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个案诊疗中的外行话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b2bd5]个案诊疗中的外行话[/COLOR][/SIZE][/COLOR][/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王晓春[/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新教育网校个案诊疗班正在讨论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小智的案例。我把案例材料发给两位个案诊疗高手,小学老师周老师和赵老师。[/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她们很快在一点上取得了共识:提供案例的老师收集的材料不够全面准确,从自己的主观印象出发较多。[/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赵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老师说孩子上课精神恍惚。我觉得恍惚只是个形容词,不是准确的描述。孩子是整节课整节课的走神,是所有课都走神,还是只是某门课走神,只是有时候走神,基本上可以听讲,都不清楚。”[/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行家一伸手,就知道有没有。赵老师一开口,就能听出这是内行,她说的是内行话。[/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精神恍惚这种说法,作为日常语言或者文学语言是很好的,生动形象,但是用在个案诊疗中就有问题了,太模糊,太笼统。这不是科学语言。科学语言不求生动,要的是准确真实,有多大说多大,有多深说多深。在个案诊疗中,文学语言往往成为外行话,不管它多么美丽。[/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我们不能要求提供案例的老师都说内行话,事实上我所见到的绝大多数教师写的案例用的都是日常语言、文学语言,其文体都像记叙文,说的都是作者的见闻和感受,主观性非常强,而主观正是科学的大敌。比如有个学生和老师顶嘴,他就断言此生“逆反,叛逆”,然而事实上这个学生可能并不和其他老师作对,这个事实他就不提了。作为个人感想,可以理解,但要对这个学生进行诊疗,单凭这位老师的一面之词,很难保证科学了。所以我们见到案例,往往要追问一些问题,力争把情况掌握得角度更多,情况更全面真实,以免被案例提供者的主观看法误导。当然,这种误导不是故意的,是作者缺乏科学的思维方式造成的。[/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如果限于条件,无法与作者对话,没有办法追问,又必须对有关材料发表意见,怎么办呢?[/SIZE][/FACE]那就只能搞“点评”(读后感),无法进行全面深入的“诊疗”了。点评时,说话要更加谨慎,往往只能推测。[/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一般教师写案例,说些外行话是难免的,但是,参加过培训,学习过个案诊疗的老师,就应该自觉地减少或避免说外行话了。我们看一位学员提供案例时的叙述方式,看他讨论发言时提出什么问题,就可以判断此人在个案诊疗方面是否入门了。[/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再看点周老师读完这个案例后发的议论:“初期收集资料要规范,(需要提供哪些必须的材料,我早就说过了——王晓春注)中期补充资料要根据猜想,有目的性。”这才是内行话。[/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2017[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4[/SIZE][/COLOR][/FACE],3[/COLOR][/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08
      • 经验228504
      • 文章12317
      • 注册2012-12-04
      个案诊疗,初期如何收集材料?后续如何根据具体情况更有针对性的收集补充材料?都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王老师这篇文章给予我们很多启发,谢谢!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P]读有所思:[/P][P]    科学必须具体,要对准这一个学生,要把他的资料尽量弄完整,主要的还是依据教育诊疗的一般模式作前后两个阶段资料收集,第一个阶段是资料的完整,第二个阶段是资料的补充,当然是教育者根据需要做作的科学性补充。[/P][P]    这让我再一次领略了教育诊疗的学习步骤,关键还是实践,假设了很多次,因为没有学生,所以根本无法具体的每一个孩子,我只不过在做一些文学性的描述,或者更准确地叫做教育想象,不过这里还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些思维延伸的空间。[/P][P]    这是我目前能够自我提升的唯一方法了,不过这样也好,我可以静下心来,反复的走进孩子,用自己的假设把自己引入到一种自己熟悉的学习,也就是想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一样,根据这里的具体要求,进行教育技能的提升。[/P]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