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哪里?
    [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b2bd5]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哪里?[/COLOR][/SIZE][/COLOR][/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王晓春[/SIZE][/FACE][/COLOR][/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昨天在网上见到一个新材料,是我以前没见过的。[/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1943[/COLOR][/SIZE][/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b2bd5]年3[/SIZE][/COLOR][/FACE]月22日,毛泽东在谈到边区文化教育问题时说:[/COLOR][/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在教学方法上,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教员不根据学生要求学什么东西,全凭自己教,这个方法是不行的。教员也要跟学生学,不能光教学生。现在我看要有一个制度,叫做三七开,就是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这个方法听起来好像很新,其实早就有了,孔夫子就是这样教学的。同一个问题,他答复子路的跟答复冉有的就不一样。子路是急性子,对他的答复就要使他慢一些。冉有是慢性子,对他的答复快一些。([URL=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2096-4.html][COLOR=#0000ff]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2096-4.html[/COLOR][/URL][/SIZE][/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14pt] [/SIZE][/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2b2bd5]我理解,这是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毛泽东看来,教学也是“发言”,这种发言像一切发言一样,都得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你不了学生情况,只顾按自己准备好的东西讲下去,是不行的。其实这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辨才”,辨才就是调查研究。毛泽东认为教师用在这件事上精力要有七分,剩下的三分,才是讲课。[/COLOR][/SIZE][/COLOR][/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用这个观点观察我们的教学,观察我们的教改,你会发现,基本上都属于“没有调查,偏要发言,而且滔滔不绝”。[/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我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了解”,教育者必须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搞清学生到底怎么回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班级,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工作,才能打中要害,才能四两拨千斤。我说的“教育诊疗”,也是这个意思。一定要把调查和诊断“挺在前面”,至于“传道授业解惑”,那是后面的事情。[/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真懂这个道理而且加以实践的老师有多少?[/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2b2bd5] [/COLOR][/SIZE][/FACE][/P][COLOR=#2b2bd5][SIZE=3][/SIZE][/COLOR][P][COLOR=#2b2bd5][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2016[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11[/SIZE][/COLOR][/FACE],15[/COLOR][/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P]读有所思:[/P][P]    不走近学生就不能进行教育,当成为教育者的一条警示,学生不是想当然的,他们很具体,这一个和另外一个完全不同,我们如果凭借主观臆断往往是把事情做得相当糟糕,这也许就是在教育中很多孩子不教育还好,一教育就没有希望了。[/P][P]    而王老师的诊疗恰好让一些老师不得不走近学生,也就是用调查和研究先把学生弄透,再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科学的对症下药,者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一个教育者对这个方法不太熟,而思想又没有完全扭转的话,就需要时间去适应和学习。[/P][P]    但必须坚持,这是一个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孔子做到了,也就是因人而异,毛泽东做得更好,不只是对人,对一切事情都要调查,再有了详细的了解以后,再对事情做一个合理的处理,或者是在做符合情况的发言吧。[/P]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15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