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师对话(系列)

楼主
与大师对话(系列)
[P]            [FACE=楷体_GB2312][SIZE=3] 不一样的孩子            
         [/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3]         [SIZE=1] [/FACE][SIZE=2]——与大师对话之一 [/SIZE]
[/P][/SIZE][/SIZE][P][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 [/P][P][FACE=楷体_GB2312][SIZE=3]2011年10月11日小雨
  苏霍姆林斯基:我们不妨打个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得快,在记忆中保持得长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得就完全不同:对教材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得不久而且不牢固,虽然到后来,正是后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在智力发展上,比最初学习较好的那个学生取得了大得多的成就。
  
  [COLOR=#421ae6]读书人语: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在具体的情境中,又糊涂,何也?追究其由,皆为一个急字。教育是慢的行为。如庄稼,慢慢长,给其养分,与水,加之阳光。各尽其位,各显其才。人,亦是也。用在教育上,如何做起?吾以为,平常心待之。这是要旨,但实施起来,很难。原因有二,一为人性之本性,耐心不足。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更是耐心缺乏。二为要质量。要质量,是家长与社会的共求。此为本,容不得老师慢下性子,待着性子。故此,要实施真正的等待,实在是难矣。但从人的成长之实际情形出发,这实在是我们需要重视并努力的教育的姿态。不管如何有足够的理由,孩子的成长规律是容不得任何怀疑的。这是真的,且是千真万确的。[/FACE][/SIZE][/COLOR][/P]
1楼
             [FACE=楷体_GB2312][SIZE=3] 教育教学的全部技巧

           [SIZE=2]----与大师对话之二

[/FACE]2011年10月12日阴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一道。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简单的。这个学生在完成语言的创造性作业(例如写作文),另一个学生则在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断。

  [COLOR=#3809f7]读书人语:教育教学的全部技巧在于,全体学生怀抱一颗企盼的心,等待教师走进教室,学生看到教师充满睿智的眼神和富含无尽矿藏的大脑。想:老师这节课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我这节课能得到老师的多少次表扬?我在求知过程中,在老师的帮助下,能解决多少问题?我在老师的点拨下,拨云见雾,又解惑了哪些生活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我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允许我暂时落后,我解答不出来,老师不急躁,不挖苦,而是给我一个慢慢走,并相信我不是白痴的眼神。我回答不好时,老师会说,没关系,谁会生下来就知道这些呢?老师不用一把尺子评价全班同学。我们在课堂里都是平等的。老师看我们大家,用同样的眼神。我们不再有压力,但我们都愿意走进老师的课堂。这样的教师是一种学生的期盼,是教师教学的最佳状态,是与学生心理的最有效结合点。教师应努力达到之,实践之。

[/COLOR][/SIZE][/SIZE]
2楼
[P]  
      [SIZE=3] [FACE=楷体_GB2312]  教师首先要成为孩子的精神领袖

          [SIZE=2]  ---与大师对话之三[/SIZE]
[/FACE][/SIZE][/P][P][SIZE=3][FACE=楷体_GB2312]2011年10月13日阳光明媚

  苏霍姆林斯基:我在五至七年级教过几年数学。确实,这些和文学课、历史课交叉安排的数学课,对我来说是真正的休息。只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那么这种课就不会把教师弄得心情焦燥、精疲立尽。教师不必紧张地等待着发生不愉快的事,他不必去监视那些由于无事可可做而不时地用调皮行为来“招待”教师的那些机灵而坐不安稳的孩子们,因为在这样的课上,他们的精力都被纳入到正确的轨道。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地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啊!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劳动中显示那积极活动的精神,他们变得跟以前完全两样了,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本上。

 
  [COLOR=#1111ee]读书人语:我观察,真正的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无忧无虑地参与且企盼的课是体育课,音乐课,电脑课,美术课。在这些课上,你可以看到每一个孩子快乐的眼神,投入的形影,放飞的心灵。就连那些平时对学习很没兴趣且让老师头痛的调皮孩子,在这些课上,你根本不用担心他们无所事事,担心他们不主动,担心他们厌烦你的课。这些课程最吸引孩子们且让他们无尽投入的原因是什么呢?体育课,是一种简单的体力游戏,而音乐课,则是一种听觉的还原与天性的舒展,而美术课,则是对自然美的模仿与创造,电脑课呢,则是典型的人机对话,没有评价与指责,这些课程有着天然的优势,让学生接近并喜欢。而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功课上,则存在着智力的赛跑。如果教师没有在人格上和知识储备上征服学生,则很难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跟着你的指挥棒前行。教师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但前提是,教师在人格上,精神上,知识储备领域,要首先成为孩子的精神领袖。这是其一。其二,教师要与学生心心相印。让学生感到老师与学生是一家人,而不是两张皮。如果教师会与学生分享每一次成功的快感。这样,每一位学生都会被你的每一个举措所感动,而乐于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并不断找到成功的快感。
 
[/SIZE][/P][/FACE][/COLOR]
3楼
占个位,欣赏学习着校长带给我们的丰富的精神佳酿,顺祝杜校长生活开心如意,工作称心顺意!!
4楼
[P][QUOTE][B]下面引用由[U]网开一叶[/U]发表的内容:[/B]

占个位,欣赏学习着校长带给我们的丰富的精神佳酿,顺祝杜校长生活开心如意,工作称心顺意!![/QUOTE]
[/P][P]与大雄同进步呢。[/P]
5楼
[FACE=楷体_GB2312][SIZE=3]          成长,从培养阅读能力入手

           ----与大师对话之四

2011年10月13日晴

  苏霍姆林斯基: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这样,教师就有可能跟某些儿童进行个别谈话,但这种谈话不是长时间的讲解,而是加以指点和提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预防不及格和学业落后。

  [COLOR=#0909f7]读书人语:是的,教师工作量大与教师工作苦、难、烦的最主要根源在于辅导那些暂时落后者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倘若教师都像大学老师一样,不再花更多的时间辅导暂时落后者,那么,教师可能将会有更多的时间花在教学的研究上,花在自身精务的提高和自已兴趣爱好的拓展上。那么解决学生暂时落后的原因就是要从一年级起就开始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关键是要在阅读的时候学会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学会阅读。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在于,学生通过文字所提供的信息,找出解读文字编码的密码。如一篇美文,学生阅读时就会想到,这篇文字,作者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如数学概念的阐释,通过阅读,可以知道哪些是概念的前提,嘴些是结论。概念的内含与拓展是什么?学生在做简单的回答题的时候,通过有限的字眼看看,到底在问什么,我从什么角度去回答。如些等等,都在在阅读中捕捉信息,再解读信息。而这一点,则是人生最必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如何培养阅读能力呢,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讲一个孩子,上学时与某人同桌。这个孩子每当遇到难题的时候,并没有按老师所讲的苦心冥想,而是去看书后的答案与解题思路。因而进步很快。后来考到了清华。这名看答案与解题思路的孩子其实是在做思维技巧的训练。从别人的思维中找到自己的路径。走的路多了,也就有了走路的本领。这也给我们的学生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带来了思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做阅读能力的训练。一是让学生精读,有读必有思。不思不读,读必须要思。不会思,可以看看,别人是如何思考的?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读时有没有这些想法。我想,这也是一种训练方式。低年级的孩子,有意识地进行看生字拆部件练习,其实也是一种阅读的基础训练。小孩子在玩中与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常常有很多的追问,这其实就是阅读解码的训练,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与引导。以强化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的训练。当然,这一启迪也可以延伸到成人中。我们有限 的阅读时间中,也常常带几个为什么?有什么目的,我有什么启发,我从中能有什么借鉴意义。这样追问的同时是不是也在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而触及到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呢?[/FACE][/SIZE][/COLOR]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