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70个临场应变技巧

18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山涧之东[/u]发表的内容:[/b]

郑老师,每次读完你写的一个案例.心里总是久久不能平静.这一些事情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都经常遇到。有时真的不知如何处理。但现在我明白了。我想对您说,您是真正的教育家,不仅教学生做人,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这...[/QUOTE]



谢谢你的支持与鼓励,你别这么客气,我们都是来论坛上学习的,在论坛上,我们找到了同志,找到了朋友,谢谢你.
19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郑学志[/u]发表的内容:[/b]

    云老师悄悄地对芊芊说,这是老师祝贺她进入成人的仪式——从今天...[/QUOTE]


谢谢郑老师,你的文章很让人感动,真心感谢你对我的关照.我将努力去试一试.
再次表示感谢
20楼
家长把逃学的孩子交给老师就走,怎么办?

                       明确告诉他教育孩子他也有责任

    [COLOR=red]摊上这样不讲道理的家长,你得讲究策略,该针锋相对的时候绝不退缩,该妥协的时候要知道马上投降,该安慰的时候就要轻言细语,该严厉批评的时候就要声正词严。我就不相信,他儿子在我手中,我就对付不了他。[/COLOR]

   [COLOR=blue]网友天圆地方2008年4月1日在班主任之友论坛提出了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整天逃学旷课,当我找来其家长谈时,家长二话不说,将孩子交给我转身就走。面对这样的家长我该怎么办?”[/COLOR]
    看到这样的案例,我心里就想笑:碰上这样的家长,看来我不是第一个,我们国家到处都有,这也许是中国特色……(窃笑,捂嘴巴偷着乐,呵呵)
    网络上也跟了不少帖子,枫说:“你直接带着学生回家找家长,他不管咱也不管了。”陈永海老师还说:“亲手把孩子交给他父母,免得节外生枝。” 这方法行得通吗?我看是行不通的,且不说义务教育不准你把学生推出校外,就是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现在学生都宝贝得不得了,留一个学生在学校,咱们老师就多一口饭吃。要是你把学生送回去了,校长不克你才怪。更何况,送你也要小心送,到时候家长一句话呛着你:“如果我能够管得了,我还送他去学校干什么?”
    ——你看,你得到了什么?除了受气你还得到了什么?
    在我当班主任的生涯中,碰到过好几起这样的家长。真的,我不瞒你说,把孩子送来的家长已经是好家长了。有的家长孩子逃学,你告诉他,他还责怪学校:“我孩子在你学校里读书,怎么好好地就跑出去了呢?你们老师干什么去了!”比天圆地方的学生家长厉害吧!还有的家长,你告诉他孩子旷课了,他脑袋一摸,啊,旷课了?肯定是你学校不好,孩子,咱们不上学了,明天老师到咱家里来请——你不要相信我是杜撰的,童话大王郑渊洁那厮就干过这样的勾当。还有的家长,你告诉他孩子旷课了,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好半天没有一句话,你再催他,他回答一句“知道了”,然后什么下文也没有。
    所以,摊上这样不讲道理的家长,你得讲究策略,该针锋相对的时候绝不退缩,该妥协的时候要知道马上投降,该安慰的时候就要轻言细语,该严厉批评的时候就要声正词严。我就不相信,他儿子在我手中,我就对付不了他。
    对付天圆地方遇到的家长,我采取的办法就是严肃地把他喊回来,明确告诉他不要把孩子交给学校了事,教育孩子父母也有责任。这时候你不要怕他抵抗,如果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觉得自己理亏了,他们就会更加深信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他们家长没有责任。
    2001年,我们班上就有这样的一位家长,孩子逃学,他给你找回来就已经是莫大的面子了。可是,我不领情,他转身就走的当口,我把他留下来。我对他说,教育孩子是我的事情,同时也是他的事情,更是你们家长自己的事情。他一脸惊愕的时候,我向他坦白一件事实:“你不要认为学生有出息了,那是我们老师的功劳,其实更多的是你们家长的功劳。你想想,一个班六七十名学生,为什么只有那么少数的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取得卓越成绩,而大多数学生却默默无闻?这中间的差距在哪里?老师同一样地上课,作业同一样地批改,为什么十年之后,当初一同上学的孩子有那么大的差距了呢?差距就在家长的不同。如果你今天还不认识到这个问题,还不主动抓孩子学习,以后后悔的是你,而不是我们老师。”
    这话有道理,是关他们家的切身利益,家长停了下来。然后,我再继续和他仔细讨论家长的责任。他说,他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所以就只好依靠老师了。
    他的话我也相信,每年接新生,都会有家长拉着我们的手说:“我们是大老粗,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就交给您了,要打要骂,听凭老师为是。”兄弟们啊,你不要被他们感动了,忘记了自己是干什么的了,人家这是糖衣炮弹,在忽悠你啦!现在的孩子这么宝贵,你如果真的以为家长把孩子就交给你就把你为是了,吃亏的是你。你骂人家孩子一次,孩子出走了责任就是你的,还说打呢!那违法的事情咱老师更不能够做,一不小心,人家把你告上法堂。
    每次家长说这样的话我都只当耳边风,我会把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给家长们的一段话送给他们:“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你们态度神色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你们在家庭里粗野暴躁,夸张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坏一些,甚至侮辱母亲,那么你们已经大大地害了你们的儿童,你们已经对儿童教育得很坏了,而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会产生最不幸的后果。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我告诉大家,名人的话很有作用,任何一位家长,你搬出了名人的话,权威的话,他都会相信。这段话对家长很有启示:教育不是一个方面的作用,是综合的影响。他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了事了。也就不会认为,孩子考了好大学,就只是老师一个人的功劳了。当然,也有很多家长暂时还转不过弯来,那也不要急,慢慢来,总有一天我们会让他接受这个观点的。
    接受了我的观点之后,我就给他们出点子。很多家长把责任推给学校,很大的一个程度上,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其实说到心窝子里边去,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孩子有出息的。他们任凭孩子旷课、游荡,关键原因是管不住孩子了,对孩子失去了信心。如果老师在这样关键时候给他们一点金点子,他们还是会听老师的话的。
    我给家长们出的第一个点子是:要勇敢地对孩子说不!冷静地想一想,现在我们有多少家长敢勇敢地对孩子说不呢?一些家长忙于做生意,忙于自己的娱乐应酬,很少跟孩子一块交流、玩耍。长时间的处于这种状态,孩子和父母也很隔膜,有时父母甚至会觉得很对不起孩子,心里内疚,因此,唯一能够让自己心安的,就是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样反而使得孩子在父母面前理直气壮,各种要求都提了出来。到了父母管不住孩子的时候,他们就着急了,没有办法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只告诉家长们一点——勇敢地、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不”!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比如不写作业、挑食、吸烟、旷课等问题,要理直气壮地说不。我对家长说,对孩子说“不”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心里感到内疚,感到对不起孩子,父母并没有欠他们什么,我们也不要为孩子做好一辈子的准备。该拒绝的时候,就勇敢地、果断而神圣地说“不”。
    我给家长们出的第二个金点子,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意义很简单,我们不能够扶着他们走一辈子,他们得为自己承担点责任。我在相关的文章中说过,衡量一种教育是否成功,就看它是否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自我教育的方法,是否培养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三点,我常常对家长们说:不要只看到孩子的成绩,要能够看到孩子的发展,只要是发展,就应该值得表扬。现代的成功观就是六个字——“发展”、“选择”与“和谐”。不是分数、名次高就是成功。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就是成功。有一个学生进校后的第一次年级考试,物理只考了11分。她很自卑,家长也很着急,我对学生的家长说,“你去跟孩子说,你能考12分吗?只要你多考一分,就是成功,我就奖励你。”第二次月考,她考了42分。我表扬了她,发了奖品;她妈妈也表扬了她,还与她拥抱。她就成为本学期进步最大的学生,在这次第三次月考时,她的物理居然考了76分!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赏识教育?我认为,这就是素质教育,就是赏识教育。实践证明,反复成功的学生成绩会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学生成绩会越来越差。我们要给孩子松掉外环境的心理压力,就要家长们树立一个观念,不要只看分数的多少,关键是要看孩子发展没有。只要是发展,就值得表扬和肯定。
    我经常给家长出的第四个点子,就是要学会理解孩子,给孩子做梦的权利和时间。孩子和我们不同,我们基本上已经对梦泯灭了幻想,孩子们却正是做梦的时候。有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做梦,一些孩子也弄不明白,家长们为何连做梦的念头都没有?是我们太现实了,还是孩子长不大?任何一种理解都可以,但是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自己是怎么长大的了,我们只是过了做梦的时间而已。孩子有的是无尽的将来,正是做梦的时候,我们谁也不能够去打击他们。
    看过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讲家长如何处理女儿早恋的。我们国家组织了一个演出团去法国演出,一个女孩和她的家长尾随着演出队伍,看了所有的演出。女孩喜欢上了团里的一个帅气的男孩,她给那个男孩画了一幅画,画面画了两颗心。男孩不明白,就去问团长。团长告诉他,她的意思是中法友谊。男孩相信了,对女孩子很感激。后来女孩又写信,这次画的是一面墙,墙内是男孩,墙外是女孩在哭。团长一看这画就明白了,女孩是喜欢上男孩了。团长找到女孩的父亲,告诉他这件事情。谁知道女孩子的父亲却说,他早就知道女儿喜欢男孩子了,不然不会尾随着这么久,看了这么多演出。他说,恋爱是美好的事情,女儿正处在做梦的年纪,他们要让她把梦做完。
    这个故事给我印象很深,因为它给出了我们很难处理好的一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的孩子也会早恋,可是我们处理得这么不动声色,这么富有人情味,这么尊重孩子吗?我也常常看到,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早恋了,学校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找家长,然后把孩子带回去。早恋的孩子也就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得很多孩子渐渐地远离了我们的教育范围,甚至发生了悲剧。如果我们的老师们、父母们能像这位法国的父亲那样,持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让孩子把梦做完,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其实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能够教育好孩子的,但是他们缺少的只是教育方法,而不是教育热情。我们做班主任的,专业是教育,应该比家长们强一些,我们就应该给他们多一些技术上的支持。
   我相信这样一句话:[COLOR=red]给家长们一个实在的用得着的金点子,比你默默地给家长做十件事情,更让他们感激你。 而当家长感激你的时候,还有什么问题不能够妥善处理呢?[/COLOR]
21楼
我班曾发生过让人想不到稀罕事,开学第一天,我带着几个学生下去领新书,教室中还有四五十个学生,一个下去般书的学生的凳子不翼而飞,回来后,多次询问,居然没有一个同学知道凳子的去向,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我一直都很郁闷,想不明白为什么?
22楼
  郑老师的总结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希望能看到你更多的好作品!
23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hulai[/u]发表的内容:[/b]

我班曾发生过让人想不到稀罕事,开学第一天,我带着几个学生下去领新书,教室中还有四五十个学生,一个下去般书的学生的凳子不翼而飞,回来后,多次询问,居然没有一个同学知道凳子的去向,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我一...[/QUOTE]


也许他们是真的不知道谁拿去了.
不排除外边班级的可能.
出了这样的小插曲,可以做为学生保护自身权利的教材,引导大家商量,看看该怎么办.也许,孩子们能够有新的办法防止后边事情的发生.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95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