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班主任工作室

18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边城[/U]发表的内容:[/B]

蒋老师把在线的帖子搬过来了,热烈鼓掌!
这样更多的老师可以学习到蒋老师的先进经验了。[/QUOTE]
边城终于浮出水面了,好久都没有看到你了。
19楼
又多了一块学习的园地,喜欢.
20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高顺杰[/U]发表的内容:[/B]

“要先问是什么,为什么,再问怎么办”。 只有走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影响和改变学生。

继续向蒋老师学习。[/QUOTE]
[ALIGN=left][B]形成了“先问是什么,为什么,再问怎么办”的思考习惯,许多时候会使我们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有时还需要用短期焦点解决心理咨询中的“不问为什么”思路来研究问题。希望有机会与各位老师分享后一种研究问题的新思路。[/B][/ALIGN]
21楼
“衣服”风波
今天中午我校发生了一场班级间的争吵:A班同学晒在三楼的衣服被弄脏了,疑是四楼B班同学所为,于是上去责问。B班同学说我们上面晒的是白衣服,不可能把下面的衣服弄黑。后来B班同学不得已道了歉,可A班又有几个人赶上四楼去,结果又吵了起来。最后事情越闹越大……
请问,以后遇到这样一类班际战争如何处理为好呢?
(好学好问)
追梦读帖:
三种思路和三大策略
学生冲突事件的常规的处理方法是:搞调查,分清是非和责任,然后批评教育,该道歉的道歉,该赔偿的赔偿。用这样的思路处理事件,即使费了较大的力气,仍可能导致一方不服气,甚至双方都不满意的情形,有时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酝成严重的后果。
如果我遇上“衣服风波”,会这样处理:
把双方代表都叫过来,做以下几步工作:
1、告诉他们,处理问题的思路和结果可以有三种。一是分清是非,承担责任后,双方都不服,心中气愤难平;二是通过辩是非,分责任,结果一方高兴了,其中一方感到委屈、不平;三是双方都高兴,大家互相包容、谅解了。三种思路中,哪一种是最高明的?最能显示能力和智慧?如果是我校的学生基本会选第三种结局,我了解他们。
2、与学生一起学习意大利名著《爱的教育》中的案例《争吵》,并问大家有何感想?(不回答也无妨,肯定会有所触动)
3、互相作自我检查(告诉大家:互相指责,会激化矛盾,各作自我批评,会心平气和)
4、深化已有成效。 我会问大家,互相包容的态度和自我检查方法,迁移到今后工作岗位上去,会带来什么收益?(良好人际关系、好心情、有利于工作、增加涵养……)
后一条思路实际上体现了三大策略:模糊策略、自醒策略、双赢策略。
1、模糊策略
学生冲突,很多并不涉及大是大非问题,所以没有必要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只要事情解决了,学生得到了教训,增长了人生智慧,就是最圆满的结果。“难得糊涂”是良训。
2、自醒策略
两种思路的本质差别:前者只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后者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自我反省。
3、双赢策略
这样处理的好处:既能较圆满地解决问题,又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22楼
怎样做比较公平呢?
我是一位小学班主任,最近班里实施了一项激励制度,按行为表现及考试成绩给学生加五角星。这次期中考,数学考试有加试题,有的同学加试题得分多,有的加试题得分少,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基础部分总分高,加试分少的,两项合计得分还不及基础部分低加试分高的人。这时学生中已经出现了心理骚动,有的还把这事告诉了家长。请问怎样做比较公平呢?如何来协调这一矛盾呢?(小青)
追梦读帖:
可以把公平问题撇在一边
对这件事,如果把工作重心定位在解决公平问题上,我以为方向出了偏差。就事论事式的思维惯性,缺乏教育时机意识,这是难以把准教育方向的根源之一。
如果是我,会这样分析和思考:
1、学生的心理骚动反映出什么问题
其实从这件事可以发现学生的两个思想苗头:一是绝对公平意识;二是为奖励而学习。这两点无论对学生的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极其有害的。前者会带来许多心理困惑,一遇不公平的事就想不通,就痛苦万分。后者为成为分数的奴隶,特别是升入中学后,经不起失败,考分高了就兴高采烈,考分低了就情绪一落千丈,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2、这一事件中包含着什么教育因素?
从学生思想动态和事件本身来说,是对学生进行公平观和学习动机教育的最佳时机。我相信,通过合适的教育活动,既可以圆满地解决目前的难题,又可以使学生得到成长,这是教育中的一种多赢策略。
3、如何利用这一教育事件(时机)来引导和教育学生?
教育内容:
(1)需要渗透的公平观:求公平是人的天性,但不公平的事是难免的;公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求绝对公平,遇到不公平时就会很痛苦。
(2)需要引导的学习动机:得奖人人都会高兴,都会产生动力,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得奖;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奖励、知识、能力、上大学……(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除了奖励,还有哪些是很重要的;原来激励制度要不要,也可与学生商量)
教育策略和方法:
不对学生说教。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设计体验活动,或组织讨论等来引导。

体验活动范例(绝不可照搬,只是帮我们拓宽思路或提供创作素材):

换座位(来自电视《当代教育》节目)。
今天这堂心理辅导课,我们来换座位。

现在对自己座位不满意的,请举手。结果是38人。

下面我们按自己的心愿,找座位。等各自找好座位后,老师又说:“对自己的座位不满意的请举手。”这次有20多人举手。

按如此方法调换三次座位后,再问学生:还有没有对现在座位不满意的?结果还有13人。最后老师问:“大家还想不想换?”同学们齐声回答:“不想换了。”

组织这样一类活动,并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思考,从中学生不是可以深刻地领悟到许多人生道理吗?

23楼
一天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到蒋老师这里来提升自己的境界,有些事情自己做对了,也对得糊涂,做错了就不明所以。这不全是因为没有思考的习惯,还有思维的方式与角度问题。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