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2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6
    • 经验1951
    • 文章185
    • 注册2008-11-19
    惭愧,咱是前来学习的.问好学兄.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http://mayi681012.2000y.net/
    在线情况
    2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6
      • 经验1951
      • 文章185
      • 注册2008-11-19
      那片果园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六 


        三十多年前的南教场,有一次盛大隆重的集会,那时还在读小学的我,还有很多认识不认识的孩子,放学后跑到这儿,看着他们打下木桩,钉上木板,拉上帆布,在南教场四围盖上简易的棚子,来自三省六县的物资汇集于此,说是物资交流大会.
        后来再也没看到那样盛大的集会了.
        一九七零年后的竹溪,只有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农副产品能够上市的极少,还是到一九七五年后,才少量分设店铺的,从县城高桥到跃进桥由西到东,设置了八个分销店,时称一分店到八分店的.仍远远不能满足县城内需求的.
        那样的一次集会,不仅仅是孩子们娱乐的梦,也是大人们能够把自己多年难以购置齐全的物什圆梦的时分吧?
      南教场,是当时竹溪唯一最大最宽阔的地方了.竹溪古有南北二教场,北教场建于1665年,那还是康熙四年,是时郧阳镇标总兵郭义派兵300驻防竹溪,于城北设置守备署,那就是北教场了.地点就在现在粮食局加工场.兵丁乡勇们练兵习武的所在,即在南教场了.
        南教场,位于县城正南方,正北向有一土台,东向一路绕围,东转到汽车站,南向一片竹林,林边一排红砖房,那是当时体育运动委员会所在地,常常有一群中小学生运动员集中于此,十几个到十几个,那是县内各学校内最有天赋的学生,喜爱体育某一项目的学生.那是"体队"的.最终在体委组织上,参与训练参加郧阳地区及省上组织的竞赛,当然也拿回了很多奖牌的.竹溪县女子篮球连续二届获三省六县冠军,中国象棋获郧阳地区二等奖,省第七名.有四名运动员被授国家二级篮球裁判,二名获国家三级篮球裁判,一人授国家二级武术裁判,二人获国家二级田径裁判的.在一九七八年,郧阳地区第二次田径运动会上,竹溪石义均获男子十项全能冠军,
        南教场西端,有一灯光球场,球场背后,就是那片果园了.单杠双杠高低杠,跳远坑跳高秆,那是我们第一个喜欢这儿的原因,放学以后,天色末暗,一群孩子在树下奔跑,追赶,撕打,或者在高低杠上来回钻窜,让自己身体随着杠秆弯曲扭动,要么把自己别在双杠上,双脚伸于双杠一秆下,身子在双杠另一秆上,身体在双杠一侧低低地倒下,腰部用力,让自己身子徐徐升起.最多的,是在单杠上转动,双手拉着,用力向上,让身子爬下杠秆,斜斜地向前向下,让身子围绕着杠秆转动着,当然,那是很危险的动作了.似乎只有一两个年纪大一些,参加过"体队"训练的,才敢于做这个动作.
        第二个喜欢这儿的原因,则是果园紧邻杰光球场,每天晚上,明亮的牛乳灯,那大大圆圆的灯,明亮醒目的灯光,让远远近近的竹林,果园,正北向的土台,都呈现出来.喜欢看球赛的孩子,则坐于果园东侧看台上,不喜欢运动的孩子,就拿出课本,作业本,笔记本,在灯光下看起书来.
        那是一个经济馈乏年代,每家灯泡都是十五瓦左右的,不算明亮的灯光模模糊糊,让你无法长时间看书,眼睛痛得利害.只有这儿,灯光最为明亮了.从小学到中学,从城关中学放晚自习后站在北大街路灯下到灯光球场里,时光如梭,流年逝萤,一梦初醒而人事已非.
        至于第三个喜欢这儿的原因,自然百因为果园了,梨树,苹果树,桃树,杂乱的生长着,果子还没有成熟时,我们就爬下树,把那些酸酸涩涩地小圆蛋,塞进嘴巴里了.当那些果子成熟时,已经在树上找不到几粒了.那教是高高地挂在树梢,细细柔柔地树枝在空中轻轻伸展着,向我们炫耀着,展示着,诱惑着.那些果子,最终干枯,变小,黑黑的,不显眼杂处于树枝间.
        不知哪一年,灯光球场换装了,看台更高大齐整,四围的水泥栏杆设置了一些坐下的地方,竹林呢,也有围墙保护着,我们不能随意的进出.跳远坑跳高杆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了,果树一株株老化,一粒果子也不再结了.果园地面也在我们日日跳动奔跑中,板结成一片,果园地面的杂草,那些长势茂盛的杂草,可怜兮兮呆一边边角角.
        初中毕业考试体育成绩,就是我们那一届成为升学必备条件之一吧?那片果园成为我最后一次欢乐的场所了.就在那个地方,百余名学生,集中在体队所在地,那片果园处,那片竹林边,体育老师,体队老师,班主任与校长,还有一大群不知忧愁苦恼的孩子,初三毕业班的男孩女孩们,笑声中,追打声中,便过去了.
        几年后,回到家乡时,那片果园已然失去了踪影.整个南教场不见了.那儿盖起一片楼房,其实,在第一个寒假回家时,竹溪县城就不再是我印象中那个枯干瘦弱的县城了,多了一些新的建筑,变得富态气派多了,那还是一九八四年的寒假呢.
        再过得几年,南教场的土台处,成为影剧院所在地,那是竹溪县第一个最大规模的群众娱乐场所吧?可以容纳几千人呢?听说里面有几层楼房的样子?灯光球场处,修建成一大片建筑群,第一层很空旷很宽大很辽阔的大厅,说是要建成一个竹溪最大的商场.
        匆匆数年已过,南教场现在成为菜市场,成为竹溪县城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在它的一角,仍然有一个孩子娱乐游戏的场所,沿河路游艺场.一个厅子,几根杠秆,跑步扭动台,还有几辆碰碰车,一处充气后如同楼房的儿童游艺台.
        那正是当年果园的所在地.



                          马朝烨与万睿在玩乐



                          效果不佳,盼谅.

      附注:
      手机所拍照片效果不佳,聊以充数,略强于无而已.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一  那根油条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二  那栋楼房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三  那所学校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四  那个货郎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五  那架木桥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六  那片果园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http://mayi681012.2000y.net/
      在线情况
      2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6
        • 经验1951
        • 文章185
        • 注册2008-11-19
        那条街道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七 




                            竹溪县城一角



                             县城街道



                           繁华的竹溪县城永兴商场



                           今日竹溪一普通乡镇街道


          十堰市竹溪县老城墙,像根把把糖的糖块,斜斜地放在那儿,头朝东,脚朝西.那糖块四四方方,四围城墙加固防护着,一街西向,直去四里,名西关街,它南依竹溪河,北靠五峰山到方家桥而止.这四四方方糖块中,西南东三向有竹溪河相护,北方一老墙高丈许,宽丈许,呈回形针状,与河相扣.正中有一十字形街道,名唤十字街.
          十字街,在古代是竹溪县城的政治经济中心.县署居中,西为游击署,现名武衙门,新华书店与国税监察局之间那条街道就是.县署东有文庙,清真寺,现在的县一中旧址老师宿舍楼处.那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了.
        几岁的小孩子,走在青石板密密扣紧的街面,那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从马家菜园子出门,过木板桥到龙王庙,见古城墙一段,那高高大大的老墙土,在我们的印象中显得很是威武,凛凛然让人生出惧意来.过古城墙,由武衙门西小路进入十字街.西东走向的街道,约一里半路,横穿县城.街道面并不全是青石板扣成的.武衙门街道路段,很多石板已经没有了,常常露出地面圆圆的卵石,那也是密密布满的.过下字街口,到太平馆处,青石板留存的较多,那是县署旧址所在地,略向东,又是县文庙旧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是县第一高级中学的大门,或者说是正门所在地,政治文化精萃所在,文化流韵所存,青石板也受惠不少的.
          青石板路的映照下,钟鼓楼显得很是残破,大块的石条破损不堪,字迹漫灭,木窗木板木楼柱漏出一股遗老旧少苟延残喘的气息来.那是竹溪县城内最有古意的建筑了.楼上住一户人家,柳姓,三口之家依靠老柳补鞋修锁而活.那老柳却是竹溪县城内第一有趣味之人.常常请他补鞋地,一次他问起我读书念字的事,顺口问起古代文人逸事趣闻来,那是不是他一时兴起随意挥洒呢?
          于是,一个小孩子,一个中年人,成为了朋友.这对朋友一直交往了二十年,自我读小学,读中学到异地求学回乡工作.关于竹溪,那些民间留存的故事,关于县址,那些相关的遗址旧闻陈旧传说,关于郧阳襄阳,那些历史人物与传说神话,一个个走进我们的话题.有时他说到兴起时,会停下手的活儿,那沾满油迹的机械,在他面前呆呆地等着他.有时是我提起昨天看的书,前天与同学与老师交谈的问题,与他相商.更多的,是我听他说.
          不知是哪一年,不再见到他在那老地方补鞋了去找他时.才知道,那时他女儿已经长大,而家早已搬走,不在钟鼓楼了.再后来,钟鼓楼那时已经修整一新,但,那种神韵已失,所以,我再也不上钟鼓楼的.
          青石板不知是哪一年,全部没有了,路面是沥青与卵石相掺杂,铺好的路面.平整,光洁,看上去有种粗砺的美.那时我已经再读中学了.县第一中学的大门,不再在钟鼓楼处,换在西向城关镇中学相对的电影院边了.县一中正门相对的一分店,那个竹溪县供销合作社第一分销店也不再看到了.紧邻一分店的回民馆子却依旧存在,羊肉火烧的味道,似乎今天还留存在口中呢?
          离开县城到外地求学归来时又是几年,回民饭馆也不见了.旧路似乎也破败不堪,雨天过后,处处可见积水一片,很久才消失水踪迹.街面的房屋却变化了不少,早先的泥土墙平房全不见了.闯入眼帘的,多是青砖红砖新房.记得十余年前,钟鼓楼前,似乎只有县一中门前一栋红砖房的.那是小学一年级时一王姓同学,县委王书记家的房子.
          又过得几年,街面不再是沥青卵石铺就有路面,换成水泥的.可东门处仍旧有破败残旧处,下水道似乎也年久失修,一至雨天,积水一至如河,奔涌而东去.到今天,这儿依旧成为竹溪旧城最新的一条街面了.平房早已不再,楼房如林,铺面如林,来来往往的客人如林,进进出出的货物如流水,繁华一条街,可以不可以如此称呼它呢?
          瓷砖如雪,墙面如雪,路面如镜,钟鼓楼处步行街游人如水流,川梭不定,这还是我三十年前所看到的十字街么?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一  那根油条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二  那栋楼房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三  那所学校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四  那个货郎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五  那架木桥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六  那片果园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七  那条街道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http://mayi681012.2000y.net/
        在线情况
        2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6
          • 经验1951
          • 文章185
          • 注册2008-11-19
          那泉水井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八 



                            竹溪县古城魁星楼水井旧址



                          竹溪县古城东门旧址,自内而向外看情景



                          竹溪县古城东门,自外而向内看情景.



                         竹溪县古城之钟鼓楼,现在已然成新楼矣.



            竹溪古城有四大井,保证县城居民日常生活用水.
            城西之西关街饮用临街竹溪河水,城东门处居民饮用门外临街河水,遇洪水来临,只好饮用河水浑水.城墙之内居民,则饮用这四大井之水.太平馆处县前井,也即现在县公安局门前处,老印刷厂楼道内,杏林井,武衙门西头药王庙处,现在去邮政局与货场交插口处,魁星楼井,现在钟鼓楼略往东行二十余米处.这三大水进均在十字街之上,一线联珠,为古城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故.另有井为龙王庙井,即自马家菜园子过河进城之木板桥头,进城必经之路口.如果不是古城墙把龙王庙井隔开,这四口水井其实正在一条线上的.这是不是说,县城上实质有一条水脉,隐隐与城相伴呢?
            在东方红小学读书时,过木板桥进城,经龙王庙井,那是清晨时分,微光弱弱,人影重重,龙王庙水井处一长串老老少少的人等着.井边临河处一屋,现在想来约有八九平方米吧,似乎有一老夫妻住于其中,长长的竹秆斜斜地放于门前,竹秆粗约两寸,长径二丈余,稍端略细.低端钻有一孔,四四方方一寸五分左右.一根麻绳系于其中.木桶一只,高近两尺,宽约尺五.那就是为众人打水所用的公用水桶了.水井位于过河阶梯尽头,左边为水井,右边为一院墙,墙内有一花园,桃树数株,花椒树一棵,高大盘旋伸展而出,数枝伸出河外.似乎正欣赏着河水的样子.
            那口水井伴随着我读过小学时光.
            最喜欢看的,却不这口井.而是魁星楼处的那口井.钟鼓楼为中心,那条十字街为古城文化经济中心,七十年代依然如此.鼓楼西头首临县第一高级中学大门,为革委会后院,旧县署后门所在地.现在为公安局了.过十字街之十字口处,再往西是新华书店,后期的税务局搬于此处.邮政局后院墙北临此街.再往西即古城墙.钟鼓楼东临回民馆子,回民馆子背后却是竹溪大会堂所在地,县剧团也在此处.鼓楼北临大巷子子,回民之清真寺早年居于此处.后搬于略东行五十余米,魁星楼水井东的小巷子.水井对面为财税局所在地了.再往东即县城东门.东门边却是县医院后门所在地,当然,现在县医院后门早已撤除,估计知道这道后门的人,也不多的.这后门所设置的原因,是不是为了吃水的方便呢?从后门到魁星楼水井只是几步路,如果从前门,那得绕道一里多路,从大会堂正门处东绕西行复南进,始能够到魁星楼水井处的.
            竹溪县东门,是现在唯一留存的真正的古迹了.
            魁星楼水井,竹溪县城内,那是饮用人群最多的一泉水井了.水井在街面北方,一个小小的台子,略高于街面半尺许,台子尽头一间小屋,那屋似乎人只能半弯着腰才能进去的.或许我的印象不够准确的.但,那小小屋内一柄手摇式提水机,只够小孩子站着的.街面人群比起龙王庙处,显名更多的.十字街上,有几成在这泉水井吃水呢?
            早晨到中午,似乎街面上没有干过的.洒落的水迹,星星点点,斑斑印迹,伸展向城内大巷子,小巷子,十字街,武衙门,小十字街,甚至到电影院处,那已经是县城北街尽头了.五分钱一桶水,小屋中有人值班收费的.
            一九七八年,县城西门外挖井,建立了自来水厂,并开始正式供水.城内居民基本供给自足.然而西关街以外,依然无法可想的.一九八五年,城西高桥又建立一井,供水率也只是保证百分之三十五而已民.
          那口水井作用并未失去的.
            又过得十余年,县城旧貌换新颜,自来水厂管道铺了又折,折了又铺,细管换成粗管,短管换成长管,街道路面也焕然一新了.自龙坝水库引水下城,始让城内居民无忧馈乏饮用水的.
            现在,政府又提起把汇湾河水自鄂坪开山钻洞,让清水改道北行,直入县城,那一天似乎就在眼前呢.

          附注:
            手机近日所拍之照片效果极着,聊胜于无,盼谅.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一  那根油条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二  那栋楼房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三  那所学校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四  那个货郎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五  那架木桥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六  那片果园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七  那条街道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八  那泉水井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http://mayi681012.2000y.net/
          在线情况
          2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6
            • 经验1951
            • 文章185
            • 注册2008-11-19
            那份小报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九 


              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刊物,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父亲在十堰市竹溪县汇湾乡工作,年青时被称为竹溪三才子的父亲,在微薄的工资量挤出钱,订阅了几份刊物.那是小时候的我,喜欢那一片大山深处的天地,喜欢坐车盘旋于扭曲巅跛的山路,身子在坐位上弹起落下中,骨头似乎隐隐发痛的原因之一了.
              一份<解放军文艺>,一份<连环画报>,过了几年,又添了<大众电影>杂志.刊物,就是把很多文章,很多图片,很多配上图片的文字,印在纸张上,再装订成册了.那么,用几张白纸,上面画上树木草花,配上弯弯曲曲的符号,来表明自己的心事,然后,把它们用订书机订成册,是不是刊物呢?
              那是给别人看向别人炫耀的成果,也是展示自己心血的方式,当然,让大家都学习自己的美妙心得,是不是装订成册时的起因呢?
              十年后,在竹溪县城关镇中学读书时,班主任曾忠平先生喜欢把自己文章,抄写在黑板上,让我们欣赏.学校黑板报上,抄写很多报纸上杂志上政治文章,那是我们学习的样板.在黑板报一角,是曾忠平老师的文章,一首诗.后来,那首诗出现在某份报纸上,又出现在某份杂志上.那种诱惑,那油墨散出的芳香,淡淡的,清远的,高古的,沁入一个学生的心底.如果有一份刊物,专门发表学生的文章,是不是起到的教育作用更大呢?(详参见:曾忠平1 曾忠平2)
              一九八七年,在职业高级中学任教的我,与胡世奎,周心田,李大勇,卢继明及蒋家堰中学卢大立,县一中刘学琴,县邮电局付又荣等几位同好者,办起了份<植园>的刊物.那是份钢板刻写手推滚筒式油印机印刷的小刊.二十张八开白纸单面印刷,装订成册如同一份时兴的刊物.封面是喜欢美术卢继明设计的,梦幻般的希望与憧憬,展示着它的特色,半年一期.发表学生的作文,那些不能算是文学作品的文字,稚嫩,天真,纯洁,朴实,梦幻,一行行带着希望达到目的而无奈失望的泪水,掺有泥土地里流出的盐味的汗水,更多是想着山那边,更远的地方,在竹溪县城以外的城市,十堰市武汉市或者北京市,能够实现自己的梦,能够让自己走进那些漂亮美丽校园的努力,是不是可能达成呢?
              办一份刊物,不是让这些还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孩子,把文学梦当成真,让自己走上一条可能无法达成的路.那只是展示学生语言文字功力的场所而已.是一份学生与老师对话的阵地,是一丝学校与社会沟通的可能,做着,就是它的作用,做下去,就是它的命运.
              现在,当年的高中学生,那份刊物的作者,很多都走入各级机关笔杆子行列了.他们会不会想起当年那份刊物上,他们的文字?
              一九八八年,与县团委合作进行"庆五四"征文,县电台播发了征文启事.后来,县团委对获奖老师与学生颁发了奖品,是一册薄薄地书,又坚持进行了两届.于是,它走向了全县校园内的老师与学生.向坝,这个竹溪最偏远的学校,几名学生从主播电台中,知道了这份刊物,把他们的优秀作文,用一封大的信封,投递到这份小刊.那是一九八九年春季的事了.
              刊物的名字换来换去,刊物由学校主办,变成自费办刊,由单色印刷变成双色多色印刷,钢板刻写到铅字打字机打写.后来出现了四通打字机打印,编辑部参与的同好者,是越来越多了.已经是四十余名热爱教育关心校园的大队伍.(参见:小报1 小报2 小报3 小报4)
              又是一个十年过去了.那份刊物成为竹溪县内唯一一份校园文学刊物.发表学生与老师的文学作品,成为一份专门刊发老师教育教学文章的刊物,<竹溪教科研论坛>杂志.又是从半年刊到季刊,从双月刊到月刊.刊再次经历学校主办,自费办刊的历程.
              那是竹溪县内唯一的一份民间教育教学刊物.它推出县内多家学校老师及学生专刊,如阎坝中学老师专号两期(时任校长陈振武,出刊老师文章一期,学校政教主任肖高峰一期),县实验小学学生专刊一期(时读二年级学生郑元媛一期),刊发文章不仅仅限于竹溪县教育界人士,甚至住家十堰的何志明先生也投稿,推出了何先生一期专刊.
              信息高速公路名字听闻久矣,出现在竹溪县学校内,于是,刊物又出现了电子版.刊物的网站随即也推出.在这个小小的网站上,祖国东南北乃至海外关心它爱护它的写手,开拓了一小块他们的天地.北国大庆主播电视大学的商江先生,南国桂林古稀老朽先生,东海之滨山东泰安附中孙明霞先生,还有就是留学日本的学子陈枫先生,在这个网站开了他们的专栏(参见:桂林古稀老朽 陈枫 孙明霞)
              这份小刊,从大巴山下一个山洼里学校走出去,走出十堰,走出湖北,走出祖国,走到日本.二十一年的变迁,刊物由一校一地的读者群落,发发展到一乡一县老师与学生,滚雪团似的,成为如今的模样了.
            那不是竹溪县校园第一份刊物,当无疑是坚持最久的一份小刊.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一  那根油条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二  那栋楼房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三  那所学校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四  那个货郎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五  那架木桥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六  那片果园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七  那条街道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八  那泉水井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九  那份小报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http://mayi681012.2000y.net/
            在线情况
            3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9
              • 财富2
              • 积分5797
              • 经验132171
              • 文章5520
              • 注册2006-10-28
              一文让我们感受到时代进步的点点滴滴,真是让我们感慨很多啊!
              做了《班主任工作新视角》《班主任工作招招鲜》《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等31部教育教学书籍,倡导自主教育管理实验,渴望和更多老师、学校交流自主教育话题,大家可实名加自主教育管理群号178772355。手机13874236639
              在线情况
              3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6
                • 经验1951
                • 文章185
                • 注册2008-11-19
                那节好课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十(结束篇)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三十年后,能够让你时时品味出当年课堂上的一些趣味,让你记得一个人,课本中出现的人物或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在你学习过程中的人物,甚或是,你的老师的某些品性与情趣,它影响甚至于深刻地铭刻入你的精神深处.它还让你记得那时课堂上老师所讲过的一些道理或故事,那算是好课吧?
                  那只是一些课本知识在趣味性故事的引导下,在某位老师故意或无意间的变化课堂节奏与语调的情境下,深入你灵魂的教学方式而已.它让我想起我小学时的老师,李湘菊来.当然,更多的是老师的棍棒与拳头,巴掌与竹根,和那些眼泪与血水齐飞,惶悚与悔恨共舞的时光.
                  那个时候提倡一种"文道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思想教育到了极端,突出政治,取消基础知识成了应有之义.于是,那缕清新的风,山涧里吹来的,不执著于课本知识而不离开课本的教法,追求基础知识而趣味无穷的学法,完全不同别的老师的课堂教学,成为了我人瓣最爱.
                  那是一种简单到极点,价格上最便宜操作上最方便很多老师学起来就会拿起来就用的最容易的方法,让课堂在你的头脑启动下,充满了趣味而已.然而,在那个时代,那似乎是我印象中的唯一.
                  几年后,改革的春风吹来吹去,让很多老师在暑期集中到县城,到郧阳地区参与培训班学习.一九七九年的四月二十八日,湖北省全省老师参与了有线广播的教育大会.一九八零年五月四日,成立了中小学八科教学研究会.那时我到了竹溪县汇湾乡中学学习.在初一年级班主任葛老师的语文课上,她让我们在品读刊物文章中学习语文,甚至于,在野外山坡上学习.课堂教学在教室之外,知识传授还有一种不是正式的,规范的教育方式,培育品德还有一种叫做体悟领会品味涵咏的方式,那不是对学生的启发与灌输,但不能说它没有启发开学生的思路灌输进一种思想,并且,它还让这种思路与思想在学生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
                  那不是课堂却胜似课堂的方法,在当时竹溪县,或者说,在当时的郧阳地区(现在的十堰市)是不是唯一的呢?那位葛老师,几年后就回到她的老家,一个叫枣阳的地方.她屯丈夫都是下乡知青,在竹溪有一小孩,名字叫李明.是不是因为她是知识青年的缘故,本身就具备我们并不曾拥有的智慧?
                  又是十余年过去了.
                  我也成为一名老师,带着如同当年的我样的孩子们,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喜欢学习愿意学,在课堂之外,在校园之外,在离开学习环境后依然执著的追求知识追寻智慧呢?如何让学生爱学习想读书呢?
                  依然是简陋的条件,依然是偏僻的山村,依然是贫穷没有多少课外读物没有实验实习操作便利的学校,那么,就让我们成为李湘菊,成为葛老师.让学生成为当年的我们,遇到一位好老师,是我们的幸运,没有遇到她们只能遇到我们,而又是我们学习的不幸呢.
                  在那个粉笔与黑板占满全部学习方式的时空,那是最好的选择了.
                  后来,有了放映机,有了幻灯片,有了实验室操作条件,有了实习基地,再后来,有了摄影机,有了投影仪,然后,又有了电脑,课件这种集声音画面图像于一体的呈现方式.那又是十年过去了.
                这就是一节好课么?
                  为什么,我却感觉到,当现代技术越来越多,当信息教育越来越完善时,我们离开真正的教育越来越远了呢?教育是什么,仅仅是教书,教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么?那些品德养成性格修养在现代技术中可以达成我们的目标么?
                  什么是好课?学习除了那些花样翻新的画面与图片,层出不穷的知识与信息,一节课后,他们的心灵深处还有什么?三十年后,他们还能想起什么?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束缚住了我们的思维,禁固了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离开真正的教育核心点了.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那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啊.
                  我们就如同那位为妻子修建花园的国王,花尽心思修好的花园,却因为那坟墓,放在花园中不美观,放逐了自己最始的梦,把那墓抛弃如泥土.
                  那泥土,就是让学生喜欢学习,让学生在校园之外还能够追求知识的乐趣,追寻智慧的脚步,欣赏终于掌握了自己不曾懂得的欢乐.
                  你有自己的好课标准么?你会欣赏什么是好课么?你上过一节好课么?


                附注:
                  今年五月四日,强国论坛网友sccs8888对我说,马老师好,现在应该些几篇“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系列文章啦。那时我正写着学而系列的文章,那是我二十年参与本科学习的历程,一位普通山村老师是如何提升自己学术品味及学业修养的.后来,就是举国悲痛的日子,四川惨痛.然后是我病重,继而住院治疗.近十月才到学校上班.一年终了.三十年的感慨,累积在心底,如何才能把它呈现给关心我,爱护我的网友们?
                  相继又有几位网内网外的朋友,问起我,什么时候写改革三十年系列文章呢?你的病情好了么?还不能拿起笔,或敲打键盘么?眼看着今年没有多少日子了咧.
                  在一个午后,从一根油条开始,由一些细微地事物,自它们一些不经意的变化写起,把我三十年来的印象,一一写给大家,请欣赏.
                  当然,个人色彩的浓重,导致视角狭窄,那是必然的.如果有失误或错误甚至于严重的背离历史的地方,请指正,咱一定会修正这些地方.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一  那根油条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二  那栋楼房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三  那所学校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四  那个货郎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五  那架木桥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六  那片果园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七  那条街道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八  那泉水井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九  那份小报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十  那节好课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http://mayi681012.2000y.net/
                在线情况
                3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3
                  • 经验9801
                  • 文章43
                  • 注册2008-11-13
                  向一文兄致敬
                  一文兄虽然注册时间迟,可您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系列之作,真的让我们大开眼界。您不名则已,一名惊人啊!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6
                    • 经验1951
                    • 文章185
                    • 注册2008-11-19
                    向学兄学习,学兄所出,必是精品呀。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http://mayi681012.2000y.net/
                    在线情况
                    3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6
                      • 经验1951
                      • 文章185
                      • 注册2008-11-19
                      木瓜树 河边有树之一  


                        鄂西北某地山陡崖险,溪流声宛然可见视之不得,地多竹,其枝如箭,名之竹溪县。溪水漫然流转,自草丛竹枝间潺潺东行,山势如鸡笼,四围似护似闭,把此地紧紧关住。山涧一狭谷,溪水悄然钻出。鸡笼山终究没有拦住这溪水,一泉细流竟然组合得身边众溪,声势越发涨大,径直东去百余里,汇聚两河口。这两河口却是与竹山县交界地,地势多烂泥,名之为烂泥湾,汇合后河改名为堵河。此后流入汉水,注入长江,最终流归大海了。
                        溪流边多树,这些树长大,尔后成材入得识者法眼,也有悄然消逝的。今姑记录一二,述之于众。

                                  木瓜树

                        月光淡淡地,院落里安静地围坐一圈孩子,小木块做成的板椅,一小步一小步向人圈里挤着,鬼影似乎就站在身后,颈后凉凉的,那是鬼在吹气么?它会不会如同故事里的樱宁一样爱笑呢?它是不是善良而好心的女孩子?
                        三十几年前的日子,如同昨天一样清晰,一幅幅画面展现在眼前,家住县城南菜园子的我,与别的孩子没什么不同,在那些没有娱乐的日子里,故事成为夜晚的首选。爷爷老弟兄四人,都住家在院子四围,到父亲这一辈,就有兄弟近二十个了。至于我们这一辈兄弟,却只有几个小孩子。很很叔叔还没成家呢?
                        院落正中的树下,在夏夜色浓的月光里,故事便从爷爷口中如水样流出。听说,爷爷的爷爷,是菜园子最有名的先生,是他让我们家族里走出许多读书人的。到了爷爷的父亲这一辈,读书的人少了,战乱,奔波,抓丁拉夫,谁家会用心读书。只是那些书,发黄的纸张在爷爷的眼前闪现,密密麻麻地字从卷册里爬出来,闯入爷爷的心里咧。
                        据爷爷说,当他读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句诗时,那是他如同当时我们的年岁,身上沾满了泥土,头发上草茎轻轻的抖动着,随着眼光流转不定。手里捏着一株树苗,那棵木瓜树苗。那诗句是什么意思呢?眼光盯着木瓜树的我们,心思却飞到木瓜上。诗句有什么好?能够吃么?如同木瓜样圆滑光溜,青中带黄的果皮,点点黑粒闪着光泽,把我们的眼珠吸引着,像河水中的漩,紧紧地,一点一点地,让我们陷落了。
                        爷爷的故事很长,它伴随着月亮从树干边往上爬,悄悄地爬上树枝,爬入树梢,躲着猫,让我们好找。月亮上有猫么?它会抓老鼠么?会不会也有一株木瓜树?
                        夜色渐凉,寒露日重,木瓜沉沉的挂在树上,如同我们的眼皮,重重的压着。步子是什么时候挪进屋内呢。
                        我们天天眼光瞅着木瓜树,一粒小小的花骨朵,渐渐地变大,在不经意间,花后钻出一粒核来。那核是吃着我们目光长大的,偷偷地增加了一圈圈,可是在日复一日的期盼中,孩子们馋馋的注视上,又似乎不愿意变化般,一点也不见长。那些故事,聊斋中鬼怪精妖,精灵古奇的女子,笑声哭声愁容悲色,在树下凉凉的月色中,从爷爷心里流进我们心里。
                        爷爷是菜园里最有文化的老人,大家都这么说时,我们很不以为然。怎么能说爷爷最有文化呢?他只是自已翻看了一些太太留传下来的古书而已,怎么会比说最有文化?那聊斋里的书生,不是比他还有文化么?他们不就站在我们身后,悄悄地向我们颈窝吹气呢。
                        夏夜色浓的木瓜树下,故事声中,我们偷偷地挪动着自己的小木椅,目光不再注视木瓜,故事里的可爱的女孩子,精灵古怪的鬼妖们,似乎站到我们身后,已经很久了。她们也爱听爷爷的故事,那些她们过去的经历与欢笑,那些故事让她们喜欢着这株木瓜树,还有树下的我们,偶尔,她们吹一口气,对着我们的颈窝吹,轻轻地,悄悄地,然后又轻巧地走开,笑声离我们很近又似乎很远。
                        爷爷口中的那句诗,当年拿着树苗时吟咏的诗句,木瓜呀琼琚呀,会不会是一个喜欢笑的树精,木瓜树精,悄悄地教会的呢?
                        那木瓜树精是一位很好看的女孩子么?有我身边的妹妹红好看么?红会不会是一株木瓜树成精后,跑到我们院子里来呢?


                      河边有树之一  木瓜树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http://mayi681012.2000y.net/
                      在线情况
                      3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6
                        • 经验1951
                        • 文章185
                        • 注册2008-11-19
                        花椒树 河边有树之二  


                          小时青蛋蛋,长大红蛋蛋,穿着开裆裤,露着黑蛋蛋。这是什么呢?
                          四合院东南角,住着四爷爷一家,小小的偏屋,斜斜的伸出来,那是他们的橱房。正屋却是三大间泥坯房。早些年,这间偏房是他们的正房,后来挨着旧房南墙盖起新房子,大门立在南墙处,也就不再是院子里了。只有这间偏房依然留着,正门便成为偏门了。
                          门口,有一株花椒树。
                          平时没有人注意它的存在,青青碧碧地叶子,圆润活泛的绿色逼人眼目,也只是在孩子走过小门时,淡淡地看上一眼罢了。到得年终,小队上是分肉的,那是集体猪圈养成的十几头猪,每家依据工分,人口,可以分到几斤到十几斤肉的。如果能够分到肥肉,那是最喜欢的事了。那时,花椒树似乎才引起我们的注意,采摘几片枝叶,或是一大把花椒。
                          在那个年代,缺少肉食的年代,花椒似乎也没多少价值的。唯一能够引起兴趣的,是那些与花椒有关的迷语。笑声中,追打中,那个迷语就顺口流出来。
                          四爷爷在山里工作,听说山陡得如笔一样直,上山时后面的脑袋直撞前面人脚后跟咧。而那株花椒树,就是一次急着早点到工作点时,被别人脚后跟碰破皮了,他从坡边扯草药擦血时,发现了一株小小的花椒苗。淡淡地血迹,弱弱的光线,黑黑的山影,四爷爷采到那花椒树时,碰伤他的同事,随口说出那句迷语。
                          二十几年后的某天午后,院子里阳光很强,我们几个追打着红,四爷爷最小的女儿。虽说年幼,她却是我们年龄相当的长辈。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把她当成长辈呢?
                          是那株花树的缘故么?
                          在树下,我们一起玩泥巴,用粘粘的黄土,合上少量的水,用力捏拿挤压揉动,当泥土成湿湿润润的一团时,又不停地摔打着。最终,它将成为红心目的某件东西,或者,一柄枪,电影《南征北战》中出现的大镜面匣子,也可能成为一辆车,那种在街面很少见到的乌龟车。泥土沾附在袖口,黄黄的,干干的,很显眼。至于脸上手上,更是一缕缕一丝丝一条条的,成干硬脆松的壳,轻轻地的扣,就掉了。只是,仍然会留下淡淡地印痕罢了。谁会看到这些呢。我们眼内只有那些玩具,泥巴捏成的木块削成的。
                          红却是干净净地,衣服上没有一点点泥迹的黄色,手上拿着那辆车,叫着,笑着,还要做一棵树,花椒树,或是木瓜树,要不,就做一棵木瓜吧。那辆车,是她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拿走的。我们正用心做房子,在泥块上细心画上泥板土墙的洞,那可是麻雀最喜欢安家的地方了。还要在墙面上刻在窗户呢。
                          四爷爷悄然走到院落里,说,几粒糖,硬硬地方块,花花绿绿的纸,每人一块。你们得猜一个迷语,猜中了,才能够拿到这块糖的。那天阳光很硬,晃眼的强光刺入眼帘,我们使劲的想,那是什么东西呢?
                          青蛋蛋,红蛋蛋,黑蛋蛋,那是什么呢?是这院子里的么?是我们手上的么?是可以吃的么?是天天可以见到的么?滴溜溜的眼珠,四处转动着,在院子里上上下下寻找,那是什么东西呢?
                          红说,我给车安上灯啦。黑黑的花椒粒,圆圆润润的两颗,轻轻地按入那辆车的一端。那天阳光强的刺眼,黑黑的花椒粒亮亮的,闪闪的,如同一棵星,闯入我们眼帘。然后,花椒粒又滚落下地了。两粒小小的黑点,混入土中,不见了。
                          黑拿过车,红眼内闪着光,湿湿地,润润地,怯怯地,似乎见到猫的老鼠,想上前又不敢想退后又不舍。黑转身从树上采下一枝花椒,理出两粒,用力的一按,那花椒就钻入车的一端了。
                          那是两粒亮亮的车灯,花椒灯。
                          红脸上流溢的笑意,飘荡在院子,飘过花树椒梢,飘过木瓜树枝,高高的飘飞到白云边,飘荡到太阳上去了。
                          院子很小,只有几丈见方,一株树就占却中间,每家门前没了多大活动余地了。院子却很大,装得下我们的心,四爷爷一个个有趣味有情义的迷语中,还有那迷语中带来他的故事,带我们走出这个院落,走到大山里那片神秘的天空,走到大山外那辽阔的世界。迷语有数字,那些算计简便的法门,在农村中常常用到的法则,是他在工作中运用的么?他是为了向我们传授还是为了炫耀?他为什么会订阅那么多书,又为什么会让我们围成一圈,读给我们听呢?为什么他总喜欢坐在花椒树下读故事?
                          那株木瓜树下,四爷爷从来没坐过,如同我爷爷也从来没坐过花椒树下一样。是因为我爷爷年龄大么?
                          是什么时候,我不再把红当妹妹呢?是那次请四爷爷坐到木瓜树下讲故事,而他没有坐的那次?还是用花椒粒煮得烂熟如乳的肉,四爷爷双手递给我爷爷那天起呢?
                          娘娘,(右为襄字)红是娘娘咧。


                        河边有树之一  木瓜树
                        河边有树之二  花椒树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http://mayi681012.2000y.net/
                        在线情况
                        3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6
                          • 经验1951
                          • 文章185
                          • 注册2008-11-19
                          石榴树 河边有树之三  


                            每每看到石榴树时,嘴里总是泛起淡淡的酸味来,从三十几年前酸到今日。
                            那树叶油油光光的直晃人眼,来红她家新屋门前打水的人,总是第一眼看到这株树的。然而,亮说,这株树是我的,你看,最先看到的是我,你们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呢。
                            亮最小,走起路来歪歪斜斜地,身子好似风中的树枝,荡来荡去的飘浮着,胖乎乎地小手指着树说,这株树是我最先发现的,那就是我的树啦。红直是笑,脆生生的,清亮亮的,与石榴籽在嘴里滑动时一样,晶莹剔透籽粒在软软酸酸的肉里,肉很薄,你用舌尖团团一卷,那籽就从肉皮里剥离出来,籽很大,似乎在嘴里还发出清晰的响声。
                          那响声就是红的笑声吧。
                            石榴树长在正对大门的墙边,是我们四合院东南角外墙不远处,四爷爷新屋门口。水井就在大门口的东南角上。红走出她家大门时,第一眼就会看到那株石榴树,微风拂过,树枝轻摇,猪叫声中树摇得越发动劲哟。石榴树长势喜人,是不是因为长在猪圈边,猪肥足的缘故呢。
                            那是哪一天的事咧,黑悄悄地拿起小刀,在石榴树上划上一道口子,说是这样树长得快长得高,结出的果子比别的树多。亮眼泪把我们都引到树前,细嫩的树干上,那道切口青青的,一线青色齐整光滑耀人眼目,青色下带着丝丝白,一滴二滴,挤出树的眼泪来。亮的眼浅越发多了,我的石榴,亮说,黑哥哥,你得陪我的石榴。
                            后来,似乎是黑在田埂上渡过了下半天,他不停地在田埂上跑动,后面是他妈妈,在亮的哭声中,跑动时黑使劲的笑,手里还拿着一团绕道回家时,从锅里抓的玉米糁。天色慢慢地暗淡着,水井边的人渐渐多了,石榴树前停留的大人小孩也多起来。谁动刀子砍的?这小的树也狠得下心?
                            黑跑累了,停下来喘气,田埂很宽,那是大队屋背后离公路最近的路,田埂西方是块荒地,乱草丛生,时时有一两只兔子跑出。田埂东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耦田,圆圆团团的荷叶错落有致,偶尔一两篷莲钻出来,调皮地张望着。
                          跑到田埂上去,是我们逃过挨打的绝招吧?只要到了那个地方,虽说田埂很宽,可西边是高高的坎,东边是深深的水田,如果,我们跳入水田中,或者,不小说跑到水田去了呢?
                            红带着娇嗔地声音,低低地吵着,嫂子,不要再让黑哭天喊地啦。石榴树好着咧,亮不是也没有哭了么?亮胖乎乎的小手,在红摇动中,碰了石榴树几下。追来追去跑回水井边,黑的妈妈,走到水井边挑起自家的水,摇摇晃晃地担子,在路下洒下一串串水花。
                            石榴熟了。
                            那是几年以后的事呢?
                            光开花不结果,是那株树的特色。开花后的期盼,有长长的一串串的脚印,是每天黑夜来临时的观顾,是清晨早起后第一眼的打量,那嫩红嫩粉的花,柔软可爱的花瓣,紧紧闭合时的羞涩,轻轻张开时的娇柔,微风吹过,花瓣似乎还害羞的缩了一下身子,又微微地颤动,几乎难以察觉的。
                            花开花落,树青叶绿,是不是因为我们时时观察着它的缘故咧?它不愿意在我们知晓的情况下,在有人留意注视的时候,展示自己的成果?还是说,是黑那一刀砍的太狠,伤了树的根本?可是,不见很多树都在吃上腊八么?那些树都是长势只见更喜人的咧?
                            忘记是哪一天,我们不再出现在石榴树前,亮说,树枝是很好的柴火咧,哪天缺少柴火了,还能烧下一阵子的。
                            然后,石榴树就结出又大又圆的果实了。黑说,是他要砍了它的话,让树害怕才结了果子的。亮说,那还是他提到的咧。红笑嘻嘻地说,是大侄儿出的那个迷语,红手巾包饼子,又好吃又好看的迷,让石榴树一喜欢,才结的果吧?再不,就是他那天一泡尿,在石榴树边划了八个圈,整整八个圈,不是说,八是最好的数字么?
                            一定是红的笑,脆生生的,清清亮的,红的笑声让石榴树忘记了什么,忘记了它不要开花结果的誓言咧。
                            那如同石榴籽一样的笑,晶莹剔透的笑,照亮那片天空,诱惑着石榴树开花结果啦。



                          河边有树之一  木瓜树
                          河边有树之二  花椒树
                          河边有树之三  石榴树

                          石榴果.jpg

                          石榴树.jpg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http://mayi681012.2000y.ne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73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