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教育的两种倾向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教育的两种倾向[/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SIZE=3][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COLOR][/FAC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我国教育有两种不同的思路和倾向。一种思路倾向于把教育尽可能文学化,有意无意地要把学生都培养成“文人”,另一种思路则倾向于让教育走近科学,首先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的思考,不希望他们长大都成为“文人“。[/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第一种思路一直占着上风,很多专家学者和名师都是这个思路。语文教师闹得最欢,好像自己是各科教师的当然代表似的。他们人多,声音大,又能与媒体的煽情因素兼容,咄咄逼人,好不风光。这类人都张扬所谓“人文精神”,都极力推崇阅读和写作,不过他们倡导阅读的东西主要是或者完全是文学作品,而他们所谓的写作则基本上是散文或记叙文。他们很少提倡科普性的阅读,很少主张学生从小就学习写研究报告。他们自己所写的谈教育专业的文章,也很明显是注重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词句,文风颇不严谨,逻辑性差,经不起推敲。[/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我是赞成第二种思路的。我当然也推崇读书,但是主张学生尽量多读一点科普作品和有哲学意味的文章,文章要严谨,概念要清楚,推理要合乎逻辑。经典的文学作品当然要读,但是语文课本不应成为纯文学教材,课外阅读更不能全都是文学阅读,写作也不可以变成文学创作,毕竟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不会成作家和记者,他们未来所需要的语言能力主要并不是描写和煽情,而是严密的思考和清晰的表达。至于写作,再也不能只练习记叙文和所谓的“论说文”了,我认为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应该练习写研究论文,因为他将来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需要分析问题,思考问题。[/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有人也许会说,这二者不矛盾呀,可以兼顾的。是,这两者可以兼顾,但不是谁都能兼得了的。事实上教师完全可能不知不觉偏向文学,因为我国有根深蒂固的文人传统,中华文化在形象思维方面很发达,而逻辑思维很弱。人当然容易下意识地避开自己的弱项而发扬自己的长处,于是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就很难被重视。这对民族的振兴很不利。[/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我是教语文的,语文界也有争论。我认为语文课必须把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放在第一位,而很多名师专家们却贬之为“工具论”,他们认为语文课首要任务是张扬人文精神。我指出这不是一个层面的事情。德育、人格教育、精神境界提升是所有课程(不光语文)的任务,这是战略层面,但具体到战术层面,具体到某个学科,它必须要把本学科的知识教育放在首位。你不能把各学科的共同任务说成自己学科的第一任务。[/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张扬人文精神,本是好意,但是由于我们语文教师普遍的学养不足,实行的结果就往往变成了煽情和忽悠,成了新的形式主义,新的“假大空”,而这种东西与应试主义的题海战术相结合,就极大地削弱了实实在在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于是你就看到了整个社会语言素质的惊人下降。到处都是错别字,到处都是病句,到处都是不讲逻辑不合语法的语言。不用说学生,就连语文教师的文章,也常常令人大跌眼镜。[/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教师月刊》杂志14[/COLOR][/FACE]年第二期上刊载了特级语文教师闫学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努力成为读书人》。前面有题辞道:“我是校长,更是读书人。”这个题目已经有点怪了,好像校长本不该是读书人似的。文中有些病句,挺刺眼的:[/SIZE][/P][SIZE=3][/SIZE][ol][li][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P][FACE=楷体][COLOR=rgb(0, 0, 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那是我教师生涯中一次最重要的遇见,也是最美好的遇见。(21[/COLOR][/FACE]页)[/COLOR][/FACE][/P][P][FACE=楷体][COLOR=rgb(0, 0, 0)][SIZE=1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句中“遇见”用词不当。“遇见”是动词,不可以这样做名词用。[/COLOR][/FACE][/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COLOR=rgb(0, 0, 0)][SIZE=1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2[/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我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那是我自己成长的声音。而这股拔节的力量,归根结底根植于阅读,根植于将阅读与写作、阅读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缠绕的广袤土壤。(22[/COLOR][/FACE]页)[/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COLOR=rgb(0, 0, 0)][SIZE=1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将阅读与写作、阅读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缠绕的广袤土壤”,定语与中心词“土壤”不搭配,这种“土壤”太诡异了。“广袤”也不应与“土壤”相连,广袤是从长宽角度说的,一般与“土地”相连(参见《现代汉语词典》)。还有,“归根结底”与“根植”连在一起也很别扭,哪来这么多“根”?[/COLOR][/FACE][/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COLOR=rgb(0, 0, 0)][SIZE=1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3[/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阅读不光有助于学科教学理论层面的研究,对课程教学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4[/COLOR][/FACE]页)[/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COLOR=rgb(0, 0, 0)][SIZE=1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不通。“对课程教学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并不是“阅读”,而是从阅读中得来的某些思想和理念,阅读本身什么也指导不了。[/COLOR][/FACE][/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COLOR=rgb(0, 0, 0)][SIZE=1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4[/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把一所学校充满信任地交到我的手中。(26[/COLOR][/FACE]页)[/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COLOR=rgb(0, 0, 0)][SIZE=1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应该是“充满信任地把一所学校交到我的手中”。[/COLOR][/FACE][/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COLOR=rgb(0, 0, 0)][SIZE=1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5[/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我决心把学校办成一个书籍的王国。(27[/COLOR][/FACE]页)[/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COLOR=rgb(0, 0, 0)][SIZE=1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办成……王国”,动宾不搭配。国家不是“办成”的,说“建成”还差不多。[/COLOR][/FACE][/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COLOR=rgb(0, 0, 0)][SIZE=1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此文还有一个小标题是“把自己托起来”,典型的文学语言。这种说法用在诗歌中还是可以的,因为诗人有胡言乱语的特权,闫老师这是一篇讨论自身专业成长的文章,似不宜用此种说法做标题。[/COLOR][/FACE][/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COLOR=rgb(0, 0, 0)][SIZE=1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以上病句,若出自三四流的记者之手,也就算了,出自语文教师之手,就不大合适,若出自特级语文教师之手,那就属于硬伤了。然而闫老师此文中却有“悲悯的情怀,心灵的关切,人性的尊重”(什么叫“人性的尊重”?谁尊重谁?想不清楚)“心灵之弦的颤动”等说法,颇具文学色彩。我觉得闫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属于前面说的第一种思路的,而阎老师文章的毛病恰好可以证明,这种思路,对于语言基本功的培养是不利的。语文教师嘛,先把语言弄好了是正经,太注重美丽的“上层建筑”了,下面的基础就不容易打牢。特级教师尚且如此,况一般教师乎!教师尚且如此,况学生乎![/COLOR][/FACE][/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COLOR=rgb(0, 0, 0)][SIZE=1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 [/COLOR][/FACE][/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COLOR=rgb(0, 0, 0)][SIZE=1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                           [/COLOR][/FACE]            2014,3,8[/SIZE][/COLOR][/FACE][/P][P][FACE=楷体][COLOR=rgb(0, 0, 0)][SIZE=10][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 [/COLOR][/FACE][/SIZE][/COLOR][/FACE][/P][/COLOR][/FACE][/li][/ol][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一阵风990:[/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王老师指出的问题是存在的。通常在学校大会上时不时会听到显示文采的报告,讨论问题缺乏深入和逻辑,应该说管理者不比教师更高明是显而易见的,那为什么他们要讲呢?可能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工作,并想通过他们的说教来提高教师,达到一种希望的好的状态,这和教师给学生讲话的意味差不多,想通过讲来使学生提高,但不去思索能还是不能。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重视文采的特征保存了下来,大多中国人认可的文化水平也主要就是指文学水平,至于科学素养还一时半回进入不了人们的视野,中国人写的科普作品还是很少很少的,科学还不能很好的融入中华文化的血液之中,差不多可以这样说中国人对科学的态度还是停在西学为用上。中国人做事容易表面化和文化是有关联的,比如道德教育问题,表面上的说教很多,但深入探究道德根源的和不道德成因的探究很少,如果曾经有也就古人留下的那几句。《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讲了一个宝洁公司营销一种叫“纺必适”的除味剂的故事。我发现,首先他们成立的营销团队里有科学家,对每次不成功的推销过程的总结中从来就不是从推销人员是否努力,是否认真,是否敬业等上面用力说事,而是对自己所做调查进行仔细分析,从人们生活过程仔细考察,最终找到了成功的办法,那就是从除味的同时再加一种香味给人们的除味工作以奖赏。这一事例使我对学校工作越发看得清楚明白了,任何问题的存在都有需要通过研究找出根源的地方,而管理者从来没有这么做,也没打算这么做,一概斥之以道德品德问题,最后变成了一个表面问题,最后谁也没找到问题的答案。只是被指责的地方变得更隐蔽了而已。从我已经历的几任领导身上看,管理缺乏科学水准是共同的,但他们自己从来以为自己是科学的,因为他们一直强调要科学管理。看来这绝非偶然,应该是必然,并不是说换个教理科的就会具有科学管理意识,其实我所经历的这些管理者多数就是教理科的,但他们并没学到科学的精义。科学的本质并不是代公式做题,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根源于哲学而又不同于哲学,它同样也不同于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关注体验:  讲文采,大概是有根据的。我突然想起子曰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的句子来,也许可以做一注脚。若果真如此,可见流弊之深远了。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关注体验:  一阵风老师说的深刻。对问题归因的确存在着这两种倾向:道德归因和事理归因。学科知识不能化为工作素养,是典型的应试主义的巨大“成果”。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关注体验:[/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读了王老师的《教育的两种倾向》后,深感王老师对目前教育界对工作成果文学性表述的不认同,也深感王老师希望那些带有科学性表述的文章能多起来,一改根植于我国几千年文化基因的目前这种不良风气。对此,我认同。[/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换个角度想下,我国教育界的教育行为过程也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行政性,一是研究性。虽然说,这两种倾向在实际工作中都需要,因为身为学校人员不服从行政领导肯定不行,身为教师不研究学生和教材肯定也不行,但是,学校工作行政化的倾向似乎更为突出,从而,由于行政化的主要目的在于秉承上级旨意办事向上交差,这就会导致教师们要做大量无用功;教师们明知无益而不得不执行不完成。[/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我们说,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遇上比较讲人情的校长你还可以感受到其人情味,若遇上对上唯命是从对下霸气十足的领导,老师们可就百口莫辩了。又,中国是面子社会,为了自己的面子,好听点,为了学校的面子,面对上级的一些指令,为了创先争优之面子,一些甚至大量的形式主义应运而生。[/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当然,从教育工作起始角度看,为了上级肯定还是为了师生肯定,也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这就涉及到了价值观的取向和教育界用人体制问题了。[/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如此想下去,教育中诸类两种倾向的对举分析,也会成为一组切中时弊减少无用功从而富有警醒意义的精彩文章。[/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如果有兴趣,希望能学到网友们的精彩见解。[/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不知大家是否认同。[/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SIZE][/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