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
    • 经验2089
    • 文章19
    • 注册2019-09-08
    [P][FACE=宋体][SIZE=12px]7教是为了不教[/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今天在专业教师培养的讲座上听讲师提起魏书生老师的班级自主管理,同时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概念。刚听到这一说法有些不太理解,可仔细品来,觉得其中意味深长。接下来,我想借助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仔细阐述这一点。[/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教是为了不教,是指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获取知识,自我探索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也就是说老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再者,这句话也启示人们教学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单纯教师主导课堂,不是老师管理学生,而应当是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魏书生老师就真正践行了这一点。在班级管理中,强调学生主导,主张让学生自助管理班级,班干部能做的事情班主任不做,普通学生能做的事情班干部不做,做到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班级参与感。魏书生老师时常外出开会,可班级却仍然管理得井井有条,班级成绩也名列前茅。这与如今班主任离开片刻班级乱成一锅粥形成鲜明对比。魏老师班上的学生是实实在在把自己当做班级的主人,也是真正为自己而学习,而不是在班主任的压迫下,为家长,为老师而学。[/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魏老师的“教”,如提高效率的各种方法、写日记、座右铭、写心理病例、讲语文课等,这些都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也是未来生活中需要的,是真正为孩子们的未来做准备,真正的“基础教育”。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这些后,便可静观其变 减少干预,只需要在学生走偏时加以点拨即可。日后,孩子们能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己做自己的老师。这是他也远离了学校,而走进了社会大学。即使“不教”,他也能自己去领悟一些道理,便是如此。[/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所谓教育,所谓教化,就是在老师“教”后,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强化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所变化与成长。[/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46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