自己最好成为书法家,写的字到处有人欣赏,那么你开始求了,错了。你要做的事情,是浇灌你的树根,不要做花想,不要做叶想,不要做枝想。这是王阳明原话。打一个比喻,我们种一颗树是想,它应该开灿烂的花,有茂盛的叶,但树不知。花、枝、叶也罢,树根只要扎的深,它自己出来的东西,而不是你求的。你如果练书法不图字好看,这是第一个前提。你如果办企业,不图晋升五百强,你办事情,认认真真做,用敬啊,这叫工夫。在根子上入手,那叫浇灌。只要树根浇灌的好,根扎的深,我们还怕什么。冬天一定会来,这颗树的花叶都要凋零,剩下光秃秃的树枝,没关系,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它又花繁叶盛起来。如果那个树的根扎不深呢?很浅呢,它冻死了,就这个道理。举一个例子,王阳明的心学用到我们生活中来了,它的实践叫知行合一,如何知行合一,这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听,听什么?良知。良知乃是我们生命的意义的根本,因为它和天在一起的。那就是天理。不要专门的枝枝桠桠的去学这个,学那个。然后记下来一百多条,也记不完,要到处去应用自如。王阳明一生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中国一部近代史上一些重要人物无一不是王阳明的信徒。曾国藩,李鸿章,蒋介石,毛泽东没公开承认。因为你有止于至善的目标,就是你有人生目标了,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静安虑,这些来自哪里。来自于知道目标,知道我最终要达到什么。[/SIZE][/FACE][P]
[/P][/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22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7
  • 经验3692808
  • 文章6995
  • 注册2006-02-23
[FACE=Arial][SIZE=4]王德峰:阳明心学何以成为当下中国人的精神出路?[/SIZE][/FACE][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
[/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当我们面临命运的抉择,知识帮不了我们。知识之外,我们也需要对命运的领会和对真理的感悟。[/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在现代化道路上跋涉许久的中国人,已经开始回归古人的思想,学习如何依靠古典哲学安顿内心了。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成果,心学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在王阳明那里,“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阳明心学如何能够解决当代人的困惑?[/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复旦大学EMBA移动课堂特邀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被学生称为“哲学王子”的王德峰为大家分享“阳明心学”,让企业家们获得关于人生智慧的启示。[/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COLOR][/BGCOLOR][/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IMG]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73cc2967cdfc2d9.webp[/IMG][/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以下为根据讲座速记整理的内容[/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b][FACE=Arial][SIZE=4]中国哲学,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出路[/COLOR][/BGCOLOR][/b][/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思想从来都是旧的,只有思潮和观点是新的。智慧不是自己生长出来的,而是对古典思想的传承。公元前5世纪,世界上有四个伟大的民族,为人类打开了四种思想和智慧的境界:一个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提供了孔子和老子;一个是古希腊,提供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差不多同时,古代印度提供了释迦牟尼;古代以色列也在这段时间提供了犹太教最初的一批先知人物,他们共同打开了东方犹太思想的境界。人类的思想和智慧就是这四种境界。[/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这个时代被称作“轴心时代”。轴心时代以后的历史告诉我们,一种重要文明在它的历史展开过程中,每逢危机,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总是不得不重返古代智慧,重回轴心时代,被某种古代智慧重新点燃火焰。[/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今天的人是不可能自己长出智慧的。为什么?我们身处其中的当代文明已经高度复杂和精致化了,充满知识和技巧。这种复杂的文明,离智慧最为遥远。但当我们面临命运的抉择,知识帮不了我们。知识之外,我们也需要对命运的领会和对真理的感悟。所以,我建议各位EMBA学生读一点中国古代的人文经典。[/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b][FACE=Arial][SIZE=4]仁,不是头脑问题,而是一种生命情感[/COLOR][/BGCOLOR][/b][/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什么是“心学”?我们讲的心学是中国的哲学。[/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孟子所讲的“心”,指的是人性,“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孔子学说的核心概念是“仁”,但孔子没有进一步阐发“仁”的根据在哪里。是孟子阐发了,他认为,仁就根源于我们的心,人本来就有善端,所以孟子说,人性本善。[/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但另一位古代思想家荀子则说“人性本恶”。性善论与性恶论,争论了几千年。但不要以为他们的争论是没完没了的,这两种观点其实不在一个层面上。荀子说的“人性”是人动物性、自然性的一面,用英文说是“human nature”。而孟子讲的不是自然性和动物性,而是“human ethics”,是人之本质。这个本质,是包含人的社会性的。[/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人心和动物心是有差别的,人心有无限的一面,也有有限的一面。人对周遭事物形成经验和知识,这是有限的一面。人心无限的一面在于,我们还有超出现实的一面。比如,人存在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人的规划却是无限的,人并不是只生活在当下。动物有了安全、食物和健康,就会很开心。但人不一样,保证这三样东西,照样是烦恼不断。比如,我是讲师的时候,就想评上副教授,评上副教授呢?后面还有教授和博导。这就是人的无限心。[/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在商界、政界也是一样,人都是有无限心的。正因于此,我们才必须面临如何安顿无限心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哲学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哲学的主题就是人生。西方哲学的主题是知识,它们认为,解决人生问题是以知识和理性为前提的。中国哲学不是这样,它只考虑人生问题,知识问题是不予考虑的。[/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中国的心学,萌芽于孔子,开端于孟子,迷失于魏晋,重起于禅宗。由于禅宗起来了,孟子的心学就又得到了继承。禅宗是佛学的中国化,禅宗当中最重要的一位祖师是慧能。慧能的学说,就是佛教中的心学。禅宗为宋明新儒学做了准备。禅宗的大纲,有16个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王阳明,完全可以将他称为儒家中的慧能。通过禅宗的启发,他把孟子的心学又往上提了一层,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这个“心”。[/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COLOR][/BGCOLOR][/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IMG]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d6727b3bd5e334a.webp[/IMG][/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现在,我们为什么要去探究这个“心”的问题?“心”对这个社会,对社会的每一个人太重要了。举一个例子,我有一段时间经常收看《法制天地》,里面大量案子都是父母和子女对簿公堂。我心里想的是,这些儿女难道不知道孝亲之理吗?一定知道,但光知道这个有用吗?没用。心不安,这不是一个头脑的问题,不是算计,而是一种生命情感。仁也不是一个理性的概念,而是生命情感的真相。人如果失去了生命情感,这个社会就太可怕了。[/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我们学习儒家的学问,这是最根本的一条。没有这一点,我们不可能懂儒家,更不可能懂阳明心学。[/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b][FACE=Arial][SIZE=4]天理与良知[/COLOR][/BGCOLOR][/b][/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整个阳明心学的体系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先说心即理。王阳明主张,天理不是高高在上的僵死的教条,而是人心中的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天理不必到心外去求,是我们本心具备。心外的理,不叫理,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理”。很多时候,知识在生命情感中是假的,不是本真的东西。比如,叫我借钱赌博,我的生命情感本身就不能接受,这就叫心即理。天理不在人心之外,是我们本心具备的。这就是阳明心学的一个基本命题。[/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COLOR][/BGCOLOR][/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IMG]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aa745a0e8cd8606.webp[/IMG][/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接下来看第二个命题,知行合一。我们通常理解的“知行合一”是把“知”理解为认知,把“行”理解为实践,这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有人主张先知后行,有人主张先行后知。王阳明认为,所有这些观点都错了。“知”和“行”本来就是分不开的,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这个“知”也不是知识,而是良知,良知不是学而能的,是人人都具备的。[/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那么,什么是真的“知”?不是知道而已,而是发自本心地想要追逐,比如,一个人看到一个美好的女子,心向往之,但同时想想算了,不可能,这不是真爱。如果是真爱,一定会追求。追求就是行动,是把理想状态融为一体。真知就是良知,是本真的生命情感,一旦起来了,行动就该开始了。[/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再来讲讲“致良知”,这里的“致”是动词。良知不能空谈,而是从做事当中来。王阳明晚年最强调“事上磨练”,要在做事情当中提升自己的生命情感境界,让本真的生命情感在做事中得到实现。没有行动,不去做事,“致良知”就无从谈起。[/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很多时候,一件事情没有做成,我们就会反思和总结。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将失败归结为知识不够,或是经验不足。其实这是没意义的。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等到知识和经验完全齐备才去做,这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而且,就算总结出来,我们也不可能在下次做事时完全按照同一套方式。我们应该想的是,在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是否诚心诚意,这才是事情的关键。[/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再有恐惧。恐惧来自我们的得失考虑。一旦没有了得失考虑,我们就能在心中自己建立一套标准,就看一件事情能否让良知呈现。如果能,去做就对了。[/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中国传统哲学中,儒、释、道三家都给我们启发和智慧。王阳明也曾经入道、入佛,然后又回归儒家。这是对的。道家和佛家都能启发他,但最终我们别忘记了儒家。是儒家让我们最终能够站在大地上,由亲人的关怀扩充为天下关怀。有了这份天下关怀,我们的人生才充满意义。这就是中国人。[/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23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7
  • 经验3692808
  • 文章6995
  • 注册2006-02-23
[FACE=Arial][SIZE=4]王德峰: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SIZE][/FACE][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心学发端于先秦的孟子。孟子说人有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以此论证道德的根据在人心。心学成就于明代的王阳明。王阳明说:心“只是一个灵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这其间经历了禅宗这个发展阶段。禅宗是中国佛教中的心学,因为它是对准了心来修行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唐代的禅宗心学为宋代、明代的儒家心学作了极重要的准备,提供了很丰厚的思想资料,这样才会有王阳明学说作为心学的最高峰。阳明之后,心学渐衰,程朱理学长居主导意识形态之地位。再后来,西学东渐,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西学遂大行于天下,直至今天。[/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西学若果能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即我们民族安心立命的问题,倒也罢了,何需再谈阳明心学?心学之被淡忘,似乎是一个走入了现代化进程国家的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但是,西学(西方的自然科学、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西方的哲学)是不能解决中国人的人生观问题的,因为人生观的要点,是“心”之安顿的问题。[/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中国的一部近现代史走到今天,国人的心依然没有安顿好,这是一个终于被大多数人都看清楚了的事情。于是,这样一个结论应该可以下了:来自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哲学,都不可能指到这个“心”[/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b][FACE=Arial][SIZE=4]一[/COLOR][/BGCOLOR][/b][/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自孟子以降,经禅宗,到王阳明,所讲的“心”,既不可译成英语中的heart,也不可译成英语中的mind。前者可以是指“心脏”,后者是指“心智状态”或“意识状态”。它们都是科学的对象。前者是生物学的对象,后者是心理学的对象。[/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COLOR][/BGCOLOR][/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IMG]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5c44bad35b4c184.webp[/IMG][/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既不是heart,也不是mind,它是哲学的对象(或宗教的对象,或艺术的对象)。凡以之为对象的哲学学说,便可称为“心学”。因此,心学不是心理学,也不是心脏学。[b][/b][/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心,既不是科学的对象,就一定不是一个可以直接经验到的东西,它一定是“超验的”。这是借用西方哲学的术语说话。其实,也就是说,心是超生物、又超心理的。因为它超生物、超心理,若要请孟子把他所说的心拿出来给大家看看,他是断然拿不出来的。但这个拿不出来的东西,却是存在的。[/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孟子这样证明它的存在:如见孺子入井,任何一人都必生“怵惕恻隐之心”,情不自禁要去救他。此心一生,随即援救,“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这就是说,怵惕恻隐之心,非从头脑对现实的功利考虑中来。此心纯然就是一个情感:惊惧哀痛。正是这一情感打通了我们与孺子之间本来存在的形骸间隔,使我们与孺子成为一体。这叫“一体之仁”。[/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此“仁”之本原,就是那个不可用科学来加以研究的“心”。“心”之发动,即“仁”,它不但可以把我们与孺子连为一体,还可以把我们与宇宙中凡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万物都连为一体。阳明心学在北宋的先驱程颢,有这样一句话:“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既然那个使万物连为一体的仁,源自心,所以,阳明心学在南宋的又一个先行者陆九渊,便更进一步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此心之伟大,由此可以见到。中国哲学以这颗伟大的心,形成了道德的宇宙观。把宇宙溯源到人生的根本价值中去,这就不是西方的哲学和科学所可以思议的了。[/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b][FACE=Arial][SIZE=4]二[/COLOR][/BGCOLOR][/b][/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孟子、禅宗、程颢、陆九渊,前后相继,为王阳明心学的展开做好了准备。其实,还有另一个人也为阳明心学做好了准备,这个人就是王阳明在思想上的直接的反叛对象--南宋的朱熹。[/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COLOR][/BGCOLOR][/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IMG]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c8eaea69e4e6b21.webp[/IMG][/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王阳明年少时,朱熹的“格物之学”行于天下,想要学做圣人的王阳明认真地走了朱熹所指点的路,例如取竹而格,以为其中必具至理,然久思无得,倒弄出了一身的病来,终于发现在如此“格物”的功夫之中,“物之理”与“吾之心”,终究还是两样不同的东西。[/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三十七岁时,他在贵州龙场顿悟:真理不在外物之中,原在吾心之中,这叫“吾性自足”。真理不要到心外去求。恰如孟子所云:“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至于外物之理与吾心之理,原也不二。这正如禅宗之所谓“不二法门”也(由禅宗而阳明,于此便可见一斑)。[/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王阳明这个思想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心外无物”。当然,必可进而推广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这不是唯心主义吗?是的,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不过,一个学说,并不因为可以被贴上“唯心主义”的标签,就等于是完全荒谬的学说了。试想一下,外物之理就是外物自身之理吗?[/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若把人与外物之间的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统统抽掉,还会剩下一个怎样的外物自身之理呢?若真有这样的理(当然,这其实还是人在假定有这样的理),人又如何可能知道呢?可见,朴素的、作为我们的常识信念的“唯物”倒是站不住脚的呢。[/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不过,这个唯物与唯心之间对立的问题,不是这里所要讨论的。这里所要讨论的,是王阳明说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朱熹学问的关系。朱熹要讲那个在心之外的天理,它客观地在,人要通过格物去认识它,认识天理之后,便按照天理去行(实践)。[/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这个思路看上去很对,很符合通常我们能够接受的认识论逻辑。但问题也正是出在这个逻辑上。如果天理是在人心之外的,我们去认识它,就是用头脑所具之智力把天理作为对象来认识。在这里,认识者和被认识者是分开的,这是其一;这两者都与心无关,这是其二。[/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但这两点都是错了的。认识者若与被认识者截然不同,它们的统一(而这才是认识之达成)就是不可能的。若认识者只是一个“智力”,那么被认识者就只是一个“理”,而“理”是不能让我们去行动的。例如,若我们知道了“爱之理”,我们并不因此就能爱。[/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爱之理”并不就是“爱”。冯友兰先生说得好:“可以说爱是热的,爱之理并不热。不但爱之理不热,热之理也不热。”(见他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妙哉斯言!说出了“心”与“头脑”的区分。[/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心是生命情感的居所,里面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头脑是理智的居所,里面活动的是概念、判断、推理。[/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因此,若谈“心外之理”,就是把天理先推到理智那一边去了。推过去之后,再叫它回过来,即回到心这一边来,以便使天理得到践行(因为人的行动总是要由心来发动的)。但是,我们就是无法明白它如何回来。这是朱熹理学的毛病所在。[/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正是针对了朱熹理学的毛病,王阳明提出“心即理”。这是阳明心学的第一命题。这样,他就把朱熹学说的理路颠倒过来了。例如,按照朱熹,须先有孝之理在,人才会有孝亲之心。但按照王阳明,只是因为有孝亲之心,才有了孝之理。二者谁是对的?我们为什么会孝父母?是因为我们先认识了孝之理吗?[/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试看时下之某些社会现象,即可明白事情原非如此。那些与父母对簿于法庭的儿女们,是因为他们的头脑对孝之理没有认识才这样做的吗?肯定不是。他们作为中国人,一定向来耳濡“孝之理”,也不会反对此理。[/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可见,他们与父母诉讼于公堂的行为并非缘于对理的认识有了缺失,而是缘自他们的心之偏失。而这正是阳明心学所要对付的大问题。他在《大学问》中指出,这种现象乃缘于“一体之仁”因私欲之蔽而亡失:“及其动于欲,蔽于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则将戕物圮类,无所不为,其甚至有骨肉相残者,而一体之仁亡矣。”[/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时下出现的某些丑恶的社会现象,依阳明心学看,并非“理”之不彰,而是“心”之亡失。所谓心之亡失,是指人的生命情感偏离其本真之存在,而是动于欲,蔽于私。那么,什么是生命情感之本真的存在?再以孝亲之心来说。孝亲之心源于何处?源于我们对父母所给予的关爱和恩典的亲身感受。[/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对此被真切感受到的恩典,若不回报,会怎样呢?只一句话:心不安。正因为如此,孔子在《论语》中处处都是用“心安与否”来指点什么是“仁”。可见“仁”不是一个用理智来把握的概念,它不是概念,它是生命情感之本真的存在,这用阳明心学的话说,就是“心之体”。[/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b][FACE=Arial][SIZE=4]三[/COLOR][/BGCOLOR][/b][/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心不安是有“声音”的,这“声音”便是良知的呼声。全部阳明心学就是引领我们去听到这个来自心的呼声。因此,阳明心学可概括为三个字:“致良知”。[/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COLOR][/BGCOLOR][/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IMG]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6933c5ec95781ac.webp[/IMG][/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良知不是头脑中本有的先验知识(否则,便成了西方的康德哲学),而是“天理昭明灵觉处”,也就是说,它是我们的心本所具备的活生生的德性(《大学》中称之为“明德”)。脱离这个“心之德性”的天理,就是僵死的教条。[/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致良知,如何致?不是一个人独自在书斋里沉思,也不是在学理的往复论辩中致。“致”乃是“听”,而不是“创设”,也不是“获取”。对于我们每个人本有的东西,既无需创设,也谈不上获取,盖不用创、不用取也。如何听?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听。这便是“知行合一”。[/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知与行不能分作两事,不能以为在行之前,先须知。知与行一旦脱离,当中隔着的却正是私意!阳明就此感慨地说:“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知与行,一旦被私意隔断,知就不是良知,而是矫知;行就不是正行,而是妄行。致良知就是在生命实践中倾听良知的声音,而且要一以贯之,自始至终:“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知”何以是“行”之始?凡真理,必是让我们心向往之的;心向往之,即是“行之始”,即是“行”之动力,更有何疑焉?“行”何以是“知”之成?真理既然是我们所向往者,便必是我们要与之融为一体者,即,让我们的生命因此而有了意义,有了精彩,而惟有“行”才使我们能与之融为一体。[/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所以,“致良知”乃是生命实践之功夫,而不是单纯认知之活动。就此,王阳明说道,“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功夫!”以上所说者,归根到底,又全都源自“心即理”这一心学之基本命题,故王阳明说,“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见王阳明《传习录》)与人心相隔的“天理”,就是僵死的教条。在对僵死的教条的遵从中,不能形成国人卓然自立的人格。这正是朱熹理学的弊端。在历史上,朱熹理学虽一度行于天下,却不能彰显吾族安心立命之本,职是故也。[/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综观世界,在儒家文化区(东方之社会多数属于此文化区)内,于礼仪、规则、法度之外,百姓欲立信仰,原无“上帝”可依,亦无“天国”在望(按:此非缺点,只是吾人与他族之相异耳),故而仍须在儒家道统中开出新的境界,以树立东方社会中人之自信、自律、勇敢、宁静之精神,以臻高尚之民气。[/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而此正是阳明心学之所达成者,无怪乎其影响之远播于中华大地以外,乃至于在近代助成日本之明治维新。就此点而说得颇有些极端的话,可在高濑武次郞的《日本之阳明学》一书中读到:“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藤树之大孝,蕃山之经论,执离之熏化,中乔之献身事业,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王学所赐。”[/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至于今日之中国,经济建设之成绩甚为可观,国力增强,民囊渐丰,此为世人所共睹,其功也大。在物质丰富化的同时,如此民风也相袭而成:各施其能,各谋其利,纷争付之于法律,前程寄托于机遇。此固无可厚非者也。[/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然若伴随以重功利、轻道义之心,视荣耻为无物,以竞争为唯一,久之,社会信任必将难以存焉。故而,重温阳明心学,再启中国文化精神之源泉,是当今不可或缺的。[/COLOR][/BGCOLOR][/FACE][/SIZE][/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24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7
  • 经验3692808
  • 文章6995
  • 注册2006-02-23
[FACE=Arial][SIZE=4][b]无所为而为&无为而无不为――儒家与道家的“出世”和“入世”[/b]([COLOR=black][BGCOLOR=rgb(255, 255, 102)]王德峰[/FACE][/SIZE])[/COLOR][/BGCOLOR][P][FACE=Arial][SIZE=4]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我们不断被告诫,现实是严酷的。厉害得失要搞清楚。要学会在这个世界上趋利避害……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我们都听过“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但是离我们好遥远,只存在于心底的理想世界!也想偶尔浪漫尝试,但是却总觉得内心彷徨……冲突的内心无法安顿在现实世界中。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出世,超越现实,我们能否从现实的利害得失中,超拔出来呢?而后再回到世界中来,这叫入世,“你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这句中国老百姓都会说的一句话,恰好就是中国哲学的境界。但是现代社会,每天被现实焦虑裹挟的人,很难理解这句话,好像他都只是存在于遥远的知识理念中。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一些修行人也在说要入世修行,但是出世而后入世,入世的前提是要出世,你从未出过谈什么入!你不就在世中吗?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先看儒家指导了一条怎样出世的路呢?简要的概括就是一句话:“无所为而为。”为就是做事。人生在世,不能不做事情。不做事情的人生不能算人生。他针对的是有所为而为。如果我们从未有过出世的境界,那我们平常做事情。总是有所为而为。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什么是有所为而为?就是我们做事,都有目标。都有目的。我们总是把自己在做的事情,看作是达到另外一个目的的途径和手段。这就叫有所为而为。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什么叫无所为而为呢?我们并不把当下所做的事情当做达到另外一个目的的手段和途径。而是我们之所以做这件事。是因为他本应当做。他自己就是自己的价值。他自己就是自己的目的。它不是通向另外一个目的的途径。这样的做事就叫无所为而为。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我们之所以做这件事,是因为他本应当做。不做是不对的。我们做种种的事情,就是因为这种种的事情本应当做。不是做了这件事情,要达到一个有利于我们的结果。这样的人生将永不失败。并没有失败的人生。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COLOR=black][BGCOLOR=rgb(255, 255, 102)]王德峰[/FACE][/SIZE]办医院的故事。亏了,把医院关闭,但是他救了人,也让人知道这个地方需要医院,那么能者上,他功成身退,这种撤退不是失败
[/COLOR][/BGCOLOR][/P][P][FACE=Arial][SIZE=4]什么叫永不失败的人生?这就是!我们可能凭经验,就知道我做这件事情的结果是对自己不利的,会亏损。我们仍然去做。这叫什么?这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儒家出世的精神和入世的态度……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再看道家是如何指导一条出世的路的,也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千万不要跟老外[COLOR=rgb(50, 70, 146)][BGCOLOR=rgb(255, 130, 130)]讲[/FACE][/SIZE]。他们听了以后会反驳。你是什么意思?你的意思难道是不用做事就等于做了所有的事情吗?这是什么话?然后我们跟他们解释。我们中国人[COLOR=rgb(50, 70, 146)][BGCOLOR=rgb(255, 130, 130)]讲[/COLOR][/BGCOLOR]的无为。不是指不做事,而是指不人为的做事。他们更听不懂。事情不都是人在做吗?这又怎么不人为呢?我们就此打住,不再讨论。没办法讨论。
[/COLOR][/BGCOLOR][/P][P][FACE=Arial][SIZE=4]“人”“为”两个汉字合起来成为一个汉字“伪”,伪也就是造作,道家反对人为就是反对伪,反对造作。造作为什么不好?伪为什么不好?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道家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有一个共同的立场。那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这是儒家主张的,也是道家主张的。他们只是两者重点的不同。儒家的重点在人,道家的重点在天。按照道家的出发点,道家是这样看人生的:人生的幸福都来自于天,人生的痛苦麻烦烦恼都来自于人自己。根据这个原则道家一定是教我们做减法的。减去人为的因素。减得越干净越好。“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以吃饭为例,人都要吃饭。天道让我们有胃,所以要吃饭。但是如何吃饭,道家的精神就来了。如果你非吃法国大餐不可。非要吃美味佳肴,山珍海味不可,否则叫没吃过饭。这就叫人为。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我有一个朋友很有意思。有一天他跟我说,我现在每天吃6种保健品。并且逐一的给我[COLOR=rgb(50, 70, 146)][BGCOLOR=rgb(255, 130, 130)]讲[/FACE][/SIZE]了。每一种非吃不可的理由。我听完他的介绍以后,我心里也开始慌了,哦,我是不是也要开始吃了……不吃的话好像事情会比较大。后来我突然想起了战国时候道家的一个大家列子说过一句话:“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生亦非贱之所能夭,身亦非轻之所能薄。”摘自《列子·力命》意思是:生命不是因为尊贵它就能长久存在,身体不是因为爱惜它就能壮实;生命也不是因为轻贱它就能夭折,身体也不是因为轻视它就能孱弱。
[/COLOR][/BGCOLOR][/P][P][FACE=Arial][SIZE=4]我们现在的孩子出生就是独生子女,全家都呵护着他,百般的珍惜宝贵爱护!是不是我们的孩子经过我们这样的贵之爱之,他就能存就能厚了吗?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我们都重视自己的生命。当然是这样的,但是因为我们的重视生命就百般贵重,他就能够存在吗?我们都关注自己的身体。因为我们的关注就发展为百般的爱护她。他就能厚起来吗?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我们看今天的中国人离开道家的精神有多么远!充斥于市场中的各种保健品,全是贵之爱之,我们的生命,因此难道就存,厚了吗?想到列子这句话以后,我立马就释然了,还是不吃保健品了,就吃饭吧。那吃饭怎么吃呢?按照道家的原则,8个字。“已饥方食,未饱先止。”饿了再吃,不到十分饱就停下来,这叫顺应天道。你一定要十分饱,人为的东西就已经来了。吃饭是如此,人生的所有方面无不如此。都要做减法。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比如你所在的单位,你又是这个单位的一把手,那这个单位出事儿了。人际关系发生冲突,矛盾出来。这样下去企业怎么办?你开始急。你作为一个领导者,你要去处理它。马上要反应。但是,先等一等停一停。想想道家,第1步,是把你从矛盾中纠纷中退出来。要退得10分的干净。把在这个纠纷中你的人为部分先拿掉。要拿得十分彻底和干净,然后你再看这件事情的演变。终于演变到,你发现还是要去处理的时候,那你就去处理吧。这时候你处理的时机恰到好处。你处理的方式顺应天道。道家的原则这叫无为。无为的第1步是把自己退出来,要退干净。在那个麻烦的事情中,没有任何你的人为因素。道家论道,天道在哪里?听到没有?天道没有写在天空上让我们看见。那么你如何去了解天道呢?了解天道的唯一方法,道家告诉我们。就是减去人为的东西。一旦把人为的因素全部剪掉。清洗掉以后,天道你就看到了。你看到了那就顺应着去做,那就叫无不为了。效果出乎你意料之外。我们由此去理解道家,去读老子[COLOR=rgb(50, 70, 146)][BGCOLOR=rgb(255, 192, 203)]道德经[/FACE][/SIZE]和庄子的著作。我们一定发现,在这些老子和庄子的著作当中。从来没有正面告诉我们天道是什么。因为他没有办法正面的去说。[COLOR=rgb(50, 70, 146)][BGCOLOR=rgb(255, 192, 203)]道德经[/COLOR][/BGCOLOR]第1句话:道可道非常道――道你可以去说,但是一旦说出来就不是那个道了。换言之老子告诉我们道不可言说。你要说的话,她只是可以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你不能说它是什么是什么。一旦说他是什么,他就不是道了。不是什么能说,说不是什么,就把人为的东西通通拿掉了。这就是做减法,以减法做得彻底了,天道自然呈现。所以老子的[COLOR=rgb(50, 70, 146)][BGCOLOR=rgb(255, 192, 203)]道德经[/COLOR][/BGCOLOR]和庄子的著作,我们从里面开始学什么呢?这是他们教我们怎么做减法的方法。从此之后,你要带着这样的理解去读[COLOR=rgb(50, 70, 146)][BGCOLOR=rgb(255, 192, 203)]道德经[/COLOR][/BGCOLOR]。去读庄子。
[/COLOR][/BGCOLOR][/P][P][FACE=Arial][SIZE=4]你千万不要企图。从这些著作中,去正面得到天道的说明。你要从这些著作中得到指点,指导我们如何去做减法的方法。这才是读老子和庄子的读法。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各位,我用短短的时间做成了一件事情。如果你们相信我或者听明白了。短短的时间我让你们进入了道家的门。后面的事情就交给你们自己了。你们学老庄的学说。学习做减法的方法。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要去实践的。学会了做减法的实践。你就不知不觉你的行为在天道里了。于是叫无为而无不为。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鄙人有点自信,有多少学者在那里讲道家的学说。关键是入门要真!入门不真,你努力越多,会离开它的本质越来越远。这是道家出世的精神而后入世。出世叫无为。我们做事情不要去人为的增加目标。人为的企图,人为的期待。要把它拿掉。什么是最好的人生?那就是没有目标的人生。你不要自己定目标。天道已经把你的人生规定好了。你顺着它走,那就幸福来了。
[/FACE][/SIZE][/P][P][FACE=Arial][SIZE=4]与我们当代的文明相去何远?真远了。我们现在要么不做事,一做事。马上目标要明确。那个达到目标的手段要明确并加以坚持。立刻人为起来。[/FACE][/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25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7
  • 经验3692808
  • 文章6995
  • 注册2006-02-23
[ul][li][LINE-HEIGHT=24px][FACE=Arial][SIZE=4]王德峰的教学理念[/SIZE][/FACE][/LINE-HEIGHT][/li][/ul][P][LINE-HEIGHT=24px][FACE=Arial][SIZE=4]王德峰认为要对大学讲台有敬畏之心,要对来大学读书的青年学子有惜才之心。教师因学生而成其为教师,学生则不必有教师而仍是学生。我们每个人终生都是学生。[/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FACE=Arial][SIZE=4]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知识的传授只是教学活动的载体,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人类形成知识的思想探索过程、学术思考方法、学术问题的来历和意义传达给学生,一句话,要把一门学问的内在精神传达给学生。[/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FACE=Arial][SIZE=4]对真理的热情是当一名教师的基本前提。从这种热情中才产生出严谨而不畏艰难的学术态度。教师要身体力行这种态度,才能对学生有示范和榜样的作用。尊重并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的发表,是当一名好教师的另一个前提。教师不能自以为真理在握。教师的自信应当建立在对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探索之路的信心上,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入门和立下较高的学问志向。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欣赏学问,而不能用某些武断的结论抑制学生的思考。在学术思考上,学生可以有错,就像教师也经常有错一样。教师对学生唯一必要的严格是对学生的学风要求上的严格。正是从这种严格中才能使学生养成一个真正的学者才会有的那种真诚的谦逊和善于理解他人的人生态度。[/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FACE=Arial][SIZE=4]在师生之间的关系中,发生着人类文明之精华的传承,发生着民族命运的承当,发生着在天下关怀中的彼此激励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在教书中育人,为育人而教书。[/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FACE=Arial][SIZE=4]王德峰认为大学不应仅仅追求社会精英的培养,而更应该致力于培养能够担当民族、担当天下的脊梁。竺可桢先生说得好,切莫以为来到大学就是为了将来能做工程师、医生,人们来到大学做学问,应该是为了将来能够担当大任、转移国运。这些话听起来可能会觉得很沉重,但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有意义,我们必须抓住这份沉重。所以,黑格尔在受邀到柏林大学担任哲学系主任后的第一次讲课上就说,年轻人在大学里面应当干什么?只有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追求真理。[/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FACE=Arial][SIZE=4]"在艺术当中、在哲学当中,我们得到的是心灵的愉悦,这种愉悦是无可名状的,它给我们以心灵的充溢和伟大。真正的伟大属于心灵。"[/SIZE][/FACE][/LINE-HEIGHT][/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26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7
  • 经验3692808
  • 文章6995
  • 注册2006-02-23
[FACE=Arial][SIZE=4]王德峰:格物立诚,就不会有失败的人生[/SIZE][/FACE][P][FACE=Arial][SIZE=4]
[/SIZE][/FACE][/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B]今天中国人如何安心立命?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B]我们的现实生命中有各种麻烦,外部麻烦可能还比较容易对付,但生命内部的麻烦往往很难解决。因为人心渴望通达不朽的存在,但同时人心也领会到有限、虚无、自己的渺小,如何去安顿这样一颗心灵,这就是生命内部的烦恼根源。[/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B][FACE=Arial][SIZE=4]因为信仰,才能安心[/SIZE][/FACE][/B][/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我们虽然活在当下,但是会对尚不存在的未来进行筹划,这是人心超越现实、追求无限的一面,如何去安顿这无限的一面?这就是人心存在的问题。一切学问都因问题而来,于是就产生了中国哲学。[B]中国哲学把人生问题作为主题,把知识问题放在人生问题解决之后再加以讨论。[/B]中国人讨论宇宙,也是从讨论人生的角度去理解宇宙[B]。这些基本特征表明中国哲学对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就是一门安心立命的学问。[/B][/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中华民族是哲学的民族,不是宗教的民族,虽然这个民族中也有一些人是宗教徒,但是整个中国文化精神不是宗教精神,这一点毫无疑问。这是基本的民族精神特征。中华民族如何安心立命走哲学之路,哲学对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终极关怀的需要,也是确认人生意义的需要。[B]人可以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巧,但是这一切不是根本的,最根本的是需要有信仰。[/B][/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B]为什么需要信仰?因为人认识到自己的有限和虚无,就有谦卑态度,而谦卑态度是信仰的前提。[/B]一个人没有谦卑态度是不会有信仰的,他认为自己知识和力量是无限的,可以征服一切,遗忘了自己的根本是有限而渺小的。我这里所说的谦卑不是谦虚的美德,而是对人生自身存在的根本领会。在这种谦卑的前提下我们有了信仰,因为信仰的缘故我们才能安心。[/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B][FACE=Arial][SIZE=4]善与恶,关键在一个人的根性[/SIZE][/FACE][/B][/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人是很复杂的,人最可爱也最可恶。人可以上通神圣,也可以下坠恶道。每一个人都同时具备这两种倾向,你可以往上升,成圣成仙,也可以往下坠,禽兽不如。[B]关键是看一个人的根性,他可能智商很高慧根很浅,或者智商不高但慧根很深,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生命情感。[/B][/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B]人的生命情感是中国哲学的主题。[/B]人生的实践动力来自生命情感,而人心是生命情感之居所,中国哲学就是指向我们的心灵。我们讲中国心学不是心理学,心学是安顿心灵;而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有一定作用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心学发展于孔子,萌芽于孟子,发扬于陆象山,成就于王阳明。中国哲学抓住的不是人的头脑,而是人的心灵。[/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举个例子,某人失恋了,没法排解痛苦,找一个知心朋友倾诉。朋友劝他放下,用“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话帮助那个失恋的人想通了。这句话完全符合理性,失恋的人在头脑里做了一个决定,把这件事情放下,可是刚做完这个决定,心里又难受起来,就像李清照的词:[B]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下了眉头是想通了,但心里的苦闷还在,又上心头了,所以这就是头脑和心灵的区别。[/B][/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B][FACE=Arial][SIZE=4]从本心出发,由谦卑而自信[/SIZE][/FACE][/B][/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我们开始的时候说到信仰的前提是谦卑,把小我放下,比如面对佛像要大拜,就是把自己彻底放下,放到地上,这是谦卑。谦卑之后却要有自信,这个自信就源于我们的本心。[/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B]金刚经思想的精髓就是八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B]我们来领悟一下这句话。应无所住中的住是指住相,我们面对各种事物和人,都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就是相。如果一个人遇到各种相,能够不为所牵制或影响,就是遇相离相。做到了这一点,假的心就不在了,从而“生其心”。这个心就是本心。如果一个人不住相,本心就来了。[/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B]从谦卑起步,到最高境界的自信[/B],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慧能说我们要视自己如太阳一般,光芒四射,我们都是太阳。这表现了很高的自信,但是要达到这个自信的前提是要在根本上做到谦卑。[/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欧洲历史上出现了尼采,他也说过“我就是太阳”这样一句话,让欧洲同胞大惊失色,以为遇到了疯子一般。尼采思想的真精神是说上帝死了,我们没有救世主了,只能靠自己站起来,但当时的欧洲人没有听懂。直到后来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才渐渐听懂了尼采的声音。所以德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尼采是深刻体会到了无家可归的状态,而海德格尔的哲学就是要找到摆脱无家可归状态的出路。[/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B][FACE=Arial][SIZE=4]有必要复兴“阳明心学”[/SIZE][/FACE][/B][/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人生的修养就是发现本心的过程,如何发现自己的本心?佛家的方法是去妄,不要求真,无须求真但需去妄,因为真意本来就在你心里。[B]发现本心也是复性工夫,禅宗和儒家所说的复性,就是回归本性。[/B][/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请大家注意“工夫”二字,工夫不是在头脑中有所认识,而是要提升生命情感。所以工夫就是生命情感的实践。所谓中国哲学是实践的哲学,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讨论学理的,而是应当倒过来理解--[B]学哲,中国哲学应当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真切的受用。[/B][/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如何实践生命情感呢?天天看书或者和几位好朋友讲学问,都不是工夫,因为没有实践。人生在世就要做事,做事是为了什么,为了提升我们的生命情感,这就是格物。王阳明解释格物二字:格者,正也,物者,事也,所以格物就是正事。[B]如果把我们每天生活中方方面面所做的事情都领会成格物,就是要让我们所做的事情呈现生命情感的本真,体现生命情感的真相,这就是一种真实。[/B][/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B][/B][/SIZE][/FACE][/BGCOLOR][/COLOR][/P][P][B][FACE=Arial][SIZE=4][IMG]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7c8f96cd3c9abd2.webp[/IMG][/SIZE][/FACE][/B][/P][P][/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王阳明非常赞赏一句话: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王阳明说除了人情事变以外都不算什么事情了,所谓“心外无事”。有一些事情使你的生命情感受到喜怒哀乐的影响了,就是事变。[B]事变在人情里,于是你的生命情感就得到了磨炼,在磨炼中得到了提升,这就是格物正事。[/B][/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B]因此,格物让我们的生命情感得到提升。只要达到了提升,这件事情就做得非常好了[/B]。我们换一个标准判断成败得失,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太专注于结果,而是要专注于在展开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如何让生命情感的本真得到呈现。[/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所以,阳明心学不是空洞的学问,而是非常强调实践的。[B]做事情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事情本身的完美,而在于“立诚”。[/B]我们讲“修辞立其诚”,写文章要有文学技巧和工夫,所用到的修辞是为了让文章读起来美吗?不是的,修辞不是目的,但是为了通过写文章向读者传达清楚作者的意思,让别人明白作者的意图,就需要修辞。[/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同样地,我们做任何事情也像写文章一样,要以修辞立其诚,格物就是诚意的工夫,把诚意立起来需要工夫。[B]办企业是写大文章,如何写好这篇文章,企业要成为民族社会中的重要角色,担当起应有的作用和责任,推动民族的进步,这就是“立诚”了。[/B]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怀有这样的目标,就不会有所谓失败的人生。[/SIZE][/FACE][/BGCOLOR][/COLOR][/P][P][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FACE=Arial][SIZE=4][B]总得来说,格物就是诚意的工夫,唯有格物才是中国人树立道德主体,成就人生境界唯一道路[/B]。中国人是在本心的基础上建立信仰,就是大《大学》中提出的内修方式--格致诚正。如果大家要了解阳明心学,要先读他晚年的著作《大学问》,重点是格致诚正。我认为这些经典在当代应当完成一次复兴和现代化:虽然我们现代所面临的当代挑战和时代都不一样,但是本心还是一样的。[B]我相信阳明心学对于今天中国人的安心立命是非常有帮助的,完全有必要复兴[/B][/SIZE][/FACE][/BGCOLOR][/COLOR][/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27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7
  • 经验3692808
  • 文章6995
  • 注册2006-02-23
[FACE=Arial][SIZE=4][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清源联话[/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大国手[/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一[/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学联要务,在正其心。其心正,百川海纳,从谏如流,但有益于己,俱遵而行之,非关逆耳。[/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二[/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菜根谭》有云:“盖世奇功,当不得一个矜字。”联作不比奇功,等而下之,更不足矜。[/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三[/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习联不弄机巧,未知其趣,若一味正经,常落枯槁。习联不懂意境,未知其象,渐浮于文表,多呈浅陋。[/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四[/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学问不厌广博,亦不厌深厚。前人所著,浩如烟海,穷毕生之力不能全入。学联之道,惟日日精进而已。《礼记?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深得其旨。[/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五[/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诗有诗味,词有词味,联有联味。以诗语入联,联浮诗味。以词语入联,联浮词味。联味何来?观清联三百可略得之。[/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六[/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有人谓成联难于对句。吾曰不然。对句有对句之法,成联有成联之法,同为联语,其法未必相类。对句要作得与出句天衣无缝,浑不似源于两人之手,是真难矣。[/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七[/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对句之法,须从陌路上寻,苟一拘前奏,不合掌亦非佳句;成联习作,当是自身本色,若仿他人形迹,虽良师不得其法。齐白石谓之曰:“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此为学画之理,亦可作学联之鉴。[/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八[/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有联生问余以成联之法,余未答之。盖法无定法,不可相传。譬良医用药,皆从药理,非拘定数。合其理,则毒药亦良方,不合其理,则补汤趣毒药矣。[/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九[/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初学不宜敲钟。诗钟于联,类似古风于诗,看似颇易,其实不然。古风者,不拘格律,但要得其神韵,非打油之作可当得。诗钟者,犹重联律,间有用典,非五车之士,难出佳酿。[/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十[/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吾辈习联,要熟读前人佳作,然不可拘泥。盛唐之诗,自是盛唐气象;晚唐之诗,自是晚唐气象。后人多喜盛唐,以其大气也,非关诗之优劣。若晚唐诗有盛唐气象,其合时宜否?联亦如此。[/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十一[/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联贵出新,非联必出新也。学艺未精,当依明师而效法之,此为习联一法。譬棋之定石,火候未到而自出臆想者,多为败招。[/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十二[/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联之特色在精,精非短也,然短联易精。长联多流于冗病而不似联也。长联之作,以大观楼名联为其扛鼎。然大观楼联,亦近乎词调。[/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十三[/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学联之道,不可偏废。余前时以学联启蒙书目示联生,告以必读。有人依喜好择读,其学不深入。学联正途,不可因已好而废书,不可因己好而废联,不可因人而废书,亦不可因人而废联。书之优劣,联之优劣,宜细作甄别,然未见其面目,不可因他事而妄断。[/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附〉清源诗话[/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一[/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凡为诗者,意在言先。无此意而发此言,是为诗而诗,非为事而诗者也。白居易有云:“歌诗合为事而作。”为诗而诗者,易流于空洞。便措辞华丽,合于西昆之调,亦未得小李真谛。[/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二[/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诗之高下,如人宴请,在一个真字。用情若真,青菜豆腐,小酒花生,不妨主客推杯弄盏。用情不真,猴脑鱼翅,熊掌燕窝,只撑得鸿门故事。表意既真,无须深加润色,便得好句。如李太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句,岂闭门造车者可得?[/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三[/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诗不忌用典,然用典须少而得当。典故于诗,如味精之于烹调,是为点缀,非主料也。唐人喜用典者,首推老杜。然老杜佳句,多为非用典句。如“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四[/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学诗须从生活中意会,亦须从典籍中意会。无生活积淀者,见得不真,亦见得不深。岂有见无深度,而诗具深度者乎?典籍用功不足者,国学修养必不厚。此类人作诗,如哑子食蜜,见得深却言之不似也。[/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五[/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穷诸玄辨,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作诗者,首重人格。具太白风骨者,稍得诗中旨趣,不难出近乎诗仙之句;具老杜悯世之怀者,勤于此道攀援,不难发媲美诗圣之言。其他如岳武穆,文天祥,非以诗为本业,且得好诗。何也?武穆天祥,皆人杰也,其心坦荡,通于鬼神。好诗亦可通神。非同其类亦相通也。[/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六[/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诗经四言,至汉魏五言,延至柏梁七言。诗少见三言,亦少见七言以上者,何也?为其合乎诗度。譬棋之纵横十九路者,外势实地相差无几。若十七路,实地偏优;二十一路,得外势者优也。[/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七[/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好诗如浪里淘金,须勤加力索,百中或可得一。才高如曹子建者,亦非篇篇俱佳。佛家言:人生于天地之间,须父精母血,更得机缘,三缘和合而生。好诗类此。东坡居士论诗词曰:“发乎所当发,止乎所当止。”张弛有度,妙手天成。[/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八[/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善各类修辞者,非诗中高手。能于白描中得诗之三昧,动人心弦者,方为更上一层。有网络诗友作《重遇》:“又一次握手,酒店满鲜花。我持红请柬,君着白婚纱。”红请柬,白婚纱,皆当代社会独有,作者不经意拈出,意浅而寓深。得一斑而想见全豹,怅惘无奈之情呼之欲出,感人至深。[/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九[/BGCOLOR][/COLOR]
[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律诗之颔联、颈联,依例应予工对。然诗之优劣,与此无关。诗词不比对联,对联为对所专属,对仗宜工,诗首重韵味、格调,再次方为格律。有网络诗友作《游山》:“履杖空山里,泠风相与游。闲云无地界,花果自春秋。涧水看将断,鸟声听更幽。一瓢成喜悦,不复世间愁。”细观此诗,闲云为偏正,花果为并列。然一“闲”字,心之所向,可谓点睛之笔,较一名词并列,高出何止一层。或谓其为自对,然地界对闲云,亦属不工。[/BGCOLOR][/COLOR][/SIZE][/FAC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28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837
  • 经验3692808
  • 文章6995
  • 注册2006-02-23
[FACE=Arial][SIZE=4]《清联三百副》1-20副对联[/FACE][/SIZE][P][SIZE=4][COLOR=rgb(51, 51, 51)][FACE=Arial][BGCOLOR=rgb(255, 255, 255)]
[/SIZE][/COLOR][/BGCOLOR][/FACE][/P][P][FACE=Arial][SIZE=4][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1、西湖龙井 张 岱 [/SIZE][/FACE]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西湖:为浙江西湖。 龙井:在西湖凤篁岭上,泉水出自山岩,四时不绝,旧传井下有龙。今杭州之龙井茶由此而得名。 张岱(1579-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清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入清后,隐居山林著书。有《陶庵忆梦》、《西湖梦寻》等。 壑:沟池。《礼·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渥洼:水名,此指黄鹤山顶的龙池,据说出云必雨,此指龙井。联语由龙兴致雨而联想生发,造语自然,切地切景。[/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2、上天竺寺 前 人[/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      佛亦爱临安,法像自北朝留住;[/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山皆学灵鹫,洛迦从南海飞来。[/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上天竺寺: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南。 临安:府名,今杭州市,南宋曾在此建都。 法像:指像。 北朝:朝代名,南北朝时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总称。佛教在南北朝时盛行。 灵鹫:即灵鹫山,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山中多鹫,故名。或言以其形似鹫头而称。释加讲《法华经》、《无量寿经》于此。省称灵山、鹫峰。我国往往沿用其名,如杭州之飞来峰亦名灵鹫。 洛迦:山名,即洛迦山,为补陀洛迦山的简称。相传汉梅福炼丹于此,又名梅岑山,在今杭州普陀县,四面环海,风景佳丽。与九华、峨眉、五台并称佛教四大名山。 联语融佛教故事传说于一体,诙谐有致,别有旨趣。 见《古今联语汇选》(一)[/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3、晋祠云陶洞 傅 山[/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      竹雨松风琴韵;[/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茶烟梧月书声。[/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晋祠:在山西太原西南悬瓮山下,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一字青主,别号啬庐等。明末清初山西曲阳(今太原人)。明诸生,入清后隐居不出。有《霜红龛集》。虽被康熙朝征举为博学鸿词,并授中书舍人,亦不为所动。联语用名词短语互对,道尽隐居生活恬静幽雅,悠闲自得的情致。 见《古今名人联话》[/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      4、书斋联 金圣叹[/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      真读书人天下少;[/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不如意事古今多。[/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金圣叹(1608-1661),本名采,字若采,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诸生。明亡,改名人瑞,字圣叹。入清,绝意仕进,从事著述。顺治帝死,以哭庙案被杀。有《沉吟楼诗选》。联语朴实无华,寓意情理于感慨之中。他在临刑前所题之“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一联,用“莲”谐“怜”,“梨”谐“离”。看来,这是金圣叹最大的不满意之事。此时此景,从容写出,坦怀自见。[/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5、无 题 前 人[/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水归器内,各显方圆。[/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上联说,是甘还是苦应当自尝;下联说,或方或圆,各有所长。联语论说入理入情,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见《中华对联大典》[/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6、题歌台 李 渔[/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      休萦俗事催霜鬓;[/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且制新歌付雪儿。[/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歌台:在江苏南京芥子园。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浙江兰溪人。工小说,善联语,尤精谱曲。有《笠翁文集》等。萦:萦绕。霜鬓:耳边白发,喻年老。雪儿:隋末李密的美姬,能歌舞,密常选宾僚之佳辞付之叶音律为歌,称雪儿歌。李渔为清初戏剧家,其芥子园有歌台,教习演唱之处所。联语表现了他热衷戏曲,不受俗事所牵绕的心绪,感情真挚。 见《古今名人联话》[/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7、贺毛稺黄迁居 前 人 [/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望重不宜居闹市;[/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书成恰似入名山。[/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毛稺黄:生平不详。望重:有声誉受人敬仰的人。名山:即名山事业的省称。汉司马迁撰《史记》,自序谓自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后以著作为名山事业。联语造句稳重,上联切迁居,下联切著述成就,颂扬之意,祝贺之情自见。 见《中华对联大典》[/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8、题今又园 前 人[/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      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 [/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今又园:由南京移居杭州后建,是南京芥子园的又名。繁冗:繁琐杂乱。尘市:取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句意。1677年,李渔从南京移居杭州,居西湖之滨,筑园名今又园,联语用对比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写湖山的美好和全家的欢悦。 见《古今联语汇选》(一)[/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9、贺张之鼐夫妇双寿 前 人[/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      月圆人共圆,看双影今宵,清光并照;[/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客满樽俱满,羡齐眉此日,秋色平分。[/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张之鼐:字仲谋,号半庵,浙江仁和人。曾为李渔的诗文及《论古》写评。“月圆”句:张之鼐夫妇生日均在中秋。此句既切事,又切景。齐眉:即举案齐眉,典出《后汉书·梁鸿传》。旧时形容夫妻相敬如宾真诚有礼。联语处处照应“双寿”,诸如“双影”、“齐眉”、“清光并照”、“秋色平分”,恰是这副贺寿联的一大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贺者的真挚情意。 见《中华对联大典》[/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10、赠贾汉复联 前 人[/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      未闻安石弃东山,公能不有斯园,贤于古人远矣;[/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漫说少陵开广厦,彼仅徒怀此愿,较之今日何如。[/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贾汉复:字胶侯,号静庵,明末清初山西曲沃人。入清后,官至兵部尚书、陕西巡抚。安石:指晋时谢安,字安石,《晋书》载:东晋谢安石“累违朝旨,高卧东山”,年四十余始出仕。后为尚书仆射,领吏部。斯园:指其在北京西草厂所建之园亭,“贾弃而不居,改为乡馆,凡山右(即山西)名贤之客都门者,皆得寓焉。”少陵:即唐代大诗人杜甫,字子美。少陵,为汉宣帝许后之陵,在陕西长安县南,其地称少陵原,杜甫曾在此住居,自号少陵野老。广厦:杜甫曾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徒怀此愿”,但无法实现。联语意在褒扬贾氏,叙中有议,追昔抚今,有感而发。 见《古今名人联话》[/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11、无 题 冒 襄 [/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风流顾曲情如绪;[/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寥廓横空鉴若华。[/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副贡生。入清不仕。有《水绘园诗文集》。此联作于1678年仲春,访友看梅遵属而作。风流:在此当指有才而不拘礼法,气度不同一般。顾曲:见《三国志·吴·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瑜必顾。’”后因谓欣赏音乐与戏剧为顾曲。绪:指连绵不断的情思、意绪。见南朝梁江淹《江文通集·泣赋》:“阗寂以思,情绪留连。”寥廓:旷远、广阔,语见《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此指书生意气。横空:弥漫天空。鉴:镜子,照镜子。若华:好像头发已花白。华,头发花白曰华。联语以顾曲周郎自比,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书生意气,情思如绪,已然白了少年头,似有叹惋之感。 见《明清楹联墨迹选》[/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12、拂水山庄 柳如是[/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浅深流水琴中听;[/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远近青山画里看。[/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拂水山庄:在江苏常熟。柳如是(1618—1664),女。本姓杨,名爱,改姓柳,名隐,又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明末清初江苏吴江人,一说浙江嘉兴人。钱谦益侧室。有《柳如是诗》行世。联语从感受中写山庄,动静相衬托,突现了拂水山庄优美的环境,宜居亦宜耕读。 见《中华对联大典》[/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13、九曲溪 黎士弘[/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九曲初通三岛近; [/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万山遥拜一峰尊。[/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九曲溪:在福建崇安武夷山。黎士弘(1618—1697),字媿曾,明末清初福建长汀人。顺治举人。官灵夏道。有《托素斋集》。九曲:概指黄河河道的曲折。唐高适《九曲词序》:“河图曰:黄河……河水九曲,长九千里,入于渤海。”三岛:即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一峰:指九曲溪口的大王峰,是武夷山的第一峰。联语突现九曲溪的地理环境,溪流的曲折之势,一峰的挺拔之奇,尽在十四字中。 见《中华对联大典》[/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14、湘西草堂 王夫之[/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清风有意难留我;[/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明月无心自照人。[/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湘西草堂:在湖南衡阳曲兰乡,乃王的讲学精舍。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学者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衡阳(今湖南衡阳市)人。清初思想家、学者。入清后,隐居石船山下,发奋著述。有《船山遗书》等。清风:暗指清朝。明月:暗指明朝。联语用双关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作清朝臣子的气节。正如他自题墓联云:“前朝干净土;高节大罗山。”另一自题联亦云:“留千古半分忠义;存大明一寸江山。” 见《中华对联大典》 [/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15、题黄鹤楼 顾景星[/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鹤舞关河动;[/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云飞楚塞长。[/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黄鹤楼:在武昌蛇山黄鹄矶上。相传始建于三国时的吴国黄武二年(223)。因仙人骑鹤来去和崔颢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因而名盛今古。顾景星(1621—1687),清初湖北蕲州(今蕲春)人。联语简炼,笔力雄浑,大有一楼雄峙江汉之气势。 见《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16、望江楼 笪重光[/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压江流以扶地脉,远瞩高瞻,则见玉垒云开,峨眉月朗,夔门日射,剑阁烟消,郁郁葱葱,助全蜀山川,钟灵毓秀;[/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凌井络而焕人文,闳中肆外,当如长卿赋丽,太白诗豪,坡老词雄,南轩学正,麟麟炳炳,为西川俊杰,播美扬修。[/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望江楼:在四川成都东门外的锦江南岸,古名“碧鸡坊”。清代以来,这里开始兴建亭台楼阁,植松竹花卉。笪重光(1623—1692),字在辛,号江上外史,晚号逸叟,清江苏句容人。顺治年间进士。官至御史。有《书筏》、《画荃》等。地脉:地的脉络。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北。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峨眉:山名,在四川峨眉县西南。夔门:峡名,即长江瞿塘峡。因地当川东门户,故名。剑阁:栈道名。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大剑山、小剑山之间,是川陕间重要通道,军事戍守要地。郁郁葱葱:形容气象旺盛美好。井络:泛指岷山一带。人文:指礼教文化。见《易·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闳中肆外:指文章蕴含丰富,文笔雄奇豪放。闳,内部宽大的样子;肆,放纵,不受拘束。唐韩愈《进学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长卿:指唐诗人刘长卿。官监察御史。他的诗内容广泛,各体长备。长于五言律诗,时人称他为“五言长城”。太白:即唐大诗人李白。坡老:即宋词家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南轩:宋代张栻,字敬夫,号南轩。官至吏部侍郎。与朱熹、吕祖谦等为讲学之友,时称“东南三贤”。著有《南轩集》等。麟麟炳炳:光明显赫。西川:此泛指四川。修:长处。联语气势不凡,思绪纵横。上联写四川风物景观,突出气象美;下联写四川人文历史,突出其文风盛况。概括说八个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见《中华对联大典》[/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17、赠陈维崧联 叶方蔼[/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浣花旧事谁能继;[/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桃叶新诗手自题。[/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清江苏宜兴人。少补诸生。有《湖海楼诗集》。叶方蔼(?--1682),字子吉,号讱庵,清江苏昆山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卒谥文敏。有《叶文敏公集》。浣花:唐四川节度使崔宁妾任氏,因战功封浣花夫人。成都市浣花溪旧有浣花夫人祠。传说三月三日为浣花夫人生日。桃叶:晋王献之妾。因为笃爱,写诗歌之,名《桃叶歌》。联语写两个女人的故事,亦评亦赞,别开赠人联之生面。 见《中华对联大典》[/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18、山晓阁 朱彝尊[/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山晓阁:在浙江嘉兴,为孙中翰执升之园林。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chàng),号竹垞,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任翰林院检讨。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纂辑有《词综》等。樊篱:篱笆。风月:指清风明月,借代美丽的风景。拘束:拘谨约束。户牖:门窗。联语用被字句特殊句式,描写山晓阁江山风月自然景观,本应无拘无束,任人欣赏题咏。寄意言外,别有所指。而长沙也可园的嵌字联云:“也不设樊离,恐风月畏人拘束;可大开门户,就江山与我品题。”嵌上“也可”,变换几个字,又是一番情趣。 见《古今联语汇选》(五)[/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19、题施粥厂联 前 人[/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      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人。[/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施粥厂:施舍稀饭以济穷苦人的处所。联语以熟语入联,明白如话,含意深刻,大有劝世人多行善举,关爱他人之意,是劝戒,亦是自勉。 见《古今联语汇选》(五)[/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20、自题联 姜宸英[/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优游乐闲静;[/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恬淡养清虚。[/COLOR][/BGCOLOR]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简注]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号湛园,清浙江慈溪人。康熙年间进士。任顺天乡试副考官。有《姜先生全集》。优游:悠闲自得。闲静:安静寡欲。《淮南子·本经》:“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寞,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推而无故。”恬淡:安静闲适、淡泊,不慕荣利。《庄子·刻意》:“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清虚:清净虚无。《汉书·叙传》:“若夫严子者,绝圣弃智,修身保真,清虚淡泊,归之自然,独师友造化,而不为世俗所役者也。”严子,即庄周。联语虽短而富情致。寡欲则无贪求,淡泊则不慕名利,虽带虚无思想,但道出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旨趣。[/COLOR][/BGCOLOR][/COLOR][/BGCOLOR][/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