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541
  • 头像
  • 品味成长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4470
    • 经验57223
    • 文章4028
    • 注册2006-06-14
    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
    我的博客:http://nianyongyun.blog.163.com/
    欢迎您的指导.
    在线情况
    54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QUOTE][b]下面引用由[u]王新国[/u]发表的内容:[/b]

      感谢各位朋友,这几天光写稿子参加征文了,没顾上打理“自留地”,也怠慢了客人。
      快到年了,想起自己小时侯过年的事,写了篇小文,参加了征文,同时与大家分享:
      儿时的年味儿文/王新国  我出生于上世纪6...[/QUOTE]
      又欣赏到王老师的美文了!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若再来一次,我一定要学会放炮。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54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5
        • 积分8537
        • 经验104471
        • 文章8250
        • 注册2006-09-11
        好久不见,来看望.
        做得好才能写得好!
        在线情况
        544
        • 头像
        • 美猴王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0
          • 财富4
          • 积分8027
          • 经验46310
          • 文章6420
          • 注册2006-05-16
          很有王老师的独特味儿,呵呵。
          让教育回归朴素!
          在线情况
          54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1
            • 积分3780
            • 经验111746
            • 文章3055
            • 注册2005-03-28
            感谢各位朋友光顾!
            一段时间以来,向各地报刊砸了一大把稿子,没顾上这里,现在回家看看。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4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1
              • 积分3780
              • 经验111746
              • 文章3055
              • 注册2005-03-28
              受初荷老师影响,重翻《红楼梦》,偶有一得:
              [COLOR=red][ALIGN=CENTER]由王熙凤理家谈校长治校[/ALIGN][/COLOR]  [ALIGN=CENTER]文/王新国[/ALIGN]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赶不上她。撇开其他方面不谈,单就其管理天才,不能不令人折服。作为一校之长,经营学校,也须学学王熙凤。
                第十四回中,宁国府贾珍的儿媳秦可卿死了,府里尤氏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上上下下找不到一个人来替他料理丧事,在贾宝玉的提示下,王熙凤是个不错的人选。于是,贾珍面告邢夫人和王夫人,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得到邢夫人和王夫人的应允后,贾珍完全放权与王熙凤:爱怎样怎样,需要什么只管说,不惜钱财,只要把事办得体面就行。这给了王熙凤充分发挥的空间,给她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其管理才能的平台。对于王熙凤来说,缺的不是才能,而是机遇。秦可卿的死,成全了她,给了她机遇。
                王熙凤接管宁国府之后:
                1、[B]深入实际,调查研究。[/B]府里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对于精明过人的王熙凤来说,事无巨细,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所以,王熙凤的管理,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来源于她对现状的细致观察,经过了深入的调查、缜密的思考。
                王熙凤总结了宁国府的五大积弊:一是人口混杂,经常丢失东西;二是凡事没有专人负责,相互扯皮、推委;三是各项费用,滥支冒领,跑冒滴漏,浪费严重;第四,权利和义务分配不当,“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家人放纵,有头有脸的不服约束,为所欲为,普通人物,不求上进。可以看出,宁国府里管理混乱不堪,人浮于事,一潭死水,是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没有敏锐的观察力,没有平日对府里的人和事细心观察,王熙凤不可能有如此精到的总结。一切脱离实际的管理,不是科学的管理,定会是无效的管理,不成功的管理。因此,对于学校来说,校长需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深入实际,摸清底子,看看有没有宁国府里的五大积弊,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
                2、[B]严字当头,一视同仁。[/B]为官不可无威,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王熙凤一边命人钉造簿册,一面要来宁国府里的人口花名册,一一清点清楚,随后制订了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王熙凤集合府里一干人等,召开见面会,发表主事演说,宣布了她的规章制度,无论是谁,当赏则赏,当罚则罚,无一例外,一律平等:“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作为学校,人多事多,没有严格的制度是不行的,更不能因人情关系、身份不同而违背原则影响制度的贯彻执行。
                3、[B]明确分工,全面实行责任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B]整个宁国府里,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某时某刻,“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物件,“一草一苗”,无不由专人负责,或丢或坏,追究责任,就由相关责任人负责赔偿,同时,派专人负责监督,如有徇情,一经查出,严惩不贷,决不手软,“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经过详尽的周密安排,责任到人,各司其职,清清楚楚,杜绝了相互推委扯皮现象。管理学校,也必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赏罚分明,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避免人浮于事,避免凡事人人有责,人人都不负责。
                4、[B]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B]王熙凤“不畏勤劳,天天于卯正二刻就过来点卯理事”,按时到各处查看。结果,原来那些“无头绪,慌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一概没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此得到充分体现。因此,作为一校之长,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正人先正己,自觉遵守学校里的各项制度,做员工的表率。
                5、[B]坚持原则,违者必究。[/B]一天,王熙凤按名查点,发现只有一人迟到,这人每天都来得很早,这日偶然睡过了头,求王熙凤饶过这一次。王熙凤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随即喝命带出去将迟到之人打了二十板子,并让负责监督的来旺媳妇扣她一个月的粮米,杀一儆百:“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这一来,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就没有人敢违犯制度的了。由此想来,对于学校里迟到、早退、旷工等违反劳动纪律甚至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现象,必须视情节轻重,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B]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马虎,精打细算。[/B]王熙凤不仅统揽全局,一些细枝末节之处也滴水不漏。那日,荣国府里的四个执事人来取牌领东西,一共四件,王熙凤指两件说道:“这两件开销错了,再算清了来取。”。又一日,王熙凤吃过饭,就有宁国府中的一个媳妇来领牌,为支取香灯事,原来那人忘了,可王熙凤没忘,而且,凡是忘领东西的,一律由当事人赔偿:“我算着你们今儿该来支取,总不见来,想是忘了,这会子到底来取,要忘了,自然是你们包出来,都便宜了我。”里里外外,这么多事,哪天哪口,谁该领什么东西,该领多少,王熙凤都清清楚楚,思路之清晰,不能不令人佩服。王熙凤明察秋毫,一丝不苟,善于算计,精细过人,由此可见一斑,不愧是当家理财好手。一所学校,前勤后勤,财务教务,内部设施,基建项目,水电暖气等等,校长要对各方面的开支用度做到心中有数,严禁滥支冒领、跑冒滴漏等浪费严重现象的发生。
                所以,校长管理学校,不妨学学王熙凤治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岗位安排、工作调度、财物消耗,大到宏观调空,小到一草一木,做到动有其轨,静有其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样的管理,才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我们才可以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4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1
                • 积分3780
                • 经验111746
                • 文章3055
                • 注册2005-03-28
                           [COLOR=red]话题:对爱寻“隔夜仇”的学生怎么办?[/COLOR]
                       来源:中国教师报 添加时间:2007-1-10 10:44:00  
                    http://www.chinateacher.com.cn/news/2007/0110/2911.asp
                  [江西杜老师来信说,她班上的林小强只要一有机会,就与同学吵嘴或者打架,并且总能找出自认为合理的动机:“因为张刚昨天笑话我!”“因为林丽丽上个星期撞了我一下!”“一年级的时候,刘海涛总是欺负我!”……小强打架的理由,就是这些“隔夜仇”甚至“隔年仇”,所以他在班里没有一个玩伴,这是小强的烦恼,更是杜老师的烦恼。为了帮助小强和杜老师,许多同行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COLOR=blue]给予阳光 让花灿烂[/COLOR]
                文/宁尚钦 王新国    
                  凡事有果必有因。一个人做与不做某事,总能找到借口。林小强与同学吵嘴或打架的所谓“理由”,往往是他自认为合理的。可以看出,小强有一种强烈的报复心理(仇恨心理),其后果就是他将日益孤立,最终可能走向社会的对立面。解决的办法是:
                    一、注意了解小强的家庭环境,多与家长沟通。小强这种情况,一个重要的因素可能是来自家庭环境。比如,家庭不和睦,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和温暖。老师应深入其家庭,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配合,共同营造小强的成长环境。
                    二、多谈心、多交流、多给予关爱。比如,除了平时以外,周末杜老师可以叫小强到家里,或者到师生易于交流的场所,给予小强亲人般的关爱,让他放松下来,寻找话题与他攀谈,打开他的心扉,倾听他的诉说,发现小强敌视他人的症结,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尝试宽容,学会感恩,改变他对他人、对世界的看法。
                    三、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小强多多参与集体活动,给他表现的机会,让他在大家的认可和赞许中获得成就感、成功感,感受大家真诚和集体的温暖;或者让小强佩服信任的人多与他合作共事,让他感觉他并不是孤立的,消除他对大家的戒备心理、敌视心理和报复心理。
                (本文发表于1月3日《中国教师报》“班级在线”版)
                [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新国在2007-1-14 1:53:34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4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1
                  • 积分3780
                  • 经验111746
                  • 文章3055
                  • 注册2005-03-28
                                 聊聊大学生收费
                  文/王新国  
                    一个说法:“大学生收费猛于虎”,
                    一组数据: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高校学费标准,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一般在20%左右,我国目前79.82%,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中国证券报》)
                    据统计,全国高校的人均学费近20年间上涨了25倍,大大高于群众的收入增长幅度。(《新华网》
                    一串思考:
                    1、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接受高等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分担教育成本也合情合理,问题是该以怎样的标准分摊,才能公平。
                    2、高等学校学生成本哪些是必要成本,哪些是搭车成本?成本核算应由谁来执行?
                    3、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相对于什么而言?国家的财政收入(纳税人的钱)哪些是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计算成本就不能不计收益,核定高校学生教育成本是为了降低收费标准,还是为了获取更大收益?
                    5、一般家庭存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支付孩子的学费,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谁来核准?
                    因上大学花费过高导致许多家庭致贫,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仅是家庭的问题,政府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问题。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4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1
                    • 积分3780
                    • 经验111746
                    • 文章3055
                    • 注册2005-03-28
                                  雪融化了之后怎样?
                    文/王新国
                      初见“雪融化了是什么?”这个案例,感觉十分新鲜,讲给学生听了。后来再有人问,“雪融化了是春天!”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没有喜悦,陡生的却是迷惑:这跟说雪融化了是水有何不同?
                      有人说,第一个说女人是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说的是庸才,第三个说的就是傻瓜了。说雪融化了是水的,被认为是没有创新,说是春天的,则被认为是天才,但知道这个答案之后,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说是春天,跟都说是水并无二致,不能不同样令人感到悲哀。
                    教育学生,我们不反对学生要有想像力和文学天赋,但首先应当具备科学的精神和态度。从科学的角度来讲,雪融化了是水,一点没错。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雪融化了说是庄稼的血液,是庄稼的笑脸,都需要天才的想象,同样值得肯定。
                      我们不反对说雪融化了是春天,如果忽视了基本的科学精神,一味地为创新而创新,往往会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找不着北,令我们的学生更加迷惑,所谓的素质教育,也只能是有其名无其实。近两年,商业广告:卖锁的——“别无锁(所)求”;卖衣服的——“衣衣不舍”……林林总总,千奇百怪,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从广告创意的角度来说,不能不令人称妙,但我们的学生身在其中,潜移默化,竟不知道成语的正确写法了,看看学生的作文里错字连篇,难道不令我们教育者担心吗?
                      我们的教育往往易走极端,应试教育不行了,马上提素质教育,马上喊“减负”,不要作业,以为多搞活动就是素质教育,一哄而上,让孩子学琴、学画,参加五花八门的业余辅导班,全然不顾是否适合孩子。但结果怎样?一边负担未减,又添新的负担,孩子成了另一种学习的机器。这样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所谓的应试教育的又一翻版,一致我们始终走不出教育的怪圈。这样的教育,才是可怕的教育。
                      所以,雪融化了是什么,重要的不是多少人说是水,多少人说是春天,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才是最重要的。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50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64
                      • 经验46192
                      • 文章1750
                      • 注册2005-11-23
                      [QUOTE][b]下面引用由[u]王新国[/u]发表的内容:[/b]

                      受初荷老师影响,重翻《红楼梦》,偶有一得:
                      由王熙凤理家谈校长治校  文/王新国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赶不上她。撇开其他方面不谈,单就...[/QUOTE]

                      精彩!
                      [URL= http://blog.sina.com.cn/u/1273852061]树叶博客[/URL]

                      在线情况
                      551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64
                        • 经验46192
                        • 文章1750
                        • 注册2005-11-23
                        “一致我们始终走不出教育的怪圈”“一”改“以”。
                        [URL= http://blog.sina.com.cn/u/1273852061]树叶博客[/URL]

                        在线情况
                        552
                        • 头像
                        • 美猴王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0
                          • 财富4
                          • 积分8027
                          • 经验46310
                          • 文章6420
                          • 注册2006-05-16
                             王老师又生产了这么多文章,篇篇文章精彩,说理透彻,也很有借鉴价值!我可要借来一用的哈。^_^
                          让教育回归朴素!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