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2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88
    • 经验15190
    • 文章368
    • 注册2010-11-23
    [P]                               [SIZE=4]     [B]  教育要回归自然[/B][/SIZE][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rgb(17, 17, 17)][SIZE=12pt]摘抄P15[/FACE][/COLOR][/SIZE][/ALIGN][/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rgb(17, 17, 17)][SIZE=12pt]    [/FACE][/COLOR][/SIZE][FACE=宋体][COLOR=rgb(17, 17, 17)][SIZE=12pt]卢梭认为大自然本身便是伟大的教本,人的目光离开堆砌记忆的教会课本,移向周遭真实的生活。教理问答式的记忆教育,应改为依循自然天性引导儿童潜能的启发教育。[/FACE][/COLOR][/SIZE][/ALIGN][/P][P][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感悟:目前的教育,太偏重文本的教导和传授。我们都知道,文本是一种套装知识,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文明能力虽然获得提升,但是自然能力却会相对下降,主体的独立和自由也可能受到影响。因此,为了维护主体经验的自主,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回到自然和真实的存在之中。只有在这种真实的存在基础上,我们才能得以继续保有自然的认识能力。[/FACE][/COLOR][/SIZE][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在这个意义下,学生们除了文本的学习之外,一定要多多接触真实的生活,地理课要让学生真正地踩在土地之上和山川河流、社区城镇对话。社会课要让学生进入真正的社会之中,接触工人、农民和平民区。生物课更要让学生摸索真正的自然,感受花草鸟兽的喜悦或惊恐。只有让学生不断地和真实生活对话,只有让大家看到也确实听到社会真实的声音,只有在不断对生活整体的接触、摸索和参与的过程之中,人类的自然能力才不会退化,也才能保持对现实整体生活的洞察和辨识。也只有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得以保有儿童无边的好奇和宽容,进而主动地与外在客观世界对话。[/FACE][/COLOR][/SIZE][/P][P][FACE=宋体][COLOR=blue][SIZE=12pt]    教育要回归自然,让学生能亲身经验自然的生活,借着与自然的共处对话,滋养我们身体的整体感知能力。[/FACE][/COLOR][/SIZE][FACE=仿宋_GB2312][COLOR=blue][/FACE][/COLOR][/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FACE][/SIZE][/P]
    [ 此贴最后由荷间小乔在2013-5-11 11:59:16编辑过 ]
    河间一小桥,享受垫脚石的快乐;荷间一小乔,品味蛙声中的宁静。
    在线情况
    26
    • 头像
    • 美猴王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0
      • 财富4
      • 积分8027
      • 经验46310
      • 文章6420
      • 注册2006-05-16
      [P][COLOR=#1a1ae6][SIZE=4][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2013[/COLOR][/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年[/FACE][/SIZ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5[/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月[/FACE][/SIZ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7[/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日[/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星期二[/FACE][/SIZE][SIZE=12pt][/SIZE][/SIZE][/FACE][/P][P][P][ALIGN=center][COLOR=#1a1ae6][SIZE=4][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小心输入[/COLOR][/SIZE][SIZE=12pt][/SIZE][/FACE][/SIZE][/ALIGN][/P][P][/P][P][COLOR=#1a1ae6][SIZE=4][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COLOR][/SIZE][COLOR=#ee11c2][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摘录:当外界的材料绵绵不断地输入,人须借现有的认知图式去同化他们,才能觉察出他们的意义。人的认知图式同化了外来的刺激,便得到了认知上暂时的平衡。[/COLOR][/FACE][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P16[/SIZE][/FACE][/SIZE][/FACE][/SIZE][/P][P][SIZE=4][FACE=Times New Roman][COLOR=#dd6d22][SIZE=12pt]我的理解:[/SIZE][/FACE][/COLOR][/SIZE][/P][P][COLOR=#1a1ae6][SIZE=4][FACE=Times New Roman][COLOR=#ee11c2][SIZE=12pt][/COLOR][/SIZE][/FACE][/COLOR][/SIZE][COLOR=#1a1ae6][SIZE=4][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       读这一节的时候,我感到自己压力重重。很少有读书读出压力的感觉。但这一次有。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想把孩子塑造成什么样子,你就给他输入什么样的价值观。事实上我也一直相信这句话的作用。[/COLOR][/SIZE][SIZE=12pt][/SIZE][/FACE][/SIZE][/P][P][COLOR=#1a1ae6][SIZE=4][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       但是,现在扪心自问。我给予孩子的那些材料都是利于孩子成长的吗?我真的不敢保证。就算现在是符合时代需要的,但十年之后,二十年后,我敢保证对孩子有利吗?[/COLOR][/SIZE][SIZE=12pt][/SIZE][/FACE][/SIZE][/P][P][COLOR=#1a1ae6][SIZE=4][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盲目地,甚至强势地把自己的想法强灌给孩子,强迫他们吸收。难怪,很多时候,孩子们似乎接受了,但事实上是貌合神离,或者是阳奉阴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COLOR][/SIZE][SIZE=12pt][/SIZE][/FACE][/SIZE][/P][P][COLOR=#1a1ae6][SIZE=4][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        因为我们输入给孩子的东西,与孩子已有的认知图式不匹配。他们无法同化那些信息,所以觉察不出其中的意义。[/COLOR][/SIZE][SIZE=12pt][/SIZE][/FACE][/SIZE][/P][P][COLOR=#1a1ae6][SIZE=4][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       读这一小节,让我警醒,我们当老师的,在给孩子输入各种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要筛选,要把符合孩子成长特性且有用的信息输入给孩子。同时,在输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信息之时,要帮助孩子建构正确的认知,以便与我们输入的东西匹配,教育才会有效。[/COLOR][/SIZE][SIZE=12pt][/SIZE][/FACE][/SIZE][/P][P][COLOR=#1a1ae6][SIZE=4][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否则,害人害己![/COLOR][/SIZE][SIZE=12pt][/SIZE][/FACE][/SIZE][/P][P][COLOR=#1a1ae6][SIZE=4][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        总之,小心对待每个孩子,把他们变成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而不是把他们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当然,这一切都是抛开负面情况来说话的。[/COLOR][/SIZE][SIZE=12pt][/SIZE][/FACE][/SIZE][/P]
      让教育回归朴素!
      在线情况
      2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24
        • 经验7737
        • 文章97
        • 注册2010-11-23
        让体验带给孩子正能量
        [P][b][SIZE=14pt]《童年与解放》感悟三   2013、5、9  星期四[/SIZE][/b][b][SIZE=14][/SIZE][/b][/P][P][b][SIZE=14]P45    [/SIZE][/b][b][SIZE=14pt]“孩子跨入世间,便是以这种无畏的生之勇气体现他自己,把他自身融入这个世界的。”“小孩不怕跌倒,跌倒是他以他的身体融入周遭世界、干扰外在事物的秩序时,必须付出的成本。”[/SIZE][/b][b][SIZE=14][/SIZE][/b][/P][P][b][SIZE=14] [/SIZE][/b][/P][P][/P][P][/P][P][ALIGN=center][b][SIZE=16pt]让体验带给孩子正能量[/SIZE][/b][b][SIZE=16][/SIZE][/b][/ALIGN][/P][P][/P][P][/P][P][SIZE=14pt]    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部跌倒与爬起、犯错与纠错的成长史。孩子从接触这个世界到融入这个世界再到适应世界,犯错与纠错是他成长的关键词。犯错不可怕,关键是对待孩子错误的态度和方法。有的家长对孩子提供全方位的保护,过于娇宠孩子,对待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成长的环境太优越,像温室里的花朵。他没有在跌倒与犯错中体验成长。一旦长大,有了独立的思想和个性时,这个时候想摆脱父母的束缚做真实的自己,父母对他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孩子很有可能会走上歧途。李天一案件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吗?[/SIZE][SIZE=14][/SIZE][/P][P][SIZE=14pt]    中国式家长最关注两件事情:一是从小培养兴趣,如从小唱歌、唐诗、书画、钢琴等等,孩子没完没了的参加各种兴趣班;另一个就是高度关注孩子学习成绩,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只要好好读书,其它事你别管。中国式家长最忽略两件事情:一是从小不注意培养孩子的为人处事之道,如是否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和善待别人。很多家长从小教育孩子不能吃亏,充其量是教育孩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另一个是忽略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从小就不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很少有孩子从小就帮父母做家务。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人处世和生活自理能力恰恰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中国式家长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希望孩子圆自己未曾圆的梦想,孩子成了延续自己梦想的工具。所以在有生之年,喜欢给孩子安排好要走的人生道路。孩子的人生道路是他自己走的,因为过多的干预很多体验的机会从小就被父母“好心”的剥夺了。很多父母不明白体验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因为这一点和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技巧同等重要。等有一天孩子慢慢长大,当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或是在生活自理方面能力不足或经常犯错时,他们很纳闷孩子怎么会怎样?[/SIZE][SIZE=14][/SIZE][/P][P][SIZE=14pt]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是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剥夺了他体验的机会,他的很多能力没有锻炼和培养出来。但总有一天,要为这种成长的缺陷买单。这种剥夺和保护对孩子其实是一种伤害,只是这种伤害具有滞后性。只有到了一定阶段,父母觉得孩子应该具有某方面能力时却发现孩子不具备这种能力,往往很惊讶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所以,应该创造机会给孩子体验,哪怕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失败而不是剥夺体验机会去过分的保护。曾经在[/SIZE][SIZE=14]80[/SIZE][SIZE=14pt]年代风靡中国的少年班后来销声匿迹了,调查发现,这些少年班出来的高材生到了中年创业的高峰期事业有成的寥寥无几,绝大部分人非常的平庸,为什么年少时异常的优秀到中年却平淡无奇。因为这些少年班的学生除了学习好之外其实存在很多问题,最典型的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和人际交往障碍。到大学后很多无法和同学正常交往,生活自理能力差甚至需要父母的陪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是从小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忽略了对他们人际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以偏概全,少年班可以说是中国式教育的悲哀。[/SIZE][SIZE=14][/SIZE][/P][P][SIZE=14pt]    中国式老师很怕学生犯错误,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尤其是屡错屡犯的学生深恶痛绝,批评成了老师对待犯错学生的唯一方式,挨训也成了犯错学生的“专利”。我们眼里很难容忍学生的错误,尤其是那些错误不断的问题学生。好学生听话、成绩好没有哪个老师不喜欢。其实换个角度看,一个不犯错误的好学生不一定以后就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讲,不犯错误的学生往往比较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在迷信经典中失去了个性。学生犯错不可怕,出现问题也不可怕,只要不是重大的错误。最可怕的是老师怕学生出现问题、犯错误。我们应该清楚,学生就是在不断犯错与纠错中成长起来的。出现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生成长的拐点,在学生出现错误后如果我们老师理性的及时介入,错误就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当然这需要老师的慧眼、理智和智慧。面对学生的犯错,我们想的和做的不能仅仅是如何处罚学生,也不能视学生的错误为洪水猛兽。有些错,我们需要大题小做;有些错,需要小题大做;也有些错,可以无事可做,因为这是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必然。我们能做的只需要等待,花儿的盛开需要一个花季的等候。很多老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更多的考虑对犯错学生该怎么办,很少思考学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所以,对犯错的学生,用得更多的就是处理和惩罚。当然,惩罚是必要的,教育不能仅仅靠赏识,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惩罚只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终点。很多老师面对犯错的学生,惩罚完了事情也就结束了。而且有的时候,惩罚的时机和手段也不对,当学生有情绪或是思想认识还没到位时,惩罚的效果就会打折扣。而且老师在情绪不好时往往惩罚不当,轻则训斥重则辱骂,这种只有驯化没有感化的惩罚不但不会让学生健康成长,可能会让学生破罐子破摔,在犯错的路上越走越远。所以,惩罚后老师对犯错学生的精神抚慰和思想引领更加重要,尤其是对问题学生,转化他们的起点在于老师对他感化所带给他的心灵触动。只有对他的心灵有所触动,才是他真正成长的开始,也只有这样,这种在犯错中得来的体验才会对他的成长带来正能量。[/SIZE][SIZE=14][/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032
          • 经验63186
          • 文章1038
          • 注册2010-11-26
          [SIZE=5]"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部跌倒与爬起、犯错与纠错的成长史。孩子从接触这个世界到融入这个世界再到适应世界,犯错与纠错是他成长的关键词。"[/SIZE]

          捡一枚橄榄品人生
          借一双慧眼看教育
          在线情况
          29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032
            • 经验63186
            • 文章1038
            • 注册2010-11-26
            [P]光明夜话组的七个伙伴通过三周的共同阅读,拓开了阅读的深度。感悟阅读,使经典和现实结合。读大家的精彩感悟,从中受益匪浅。伙伴们加油啊![/P]

            捡一枚橄榄品人生
            借一双慧眼看教育
            在线情况
            30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670
              • 经验24479
              • 文章636
              • 注册2010-11-28
              [P][LINE-HEIGHT=28pt][ALIGN=center][B][FACE=Times New Roman][SIZE=22pt]文明的老去[/SIZE][/FACE][/B][B][SIZE=22pt][/SIZE][/B][/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 [/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SIZE=3][FACE=Arial][COLOR=#333333][[/COLOR][/FACE][FACE=Arial][COLOR=#333333]摘抄[/COLOR][/FACE][FACE=Arial][COLOR=#333333]][/COLOR][/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SIZE=3][FACE=Arial][COLOR=#333333]可是等到他熟悉了文明已知的成果,走到文明的尽头,开始要为已知文明拓荒,探索人类未知的事物,这时他便仿佛再置身于他的人类祖先所处的蛮荒世界,要开创文明。但远古祖先的斧头已经腐锈,辨认特征的自然能力早已衰退,他只有颓然而返,回到文明早已精耕的田园,徘徊踱步,在已知文明的疆域里流连终生。而文明也因而老去,这是自然与文明间的又一个历史的讽刺?[/COLOR][/FACE][FACE=Arial][COLOR=#333333][/COLOR][/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COLOR=#2b2b2b][SIZE=12pt][[/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2b2b2b][SIZE=12pt]理解][/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COLOR=#2b2b2b][SIZE=12pt]文明也将老去?[/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COLOR=#2b2b2b][SIZE=12pt]前两天的新闻,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宣称,人类最快可能在下个世纪就会遭受灭顶之灾,而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的最大危险是高度发达的科技。他们指出,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类过于依赖科技,而高科技或将最终超出人类的控制,导致人类走向灭亡。”人类灭亡,我们都曾经在科幻电影里见过,但没想到,这么快就到我们跟前了。不管这个新闻有多大的可信度,都启发我们文明是靠不住的,文明终将老去。[/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COLOR=#2b2b2b][SIZE=12pt]管理上有一种帕金森定律,是讲组织机构的膨胀问题,其结论是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其实,用这个定律来看在当前的社会,也是可以的。我们接受教育,了解科技,学会了分析思维,学会了追求成功。然而我们却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分析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成功也不会消解所有缺陷,分析越多,成功越大,甚至于会把问题越来越复杂化,以至于自己都无法处理。你看大家越来越忙,但到底为什么忙,大家谁也说不清楚。文明把人异化了,把文化异化了,最后把自己也异化了。[/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COLOR=#2b2b2b][SIZE=12pt] [/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COLOR=#2b2b2b][SIZE=12pt]向儿童学习![/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Times New Roman][COLOR=#2b2b2b][SIZE=12pt]专家也对人类灭亡,讲了一段话,[/SIZE][/COLOR][/FACE][COLOR=#2b2b2b][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FACE][/SIZE][/COLOR][FACE=Times New Roman][COLOR=#2b2b2b][SIZE=12pt]就生存风险而言,我们需要做的既不是置之不理,也不是灰心丧气,而是努力认清它们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使世界变得更加安全。[/SIZE][/COLOR][/FACE][COLOR=#2b2b2b][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FACE][/SIZE][/COLOR][FACE=Times New Roman][COLOR=#2b2b2b][SIZE=12pt]一句话,防患于未然。那如何防患呢?[/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2b2b2b][SIZE=12pt]不能迷信文明,不能迷信科技,要为孩子们、要为我们自己守住一些根本性的东西。[/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COLOR=#2b2b2b][SIZE=12pt]这个根本性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是不是作者所说的[/SIZE][/COLOR][/FACE][FACE=Arial][COLOR=#333333][SIZE=12pt]原始的创造特质,抑或是其他更重要的东西呢?这个我们都应该认真去思考。晚上看毕加索的故事,很有些启发,毕加索说:终生向儿童学习,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他还说:孩子们是绘画的天才啊!当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但我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才学会画得像他们(孩子)一样!那么,在毕加索看来,孩子有什么不一样呢?与大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知识,然而他们富于好奇心、感受性和想象力,能够不受习见的支配,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与大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阅历,然而他们诚实、坦荡、率性,能够不受功利的支配,做事只凭真兴趣。如此等等,反观成人,我们今天科技与文明所带来的生态破坏等种种问题,不正是我们缺乏孩子的那些特质吗?[/SIZE][/COLOR][/FACE][FACE=Arial][COLOR=#333333][SIZE=12pt][/SIZE][/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Arial][COLOR=#333333][SIZE=12pt]教育者不但要创造适合的教育,为孩子守住童年,更要向孩子学习,让自己也像毕加索那样保持一个童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向孩子学习,不仅[/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2b2b2b][SIZE=12pt]是对文明的提醒,也是对我们自己的提醒。[/SIZE][/COLOR][/FACE][FACE=Arial][COLOR=#333333][SIZE=12pt]解放孩子,解放童年,就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智慧。[/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2b2b2b][SIZE=12pt][/SIZE][/COLOR][/FACE][/LINE-HEIGHT][/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1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88
                • 经验15190
                • 文章368
                • 注册2010-11-23
                [SIZE=3][/SIZE][P][FACE=Calibri][SIZE=3] [/FACE][SIZE=16pt] [/SIZE][/SIZE][FACE=宋体][SIZE=16pt]给予孩子自己吸收的时间[/FACE][/SIZE][SIZE=16pt][/SIZE][/P][SIZE=3][/SIZE][P][FACE=Calibri][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SIZE=3][FACE=Calibri][[/SIZE][FACE=宋体]摘抄[/FACE][FACE=Calibri]]P19[/FACE][/FACE][/P][SIZE=3][/SIZE][P][FACE=仿宋][SIZE=14pt]儿童的认知结构不是存货的仓库,他须将外在的世界输入的材料加以处理与改变,才能接纳于他的认知图式中,予以同化。人认知图式的发展就像酒坛里的葡萄的发酵一样,每一分每一秒,坛里都在变化,外在的世界的种种对小孩都是刺激,小孩子需要自己去吸收,去组织,去加以同化。[/FACE][/SIZE][/P][SIZE=3][/SIZE][P][FACE=仿宋][COLOR=rgb(79, 129, 189)][SIZE=14pt]感悟:黄武雄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联系到现实做法:“密集的,有一定进度的,统一而强迫性的检测(例如学校考试),会干扰人内在结构的同化与顺应的辩证发展,就如同时常拆封坛盖、掀开坛盖,要检定酿酒的进度,会使酒的酝酿停顿一样。一个学生长年接受密集考试,成绩表现优异的,并不表示他心智发展一定良好。相反地,很多情况下只说明了他的内心世界不过是一张未经同化便不断被迫去顺应,而剪贴起来的、七拼八凑的认知图式。”[/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仿宋][COLOR=rgb(79, 129, 189)][SIZE=14pt]反思我们的教学现状,考试频繁,校级考试有期中、期末,初高中还有入学考、段考、月考,还有各学科自行安排的单元测验以及随堂检测等等。这么多时间用于考试,有多少时间用于教学?这么快就要学生“顺应”,那他哪里来得及“同化”?在现实工作中,考得勤的教师学生往往还考得好,这让那些“以考代教”的教师很有成就感,觉得是这是一条通向“学生优质发展”的康庄大道。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是能考出好分数,发展前景呢?这样做的教师并不关注学习者是否真正“同化”而发生了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关注的只是学习者的“顺应”与否,其实那只是学习者的低级的“条件反射”。[/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仿宋][COLOR=rgb(79, 129, 189)][SIZE=14pt]在课堂教学中,密集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干扰。有些公开课上会看到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似乎十分热闹,很具有可看性,评课者也会因此而评价课堂“师生互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可这真是一种“学习的气氛”吗?还是教师自己的才艺表演?[/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仿宋][COLOR=rgb(79, 129, 189)][SIZE=14pt]请少一些功利性,放慢脚步,让孩子自己去吸收,去组织,去加以同化吧![/FACE][/COLOR][/SIZE][/P][SIZE=3][/SIZE][P][FACE=仿宋][COLOR=rgb(79, 129, 189)][SIZE=14pt] [/FACE][/COLOR][/SIZE][/P][SIZE=3][/SIZE]
                [ 此贴最后由荷间小乔在2013-5-11 12:03:17编辑过 ]
                河间一小桥,享受垫脚石的快乐;荷间一小乔,品味蛙声中的宁静。
                在线情况
                3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3500
                  • 经验552840
                  • 文章3409
                  • 注册2011-09-22
                  久仰久仰!
                  青春那么美,努力创造吧,不为名利累,给心放个假。
                  在线情况
                  3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032
                    • 经验63186
                    • 文章1038
                    • 注册2010-11-26
                    [P]朱晓玲:[/P][P][摘抄]P8
                    随着商品与信息深入山地离岛,深入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世界各地原有的服饰、饮食、用具与建筑都迅速在消失,城镇的街道与住屋慢慢都变成同一种格式,而几乎每一个城市乡镇的人,每天都在荧光屏上观看同样的新闻报道,接受同样的作息。人的生活、品味、价值、创造力与志趣,甚至意识本身,都逐渐在同质化。人究竟变成了消费体制的工具,抑或人本身仍然是目的?
                    [感悟]:
                    其实,每当走过一座城市,我都有这样的想法。然而,当从《童年与解放》中看到这变成铅字的“想法”时,觉得有话想说了。
                    都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最近也听到几位不同地方的同仁对我说,怎么一届不如一届。今天突然想到,这世界化的“同一性”是不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呢?试想当一个人的“生活、品味、价值、创造力与志趣,甚至意识本身,都逐渐在同质化。”同样化时,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无趣啊!所有的人都在等待天亮,天亮后又有别人准备好的各种“大餐”给你端到面前,只要你动动手指,你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久而久之,“动脑”成了奢侈,成了多余,成了不必要的程序。
                    看周围写点儿东西时,都一个声音——“百度”吧!我不是偏激的人,不是说百度不好,但是,天长日久,这定是让大多数人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创造力与思考力。成人尚且如此,哪我们的孩子们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责怪他们!
                    所以,我们很幸运,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了,并付诸行动!一定要让孩子学会阅读,学会思考。
                    上个周开始,我和我的学生们又开始了下一趟阅读之旅——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我自己就一口气读了几十页,边读边写批注,简单的感受。然后,让他们也这样去。我想,坚持下去,孩子们定能收获很多我无法预习的精彩。
                    [/P]

                    捡一枚橄榄品人生
                    借一双慧眼看教育
                    在线情况
                    3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032
                      • 经验63186
                      • 文章1038
                      • 注册2010-11-26
                      [LINE-HEIGHT=20pt][FACE=Arial][COLOR=#333333][SIZE=12pt]“教育者不但要创造适合的教育,为孩子守住童年,更要向孩子学习,让自己也像毕加索那样保持一个童心。”解放孩子的童年,首先要解放家长和老师自身。[/FACE][/COLOR][/SIZE][/LINE-HEIGHT]

                      捡一枚橄榄品人生
                      借一双慧眼看教育
                      在线情况
                      3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032
                        • 经验63186
                        • 文章1038
                        • 注册2010-11-26
                        [FACE=Times New Roman][P][FACE=Times New Roman][COLOR=#9611ee][SIZE=5]摘抄:[/SIZE][/COLOR][/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人原是自然的子女,如果人有所谓的本来面目,那么人的本来面目,便藏于自然的母体。[/SIZ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人既出于自然,便受自然的制约。由于自然的制约,人必须紧贴着自然的门墙而艰苦经营。艰苦激发了人的智慧,突显了人的存在。自然也借此向人宣告了:生命无限的生机里,躲藏着各种深邃的秘密。[/FACE][FACE=Times New Roman]P10[/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32bd5][SIZE=5]感悟:[/SIZE][/COLOR][/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人既然出于自然,那么人的思考力永远无法超越生命的体验。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许多人闭门造车,生发出许多所谓智慧的方法。于是许多金点子,兵法如出一辙的在每个孩子身上检验,检验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因为那些所谓的智慧和方法仅仅是一个人的思考,如果不加选择的按部就班施加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违背了人的自然生长法则。于孩子而言更多的是伤害而不是教育。[/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再如现在的教育,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在七八岁,正是活泼好动,喜欢妄想,想象力最丰富的年龄。课堂上你让孩子老老实实的坐着,一些班级制定一些坐姿:手摇背到后面去。或者双手要平放在桌子上。这些要求无疑也违背了孩子的生长规律。这样要求孩子无疑是用绳索把孩子牢牢地捆绑住,捆住的不仅是孩子的身体,也是孩子的想象力。我曾经专门听小学二三年级的课,观察一些男孩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是位不错的老师,因为有人听课,老师特别给力的用语言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因此老师在组织教学中多次强调:坐好,坐正。我发现老师强调时孩子们能做的很好,最多不会超过两分钟,会有部分孩子表现出不舒服,抓抓耳朵,踢踢脚等动作相继出现。部分孩子表现出不耐烦,当然听课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一堂课只让学生听,然后思考,不让学生做一些活动,那么课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会是一种折磨。最后下课了,许多孩子发出一声长叹:终于下课了。这声长叹也是对我们课堂模式的不满。[/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一个孩子如果喜欢上课堂,一定也会喜欢上这门学科,如果课堂成为不能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天堂,反而成为孩子的负担,那么孩子厌学就在所难免。一个朋友的小孩,上到三年级怎么都不愿意到学校去,原因是朋友对孩子的教育模式是自然的,开放的。而孩子到学校后诸多行为受到限制,所以孩子不喜欢上学,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许多孩子就是在这种厌学的情况下受完九年义务教育,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自然是灵性的,自然之子也是灵性的,教育能开放课堂,给孩子一个放飞心灵的空间,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接收知识,遵循自然成长的规律,给孩子一个快乐的课堂模式,让更多的孩子喜欢课堂,喜欢学习,该是教育人多么重要的课题啊。[/SIZE][/FACE][/P][P][/FACE][/P]

                        捡一枚橄榄品人生
                        借一双慧眼看教育
                        在线情况
                        3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0
                          • 经验916
                          • 文章120
                          • 注册2013-04-10
                          [QUOTE][B]下面引用由[U]婉欣[/U]发表的内容:[/B]

                          摘抄:人原是自然的子女,如果人有所谓的本来面目,那么人的本来面目,便藏于自然的母体。人既出于自然,便受自然的制约。由于自然的制约,人必须紧贴着自然的门墙而艰苦经营。艰苦激发了人的智慧,突显了人的存在。...[/QUOTE]
                           婉欣老师的话带给了我深刻的思考  在这个依然重视应试教育的年代  自然教育显出了他独特的重要性   教育应该以人文本  尊重孩子的天性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