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文风与无用功
    [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今天你做无用功了吗?(49)[/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COLOR][/SIZ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王晓春[/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文风与无用功[/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今天收到一种教育杂志,好几期一块寄来的。在14年第一期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追寻语文教育的真谛》。编者介绍说,作者是一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文章不到两页,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特意排成了黑体字,想来属于点睛之笔:[/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情动,才有心动;心动,才有行动。教材和文字是沉睡着的,而教师的教学就是把教材和文字中沉睡着的情感唤醒,融入自己的性格、性情,使之成为综合体送到学生面前,进行“碰撞”,从而使教材的一花一沙“生成”孩子的世界和天堂。[/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恕我驽钝,看不明白,几乎每一句都莫名其妙。[/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情动,才有心动”。“情动”和“心动”的含义是什么?二者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它们之间会有因果关系?搞不懂。比如我饿了,看见一个馒头,那当然会“心动”,但我必须先“情动”,“才有心动”吗?我必须先对馒头“动情”,然后才能“动心”吗?好像不是这么回事。[/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情动,才有行动”,更说不通了。我早晨醒来,就要起床,起床分明是“行动”。然而这个“行动”是“心动”引起的吗?“心动”又是“情动”引起的吗?按这位作者的逻辑,我早晨起床这个“行动”必须源于对起床这件事“动了心”,而我对起床之所以“动了心”,那是因为我“动心”之前先“动了情”。“动”了什么“情呢”?是对白昼的“热爱”?诸位!请问真实的人哪个是这样活着的?[/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教材和文字是沉睡着的,教师的教学就是把教材和文字中沉睡着的情感唤醒,使之成为综合体……”。“教材”和“文字”为何并列?莫非教材不是用文字呈现的?课本上不是文字吗?费解。“教师的教学就是把教材和文字中沉睡着的情感唤醒”,愚以为这么说很片面。事实上我们读书,常常是作者把我们的情感唤醒,我们的情感倒可能是在“沉睡”。认定人家文章的情感是在“沉睡”,需要教师这种特殊读者去“唤醒”,未免太自负了。更多的情况是作者读者的情感都没有“沉睡”,那就可能产生共鸣。这位老师把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想得太简单、太片面了。下面就更奇怪了,据说,语文教师把教材中的情感“唤醒”之后,就“融入自己的性格、性情”,而且会“成为综合体”。把别人的情感唤醒,往自己性格里融,融着融着就成“综合体”了。这个“综合体”是个啥子东西?想不明白。更离谱的还在后面。就是教师变成“综合体”之后,还要自己把自己“送到学生面前,进行‘碰撞’”。我不知道怎么个“撞”法,总之这么一“撞”,“教材的一花一沙”就“‘生成’孩子的世界和天堂”了。显然,孩子是被“撞”进去的。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学生是被动的,有资格变成“综合体”的是教师,学生必须等变成“综合体”的老师来“碰撞”,才有希望进“天堂”。如此学生的主体性,他们的独立阅读怎么体现?语文教师怎么就从指导者变成了“碰碰车”?[/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恕我直言,写这种文章,读这种文章,都是在做无用功,甚至比做无用功还要糟糕。一个教师,说话写文章,最起码的要求是你得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要求不高吧?怎么可以云山雾罩,不知所云呢?这种文风非常有害,太浮躁了。我刻意隐去了杂志的名称和作者的名字,是因为我的本意并非针对某个人、某个杂志的,我是针对一种文风。这种文风在语文界特别流行(一些名师带头),令人哭笑不得。我真的希望别再这样下去了。这样教下去,岂不把学生都弄得神神叨叨的?[/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2014,3,19[/COLOR][/SIZ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小熊9612(k12[/COLOR][/FACE]教育评论)[/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哈哈,文学上的某些事情还真的很难去讲逻辑。[/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这里我也不讲逻辑去分析一下这段文字:[/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情动,才有心动;心动,才有行动。[/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这句话完全是点缀,是为了好看,高深,没什么意义,是100%[/COLOR][/FACE]无用功。[/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教材和文字是沉睡着的,而教师的教学就是把教材和文字中沉睡着的情感唤醒,融入自己的性格、性情使之成为综合体[/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我想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文字(教材)是静态的、死的,文字背后的意义、文字间的感情是动态的、活的,读者只有用心品读,根据自己的经历、经验、情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读懂文字,沉睡的文字。[/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使之成为综合体送到学生面前,进行“碰撞”,从而使教材的一花一沙“生成”孩子的世界和天堂。[/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老师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个“综合体”,只能是老师自己的理解和作者的碰撞,加上学生自己赋予文字的意义,和老师、作者的心灵交流与碰撞,产生共鸣。但,这其中有学生自己的加工,所谓100[/COLOR][/FACE]人眼中有100个哈姆雷特。[/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但作者明显省略了文字本意—老师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知识中的学生理解。[/SIZE][/COLOR][/FAC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王晓春读后:[/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经过小熊老师的“翻译”,读者大概明白这位作者什么意思了,然而这里有什么新意吗?没有。提供了什么新的思想了吗?没有。故弄玄虚而已。能用大白话说清楚,何必耍花枪![/COLOR][/SIZ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不过“文学不能讲逻辑”,“文学很难讲逻辑”,“讲逻辑是文学的外行”,这类的话,我可是见过很多次了。有些语文教师一到理屈词穷的时候,就拿出这个挡箭牌。[/COLOR][/SIZ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这里面有一个花招,必须拆穿。我们退一万步说,即便文学可以不讲逻辑,语文教师你写文章也不能不讲逻辑,因为课文虽然是文学作品,你的解读却不是文学作品,那是“语文教学论文”,不属于文学范围。上面我引用的那位老师的文章,发表在教育杂志上而不是文学杂志上,这是教学随笔或教学论文,没有人会承认你这是文学作品。这种文章绝对需要概念清楚、逻辑严密的。你不能披着别人的衣服,为自己挡风雨。[/COLOR][/SIZ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我们再退回一万步,看看真正的文学家怎么看逻辑问题。[/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教师月刊》2014年第2期刊登了一篇记者对台湾作家张晓风的采访记录。张晓风是公认的大家。当记者问她如何搞好语文教学的时候,她回答:[/SIZE][/COLOR][/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不要太多机械化的训练,而应着手于文字的清通,逻辑的周延,文学素养的培植和人生境界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要慎防培养出没有真本事的“考分高手”。[/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张晓风这话说得多么清楚明白,一点也不弄玄虚。她毫不犹豫地把“文字的清通,逻辑的周延”放在语文教学目标的最前面(这有“工具论”的嫌疑),我认为这才是内行。今日我们好多语文教师,张口闭口“人文精神”呀,“感情”呀,“爱”呀,然而自己连“文字的清通,逻辑的周延”这些起码要求都做不到。这不是很可笑吗?可是他们却在那里拿腔拿调地整个没完,这就更不堪了。我希望这种语文老师不要再拿“文学”说事了,文学没给你们“词不达意”的权利,你们离文学还远着呢!先老老实实学着把话说个“清通”是正经。真正的大家,没有弄花拳绣腿的。[/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2014,3,19[/COLOR][/SIZ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