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3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8
    • 经验491
    • 文章145
    • 注册2012-09-20
    [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2012.10.18  [/SIZE][FACE=Calibri]周四[/FAC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Calibri]晴转多云[/FACE][/FACE][/P][P][ALIGN=center][FACE=Calibri][SIZE=3]中国教育问题总结[/SIZE][/FACE][/ALIGN][/P][P][FACE=Calibri][SIZE=3]我们一直说,中国的教育问题很多,那么到底都有那些问题呢?真的问起来的话,还真是不好回答,我们最多随口说出几个就说不出了。所以要想解决中国诸多的教育问题,首先要知道中国都有哪些具体的问题,好比你要给一个人治病,那么首先要知道他都有哪些具体的病,光说他快病入膏肓了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拯救病人,更要拯救我们的教育和国家。那么我就具体罗列了自己思考和收集得到的教育问题,肯定是不完善的,但至少是一个开始,收集的应该有一半以上的问题,主要是宏观上的教育问题。[/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1.[/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政治过于干预教育、学术,教育不得独立,学术不得自由,文科尤甚。[/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2.[/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教育实际并不受重视,整体投入很少,人均教育投入世界倒数。(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家庭投入比例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是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3.[/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教育不公平(我们称之为教育失衡)。大、中、小学的教育投入失衡,不同地区教育失衡,大学招生时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教育不公平,知识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失衡(缺乏对技术教育的重视)。[/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4.[/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基础教育的恶性竞争,导致对分数、升学率的过分追求和关注,最终导致应试教育泛滥。[/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5.[/FACE]       [/FACE][/SIZE][SIZE=3][FACE=Calibri]高等教育制度的严重落后。往往是“[/FACE][FACE=Times New Roman]1[/SIZE][FACE=Calibri]”问题导致的结果。[/FAC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6.[/FACE]       [/FACE][/SIZE][SIZE=3][FACE=Calibri]校长的任命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的落后,也是“[/FACE][FACE=Times New Roman]1[/SIZE][FACE=Calibri]”问题的结果。[/FAC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7.[/FACE]       [/FACE][/SIZE][SIZE=3][FACE=Calibri]不追求创新性教育、探究式教学,不关注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是“[/FACE][FACE=Times New Roman]4[/SIZE][FACE=Calibri]”问题的后果。[/FAC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8.[/FACE]       [/FACE][/SIZE][SIZE=3][FACE=Calibri]大班教学,教师无力关注所有学生,导致产生很多“后进生”,不能实现小班制,主要是“[/FACE][FACE=Times New Roman]2[/SIZE][FACE=Calibri]”和“[/FACE][FACE=Times New Roman]7[/FACE][FACE=Calibri]”的后果。[/FAC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9.[/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教育缺乏法律性的保障。比如经费的投入,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自由性的法律保障几乎是不存在的,保护教育缺乏法律依据。[/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10.[/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师生地位的不平等。传统文化和法律不彰的结果,是导致教育暴力的主要原因。[/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11.[/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教育暴力问题。包括怎么保护学生,怎么保护教师,社会上往往关注前者,而忽视后者的权益。[/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12.[/FACE]   [/FACE][/SIZE][SIZE=3][FACE=Calibri]留守儿童问题。打工热导致“伪城市化运动”(那些打工的农民工很少可以成为真正的城市人口),他们的孩子留在家里,留给老人,儿童缺乏父母陪伴,导致儿童心理和行为出现一系列问题,关键的是国家政府对此漠不关心,不能提出有效解决或尝试解决的方案,关心的人很多,做事的人很少。一般是“[/FACE][FACE=Times New Roman]3[/SIZE][FACE=Calibri]”[/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Calibri]“[/FACE][FACE=Times New Roman]9[/FACE][FACE=Calibri]”的后果。[/FAC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13.[/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家庭教育严重落后。父母懂教育的家庭并不多,尤其在农村,家庭教育往往十分落后,基本都是“跟着感觉走”。城市懂教育的家庭也并不多,关键是家长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缺失,政府有义务开设家长培训机构,可惜我们的政府从不知道这一点。由于工作的问题,市场上的家长培训机构也十分少见。[/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14.[/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社会教育的缺失。主要是针对成年人的教育机构缺失严重,只有一些技术学校,没有政府主导的一些公立社会学校或社区学校。[/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15.[/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教育严重脱离实际。无用知识大量充实课堂,应试教育导致教育以知识和考试为目的,而不是能力的提升。这就导致了大量毕业生毕业后实践能力并不强。[/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16.[/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教育功利性的泛滥。在农村,教育是走出农村的途径。对很多人,教育是获得工作的途径和工具而已,许多人选择专业不是凭爱好,而是就业前景而选择,教育功利性限制学生的终身发展。[/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17.[/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在中国,教育在毁灭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而不是在提高创造力和兴趣。这种影响意义深远,却远未受重视。[/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18.[/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德育的缺失和严重落后。往往拿政治教育代替德育,德育形式化严重,这是德育教育低效和落后的主要原因。社会道德的沦丧,教育有很大的责任。[/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19.[/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实验教学的严重缺失。是应试教育的后果,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差。[/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20.[/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忽视合作教育。我们号称集体主义国家,但是合作教育、团队教育并不多,导致中国人反而缺乏团队合作的经验、能力和精神,这也是中国经常被说成一盘散沙的教育原因之一。[/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21.[/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教育上不重视自由发展,强调干预性教育。导致学生自由太少,教师干预过多。我们经常称教师为园丁,而学生就是被修剪的树木、花卉,这是不合适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22.[/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教育管理机构的落后、陈旧、效率低下,缺乏基本的作为,更何况是革新的的精神和勇气,根源在于没有推动他们高效运作的有效动力。[/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23.[/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教育自闭,缺乏开放。由于政治原因和需要,限制国外大学和港台大学在大陆办校,即使是合作办学,限制也是很多。历史反复证明,封闭的就会永远落后。[/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24.[/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儿童早期教育的关注不足,对儿童关键期忽视。我们的儿童教育本身十分落后,目前缺乏保障,儿童教师(幼师)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质量不能保证。在西方国家,幼师的选拔是很严格的,因为儿童早期的教育十分关键,出了差错可能影响一生,当然,幼师的待遇也要高得多。[/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25.[/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学生阅读的严重缺乏。任何教育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阅读,阅读的重要性很多教育家早已强调,但是我们从来不重视,中国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国外学生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应试教育下,学校很少鼓励阅读,一般是限制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这便是我们国家的悲哀之处。[/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26.[/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艺术教育的严重缺失和落后。音乐、美术、舞蹈,应该是学生完善人格必备的课程,让学生会欣赏、甄别美,了解艺术和审美的基本原理,培养兴趣,启发思维。但是我们的这些课程要么是名存实亡,多数不上,要么是滥竽充数、应付完事,质量根本没有任何保证,以至于中国学生一般很少懂得欣赏艺术的美,甚至普通的唱歌、跳舞都不会,这在教育发达国家几乎是每一位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27.[/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体育的落后。体育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课程,但是我们体育课的质量很不乐观,一方面没有具体的课程教学规范,很多体育课是跑步课或自由活动课的代名词,没有交给学生体育技能,很多学校不提供任何体育器材,各种体育运动的技巧和规则很少教给学生,中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低,跟日韩学生差距很大。[/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28.[/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学生业余时间不能保障。学生业余时间很少,越到高年级越少,甚至基本的睡眠时间都得不到保障,当西方在提倡增加儿童的睡眠时间的时候,我们在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补课时间。中国学生太累了,太枯燥了。没有业余时间,旅游、阅读、交友都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经验,但是我们不能保障这种经验的获得。[/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29.[/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教育部门机构干预不当。许多需要及时干预的时候,得不到教育部门的回应和干预,如违规补课、收费、办校、教育暴力、教育歧视等,但是不应当过多干预的时候,干预的很厉害,比如很多无聊的检查,交很多无意义的材料,设置政治课程等,这些干预导致很多教师疲于应付,耗费精力,让教师、学校十分厌恶。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部门缺乏真正的教育责任,他们很少真心关心教育,更多的是形式化。[/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30.[/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高等教育质量无法保证,学术造假严重。中国大学是“严进宽出”,毕业是很轻松的事,大学生造假之风甚重,已经普遍化,一般作业抄袭严重,甚至是重要的论文也经常抄袭,莫说学生,就是教授、大学校长这样的例子也是不少的,未必发现的就更多了。怎么扭转这种学术风气,严整学风,这才是教育部门该思考的问题,可是关心的部门还没看到。[/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31.[/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性教育、生理卫生教育、危机应对教育(火灾、地震、海啸、瓦斯等的应对)等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缺失。没用的知识学了很多,这些最需要的知识我们的教育却那么吝啬,真是本末倒置的教育课程设置。[/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32.[/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教育经费不透明。中国几乎没有透明的经费,教育尤其严重。鬼知道中国真的花了多少钱在教育上,各省多少,最多给一个总数,真假不知,关键是这些费用用到了哪里,具体到了哪里。多少用于基础设施,多少用于提高教师待遇,多少被挪用,多少是收取的择校费。不透明往往是教育部门为了免于承担责任,有非法利用的空间。怎么责任到位?谁推动教育经费的透明度?这是我想问我们政府的问题,可惜我们政府可以不回答。[/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33.[/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学前活动和学校活动的缺乏。在中国,学生一学期有几次学校活动已经很不错了,许多学校是不知道什么是活动课的。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扩大视野、促进合作、启发思考、激发兴趣、增进团结、丰富生活等,这些课程在西方是很普遍的,有些国家在学生入学前就开始组织活动,进行引发教育,启发思考。这方面我们上升的空间还大的很啊。[/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34.[/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教育僵化。我们从小就教学生对或错,好还是坏,是还是不是,很少给学生留有自由思维的空间,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的想象,打击学生的勇气,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大量存在,这经常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在这种简单思维的教育指导下,很多学生不断地得到失败和否定,进而失去勇气,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少学生喜欢主动回答问题,为何学生起身回答问题总是那么容易紧张,被否定太多次了,即使是很优秀的学生也是如此。[/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以上就是我目前所收集整理的问题,当然不全面,也有重复的可能,我会继续收集、整理。既然我们有那么多的问题,那么解决它们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真的很希望我们国家的教育部门也能整理这些问题,这样再审视自己的工作就一目了然了。我的精力是有限的,解决那么多问题是不可能的,只希望自己既然投身教育,那么即使致力于解决其中的一两个问题也算是不愧对自己的良知了。呜呼!吾谁与归?[/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8
      • 经验491
      • 文章145
      • 注册2012-09-20
      [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2012.10.19  [/SIZE][FACE=Calibri]周五[/FAC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Calibri]阴转多云[/FACE][/FACE][/P][P][ALIGN=center][FACE=Calibri][SIZE=3]我们的教育为何如此脱离生活[/SIZE][/FACE][/ALIGN][/P][P][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SIZE][/FACE][/ALIGN][/P][P][FACE=Calibri][SIZE=3]我越来越发现我们的教育是那么的脱离生活。前几天我上课,涉及到母鸡下蛋的问题,很多学生差异的问,“母鸡没有公鸡可以下蛋吗?”我这才意识到学生是多么的脱离生活,我告诉他们说:“当然可以了”,还分析了鸡蛋的基本结构组成,一般食用的未受精的卵细胞,鸡蛋中的卵黄就是卵细胞(未受精的话),因为养鸡场的鸡是在笼子里生活的,没有交配的机会,所以购买的鸡蛋一般是不能孵出小鸡的(未受精)。只有放养的母鸡才可能下受过精的鸡蛋,这些鸡蛋才可能孵出小鸡。鸟类的卵细胞是生物界中最大的,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卵细胞就是鸵鸟蛋中的卵黄(未受精)。学生是瞪大了眼看着我讲,认真听着,似乎感到不可思议,只有那些农村里的、山里的的孩子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些,也能回答正确。我们还涉及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俗语,这是一条食物链,学生很容易说出,蝉被螳螂捕食,螳螂被黄雀捕食,但是当问到蝉吃什么的时候,很多学生是不知道的,许多学生认为蝉是吃树叶的,我又一次被震惊了,我问大家见没见过蝉?有些说见过,这些主要是农村的孩子,还有些不说话,有些就承认没见过或只在书上见过。我问他们蝉的口器(嘴)长什么样?他们才意识到是尖尖的吸管状的口器,我告诉他们那叫刺吸式口器,嘴巴长成这个样子的都是吸食液体的,要么是树汁、草汁或者动物血液,蚊子就是类似的,母蚊子就是要吸食人血或动物血液的,公蚊子一般是吸食草的汁,主要是里面的有机物。学生又一次惊讶了,我也被惊到了。这还没结束,我们还讲到了蚯蚓,我想说明蚯蚓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就问“蚯蚓吃什么啊?”我又再次被刺激到了,多数学生回答是“吃泥”,我是百感交集啊,不知怎么说了,我还是冷静了一下告诉他们,蚯蚓吃的是腐败的树叶、草叶等东西,它们就算吃泥,也是泥中的这些有机质,学生又被刺激了,我也是。我该责备学生吗?我能说你们连这都不知道吗?当然不能,因为这绝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之所以不知道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教给过他们,这是我们教育的错,这些知识在西方国家应该属于小学观察课的学习内容,可惜的是我们从没有这样的课程。我这节课学生当然学到了不少实际的东西,而且我基本保持在比较幽默的气氛之下学习,学生也没什么不好意思说自己错了,何况很多人都错了。只是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还记得我第一次被类似事情刺激到是在大学,我为一位高三学生补生物课,我随便问了一句“你见过鸡么?”他说“吃过熟的,没见过活的。”“那农贸市场也没去过么?”我问,他回答说:“小时候去过,好像见过。但是记不清了,只在书上见过。”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啊!学生竟然对我们的生活、自然视而不见,只能在学校、在课本中学习死的东西,生命洋溢的自然、丰富的生活却无人理睬,我们的教育是那么的脱离实际生活,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悲哀![/SIZE][/FACE][/P][P][SIZE=3][FACE=Calibri]脱离生活的教育是无意义的,至少是意义很小的。教育是为了生存、生活和发展,我们却在脱离这些,我们的数学是那么难,学很高深的微积分却没有任何用处,只有少数人用得到,理化生,甚至政史地都是普遍充斥着这些无用的东西,我们美其名曰知识的系统化,难道知识系统化真的那么重要么?对于多数不从事这些领域深入发展的学生来说,这些知识多数是毫无意义,我本人也是反对让一堆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编教材的建议,因为每一个领域的专业肯定都说自己的领域是多么多么重要,好多知识是必须要学的,但这并不是客观的,这些专家们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基础,以及其知识的实用性,我们的教材就是这样编写的,重视系统性,忽视实用性。因此,我们的学生学了一大堆书本中的知识,但是学生们发现这些知识却没什么用,甚至他们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生活,怎么处理具体问题,没人教过这些东西。脱离生活的知识是没意义的。有人说是为了训练思维,那么我要说[/FACE][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Calibri],我们那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知识还不够我们训练思维么?我们到底需要达到多高的思维程度呢?盲目的训练思维有意义么?侦探小说不也能训练思维么。[/FACE][/FACE][/P][P][FACE=Calibri][SIZE=3]脱离生活的教育是危险的。我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后,跟我们脱离实际生活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学生学习的东西不比西方国家学生学习的少,做的题更多了去了,但是我们的学生不如他们的学生,因为他们更强调知识的运用,没用的知识很容易被否定排斥。我们却是歌颂了两千多年脱离实际知识的国家,现在不能再这样了。我们所谓的知识是别人早就发现的知识或真理,它们早就被证明了,学生怎么学习知识也是不能超越的,好比模仿再好的歌者永远比不上原唱一样,就像湖南卫视的欧弟说的“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书本知识学的再好也不能超越科学家,那么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呢?学习观察、疑问、思考、设计、验证、总结、收集资料这些东西,只有学好这些基本的科学素养和技能才能独立展开自己的研究,而知识更多的只是为这些打基础,学习这些技能的原理,知识只是载体,而且要尽量挑选最有用的知识,可以改善、帮助生活的知识。研究生活、兴趣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学生只有研究具体的问题时候才能发现新的真理,发明新的、有用的东西,这样也才能超越原有的知识。西方教育中强调质疑、批判和超越,我们强调的是继承、发展、尽力创新,在继承之上的创新是伪创新,不敢大胆否定就没有大胆的科学构想,这正是中西方学生的现实差距,也是学生长远发展上的差距。这就是我们的科学技术长期赶不上西方,甚至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无法超越西方的教育原因。所以我们的教育是危险的,我们有拉大中西差距的危险。[/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为什么我们的教育那么的脱离实际生活呢?我经过思考总结了如下几点:[/SIZE][/FACE][/P][P][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3]第一,[/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我们传统上就忽视科学素养的培养,自古就“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爱观察,不爱思考,不爱科学,中国数千年有丰富的技术,却一直缺少真正的科学,跟我们的传统思维习惯和教育传统有关。[/SIZE][/FACE][/P][P][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3]第二,[/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基础教育缺乏对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缺乏基本的指导。我们教育界整体上都缺乏学生能力培养的意识,基础教育教师没意识到,教育部门更没有意识到,没有具体课程规范,比如西方普遍有观察课程,自然课程或活动课程,这些都是给学生提供观察生活、自然的机会,启发思考,找到答案,解决问题。我们现在也开始提倡探究式教学了,但是我们更多的是为了探究而探究,经常把探究实验当验证实验来做,而且没有很好的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探究式只能停留在形式上,达不到训练思维的目的。[/SIZE][/FACE][/P][P][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3]第三,[/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应试教育对学生时间的严重剥夺,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观察、思考、实验,甚至是阅读,这应该是一大主要原因,也是学校不愿意安排实验课、活动课、观察课的主要原因,害怕耽误学习时间,害怕成绩和升学率的降低。[/SIZE][/FACE][/P][P][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3]第四,[/FACE]              [/FACE][/SIZE][SIZE=3][FACE=Calibri]学校建设设计上的问题。学校,尤其是[/FACE][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Calibri]基础学校,设计上应该尽量接近自然,开设各种自然、生活区域,比如设有试验田、花卉园、温室、饲养场、池塘、沙地等,西方从古希腊就强调观察生活,卢梭更是强调自然教育,大力倡导让儿童接近自然,这就是最好的教育。西方国家,包括日本,都尽量把中小学校园设计的丰富多彩,富有特色,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实际和自然,这样学生才有机会观察、思考,并获得其中的快乐。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会创造机会带学生走进农田、树林、饲养场、工厂等。我们应该发现我们国家的学校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豪华,越来楼越多,看起来美不可言,有气派,甚至是宏伟,但是这些都是表面的。这些高高的大楼,到处铺陈的地板、瓷砖,让学生在脱离自然,学校见不到泥土,花园也只是装饰用的,学生不能动,不能碰,更不能实验。我们绝不是没有条件,虽然我们的教育投资比例不算大,但是教育部门十分热衷于用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建设楼房上,因为这是可以看到的“政绩”,但是不怎么乐意提高教师待遇,因为这是看不到的“政绩”。我们热衷于把钱投在设备上、楼上、花园上、雕塑上,而不是学生、教师身上,喜欢做表面文章,不喜欢深入研究教育。我们一直认为日本学校应该是更豪华吧?但是并非如此,日本学校是很简朴的,那里没有那么多的楼房和瓷砖,而是尽量办得有特色(日本教育方针),试验田、温室、饲养场、沙地池塘等等,学生是可以喂养、照顾自己的动物、种植自己的植物,这不仅是科学上的重要培养,也是一直很珍贵的情感培养。[/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Calibri]以上就是我们的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有一些我还没想到的,不够完善,但是这些思考事有些借鉴价值。只是那些真正可以改变教育的领导们谁有时间看我的文章呢?[/FAC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8
        • 经验491
        • 文章145
        • 注册2012-09-20
        [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2012.10.21  [/SIZE][FACE=Calibri]周日[/FAC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Calibri]阴[/FACE][/FACE][/P][P][ALIGN=center][FACE=Calibri][SIZE=3]中国教育改革的切入点[/SIZE][/FACE][/ALIGN][/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中国大陆的教育要想真正改革,必须找到自己的切入点。中国似乎不太可能同时发生全国性的教育革命,更可能先是在某些发达或特殊的省市地区发动局部的教育改革,进而影响周边省市,然后逐渐发展为全国性的教育改革(当然,政治革命带动教育革命的可能也是有的,民国既如此,暂不论述)。所以,大陆找准自己的教育改革切入点至关重要,要是选错了切入点,不仅增加自己的改革阻力、成本,甚至可能导致改革失败。[/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单从地域来说,发达的地区和不发达的地区都更容易改革,而中等发达地区最不容易改革,人口少的地区容易改革,人口多的不容易改革;从教育阶段来说,幼儿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容易改革,高中教育不容易改革(高考的原因),高等教育最难改革(最主要是政治原因);从迫切程度来讲,高等教育最需要改革(人才的终极培养靠大学),当然,似乎其他阶段的教育也很迫切(中国的改革哪里不迫切呢)。高等教育的改革需要政治的松绑才有可能(估计是很久之后的事情,或者是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所以,就实际情况来看,最有可能优先进行教育改革尝试的地区应该是发达、开放而拥有特权的直辖市、省份或地区,如上海、北京、重庆、广东、浙江、江苏等,它们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教育上更加务实,而且经济的发展也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推动。也有可能是西部人口稀少、欠发达的省份、地区,那里虽然没有那么充裕的资金支持,但是最大的优势在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较小,教育改革的阻力要小得多,只要有真心搞改革的推动者,西部应该是很容易接受的,即使这不是它们最迫切的需要,但是他们理解这是长远发展的需要。那么最难改革的地区当属那些经济上中等,教育上落后,人口又众多的省份,那里的阻力是最大的,应试教育的压力很大,大到超越对改革的诉求。可怜的是,我们河南省就是一个经济中等,教育欠发达,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理论上最不可能优先改革教育的省份。更可怜的是,我不仅在河南的学校工作,我还是在河南的高中工作,这里几乎是最不可能改革的地方。[/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如果你是一个热心教育的人,如果你想推进中国的教育改革,那么河南几乎是最不理想的地区,而河南的高中是最不该去的地方,问题在于,作为热心改革教育者,我来的正是河南的高中,这是多么讽刺啊!那么,应该去哪里更容易实现梦想呢?要么是东部沿海地区,那里有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发展环境;要么去西部,那里生活可能艰苦一些,而且没人关心你搞什么改革,但是至少也没有很多人阻碍你尝试改革。而且最好选择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或初中等阶段的教育,这里是政治上不太敏感,而且阻力和压力最小的地方,是最可能的突破口。那些最关心成绩和升学率的地区是最难改革的。为什么呢?因为“新教育”的最重要思想是关注人而不是成绩,成绩不是“新教育”过于关心的东西,改革有降低学生成绩的风险,所以那些整天盯着分数看的地区是不敢冒这个风险的,而那些不太关心成绩的地区要容易的多,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都相对如此。“新教育”是不能保证学生成绩一定提高的,成绩本身不能代表什么,就像中国学生的成绩一向很好,但是未来发展上远不如西方和日本的学生一样,过于关心成绩本身就是误入歧途,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如创造性、持续性、主动性等。还有一个东、西部都不太担心改革教育的原因就是,“新教育”可能提高它们学生的成绩而不是降低(那里学生的成绩本来就低),但是,像河南、山东这样的省份,大幅度的教育改革更可能普遍降低学生的应试成绩(因为这里学生的应试能力过于强悍,这可不是好事),这里的改革者更需要大气魄和更长远的战略眼光。[/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作为各个方面都不太占优势的中部省份,河南省应该有更为强烈的教育危机感,这里几乎是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的,河南的教育是危机四伏的,河南的教育部门必须看到这一切才行,否则,河南省教育上可能会有更多艰难、崎岖的路要走。需要注意的是,我以上的分析主要是针对经济、社会背景的分析,未必一定如此(虽然这是最大的可能),真正最重要、最直接影响教育改革的是人的因素,如果河南有一批献身教育改革事业的人,尤其是教育高层部门也存在这些人,那么即使我们处于这样不利的境地,我们依然可能率先进行实质性的改变。在教育改革方面,河南早已经落后了,常喜欢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找路子,这本身就值得反思,我们有自己的客观现实,有自己的省情,所以要实际分析、评估自己的客观情况,制定可行性的教育改革方案,在某些地区进行尝试性实验,号召热心教育事业人士的参与,这比什么都重要。虚假关心教育是最无用的,说一千句漂亮的话也不如干一件实质性的事情。[/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大陆要找准自己的切入点,河南也要找准自己的切入点,你我都要选准自己的切入点。[/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8
          • 经验491
          • 文章145
          • 注册2012-09-20
          [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2012.10.22  [/SIZE][FACE=Calibri]周一[/FAC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Calibri]晴[/FACE][/FACE][/P][P][ALIGN=center][FACE=Calibri][SIZE=3]教育改革的过程总设想[/SIZE][/FACE][/ALIGN][/P][P][FACE=Calibri][SIZE=3]中国是很复杂的国家,各地域差距巨大,所以很难说一个教育方案可以适合所有地方,所以国家没必要制定统一的方案,而是尊重地方差异,尊重地方教育自主权。其实如果教育可以放权的话,中国的教育还是很有希望的。政府只需要制定基本的方向和原则,只要地方政府不违反这些基本精神和原则、方向,那么应该都是允许的,政府盲目干预具体的教育事务本身就是违背教育规律的。[/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就算是地方政府的改革,也总要拿出一个计划和方案的,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一个方案计划从制定到实施至少需要五个几个步骤:计划、执行、监督、反馈和调整,计划至少包含三部分:目标、原则和途径。这种宏观规划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就非常缺乏宏观规划。[/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还是谈谈这个我个人设想的教育改革的过程。[/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先说计划方案,必须包含:目标、原则、途径。[/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我们的目标必须明确,而且目标也分为终极目标和具体目标。这些目标必须是客观的、符合实际的,不建议掺杂太多政治目标在内(估计是免不了的),这些政治目标本身就是对教育改革的打击。教育是为了什么?这必须要讨论清楚的问题,新教育一般认为是为了人,为了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为了人的幸福,这就是终极目标,估计这是没人反对的,这也是世界性的教育目标。目标必须具体化到多个小目标,比如如何让人更好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如何让人更幸福?这需要可以激发人兴趣的教育,创造性的教育,人文主义的教育。目标一旦制定,其余所有的原则和措施必须是基于这个目标的,否则目标就失去了自己的导向作用。可惜的是我国教育的一大问题就是制定的教育目标形同虚设,大量违背教育目标的做法实际存在而没受到阻止,似乎我们没有目标导向一样,比如,实际上我们是以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但是现在也宣传说是为了人的教育,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意思。我们的教育目标命运上有点中国的共产主义目标,看起来是那么的渺茫和不切实际。要想真心改革,目标必须切合实际,而且一旦确定就紧紧围绕目标指导制定其他的一切东西,这才是真正的目标。[/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我们的原则要简洁明了,而且完全符合目标的方向。这些原则说法要直白,比如我们的新教育有一条原则叫面向全体学生,这种说法很生硬,如果说成“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多好啊,而且更贴合新教育的理念,我们的原则就应该制定出类似的简洁的语言所表达出的要求。原则好比是宏观的法规,其他一切具体措施和执行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原则和精神内涵,改革原则之于改革本身,类似于宪法之于法律,所以一定要制定的非常到位才好,这完全可以借鉴西方的教育原则,他们的原则都符合简单明了。原则一旦制定,其余具体的实施执行都必须符合改革的原则和精神,不能形同虚设,如果有人未必这些原则和精神,必须严肃处理。事实上,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失败之处就在于那些我们制定的那些原则就是虚假的,我们做不到的,也没人关心是否做得到,监督一直是我国最薄弱的地方,无论是在任何领域,这才是最需要注意和优先改造的地方,甚至可能是改革成功的一个基本前提。[/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到达目标的途径要具体,符合实际。没有途径的方案好比是没有路的远方,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以往的多次改革似乎就很缺乏具体的途径,只是口头上的东西,比如面向全体学生,怎么实现这一点呢?小班教学肯定是前提了,否则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我们在严格实现小班教学了吗?没有。所以如果没有具体到达目标的途径,那么就是天方夜谭(扯淡)。我们要根据我们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制定具体的途径,这些途径和过程必须是符合目标和原则的,否则就要修改。而且考虑得到中国地域的复杂性,最好制定达到目标的多种途径以供不同实际情况下的选择。[/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计划说的有些多了。下面说执行、监督、反馈和调整。这些都是我国做的最不好的地方,提到计划我们还是勉强可以拿出来,但是除此之外就经常停滞不前了。[/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执行,没有执行的计划就是一纸空文,我国在执行方面经常做的很不理想,原因很多,比如很多教育部门的领导本身不懂教育,不理解改革的迫切性和伟大意义,只是当成应付性的上级命令,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经常是不作为的根源,更直接的原因是责任不到位,缺乏责任的追究和处罚,这就需要监督来协助。[/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监督,一直是我国百年的话题,但是在中国做到这个似乎是最难的,比执行还难,也是最不切实际的,原因很简单,政治上我们只允许自我监督,缺乏独立的监督机构,民间的机构都不允许随便成立,西方国家有很多民间组织负责监督政府,还有开放的媒体,再加上选举制的压力,所以官方不作为的可能性非常小,可惜的是我国短期之内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还是期望政府可以创新地成立自己的监督机构,而且是具有公信力的监督机构,目前我们国家有公信力的机构似乎一个也没有。[/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反馈。改革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虽然有国外丰富的经验教训可以借鉴,但是毕竟不是真正在中国经验,问题肯定是存在的,甚至可能是很多的,怎么办呢?需要反馈调查,看一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改善了学生的能力、素质和生活,是否更有利于国家和学生的未来发展了。我们的教育改革也有几次了,但是关于这些改革的反馈信息公众看到的很少,几乎是空白的,为什么呢?要么是没有做,要么是失败了不好意思公布,我国每次改革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失败了,都说基本成功,只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更多的是我们是整体性的失败,只是有一些成果罢了,否则我们还需要一次次要求改革吗?政府如果连自己的问题和失败都不敢面对,那么怎么算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呢?反馈不但要客观,也要公开,让公众参与评价。[/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调整。有问题不可怕,这是任何改革都会遇见的问题,只要不是很严重的问题,那么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来解决这些问题,调整必须伴随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因为问题随时都是有的。不过调整也要注意不要幅度太大,调整的策略和方案也必须符合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切记在调整中偏移原有方向。好比是骑自行车,需要随时微调来维持平衡,但是方向不能偏离原有道路,否则可能撞墙或掉沟里。[/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以上就是我个人的教育改革过程设想,似乎和管理学的某些观念是一致的,不过我没怎么学过管理学,大学选学过一学期,貌似没学到什么。总结来说,这个过程包括计划、执行、监督、反馈和调整,计划又包括目标、原则和途径。不管我们制定什么改革和措施,这些步骤都是必须的,缺少哪一环都是不合适的,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当然,我国一般是喜欢先调研、实验再推广的模式的,而且调研和实验一般是很低调和神秘的,公众很少知道,估计害怕实验失败吧。以上作为一个设想的过程,加上中国的国情,现实不容乐观,所以文章里的悲观主义色调多一些,希望不要介意。[/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87
            • 经验3188
            • 文章199
            • 注册2010-08-10
            [P][SIZE=6]魏书生和他的思想,总能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给我们带来希望!我也准备再读一遍呢![/SIZE][/P]
            朴素的生活观:每天坚持做几件正确的小事,读书、练字、写作,日子久了,也能做出点啥来
            在线情况
            4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8
              • 经验491
              • 文章145
              • 注册2012-09-20
              [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2012.10.29  [/SIZE][FACE=Calibri]周一[/FAC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Calibri]阴[/FACE][/FACE][/P][P][ALIGN=center][FACE=Calibri][SIZE=3]写作的个人批判[/SIZE][/FACE][/ALIGN][/P][P][FACE=Calibri][SIZE=3]其实我早就知道自己写东西有些不好的习惯,主要是两点:语言不精练,重复啰嗦的地方很多,许多地方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思维上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所以从不感觉写作很难,有点像意识流,但是这样容易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感,不容易让读者整体把握写作的思想,系统理解上就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会感觉不知所云。比如某些东西本来是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只是因为自己随意想到了,而当时正在分析问题的原因,可能就会写上,如果在后面写原因的时候再写这些,就会导致重复,所以我的这两个问题往往是同时存在的。这些习惯应该慢慢改正,否则难以进步。客观的说,个人感觉自我思维上还是有逻辑性的,本人也很注意这一点,只是有些细节和个别地方没有处理好,需要注意。我的写作关键还是文字精炼性上的问题,能简单的事情简单些,可以一句话说清楚的,不说第二句,慢慢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以后大有帮助。[/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那是不是说随意的写就一点都不好呢?当然不是,随意写也有好处,比如写作比较轻松,不容易形成厌倦心理,有时候自己可以写一天而不知疲倦,还颇为上瘾。随意写的东西还富含感情,往往有很强的情绪渲染,这会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我的许多评论政治的文章就是这样,毫不掩饰表达自己的观点,直接明了,并说明原因,给出证据,有意见直说,就事论事。即使随意写有这些好处,但还是需要慢慢改变,一方面是文章成熟的需要,就跟小孩子感情当然丰富可爱,但是毕竟是小孩子,孩子总要长大,而且,成熟的文章未必会失去那些品质,比如情感性,比如我看到许多作家和文化人士的文章就很精炼,如余秋雨的作品,但是情感也很丰富,只是那是更为成熟而深沉的情感,有更大的魅力,我追求的就是这种写作。以后要慢慢努力,需要持之以恒,本篇文章暴露出来的问题就不少。[/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8
                • 经验491
                • 文章145
                • 注册2012-09-20
                [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2012.10.29  [/SIZE][FACE=宋体]周一[/FAC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宋体]阴[/FACE][/FACE][/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3]如何打造高效课堂[/SIZE][/FACE][/ALIGN][/P][P][FACE=宋体][SIZE=3]先提前说明一下,“高效课堂”本身不一定是好东西,中国所谓的“高效”更主要的是指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和保持的程度,我们的“高效课堂”更多的是为了应试教育服务的,而一切服务于应试教育的东西都是危险的。比如,这种“高效”的课堂不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的的,主要以知识传授为目的,长期进行这种课堂,教育目标道路容易走偏,或许我们已经走偏了,这种课堂给学生的负担很重,如果把握不好,学生的学习压力感会很大,因为这种课堂是非常“充实的”,几乎不允许浪费任何一分钟,即使是一个改善气氛的笑话都是精心设计的部分。[/SIZE][/FACE][/P][P][FACE=宋体][SIZE=3]那么,既然高效课堂也许不是那么好的东西,那么为什么我还要讲呢?原因有两个:第一,为了生存。当教师的都能理解这一点,尤其是中学教师,没有成绩作为成果的教育是不被现实认可的,我们今天所有所谓的各种著名“教育”,前提必须是有杰出的成绩,否则没人承认你的教育,这就是中国的国情,而且确实在中国除了成绩之外,似乎也想不到其他评价教学效果的坐标了;第二,高效课堂有自己的价值。虽然它有缺点,但也有优点,在发展中国家,这种课堂培养基本技术人员、提高国民的知识素养还是可以的,而且里面也包含了许多教育的基本规律,否则是不可能达到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长久保持的,这才是我研究这个话题的真实原因。还有就是,这种课堂无论对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要,尤其对于学生,除了知识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这也是他们取得成绩和上一所好大学的基础,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点。[/SIZE][/FACE][/P][P][FACE=宋体][SIZE=3]打造高效课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多方面的相互配合,这不仅是准备和讲好一节课,而是要打好整体的基础。以下我先从整体分析,再具体分析这是怎样的课堂。[/SIZE][/FACE][/P][P][SIZE=3][FACE=宋体]一、要让学生爱你的课堂。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想创造奇迹,缺了爱是不可能实现的。保证课堂高效的前提就是学生爱你,爱你的课堂,一心盼望你上课,早早就拿出你的课本,甚至有些还预习或复习一下,没人喜欢会在你课堂上捣乱,没人睡大觉,每个人的眼睛都放着光芒,这才是上好一节完美课的基础。也许有人认为这里说夸张了,似乎只有教育家们才有这种课堂,其实根本不是,许多优秀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他们总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研究早已表明,在学生这种积极、主动的气氛下学习的东西,掌握更到位,保持的更持久。如何让学生爱你的课堂,至少是爱上你,有一些参考的手段。[/FACE][FACE=Times New Roman]1.[/SIZE][FACE=宋体]温情牌、鼓励牌。这特别适合于中年以上的教师,让学生深深感受你对他们的好,找到机会好好夸某些学生一番,对学生及时而干脆的肯定是学生最好的兴奋剂,了解游戏原理的都知道;[/FACE][FACE=Times New Roman]2.[/FACE][FACE=宋体]美丽可爱是许多年前女教师的优势。无论对女生还是男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应该利用好这种先天优势和好感;[/FACE][FACE=Times New Roman]3.[/FACE][FACE=宋体]幽默风趣。气氛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学生的无意识记忆是比较好的,而那些性格幽默的教师往往很具有持久的魅力,也是学生争相谈论的对象;[/FACE][FACE=Times New Roman]4.[/FACE][FACE=宋体]博学型。有些教师知识面很广,思维敏捷,可以扩展不少广博和有高度的知识,会深受学生喜欢、佩服;[/FACE][FACE=Times New Roman]5.[/FACE][FACE=宋体]启发引导型。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用问题引导课堂了,而且效果不错,如果问题设置合理,结合了知识深度、趣味性和适当陷阱,那么这种课堂本身也是很有魅力、很受欢迎的;[/FACE][FACE=Times New Roman]6.[/FACE][FACE=宋体]煽动型。有些教师的煽动力是很强的,可能是强调了本学科的美好前景,或无限奥秘,让学生着迷的学习;[/FACE][FACE=Times New Roman]7.[/FACE][FACE=宋体]专业性。不要以为只会背书的教师没有魅力,恰恰有不少教师,课堂本身看似也没什么,但是教师把书背的滚瓜烂熟,甚至上课不看书,直接将,重要的地方说的明确,甚是背下了第几页、第几行的哪些重要,哪个图片在哪里,什么意思,基本不看书,或许只是少看看书,提醒一下,那么这些教师看什么,看学生的反映,他已经太熟悉教材,那么研究学生成为了他更重要的目标。这种教师往往让学生佩服的五体投地,而且教师也能够随时调整战术、策略。[/FACE][/FACE][/P][P][FACE=宋体][SIZE=3]特别提醒:教师们应该结合自己的性格和教学特点,只要达到让学生爱你的课堂的目的就好,最好是主动的、真实的爱,被逼无奈的那不算。而且不要肤浅地认为只有那些大耍花样的课堂才有吸引力,这是错误的观点,而且靠耍花样吸引学生是没持久力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很有限。只有那些充实而启发人的课堂,那些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了新知识兴奋感和成就感的课堂才是真正最有魅力的课堂,而以上我所罗列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这个目的。[/SIZE][/FACE][/P][P][FACE=宋体][SIZE=3]二、上课前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很多人,包括我曾经也是,认为那些目标都是摆设,都是写教案不得不抄写的东西,没什么用,很多人不知道课堂的目标不照样上课吗?也许效果还不错呢,这是错误的意识。如果要打造高效课堂,一定要有很强的目标性,目标明确才不会做太多无用功,对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节约大量精力,很多教师应该深有体会,有些知识平时讲的很重要,但是高考基本不考,而那些看似一般的知识或实验,却被考到了,无论是高考和中招,都是按照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出的题目,所以教师熟悉、掌握两个大纲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设计课堂的时候就要明确知道,这一节课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以及掌握的程度要求。要知道这一点,教师不是简单地认为看看大纲要求就完了,还有熟悉高考题目(或中考题目),可能的出题类型,学生辅导资料的题目,以及问题所在(很多资料本身就有些问题),怎么成分利用好一切东西以达到这个目标要求。在刚使用新教材的今天,大纲要求有了一些调整,而我们的资料还经常沿用老大纲的旧体,很容易误导师生,这个时候,熟悉新的大纲要求,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课堂要求比大纲要求要适当的高一些,这就是“高起点,低落点”的道理。[/SIZE][/FACE][/P][P][FACE=宋体][SIZE=3]三、要提前研究有关题目。无论是高考题、中考题,还是资料题目、课后题,研究考查点和出题类型,这是深刻明确教学目标的途径,也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基础。选出经典题型作为课堂训练,找出最可能的知识陷阱作为设计课堂思考题目的原型。要讲课,先做题,这是所有教师都知道的道理,但并不是所有教师做到的。认真研究这些题目,对题目进行比对参照,起码对高效课堂很关键。做不好这一点的教师,很难取得最后成功。[/SIZE][/FACE][/P][P][SIZE=3][FACE=宋体]四、课堂过程。我将相对简洁说明。[/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1[/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及时复习旧知识,每一节课保证基本复习时间,提问或教师归纳总结都可以,记忆规律证明了这种复习很必要[/FACE][FACE=宋体],提问需要技巧,让学生死背定义我是不赞同的,关键知识的提问,已经具体题目的提问都相对好些,也可以让学生表述对某些知识的个人理解,这往往你发现学生的漏洞和思维错误[/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2[/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重难点突出。切记盲目使力,要把自己与学生的精力放在攻克重难点上,无论是启发思考、设置关键性问题或讨论,必须保证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真正理解而不是浅尝辄止,这些重难点必须让学生记录、标记在课本上,强调到位,理解到位[/FACE][FACE=宋体]。在某些重要知识点和较难理解的地方设置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或讨论,甚至掉进陷阱,最后教师给出参考答案,给出理由,归纳总结,设置关键性问题是我推荐的一种突破重难点,加深知识理解的方法[/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3[/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让新旧知识发生关系。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新旧知识的交联,产生更多的关系非常有利于新知识的理解、记忆[/FACE][FACE=宋体]和定位[/FACE][FACE=Times New Roman],知识保持的时间更持久、更牢固。([/FACE][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4[/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及时训练。精选题目,把关键知识进行考察,做题就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方式,也是加深记忆、理解的不二法宝。([/FACE][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5[/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知识系统化归纳。每节课后的归纳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和结构,是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系统的基础,也很利于强化记忆,这些知识结构最好让学生记在书上便于复习。([/FACE][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6[/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现场记忆,不把问题留在课下,如果有时间,让学生现场[/FACE][FACE=宋体]记忆[/FACE][FACE=Times New Roman]关键知识,现场提问,不[/FACE][FACE=宋体]寄希望于[/FACE][FACE=Times New Roman]学生课下花很多时间背生物。[/FACE][/FACE][/P][P][FACE=宋体][SIZE=3]五、作业是成绩的基本保证,虽然我不知道这虽不算高效课堂的一部分,但是还是提一下。作业永远是个大问题,布置作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的题目和资料尽量保证质量,开始就有说明作业的基本要求(比如哪些必须做,哪些选作,做错了要更在,要注明原因,做题习惯很重要),分层次布置作业(否则抄作业很容易发生),要及时检查、批阅,给予评价,对于不合格的作业不要轻易降低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薄弱点,然后及时补上,或选择性的讲解某些经典题目。作业一定要有反馈,否则学生容易应付了事。[/SIZE][/FACE][/P][P][FACE=宋体][SIZE=3]六、关注个别学生。教师们需要关注的学生主要是两类:关键学生和后进生。所谓的关键学生一般是指为了完成考试任务的边线生,许多学校都有考试指标,从月考到高考都有,还有配套的惩奖制度,这个制度促进了应试教育,给所有教师增加了教学压力和动力(虽然是被迫的),过多评价就不说了。关注“边线生”和“希望生”是大家都不怎么爱说,但都在做的事情,这个是取得成绩的关键,因为许多学校的评价保证是达到一定分数和比例学生的人数,所以不得不关注。后进生的关注不仅是课堂顺利的关键,这也是一种人道主义关怀,让这些学生一年享受关怀,心生希望,谁知到他们不是未来的商业巨子或政治领袖呢?这两类人的关注都应该是积极关注,也就是鼓励多余批评,说明自己看好他们,对他们有期望、有信心,让他们知道你善意的关注。特别提醒,那种恶意的关注,只会批评的关注是很不好的,往往适得其反而且是自寻烦恼。[/SIZE][/FACE][/P][P][FACE=宋体][SIZE=3]以上就是我个人总结的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限于我的经验,肯定不甚完善,甚至存在问题都很正常。如果仔细研究课堂,肯定会有更多成果,毕竟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无论是为了教育还是为了生存,教师都不得不关注高效课堂了。但,也不要因此迷失自己。[/SIZE][/FACE][/P][P] [/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8
                  • 经验491
                  • 文章145
                  • 注册2012-09-20
                  [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2012.10.30  [/SIZE][FACE=Calibri]周二[/FAC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Calibri]晴[/FACE][/FACE][/P][P][ALIGN=center][FACE=Calibri][SIZE=3]论儿童的安全问题[/SIZE][/FACE][/ALIGN][/P][P][FACE=Calibri][SIZE=3]最近国内发生了许多虐童事件发生,尤其是校园虐童事件,导致了大家开始关注中国儿童的安全问题。我是很关心儿童教育的,甚至多次想过以后像许多教育家一样主要从事儿童教育,所以今天我想关于此话题谈谈个人看法。[/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首先,儿童的安全不只是校园内安全的问题(幼儿园和中小学),还应该包括儿童家庭安全和社会安全问题,我们往往很关注前者,却常常忽视后两者,其实关于家庭虐童事件和社会虐童事件的报道并不少见。校园虐童事件主要是不负责任、缺乏爱心和耐心的教师或看护者对儿童进行的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伤害,那么家庭虐童事件主要是儿童的亲属或监护人(也可能是邻居)对其进行的身心的伤害,而社会对儿童的伤害往往更为恶劣,从拐卖儿童到流浪儿童的迫害都一直存在,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虐待问题了。[/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其次,儿童的安全问题为什么一直都那么受关注呢?这有几个原因:第一,人类对儿童的爱几乎是本能的,这也是许多生物的本能,儿童的可爱、可怜很容易唤起人类的这种本能,灵长类几乎都对幼体爱护有加。第二,儿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在,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所在。第三,儿童是脆弱的,儿童时期是个人身心发育的关键期,许多恶性事件不仅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最严重的是对儿童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准确评估的,也是影响深远的,人类许多心理问题都与儿童时期的不幸遭遇有关,心理学早就指出了这一点,所以对儿童任何的伤害可能都是危险的。[/SIZE][/FACE][/P][P][SIZE=3][FACE=Calibri]那么,我国的儿童安全的现状如何呢?[/FACE][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Calibri]实话说,很不理想,我不必罗列一大堆的数据,大家都能感受得到。由于文化原因,家庭虐童事件今天仍然很正常;留守儿童缺乏足够关爱和有效的监护,一直是个大问题;社会不安全,每年中国被拐卖的儿童达到数万人,官方都没有具体数据,[/FACE][FACE=Times New Roman]2011[/FACE][FACE=Calibri]年解救了就有[/FACE][FACE=Times New Roman]2[/FACE][FACE=Calibri]万多儿童,大家可以想象真正拐卖的儿童只会更多;交通不安全,无论是过马路还是坐公交,我们校车的质量大家应该是清楚的,也没有严格的标准,更没有实现免费接送;儿童受教育的学校质量缺乏保障,幼师和小学教师往往学历较低,素质整体偏低,教育质量先不说,教育方式有时简单粗暴,儿童的安全缺乏保障。如果罗列一下我国儿童的生存状况,估计写一天也写不完,总之,中国整体上,儿童是很弱势很需要保护的群体,中国儿童的安全缺乏基本的保障。[/FACE][/FACE][/P][P][FACE=Calibri][SIZE=3]最后,我们要透过表现看本质,我国的儿童安全环境为何如此之恶劣呢?我来具体分析一下,主要一下几个大方面问题,我尽量简单地说。[/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1.[/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缺乏法律的基本保障。我国法律很不健全,有关儿童的法律尤其如此,缺少专门立法,我们国家至今也只有一部《未成年人保护法》,至于《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不太靠谱,而且法律条文过于粗泛,漏洞很多。记得前几天看新闻,一个儿童被教师吐了口水,社会呼吁处罚该教师,但是法律部门回应说,因为程度太轻,难以实施真正处罚,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我们的法律漏洞有多少,而且作为特殊群体,竟然没有制定一部儿童保护法,本身就是国家法律严重落后的表现。美国对儿童的保护是很细致化的,尤其是法律上,别说吐口水,即使是人格侮辱、语言暴力都有很具体的规定,处罚也很严重。[/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2.[/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缺乏针对儿童的专门保护、执法和监督机构。执法难一直都是中国的症结所在,即使我们的法律很不完善,但至少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儿童也是有具体保护的,但是难以执行一直是关键,这里有几个原因。最主要的是中国诉诸法律的成本高,不方便,这是由我国特殊的法院制度决定的,在美国起诉人很容易,成本很低,而且有专门的儿童权益保护机构,儿童往往只需要打个电话可能就能起诉或报警,在中国很难实现这些。另外就是中国的传统观念不爱打官司,认为伤感情,这也是一个原因。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前者。我们官方的儿童权益保护机构没听说过,民间的也没听说过,这跟我国国情有关,我国热心公益的人较少,还有就是政府出于维稳需要规定,所有社会组织机构都要注册,而且要归为政府组织的下属机构,由政府领导,这抑制了许多民间组织的成立。[/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3.[/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缺乏保障。我一直都强调,我国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十分不重视,投入一直很低,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很低,所有没有高素质的人想去小学或幼儿园,这才是这些学校教师素质整体偏低的根本,工资太低,这些学校只能随便找一些愿意带小孩子的,那些高学历的大学生也很少想去这里。儿童是个人成熟发展,形成思维和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所以教育儿童是很细致、很专业的工作,没学过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很难做好,因此国家必须重视儿童教育,增加财政投入,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担任幼儿园或小学教师,美国儿童教师的工资一般很高,当然,要求也高的很,小学校长必须是教育学博士以上学历,普通教师必须是教育类本科以上学历,这是基本要求。当然要强调,高要求的背后是高工资,高吸引力。[/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4.[/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政府对基础儿童教育的整体忽视。上面已经讲过,这是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正是这个整体的忽视,导致法律保障没跟上,教育投资没跟上,执法监督没跟上。[/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5.[/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文化上儿童处于弱势地位。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问题,在家长面前,儿童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在教师面前更是如此,这不是简单的尊重师长问题,而是真正的弱势地位。这种观念上的问题,再加上儿童自身并不完善的思维和行为能力,导致不仅儿童很需要听话,很怕老师、家长,而且即使是一般大众都很难公平评价师生矛盾、家庭矛盾中谁是出错方,除非很明显是教师、家长的错,过于暴力或侮辱,否则一般都是归罪于学生、儿童的,哪怕只是无心的一句话有可能受到较严厉的处罚。从实际来看,教师、家长更有话语权,而且有报复的能力,毕竟并非所有教师、家长都是高尚而有修养的,这也是儿童生处于弱势的一大直接原因。[/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6.[/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儿童严重缺乏自我保护的教育。我国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很薄弱的,也缺乏相应的指导,无论是来自家长的还是教师的都很少,这和我国不太安全的整体环境是很不适应的。儿童的心智发育不完全,缺乏准确判断力,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有关报道,都是儿童遭到长期身心伤害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成年人,家长或社会人士发现的,儿童主动举报、揭发的很少,这都反映出了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缺失,缺少对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这里有学校教育的问题,但也有家庭教育的问题,毕竟儿童时期,家庭教育甚至比学校教育对儿童影响更大。[/SIZE][/FACE][/P][P][FACE=Calibri][FACE=Times New Roman][SIZE=3]7.[/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我们多关注表面的、可见的伤害,不太关注深层的、无形的伤害。我们今天也看到许多虐待儿童的报道,但是都是儿童已经被严重伤害的报道,尤其是肉体上受到严重伤害的报道。那么那些肉体伤害并不严重的谁去关注呢?那些无处不在又很难发现的心灵伤害又有谁去报道关注呢?大家可以想象实际情况可能是更为普遍的、更为众多的存在各种伤害的,说不定就有自己的孩子。那么一旦出现了虐童问题,我们不能简单的骂一下黑心教师或没心家长、社会败类就完了,就算说枪毙人家也是无意义的,大家应该找出深层的原因,不要肤浅地抱怨、谩骂几句就完事了,要知道问题出在哪,是政府、社会、学校还是自己做得不够,哪里需要完善、改进或补偿,是不是自己自己缺乏跟孩子的基本沟通,所以才没有及时发现孩子遭到虐待的问题呢?这都是可能的。所以希望各位家长,包括幼儿园、中小学的教师们以及儿童教育的相关机构和部门,都能思考这些深层问题,才去纠正的具体措施防止更多悲剧的发生。既然我们不能改变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那么我们也要努力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总之,儿童的安全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这需要我们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通力合作,打造一个儿童成长的安全而健康的环境,我们有一个方面做的不好,那么这种安全环境就是不完善的,许多儿童的安全就不能得到保障。我们一直在宣传要打造一个有助于儿童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想我们还是先保证儿童的安全再说其他的吧。想说的就那么多了,希望我的思考有些意义。[/SIZ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4
                    • 经验4035
                    • 文章143
                    • 注册2012-09-26
                    豌豆,每一篇文章都是大作啊。视野很开阔,又很深刻。多学习一下。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8
                      • 经验491
                      • 文章145
                      • 注册2012-09-20
                      [QUOTE][B]下面引用由[U]磊哥[/U]发表的内容:[/B]

                      豌豆,每一篇文章都是大作啊。视野很开阔,又很深刻。多学习一下。[/QUOTE]
                      谢谢鼓励,我是直接经验不足,所以只能多说理论性的东西,实践上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在立志方面需要多向你请教。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8
                        • 经验491
                        • 文章145
                        • 注册2012-09-20
                        [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2012.11.04  [/SIZE][FACE=Calibri]周日[/FAC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Calibri]晴[/FACE][/FACE][/P][P][ALIGN=center][FACE=Calibri][SIZE=3]高一班主任工作反思[/SIZE][/FACE][/ALIGN][/P][P][FACE=Calibri][SIZE=3]最近通过和几位朋友的交流,加上自己上课的感受才发现,自己高一班主任工作是很失败的,起码问题非常多,我不得不反思自己,虽然自己能说,但是做事情还是很有问题的,为了以后工作的借鉴,还是具体反思吧。[/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首先,我没有养成学生的好习惯。我的学生进入其他班级之后就发现这个严重问题了,我曾经的学生问题太多了,归根到底是习惯问题,比如有些不能吃苦,总是请假,那个时候我就养成了许多学生投机取巧的习惯和心理,很多学生上课有小动作,不专心,不学习,不拿课本,尤其是班内的后进生,我并没有规范好他们,即使是一般的学生也是如此,我没有重视,具体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包括许多中等学生都有许多不好习惯,高一时期我竟然允许许多学生换座位,我今天想想都感到不可思议,那么到底我为什么会管理成这样呢?[/SIZE][/FACE][/P][P][FACE=Calibri][SIZE=3]有几个原因。[/SIZE][/FACE][/P][P][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3]第一,[/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没有开始就重视习惯的养成。自己开始是跟理论书籍学习的,而不是有经验的老教师,这本身就是误区,而更严重的是我学习的是魏书生,魏书生教的是初中生,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已经和高中有很大的区别了,何况他的经验是几十年前的,现在的学生早就不同了。另外,魏书生的经验是很不好学的,因为那需要巨大的人格魅力和口才,我都远远不如,他的班级自动化管理对绝大多数人还是天方夜谭,这就是为什么魏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模式,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就是因为他的是独特的,不好推广学习的。我开始就进入误区学习魏书生,让学生自我管理,我到班不勤,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开学组建班级最初的两个月,这可是最重要的两个月,但是我没有把握好,学生的习惯没有被养成,这就是班级成绩变差的根源。开学之初,班级的成绩并不差,学生的底子不差,直到下学期我才发现我的问题,那个时候我想扭转班级形势,养成学生习惯,虽然有些成效,但是已经是迟到的习惯,学生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了,尤其是自制力本身就不强的学生,所以必须开始就要有高要求。[/SIZE][/FACE][/P][P][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3]第二,[/FACE]               [/FACE][/SIZE][SIZE=3][FACE=Calibri]尊重学生个性与班级管理要求的矛盾。新教师都会犯类似的错误,过于爱护学生,我不是说爱学生不好,爱心当然是好东西,但是一定要做长远的考虑,很多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容忍其实不是真正的爱,是一种糊涂的爱,一种误人子弟的爱,是害学生的东西,所以算不得真爱。要是真的爱学生,那么应该为他们的长远着想,应该更深远地考虑问题,不要随便包容学生的坏毛病,要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那是不对的,你应该反思错误,不改正错误就不被原谅,要尊重朋友,要尊重同学,要努力学习,别自认为有小聪明,其实你一点也不聪明,要刻苦勤奋,努力勤奋是硬道理,要养成好习惯,要节约时间。要通过各种途径把这些基本的思想灌输到学生内心,让学生打内心里认同,勤奋努力才会成功,投机取巧注定失败,要认为自己努力不够才行,要发奋图强,尤其在开学的初期。尊重学生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尊重的是学生好的、善良的部分,而不是其他的部分,就跟要尊重好人,但是对坏蛋就没必要尊重了一样,要制服坏蛋,要改掉学生不好的地方。不盲目可怜学生,学生喜欢夸大事情的后果,会装可怜赢得同情,尤其是某些女生,所以对这些学生不能手软,我当初的手软就成就了一批不良习惯的学生,我感觉自己对不起她们,我为自己当初的优柔寡断和盲目同情而感到羞耻。我发现原[/FACE][FACE=Times New Roman]12[/SIZE][FACE=Calibri]班的学生习惯就不错,就是许月昭对学生的错误不妥协的成果,即使是艺术生或女生,现在的崔振老师的[/FACE][FACE=Times New Roman]1[/FACE][FACE=Calibri]班学生习惯就已经养成了,班级氛围不错,学生很理性,虽然没有热闹的课堂反应,但是学生都在听课,下课也不会闹翻天,跟二班就形成了鲜明对比,理性的班级更具有长久的竞争力。我以后不应再懦弱。[/FACE][/FACE][/P][P][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3]第三,[/FACE]               [/FACE][/SIZE][SIZE=3][FACE=Calibri]乱折腾的多,不按学校安排做,自以为是。我发现,学校的许多政策和强调的地方是很有道理的,只是开始我自高自大,以为自己了不起,高材生,要追求新教育,所以不晒学校,这是很有问题的。我发现不瞎折腾就是好的管理,我经常心血来潮,让学生游戏一下,画画,唱歌,写诗,不能说这没有一点意义,但是这种瞎折腾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就是高中生的天职,这就是中国的基本现状,虽然我非常不满于这样的现状,但是它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我最矛盾的地方。扪心自问,我一直认为高中生的生活应该丰富一些,他们太辛苦了,但是另一方面,高中生没有成绩就是耽误他们的未来发展,他们需要依靠成绩进入中国有限的好大学,所以这是没有办法的现实,我不应该以新教育的理由做出不负责任的事情,让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稍微引导一下学生的人生方向就可以了,哪怕只是影响一点就足够了其他的,像美育,这本身就不是我目前的职责所在,我不能什么事情都干预,保证学生的精神追求和刻苦勤奋、追求理想的习惯,让学生树立理性的理想,追求优秀,这就是我最大的责任,这与追求成绩并不矛盾,我以前总是将成绩和新教育对立起来,认为成绩的盲目追求导致了教育的畸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压制、迫害,这当然是事实,但是这几乎是小学、初中已经就失去了的东西,我也许在自己的课堂里可以灌输一些新教育主张,但是我没有能力,也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自己的新教育上,因为我之前早就分析过了,高中根本不是适合搞新教育的地方,尤其是河南省的高中,我是在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我今天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了。言归正传,学校的安排有他的合理性,无论是量化制、时间管理上,请假管理上,学校的政策如果不被当成一种强迫性的东西,不是应付性的对待,那么那些政策是很好的,起码许多是不错的,我的问题就在于初期不能深刻理解这些要求背后的意义,否则也不会自以为是的乱作为了。比如,开学之初学校就强调习惯的养成是关键所在,我就是不听,直到尝到了苦果才有所觉悟,学校要求记录学生量化,超过[/FACE][FACE=Times New Roman]20[/SIZE][FACE=Calibri]分学校帮忙处理,这本来是为了分担班主任处理的学生的风险和压力的,也为养成习惯提供了一定保障,让学生有所忌惮好事,但是偏偏我却应付了事,导致学生没有什么好怕的,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建立一个让学生有所忌惮的处罚制度,学校提供了自己都不用,傻乎乎的自己琢磨不是没事找事吗?我原来就是这么无聊的人,我今后肯定不再是。[/FACE][/FACE][/P][P][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3]第四,[/FACE]               [/FACE][/SIZE][FACE=Calibri][SIZE=3]缺少整体思考和规划,盲目的管理,盲目学习书本经验,跟着感觉走,这是我的致命要害。处理很多事情缺乏经验,也请教的少,很多事情还没想好就胡乱处理了,盲目的学习抽象经验,尤其是书本经验是很危险的,我发现书本是很失真的地方,一般都是坏的地方不说,好的地方夸大,美其名曰成功的经验,这是很不靠谱的事情,就像很多教育家都不谈家长请吃饭、送礼、找后门的事情,不是没有,而是不好意思谈,他们肯定有不少失败的案例,有些学生甚至被管理失败了,但是没人喜欢说这些,尤其是那些“成功人士”,都是一次次的在讲那些成功的案例和个别学生,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些人就拿几个成功的案例在全国忽悠教师,真以为自己是世界上很伟大的教育家似的,那是很可笑的。所以学习书本经验一定要结合实际,不能盲目学习,有些实在人写的还好点,要是那些夸夸其谈的人,那就倒大霉了。任何经验的学习都应该是建立在实践经验上的,这一点应该谨记。[/SIZ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Calibri]以上就是我高一工作的主要问题,这样全新打量一下貌似是很失败的,其实这样说也不太好,毕竟也培养了一些优秀的,不过那更主要的是人家本来就优秀。如果说我高一的经验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值得反思和借鉴就是它最大的价值。一个敢于承认自己失败过、犯过错的人才能进步,我要做敢于反思自己的人,历来伟大的人都有这个优点,要向他们学习、看齐。[/FAC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8
                          • 经验491
                          • 文章145
                          • 注册2012-09-20
                          [FACE=Times New Roman][COLOR=red][SIZE=10] [P][COLOR=#000000][FACE=Times New Roman]2012.11.05  [/SIZE][/COLOR][/FACE][/COLOR][FACE=Calibri]周一[/FAC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Calibri]晴[/FACE][/FACE][/P][P][ALIGN=center][FACE=Calibri][COLOR=#000000]论“名师”教育经验的失真性[/COLOR][/FACE][/ALIGN][/P][P][FACE=Calibri][COLOR=#000000]我们都知道,中国今天是没有大教育家的时代,但是也是个大量创造“名师”的时代,什么是“名师”呢?顾名思义,有名的教师,算是对缺乏教育家的补充吧!我们知道中国有很多培训机构,教师培训缺口很大,国家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总会邀请许多“名师”传授自己的教育经验,这本来无可厚非,也是国家教育的需要,有助于教师群体的学习。但是,这种讲座式的传授经验有不少缺陷,包括主观性、失真性,往往还缺乏听众的反馈和交互,那么我重点讲的是“名师”教育经验的失真性,因为如果有的教师真的听得很感动或热血沸腾、跃跃一试的话,那么需要注意,这些传授的教育经验并不是完全可靠的,有些则是严重失真的,所以借鉴可以,但是最好这考虑结合自身条件和实际经验,盲目学习会很吃亏的。[/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000000]为何这些“名师”的教育经验会失真呢?原因很多,主要有如下三个:[/COLOR][/FACE][/P][P][COLOR=#000000][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第一,               [/FACE][/COLOR][FACE=Calibri]这些“名师”教育经验基本都是片面的。很容易理解,大家都爱讲自己成功的经验而不是失败的经验,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这些“名师”是有失败经验的,而且未必比大家少,但是他们很少讲,因为他们是成功人士,失败的东西是让人惭愧的,没人喜欢讲,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更关键的是没人喜欢听,中国人尤其不喜欢听失败的故事。所以那些所谓的“成功”经验往往是片面的、夸大的,是不可靠的,甚至也有捏造的,这些经验不能代表其教育行为的全部,也不能建立起教育效果和教育措施之间必然的因果关系,简单地说,我们总是喜欢夸大某一件事对某个人或学生的影响,某件事最终导致某人成功了什么的,这种说法绝大多数是不靠谱的,人是很复杂的,而且受到的影响因素非常多,我们不能断定某人的改变就是某一件事或一次谈话的结果,也许还有自己的成熟和顿悟,自己认识的提高,甚至是亲朋好友的开导,电视、网络的影响等等,非常多,我们怎么知道是什么事情导致了人的改变呢?有时候被改变的人都不能具体说出是什么改变了他或她,何况是其他人,那些改变人生的生动故事多半是编造的,是人为赋予的因果关系而已。既然因果关系都未必成立,那么盲目学习肯定会很吃亏的。[/FACE][/FACE][/P][P][COLOR=#000000][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第二,               [/FACE][/COLOR][FACE=Calibri]有些“名师”说的经验和做的经验是不一致的。我们知道,我们是一个教育功利的一代,我们的“名师”都有一个基本前提,不是成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或创造力,也不是培养了多少国家栋梁,而是迅速和明显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态度,这就是“成功”,没有成绩作保障的人是成不了“名师”的,这个功利的教育时代就是这样。那么需要成绩的时代付出是很多的,而且在实际教育中,高分数是不可能离开高要求、强管理的,都是这个样子,没有例外,区别最多是班主任、教师自己的主动参与还是假借学生自己的手而已。这些“名师”之所以叫“名师”是因为其教育“成功”,而我们所谓的教育“成功”直白地说就是赢得分数,分数就是教育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准,我们就是这样。那么有些人为了成为“名师”,必须严要求、多干预,甚至往往动用“教育暴力”,强压之下出成绩,成绩有了就好说了,就有了成为“名师”的资格了。可是这些人是不能说自己是靠强要求、多干预使自己成功的,这显得自己多没有水准呢?“名师”必须是靠“爱心”感动学生的,“名师”必须是靠“耐心”改变学生的,“名师”是靠“鼓励”激发学生的,我们的“名师们”都是如此,罕有例外。问题是真的如此吗?未必是,而且许多不是。有些人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说自己是靠关心感化学生的,也许是狠骂了一顿起了作用,甚至是在外面站了几天起了作用,甚至根本没有这回事,在数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育生涯里找几个感人故事是在容易不过的事情了,编故事也不是很难的,我们是最擅长造假和编故事的国家啊!就像上边讲过的,教师的教育行为未必是造成最终教育效果的原因,而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名师们”难以启齿的,甚至可能整个故事都是不存在的,至少是改编过的。正因如此,学习这些不靠谱的“感人故事”和教育经验是很危险的,使用了多数是无效的,起码很少能够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因为人是复杂的。[/FACE][/FACE][/P][P][COLOR=#000000][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第三,               [/FACE][/COLOR][FACE=Calibri]缺乏“名师”与听众之间的交互是教育经验失真的一大原因。许多“名师”之所以可以肆无忌惮地讲自己“动人”的教育故事,是那么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哪怕是那么的不靠谱,哪怕许多地方不符合最基本的思维逻辑,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乏听众的现场质疑,听众很少有机会现场提问交流,虽然有些讲座也有,但是很少,加上中国人思想内部处于对人的基本尊重,不好意思现场让“名师”尴尬,所以也不会提出太难以接受的问题,甚至是不合逻辑的地方也不好意思说出来,真不知道这是好是坏。不过,如果这种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交互多了,普遍了,那么那种肆无忌惮乱讲的“名师”就会大大减少,至少在讲出嘴巴之前也稍微想想自己说的是不是胡话连篇了,我们缺少这种交互从而纵容了许多“名师”,他们许多人的论述是不值一驳的,但是他们还是能在中国这片大地上肆无忌惮,说不定还会误导不少盲目听信的教师呢。[/FACE][/FACE][/P][P][FACE=Calibri][COLOR=#000000]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我们听到的许多“名师”的教育经验是失真的,甚至是严重是真的,所以还是提醒广大的教师选择性吸取经验,先判断再吸收,批判性的接受,盲目听信照搬是危险的。包括我们在读很多“名师”的著作时也需要注意,这些“名师”的书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讲座,我的建议是完全一致的,批判性、鉴别性吸收。[/COLOR][/FACE][/P][P][FACE=Calibri][COLOR=#000000]那么也许大家继续追问一下,为何那些“名师”讲教育故事要失真呢?讲实话不行吗?这就是中国的国情问题了,根本上是因为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实际的教育制度需要之间的矛盾,也就是新教育理念与教育功利性的矛盾。我们广大教师多少是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是好货、坏的,先进的、落后的,所以即使自己不好方面也做了,即使取得了理想效果,但也不想将大家内心排斥的东西与自己搭上关系,但是实际上成绩又是广大教师最关心的事情,还有怎么管理“后进生”,那么很多“名师”们只好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爱心、耐心和温暖了,否则自己也觉得讲自己的某些教育行为是有失身份的,是不光彩的,是有损形象的,正是这种“名师”的心理矛盾造成了其教育内容的失真性。教育功利性和新教育理念的矛盾是其根本原因,如果讲实话不影响自己,甚至还提升自己形象和名望的话,那么是没有必要讲假话的,可惜中国还不是适合讲实话的国度。[/COLOR][/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9 queries.