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哪里?(2)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b2bd5]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哪里?(2)[/SIZE][/COLOR][/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上次说到,教育者应该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搞清学生到底怎么回事,然而实际上这样做的教师很少,下面说说,为什么会这样。[/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一个原因是,有些教师认为没必要对学生情况搞调查研究。教学有大纲,我每堂课有教学目标,学生跟着我学就是了,还调查研究,哪儿那么多事?公开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如今不多了,但是心里这样想的老师可能还是有。这当然是很落后的教育观念了,完全的教师中心。[/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更多的老师知道而且承认了解学生是份内之事,且很重要,然而实践中他们并没有做,或者对此只付出了很少的精力,这大概是大多数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重点讨论一下这是怎么回事。[/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我想有些教师是觉得,学生情况他们“已经知道了”,没必要再做调查。我每天和学生打交道,难道还不清楚他们怎么回事?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简单。家长比教师接触孩子更多吧?[/SIZE][/FACE]生活在一起,互相还不了解吗?然而家长不了解孩子,走不进孩子的内心,这种情况很多很多,真正了解孩子的家长反而是少数。教师也是这样。把主观印象当成事实,把片表面印象当成整体,把对学生的普遍印象当成每个学生都如此,把若明若暗的认识当成清晰确切的事实,这类思维方式非常普遍,严重阻碍教师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经验是很宝贵的东西,但经验也很容易成为束缚人思想的枷锁。我们有很多老师不去学生中调查研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成的结论太多了”,用起来非常方便,无须思考,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调查研究的动力,也失去思考能力了。这种教师多极了。比如学生上课不听讲——贪玩;不完成作业——对学习不重视;不守纪律——没有好习惯;情绪不好——单亲家庭:孤僻——缺少爱……一切问题都有现成的、廉价的、俗而又俗的、老套的标准答案。既然答案已明,还有什么必要再去调查?[/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还有的老师不幸读了几本心理学之类的书。那里面说了,一年级的孩子什么特点,二年级的孩子有什么特点,等等,他看完了,记住了,就觉得自己这下门儿清了。殊不知这些结论即使完全正确(这很难)也不过是一般情况,说到某个孩子,未必符合,还要具体分析,而这种分析的本领,从书本是学不来的。[/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还要指出,教育教学有很多硬任务,硬指标,要评比排队,要和工资挂钩的,但是调查研究,教育诊疗,这些都没有硬指标,不是硬任务,上级领导顶多是号召一下而已,因此,教师很自然地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硬任务上,工作本来就很累,也就很难从精力的大蛋糕上切下一块分给调查研究和教育诊断了。虽然老师可能也知道这是缺乏远见的短视做法,但一天天也就这么过来了……[/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这我都理解,但我还是要劝说老师们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精力分配问题。谁要是觉得我说的有点道理,而且决心试试,我就不胜荣幸之至了。我荣幸不荣幸无所谓,学生幸甚,教育幸甚,国家幸甚。[/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2016[FACE=宋体][SIZE=14pt],11[/SIZE][/FACE],26[/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19
      • 经验228672
      • 文章12331
      • 注册2012-12-04
      [P][ALIGN=left][COLOR=rgb(43, 43, 213)][SIZE=11]“虽然老师可能也知道这是缺乏远见的短视做法,但一天天也就这么过来了……”王老师说的真的是很真实的现状。但是,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完全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反思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精力分配问题的,三思而后行,人人都需要,作为教育者,更加需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灵动的生命。[/SIZE][/COLOR][SIZE=12pt][/SIZE][/ALIGN][/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b2bd5]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哪里?(3)[/SIZE][/COLOR][/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      [FACE=宋体][SIZE=14pt]智育诊断[/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我说过,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辨才。孔子等人做了因材施教的榜样,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方针,但是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因材施教的可操作的技术手段。他们是凭自己的杰出悟性进行因材施教的,这很难推广,所以后代的因材施教,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实际上能做到的人很少很少。若想把因材施教落实一些,就必须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操作手段,我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做这件事。所谓教育诊疗,就是一方面。[/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不过,以前我所谓的教育调查研究,教育诊断,主要用在教育方面,德育方面,而不是教学方面,智育方面。早期记忆分析也好,词语联想也好,主要都用来分析学生的个性、人格特点,重点解决的是他们的习惯问题、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而不是学习问题和智力发育问题。我知道这是一种缺失,一个短板。但仅仅是上述研究,虽然进展不算大,已经耗费了我绝大部分精力。而且智育诊断方面的研究我做起来也有困难,不顺手,我的知识结构不足以应对。[/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不过我还是愿意把智育诊断的任务提出来,寄希望于其他人做出个眉目来。[/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愚以为,智力诊断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1[/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知识结构[/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就是一个人脑袋里究竟装了一些什么知识。你会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不同的。有的人脑子里都是人际关系,有的人脑子里都是机器,有的人脑子里都是笑料,有的人脑子里都是各种观点。教师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就可以知道怎样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了,也就知道朝哪个方向引导他成才了。词语联想是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他脑子里哪个方面的词汇多,一般就证明他的知识结构偏向这个方面。我觉得还应该设计一些其他方法来检测学生的知识结构。[/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2[/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智力类型[/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每个孩子的智力类型是不同的,最普通的,比如有的孩子适合学文科,有的孩子适合学理科,有的孩子适合搞音乐美术体育。这种诊断,可以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设计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检测方法。智力类型的检测有一个重点——发现学生的智力强项。这很重要。早期记忆分析和词语联想对检测智力类型也有参考作用,有时作用还很大。[/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3[/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智力水平[/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1[/SIZE][/FACE])思维能力:归纳思维,演绎思维。这需要设计一些问卷来检测。智力测验可做参考。[/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2) [/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学科智力水平:[/SIZE][/FACE]各学科的学习能力。这是比较好办的,各科教师依据考试情况即可看出学生各学科的智力水平。[/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3[/SIZE][/FACE])超出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是考不出来的,要在实践中,在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中来考察。[/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如果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上述几个方面有个初步认识,则他在教学和个别辅导时会更有针对性,更有效,他对学生的期望值也会更合理,可以减少很多无用功和师生矛盾。[/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每个小项都够研究一段时间的。我希望有人对这些问题感兴趣,这是最基础的工作。最好是文理兼通,知识结构比较均衡合理的老师来搞这个研究。[/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2016[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11[/SIZE][/COLOR][/FACE],18[/COLOR][/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19
          • 经验228672
          • 文章12331
          • 注册2012-12-04
          继续来学习。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P]读有所思:[/P][P]    对学生的智育诊断,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王老师的方向界定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但这是一个不断尝试反复运用的教育路径,我的教育积累太弱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这个路上前行,但我一定会试一试的。[/P][P]    教育的坚持就是对未知教育手段的探索,虽然是一个小心假设大胆求证的过程,可是教育的美好也许就是对自我的挑战,主要还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不过王老师在上一个帖子里做了很好的说明,关于教师的精力分配。[/P][P]    我感觉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不专业所以把简单的教育问题搞得复杂了,而班级和学生管理更是一个需要系统谋划的事,除非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时间被大量好不想干的事情和翻来覆去的错误占完了。[/P]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